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浙江農林大學和浙江科技學院哪個學校好啊!!!!
浙江農林大學考研資料
鏈接: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2. 浙江東方茶業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浙江東方茶業科技有限公司始建於1987年6月,位於紹興濱海工業區濱中路1號。浙江東方茶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經銷茶多酚等產品的經銷批發的企業單位,由寧波富豪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浙江省農村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投資組建,是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浙江省骨幹農業龍頭企業、農業部油料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的定點企業,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茶葉深加工項目和茶類研究成果產業化轉化基地。
法定代表人:全益軍
成立時間:1999-06-18
注冊資本:2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10800003317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學院路58號華星創業大樓212-2號
3. 浙江省工程技術類職稱評定條件是什麼
不同的專業對材料的要求不一樣的,不同的技術職稱對材料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一般助工都是在單位里可以評定的,工程師在市裡的專業委員會評,副高在省里的專業委員會。看你屬於什麼專業委員會,然後去相應的網站查詢下,一般都有。
建築評職論文發表九品論文網回答,編號報【jp03】有驚喜哦。
4. 杭州南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杭州南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 2015 年底。南巡科技作為首個提出互聯網+人工智慧、健康科技產品成果轉化,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夢想小鎮代表項目,以輕資產,高效結合國家提倡的供給側改革,打通需求、科技轉化、迭代升級、產能控制為一體的新型定製產業化項目,是人工智慧及大健康產品的加速器。目前南巡科技已與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天津大學精密儀器研究所、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等院校合作,成功轉化人工智慧機器人、空氣沉降凈化、人工智慧健康檢測等多項產品。
法定代表人:蘇天寶
成立時間:2016-03-09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18400044242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餘杭街道文一西路1818-2號8幢704室
5. 浙江大學科技園的科技園優勢
1、緊緊依託浙江大學,利用浙江大學的科技和人才優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企業孵化
大學科技園有別於其他類型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其根本在於依託大學。浙大科技園緊緊依託浙江大學,充分利用浙江大學的科技和人才等資源優勢,同浙江省豐富的民營資本優勢相結合,創辦了一大批科技孵
浙江大學科技園
化企業,轉化浙江大學的科技成果。
浙江大學為加快浙江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於2000年底制訂出台了《關於浙江大學教職工和學生在大學科技園創辦科技孵化企業的若干規定》、《關於學科性公司的改制意見》、《關於浙江大學研究生停學創業的意見》等政策,鼓勵學校教師和科技人員及大學生(主要指研究生)到大學科技園創辦科技型孵化企業。同時學校還把科研基地和實驗室及其他資源對科技園全面開放。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調動了浙江大學教職工和學生到大學科技園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七年多來,浙大科技園積極為學校科技成果與民間資本嫁接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已新創辦科技孵化企業300多家,轉化學校科技成果300多項。浙江大學的相關教師、科技人員和學生在科技園專、兼職創新創業人員1000餘人,為科技孵化企業科技研發、轉化和產業化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促進了孵化企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已有50多家高新技術孵化企業畢業出園,一批高技術成果通過大學科技園這個平台向周邊地區輻射,浙大三色、宇恆科技、圖靈信息、辰光科技、國芯科技、科特光電、易紡數碼紡織等一批優秀高技術企業成長壯大後不斷走向社會,為區域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2、積極引入民間資本,創建企業孵化的一流硬體平台和投融資服務平台
良好的園區硬體條件是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的物理基礎,一流的大學科技園必須要有一流的硬體條件。浙大科技園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採取市場化運作思路,在努力發揮高校自身能力的基礎上,積極引進並利
用民間資本,通過委託代建的方式創建高新技術企業孵化硬體平台。經過三年多緊張建設,浙大科技園位於老和山啟動區塊的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6.8萬平方米創業、孵化樓群已經投入使用。目前浙大科技園已擁有7.2萬平方米孵化場地,配套設施和服務齊全,已經成為浙江省、杭州市孵化器建設的一個亮點。
浙江大學科技園
同時,浙大科技園非常注重風險投融資服務平台的建設,通過積極引入民間資本,建立風險投資聯動體系,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首先,浙大科技園成立「風險投資聯盟」和「產業投資聯盟」。浙大科技園已經與英國君信投資公司、天堂矽谷創投、杭州市高科技投資公司、浙大網新創投、浙江大學創投等多家海內外投資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並與華立科技、大唐電信、永利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和大企業集團建立產業投資聯盟,投入到入園企業之中,為入園企業引入風險投資和產業投資。並且,浙大科技園積極促進浙大的科技成果與浙江省的民間資本對接,創辦科技企業。目前,民間資本與浙大科技成果結合在科技園注入資金達到十幾億元,佔到入園企業注冊資金的60%以上。其次,科技園還通過引進民間資本以及自籌資金組建了浙江大學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學科技園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分別為5000萬元和1億元。同時,浙大科技園還充分利用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引導設立的用於高技術產業化的風險投資資金來增強科技園的風險投融資能力。浙大的一批高技術成果已經成為他們在科技園孵化的重點投資對象。
3、在政府支持下,整合多方資源,強化服務能力,建立創業創新綜合服務體系,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孵化
浙大科技園十分注重科技創業創新服務體系的建設,科技園各職能部門以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為工作核心,強化為入園機構和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包括高技術人力資源的引入和人事代理咨詢服務、工商注冊及稅務登記咨詢服務、投融資咨詢服務、科技成果轉移及產業化咨詢服務、各類科技計劃申報及高技術項目和企業認定的咨詢服務和落實稅收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服務。同時引進和新建了20餘家中介服務機構,在法律、財稅、工商、投融資、專利申請、技術交易等方面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務。杭州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政府職能延伸到大學科技園,一批工商管理、財稅等政府機構對入園企業實施一條龍便捷服務。目前科技園已初步形成了由政府、科技園管委會和中介服務機構等三方面組成的綜合創業創新服務體系。
浙江大學科技園
另外,浙大科技園在浙江省科技廳、杭州市科技局等支持和企業參與下,陸續進行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目前已建成「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光與電技術開放實驗室」和「浙江大學科技園生物醫葯技術測試中心」兩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的建設,為信息技術、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命科學與現代農業等技術領域的孵化企業技術研發和分析測試提供服務,取得良好效果。
4、發揮浙江大學科研優勢,促進學科與科技園企業互動,推進入園企業自主創新
浙大科技園孵化器在尋求技術成果與社會資本嫁接的同時,積極推進與浙江大學優勢學科的互動。通過大學科技園孵化企業的應用研究、產業化開發與學科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結合,互相補充,從而推進雙方的共同發展。
在此方面,浙大科技園作了一些有益探索。浙江大學的一些優勢學科,如工業自動化、電力電子、光學儀器、電液比例控制、水煤漿燃燒、信息網路、核農業等,其所屬的一批省部級重點研發機構在大學科技園參股創辦了20多家以科技開發和成果轉化為主的高技術企業。目前,入園企業正在開發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500餘項,申請國家專利300多項,已被批准專利近200項。承擔國家和地方各類科技計劃項目60多項,總經費4000多萬元(其中數字電視核心晶元、數字背投電視光學引擎二個項目取得了國家發改委2000萬元的高技術產業化專項資金支持)。計算機軟體和網路、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葯及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一批高技術產業化項目正在實施,有的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浙大科技園正在成為區域創新的源頭。
5、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創業服務,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
浙大科技園根據科技部、教育部文件要求,積極開展創業教育,並為學生實習和創業提供支持,取得可喜成績。
(1)在創業教育方面,浙大科技園與學校研究生院共同創辦「浙江大學未來企業傢俱樂部」和「浙江大學研究生創業素質拓展班」,吸引學校優秀研究生加盟,邀請科技園內外的創業者、專家和企業家對其進行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知識產權等各種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供實習、實踐機會,目前已有300多人陸續走上工作崗位或到科技園自主創業。
(2)在推進學生自主創業方面,浙大科技園專門開辟5000平方米場地,2008年12月6日與西湖區政府共建「杭州市大學生創業園(西湖-浙大科技園)」,為學生創業者提供工商代辦、融資擔保、投資融資、項目申報等各種服務。西湖區政府提供房租優惠、創業資金以及免費人事代理等支持。2007年浙大科技園成為國家首批創新基金大學生創業項目服務機構,組織申報了8個大學生創業項目,獲得立項7個,每個項目獲得政府無償資助40-80萬元,立項數列全國第一。2008年浙大科技園又申報大學生創業項目8個,立項8個,立項率100%,立項率居全國第一,獲得國家創新基金無償資助280萬元。該園區目前已有71家大學生創業企業入駐,大部分企業發展勢頭良好。
6、「一園多點」,建立分園,加快高新技術產業輻射
浙大科技園根據「一園多點」的戰略構想,採取開放的建設原則, 在確保杭州核心區建設高水平的同時,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科技園分園,將浙江大學的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向外圍輻射,推動地方科技進步及高新技術產業化,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目前,浙大科技園分別在寧波、長興和江西南昌建立了分園,並取得了顯著進展。分園已有新創辦企業85家,注冊資本8億元,建成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場地5萬多平方米,轉化浙江大學科技成果30多項,為浙江大學技術轉移和高新技術產業向外輻射創造了良好平台。對促進地方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也做出了積極貢獻。
6. 排名前25的好大學
2月26日上午,軟科正式發布2018「中國最好大學排名」,「清北浙交復」位列前五。這份榜單引發輿論熱議,不少網友表示不服……
近日,作為全球四大大學排名系統之一,擁有15年歷史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最新發布2018「中國最好大學排名」。排名顯示了除港澳台地區外,中國600所內地大學的排名情況。
在這份榜單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位列前三,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依次排在4到10名。
浙江13校躋身前200強
浙江省共有25所高校上榜,其中13所高校入圍前200強,3所高校入圍全國百強。總體上,百強高校的各省市分布數量依次為:北京24所、江蘇17所、上海10所、湖北7所、廣東6所,遼寧和陝西各有5所,浙江3所,分別是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寧波大學
浙江大學(3)、浙江工業大學(85)、寧波大學(100)、浙江師范大學(104)、浙江理工大學(107)、杭州電子科技大學(113)、杭州師范大學(126)、浙江工商大學(130)、溫州醫科大學(132)、浙江財經大學(135)、溫州大學(188)、浙江農林大學(199)、中國計量大學(199)、浙江中醫葯大學(250)、浙江傳媒學院(265)、湖州師范學院(273)、紹興文理學院(296)、浙江科技學院(296)、浙江海洋大學(302)、嘉興學院(358)、浙江外國語學院(391)、寧波工程學院(415)、麗水學院(511)、衢州學院(557)、浙江萬里學院(574)
百強之中「雙一流」達88所
分析這份排行榜可以發現,「雙一流」相關高校在2018排名中占據絕對優勢地位,排名前30位的全部是「雙一流」高校,其中28所是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所是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而在百強大學(因並列關系,共101所)中,「雙一流」高校有88所。上海地區進入百強之列的高校,均為「雙一流」高校。
與此同時,也有13所非「雙一流」的百強高校,憑借過硬的指標表現上榜。這13所學校主要是醫科院校,以及地處江蘇(如江蘇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揚州大學)、廣東(如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浙江(如浙江工業大學)、福建(如華僑大學)等沿海發達地區的高校。
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的評價體系涵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國際化四個維度,採用體現大學辦學水平的關鍵指標,例如新生高考成績、畢業生就業率、論文數量與質量、成果轉化收入等,排名結果客觀反映大學的競爭性地位。
7. 浙江工業大學怎麼樣
浙江工業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浙工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綜合性浙江省屬重點大學,浙江首批省重點建設高校,國家「2011計劃」首批牽頭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實施高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單位,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亞洲規劃院校聯盟(APSA)成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入選國家「111計劃」,對口支持浙江樹人大學建設發展,對口支援衢州學院、寧夏理工學院。
學校始建於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創立的浙江中等工業學堂,1993年12月由浙江工學院更名為浙江工業大學。2009年6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簽訂共建協議,浙江工業大學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3年5月,學校牽頭的長三角綠色制葯協同創新中心成為全國首批14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之一。
截至2019年3月,浙江工業大學設朝暉、屏峰、之江三個校區,佔地面積3009.92畝,固定資產總值42.85億元。莫干山校區規劃佔地約1000畝,擬2019年秋季開學。圖書館藏書(含電子圖書)1116萬余冊,中外期刊108611種。學校設有28個學院1個部,66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3055人,其中專任教師2211人。截至2018年9月,有全日制本科學生18965人,在讀各類研究生9647人,留學生9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