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感統研究成果

感統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07 16:41:10

A. 什麼是感統它包括什麼

在人類遺傳基因中,都有感覺統合的基本能力,每個寶寶生下來,就擁有此能力,但是這種本能必須在嬰幼兒時期和環境的互動中,在大腦中身體不斷地順應反應下才能高度健全地發展。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都無法發展。人類從嬰幼兒時代到老年的整個生命過程中, 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感覺統合的過程。

如果大腦對身體感覺器官輸入信息的統合能力不足,身體感官與大腦的學習便會協調不佳,造成混亂,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現象。

感覺統合理論

理論提出

由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愛爾絲(AyresA.J)於1969年首先系統提出。

理論研究

1970 年歐美、日本先進國家,問題兒童日趨嚴重,經數百位專家共同研究,終於 1972 年由美國南加州大學愛爾絲博士 (J.Ayres) 根據腦功能研究,提出感覺統合理論。

愛爾絲博士認為感覺統合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內外知覺做出正確反應。

愛爾絲博士提出的感覺統合治療方法為這些兒童提供了矯治的機會,也解決了家長和老師為高智商低成績兒童現象的煩惱。

術語運用領域

感覺統合術語廣泛的應用與行為和腦神經科學的研究,也就是說感覺統合的理論是由腦神經神經生理學基礎發展而來。

簡單地講,感覺統合是一種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都不能發展。

我國的有關研究表明,在兒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常者占 10-30% 。感覺統合失常的罪魁禍首,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

感覺統合不足的影響

造成的行為失常: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腳、嚴重害羞等,一直打擾著老師和家長。

B. 有誰家孩子做過感統訓練效果怎樣

經常聽到一些小學生的家長抱怨說,孩子很聰明,就是不愛學習,寫幾個字的作業要幾個小時,一會動動這,一會動動那,上課也不注意聽講,經常把題抄錯,總記不住老師留的作業,你打他罵他都不管用……在萬般無奈之餘,家長得出了結論,這孩子不是讀書的「材料」,將來也不會有大出息。據調查,各小學校這樣的孩子還不在少數,據老師反映這些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注意力難集中,很難與人相處,你說他,他就像沒聽見似的。再問家長這樣的孩子在嬰幼兒期有什麼表現,他們的父母總是面帶困惑地說:沒發現孩子有什麼智力問題。這可能是感覺統合能力失調的緣故。
一、我們先來了解學習能力和學習障礙的分類。
1、簡單的講學習能力即為學習課業的能力。
分為感覺動作能力、知覺動作能力、符號閱讀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學習能力的發展是相對固定不變的總是從感覺階段開始,向知覺階段發展,最後是抽象的智慧和自我的管理能力。
2、學習障礙及其分類
學習障礙是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它是指智力正常,但由於聽、說、讀、寫、算和溝通技能方面出現落後而導致的學習成績落後的現象,其實質是學習成績與智力不匹配。
學習障礙的分類:1)、感覺-動作統合障礙;2)、
視覺-動作統合障礙;3)、言語理解障礙;4)、數學障礙;5)、自我管理能力障礙;6)、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其中感覺動作統合能力,包括視覺、觸覺、味覺、嗅覺、本體覺、平衡覺等基本感覺與動作統合能力;視覺-動統合能力主要包括:視覺聯想力、視覺記憶力、視覺辨別力、手眼協調力、視覺追蹤能力
二、那麼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
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信息不能在孩子中樞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組合,從而使整個機體不能和諧地運作,久而久之,便會造成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與疾病。
1、感覺統合失調的具體表現:
兒童在學習與生活中患感覺統合失調症,將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認知能力與適應能力,從而推遲人的社會化進程。人的感覺統合系統分為視覺統合系統、聽覺統合系統、觸覺統合系統、平衡統合系統與本體統合系統等。
一般來說,視覺統合失調的學齡兒童,在課內課外閱讀時,常會出現讀書跳行、翻書頁碼不對、演算數學題常會抄錯等等視覺上的錯誤,從而造成學習障礙。時間久了,必然會造成孩子學習成績下降,跟不上學習進度,在心理上產生自己不如他人的自卑感。另外,在生活上還常常丟三落四。
聽覺統合失調的兒童則多數表現為經常忘記老師口頭布置的家庭作業或者下節課要帶什麼學慣用具,他們上課時總是東張西望,老師講的知識一點也聽不進去。平時家長喊他,他也不在意。同時,這類兒童記憶力差。孩子不能讓「課堂40分鍾」產生良好的效益,而且也會影響課外的正常生活。這種現象如不糾正,時間長了,孩子會在心理上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厭學逃學。
觸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往往對別人的觸摸十分敏感,心理上總有一種擔心害怕、易受驚的感覺。在學習與生活中則表現為好動、不安、辦事瞻前顧後,甚至怕剃頭、怕打針。這樣的孩子被家長帶到醫院請心理醫生診斷,總以為孩子得了「多動症」。觸覺統合失調的孩子由於心理上總處在一定程度的紊亂狀態,那麼,必然使學習與生活質量不斷下降。
平衡統合失調會讓孩子在學習與生活中常常觀測不準距離,做事時協調能力較差,甚至穿鞋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將鞋穿反。由於距離觀測不準,會讓孩子無法正確掌握方向;會讓孩子對事物的興趣逐漸減少。一個孩子平衡統合失調,往往會在心理上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與認知熱情。
本體統合失調的孩子多數表現在上體育課時不會跳繩,跑步時動作不協調不準確;在上音樂課時,常常發音不準、甚至與人交談、上課發言時口吃等。雖說這些學習課目非主課,但是,它們卻對上好主課起到很重要的輔助與促進作用,長久下去勢必影響主課的學習。
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是在游戲、運動和閑暇活動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有些兒童,感覺統合能力沒能有效地發展。
2、主要原因可能有:
1)、中樞神經系統不健全,如發育遲緩、輕度大腦功能失常等。2)、孕育過程中和出生後的撫育有問題。如早產或剖腹產、先兆流產、懷孕時用葯或情緒不穩定;出生後活動空間狹小,家長搖抱較少,或過多依賴學步車,導致爬行不足,尤其是沒讓孩子經過爬就走路;缺少戶外活動和同伴群體活動;過早進行認知教育;父母嚴厲、家庭不和睦、家庭環境惡劣等等。
三、那麼如何糾正孩子們感統失調?
1、克服感覺統合失調症的心理療法:
國外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孩子的心理活動分為三個階段,即:認知、調節與交往。而這些的基礎便是孩子具有良好的感覺統合能力。那麼,在現有條件下,如何糾正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症呢?美國、日本及台灣等地從70年代就興起的不打針不吃葯的「游戲治療法」對糾正與治療感覺統合失調症頗有效。比如用獨木橋幫助孩子找到「平衡統合能力」;用滑板梯幫助孩子找回「觸覺統合能力」。這些對於治療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極為有益。
另外,家長還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孩子走出高樓與孤獨,讓孩子在與人交流得與溝通中,刺激、調整與強化自己的各類感覺統合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不要用溺愛或者不信任的目光包辦孩子的一切,只要可能,孩子的事就讓孩子自己去做。因為這樣,孩子不僅樂意,有積極性,而且也在其中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質。比如,孩子在吃「零食」時,家長就可以通過「零食」向孩子發問,讓孩子與外界事物、季節、地理等產生「聯想」;同樣,在孩子「玩耍」時,家長也可以這么做。因為,「想像」正是孩子的感覺與外部事物進行碰撞的中介物,其中產生的「火花」就是新的信息,新的刺激,從而使自己的感覺統合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
再就是家長盡可能讓孩子參加體育活動,如打球、游泳、跑步等。適當的體育活動不僅使孩子健康、充滿活力,而且能調整、刺激與提高孩子的本體統合能力。更有意義的是,本體統合能力的提高,對糾正孩子其它統合能力的失調起到相當重要的基礎作用
2、中醫推拿按摩結合運動康復訓練可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1).中醫按摩治療原則:平衡陰陽,加強臟腑功能,鎮心安神,補益肝腎,調理氣血,疏通經絡。
2).取穴:印堂、百會、四神聰、風池、風府、三陰交、足三里、內關、外關、中脘、氣海、關元、腎俞、肝俞、大腸俞。
3).手法:以拿法、揉法、滾法、點法、壓法、震顫法為主。
4).手法治療程序:
①患兒仰卧,醫者拇指點按內關、外關、心俞、肝俞、氣海、太沖各半分鍾。
②患兒體位同上,醫者在患兒頭部做揉法、壓法、震顫法,而後點百會、四神聰、印堂。再推患兒胸、脅、胃、腹及下肢內側,多指拿上臂及大腿,點肩井、中脘、關元、足三里、三陰交。
③患兒俯卧,點風池、風府、拿頸項,直推腰背及腿部,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湧泉,而後拿小腿,拇指點按足心結束治療。
家長可配合醫生在家中做如下治療:
①患兒俯卧:施捏脊法(由骶椎點到第一胸椎)5~7遍,揉點肝俞1~2分鍾,
②患兒仰卧:從小臂郄門穴到內關穴做拇指連續按壓1~2分鍾,揉神門穴、三陰交、合谷穴、太沖穴各1分鍾。
通過對感覺統合綜合訓練和治療,讓孩子們感覺統合能力得到充分發展,促使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學習更上一層樓。

C. 如何了解感統訓練的效果

注意不同家長在填表時會有評價上的差異,所以填寫量表的必須是同一個家長。如果更換了填表人,則不太可能得出可比較的結果。二、瑞文測驗
瑞文測驗是測試兒童推理能力的重要測驗,並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兒童智力發展的狀況。經過一段時間感覺統合訓練之後,兒童在自主性增強,注意力、控制力得以改善,解決問題能力也有所提高,那麼反應在瑞文測驗中就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瑞文測驗的提高可以作為感覺統合訓練效果測評的一部分。而且,大量實踐結果表明:瑞文成績的提高與學習成績呈現明顯的正相關。三、特殊訓練題分析
特殊訓練題一般都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如果平時在做題時出現一些疏漏都是可以理解的,因此難度加大導致了一定的出錯率。當然,這題也是經過精心安排的,因為每個孩子的問題不一樣,程度也不一樣,同樣的題對於一些孩子來說又太簡單了,達不到提高和改善的訓練目的。因此,治療師往往小心翼翼給孩子提供盡可能適合的特殊訓練題。同時,訓練過程安排一兩次特殊訓練題作為測驗,其難度與訓練剛開始時相當,觀察孩子的練習結果,這樣與先前的結果進行對比,就知道孩子在某些方面是否已經取得了進步。四、在學校和家裡的觀察
作為訓練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孩子還沒有訓練之前,治療師與家長咨詢時就應該囑咐家長平時細心觀察兒童的行為變化。因為兒童的心理問題通常是通過行為問題表現出來的,對解決行為問題效果的鑒別關鍵是最好能半行為量化。所謂行為量化就是將行為的頻率、輕重程度做一個詳細的記錄。比如說,孩子寫作業慢,那麼慢到什麼程度,要每天認真觀察記錄,如果因為注意力不能集中,做小動作,則每天記錄孩子在開始作業的第幾分鍾開始走神或做小動作,持續記錄孩子在開始作業的第幾分鍾開始走神或做小動作,持續記錄一周後計算平均值,告訴孩子他自己的注意力水平,表示希望他能努力剋制積極改善。這一過程要按照分小步子的原則,每次只要求其在原有水平略有提高,哪怕只是保持,不可以要求太高,要爭取孩子的積極配合。情緒問題要配合家教指導的具體方法,也可以適當做記錄,比如每天情緒出問題的次數,持續的時間或原因,這些記錄涉及到具體的問題,有助於下次咨詢時尋求解決的方法。許多家長在進行周期總結時就會非常清楚孩子最近的進步,並且有目的地提出下一步的訓練目標。五、家長反饋意見
為更好地改進和調整,我們要求家長認真填寫家長意見反饋表,及時了解在兒童進行感覺統合訓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利於治療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有利於及時進行工作總結,分析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D. 「感統訓練」是什麼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好處呢

感統失調這個詞太高大上,以至於很多寶爸寶媽一聽這個詞,就覺得早教機構很靠譜。生怕自己家娃「輸在起跑線」的爹媽當然大把銀子掏出來上課。但是卻不知道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為啥自家寶寶幾乎每條都中?今天我們就來深八一下,幾乎沒有哪個寶寶能躲過的「感統失調」。

在家如何帶寶寶「感統訓練?

想要讓娃的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更好,其實沒必要一定去上動輒大幾萬的「感統培訓班」,做到這幾點,在家和娃好好玩就足夠了。

爸爸要上陣

媽媽和家中長輩長期照顧,而爸爸陪伴時間少的孩子,更容易出現肢體協調、敏感等問題。那僅僅因為運動不足。媽媽陪娃的方式更傾向於安靜的玩玩具、對話和情感連接。而爸爸的游戲更多是指向體能的,對孩子的身體控制能力發展,有無法代替的正向作用。無論對於男孩還是女孩,爸爸的陪伴都是至關重要的。

放手讓孩子探索

在小區里常常能見到景象,孩子在前面跑,奶奶拿著水壺在後面追。一邊追一邊說,跑慢點,小心摔到。當孩子對地上的樹葉感興趣正准備撿的時候,老人說。別拿別拿臟臟。孩子於是縮回了手。起風了,老人馬上說,走回家,起風了,別感冒了。種種所謂「感統失調」的一大原因就是:孩子被保護的太好了,以至於沒有機會,打開感官探索世界。

在孩子游戲的時候,我們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放手,帶孩子到刺激足夠豐富、場地足夠大的地方,讓他們自己探索。觀看螞蟻、感受風吹過、聽樹葉沙沙的聲音。而不是呆在游戲房,面對聲光電玩具。

E. 感統訓練到底有何效果

1、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感統,感統分為輕度、中度、重度,;還有年齡段不同,感統問題也不同,比如9歲以上的感統孩子一般都是需要1對1,而且很多機構都不收9歲以上的孩子
2、感統訓練主要是通過器材來糾正或加強孩子們的不足,某些先天不足也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改善的。
3、感統訓練肯定是有效果,不過影響因素太多,家長的不堅持、老師的不專業等都是影響因素。
4、問道有和效果,這個是根據每個孩子的表象不同,效果也不同,比如孩子不會說話。可能通過訓練就會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有些孩子腿部力量不足,可能通過訓練,走路很有力等,這些都是效果。

F. 國內做得比較好的感統訓練機構有哪些

國內做得比較好的感統訓練機構有武漢優佳加智能教育、東方之星思維館、眾艾國際教育、動漫火車兒童感統訓練中心、東方啟音。

1、武漢優佳加智能教育

武漢優佳加智能教育,是華中地區目前規模最大的專業兒童感統統合訓練機構,而且,武漢優佳加開啟了感統智能訓練4.0時代,在原有的感統訓練課程基礎上,進一步進行課程的深度和廣度延伸,研發出更符合當前兒童需求的「三維八部感統智能訓練法」。


2、東方之星思維館

東方之星成立之初即提出了「幫助孩子構建未來50年可持續發展力」的教育理念,首次將「智力結構理論」應用在中國學前思維教育領域,研發了中國的個幼兒園思維游戲課程,為中國幼兒普及思維教育打下夯實的基礎。旨在幫助孩子獲得優秀的理解力、判斷力、記憶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為孩子未來的學習和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5、東方啟音

東方啟音秉持「讓孩子輕松與世界對話」的服務理念,為國內發育遲緩、自閉症、唐氏症、聽障等言語障礙兒童提供個性化訓練課程,包括口肌發音訓練、啟智認知及邏輯表達、感覺統合訓練、社交與表達訓練等。

G. 感統訓練對孩子學習和成長都有哪些提升

感統訓練是針對兒童的發展所提出來的一項觀念,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時期,家長應該關注孩子們的大腦和體魄的發育,讓孩子們更好的成長起來。

通過最新的多媒體技術為兒童營造出的虛擬康復訓練環境,包含豐富多彩的訓練項目,結合最科學的實物訓練器材,使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效的提高孩子皮膚的觸覺、前庭感覺和本體感受,實現大腦與身體各種機能的聯系與協調,從而促進兒童大腦與體魄的發育。

感統訓練可以給孩子帶來哪些好處
第一、感覺統合訓練有利於增強兒童的體質。

第二、感覺統合訓練可以發展兒童的智力。

第三、感覺統合訓練可使普通感統失調兒童融入正常的教育之中。

第四、感覺統合教育對兒童心理發展有積極影響,有助於培養兒童愉悅的心情,使兒童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建立自信心。

第五、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第六、感覺統合訓練可培養兒童勇敢頑強、克服困難、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質。

第七、培養兒童競爭、團結、協作的社會意識,培養幼兒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H. 兒童感統訓練的發展趨勢

感覺統合的概念

感覺統合術語是由ShrttinhyotC.S(1960)LashleyK.S(1960)提出的,並廣泛地應用於行為和腦神經科學的研究。AyresA.J根據對腦功能研究,1972年首先系統地提出了感覺統合理論(SensoryIntegration Theory)。她認為感覺統合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內外知覺做出反應。只有經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工作,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

一般人的概念感覺是指視覺、聽覺、味覺吸嗅覺,但實際上人類生存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覺卻是觸覺、前庭覺及運動覺。觸覺是指分布於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接受來自外界的溫度、濕度、疼痛、壓力及震動的感覺。前庭平衡覺是利用內耳的三對半規管及耳石(碳酸鈣結晶體)來探測地心引力並控制頭部在活動中的方位,及保持身體的平衡。運動覺(又稱深感覺)是來自於我們身體內部的肌肉、關節的感覺,它是了解肢體的位置與運動的感覺。人類的各種感覺學習貫穿了人的一生,簡單地講,這是一種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都不能發展。感覺統合學習的最關鍵期是7歲以前,因為在這期間,人類的大腦發展特別快。

大腦的學習有賴於身體感覺的輸入,學習後的大腦則發揮其指揮身體及感官的能力。由於大腦、身體及感覺器官的神經體系是非常復雜的,所以需要統合,如果這一能力不足,就會造成大腦、身體及感覺器官的學習混亂,產生感覺統合失常的現象。這種學習在嬰幼兒期幾乎已經打下了80%的基礎。

目前由於種種原因(都市化生活使活動空間的減少,戶外活動減少,獨生子女群體生活的不足等等)使嬰幼兒期的感覺學習明顯不足,尤其是觸覺、前庭平衡覺及運動覺的學習。因此感覺統合失常的兒童越來越多。我國的有關研究表明在兒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常者佔10-30%。感覺統合失敗的罪魁禍首,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感覺統合不足造成的行為失常: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腳、嚴重害羞等,一直捆擾著老師和家長。Ayres提出的感覺統合治療方法為這些兒童提供了矯治的機會,也解決了家長和老師為高智商低成績兒童現象的煩惱。
下列現象是一般兒童發展中容易產生的問題,不是病症,這是人類小家庭制度及活動空間少的後遺症,也是世界性的問題,感覺統合可以提供您解決及預防方法。

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毫無原因懼怕某些學科,心理障礙多
看似聰明,卻膽小不敢
自言自語,無法和人溝通
容易跌倒或撞牆
咬手指或無法戒除奶嘴
笨手笨腳,容易受挫、缺乏自信
寫字無法在框內,筆畫經常顛倒
固執,脾氣暴躁
發音不佳,語言發展緩慢
粘人、愛哭、性情孤僻慢
坐立不安,姿態不良,無法安靜
挑食、偏食、餐飲習慣不佳靜
喜歡爬高,卻不敢走平衡木
怕別人碰觸身體,容易吵架
愛旋轉游戲,過久而不會暈眩
眼睛容易酸,討厭閱讀
1970年歐美、日本先進國家,問題兒童日趨嚴重,經數百位專家共同研究,終於1972年由美國南加州大學愛爾絲博士提出感覺統合失常學,認為是小家庭結構造成嬰幼兒感覺學習不足。

I. 什麼是感統教育

您好,感統教育一般是指感覺統合,那麼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何為感統。

1、什麼是感統

感統全稱叫作感覺統合,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只有經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作用,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

2、什麼是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是指兒童大腦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一定程度的障礙。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3、感統訓練

感統訓練課不只是矯正孩子的行為失常,也起到預防作用,在孩子原本的基礎上提升綜合能力,完善大腦發育,可以說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進行感統訓練。感覺統合訓練大多是以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在歡樂的氛圍中體驗多樣的感官刺激,以促進孩子的前庭覺、本體覺、視覺、觸覺、聽覺等感統能力的發育。

閱讀全文

與感統研究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