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舒紅兵和饒毅是同學嗎
饒毅除了在媒體上出風頭,干正事遠不如舒紅兵。舒紅兵去武大,自己當選了院士,生物拿下兩個國重實驗室,拓展了細胞生物學,極大改善了武大生物狹窄的學科結構,挽救了武大生物,又挖來朱玉賢,不得不說是里程碑式的人物。
② 舒紅兵的父母是誰
你去查他的檔案或者去派出所查就知道了。
③ 力壓高福、饒毅,與舒紅兵同時當選院士的張明傑,有什麼來頭
我們的一生可以說是用時間來換取才華;才華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少。但如果一天天過去,時間少了,才華卻沒有增加那就是虛度的光陰。
真正有才華的人,並不會刻意顯露自己,因為他的才華會如火焰般難以隱藏,總會燎原。古有言:先有伯樂,而再有千里馬。一個強大的國家必然是乘天之時,應地之利,用人之力,乃可富強。
中國善於挖掘人才,也樂於做伯樂,要說中國最出名的人才聚集地,那還要當屬中科院。中國科學院院士來自各個領域,都是數一數二的佼佼者,不過,中科院士只每兩年評選一次,其入選標准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每一位院士都是我們中國寶貴的「財富」。
當生活中少一些花里胡哨,多一份沉穩、多一分安靜,這可能對於修飾自己更有益處。不管是教授,還是普通的管理人員,亦或是銷售人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了,認真做就不怕別人看不到你。
總有一天你會遇見自己的伯樂。
④ 令人羨慕!北大23歲校花嫁37歲老師,後來怎樣
民間有句諺語:「不打無准備之仗,方能立於不敗之地。」打一場漂亮的勝仗,是需要提前謀劃布陣的,每走一步都需要步步為營。人生和職場其實都如戰場一樣,想要過自己理想的人生,很多事情都要早做准備。
現任中國研究院某病毒研究所所長的王延軼的經歷似乎就印證了這一點。王延軼在國外著名大學讀完兩年研究生後回到國內,然後在武漢大學讀了三年博士。她取得博士學位後一年就評上了教授職稱,短短六年時間就從碩士變成了教授,這六年的付出還是非常值得的。
80後北大畢業生嫁37歲老師,丈夫曾結過三次婚
很多人一聽說教授這個稱謂,就自然而然地將其與白發蒼蒼的學者聯系在一起,但是王延軼可是個80後,今年也不過才39歲。王延軼年輕有為,29歲就拿到了微生物學的博士學位,還評上了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副教授。
2006年王延軼研究生畢業,獲得了免疫學碩士學位,但是她並沒有選擇在國外發展。原因是丈夫舒紅兵選擇了回國發展,在她讀研究生一年後舒紅兵回到國內並且擔任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和教授,作為妻子的王延軼自然選擇跟隨丈夫。畢竟舒紅兵在她研究生畢業後已經在武漢大學待了一年,也算是提前為兩人鋪好了路,於她而言是有好處的。
不出所料王延軼研究生畢業後繼續讀博,並且選擇了武漢大學,也就是丈夫舒紅兵所任職的學校。事實證明如果在你人生的道路上,有一個人在前方指引,那麼路便會好走很多。
王延軼能夠成功,除了自己所做的努力之外,也少不了丈夫舒紅兵的扶持,或者說兩個人是相互扶持,就像所有的恩愛夫妻一樣,只不過形式不同而已。
短短6年拿博士學位成教授,現任病毒研究所所長
王延軼在碩士畢業後先在武漢大學當講師,一年後才開始在武漢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讀博士的三年時間里她也一直擔任系裡的講師。2010年王延軼碩士畢業後的第六年拿到博士學位,還被評上了副教授職稱,然後在武漢大學當了兩年的老師。
2011年王延軼的丈夫舒紅兵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3年至今任武漢大學教授、副校長。丈夫的工作一直穩定在武漢,王延軼也就一直留在了武漢。
2012年王延軼任某病毒所分子免疫學學科組研究員和學科組長,兩年後年擔任研究所病理中心的副主任。再回想起當初選擇生物學的初衷,王延軼是為了彌補母親意外去世的遺憾。現在她能夠研究病毒為醫療事業做貢獻也算是實現了最初的理想。
2018年王延軼從研究所的副所長被提拔為所長,成為我國最年輕的女正廳,由於工作表現出色,短短三年內就升為了正所長,可以說是實力非常強了。王延軼也是新時期女性的代表,她們自信、自強,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實現理想。
科研人員每天在實驗室里做研究,這些研究往往關系著國計民生,與我們息息相關。國家應該多支持科研項目的創立和發展,更加註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保證這些科研人員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下工作。
⑤ 舒紅兵前妻離婚原因
誰去管他們這個?
⑥ 舒紅兵能算偉人他有哪些人類貢獻
那不是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市民而已,沒有做什麼太多的影響。
⑦ 舒紅兵的主要貢獻
在美國工作期間以課題負責人身份獲得美國NIH (3項R01),美國國防部,美國癌症協會,美國關節炎基金會等機構共10項、總經費600多萬美元的資助。
回國工作後獲得國家科技部973項目、863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等資助。 主要從事免疫相關的細胞信號轉導研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應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國際影響的成果。發現了多個在病毒感染誘導細胞表達I型干擾素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的信號蛋白,為了解細胞抗病毒反應的分子機製做出了重要貢獻;發現了多個負調控I型干擾素過量表達的蛋白和作用機制,這種精細調控機制避免機體產生過激的免疫反應;發現了新的腫瘤壞死因子家族成員,闡述了腫瘤壞死因子家族的多個成員信號轉導的早期分子事件,為了解相關免疫疾病的分子機製做出了貢獻。曾獲得美國白細胞生物學學會Dolph Adams獎(2004),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2005),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傑出成就獎(2009),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0)。
已發表SCI論文50餘篇,累計影響因子約460。已被SCI引用約4000次,其中被Science, Nature, Cell刊載論文引用100多次,單篇被他人引用超過100次的論文12篇。獲得了兩項美國授權專利。
⑧ 舒紅兵的教育經歷
1983-1987 蘭州大學生物學系動物學專業,學士;
1987-1990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細胞生物學研究室,碩士;
1992-1995 美國Emory大學細胞及發育生物學項目,博士;
1995-1997 美國Tularik公司David Goeddel實驗室, 博士後。
⑨ 前段,網友抨擊舒紅兵夫婦,網友會遭報復嗎
網友會不會遭報復?這個說不準。如果你在他那裡留有個人信息的話他掌握了你個人信息媽媽有可能會遭到報復吧!最主要的看蘇紅兵夫婦,他們是否夠大度。他們是否會報復你。我更覺得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