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重一大中的大額資金是多大
三重一大大額資金沒有統一的規定,這個是需要根據各行業各單位的具體情況進行確定的。
相關介紹:
「三重一大」,即: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大額資金使用。 「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大額資金的使用,必須經集體討論做出決定」的制度(簡稱「三重一大」制度) 。
大額資金一般每個單位的數額是不同的,應該是看占企業資產或現金流的百分比來確定的。
(1)大額轉讓資產擴展閱讀:
三重指:
重大決策事項:主要包括企業發展戰略、破產、改制、兼並重組、資產調整、產權轉讓、對外投資等方面的重大決策等。
重要人事任免事項:主要包括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和下屬企業、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的任免、聘用、解除聘用和後備人選的確定等。
重大項目安排事項:主要包括年度投資計劃;融資、擔保項目;期權、期貨等金融衍生業務;重要設備和技術引進;采購大宗物資和購買服務;重大工程建設項目。
B. 財產轉移如何界定
法院認定轉移依據是在短時間內有大額資金的進出,且該類資金的進出與離婚前差異是很大的。比如說對於銀行存款認定轉移資產的行為:1.短時間內有大額資金的進出。2.且大額資金的進出不能做合理解釋。3.該筆大額資金的進出與離婚前的流水相比是明顯異常的,即大額資金的進出不是常態。
C. 企業大額資金管理辦法
企業大額資金使用監管內容:
(一)審定企業大額資金標准。企業大額資金數額分較大(30萬元至50萬元)、特大(50萬元至100萬元)、巨大(100萬元以上)三個標准,其具體標准由各企業依據本企業資產佔有規模、生產經營情況,經企業董事會研究提出(未建立董事會制度的企業由經理辦公會研究提出),報市農委企業管理處審定。
(二)監管企業大額資金使用范圍。企業大額資金的使用是指企業在建設項目投資、固定資產購置、原輔材料采購等經營活動中,一次性投入或支付資金數額較大的行為。主要包括:企業新建項目的投資;境外企業的投資、入股;企業固定資產的購置及改擴建;企業資產的轉讓、置換及變賣;企業對外融資;企業對外經濟擔保;企業大額流動資金的使用等。
(三)監管企業大額資金使用規程。
企業大額資金使用必須嚴格遵守以下規程:
做好大額資金使用前的可行性研究。大額資金使用前,企業有關部門對涉及的項目必須進行科學審慎的可行性研究論證。重大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應聘請有相應資質的科研機構、中介機構或有關專家進行咨詢或評估論證。
大額資金使用項目適合招投標運作的要實行招投標管理。具體建設項目、技術改造項目、大宗原材料采購項目、企業資產變賣項目等必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和《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准規定》(國家計委令第3號)、《關於加強國債專項資金技術改造項目招標監管工作的通知》(國經貿投資[1999]1162號)及市政府有關規定進行招標。
企業大額資金使用要實施預決算管理。以現金流量為重點,對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實施預算編制、執行、分析、考核。預算內資金支出實行責任人限額審批制,限額以上資金支出實行集體討論。企業一律不準對外企業及個人借出資金。
D. 國有資產轉讓的資產進行評過高怎麼處理
根據《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國有股權轉讓必須遵循一定程序,包括可行性研究、轉讓方案的制定與審批、清產核資、資產評估、進場交易等(以下統稱「必經程序「),否則轉讓行為將可能歸於無效。但這一暫行辦法屬於部門規章,非行政法規,位階較低,效力一直受到人們的質疑,使得國有股權轉讓必經程序處於「名不正言不順」的尷尬地位。國有資產立法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有資產法》實施後,國有股權轉讓必經程序是否變的明朗化,尤其是國有股權轉讓是否必須要資產評估與進場交易呢?一、國有股權轉讓是否必須進行資產評估這一問題涉及兩方面:首先,國有股權轉讓是否一定要進行資產評估;其次,未進行資產評估的轉讓行為是否有效。 《國有企業法》第四十七條明確規定,應當進行資產評估的對象為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與國有控股公司,同時應當進行資產評估的經濟行為包括公司合並、分立、改制、上市、增加或減少注冊資本、轉讓重大資產、以非貨幣資產對外投資、清算、分配利潤、進行大額捐贈、發行債券、為他人提供大額擔保、申請破產、或者有法律、行政法規以及企業章程規定應當進行資產評估的其他情形的(以下統稱「重大事項」)。 我們可以看出,並非所有的國有股權轉讓都需要進行資產評估,只有涉及會導致上述重大事項發生的股權轉讓才需要資產評估,因此不能簡單地判定未履行資產評估程序的轉讓行為無效。換句話說,待轉讓的股權如果只是企業的極小一部分,並不會導致企業合並、分立、改制等重大事項的發生,便不需要進行資產評估。 由此可見,國有股權轉讓是否需要資產評估,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首先,判斷標的企業是否為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與國有控股公司;其次,判斷股權轉讓是否會導致標的企業重大事項的發生。符合以上兩點的股權轉讓就需要資產評估。資產評估程序屬於強制性規定,若違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款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轉讓行為無效。二、國有股權轉讓是否必須進場交易 相比較資產評估規定,《國有資產法》對於進場交易的規定比較模糊。《國有資產法》第五十四條明確了應當進場交易的經濟行為僅為國有資產轉讓,指將國家對企業的出資所形成的權益轉移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行為;按照國家規定的無償劃轉國有資產的除外。對於國有獨資企業來講轉讓的是出資;對於國有獨資公司、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和國有資本參股公司而言轉讓的是股權、股份。國家出資企業轉讓廠房、機器及設備等不動產、動產和其他財產並非國有資產法規定的國有資產轉讓。簡單的來說,需要進場交易的經濟行為即為我們通常理解的股權轉讓。由於這一條款並未明確規定進場交易的對象,那麼是否只要有一滴「國有血」就必須進場交易?是按照企業的層級還是出資的比例來確定是否需要進場交易呢?未進場交易的國有股權轉讓行為是否一定無效呢?僅以字面意思理解,只要是企業股權中存在國有成分,這部分股權轉讓都需要進場交易,未進場交易當然無效。 實踐中還有另外一種觀點,建議可參照公司章程約定判斷是否需要進場交易。如果章程約定國有股權轉讓需要進場交易,那麼就必須進場交易。這一觀點為進場交易立法細化提供了一個方向,但在目前現實操作中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很多企業的章程只是徒有其表,對於一些具體、重點問題並未明確。同時,很多企業是國有出資人投資的三級、四級或五級企業,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股權中存在國有資產,也許根本想不到在章程中明確「進場交易」這一事項。退一步說,即便企業章程約定了無須進場交易,是否一定有效呢?如果嚴格按照《國有資產法》理解,即便是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敲章了,該章程也會因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而歸於無效,從而導致轉讓合同無效。可見,「參照章程」的觀點還有待立法明確。 由於《國有資產法》中對進場交易對象規定不盡明確,使得現實操作進退兩難。若不進場交易,轉讓行為無效將可能無效;若進場交易,「一滴血」轉讓成本過高,會限制國有資產的流通。為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而限制了國有資產正常流通是否也不可取呢? 綜上所述,國有股權轉讓是一項復雜的工程,現有的法律法規還不能提供完全、明確的操作指引,導致轉讓過程中存在著相當多的不確定因素,由此引發的法律風險值得人們高度關注。
E. 大額固定資產轉讓雙方認可還需要經過評估嗎
一般國有資產是必須要評估的,至於私企我個人認為最好做一下評估,因為百利無一害,並且花費價格也不高,我接觸過好多與您有相同疑問的客戶!
F. 結婚後用個人婚前財產大額轉賬給他人,算轉移資產嗎
結婚前把財產大額轉移給他人,這不算轉移財產,因為那是結婚前,人家有權給處理。如果是在結婚後,那就算轉移財產了。
G. 獲得大額資產需要交稅嗎
企業獲得捐贈資產屬於營業收入需要交稅
H. 公司重大資產轉讓或者全部資產轉讓是由股東會還是董事會決定
股東大會決定。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都是公眾公司,在這方面是一樣的。
根據《非上市公眾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規定
第十三條 公眾公司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應當由董事會依法作出決議,並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第十九條 公眾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後股東累計超過200人的重大資產重組,經股東大會決議後,應當按照中國證監會的有關規定編制申請文件並申請核准。
中國證監會受理申請文件後,依法進行審核,在20個工作日內作出核准、中止審核、終止審核、不予核準的決定。
第二十條股東大會作出重大資產重組的決議後,公眾公司擬對交易對象、交易標的、交易價格等作出變更,構成對原重組方案重大調整的,應當在董事會表決通過後重新提交股東大會審議,並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向全國股份轉讓系統重新報送信息披露文件或者向中國證監會重新提出核准申請。
(8)大額轉讓資產擴展閱讀
公眾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完成相關批准程序後,應當及時實施重組方案,並在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實施完畢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編制並披露實施情況報告書及獨立財務顧問、律師的專業意見。
退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涉及發行股份的,自收到中國證監會核准文件之日起60日內,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未實施完畢的,退市公司應當於期滿後2個工作日內披露實施進展情況;此後每30日應當披露一次,直至實施完畢。
I. 工行的大額存款潛力客戶和可轉讓有什麼區別
VIP客戶在工行辦理大額存款業務可以在手機銀行轉讓平台把你資產合適價格轉讓賣掉的。潛力客戶是你短時間在工行有大額交易可挖掘的潛在客戶。
J. 求詳細 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 的解釋
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簡稱CDS)
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是由商業銀行發行的、可以在市場上轉讓的存款憑證。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的期限一般為14天到一年,金額較大,美國為10萬美元。
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儲蓄是一種固定面額、固定期限、可以轉讓的大額存款定期儲蓄。發行對象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企事業單位。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無論單位或個人購買均使用相同式樣的存單,分為記名和不記名兩種。兩類存單的面額均有1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100000元、500000元共八種版面,購買此項存單起點個人是500元,單位是50000元。存單期限共分為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四種期限。
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是銀行發行的具有固定期限和一定利率,並且可以轉讓的金融工具。這種金融工具的發行和流通所形成的市場稱為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
CDs主要特點是流通性和投資性,具體表現在:CDs具有自由流通的能力,可以自由轉讓流通,有活躍的二級市場;CDs存款面額固定且一般金額較大;存單不記名,便於流通;存款期限為3~12個月不等,以3個月居多,最短的14天。
第一張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是由美國花旗銀行於1961年創造的。其目的是為了穩定存款、擴大資金來源。由於當時市場利率上漲,活期存款無利或利率極低,現行定期儲蓄存款亦受聯邦條例制約,利率上限受限制,存款紛紛從銀行流出,轉入收益高的金融工具。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利率較高,又可在二級市場轉讓,對於吸收存款大有好處,於是, 這種新的金融工具誕生了。大額可轉讓定期存款存單除對銀行起穩定存款的作用、變銀行存款被動等待顧客上門為主動發行存單以吸收資金、更主動地進行負債管理和資產管理外,存單購買者還可以根據資金狀況買進或賣出,調節自己的資金組合。
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最早產生於美國。美國的Q條例規定商業銀行對活期存款不能支付利息,定期存款不能突破一定限額。20世紀60年代,美國市場利率上漲,高於Q條例規定的上限,資金從商業銀行流入金融市場。為了吸引客戶,商業銀行推出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購買存單的客戶隨時可以將存單在市場上變現出售。這樣,客戶實際上以短期存款取得了按長期存款利率計算的利息收入。可轉讓大額存單提高了商業銀行的競爭力,而且也提高了存款的穩定程序,對於發行存單的銀行來說,存單到期之前,不會發生提前提取存款的問題。
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是貨幣市場基金、商業銀行、政府和其他非金融機構投資者,市場收益率高於國庫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