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5國家口腔醫師資格分何時查
經國家衛生計生委醫師資格考試委員會2014年12月31日會議討論決定,2014年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筆試合格分數線為:
口腔執業醫師:359
口腔執業助理醫師:178
❷ 重慶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的學院成就
科研工作成績進步顯著,2001年至今,全院共獲得各級科研項目48項,其中國家級內2項,省部級8項,局容級38項,主編或參編學術專著5部,獲衛生局醫學科學技術成果三等獎2項。2005年口腔臨床醫學被列為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❸ 再生牙,研究進展到什麼程度了很重要對我。
保存乳牙到底有沒有用?專家發現,乳牙中含有的幹細胞是間充質幹細胞,而間充質幹細胞在國際醫學界對其價值早有肯定,從2010年~2015年的數年間,國際醫學雜志中刊載有諸如「脫落乳牙幹細胞和骨髓幹細胞改善了紅斑狼瘡小鼠模型的骨密度和骨結構,抑制了骨質疏鬆的發生。」「對比人脫落乳牙幹細胞和骨髓幹細胞發現,脫落乳牙幹細胞具有遠優於骨髓幹細胞的免疫調節能力」「牙齒幹細胞的免疫調節特性使其成為自身免疫疾病和炎症相關疾病細胞治療的重要幹細胞來源,其獲取遠比骨髓幹細胞容易」等多種理論。
2011年,翟永標、凌均棨也在《國際口腔醫學雜志》第38卷2期刊登了其研究成果:「乳恆牙替換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從脫落的乳牙牙髓中分離培養出幹細胞用於儲存是建立幹細胞庫的簡單、較易被接受的方法,並為日後治療機體外傷和病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組織工程學種子細胞來源。更重要的是,用個體化的幹細胞進行自體移植再生性治療,能最大限度降低免疫排斥和疾病交叉感染的風險。」
那麼,口腔醫學專家們又是如何看待口腔幹細胞的呢?
第四軍醫大學組織工程研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國際知名的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專家金岩教授說:「口腔幹細胞在骨頭再生、神經再生、組織再生等方面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增殖能力很強,功能也非常強大。」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葛立宏醫師說,口腔幹細胞取材方便,將來它對治療全身性疾病、癌症、老年性痴呆都有重要價值,這將開拓一個未來。據悉,北大口腔醫院已開展相關研究。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正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周彥恆說:「小孩牙齒的幹細胞活性非常好,儲存下來,對於將來我們家裡人、包括自己的一些疾病可以進行治療,是非常好的。」
口腔幹細胞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北京已有口腔幹細胞庫
中國婦女報記者近日來到了位於北大醫療產業園的「口腔幹細胞庫」,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口腔幹細胞庫,因為有「世界口腔幹細胞之父」施松濤教授主持相關研究工作,中國口腔幹細胞的研究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該口腔幹細胞庫建立於2015年7月,並由科技部立項「基於口腔幹細胞庫的臨床轉化平台建立及應用」項目。其負責人張建國介紹,口腔幹細胞庫的業務之一就是儲存牙齒幹細胞,他們已與拜博口腔、賽德陽光等全國各地的口腔醫院和牙科診所開展牙齒收集工作。
主持口腔幹細胞工作的施松濤教授則與北大醫院、第四軍醫大學、南京鼓樓醫院等開展了牙齒幹細胞的臨床實驗探索工作。其中施松濤教授的合作者、第四軍醫大學的金岩進行了牙周幹細胞一期臨床試驗,是世界上第一個用牙周幹細胞做的臨床實驗。
施松濤教授不但是國際口腔醫學界知名科學家、再生醫學研究權威,同時還擔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牙醫學院口腔分子生物系系主任,美國牙髓病學協會顧問委員。早在2000年,施松濤教授與他的合作研究者共同在牙髓中發現了間充質幹細胞,它比自體骨髓幹細胞的活性強3倍,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活性最強的幹細胞。其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一流學術雜志——美國科學院學報。同年該發現被維基網路列為年度幹細胞研究領域的里程碑。美國《時代周刊》還專門於2003年做了題為《牙仙新魔法》的專訪,報道了施教授的研究成果,建議人們早日保存牙齒中的幹細胞。
鑒於口腔幹細胞在醫療領域重要的戰略地位,各國紛紛搶占這一高地。乳牙又是口腔幹細胞中最有生命力和活性的,在我國台灣和日本早已開展了乳牙儲存工作,並從中提取幹細胞。施松濤教授回國主持口腔幹細胞庫工作,也隨之在中國內地掀起了口腔幹細胞熱。
間充質幹細胞已進入臨床實驗階段,其與造血幹細胞是不同類型的細胞
此時遠在美國的施松濤教授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他對微信圈裡被「黑」一事並不十分意外,他認為,科技總是在不斷發展,新的東西出現時大家不可能會瞬間都認同,有質疑有誤解也是很正常的。實際上,中國政府一直承認間充質幹細胞的治療效果,比如南京鼓樓醫院的孫凌雲教授、第四軍醫大學的韓英教授等,多年來一直在使用間充質幹細胞救治患者,他們的工作就得到了政府的認可,很多專家還因此成為世界知名專家,獲得許多學術獎項。畢竟臨床研究結果是需要時間的,往往要等上5年、8年才會最終獲得政府批准正式推向臨床。我們為了避免在此期間一些人錯過保存幹細胞的機會,到了未來需要使用幹細胞時陷入無資源可用的窘境,口腔幹細胞庫才開放個人儲存業務,為有需要者保管這一珍貴資源。
那麼,口腔幹細胞和造血幹細胞有區別嗎?施松濤教授對記者說:大多數人對於幹細胞的認知都是停留在造血幹細胞的階段,因為造血幹細胞的自體保存開展很久,但間充質幹細胞增殖能力超強,一份臍血中的造血幹細胞不足以供體重超過30公斤的兒童使用,而一份牙齒中的間充質幹細胞充分增殖後的數量能多到差不多堆成一個兒童的整個身體大小。另外,造血幹細胞異體使用時需要配型,因此自體保存免除了配型的風險;間充質幹細胞異體使用時不需要配型,因此自體保存的最大意義在於:避免在真正需要時找不到優質而廉價的幹細胞來源。
施松濤教授強調說:「最重要的是,造血幹細胞用來治療血液系統疾病,而間充質幹細胞目前應用的主要研究方向則是組織再生和免疫調節,兩者的適應證南轅北轍。但是神奇的是,造血幹細胞可以和間充質幹細胞聯手,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比如將造血幹細胞和間充質幹細胞共同移植給血液病患者,能夠極大增加移植成功的概率。」
記者還了解到,間充質幹細胞已經開始進行臨床實驗,在治療牙周疾病、牙周再生、口腔骨缺損再生和免疫調節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除了用於牙周等與牙齒有關的疾病治療以外,間充質幹細胞還可用於心腦血管疾病、肝硬化、骨和肌肉衰退性疾病、腦和脊髓神經損傷、老年痴呆及紅斑狼瘡和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已取得良好臨床試驗結果。
今後口腔幹細胞到底能不能應用到臨床?施松濤教授嚴肅地說:「我們不能只是為病人存下虛無的希望,而是存下實實在在的健康。」據悉,口腔幹細胞庫已經與北京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在全國頂級口腔醫院——北大口腔醫院設立了研究基金,資助臨床科室開展數項口腔幹細胞的臨床研究。
施松濤教授展望,保存乳牙幹細胞將會成為一項重要的醫療資源,口腔幹細胞庫的願景是結構性改變臨床醫學的治療方式,解決更多病患疾病纏身之痛苦,用創新貢獻造福人類。
❹ 口腔學的歷史概況
中國近代口腔臨床治療診室的建立,最早始於晚清皇宮太醫院中的牙醫室。在1898年間或稍後,清皇朝建立了宮庭式的牙醫室,首屆主持人陳鏡容牙醫師。在此牙醫室中,已應用西方的口腔科葯品和材料來治療口腔疾患和修復牙齒缺損及牙列缺失。民間建立近代口腔臨床治療診室的時間稍晚一些。1908年,英美教會人士在四川成都開設了專門的牙科診所,為平民醫治口腔疾病,此為我國最早建立的近代牙科診所之一。清末年代,我國口腔醫學發展雖比較緩慢,但臨床上治療的病種已涉及牙體病、牙髓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口腔炎症、口腔腫瘤、顏面神經疾患以及涎腺與顳頜關節疾病等。
中國近代口腔醫學的發展,除一批傳教士醫師起著積極作用外,早期中國即有少數學者出國學習西方口腔醫學,回國以後應用近代口腔醫療技術開展臨床治療工作,他們發揮了重要作用。徐善亭牙醫師,是較早時期從事西醫口腔科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於1900年前去澳大利亞學習外科與牙科,歸國以後,在廣州和香港開業醫牙疾,並著有《新發明牙科衛生書》(1904年出版)。 辛亥革命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38年中,中國口腔科學有了明顯的發展,特別是臨床方面比前半個多世紀有較大的進步。從1911~1946年間,先後建立的10所牙醫本科與專科開設的口腔臨床課程及實習內容分析,口腔外科、冠橋與托牙修復,牙頜正畸、兒童牙科、口腔X線診斷等診治內容,基本上與國外近代口腔醫學相類似。
舊社會經濟基礎很落後,兒童牙科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僅在少數口腔教學醫院中設有專門為兒童進行牙病診治的治療室。19世末,Anggle氏對牙頜畸形防治方法提出一些理論,發表了錯頜分類法,對中國口腔正畸學很有影響。我國一些留學的牙頜正畸學家,回國後率先開展這方面的工作,由於條件的限制,僅局限少數青少年中的患者,很不普及,只能算奠定基礎而已。中國在20~30年代開始重視防齲工作,但由於條件所限,僅在少數小學的兒童中開展,牙病預防尚處於蔭芽階段。
1914年劉東生編《中國牙科大會記》所載每百萬人中,僅有牙科醫師一人。因為在1914年以前,中國尚無培養中國學生的牙醫學校。至1949年,已建立的幾所牙醫院校培養的畢業生總共不足700人(另一統計數為500名左右),而且只分布於幾所院校的口腔教學醫院及少數大中城市醫院的口腔科中。就全國而言,口腔醫學的「缺醫少葯」情況相當嚴重。由於舊社會政治經濟落後的影響,口腔醫學界少於交流,缺少統籌,更為導致其本身發展緩慢落後的結果。
❺ 齊魯晚報2015年專升口腔醫學有多少考生
50人
❻ 幾年,幾十年後的牙科醫學發展情況
牙科肯定是越來越發展得好唷,但發展到成年人摔掉牙還會長出來,需要一段時間,2007年1月份《世界牙科論壇》報道牙齒干細跑再生已經成功。
❼ 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的標志性成果
建院80年來,口腔醫抄學院獲得多項國家級科研與教學獎勵和成果。
教學成果
國家精品課程
《口腔頜面外科學》(負責人:張志願)
《口腔黏膜病學》(負責人:周曾同)
《口腔解剖學》(負責人:郭蓮)
國家級教學團隊
《口腔頜面外科學》教學團隊(負責人:張志願)
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口腔正畸學》(負責人:沈剛)
科研成果
199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三等獎
項目名稱:游離前臂皮瓣軟齶再造術
主要完成人:邱蔚六,唐友盛,劉世勛,沈國芳
1997年國家技術發明獎四等獎
項目名稱:經關節鏡滑膜下硬化療法治療顳下頜關節脫位
主要完成人:邱蔚六、楊馳、哈綨、胡勤剛
200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項目名稱:口腔頜面部腫瘤根治術後缺損的形態與功能重建
主要完成人:張志願,邱蔚六,張陳平,孫堅,鄭家偉,竺涵光,張志勇,胡永傑,季彤,徐立群
201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項目名稱:口腔頜面部血管瘤與脈管畸形的臨床治療研究
主要完成人:張志願,趙怡芳,周國瑜,鄭家偉,秦中平,范新東,趙吉宏,竺涵光,張陳平,王延安
❽ 怎麼查詢國外期刊上關於口腔的最新研究成果
我記得前兩年是在一區上課,後來就主要在山下兒童公園那的5區上課了。 佳木斯大學口腔醫學院原系佳木斯醫學院口腔醫學系,成立於1974年,是黑龍江省東北部地區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口腔醫學院校之一。三十多年來,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學院得到了長足發展。現擁有口腔醫學、口腔修復工藝學兩個本科專業,醫學整形與美容、口腔修復技術兩個專科專業。其中口腔醫學專業是我校的一表招生專業,口腔修復工藝學專業是省內第一個、國內僅有的幾個培養口腔修復工藝方面高級新型實用人才的專業之一。 口腔醫學院現擁有一個省級重點學科(口腔醫學學科)、二個校級重點學科(口腔基礎醫學學科、神經病學學科),三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口腔臨床醫學、神經病學、口腔基礎醫學),一個省級重點課程(口腔內科學),一個校級重點課程(口腔修復學),四個院級重點課程(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解剖生理學、整形美容外科學),三個科研機構(黑龍江省口腔醫學研究所、佳木斯大學醫學材料研究所、佳木斯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是黑龍江省東北部地區最大的口腔醫學醫療、教學、科研基地。 學院現有13個教研室,3個綜合實驗室(包括8個專業實驗室,建築面積大約700平方米),8個實習基地,24個醫療科室。現有教學、科研設備總價值931萬元。新建成的附屬醫院大樓建築面積23000平方米,內設有9個學生生產實習教室,一個多媒體教室,6個學生生產實習專用診室。 學院圖書資料室藏書1500冊,專業期刊2.5萬余冊。 學院現有教師87名。其中專任教師23名,包括教授9名,副教授4名,講師3名,助教7名。兼職教師64名,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22名,講師11名,助教18名。教師隊伍中有博士學位教師3人,在讀博士學位教師4人;有碩士研究生學位教師12人,在讀碩士研究生學位教師8人。 學院現有在校學生819人。其中碩士研究生為102名,口腔醫學專業學生319人,口腔修復工藝學專業學生102人,醫學整形與美容專業學生113人,口腔修復技術專業學生183名。 建院以來,學院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不斷提升辦學層次,始終十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加強教師隊伍的結構建設,吸引高學歷人員來院工作,不斷提高師資隊伍學歷結構;二是學院重視科研工作。在牙體牙髓病學和口腔粘膜病學、關節病學、口腔頜面整形外科學和腫瘤外科學、口腔材料學和種植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多項科研成果填補了省內外空白,進入了國內先進行列;三是近幾年共發表科研論文220篇,其中國家級雜志68篇,省級雜志152篇;承擔課題3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教育部課題1項,省自然基金課題2項;獲科研成果30項,其中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廳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出版專著13部;獲專利3項;獲各級科研經費五十多萬元;四是重視教學環境的改善,不斷增加教學設備,為教學工作的發展提供保障。2005年隨著23000平方米的現代化教學醫療大樓的投入使用,學院的發展進入了嶄新階段。 學院除完成教學任務、做好人才培養工作以外,還承擔著繁重的醫療保健任務。學院加強了醫護隊伍建設和設備投入力度。設有床位320張,牙科綜合治療機88台,有美國GE公司的全身螺旋CT,美國惠普公司的彩色超聲儀,日本產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德國西門子公司的牙科曲面斷層X光機等大型設備。廣大醫護人員始終以精湛的醫技水平和良好的醫德醫風服務於廣大患者,治癒了無數疑難病症,贏得了上級領導的好評和廣大患者的信賴。先後被授予黑龍江省衛生系統先進單位,黑龍江省衛生廳「百家信得過」單位,黑龍江省文明單位標兵等榮譽稱號。現在,全院教職員工正決心以一流的工作、一流的業績為開創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斗!
❾ 2015武漢大學口腔醫學
八年制是直接讀八年制,畢業後拿到口腔醫學博士學位,這個是學校的精英教育,對考生要求比較高,適合成績非常好的同學報考。5+3年(「5+3」一體化培養)這個要求稍微低些,先完成五年的本科教育,根據歷年成績在擇優選擇同學繼續完成以後三年的教育,畢業後拿到口腔醫學博士,只是在學校培養方案有所差別,整體來說,報考都是要求很高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