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骨科科技成果

骨科科技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08 17:42:33

① 張桂生的研究成果

從84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骨科、手外科的臨床、科研、教學工作,熟練掌握對手外科疾病的診治,包括對斷肢(指)再植,拇手指再造,臂叢神經損傷的治療,各種游離皮瓣和帶蒂皮瓣修復皮膚軟組織缺損,晚期手功能修復與重建等。培養指導已畢業碩士研究生10名,指導在讀碩士研究生8名。在《中華手外科雜志》、《中華創傷骨科雜志》、《醫師進修雜志》等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背闊肌肌皮瓣移植修復上肢大面積復合組織缺損》、《FK506應用於冷藏保存同種異體神經移植的作用》、《貓抓病致尺神經受壓的診治》、《用自體骨膜包裹肌腱松質骨均漿復合體為月骨替代物的實驗研究》、《髂腹股溝皮瓣在手部軟組織缺損中的臨床應用》、《腕前區毀損傷的早期顯微外科修復》、《FK506緩釋膜應用於同種異體神經移植的實驗研究》等學術論文13篇,在國家級和省級雜志發表論文20餘篇,參編《實用手外科問答》、《現代疼痛學》專著2部。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承擔河北省科技廳和河北省衛生廳科研項目各1項,獲得河北省衛生廳優秀醫學科技成果獎壹等獎1項,河北省科技廳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上午

② 蔡宏的科研成果

參與多款國產人工關節假體的研製與臨床注冊研究;將3D列印應用於骨科領域(1)發展骨科個性化、定製化植入式(如人工髖關節假體、膝關節假體、脊柱椎間融合器、人工椎體等)醫療器械;(2)發展基於3D列印的術前計劃,定製導板類器械,完成骨科微創手術;(3)骨科常用金屬的微孔及表面塗層研究。

③ 楊建平的主要成就

先後在國內、外骨科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參編多部骨科專著。
1994、1995年分別獲得渥太華大學博士後論文獎,1995年獲渥太華大學工作成就獎,1996年在第13屆國際顯微外科學術會議獲最佳青年論文獎。1998年在第3屆全國中青年骨科學術會議獲優秀論文二等獎,1998年獲《中華骨科雜志》優秀論文獎。2001年獲得天津市衛生局科技成果三等獎。2001年獲天津市骨科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還獲天津醫院特殊貢獻獎。2002年獲全國骨科新技術暨臨床經驗交流會優秀論文獎及全國中青年小兒外科學術會議優秀論文二等獎!
1997年被天津市衛生局評為「優秀青年專業技術人才」。2001年入選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2003年獲天津市「十大傑出留學回國青年創業者」稱號!

④ 元代最重要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元代科技簡介
1.天文歷法方面
興建了上都、大都、登封等處天文台,設立了遠達極北南海的 27 處天文 觀測站,在測定黃赤大距和恆星觀測方面取得了遠超前代的突出成就。涌現出了郭守敬、王恂、耶律楚材、扎馬魯丁等一批傑出天文學家。郭守敬等人 主持編訂了《授時歷》,研製出了簡儀、仰儀、圭表、景符、闚幾、正方案、候極儀、立運儀、證理儀、定時儀、日月食儀等十幾種天文儀器。《授時歷》 將一年分為 365.2425日,廢除了我國編歷的傳統辦法上元積年日法,採用了近世截元法,是人類歷法史上的一大進步。此歷於至元十七年(1280 年)頒 行,一直延用了400多年。

2.數學方面
元代是我國數學發展的高峰期,涌現出了一批傑出數學家及其著作。如李冶及其《測圓海鏡》、《益古演段》;朱世傑及其《算學啟蒙》、《四元 玉鑒》;蒙哥對古希臘偉大數學家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研究;李冶提出的天元術(即立方程的方法)及朱世傑提出的四元術(即多元高次聯立方程 的解法),是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新成就。算盤在元代也初具規模。

3.農牧業方面
刊行了《農桑輯要》、《農書》、《農桑衣食撮要》等三部書,標志著 元代農牧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農桑輯要》由元政府主持編纂,全書分七卷十篇,對元及其以前的作物栽培、牲畜飼養做了總結,並保存了大量古農 書資料,對推廣農牧業技術,指導農牧業生產有重要作用。《農書》為著名農學家王禎所著,全書分「農桑通訣」、「百穀譜」、「農器圖譜」三大部 分。王禎認為要不違農時、適時播種、因地制宜、及時施肥、興修水利才是取得農業豐收的保證。其中關於棉桑種植具有現實意義。繪制了 306 幅各種農具、農業機械圖,對提高耕作技術有顯著作用。《農桑衣食撮要》為畏兀兒族農學家魯明善所著。此書重在實用,按月記載農事活動,特別還涉及到游牧生產,可補《農桑輯要》及其它古農書之不足。

4.醫葯學方面
史稱「金元四大家」中有兩位生活在蒙元時期。李杲師承劉完素,強調 補脾胃,創立了「補土派」,著有《脾胃論》、《傷寒會要》等。朱震亨拜羅知悌為師,發展了劉完素火熱學說,主張以補陰為主,多用滋陰降火之劑, 後人稱其為「滋陰派」,著有《格致余論》、《局方發揮》、《傷寒辨疑》等書。外科骨傷科方面成就更為突出,危亦林在麻醉與骨折復位手術上有創 新。滑壽精於針灸。另外,少數民族醫葯學傳入中原,涌現出了薩德彌實(蒙古族)、愛薛(回族)等少數民族醫學家。

5.食療養生學方面
食療學方面以蒙古人忽思慧的《飲膳正要》,元政府編纂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賈銘的《飲食須知》,倪雲林的《雲林堂飲食制度集》為代表。《飲膳正要》作為我國第一部食療營養學著作,舉凡 314 種飲食品種,詳細介紹了其製作過程、烹調技藝、避忌適宜及其醫療作用,在中國食療營養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養生學方面以長春真人邱處機關於養生的論著,李道純關 於氣功養生的專著《中和集》,李鵬飛的《三元延壽參贊書》,蕭廷芝的《金丹大成集》為代表。

6.地理學方面
《元一統志》的編纂、河源的探索、《輿地圖》的問世及大批游記類著作的出版是其主要成就。《元一統志》由政府主持,扎馬魯丁、虞應龍具體 負責。該書對全國各路府州縣的建置沿革、城郭鄉鎮、山川里至、土產風俗、古跡人物均有詳細描述,具有較高史料價值。至元十七年(1280 年),忽必烈命女真人都實探求黃河河源,認為星宿海(火敦腦兒)即河源,比較接近 實際。潘昂霄還據此撰成《河源志》。道士朱思本考察了今華北、華東、中南等廣大地區地理形勢,參閱《元一統志》等地理學著作,以「計里劃方」 法,繪製成《輿地圖》,成為元朝地理學及中國地圖史上劃時代的人物。游記類地理學著作有耶律楚材《西遊錄》,李志常整理的《長春真人西遊記》, 周達觀《真臘風土記》,汪大淵《島夷志略》等,對我國及國外的地理地貌、風土人情、貿易來往等頗多描繪,頗具史學價值。

7.建築學方面
元代疆域擴大,城市經濟繁榮,為建築學發展提供了條件。元代新建或修繕的城市有元大都、元上都、和林城、集寧路城、應昌路城等。元大都是 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宏偉壯觀的城市之一。另外,由於元代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佛教與伊斯蘭教建築技術也大量湧入中原。佛教建築以今山西 洪洞縣的廣勝寺與大都妙應寺白塔為代表,伊斯蘭教建築以今北京、杭州、西安等地的清真寺為主。這些建築已開始了與中國傳統建築布局、技術融合的趨勢。具有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風格的蒙古包也受到各族人民喜愛。

另外在火炮術方面,元代研製出了我國兵器史上第一個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火銃。陶瓷術方面繼承宋代諸窯燒制技術,形成自己特色,花色品種增加,成為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品。印刷術、造船術、航海術、水利工程技術 等方面也有很多新的成就。

⑤ 成都軍區八一骨科醫院的科研教學

醫院創始人、現任院長何天佐主任醫師,是具有300餘年活態傳承史的四川何氏骨科的第五代嫡系傳人,軍隊現役文職1級、技術一級、高級技術專家,著有100餘萬字的《何氏骨科學》 專著,取得軍隊科技獎、知識產權專利等多項成果,以其姓名命名的「何天佐傳統中醫葯正骨療法」 於2011年6月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開創了軍隊傳統醫葯技術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先河。
醫院具有較強的臨床教學和科研技術力量。取得軍隊科技獎、國家新葯批文號、何氏骨科葯唯一的葯品注冊商標等多項成果。長期為全軍各軍、兵種和地方醫療單位以及醫學院校,培訓何氏骨科進修學習和中醫骨科畢業實習學員。2012年9月,在成都市滿蒙人民學習委員會協助下,赴內蒙考察,與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簽訂培養骨科人才戰略協議,2012年12月接收內蒙古衛生廳選派的首批進修學員四名,將進行為期半年的何氏骨科技術培訓。2013年1月,與內蒙古扎蘭屯市中蒙醫院、興安盟科右中旗蒙醫醫院簽訂《軍民共建·四川何氏骨科技術合作協議書》,何氏骨科將推廣應用於內蒙古。
醫院還擅長運用現代診斷檢查技術確診,應用何氏骨科祖傳正骨、點穴、推拿等手法,以及何氏骨科祖傳專方專葯,治療各類骨折、軟組織損傷和骨病。同時,開展各類骨折內固定治療手術,斷肢斷指(趾)再植手術,血管神經離斷或損傷的吻合、修復手術,脊柱關節骨病的微創手術。

⑥ 元代最重要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你好。
是郭守敬編制《授時歷》。

⑦ 李紅的科研成就

① 負責的三峽大學科研課題「肝癌TACE療效與碘油無水乙醇用量的相關性研究」(編號:Y98026)獲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證書號EK000381,同時,獲宜昌市2001年度科技進步三等獎;
② 負責的湖北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影響腰椎間盤切除術療效相關因素的研究」(編號:2000B14022),2005年已被宜昌市科技局組織的成果鑒定為國內領先水平,獲《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證書號EK050393;
③負責的湖北省教育廳2005年重點科研項目「減少TACE化療葯劑量對術後肝纖維化及療效的對照研究」(編號:B200513003)正在研究之中;
④宜昌市科技發展計劃重點攻關課題科「不同栓塞劑介入性治療子宮肌瘤的前瞻性研究」(編號:A04303-6)為第一負責人;
⑤以第一作者公開發表科研論文16篇,其中發表於《中華婦產科雜志》、《中華骨科雜志》、《中華肝臟病雜志》、《中華肝膽外科雜志》、《中國骨傷》、《臨床放射學雜志》等權威、核心期刊8篇。在臨床醫療方面:從事醫學影像專業醫療和教學工作20年,具有較高的普通X線、B超、CT、MRI的影像診斷水平,尤其在介入診療技術方面,有10年的臨床工作經驗;能熟練開展各種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介入診療技術,1996年率先在我市開展腫瘤化療栓塞、腰(頸)椎間盤切吸、輸卵管再通術等介入治療,特別是在腰(頸)椎間盤切吸治療,食道、膽道和氣道狹窄的支架放置等介入技術方面,在本地區具有領先地位。

⑧ 中國骨傷科醫院排名

中國骨傷科醫院排名前10名依次為:北京積水潭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和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

1、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West China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是中國西部疑難危急重症診療的國家級中心,也是世界規模第一的綜合性單點醫院,擁有中國規模最大、最早整體通過美國病理家學會(CAP)檢查認可的醫學檢驗中心。

華西醫院起源於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基督教會1892年在成都創建的仁濟、存仁醫院;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央大學、燕京大學、齊魯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內遷成都,與華西協合大學聯合辦學辦醫;

1938年,有醫學院的華大、中大、齊大組建聯合醫院;1946年,華西協合大學醫院在現址全部建成,簡稱華西醫院。

據2015年12月醫院官網信息顯示,醫院運行院區佔地五百餘畝,業務用房60餘萬平方米。設有成都國學巷本部及溫江醫療院區,全託管成都上錦南府醫院(簡稱「上錦分院」),各院區服務功能定位明確:

院本部床位4100張,以診治疑難危重疾病為主;溫江院區床位200張,以診治康復、腫瘤及慢性疾病為主。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在2015年公布的中國公立醫院社會貢獻度排行榜上總分位列全國第一,在復旦大學中國最佳專科聲譽和最佳醫院排行榜上,連續五年名列全國第二,連續多年被獨立第三方調查評選為「全國最受歡迎三甲醫院」 前十強、「醫療機構最佳僱主」前十強。

5、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河北省骨科醫院)有三個院區,其中中山院區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自強路139號,始建於1958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急救於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是河北省、石家莊市醫保和新農合定點醫院。

參考資料來源:中商情報網-中國最佳骨科醫院排行榜

⑨ 上海哪個醫院看骨科比較好

上海長征醫院在骨科各種疾病的治療上位於國內前列。骨科現有教授6位,副教授8位,其中3位教授獲國家級"中青年科技成果獎」!

⑩ 王繼芳的主要成就

王繼芳教授臨床以人工關節置換、骨腫瘤治療見長,並有多項成果獲獎,其中:「骨水泥固定及珍珠面無骨水泥固定人工關節的實驗及臨床系列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顯微修復在四肢創傷功能修復的研究與臨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珍珠面鑽鉻鉬合金人工髖關節的研製、動物實驗及臨床應用」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雙杯型人工髖關節的研製及臨床應用」、「鎳鈦記憶合金棒在脊柱側凸症矯正中的應用」等4項,分別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加壓滑動鵝頭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等4項,分別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主編《人工關節的基礎與臨床應用》,參加了《手術全集矯形外科卷》、《實用骨科學》、《地震傷的救治》等10餘部專著的編寫。發表論文30餘篇。培養博士生6名。

閱讀全文

與骨科科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