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伐戰爭的主要成果是
選擇B,因為消滅如吳佩孚和孫傳芳兩大軍閥勢力。
A:北伐戰爭是1926——1928,而第一次國共內合作於1927年結束。
C:東北易容幟正確,但完成國家統一錯誤,北伐戰爭的勝利使得國家在形式上取得統一,但實際上國民政府內外仍有不同勢力割據,造成日後發生中原大戰等連串內斗沖突。[
D:自主地位是相對於中華民國在世界局勢中的評估,北伐戰爭是針對國內局勢所採取的軍事行動,不能說對民國的自主地位有何影響。
註:這是我自己解釋的,可能不是那麼標准和官方,望採納~
2. 北伐戰爭何時取得的勝利
孫中山先生去世後的第二年,即1926年,廣東革命政府令十萬國民革命軍北伐,經9個月奮戰,打垮了湘、鄂。贛、閩、浙、皖、蘇數省軍閥,取得了北伐勝利。
3. 諸葛亮北伐有什麼成果
北伐成敗的量化指標:
首先,我們先分析一下北伐的幾種結果,我們認為可以歸納為以下七種:
1. 大勝,即圍殲對方主力或斬殺敵軍統帥,如關羽水淹七軍,如擊斃司馬懿。得5分。
2.小勝,即擊潰或殲滅敵方一部,取得物質上的收獲,或者斬殺對方大將,取得士氣上的收獲。得1分。
3.無功,即雙方戰果基本一樣。得0分。
4.小敗,部隊受到小的損失,傷亡數千人。得-1分。
5.大敗,部隊損失超過數萬人。得-5分。
6.完勝,即攻取長安並站住腳,大大改善蜀漢的戰略態勢。得20分。
7.完敗,即主力覆沒,甚至於丟失漢中等重要據點,大大傷及蜀漢的元氣,得-20分。
二.諸葛亮六次北伐的戰果:
第一次:先勝而後敗,折了馬謖,失了孟達,但收了姜維,雙方扯平,0分。
第二次:由於魏將郝昭築城固守,蜀軍糧盡退兵。但魏延斬了敵大將王雙。還是0分。
第三次:攻下武都、陰平,勝郭淮。算小勝,+1分。
第四次:戰退司馬懿、曹真等,應為小勝,+1分。
第五次:射殺張合,小勝,+1分。
第六次:小勝數場,但自己積勞成疾,死於五丈原,1-5=-4分。
這樣,諸葛亮六次北伐的總戰果是-1分,平均每次-0.16分,總體上是失敗的。
諸葛亮在前四次北伐時,是採取西出陽平關,走平坦大道,用步步為營,穩扎穩打的戰術來蠶食魏國。這樣雖然易於用兵,加上諸葛亮在戰術水平方面要高於對方,每次都能取得局部戰役的小勝。但不能否認的是,魏與蜀的綜合國力相差甚遠,而戰線太長,曠日持久,糧草供應不繼。其結果就是次次因糧草不濟而退兵,勝利成果又拱手相讓。
第五次北伐諸葛亮終於想通了,直接出斜谷進入隴東,效果大為改觀,但由於諸葛亮之前已多次北伐,魏國處於高度警惕狀態之中,再加上諸葛亮陽壽將盡,只能留下遺憾了
4. 北伐重要成果
北伐戰爭是國共兩黨共同進行的一場革命的、正義的戰爭。兩黨團結合作、一致對敵,北伐軍專將士英勇奮戰,屬以鮮血和生命換來了輝煌戰果。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里,北伐軍從廣州打到武漢、上海、南京,打垮兩大軍閥,殲敵數十萬,一場規模空前廣大的人民革命戰爭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5. 1926年北伐戰爭取得的勝利果實有哪三個
北伐的對象是:孫傳芳、吳佩孚、張作霖。 北伐的時間是:1926年至1927年 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把革命推向全國。 北伐的主戰場是:湖南、湖北。(浙江、福建、上海、蘇南為次要戰場) 北伐的主要戰役有:汀泗橋、賀勝橋、武昌等戰役。 北伐勝利進軍的原因:1、革命統一戰線的領導 2、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的帶動作用。 3、各地農民群眾、工人階級的大力支持和支援。
6. 1926年7月到1927年初,北伐勝利進軍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北伐的勝利使得中國割據的局面基本結束,國民黨基本統治了全國,到28年張學良了東北易幟後.國民黨形式上完成了統一.
7. 北伐戰爭的最主要成果
選A
B項要在新中國成立後才完成;
C項在「東北易幟」後才算基本完成;
D項當時的華北、東北都還在張作霖手下,不能算推翻了。
8. 北伐戰爭 勝利 是 國共第一次合作 的 成果 嗎
北伐是失敗了……你們是怎麼學的。北伐戰爭雖然打倒了北洋軍閥,但是回社會性質還是半封建答半殖民社會。
失敗原因:
①由於當時帝國主義勢力和中國的封建軍閥、買辦、豪紳階級相勾結,使反革命力量大大超過了革命力量;
②由於當時革命陣營內的國民黨右派蔣介石,汪精衛集團在帝國主義和地主買辦階級支持下背叛了革命,使革命力量頓時遭到極大的損失,敵強我弱的局面更加嚴重;
③由於中國共產黨處於幼年時期,對中國革命的規律懂得不多,特別是北伐後期,陳獨秀的右傾投降錯誤在中央領導機關佔了統治地位,放棄了對革命的領導權,在反革命勢力向革命勢力發動突然進攻的時候,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導致了國民革命的失敗。
9. 北伐戰爭勝利成果是什麼
結束軍閥戰亂,實現國家統一!
10. 北伐戰爭的成果有哪些,最終的結果是什麼
結束了北洋軍閥的統治,但是蔣介石、汪精衛叛變革命,建立起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