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幼兒園研究成果

幼兒園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08 02:44:27

1. 課題《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怎麼寫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具有前瞻性的指導性文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布,帶給我們廣大幼教工作者的是全新的挑戰。貫徹、實施《綱要》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任務,即要把 《綱要》精神完全融入到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教師是幼兒園教育中重要的、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質幼兒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創造者。對高質量的幼兒教育的要求 最終會轉化為對教師的要求,即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期待。 「一課三研」作為一種教研方式,同時關注了課程、幼兒與教師的發展,因此,實施課改以來即受到廣大幼教工作者的關注。一些發達地區如上海的部分優質幼兒園已率先對其作了有益的嘗試與探索。 我園地處山區,教師們的教學策略與方法相對滯後,對如何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教育實踐中,指導教育行為,教師們始終充滿困惑,這就大大阻礙了教師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化的步伐。 為探討如何通過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與途徑,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我們擬進行本課題的研究。這對加快我園教研與課程的園本化,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美國幼教專家凱茨認為,幼兒教師的專業應表現為:在教育工作中,能運用高級、縝密的知識作為判斷和行事的標准。也就是說,幼兒教師要具備研究與反思的 能力。「研究型的教師」不僅是世界范圍內的一種新的理論趨勢,而且也將成為我們幼兒教師即將面臨的現實要求。正如德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指出的那樣「倘若把 創造力作為教育目標,那麼實現的前提就是創造型的教師」。 2、《綱要》強調的「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育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幼兒園教育評價 以教師自評為主,評價的過程是各方共同參與,相互支持和合作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自我成長 的重要途徑」等等理念,為教師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角色與任務都提出更高的、新的要求。 三、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課三研:是指教研組內教師針對同一活動(主要指幼兒園的學習活動),由同一教師或不同教師進行多次的實踐研究活動,在研究活動中比較不同的教學策略,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研討教學中的困惑、存在的問題及目標的價值取向等等。 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個體在其整個職業生涯中,依託專業組織,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不斷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 四、研究目標與內容 目標: 通過研究,架設起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激發教師主動學習新理論知識,提高教師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並內化於自己的認知結構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及實踐反思能力,形成團結、合作、信任、支持的群體氛圍。 內容: 1、了解我園教師對自身專業成長的共同期待值及期待目標和方向。了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共同存在的困惑與問題。 2、在「一課一人三研」與「一課二人三研」的活動中探討如何發揮個體優勢和群體智慧,圍繞預定專題進行研討,並將教研經驗向日常、隨機遷移與運用。 五、研究方法和步驟 1、成立課題組,課題組組長由園長親自擔任,課題組成員由園教研組成員擔任。 2、綜合運用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法,個案分析法進行研究。 3、以「教師如何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研討大方向,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收集問題、並分類歸納,確定「活動目標的制定、材料的有 效投放」、「如何實施有效提問」、「如何針對幼兒個體差異實施有效引導」、「如何創設和諧、親切、寬松的活動氛圍」、「如何引導幼兒細致觀察」、「如何引 導幼兒在音樂活動中大膽表現」、「如何激發小班幼兒參與探究的慾望」等七個研討小專題,以科學、藝術領域為切入點,從「一課一人三研」(一人同課多輪)過 渡到「一課二人三研」(同課異構),分別在大、中、小班開展研討活動。以教師為研究主體,重研「師」(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輕研「課」(活動框架 及環節),凸顯教師的主體性。 第一階段:(2006、9——2006、10) 1、做好開題論證工作,使全體成員明晰課題研究的意義及步驟,進一步優化研究方案。 2、設計調查問卷,以全園教師為調查對象,並進行訪談,充分了解我園教師對自身專業成長的期待值及期待目標和方向,了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共同的困惑及問題,。並撰寫調查報告,針對統計結果提出相應的對策。 3、組織教師培訓、學習相關理論,提高教師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意識,為課題研究創建和諧、信任的人文環境。 第二階段:(2006、11——2007、6) 1、選定四名課題組成員,以「一課一人三研」的形式,在「學習、實踐、研討、反思,再實踐、研討、反思」的循環中,圍繞既定專題開展教學研修,課題組主要成員觀摩、評析、修正活動方案,並提交課例、案例及個人在三研全程各階段的反思記錄。 2、開展教學觀摩活動,向全園展示三研成果,分享有效的教育策略。 第三階段:(2007、9——2008、4)這一階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1、以年段為單位,圍繞選定的研究專題,以「一課二人三研」的形式開展教學研修,解讀自己與他人教學行為背後的教育理念,取長補短,做到經驗向理論的升華。 2、總結教學策略,收集課案例及參與教學研討活動各階段的個人反思記錄,進行整理歸檔,並向課題組反饋情況。 3、優選研究課,向全園展示。 第四階段:(2008、5——2008、6)這一階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撰寫總課題的研究報告,匯編優秀課例、案例集,收集反思記錄,在全園范圍內交流研究成果。 六、研究成效與分析 通過兩年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組成員深有感悟,對研討活動有了全新的認識,從教育觀念到教學行為都有了極大的轉變,理論與實踐水平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1、執教者的成長 執教老師在領到研討任務後,首先必須對所對應的研討專題中的相關理論進行學習,內化,再提交教案,開展「一研」,「一研」活動結束後並不急於研討,而是留 下幾天的時間給執教者進行自我反思與剖析,學慣用教育理論來解析自己的教學行為,並形成書面反思材料,與課題組成員交流,在「研師」的氛圍中,內化群體的 智慧,並接收來自群體的質疑:目標的制定是否適宜、教師的提問是否有效、指導是否到位等等,而後再反思,再研討,如此循環反復,形成三研三反思。 一課三研活動的開展,改變了執教老師傳統的思維方式,學會了反思,學會了用新的理念來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在反思中發現許多自己從未意識到的問題,通過不 斷的執教、反思,在磨練中提高了執教者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師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學會了考慮目標的設計要全面性和適宜性,做到明確具體,能 反思活動中採用的方法和教育策略,投放的教學具是否做到生動直觀,符合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特點,是否做到服務於教育目標,在實踐、研討、反思的循環中逐漸改 進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加快由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變的步伐。

2. 幼兒園研究課題有哪些

幼兒園可參考的課題研究題目有哪些
2019-11-13 分類:課題研究


幼兒園可參考的課題研究題目有哪些?
幼兒園課題題目是幼兒園教師課題研究的點睛之處,一個好的課題研究題目,預示著課題申報成功的幾率高。但課題題目不能盲目地進行,要從實際出發,要從價值出發,要從實力從發。那幼兒園可參考的課題研究題目有哪些?

1.如何通過幼兒看圖說話來增強口語表達能力的研究
2.探究優化幼兒-日生活活動細節的過渡
3.0-3歲嬰幼兒教育機構環境的融合與優化
4.如何加強區域性體育游戲情境化的研究
5.早期閱讀促進大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研究
6.創造數學區促進幼兒操作能力發展的研究
7.托班幼兒入園適應性的實踐研究
8.如何培養幼兒提出問題的能力
9.實施科學的早期閱讀培養,讓孩子自主快樂成長
10.幼兒數學智能在區域活動中的開發
11.對小班幼兒進行性教育的探索
12.家園共育 助教活動的研究
13.動畫片對幼兒思維發展的影響探索
14.城鄉互動-促進鄉鎮園保教質量的實踐與探究
15.中班幼兒晨間體育活動區材料投放及指導的實踐
16.幼兒繪畫和語言整合教學的實踐研究
17.淺析影響小班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因素及對策
18.中班幼兒早期閱讀指導策略的實踐研究
19.如何對小班幼兒進行閱讀興趣的培養
20.大班早期閱讀指導策略
幼兒園可參考的課題研究題目有哪些,更多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免費咨詢我們蘭竹文化網的在線編輯。

3. 湖南大學幼兒園的科研成果

該園堅持走一條「以質量求生存,以科研促發展」的道路,經過了多年不懈的努力,形成了科研立園的特色。科研成果顯著:《感覺統合教育研究》開創了湖南省感覺統合教育之先河,並獲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幼兒園課程整體改革的研究》獲長沙市首屆幼教課題評優二等獎,湖南省以該園的研究成果為藍本編寫了《21世紀幼兒園課程》,該園部分教師參加了編寫工作;《新時期家長學校組織模式的探討》已通過國家級(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學前社會教育專業委員會)立項,列入「全國幼兒家庭教育研究『十五』規劃」。通過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學前社會教育專家委員會的嚴格驗收後,該園正式掛牌成為「全國學前家庭教育指導實驗基地」。堅持多年的幼教課題研究與實踐,為該園朝著研究型幼兒園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教育部原副部長韋鈺院士在視察該園時高度評價:湖大幼兒園不論是教育理念還是教育實踐都走在幼兒教育的前列。

4. 如何開展幼兒園小課題研究

幼兒園教師如何開展課題研究
在拙文《幼兒教師開展課題研究之選題方法》中,筆者曾反復談到過,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正如世界學前教育機構歐洲理事會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樣:「教育研究對教育之真正影響在於它對教師的教育觀點和態度的影響」。教師在其中的得益會直接影響教育過程和水平,這種價值在研究過程中就已產生。而這種價值體現的大小應該與課題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說,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准備如何做,具體怎麼做,即掌握課題研究的設計、操作方法,對於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和水平,對於研究者正確對研究對象實施影響,以及隨之而來的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都具有實質性的作用。
談及課題研究的設計、操作方法,首先是課題研究的設計。研究的設計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僅直接影響課題的研究目標是否能達到,研究的結果是否科學、可靠,而且也影響整個研究工作是否能順利進行,是否有效率。對於一個幼兒教師,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對整個研究工作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工作起來更有條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審閱、批准自己研究的機構和領導證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這樣以便得到經費和時間上的支持。 研究設計的具體體現就是做一個縝密、清晰的研究計劃,也就是寫出計劃的細節,如你要做些什麼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後會有什麼結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開題報告或課題論證書是一樣的。無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義、研究的主要內容、方法,國內外研究現

5. 幼兒園科學課題研究,急!!!!!!!!!!!

一、課題的提出 2001年國家教育部頒布實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為幼兒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教育思想的倡導下,使幼兒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培養幼兒終身發展的素質,成為幼兒園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創新教育手段,改變幼兒學習方式順利成章地成為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此背景下,我們將在幼兒園科學領域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法作為研究課題,以點帶面,以期實現幼兒園教育全面改革。 經研究表明,人們聽到的信息可以吸收10%,看到的可以吸收20%,而通過親身經歷和體驗過的則能吸收70%。現代兒童心理發展理論提示,幼兒的學習不同於中小學生的學習,幼兒的學習與其親身體驗密不可分。因此,在幼兒教育中幼兒的體驗是至關重要的,是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二部分《教育內容與要求》也明確指出: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時,不僅要關心幼兒是否學到知識,而且更應關注幼兒是否獲得了體驗,體驗到了什麼,應追求什麼樣的體驗,如何來感覺表達自己的體驗等。由此可見,「體驗式教學法」在幼兒園的應用已成為一個有價值的探索課題。 1、從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標來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科學教育目標是,培養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可以看出,幼兒園科學教育首先是培養幼兒對自然、對科學和科學活動的情感態度,其次是發現、探究科學和表達探究的能力。無論是情感的培養還是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科學體驗活動。 2、從科學知識的特點來看:幼兒園科學領域知識大多屬於程序性的知識,這類知識是不能靠直接的教來讓幼兒獲得的,它需要幼兒自身與物體,與外部世界直接地相互作用,通過活動去體驗感知,從而獲得相關知識,積累相關經驗的,通過直接參與的活動去進行自我構建的。可見,體驗是最有效的科學教育手段。 3、從《綱要》的指導要求來看:《綱要》要求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要求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等等指導要求,都鮮明地表達了一個觀點:那就是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進行科學教育。 4、從幼兒園科學教育現狀來看:幼兒園科學教育存在重教師操作演示輕幼兒體驗,以教師的體驗代替幼兒的體驗;重學習結果輕幼兒的自主發現的過程,輕幼兒自我價值和意義的實現;重視幼兒獲得科學知識輕幼兒科學的態度、科學情感、科學精神的培養等科學教育偏差,幼兒園科學教育面臨著亟待改革的現實。 綜合上述,嘗試在幼兒園科學領域中實踐體驗式教學法,是十分必要的。我們開展體驗式教學法的相關研究,旨在革新傳統教學模式,讓幼兒通過體驗來認識周圍事物。即讓幼兒在可視、可聽、可感、可操作的環境條件下,「先做後學,先行後知」,發展能力,養成某些行為習慣,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獲得終身受益的品質。 二、概念的界定 1、「體驗」的概念——指人通過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或自己身體行為直接感知客觀「現象」,並開動思維機器認識「現象」本質的過程。 2、 體驗式教學的概念————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景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並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3、體驗式教學法的概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向指路創設情景,提供信息、資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種途徑,使幼兒通過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或自己身體行為直接感知客觀「現象」在不斷的「體驗」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讓幼兒在感受、理解、領悟、欣賞這種無拘無束的自然狀態下學習。」它注重幼兒對過程的主體性體驗,對生命成長意義的體驗,注重給完美人格的形成提供更多的機會。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 1、研究目標: ⑴ 通過對體驗式教學法在幼兒園科學領域中的應用研究,探索體驗式教學法的特點及其與幼兒學習方式之間的關系,促進教師組織策略和教學方法革新,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提升教育實踐能力。 ⑵ 通過課題研究,實踐探索體驗式教學法在科學領域中的應用策略,構建適合幼兒的體驗式學習的教學模式,發揮體驗的價值功能,進一步推進幼兒園的課程改革。 ⑶ 貫徹落實《綱要》精神,使幼兒在體驗式科學活動中獲得豐富的知識體驗和情感體驗,獲得正確的科學態度,樹立科學精神,獲得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有益的品質,深刻體會自我價值、自我意義的實現,塑造完美人格。 2、研究內容 與方法 ⑴、幼兒科學學習方式和幼兒發展現狀研究。 ⑵、在幼兒園科學領域中體驗式教學法的特點研究。 ⑶、在幼兒園科學領域中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價值研究。 ⑷、在幼兒園科學領域中的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策略研究。 研究重點:體驗策略。通過文獻法、調查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等多種研究方法開展實驗研究。 第二部分 組織實施 一、實驗保障: 組織保障:為保證課題實驗的順利開展,成立了課題組,負責人:喬建、張建華 成員:葉 麗、汪曉妮、汪先霞 、金素芳、張 建、曹漢霞。課題組成員曾全程參加「十五」期間,我園獨立承擔的省級課題「鄂東山區幼兒民間游戲的開發研究」的實驗研究,並取得了省級課題三等獎的良好成績,多項科研成果先後獲省地級獎項,積累了豐富的科研經驗。建立了由課題負責人——教務主任——子課題負責人——實驗班主任——實驗成員組成的管理層級網路,形成了從上至下、層層深入的管理體系,成員職責分工明確,為課題實驗提供了組織保障。 制度保障:為保證研究時間和研究質量,同時達到及時交流學習、推廣經驗、共同提高的目的,課題組制訂了一系列制度。如實驗活動制度規定:每周三為課題實驗時間,每周每班開展兩次實驗活動;每周四為研討時間;每月小組內進行一次互聽課學習;每期開展一次全園性的課題觀摩活動,進行交流展示。建立了獎勵制度,規定每期評選優質課、優秀論文等。為課題實驗提供了制度保障。

6. 幼兒園大中小班是科研成果嗎

沒有
只是按年齡大小劃分一下而已。
社會科學家不研究這個,
你有興趣,
可以研究一下。

7. 如何展示幼兒園課題研究成果

一、展示會 通過成果展示會可以快速地向同行或家長展示研究的成果。這種形式可以包括如下類型: 1.專題研討會。以專題研討的方式發布課題成果,這樣還可以聽到其他人對這一專題的高論,通過分享、互動,共同提高。 2.課題成果介紹會。詳細介紹課題取得的具體成效,如矯正了幼兒的不良行為、使幼兒擺脫了入園焦慮等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成果,以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園長管理水平提高和家長滿意度提高等。 3.課題研究經驗介紹與交流會。由教師或課題組負責人介紹自己園所課題開展的經驗,如選題的經驗、組織實施課題的經驗以及研究報告撰寫的經驗等。 4.課件、課例觀摩。如果是涉及教學的課題,就可以通過精心製作的課件、教學活動錄像帶以及現場教育教學觀摩課等形式向同行展示。 二、教育展覽 通過教育展覽可以較大范圍地向同行和家長展示研究的成果,瑞吉歐教育展覽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1981年馬拉古茲率團在瑞典舉辦《如果眼睛能越過圍牆》的教育展覽,當時這個教育成果展覽轟動了整個歐洲。命名為《孩子的一百種語言》的瑞吉歐教育展覽已經巡迴全球展出多次,不斷向世界各國展示他們的成果,也正是通過這種展板展覽的形式,引起全球教育界的矚目。用展板展示課題成果時要注意突出展示活動的標題,使正標題盡可能醒目,然後用副標題分塊展示,使展示清楚明了,展板上可以展示活動照片、幼兒作品和教師的感想和評論等。 三、論文和書籍 論文和書籍是理論化的課題成果,通過這種形式不但展示了課題的研究成果,而且提升了教師對課題成果提煉、表達的能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1.發表論文。一是通過在期刊上發表論文展示課題的研究成果,如《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9年第8期刊登的《開展感覺統合訓練,促進幼兒健康成長》,以實例的形式介紹了廣州市第一幼兒園開展課題研究的成果;二是介紹課題開展的經驗,如《山東教育》2007年Z6期刊登的《如何讓家長參與幼兒園課題研究》,介紹了江蘇省張家港市東萊幼兒園開展課題研究的經驗。 2.出版書籍。就研究的結果進行分類整理,編輯成書出版發行。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了一套園本課程理論與實踐探索叢書,介紹了北京市一些幼兒園課題研究的成果,包括《根深方能葉茂:幼兒養成教育經驗薈萃》、《數學教育走進幼兒生活的探索與研究》、《幼兒健康生活教育》和《幼兒自我保護教育的實踐探索》等,這套叢書大約有20本,向我們展示了幼兒園課題研究的豐碩成果。 四、活動材料 幼教界對蒙台梭利的教具和學具都不陌生,家長也都希望能夠給孩子買上樂高和孩之寶等品牌的好玩具。但是,現有的材料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自製的活動材料,卻能夠滿足一些人的特殊需求,具有它的獨特價值,這些自製的材料可以向幼教界和家長展示,有的材料也可以通過玩具公司開發並投入生產,使得成果展示的范圍更廣。 五、課程 如果課題研究項目比較大,且課題研究成果涉及的面比較寬,就可以把成果轉化為幼兒園的活動課程或教師培訓課程。 1.幼兒園活動課程。我國幼兒園與中小學相比擁有更多的課程自主權,可以自主選擇各類課程。因此,課題研究的成果不但可以形成園本課程,還可以更大范圍的展示和推廣幼兒園的特色課程,如安全教育課程、體育特色課程等等。 2.教師培訓課程。如果在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的課題,如果想要幼兒學習、遵守禮儀,教師必須展現自己的良好修養和規范、嚴謹、專業、有禮、有節的良好印象,這也就需要對教師進行禮儀課程的培訓。有需要就有市場,幼兒園教師也要不斷學習各種課程。假如幼兒園環境教育的課題開展的比較好,那麼就可以形成環境教育的教師培訓課程,介紹幼兒園環境教育的目標與內容;環境教育的實施途徑與方法;環境教育主題活動的設計;國內外環境教育的信息介紹等。 六、家長開放日 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夥伴,在家長開放日活動中,向家長介紹幼兒園的課題研究成果,讓家長切實感受課題研究如何能更好地促進他們孩子的健康成長,能夠爭取到家長對課題的理解、支持並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 七、環境設備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很多到過幼兒園的人都能感受到環境與人對話的力量,通過環境展示能夠使到過幼兒園的每一個人都能夠了解幼兒園課題的研究成果。 1.環境布置。幼兒園的每一根柱子、每一面牆都可以用來展示課題研究的成果。 2.設施設備。幼兒園課題開展離不開幼兒園的設施設備,同樣設施設備也能展示課題研究的成果。如一個開展體育特色課題研究的幼兒園,必然少不了要有多種多樣的體育器材,或者對日常設施設備的特別的用法,這些也可以作為課題研究的成果來展示。 3.幼兒的作品。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那麼課題實施中幼兒的作品正是課題的成果之一,向外界展示幼兒的作品也就達到了展示課題成果的目的。 八、媒體 現在媒體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採用媒體形式展示和推廣課題成果有覆蓋面廣、 1.網路媒體。很多幼兒園都建有自己的網站,例如在育兒網上(http://ping.ci123.com/)點擊可以進入廣州市的600所幼兒園,進入全國的上萬所幼兒園。現在已經有不少幼兒園對他們的特色課程和活動以及課題成果進行了簡單介紹,但是介紹的不是很詳細,沒有充分利用網路這個工具。 2.電視媒體。相信大家都看過愛心傳遞、孝敬父母的經典公益廣告「媽媽洗腳」,並且對這個廣告印象深刻。如果幼兒園開展了養成教育課題,完全可以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聯系生活,把幼兒生活中的好習慣、好行為進行提升放大,以公益廣告或教育短片的形式由電視台播放,寓教於樂,傳播的范圍也廣。 九、廣場活動 大型戶外親子活動、大型親子晚會等廣場活動不但能展示幼兒園課題的卓越成果,還能展示幼兒園教師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能夠使幼兒園的教育走進社區,走向社會,使更多的人了解幼兒園,了解幼兒教育。 十、評比活動 積極參加優質課評比、優秀幼兒教師評比、幼兒教師論文評比和教育科研獎評選活動等,不僅可以展示課題的創新性成果,而且可以提供互動與交流的舞台。這些評比活動不僅為教師快速成長搭建了舞台,更是實現教育教學質量可持續提高的有效手段。

8. 幼兒園課題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課題提出的背景 皮亞傑認為兒童的思維起源於動作,數理邏輯知識的起源既非存在於物體本身,也非存在於主體,而是存在於兩者復雜的交互作用。在闡述如何讓兒童學習數學這一問題時,皮亞傑提出,應組織和創設一種合適的環境,讓幼兒在其中盡其所能,充分發展。這個環境包括各種學習的材料、工具、空間和時間,還包括他們之間適當的交流和合作。《綱要》凸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和發展目標,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形式已經由傳統的教師預設的教學活動走向了與幼兒自主選擇的教學活動相結合的變化,而幼兒教學活動的研究有助於貫徹落實《綱要》精神,並挖掘其中數學教育的新價值,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使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 2、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教育符合幼兒認知心理和學習特點,啟蒙可持續性發展的創造性和發展性學習。 (2)教師適時、適當、適度的導與幼兒主動、積極的學形成動態的有機聯系,形成有利於農村幼兒發展的教學過程。 二、本課題在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1、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在中國,1990~1994年國家教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的《幼兒銜接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正確地提出了幼兒數學教育應重在發展思維,幼兒數學入學准備主要是智力准備而不是知識准備的改革方向和觀點。 與此同時,美國於1989年在《2000年教育目標》中提出了提高數學教育質量的要求。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為此進行了眾多的研究。 兩個國家的改革者幾乎都強調指出早期數學教育在提高數學基礎教育質量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兩國學者不約而同地提出應重視在數學教育中發展兒童思維的問題。正如美國的心理學家戴維斯所說:數學學習是思維的過程,與其說數學是一種動作不如說它是一種思維。 2、本課題與之聯系與區別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數和形的一門科學。國內外的知名專家都對數學活動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結論。本課題將結合國內外專家的理論性知識和本園的具體情況,以及農村的特色進行研究。主要提供必要的活動條件和其他支持手段,試圖通過研究建立一套可操作的教學模式。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研究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