㈠ 十八大期間中國高鐵成就有哪些
2012年12月26日,世界裡來程最長的源高鐵——京廣高鐵正式全線通車
2014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長的高鐵——蘭新高鐵全線貫通
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准動車組「復興號」動車行駛在京滬高鐵江蘇鎮江段。
2017年9月21日,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快的高鐵——京滬高鐵「復興號」實現350公里時速運營。
2016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2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
(1)高鐵成果擴展閱讀:
高速鐵路簡稱高鐵,是指基礎設施設計速度標准高、可供火車在軌道上安全高速行駛的鐵路,列車運營速度在200km/h以上。
高鐵在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以及不同的科研學術領域有不同規定。中國國家鐵路局將中國高鐵定義為設計開行時速250公里以上(含預留)、初期運營時速200公里以上的客運列車專線鐵路,並頒布了相應的《高速鐵路設計規范》文件。
中國國家發改委將中國高鐵定義為時速200公里及以上標準的新線或既有線鐵路,並頒布了相應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文件,將所有時速200公里的軌道線路統一納入中國高速鐵路網范疇。
㈡ 中國在去年高鐵上取得的成就 快
中新網7月28日電 國家鐵道部今日舉行中國高速鐵路成就暨第七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新聞發布會,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在此間表示,世界高鐵的新實踐、新發展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人們對高速鐵路技術水平、功能作用、發展模式、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認識,而中國高鐵更是走出了一條獨具魅力的成功路子,中國高鐵在短時間內密集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條修建在濕陷性黃土地區,時速350公里的鄭西高速鐵路開通運營,標志著我國能夠在國外未曾預見到的特殊復雜地質條件下建設世界一流高速鐵路。2010年7月1日,滬寧城際高速鐵路的開通運營,是在深厚軟土地區建設速度最快、運行速度最高的高速鐵路,在上海、南京之間形成了一條便利快捷的鐵路客運通道,有力推動了長三角地區同城化、經濟一體化進程。
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有關中國高速鐵路發展成就暨第七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即將召開的信息,這是兩個概念,卻因為具有因果關系而成為一個主題,鑒於近年來中國的高速鐵路技術成果和建設成就在國際社會產生的重大影響,國際鐵路聯盟(UIC)決定與中國鐵道部共同舉辦第七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作為首屆在歐盟以外國家舉辦的世界高速鐵路大會,已經確定於今年12月7日至9日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具有廣泛的議題,世界高鐵的新實踐、新發展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人們對高速鐵路技術水平、功能作用、發展模式、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認識,而中國高鐵更是走出了一條獨具魅力的成功路子。
2008年8月1日,中國第一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通車運營,最高運行時速350公里。它的通車運營對促進與北京、天津為中心的環渤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也為中國和世界高速鐵路建設提供了示範和極為寶貴的經驗。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長、工程類型最復雜的武廣高速鐵路開通運營,創造了時速350公里隧道內會車、兩列重聯條件下雙弓受流等一系列世界新紀錄,昭示著我國能夠建設工程類型齊全、大規模、長距離世界一流的高速鐵路。
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條修建在濕陷性黃土地區,時速350公里的鄭西高速鐵路開通運營,標志著我國能夠在國外未曾預見到的特殊復雜地質條件下建設世界一流高速鐵路。2010年7月1日,滬寧城際高速鐵路的開通運營,是在深厚軟土地區建設速度最快、運行速度最高的高速鐵路,在上海、南京之間形成了一條便利快捷的鐵路客運通道,有力推動了長三角地區同城化、經濟一體化進程。
就在10天前,世界上標准最高、規模最大、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京滬高速鐵路,全線路基、橋梁、隧道線下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式進入鋪軌階段。這條高速鐵路的最高運營時速將達到380公里。在如此短的時間里密集地取得的這一系列成果,是中國對世界高鐵進步和發展所作出的特殊貢獻,無疑也為這次大會獻上了一份厚禮,必將成為大會的最大亮點。(據新華網直播文字整理)
㈢ 科普:為什麼說中國高鐵是一項偉大成就(
高鐵造價高,對技術要求高,後期維護、管理成本高,服務水準要求高,這幾個高要求差一點都不行,能做到這些並且長期安全運行就是一項偉大成就。製造成本,高鐵很多項目製造成本非常高,沒有一定經濟基礎是做不了高鐵的;技術要求高,這個眾所周知,全世界也就幾個國家能做高鐵,我國起步晚,技術差,尤其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變,要克服這些自然條件的困難就需要很高的技術,並且能在這么短的時期內克服技術困難趕超其它國家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同樣的,高鐵建成運營後的管理和維護也是一項不小的工程,需要有科學的系統規劃才能有效運營,這也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高鐵的服務水準也要求比較高,與高要求的管理是配套的;綜合來看,我國高鐵能達到如此規模,而且運行如此良好,絕對是一項偉大的成就。
㈣ 高速鐵路的發展成就是啥
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中國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發展最快、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里程最長、運營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第一,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第二,有利於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第三,推動了鐵路交通在全球的新一輪復興。
最重要的:加強了祖國各地的經濟文化交往
㈤ 高鐵的發展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1、人員物品快速流通
2、戰爭狀態下兵員調配速度
3、提高重工產業產品質量
4、高新技術發展成果展現
㈥ 2020中國取得的科技成就
2、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
2020年1月11日,我國自主研發設計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投入使用,它被中國人親切地稱為「中國天眼」。1994年,在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的倡議下正式立項,歷時22年建成。
12月2日,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表采樣和封裝,成為全球第三個攻克這項技術的國家。當鮮艷的五星紅旗閃耀在月球表面的那一刻,無數國人熱淚盈眶,這一刻等太久了。
㈦ 中國高鐵世界第一。
曾經有位在我國的外國留學生說過這樣一句話,他最想將中國高鐵帶回他的國家。這不是繆贊,中國高鐵舉世聞名不是開玩笑的。然而,高鐵如果只是表面上運行的列車該有多好,可萬事總是十全九美,高鐵擁有一套完整的設備,缺一不可,其中核心技術由我國自主研製,大部分設備我國也可獨立完成,可涉及到鋼軌維護上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國卻被卡住了脖子。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鋼軌是列車的筋骨,而保養鋼軌的核心部件銑刀就是我國目前要依賴進口的重要裝置。
近些年,為了防止西方國家單方面提高售價,打破他們的壟斷,我國正在努力攻克這門技術。據悉,成都工具所已經獲悉了可行性方案,有望在今年年底自主製造出強度高的銑刀,中國高鐵的前途和未來,絕對不能被一把小刀斷送。
㈧ 高鐵是誰發明的
高鐵不是由個人發明的,是引進西方的製造能力再創新的。
高鐵是對西方技術的引進消化再創新。從照圖施工到小改小修,從引進西方的製造能力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中國「高鐵人」用10年多的時間「全面地、系統化地,一個角落都不遺漏地」研究、建設起了自己的高速鐵路。
高鐵創新團隊集成了全國最優秀的科技和創新力量,包括20多家國內頂級高校、50多家重點實驗室和創新能力平台、500多家配套企業。從基礎材料到控制,從電子到化工,從機械到信息,在所有涉及的領域開展了高度組織化的創新,生產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時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車。
(8)高鐵成果擴展閱讀
中國高鐵驚艷世界:
中國高鐵的快速發展改變著人民的生活,驚艷了世界的目光。上世紀80年代便開始醞釀建設的京滬高鐵建設項目,於2008年4月18日正式開工,2011年6月30日通車。
在過去五年,中國高鐵新增運營里程1.2萬公里,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高鐵運營里程的總和。我國在高鐵系統技術、集成能力、運營里程、運行速度、在建規模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
高速鐵路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群眾交通出行條件,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從重要城市之間的單線,到「四縱四橫」路網基本完成,再到「八縱八橫」藍圖徐徐展開。
㈨ 簡述我國高速鐵路的發展成果及其意義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開始對高速鐵路的設計建造技術、高速列車、運營管理的基礎理論內和關鍵技術容組織開展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並進行了廣深鐵路提速改造,修建了秦沈客運專線,實施了既有線鐵路六次大提速等。2002年12月建成的秦皇島至沈陽間的客運專線,是中國自己研究、設計、施工、目標速度200公里/小時,基礎設施預留250公里/小時高速列車條件的第一條鐵路客運專線。自主研製的「中華之星」電動車組在秦沈客運專線創造了當時「中國鐵路第一速」——321.5公里/小時。
經過十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國鐵路通過技術創新,在高速鐵路的工務工程、高速列車、通信信號、牽引供電、運營管理、安全監控、系統集成等技術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鐵技術體系,總體技術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意義:①節約能源,保護土地。②擴充鐵路客運能力,大大縮短旅客出行時問;擴大鐵路貨運能力,大大節約物資運輸成本;拉動冶金、機械、精密儀器等其他行業的高新技術產品的發展;促進東西部地區物資交流和人員來往,有利於實現共同富裕等。
㈩ 我國高鐵的成就有哪些
一、高鐵技術
截至2014年,中國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鐵路,形成比較完善的高鐵技術體系;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發展策略,系統掌握構造速度200至250千米/小時動車組製造技術,並且完成構造速度350千米/小時動車組技術平台的搭建。《高速鐵路設計規范》正式發布,成為中國高鐵建設技術標准體系 。
2016年7月15日,兩列中國標准高速動車組均以420千米/小時速度在鄭徐高速鐵路上完成安全交會,標志中國已全面掌握核心高鐵技術,同時,中國中車集團公司在全球高鐵市場占據69%份額,成為世界高鐵領跑者。
2017年6月26日,「復興號」列車投入運營,裝配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大功率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中國標准動車組所採用的254項重要標准中,中國標准佔84%,國際兼容標准佔16%,不同列車可以重聯運行。
2018年8月2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在京沈高速鐵路啟動高速列車自動駕駛系統試驗。
2019年6月26日,中國自主研製的40米跨1000噸運架成套設備投入使用,完成第三次突破高鐵制架技術;9月底,京張城際鐵路沿線5G信號基站全部開通。
截至2019年11月23日,中國已系統掌握各種復雜地質及氣候條件下高鐵建造成套技術,攻克鐵路工程建造領域一系列世界性技術難題;全面掌握構造速度200至250千米/小時、300至350千米/小時動車組製造技術,構建涵蓋不同速度等級、成熟完備高鐵技術體系。
二、速度記錄
1998年6月24日,韶山8型0001號電力機車在京廣鐵路試驗段中創下240千米/小時速度記錄,成為中國首台高速機車;8月28日,「新時速」擺式列車(X2000)在廣深鐵路上投入運營,列車最高運行速度200千米/小時。
2001年1月9日起,「藍箭」電力動車組在廣深鐵路上投入運營,列車最高運行速度200千米/小時。
2002年11月27日,中華之星電力動車組在秦沈客運專線上的試驗行車速度達到321.5千米/小時。
2010年12月3日,「和諧號」CRH380A電力動車組在京滬高速鐵路上創下486.1千米/小時試驗速度記錄。
2014年1月16日,中國CIT500型高速列車在實驗室內試驗速度達605千米/小時。
截至2019年,中國高速鐵路列車最高運營速度350千米/小時,居全球首位。
三、營業里程
截至2015年底,中國高速鐵路營業總里程已達1.9萬千米。
截至2016年底,中國高速鐵路營業總里程已超過2萬千米。
截至2017年底,中國高速鐵路營業總里程已達2.5萬千米。
截至2018年底,中國高速鐵路營業總里程2.9萬千米以上。
截至2019年底,中國高速鐵路營業總里程達3.5萬千米
四、客運流量
2008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11日期間,中國高速鐵路營運動車組列車累計發送旅客超過50億人次。
2017年春運期間,中國高速鐵路營運動車組列車累計發送旅客達1.8億人次,佔全國鐵路客運總量51.4% 。
2018年,中國高速鐵路營運動車組列車全年累計發送旅客達20.05億人次。
建設意義
中國早期和境外的批評者一直質疑在大部分地區處於發展中,國家建設高昂的高速鐵路系統的必要性,而大多數務工人員則無力承擔高鐵的車票費用。
然而,中國政府已經表明,雖然高鐵建設造價昂貴,但這些建設項目也會推動一些政策目標。由於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和流動頻繁,因此對作為大眾化交通工具的高速鐵路需求巨大,也為旅客提供快速,可靠和舒適的出行方式。
雖然中國大陸高鐵的運營時間比發達國家要短,但「高鐵經濟效應」已明顯顯現,對沿線產業帶和城市現代服務業的培育,以及沿線地區人口流動速度提升和人口聚集,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在高鐵規模快速擴張的時期,高鐵的空間效應將進一步顯現,也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發動機。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1、通過提升鐵路的運輸能力,與就業市場實現無縫對接,以提高經濟生產力和長期競爭力。
另外,高鐵開通後,一些既有線釋放了運能,緩解了貨運能力長期緊張的局面,全社會人流、物流周轉明顯加快,成本有效降低,這對於鐵路更有利可圖。
2、在經濟衰退時期,由於高鐵建設創造就業機會,也推動了對建築、鋼鐵和水泥行業的需求,短期刺激經濟。其中,京滬高鐵共聘用了11萬工人施工。
3、促進跨城市經濟一體化及二線城市的增長。
高鐵的引入,使得二線城市的市場潛力增加59%,樓價也比預期平均實際增長4.5%。高鐵的開通也產生「同城效應」,實現區域資源共享,加快產業梯度轉移,有效推動區域內產業優化分工,圍繞構建高鐵沿線產業鏈條,形成比較優勢,促進沿線地區的產業協調互補發展。
例如隨著長三角地區高速鐵路的不斷開通,帶動了長三角地區協同分工、錯位發展、有序的產業體系逐步完善,有效支撐並在很大程度上引導了各城市不同的產業體系等的發展。
此外,高鐵也使中國人的生活半徑和活動范圍出現明顯擴大和拓寬的現象,生活方式和節奏逐漸發生變化,催生出「星期天工程師」「假日專家」等新職業,形成了「高鐵社會」。
同時使老年人異地養老變成現實,如廊坊、崑山、德州等地的養老院開始吸引北京、上海的老年人,以更低的成本享受更舒適的養老生活。
4、支持環境可持續發展。電力動車組能源使用量比其他交通工具要少,並且可以從更多種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獲取電力。而汽車和飛機沒有這些特點,因為這些能源更依賴於進口石油。
5、發展高鐵設備產業。
高鐵的建設,也將中國發展成為高速鐵路建設技術的主要來源國。中國的軌道裝備製造商引進進口技術後,直接進入本地化生產過程,之後進行了技術轉化,甚至開始准備出口海外,與外國供應商競爭。
在中車四方取得川崎重工業新干線E2型授權生產權的六年後,中車四方可以自行生產CRH2A列車,而川崎重工業也在高鐵上結束與中車四方的合作。
如今,中國擁有世界上系統技術最全的高速鐵路技術,可以承擔從通信信號、工務工程、牽引供電、機車客車製造乃至運營管理等領域的「一攬子」出口。
6、拉動產業的發展。
高鐵的建成,帶動了冶金、機械、建築、橡膠、電力、信息、計算機、精密儀器等第二產業的快速發展,也拉動了沿線城市旅遊、餐飲、商貿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例如京津城際鐵路開通後,使兩個直轄市及周邊地區的經濟交流日益增多;京滬高鐵開通運營後,沿線城市成為承接長三角和環渤海兩大經濟區產業轉移的新平台。
7、帶動新型城鎮化發展。
隨著一些高鐵線路客流量的增長,充分說明了高速鐵路對人口流動具有顯著的誘增效應,使原先鮮為人知或知名度高但交通不便的中小城鎮成為吸納人口的熱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高速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