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玄奘西遊的成果

玄奘西遊的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08 03:04:46

㈠ 了解玄奘西行後的重大成果是什麼

玄奘西行之後的重大成果是將天竺的佛經帶來中國,促進了中國佛學的發展。

㈡ 玄奘西遊帶來的物質文明成就和精神文明成就

物質文明有佛經翻譯,<大唐西域記>,古印度文明等,精神文明有促進中印文化交流,對翻譯的貢獻等

㈢ 玄奘的重要成就

玄奘,俗姓陳,本名褘,河南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縣南境)
人。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他父親陳惠,便潛心儒學不做官
了。玄奘生於隋文帝開皇二十年(即公元600年。關於玄奘的生平,
現存的《傳》、《狀》、《塔銘》等都沒有記載,而關於他的年歲又
有六十三、六十五、六十九諸說,推算不出確實生年來。今以重校內
學院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暫定法師壽六十五歲)。少時因為
家境困難,跟著他二兄長捷法師住在洛陽凈土寺,學習佛經,十一歲
(620)就熟習《法華》、《維摩》。十三歲時(622)洛陽度
僧,破格入選。其後聽景法師講《涅盤》,從嚴法師學《攝論》,升
座復述,分析詳盡,博得大眾的欽佩。隋煬帝大業末年,兵亂飢荒,
玄奘和他的二兄前往長安後,得知當時名僧已多聚在蜀地,因又同往
成都。在那裡聽寶暹講《攝論》、道基講《雜心》、惠振講《八犍度
論》。三、五年間,究通諸部,聲譽大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
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武德七年(624)離開成都,沿江東下參學。
先到了荊州天皇寺。講《攝論》、《雜心》,淮海一帶的名僧聞風來
聚。六十高齡的大德智琰也對他執禮甚恭。講畢以後,繼往趙州從道
深學《成實》,又到揚州聽惠休講《雜心》、《攝論》。貞觀元年
(627),玄奘再到長安,從道岳、法常、僧辯、玄會諸師鑽研
《俱舍》、《攝論》、《涅盤》,他很快就窮盡各家學說,受到稱贊,
聲譽滿京師。僕射蕭瑀,奏請令他住庄嚴寺。但是玄奘覺得多年來在
各地講筵所聞,異說不一,特別是當時流行的《攝論》、《地論》兩
家有關法相之說不能統一,很想得著總賅三乘學說的《瑜伽師地論》,
以求會通一切(這一見解大概是受了當時來華的波頗蜜多羅的啟發而
生),於是決心往印度求法。那時出國之禁很嚴,他正式表請赴印,
未得許可,只好作種種准備等待著。貞觀三年(629),因北方連
遭災荒,朝廷准許道俗四齣就食,他得便西行,到達蘭州,應當地人
士請求,講《涅盤》、《攝論》和《般若經》。西域商侶有參加旁聽
的,回去以後,便將玄奘求法的事向各地宣傳了。玄奘繼而潛行到達
瓜州,得胡人西盤陀導送,夜渡瓠顱河。從此子身冒險,過了玉門關
外五烽,度莫賀延沙磧,到達伊吾。高昌王麹文泰得知後,遣使迎往,
敬禮備至,延留度過夏坐,並要久留在高昌,他堅決未允。當時西突
厥葉護可汗勢力遍及雪山以北各地,如去印度,須要取得他的協助,
因而高昌王遣使陪送玄奘去葉護可汗衙所,時當貞觀三年八月。玄奘
離開高昌,過阿耆尼、屈支等國,越凌山到達素葉城,和葉護可汗相
見,憑著可汗致所經諸國的信件和陪送的使者,很順利的經過西域笯
赤建等十國,越大雪山,直到鄰接北印的迦畢試國。

他從此東行,進入北印度境,過濫波、健馱羅、烏仗那諸國。渡
信度河,過呾叉始羅等國,至迦濕彌羅國,於此先後居停兩年參學。
隨後至磔迦、至那仆底、闍爛那達、屈露多等國入中印度境。又經窣
祿勒那國,渡閻牟那河至秣底補羅國。過婆羅吸摩補羅等國,至羯若
鞠闍國。東南行渡殑伽河至逾陀國。更循殑伽河東下,擬赴阿耶穆佉
國,於中途遇盜,幾乎喪命。後又過阿耶穆佉等國至吠舍厘國,更南
行至摩揭陀國,巡禮華氏城、伽耶等處聖跡,折向那爛陀寺。寺眾千
餘人歡迎他到寺,參謁了戒賢。他離開高昌,進入印度國境以來,隨
處遇著高僧大德,就停留參學。廣學《俱舍》、《順正理》、《因明》、
《聲明》、《經百論》、《廣百論》、《對法》、《顯宗》、《理門》、
《眾事分毗婆沙》、《經部毗婆沙》、《薩婆多部辨真》、《發智》、
《日胄毗婆沙論》等。如此且行且學,到達那爛陀時前後約四年,其
時為貞觀七年(633)。

玄奘到了那爛陀寺,被推為通三藏的十德之一,很受優遇。他請
戒賢三藏講《瑜伽論》,同聽者數千人,歷一年五個月講畢,後復重
聽兩遍。又聽講《順正理》、《顯揚》、《對法》各一遍,《因明》、
《聲明》、《集量》等論各二遍,《中論》、《百論》各三遍。《俱
舍》、《婆沙》、《六足》等論,他先在諸國聽過,至此更披尋決疑,
兼學婆羅門《聲明記論》。如是在寺學習,歷時五年(貞觀八至十二
年,634—638)。

其後,玄奘為了更廣泛的參學,便離開那爛陀寺南遊,經伊爛那
缽伐多國,從怛他揭多毱多和羼底僧訶兩師學《毗婆沙》、《順正理》
等論。過瞻波等國入東印度境,經羯羅拿蘇伐刺那等國,折西北行至
中印南憍薩羅國,停一個多月,從善解因明的婆羅門學《集量論》。
從此南行入南印度境,過案達羅國至馱那羯磔迦國,停數月從蘇部底
和蘇利耶兩僧學《大眾部根本阿毗達摩》等論,他們亦從法師學大乘
諸論。過珠利耶國至達羅毗荼國,於建志城逢僧伽羅國大德覺自在雲
和無畏牙,就問《瑜伽要文》及僧伽羅國佛教情況。過那建補羅等國,
出伐臘毗國入西印度境,西至狼揭羅國。從此折回,過臂多勢羅等國,
渡信度河,至北印缽伐多國,於此停兩年,學《正量部根本阿毗達摩》
及《攝正法》、《成實》等論。從此東南行,仍還那爛陀寺。又到寺
西低羅擇迦寺,從般若跋陀羅就薩婆多部三藏及《聲明》、《因明》
等論咨決所疑。往杖林山,從勝軍居士學《唯識抉擇》、《意義理》、
《成無畏》、《不住涅盤》、《十二因緣》、《庄嚴經》等論,及問
《瑜伽》、《因明》等疑,首尾歷時兩年。這樣在各地游歷參學凡經
四年(貞觀十二至十六年,639—642)。回那爛陀寺後,應戒
賢三藏之囑,為寺眾講《攝論》、《唯識抉擇論》,並溝通了當時大
乘學說中「瑜伽」、「中觀」兩家的論爭,著《會宗論》三千頌,得
到戒賢三藏和諸大德的贊許。他又應戒日王的請求,擬折服南印正量
部論師般若毱多《破大乘論》的異說,著《制惡見論》一千六百頌。

玄奘在印所學至此已經大成,他很想回國弘通,得到戒賢的贊許,
遂庄嚴經像,辭別戒賢,准備東歸。時東印迦摩縷波國鳩摩羅王一再
遣使迎請前往。適值羯若鞠闍國戒日王征恭御陀回來,又遣使來請,
鳩摩羅王就帶兵陪送玄奘,到羯朱只祗羅國,遇著戒日王。戒日王乃
決定於曲女城為玄奘建立大會,命五印沙門、婆羅門、外道義解之徒
都來參加。到期與會的有十八國王,各國大小乘僧三千多人,那爛陀
寺僧千餘人,婆羅門及尼乾外道二千餘人。此會即以玄奘所著《會宗》、
《制惡見》兩論的論點標宗,任人難破,但經過十八天大會終了,沒
有一人能提出異議。玄奘得到大小乘佛教徒的一致推崇,被給以「大
乘天」和「解脫天」的尊稱。其後又隨喜了在缽羅耶伽兩河間舉行的
五年一次的無遮大施會,這才辭別戒日王,攜帶幾百部梵本和各種佛
像,啟程東歸。路過呾叉始羅渡信度大河時,因遇風浪,失卻梵本五
十夾及諸異花種,停在烏鐸迦漢荼城五十多天,遣人往烏仗那國抄寫
迦葉維耶部三藏。從此經過濫波等地,出迦畢試境,度雪山,經睹貨
羅故地,過波迷羅川,越蔥嶺到了於闐,以國王延留,未得即還。就
派人隨商侶入朝,表陳還國,日夜為於闐僧人講《瑜伽》、《對法》、
《俱舍》、《攝論》四部論,約停了七、八個月。等到使人回來,並
奉敕迎令東歸。於貞觀十九年(645)正月到達長安。

玄奘去洛陽會見了唐太宗。太宗要求他據游歷見聞,修西域傳;
並勸他還俗從政,玄奘力辭。因留他住長安弘福寺譯經,由朝廷供給
所需,並召集各地名僧二十餘人相助,分任證義、綴文、正字、證梵
等職,組織了規模完備的譯場。玄奘於是年五月,創譯《菩薩藏》等
經,次年撰《大唐西域記》成。貞觀二十二年(648)譯完《瑜伽
師地論》一百卷的大部之後,請太宗替新譯諸經做了總序,即後世所
傳的《大唐三藏聖教序》。這一年因太宗問功德利益,他建議度僧,
太宗詔諸州寺各度五人,並於北闕造弘法院,供譯經用。冬十月,東
宮新建大慈恩寺告成,寺內也別造譯經院,迎他入住。高宗永徽三年
(652)春,他請就大慈恩寺造西域式石塔,安置帶回經像,以運
石工大,改用磚造。永徽四年(653)夏,印度大菩提寺智光、慧
天來信問候他,次年他分別答書。永徽六年(655),尚葯奉御呂
才,誦玄奘所譯《因明》、《理門》二論,自出新解,指議長短。後
經玄奘和他親自辯論,他才辭屈謝退。顯慶元年(656)二月,玄
奘為鶴林寺尼寶乘等五十餘人授戒,又為德業寺尼眾數百人授菩薩戒。
玄奘西遊求法的時候,路上備嘗辛苦,六十歲前後,身體就有病痛,
這一年復間冷疹重發頗劇。他恐怕病危,表請高宗重定佛道名位次第,
及廢僧尼依俗科罪。顯慶三年(658),他遷居新建的西明寺,當
時印度僧人阿地瞿多和那提相繼來華,譯事不專,他因而請求停譯,
未得允許。繼而因大眾請詳譯《大般若經》全部,以京師紛擾,恐難
譯了,表請赴玉華宮翻譯。顯慶四年(659)冬,他遷往玉華宮,
次年初即開始譯《大般若經》,至龍朔三年(663)冬完成,全經
十六會,總六百卷。他於譯完《大般若經》後,自覺體力衰竭,不再
事翻譯,專精行道。麟德元年(664)初,他在玉華宮染病,病中
命門人嘉尚具錄所譯經論以及造像、寫經、供養、施捨等項,宣讀一
過,他很覺自慶,到了二月五日中夜便圓寂了。

玄奘回國以後的主要事業,就在翻譯經論,並傳播新知。因為他
對印度佛學全面通達,所以他所譯經論亦賅一切。並且他進行翻譯,
也完全有系統、有計劃。他從住弘福寺開始翻譯,直到最後遷住玉華
宮,譯完《大般若》,中間經歷十九年,共譯出經論七十五部(除
《大唐西域記》一種不計入),總一千三百三十五卷。這十九年的翻
譯,可分幾個段落:最初,在太宗貞觀末年,約五年間,譯出了「瑜
伽」學系的「一本十支」各論;其次,在高宗永徽、顯慶中間約十年,
譯出《俱舍》、《婆沙》和「一身六足」等「阿毗達摩」;最後四年
譯成全部《大般若》,這些都是整然自成系統的譯業。在這中間,他
還曾應東印度童子王的請求,將中國的《老子》譯成梵文,流傳於迦
摩縷波;又以中國流傳的《起信論》文出馬鳴,印度諸僧很想一讀,
他也譯唐為梵,傳到印度。這些都是有關中印文化交流的事業。

玄奘所譯各籍,因為他對梵文的造詣精深,又親自主譯,所以名
相的安立,文義的貫練,莫不精確異常,而且矯正舊譯的訛謬,遂在
中國譯經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紀元,後人通稱其譯籍為新譯。另外,從
玄奘由翻譯而傳播的學說看來,綱舉目張充分反映了公元五世紀以後
印度佛學的全貌。當時印度那爛陀寺等處的佛學,已顯然分為因明、
對法、戒律、中觀和瑜伽等五科。他於因明科譯出《理門》和《入正
理論》,樹立了在論議基礎上的佛家邏輯軌范。於對法科,聲聞乘方
面以《俱舍》為中心,在它以前有根本的「一身六足」和《婆沙》等
論,以及其後發展的《順正理》、《顯宗》等論,他都原原本本地傳
譯了出來;大乘對法譯出了《集論》和他的注書《雜集論》,顯示對
法經不同於瑜伽論的特點,並指示大小對法相通的途徑。於戒律科,
譯傳大乘唯一的《瑜伽菩薩戒》,並輯出《受戒羯磨》以為實行的規
范。於中觀科,特別譯出護法的《廣百論釋》,以見瑜伽系貫通中觀
的成就。於瑜伽科,則「一本(《瑜伽》)十支(《顯揚》、《庄嚴》
等)」,差不多全部譯出,而於最後發展的「唯識」說,則編纂了完
備的《成唯識論》,以盡其奧蘊。如上所舉,可以說那爛陀寺最盛時
期所傳承的佛學精華,基本上已都由玄奘譯傳於中土了。至於他在講
學中闡揚了「理佛性」和「五種姓」之說,這不僅為後來創立慈恩一
派的根本典據,即其他宗派也有加以採用,在中國佛學界產生了廣泛
的影響。

玄奘的著述,除上文說到用梵文寫的《會宗論》三千頌,《制惡
見論》一千六百頌而外,還應東印度童子王的請求,造了《三身論》
三百頌,但這些都沒有譯成漢文,因而也未流傳後世。他回國以後,
忙於翻譯,無暇撰述,只應太宗的要求而修撰《大唐西域記》十二卷,
還是口授辯機寫成的。另外,向當時朝廷陳事的表啟,現存一卷。至
於有關學說,則大都為其門下各家所記的口義,特別是見於園測一系
新羅學人著述上的佔多數。通稱為法師自作的有《三類境》一頌,載
《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卷二內,又有《贊彌勒四禮文》,載《法苑珠
林》卷十六,另傳法師論《五種不翻》,周敦義《翻譯名義集序》曾
見稱引。至後人所傳的《八識規矩頌》,文義都有可疑之處,並非他
的手筆。

玄奘門人很多,參加譯業的也大都從他受業。最著名的是神昉、
嘉尚、普光、窺基,稱玄門四神足。繼承法系的自然要推窺基。基師
俗姓尉遲,十七歲得玄奘指導出家,常侍左右,二十五歲參加譯場,
勤於著述,有「百部疏主」之稱。他對玄奘所傳的唯識學說尤有領會,
糅印度解釋唯識十家之說而輯譯為《成唯識》一論,即是出於他的建
議,他所撰《成唯識論述記》,為後世治此學者所奉的圭臬。他釋
《瑜伽》有《略纂》,解《雜集》有《述記》,弘五姓說有《法華玄
贊》,詳三支立破有《因明大疏》,其他重要經論都有《疏》、《記》,
發揚師說,建立了「慈恩」一宗。其次為普光,於《俱舍》造詣最深,
撰《俱舍論記》三十卷,為學者所宗。

神昉和嘉尚,事跡不詳。神昉撰有《十論經抄》三卷,《成唯識
論文義記》十卷,《種姓差別集》三卷等。嘉尚參加譯事,玄奘臨寂
之前,特命他具錄譯經部卷及造像等,玄奘歿後,曾撰《雜集論疏》。

此外,在奘門著名弟子中被視為異流的有圓測和法寶。圓測系新
羅人,為奘門新羅學人的領袖。他曾在譯場充證義,著有《仁王》、
《深密》、《成唯識》等《疏》,多用真諦等所傳的舊說。法寶撰
《俱舍論疏》十五卷,與普光《記》並稱,見解時有出入。他又著
《一乘佛性究竟論》,不同意五姓各別之說。故在奘師門下,都被視
為別系。

㈣ 簡述玄奘的貢獻,及玄奘西遊的影響

編寫了《大唐西域記》

㈤ 玄奘西遊的貢獻及意義各兩條

貢獻:

1.玄奘帶著657部佛經回到長安,中譯本成了研究古代印度宗教、哲學、文學、科學的重要文獻。

2.玄奘還根據旅途見聞,寫了一本《大唐西域記》,記載親歷的110國、傳聞的28國的情況,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家和地區的方位、道里、疆域、城市、人口、風俗人情、名勝古跡、歷史人物、傳說故事,是研究這些地區歷史的重要材料。現在《大唐西域記》已譯成數國文字,成為一部世界名著。

意義:

  1. 代表了中國人民與鄰國友好交往的真誠願望。

  2. 豐富了唐朝的經濟文化生活。

㈥ 玄奘西行取經的故事,獲得了哪些成就

公元627年,玄奘不顧洪荒出玉門關西進,抱著求學的心願,橫穿了400公里的大沙漠。途中他失手撒掉了最後一皮囊的水,但是仍然繼續西進,走了五天四夜,滴水為進。他到西域後,收了三名弟子,雖然沒有民間傳說那麼法力神通,但是有著孫悟空的忠心,豬八戒的機智,沙僧的勤懇,經過大雪山時,三個徒弟都被凍死了,但是他毅然向西,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冒著生命危險,走了2萬多公里,歷經4年時間,終於到達了那爛陀寺。玄奘在那裡向戒賢法師學習佛學理論。兩年後,他又到各地去游歷,前後到了100多個國家,參加過很多的佛學辯論會,沒人能駁倒他,因而名震印度。
玄奘在印度游學17年,於公元645年回到長安,帶回了梵文佛經657部,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贊賞和推崇。此後,玄奘在長安專心翻譯佛經,費時19年,譯出75部,1335卷。如今這些佛經在印度已經失傳,玄奘的譯本就成了研究古代印度文化的重要史料。他還把老子的《道德經》譯成梵文,介紹給古印度。玄奘所寫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西行取經的所見所聞,介紹了沿途各國的歷史沿革、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地理山川、物產生活等。這部書近百年來被譯成多國文字,很受研究者們的青睞。
公元644年,玄奘因積勞成疾,不幸病逝,他對促進中國同印度半島各國的文化交流,對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㈦ 寫出鑒定與玄奘西遊的歷史貢獻

傳播佛教,加強了文化的交流,為中國佛教文化做出巨大貢獻,寫下《大唐西域記》
玄奘也是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

㈧ 玄奘西遊的意義

把當時不明不白的佛法搞清楚搞明白,順便做了點文化交流和寫了些歷史地理記錄。

㈨ 玄奘西行取得哪此成果

取回真經,更加系統,完善地發揚了佛教文化。也給吳承恩寫西遊記神話故事經典小說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使之成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㈩ 玄奘的主要功績是什麼

玄奘的主要功績是:公元645年玄奘歸來一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譯出典75部(1335卷),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

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魯迅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世界和平使者。

他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經,體現了大乘佛法菩薩,渡化眾生的真實事跡。他的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10)玄奘西遊的成果擴展閱讀: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唐僧西行途中的最大障礙來自妖魔鬼怪。在小說中,唐僧是由唐太宗親自任命去西天取經的。臨行前,唐太宗親自將通關文牒交給唐僧,還與他結拜為兄弟,對他非常支持。然而,真實的玄奘在西行伊始,最主要的障礙卻來自朝廷。

初唐時期,國家初定,邊界不穩,國人不允許出境。貞觀元年(627年),玄奘幾次三番申請「過所」,以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此事並沒有打消玄奘西行求法的念頭,他決心尋找機會西行。根據當時規定,私度邊關比私度內地關隘懲罰更重,所以他的這個決定非常危險。

貞觀三年(629年),長安遭遇大災,政府允許百姓自尋出路,玄奘借機混入災民中偷渡出關。那年,玄奘剛好二十七歲。從這一天開始,他踏上了一條充滿未知的道路。

真實的玄奘具有堅定的勇氣和過人的膽識,完全和小說中膽小怕事的唐僧不同。玄奘的西方行歷程雖沒有九九八十一難,卻也危機重重,多次險些被抓,但他最終都能順利過關。

玄奘到達涼州(今甘肅武威)地界時,住了一個多月,為當地僧眾祭壇說法,很受歡迎。涼州是甘肅河西走廊的一個大都會,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鎮。

當時為防備頡利可汗的突厥軍隊侵擾,涼州都督李大亮接到朝廷聖旨:封鎖邊關,禁止人員西行。當玄奘打算繼續西行時,涼州守關官兵不敢自作主張開關放行,只好先行呈報李大亮定奪。李大亮知道玄奘的名聲,讓部下轉達他的命令:不許西行取經,立即回京。

玄奘頓時陷入進退兩難境地。也許天無絕人之路,涼州有一位叫慧威的和尚幫了他。慧威是河西一帶的佛門領袖,很有權威。

慧威得知李大亮的限令後,決定幫助玄奘。他派了慧琳、道整兩個弟子護送玄奘偷偷出關。白天官兵防守甚嚴,無法出關,於是他們夜半更深時找個無人處順著繩索偷偷出城。

玄奘在慧琳、道整兩個和尚的護送下,一路上風餐露宿,晝伏夜行,幾日後到達瓜州(今安西)。瓜州刺史獨孤達敬重佛法,聽說玄奘法師來到,熱情款待。此時涼州都督李大亮追訪玄奘的公文很快也跟來了。他們對玄奘的身份產生了懷疑。

一個叫李昌的官員私下將公文拿給玄奘看,並問道:「法師是不是此人?」玄奘遲疑著不敢作答。李昌又說:「請法師說實話,如果你就是玄奘,我為你想辦法。」玄奘只得如實相告。知道實情的李昌為玄奘的行動和精神所感動,當著玄奘的面撕掉文書,讓他盡快動身。

離開瓜州後,他為了避開官府的盤查,不敢公然行官道,卻又必須依傍官道,以免遭迷路,但隨時有遇到官兵的危險。在瓜州以前,玄奘雖然也遇到了困難,但基本上還算是一路順利。從瓜州開始,直到伊吾(今新疆哈密)之間的九百里旅途,才是玄奘西行求經最為艱難的一段。

閱讀全文

與玄奘西遊的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