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錢學森回國後取得了那些成就
1、1956年初,錢學森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
2、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式控制制論和系統學等。
3、在錢學森的努力帶領下,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4、1962年,《物理力學講義》出版。1963年,《星際航行概論》出版。1965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導彈工業部)副部長。
5、1966年10月27日 ,錢學森協助聶榮臻元帥,在酒泉發射場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的「兩彈結合」飛行實驗,獲得圓滿成功。
6、1988年,《關於思維科學》出版。1988年,《論人體科學》出版。《創建人體科學》、《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發展縱橫觀》和《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分別於1989年、1996年、1998年出版。
7、2001年,《論宏觀建築與微觀建築》、《第六次產業革命通信集》、《創建系統學》出版。
(1)錢永剛成果擴展閱讀:
所獲榮譽
1、1957年,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2、1979年,錢學森的母校加州理工學院授予他「傑出校友」的稱號。1986年6月南加州華人科學家工程師協會給他授獎。1989年國際技術與技術交流大會在紐約給他授獎,他都沒有去。
3、1991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
4、1996年,錢學森在錢學森圖書館揭幕典禮上的書面發言中,深有感慨地說:從一定意義上講,沒有圖書館和資料館,就沒有今天的錢學森。
5、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錢學森「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6、2006年,榮獲「中國航天事業50年最高榮譽獎」。2007年,榮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2. 錢學森有什麼偉大的成果
一、應用力學:創立卡門-錢學森方法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的工作。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學森方法。與郭永懷合作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二、中國「航天之父」、參與兩彈一星計劃錢學森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他也是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
在他的主持下,中國「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順利完成,並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錢學森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
三、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工程式控制制論和物理力學錢學森的另一重大科學成就是在上世紀40年代在維納提出控制論後,於1954年發表《工程式控制制論》,創建了這門技術科學。1955年8月錢學森在回國前夕,帶領全家向老師馮·卡門告別時,獻上他寫的《工程式控制制論》和《物理力學講義》。74歲高齡的馮·卡門在仔細閱讀後深情地說:「我為你驕傲,你現在學術上已超過了我。」對於錢學森的離美,馮·卡門是萬分惋惜的,他無限感慨地說:「美國把火箭技術領域中最偉大的天才、最出色的火箭專家奉送給了紅色中國。」
錢學森在組織實施我國導彈航天工程中,成功運用了「工程式控制制論」的方法,並研究、制定、驗證、完善了一整套中國現代工程系統開發的技術過程。這一現代工程技術「總體設計」的思想,在20世紀80年代被逐步推廣到解放軍各總部、軍兵種建制的建設中,成立了相應的研究機構,並發揮著重要作用。
四、系統科學錢學森對系統科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發展了系統學和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方法論。
3. 錢學森的成果
錢學森(1911~ )中國科學家,火箭專家,1911年12月1日生於上海,3歲時隨父來到北京,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國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1938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留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二、科學成就
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
錢學森共發表專著7部,論文300餘篇。主要貢獻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應用力學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的工作。
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學森方法。與郭永懷合作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2.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乾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並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於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
3.工程式控制制論
工程式控制制論在其形成過程中,把設計穩定與制導系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4.物理力學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改變過去只靠實驗測定力學性質的方法,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現在這門科學的帶頭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錢學森向苟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5.系統工程
錢學森不僅將我國航天系統工程的實踐提煉成航天系統工程理論,並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還堅持致力於將航天系統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並從社會形態和開放復雜巨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社會系統。任何一個社會的社會形態都有三個側面:經濟的社會形態,政治的社會形態和意識的社會形態。錢學森從而提出把社會系統劃分為社會經濟系統、社會政治系統和社會意識系統三個組成部分。相應於三種社會形態應有三種文明建設,即物質文明建設(經濟形態)、政治文明建設(政治形態)和精神文明建設(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應是這三種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從實踐角度來看,保證這三種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就是社會系統工程。從改革和開放的現實來看,不僅需要經濟系統工程,更需要社會系統工程。
6.系統科學
錢學森對系統科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發展了系統學和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方法論。
7.思維科學
人工智慧已成為國際上的一大熱門,但學術思想卻處於混亂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錢學森站在科技發展的前沿,提出創建思維科學(noetic science)這一科學技術部門,把30年代中國哲學界曾議論過,有所爭論,但在當時條件下沒法講清楚的主張,科學地概括成為思維科學。比較突出的貢獻為:
(1) 錢學森在80年代初提出創建思維科學技術部門,認為思維科學是處理意識與大腦、精神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的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一個大部門。推動思維科學研究的是計算機技術革命的需要。
(2) 錢學森主張發展思維科學要同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的工作結合起來。他以自己親身參予應用力學發展的深刻體會,指明研究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應以應用力學為借鑒,走理論聯系實際,實際要理論指導的道路。人工智慧的理論基礎就是思維科學中的基礎科學思維學。研究思維學的途徑是從哲學的成果中去尋找,思維學實際上是從哲學中演化出來的。他還認為形象思維學的建立是當前思維科學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的核心問題。
(3) 錢學森把系統科學方法應用到思維科學的研究中,提出思維的系統觀,即首先以邏輯單元思維過程為微觀基礎,逐步構築單一思維類型的一階思維系統,也就是構築抽象思維、形象(直感)思維、社會思維以及特異思維(靈感思維)等;其次是解決二階思維開放大系統的課題;最後是決策咨詢高階思維開放巨系統。
8.人體科學
錢學森是中國人體科學的倡導者。
錢學森提出用「人體功能態」理論來描述人體這一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研究系統的結構、功能和行為。他認為氣功、特異功能是一種功能態,這樣就把氣功、特異功能、中醫系統理論的研究置於先進的科學框架之內,對氣功、特異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在錢學森指導下,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於1984年開始對人體功能態進行研究,他們利用多維數據分析的方法,把對人體所測得的多項生理指標變數,綜合成可以代表人體整個系統的變化點,以及它在各變數組成的多維相空間中的位置,運動到相對穩定,即目標點、目標環的位置。他們發現了人體的醒覺、睡眠、警覺和氣功等功能態的各自的目標點和目標環。這樣,就把系統科學的理論在人體系統上體現出來了,開始使人體科學研究有了客觀指標和科學理論。
9.科學技術體系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錢學森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最高概括,也是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科學的社會科學)的最高概括,錢學森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狀況,歸納為十個緊密相聯的科學技術部門。這十大科學技術部門的劃分方法,正是錢學森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系統論對科學分類方法的又一創新。
1955年初冬,剛剛沖破美國當局阻撓回到祖國的錢學森,來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參觀。院長陳賡大將問他:「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錢學森說:「外國人能乾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
就這一句話,決定了錢學森從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生涯。40多年過去了,如今錢學森已90高齡。他以其對中國火箭導彈技術、航天技術乃至整個國防高科技事業的奠基性貢獻,為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寫下了精彩絢麗的篇章。
(一)
1956年2月17日,錢學森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關於《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就我國火箭、導彈事業的組織方案、發展計劃和具體措施發表了精闢的見解。《意見書》受到黨中央高度重視。不久,錢學森受命負責組建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這正是錢學森回國一周年的日子,國防部五院宣布成立,錢學森被任命為院長。新中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由此開始了艱難的征程。新事業起步,千頭萬緒。錢學森首先給剛剛分配來的156名大學生講授《導彈概論》,讓這些從未見過導彈的技術人員了解最基本的專業知識。他擬定了空氣動力學、發動機等有關專業的學習計劃,並指導建立了導彈總體、空氣動力學、發動機、彈體結構等研究室。
酒泉發射場。錢學森和普通科技人員一樣,睡帳篷、吃粗糧,組織導彈試驗的測試、計算、分析、研究。在前蘇聯突然撤走全部專家的困難條件下,他帶領著中國科學家們攻克了一道道難關,於1960年11月5日,成功進行了我國第一枚導彈飛行試驗。在現場的聶榮臻高興地說:「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1966年10月27日,錢學森又參與組織了我國第一枚裝有核彈頭的中近程地地導彈飛行爆炸試驗,即原子彈、導彈「兩彈結合」試驗。核彈頭在預定地點上空成功實現了核爆炸,此舉震驚了世界。我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又一次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作為一代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的目光總是具有前瞻性。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後不久,錢學森就組織有關專家就我國地地導彈的發展道路展開討論,形成《我國地地導彈發展途徑的意見》,提出了我國中近程、中程、中遠程和洲際導彈的長遠發展規劃。隨後,地空導彈、海防導彈,以及固體發動機、固體導彈、反導系統和運載火箭等項目,也在他組織和協調下陸續上馬。1965年1月,他又向中央提出報告,建議早日制訂我國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並列入國家任務。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工程代號由此被定為「651工程」,錢學森擔負「星———箭———地面系統」總的技術協調和組織實施工作。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遨遊太空,向世界宣告新中國迎來了航天時代的黎明。
4. 錢學森的成就簡介
截止2019年12月16日,
1、兩彈一星。1956年初,錢學森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時,錢學森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2、物理力學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1984年錢學森向苟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3、工程式控制制論
工程式控制制論在其形成過程中,把設計穩定與制導系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4)錢永剛成果擴展閱讀:
錢學森個人經歷。
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1955年,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爭取下回到中國。
歸國後的錢學森致力於中國科研事業,並為此奮斗終生。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1958年,為給兩彈一星工程培養人才,應錢學森關於建立「星際宇航學院」的要求,成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錢學森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主任,成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創始人之一。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1985年,錢學森因對中國戰略導彈技術的貢獻,作為第一獲獎者獲全國科技進步特等獎。
5. 錢學森在美國的研究成果
1956年初,
錢學森和國家領導人在一起(13張)他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並任命他為委員。 1956年參加中國第一次5年科學規劃的確定,錢學森與錢偉長、錢三強一起,被周恩來稱為中國科技界的「三錢」,錢學森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式控制制論和系統學等。 在控制科學領域,1954年,錢學森發表《工程式控制制論》,引起了控制領域的轟動,並形成了控制科學在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1957年,《工程式控制制論》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同年9月,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成立大會推舉錢學森為第一屆IFAC理事會常務理事,他成為了該組織第一屆理事會中唯一的中國人。 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錢學森曾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協會主席。1991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在應用力學領域,錢學森在空氣動力學及固體力學方面做了開拓性研究,揭示了可壓縮邊界層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並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1953年,錢學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 在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領域,錢學森在80年代初期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堅持致力於將航天系統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並從社會形態和開放復雜巨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社會系統。他發展了系統學和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方法論。 在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領域,錢學森在40年代提出並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1949年,他提出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於核火箭的設想;1962年,他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 在思維科學領域,錢學森在80年代初提出創建思維科學技術部門,認為思維科學是處 胡錦濤探望錢學森
理意識與大腦、精神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的科學,推動思維科學研究是計算機技術革命的需要。他主張發展思維科學要同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的工作結合起來,並將系統科學方法應用到思維科學的研究中,提出思維的系統觀;此外,在人體科學、科學技術體系等方面,錢學森也作出了重要貢獻。是人體生命科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 錢學森同志於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高級顧問等重要職務;他還兼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1991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在錢學森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錢老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是偉大的人民科學家 。與錢偉長、錢三強被周總理合稱為「三錢」。
6. 錢學森有哪些傑出成就
錢學森,當代中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力學家、火箭專家。1991年被國家科委評為「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受到了黨和國家的最高表彰。
錢學森是浙江杭州人。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鐵路機械工程專業。1935~1938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學習。1938年獲加州理工學院航空工程博士學位。
1947年,錢學森回國,與我國著名軍事戰略家、教育家蔣百里的第三個女兒蔣英女士完婚。婚後夫婦二人同赴美國。錢學森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任教授,兼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哥達特客座教授。
1950年2月,美國參議員麥卡錫在參議院提出了臭名昭著的「麥卡錫法案」,企圖在全美煽起一股反共的「十字軍運動」。此時正值朝鮮戰爭的激戰時刻,為配合戰場上的斗爭,美國國內經常發生對大學和政府機構工作人員進行審查和威脅的事件。反共「十字軍」運動也波及加州理工學院,該院馬列主義小組書記威因鮑姆被捕。由於錢學森與威因鮑姆私交不錯,因此也受到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審查」。更令錢學森不滿的是,1950年7月,美國政府取消了他參加美國軍方秘密研究的資格,並指控他是美國共產黨員,還犯有非法入境罪等莫須有的罪名。錢學森再也無法忍受這種污辱,決定返回祖國。
做好必要的准備之後,錢學森馬上去晉見主管他研究項目的美國海軍部官員金布爾將軍。他開誠布公地說道:「我要辭職,准備回國探親。」金布爾聽後大為震驚,一方面好言好語地進行挽留,一方面又做好了其他「必要的准備」。他對海軍部的另一位官員說:「我寧可把他槍斃,也不能讓他離開美國!」他認為錢學森知道的美軍機密太多了,絕不能讓他回到中國。金布爾馬上將這件事通知了移民局。
錢學森做好了回國的准備工作,買好了從加拿大飛往香港的機票,並把行李交給搬運公司裝運。正當他們全家准備離開美國洛杉磯時,突然接到了美國移民局的通知:「不準離開美國!」沒辦法,錢學森只得又回到了加州理工學院。此時,他家日夜都有人進行監視。1950年9月6日,錢學森突然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捕,拘留在看守所。在此期間,錢學森受到了非人的待遇,15天內體重減輕了30磅。後來他的老師馮·卡門和其他一些朋友募集了1?5萬美元才把他保釋出來。雖然走出了看守所,錢學森仍然沒有獲得正當的人身權利,移民局不允許他隨便離開住宅,還定期或不定期地查問他。
錢學森後來回憶說:「在回國前的那幾年,我和蔣英時刻備有三隻輕便箱子,裝上必要的行李,隨時准備回國。我們那時租的房子每次只簽一年的合同,五年內我們一共搬了五次家。」
錢學森要求回國的正義斗爭,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熱情支持。周總理曾多次做出重要指示,一定要讓錢學森平安回到祖國。1955年8月1日,王炳南大使在日內瓦中美大使級會談時特別同美方提出了錢學森回國的問題。經過多次交涉,正義的斗爭終於取得了勝利,美方最後被迫同意錢學森回國。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和夫人蔣英帶著一對兒女乘坐美國「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離開美國,回到了闊別多年、朝思暮想的祖國。
回國後的錢學森將他的全部愛國熱情和傑出才能都傾注在了我國的國防建設上,為我國國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91年,黨和政府授予他「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的榮譽稱號。這是黨和國家對他個人貢獻的最高肯定。他獲得這一殊榮也是當之無愧的。
7. 錢學森有哪些成就
錢學森的主要成就有兩彈一星、應用力學、物理力學、航天與噴氣、工程式控制制論、系統科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