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SG43「郭留諾夫」重機槍的結構特點
SG43重機槍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槍機偏移式閉鎖機構,擊發機構為「擊錘」平移式。這里所說的「擊錘」,並不是類似於手槍中的擊錘,而是通過槍機框上的擊鐵來起到「擊錘」的作用,擊鐵利用復進簧的能量撞擊擊針擊發槍彈,並且擊針上不帶擊針簧。 向後拉動拉機柄到位後,復進簧被壓縮,阻鐵突筍進入槍機框下部的扣合孔內,槍機處於待發狀態。發射時,首先上抬保險片,解脫保險,然後向前推扳機,扳機通過扳機托座迫使阻鐵桿上抬,阻鐵突筍便脫離扣合孔,槍機框在復進簧力的作用下,向前復進打擊槍彈而擊發。
手鬆開扳機後,各零件在簧力作用下恢復原位,槍機框後坐到位再稍向前時,重新被阻鐵突筍扣住,形成待發狀態。
發射機構各零件的位置關系如下:
扭簧一端抵住扳機上方,使其向後,另一端抵住保險片前下方,使其後端向下。故保險片上的突筍與扳機折彎部卡合在一起,不上抬保險片就推不動扳機,從而形成保險。扳機下方卡入扳機托座後端,扳機托座前端與阻鐵桿相連,阻鐵桿藉助阻鐵簧簧力總是保持向下狀態,並迫使扳機托座前端向下,後端向上。 該槍的供彈方式是單程輸彈、雙程進彈。槍彈從撥彈位置到進膛,工作部件要經過前、後兩次循環才能完成。第一個循環將槍彈輸到取彈口;第二個循環抽、壓、推彈入膛。
第一個循環。擊發後,槍機框後坐,帶動撥彈滑板向左運動,撥彈齒將彈鏈中的下一個鏈節撥入輸彈口,這就迫使鏈節中的槍彈沿著受彈器蓋和受彈器座的前、後導彈面向取彈口運動。當槍彈和鏈節滑過阻彈齒後,在阻彈齒簧的作用下,阻彈齒卡住鏈節和槍彈,並使槍彈規正在取彈位置。
第二個循環。槍機後坐時帶動取彈機後坐,取彈機的兩個取彈鉤將槍彈底部突緣鉗住,並從彈鏈中抽出槍彈,沿受彈器框導槽向後滑動。當槍彈底部突緣對准受彈器框垂直槽時,槍彈即在頂棱和壓彈挺作用下,下落到受彈器框進彈口內,並被規正在預備進膛位置。
槍機復進時,其推彈突筍推槍彈沿受彈器框的導彈斜面,經其導彈突筍的規正進膛。至此,一個自動循環的供彈動作完成。
供彈機構在供彈過程中,其動作是連續不斷的,在推第一發槍彈進膛的同時,槍機帶動取彈機向前,取彈鉤便將在取彈位置的第二發槍彈鉗住;撥彈滑板在槍機框帶動下向左運動,准備撥第三發槍彈。因此,整個過程是: 「打響第一發,鉗住第二發,待撥第三發。」
SG43重機槍的供彈機構之所以比較復雜,其原因是槍彈底緣突出而又必須採用彈鏈供彈,在當時又以採用封閉式彈鏈為宜,因而被迫採用單程輸彈、雙程進彈的供彈機構。
② 雙程進彈供彈機構
雙程進彈。槍彈從撥彈位置到進膛,工作部件要經過前、後兩次循環才能完成。第一個循環將槍彈輸到取彈口;第二個循環抽、壓、推彈入膛。
第一個循環。擊發後,槍機框後坐,帶動撥彈滑板向左運動,撥彈齒將彈鏈中的下一個鏈節撥入輸彈口,這就迫使鏈節中的槍彈沿著受彈器蓋和受彈器座的前、後導彈面向取彈口運動。當槍彈和鏈節滑過阻彈齒後,在阻彈齒簧的作用下,阻彈齒卡住鏈節和槍彈,並使槍彈規正在取彈位置。
第二個循環。槍機後坐時帶動取彈機後坐,取彈機的兩個取彈鉤將槍彈底部突緣鉗住,並從彈鏈中抽出槍彈,沿受彈器框導槽向後滑動。當槍彈底部突緣對准受彈器框垂直槽時,槍彈即在頂棱和壓彈挺作用下,下落到受彈器框進彈口內,並被規正在預備進膛位置。
槍機復進時,其推彈突筍推槍彈沿受彈器框的導彈斜面,經其導彈突筍的規正進膛。至此,一個自動循環的供彈動作完成。
供彈機構在供彈過程中,其動作是連續不斷的,在推第一發槍彈進膛的同時,槍機帶動取彈機向前,取彈鉤便將在取彈位置的第二發槍彈鉗住;撥彈滑板在槍機框帶動下向左運動,准備撥第三發槍彈。因此,整個過程是: 「打響第一發,鉗住第二發,待撥第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