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成果的形式是什麼意思
成果的形式是指通過對某一領域課題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探討而獲得的成果,形式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產品、形式類別不拘一格。課題成果是來自於團隊實踐思考的結果,具一定的研究價值和實踐價值,能對某一領域的發展起到指導性和推動性的作用。
成果形式可以分為書面式和產品式兩大類。書面形式例如著作、論文、研究報告;產品形式例如可供參觀的產品、已具規模的生產經營活動。
(1)成果型企業擴展閱讀:
產品特色,是指產品基本功能之外的附加功能。它是與競爭者產品區別的有效方法,也是市場競爭的有利武器。企業可根據目標用戶的需要來設計產品的特色。如豐田公司總是通過增加一些功能,以此提高價格,並獲得經營上的成功。
企業的營銷者一定要了解用戶對各種特色的感受,然後研究各種特色的成本,這樣企業就可以對各種特色的利潤大小作到心中有數,並在營銷管理活動中,優先增加那些利潤多的特色,從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產品質量是產品的生命,是競爭力的源泉。優良的質量對企業贏得信譽、樹立形象、滿足需要、佔領市場和增加收益,都具有決定性意義。對質量的理解不僅包括產品本身質量,還包括產品質量形成全過程各個環節的質量,是一個全面質量的概念。
書面形式,是指以文字表現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訂立合同的合同形式。合同書以及任何記載當事人要約、承諾和權利義務內容的文件,都是合同的書面形式的具體表現。
㈡ 國有科技型企業是指哪些企業
(一)集中使用最有激勵作用的政策。《上海市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若干規定》率先出台,其中包括18條鼓勵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優惠政策。根據該規定,凡經專家評估達到成果轉化要求的科技成果,優先貸款並進行融資擔保、允許優先從國內外引進人才、優先徵用土地、優先供電供水。同時,分配製度大膽改革,出台多項分配改革的政策措施,實現技術資本化、資本人格化、要素分配細分化。把報酬與員工的貢獻緊密掛鉤,包括企業可自行決定員工的薪酬;科技成果轉化採用股權分配和效益獎勵,成果轉讓收入可提取20%作為獎金獎給主要研究人員,也可提取成果轉讓收入的30%左右作為科技人員個人持有的股份。
(二)政府向服務要效率。上海市政府於建立了專門進行成果轉化的服務機構-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其任務是:組織專家對申請轉化的科技成果進行鑒定,符合轉化要求的給於認定證書,提供成果轉化所需的相關服務;督促有關部門落實優惠政策。
(三)上海市政府還在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建立了一個由19個政府部門合作辦公的「一門式」服務窗口。包括工商、稅務、海關、土地批租、財政、人事等政府部門在內的這些單位,在一個辦公樓面聯合辦公,使成果轉化企業從項目評估、立項、工商登記、貸款到用水、用電等必辦的手續,一般只要1天辦妥。該服務中心同時創建了整合各類信息資源的平台,為企業、研究所、高校溝通成果轉讓、受讓信息。其中有面向全國高校、研究所、企業的科技項目轉讓和需求的科技網、成果轉化咨詢服務網、投資者信息庫、中介機構信息庫、政策落實信息庫等,使不少原先不為人知的成果較快找到受讓單位。
(四)投資風險共擔。上海市政府、各區縣政府聯合出資設立了成果轉化基金,專門用作科技轉化貸款貼息、股權投資、融資擔保。
㈢ 想做個大型企業成果展廳
深圳賽野展覽展示公司專注於各類大型政府規劃展館、房地產營銷互動數字展廳、企事業單位數字展示廳、數字博物館、互動展覽館、高科技展廳、多媒體陳列館、智能科技館、數字企業成就展館、多媒體招商中心等。可以做下參考什麼的。。
㈣ 創新型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一個意思嗎
不是的
創新型企業主要是指那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依靠技術創新獲取市場競爭優勢和持續發展的企業。
高新技術企業是指通過科學技術或者科學發明在新領域中的發展,或者在原有領域中革新似的運作。在界定高新技術產業范圍的基礎上,對於高新技術企業的概念問題可以從2008 年國家頒布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來加以界定。因此,在我國,高新技術企業一般是指在國家頒布的《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范圍內,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並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的居民企業,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經濟實體。
企業如果申報,禹瑞知識產權就很不錯
㈤ 企業項目成果形式怎麼寫
1、論文和專著
2、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原型
3、自主開發的新技術
4、發明專利
5、實用新型專利
6、外觀設計專利
7、帶有技術參數的圖紙等
8、基礎軟體
9、應用軟體
10、其他
㈥ 我國現有科技型企業的研究成果有哪些謝謝
作為我國重要科研基地,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轉化近年來明顯提速:大批被束之高閣的成果快步走向生產領域,成果轉化率從40%左右提高到90%,名列全國各省市前茅。其「政策聚焦、政府服務、投資風險社會共擔」的發展模式,專家認為值得各地借鑒和推廣。
來自上海市科委的統計顯示,5年前上海科技成果轉化率在40%左右。經專家評估,最近5年上海有2126項成果達到產業化要求,其中90%的項目已向產業轉化,70%的項目形成規模生產,累計新增產值600多億元,新增就業崗位約10萬個。5年來,上海有1700多個單位,包括研究所、高校、企業參與成果轉化。其中國有企業佔20.3%,民營企業佔68.7%,三資企業佔11%。科技轉化項目年收入超過億元的企業已有20家,年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21家,具備到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或已上市企業40多家。成果轉化項目涉及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新材料和先進製造業四大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分別佔23%、22%、27%、25%左右。
上海產業結構隨著成果轉化加快更為優化。新興科技產業產值已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0%以上。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3%,首次實現了科技對經濟增長從「助推器」到「火車頭」的轉換。
科技成果轉化「上海模式」的核心經驗在於:
(一)集中使用最有激勵作用的政策。《上海市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若干規定》率先出台,其中包括18條鼓勵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優惠政策。根據該規定,凡經專家評估達到成果轉化要求的科技成果,優先貸款並進行融資擔保、允許優先從國內外引進人才、優先徵用土地、優先供電供水。同時,分配製度大膽改革,出台多項分配改革的政策措施,實現技術資本化、資本人格化、要素分配細分化。把報酬與員工的貢獻緊密掛鉤,包括企業可自行決定員工的薪酬;科技成果轉化採用股權分配和效益獎勵,成果轉讓收入可提取20%作為獎金獎給主要研究人員,也可提取成果轉讓收入的30%左右作為科技人員個人持有的股份。
(二)政府向服務要效率。上海市政府於建立了專門進行成果轉化的服務機構-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其任務是:組織專家對申請轉化的科技成果進行鑒定,符合轉化要求的給於認定證書,提供成果轉化所需的相關服務;督促有關部門落實優惠政策。
(三)上海市政府還在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建立了一個由19個政府部門合作辦公的「一門式」服務窗口。包括工商、稅務、海關、土地批租、財政、人事等政府部門在內的這些單位,在一個辦公樓面聯合辦公,使成果轉化企業從項目評估、立項、工商登記、貸款到用水、用電等必辦的手續,一般只要1天辦妥。該服務中心同時創建了整合各類信息資源的平台,為企業、研究所、高校溝通成果轉讓、受讓信息。其中有面向全國高校、研究所、企業的科技項目轉讓和需求的科技網、成果轉化咨詢服務網、投資者信息庫、中介機構信息庫、政策落實信息庫等,使不少原先不為人知的成果較快找到受讓單位。
(四)投資風險共擔。上海市政府、各區縣政府聯合出資設立了成果轉化基金,專門用作科技轉化貸款貼息、股權投資、融資擔保。
㈦ 企業如何做好科技成果轉化
回顧十幾年來我國科技改革,在科技與經濟的關繫上,總的情況是科學技術回面向經濟建設的局面已經基本形答成,而經濟建設依靠科學技術的機制還沒有建立。我國經濟現在正處於轉軌時期,有利於科技成果順利轉化的體制與機制的建立與完善,還需要一定時間,與之相關的問題很多,短時間內也不可能都解決。在這種情況下,政府一方面要繼續深化科技體制的改革;另一方面,可以從一兩個重要問題的解決著手,帶動其他問題的解決。目前,政府可以通過加強以科技需求為導向的行為,促進經濟建設依靠科技進步機制的形成和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的建立。
具體措施,如:
1、制定大型政策購買計劃,類似於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西歐的「尤里卡計劃」,主要依靠國內科技力量和企業單位完成,以科技需求引導科技供給。
2、政府購買業務和各種旨在激勵科技進步的政策,要與企業、科研單位近幾年的科技行為掛鉤,尤其是將科技投入行為作為企業享受各種優惠政策的一個重要指標,從而刺激整個經濟界對科技的需要,促使企業自主地提高科技投入,重視科技進步,改善經營者短期行為。
㈧ 如何實現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
好的企業構思的來重要性有哪些?源
答復:以簡單的論述這個問題?
(1)、以企業的戰略思想為目標,以優先轉變企業轉型升級為指導意義,以優先考慮企業經營發展為目的,以積極構建企業的雙創優質效益,以緊緊築牢企業的『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根基,為企業管理人才層級奠定夯實的物質基礎。
(2)、以統籌管理企業戰略化合理布局,以深化和務實業務戰略夥伴關系,以深度謀劃市場營銷佔有率份額的達成,為樹立市場化經營規模,以執行標准化流程體系,構建未來市場營銷區域化合作的雙創業績平台。
(3)、以轉變企業傳統經營模式與現代經營理念為方式,以加強企業員工的考核與培訓工作,以增強企業團隊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以定期開展企業黨建活動與企業人才晉升機制相結合,以完善人才激勵和約束薪酬制度的建立,以全面培養企業綜合素質的全能型人才。
(4)、以培育企業戰略核心競爭力,以打造企業產品的高端化市場品牌,以孵化企業產業園區建設,以技術工程研發團隊為主力,以實現智能製造向智能創造的轉變,以精益求精的技術潛力優勢,以傾力打造市場產品的公信力與知名度,以實現企業科技產品的驅動力,以創造企業謀求市場機遇的發展新變革。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