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對教師的的師德師風、教學效果、校本研修進行評價(300-500字)
關鍵是執行《教師法》《教師職業道德》,遵循教學規律。
『貳』 如何提高幼兒教師專業技能和提高師德素養研修成果
1、職業精神缺乏。許多教師只把教師職業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自我感覺良好」、「當天和尚撞天鍾」、「走一步算一步」的思想在這部分教師的身上表現較為嚴重,對工作缺乏願做、想做、做好的慾望,對自己從事的工作不感興趣,抱著一種應付的態度。導致這部分教師常常認為工作壓力大、待遇不公、升遷無望等而生出諸多的怨言和憤懣,經常有不如意、不稱心的感覺,對工作變得無奈、被動、消極。因為沒有將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上升為較高的事業追求,所以也就談不上對這一職業的忠誠。 2、教育思想滯後。新的基礎教育觀、學生觀、教學觀和教師權威觀沒有在農村小學教師隊伍中真正樹立,新課程的思想和理念沒有深入到這部分教師腦中,仍然有大部分教師對素質教育認識不夠,對面向全體學生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奠基的認識不夠,滯後的教育思想阻礙了農村教育改革的正常進行。 3、教育觀念陳舊。由於農村小學教師的來源和年齡結構等原因,對新生事物接受慢,傳統的教學方式中的注入式、滿堂灌、一言堂根深蒂固,題海戰術、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還占統治地位。雖然有些教師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已走出了「應試教育」的范疇,但是德育、音體美、綜合實踐等課程都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所有這些都嚴重製約著農村義務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 4、教學手段落後。部分農村小學教師的專業知識、業務能力不高。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上不能領會新課程標准精神,不會把握或處理教材的內容,不會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不能或不善於使用現代教學手段,還是沿襲「一幅黑板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方法呆板、手段落後、組織鬆散、效率低下、質量不穩定等,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成效。 5、學習意識淡漠。許多教師沒有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主動學習和接受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意識淡薄,認為自己教書多年,對所教內容已經爛熟於心,沒必要再去學什麼新東西,教育教學都靠自己原來的積累,同時「借口「工作忙、工作量大,很少有人去閱讀教育雜志和教育理論專著,其結果是教育思想和觀念滯後,教育手段和方法落後。
『叄』 師德主題研討「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好的想法說下
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一個教師的對學生的教育是無限的、潛移默化的、來自各個方面,從教師的一言一行,到教師的工作態度、及愛好、習慣,點點滴滴都深透著教育;因此說師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學生感覺到教師的溫暖,產生愉快的情緒,激發學習的興趣,感受到別人對他的希望,集體對他的信任,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