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連理工大學有哪些科研成果
七秩芳華路
大連理工大學
從一二九街起步
艱苦奮斗鑄就」一校 兩地 三區」
辦學之格局
七秩育人心
大連理工大學不忘立德樹人之初心
數十萬畢業生奮戰在各行各業 創造無數佳績
七秩強國志
大工人寫下科技史冊多項第一
以創新之動力
襄助復興之偉業
七十載風雨洗禮
七十載砥礪前行
初心 使命 夢想 責任
讓大工與共和國一同成長
與新時代一同前行
70年初心相照 使命遞續
70年薪火相傳 同心同行
由黨創辦 與國同行
70年前
大工在共和國誕生的禮炮聲中
踏上征程
紅色基因自誕生之日起
就鐫刻在大工人的血脈中
從建校之初招賢納士
艱苦創業
到1960年躋身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奠定了一流學府基業
改革開放後
「211工程」」985工程」建設 碩果累累
大工人始終戮力前行
實現了建設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歷史跨越
進入新時代
大工勇擔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
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開啟了新的奮斗征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大工將」四個服務」的歷史使命牢牢扛在肩上
初心不忘 腳步彌堅
七十年不懈拼搏 追求卓越
形成了」海納百川 自強不息 厚德篤學 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
成為一代代大工人共同的思想財富與價值追求
更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提供了不竭動力
群賢畢至立德樹人
堅定方向涵育英才
與祖國和衷共濟
同向同行
一流大學匯聚一流教師
強校興學 教師為本
近年來
學校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
堅持引進與培育相結合
強化高層次人才的引領作用
營造一流人才成長環境
形成充滿生機活力的人才生態圈
在一大批活躍於國際學術前沿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
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物的帶領下
大工以一流人才托起一流事業
一流大學哺育一流英才
含英哺華 育人為先
70年來
大工始終牢記黨的囑托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
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
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全國率先開展新生思想政治教育
率先開設大學生德育課
率先倡導創新教育
率先培養高級經濟管理人才
學校發揮多學科優勢
深入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
利用優越的工程訓練設施和創新實踐基地
支持鼓勵學生創新創業
學生在」挑戰杯」競賽「互聯網+」大賽中屢獲佳績
「學在大工 創新在大工」的名片愈發閃亮
大工堅持構建全員 全過程 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
成為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首批十所試點高校之一
入選」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
學校積極推進培養模式的多元化和國際化
面對全球化浪潮
大工首倡一流大學」同窗友情育成」計劃
與中外一流大學聯合培養世界一流人才
打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理工科學生留學中國的一個首選學校
開展了150餘項海外交流項目
讓學生享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
一流大學 家國情懷 世界胸襟
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大工積極構建全球朋友圈
同英 美 德 日等國家的
國際知名大學和企業開展聯合辦學及科研合作
一批蜚聲國際的學術大師受聘擔任名譽教授
外籍教師比例 留學生比例 畢業生出國留學比例持續攀升
完善的第二課堂
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為大工學子
以知促行 以行求知提供源源動力
今天
他們在這里叩問人生價值
探索學術新知 涵養高尚人格
明天
他們將從這里走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廣闊舞台
七十載桃李芬芳
大連理工大學已經為黨和國家培養輸送了數十萬優秀人才
涌現出一大批治國棟梁
學術大師和興業英才
他們肩負著一代代大工人
興校強國的責任與使命
在時代的更迭與進步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勇擔科教興國大任
將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工夢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同頻共振 同夢同行
一流大學一流科研創新 一流學科建設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大工始終與祖國
同呼吸 共命運
學校優化學科戰略布局
打造學科高峰高原
促進學科交叉和新興學科發展
學校現已形成以理工為主
理 工 經 管 文 法 哲 藝術等協調發展的多學科體系
目前
學校9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
機械工程 化學工程與技術 環境科學與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力學 土木工程 工商管理
七個學科進入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A類」
10個學科躋身」QS學科排名」世界前500
面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大工積極構建面向基礎研究的知識創新體系
支持應用研究的技術創新體系和服務社會發展的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
學校擁有一批包括」2011」協同創新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內的
國家和省部級重要研究基地及一批國家級創新研究群體和科研團隊
面向國際科學前沿及國家重大需求科學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十年來 學校兩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通過產學研合作服務社會
讓知識創造價值
讓智慧更加高遠
學校開創性地創建了產學研合作新模式
使其成為重要辦學特色
實施知識產權強校工程
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通過國家大學科技園
國家技術轉移中心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分布各地的校外研究院
一批核心的知識產權成果得到轉化應用
實現科技與經濟
成果與產業相融合
推動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紮根東北 服務遼寧
「東北產學研工作的旗幟」
這一美譽稱頌著生於此長於此的情懷與擔當
以科技創新築牢國家核心競爭力
是大工矢志不渝的追求
建校之初
老一輩大工人扛起科學強國的重任
進入新時代
大工人在長征五號火箭
C919大飛機 首搜國產航母 蛟龍號深潛器
港珠澳大橋等一項又一項」大國工程」中
刻上了大工人開拓創新的印記
一個又一個國之重器
詮釋了大工人的初心所在
見證了大工人踐行」四個服務」的使命擔當
面朝大海
以海的胸懷擁抱新時代
春暖花開
以花的綻放開啟新征程
70年光陰流轉
70年堅守開拓
70年逐夢前行
與信仰同行
赤子之心血脈相承永葆紅色品格
與祖國同行 同心同德
勇做興校強國中流砥柱
與時代同行
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卓越
擔當復興使命
與夢想同行
用一往無前的奮斗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貢獻大工智慧與大工力量
2. 蔡鐵權的科研簡況及代表性成果
1. 論物理教育的人文意蘊[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05
2. 「科學素養說」和中學科學教育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04.10
3. 課程理論:教師專業化的主旋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J].教育科學研究.2005.074. 公眾科學素養與STS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02.04
5. STS教育和科學教育改革[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2
6. 後現代課程觀和創新思維的自組織理論基礎,全球教育展望,02,6
7. STS教育:國際科學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科學,2003,3
8. 後現代視點下的科學教育,全球教育展望,2003,11
9. 從知識觀解讀課程三維目標,全球教育展望,2005,9
10. 三維目標的課程觀詮釋,全球教育展望,2006,3
11. 中學科學教育要關注學生技術素養的提高,教育科學研究,2006,6
12. 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7-9)年級課程標准》述評,全球教育展望,2007,1
13. 我國近代科學教育的濫觴與演變,全球教育展望,2007,6
14. 理解科學教育,浙江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4
15. 浙江省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養和科學本質觀現狀調查及認識,全球教育展望,2007(8)
16. 生成性教學設計的多維觀照,全球教育展望,2007(10)
17. 科學哲學觀的改變對科學教育的影響,全球教育展望,2008(2) 1. 現代教育技術教程,科學出版社,2005.5
2. 物理教學叢論,科學出版社,2005.2
3. 科學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6
4.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4
5.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寫作指導,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7
6. 高中新課程國家教材(物理2),科學教育出版社,2006.8
7. 高中新課程國家教材(物理3-3),科學教育出版社,2006.8
8. 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100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6
9. 概念轉變的科學教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1
10. 科學課程與教學,浙江大學出版社
11. 新編科學教學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2. 物理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3. 科學實驗教學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 浙江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師資培訓策略與有效模式研究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FFB011147 1.0 教育部,2003 1
2 高師「學科教學論」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研究 省教育科學規劃辦 0.2 省教育科學規劃辦,2003 1
3 浙江省名師成才之路研究 省教育科學規劃辦 0.2 省教育科學規劃辦,2001 1
4 中學《科學》課程學生知識、能力和態度綜合發展的教學策略研究 教育部
DAB030309 自籌5.0 2000-2006 1
5 在基礎教育中系統開設技術教育課程的研究 教育部
FHB060316 自籌 2006-2008 2 1 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應用研究 浙江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1年) 1
2 中學物理教師培訓教學內容改革理論與實踐研究 浙江省教育廳教育教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02年) 獨立
3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學科教學論研究 浙江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2004年) 1
4 高師科學教學論課程改革研究 浙江省第四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4年12月) 獨立
5 STS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7年8月) 2/5
6 全國首屆教育碩士優秀教師 2007.12 已畢業各類研究生數量:12
在讀研究生數:11人
優秀研究生2人
考取博士生3人
3. 高校綠色教育研究成果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寫
教育課題研究的成果,是針對某種教育現象或某種教育理論進行調查、實驗和論證後所得出的新的教育觀點、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或新的教育理論。教育課題研究成果表述的目的意義,不僅是為了科學、全面地總結課題研究工作,而且是為了向教育界以至社會提供教育科研信息,以豐富教育理論寶庫,推動教育教學實際工作。教育課題研究成果表述的目的意義具體地說有以下幾方面:
一、科學總結,顯示課題研究所具有的價值
一項教育課題研究的成果的價值表現在兩個方面:
1、學術價值(理論價值)。教育課題研究成果能豐富所涉及的教育領域的知識和理論,並為新的研究過程提供新的觀點、新的材料。
2、社會價值。教育課題研究成果提供了所研究的教育問題的真實情況,並提出解決這個問題的理論依據、辦法、建議,使教育工作可以根據研究成果進行變革。
教育課題研究成果是研究工作全過程的縮影,是研究結果的文字記載,是顯示研究價值的標志。教育課題研究成果的表述,說明了該項課題研究什麼、如何研究、取得哪些成果,這些成果有怎樣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因此,教育課題研究成果的表述,不僅能全面反映研究所取得的進展,而且有利於深化和發展同類教育課題的研究。
二、深入思考,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教育課題研究成果的表述,是一個嚴密的總結、思維的過程,需要研究者深入思考,針對課題研究的目標、對象、內容、措施等,對獲取的資料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然後用語言文字加以反映,形成教育課題研究報告(論文、專著)。這就是說,表述教育課題研究成果的過程是研究者把研究中所獲得的感性材料,通過艱苦的思維加工、深入研究,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它對研究者研究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所產生的作用是絕對不能低估的。
三、不斷深化,促進課題研究成果的交流和推廣
研究者通過教育課題研究能獲得直接的教育教學經驗。而這種經過認真選題、精心設計、深入探索所獲得的直接經驗,對於參與課題研究的人員來說是十分寶貴的,同時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認識的提高,對於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也都是十分寶貴的。我們進行教育課題研究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將取得的研究成果應用於教育實踐,以此來推動教育工作。為此,只有通過教育課題研究成果的表述,寫成研究報告(論文、專著),才能在不同場合,以不同的形式進行交流,並有針對性地指導教育實踐,進而達到推廣的目的。
4. 大數據發展前景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中國目前的大數據應用環境和技術相對於美國而言,在整體技術水平、應用環境、國民意識、商業環境、技術廠商、技術平台上面相差超過5年左右。在大數據應用的國家戰略層面落後的也較多。
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是上海政府計劃建設大數據產業園,通過政府自身投資來建立大數據平台,吸引中小企業將信息系統及數據放到政府主導的數據平台上,政府將利用此平台來挖掘數據信息,提供數據信息報告。另外一個大數據應用是地方政府請一些大數據公司來開發輿情檢測系統,及時了解社會輿論。無論是大數據產業園還是輿情監控。我個人認為沒有抓住大數據優勢的核心,大數據產業園的管理機制和創新動力不足,無法發揮大數據計算的優勢,反而浪費了大量的投資,效率較低。輿情監控本身就無法發揮大數據的商業應用優勢,反而阻礙大數據產業的商業應用。我們應該提供大數據產業優惠政策,在資金、場地、稅收、科研方面提供外部支持,讓企業自身投入到大數據產業建設之中,從企業自身商業需求出發,投入資金來發展大數據產業。
最後總結一下,大數據時代將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變化,它是一個好的工具,就像計算機一樣,幫助人們提升社會生產效率,了解事物真相,認識客觀規律。重要的大數據可以幫助政府和企業進行科學決策,降低決策風險,加快進入智慧社會。
5. 高校科研成果為什麼轉化困難
一、是高校、科研機構有效供給不足。高校、科研機構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來源,而大專部分高校院所的科研屬成果是基於科研興趣或者是前沿熱點,沒有真正形成以需求為導向、以市場為依歸的研發模式。這造成科研人員的技術研發活動在立項階段就可能與市場需求不一致,導致具有轉化價值的成果比例不高。
二、現在不能單純地就轉化談轉化,而是要面向市場,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中要承擔主體作用,形成科技成果從研發到市場化的渠道。但目前在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方面,90%以上的企業研發、轉化科技成果的動力能力不足。國企大而不強、外企強而不為、民企長而不大,中小企業大多處於產業低端,對成果轉化「有心無力」。
6. 謝軍占的研究成果
1、主持完成陝西省教育廳《陝西省高等學校財務制度設計》、《利用內資銀行貸款集建陝西大學生公寓可行性研究》、《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成本與收費政策研究》、《高等學校風險預警研究》、《民辦高校會計管理與核算問題研究》、 陝西省財政廳《人力資源會計研究》、交通部《交通類院校高等學校財務管理辦法》、教育部《高等學校投融資問題研究》、《國家助學貸款實施中的大學生信用管理問題研究》等10餘項教育經濟管理專題研究項目;
2、主持完成山西省交通廳《山西省農村公路建設問題研究》、陝西省《利用國家政策性銀行貸款建設陝西省境內欠發達地區高等級公路問題研究》、《非收費公路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等公路經濟研究項目5項。
3、編著出版《高等學校會計》、《高等學校財務管理》、《高等學校融投資管理》著作三部;參編《旅遊汽車企業勞動人事管理》教材一部。
4、公開發表經濟管理研究論文40餘篇。1995年獲西安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8年獲陝西省教育廳教育財會科研成果一等獎、2001年獲陝西省會計科學研究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04 年獲陝西省教育廳教育財會科研成果一等獎、2005年陝西省高等教育學會優秀高教科研成果」三等獎。
7. 武漢大學有哪些科研成果
2000年以來,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三大獎72項,SCI論文數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均位列全國高校前列,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中獲獎數居全國高校前三位,
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教育部社科課題均居全國高校前列,並有數十項成果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
學校連續十餘次榮獲深圳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產品獎(成交獎)和優秀組織獎。
武漢大學積極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資源優勢,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方式,與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共同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平台,聯合創辦了7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也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學校參與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電東輸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在南北極科學考察、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關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馬協型、紅蓮型雜交稻、高頻地波監測雷達、GPS全球衛星定位與導航、高性能混合動力電池等應用型科技成果不僅具有重大的科學理論價值,還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人文社會科學的專家學者充分發揮「智囊團」和「思想庫」的作用,積極探索關系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保證和智力支持。
8. 中山大學科研成果有哪些
2001年-2013年,中山大學作為首席科學家單位承擔國家973計劃(包括國際重大科學計劃)15項,主持國家863計劃資助項目共18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重大類項目58項,理工醫科領域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47項,其中,7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0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7項研究分別獲中華醫學科學獎一、二、三等獎。
2006年至2013年,中山大學在人文社科領域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2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0項,國家哲學社科基金項目重點及一般項目189項。2011年,學校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41項,立項數在全國高校並列*9。「十一五」以來,全校文科共獲省部級以上成果獎勵210項,其中,2006年獲第四屆全國高校人文社科成果獎16項,2007年獲廣東省2004-2005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1項;2009年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8項,廣東省2006-2007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3項;2011年獲廣東省2008-2009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5項;2013年獲得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5項,獲廣東省2010-2011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57項。
9. 課題研究成果有哪些
課題研究成果有哪些表現形式
專利,專著,軟著 評職稱專著掛名專利申請核心論文 2018-09-04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的課題立項申請書中規定課題成果的主要形式:公開發表的專著或研究論文。請根據申請的課題類別的成果要求填寫。A.專著 B.譯著 C.研究論文 D.研究報告 E.工具書 F.電腦軟體 G. 其他
全劃辦要求課題研究成果基本指論文、專著和研究報告。課題提交的成果是指研究總報告和成果公報;成果附件是指專著和已發表的研究論文。很多省份的教育科學規劃辦對課題成果的界定也都源於此,大同小異。
課題研究成果形式多樣化
對高校而言全規劃辦對課題研究成果的規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高校也一般就認可專著和論文。但對於中小學老師,寫一本專著、發一篇文章不是那麼容易的,大部分老師都無法達到這個要求,所以對中小學教師而言,課題研究成果除了專著、論文之外,有多樣化的呈現形式。
此外,針對中小學教師的實際情況,對課題成果的要求也適當降低。比如,研究論文不一定要正式發表才認可,因為現在的論文發表非常混亂,假期刊、垃圾期刊滿天飛,期刊質量參差不齊,魚龍混雜,很多老師在發表論文時上當受騙屢見不鮮。
而且,課題成果的形式也非限定為專著和論文。課題主要成果形式有:論文、專著、研究報告、譯著、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經驗總結報告、典型教育案例分析、教學改革實踐方案、校本課程實施方案、中小學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校本教材、教學軟體、教學工具、其他成果。
課題研究成果和課題研究實踐效果的區別
開展課題研究、課題實驗的實踐過程中,肯定還會有一些具體的實踐效果,這些雖然不是課題研究成果,但是可以寫在結題報告的實踐成效分析里。
課題研究過程性材料和課題研究成果的區別
很多老師將過程性材料當做課題研究成果提交,這是將課題成果范圍過於擴大和成果泛化。課題研究成果必須要有一定的理論高度、研究成分,而不是一般的工作性資料,更不是一般的資料匯編,否則降低課題研究的質量,導致課題研究不科學、不規范。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過程性、工作性資料,這些資料可能並沒有研究的成分或者研究的成分不高。比如課題信息變更申請表、研究日誌、研究心得、照片等,只是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而不能算成果。
課題研究成果表現形式多樣化,且更應該傾向於實踐性成果,並強調成果應用於教育教學實踐所產生的效果。
10. 有那些大學研究hadoop,成果比較好,專指國內的大學
hadoop又不是什麼學術理論,有什麼好研究的。
hadoop是yahoo的分布式產品,是基於google三篇分布式論文實現的,所以樓主應該問哪間大學研究分布式系統比較深入。
在國內,分布式技術沒特別的突出研究,比較前沿的技術都是互聯網大公司研製,如、ali、tencent。不過各個高校都有開分布式的課程,北大清華貌似有公開課,一般計算機專業比較出名的學校,都有不錯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