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整理國故成果

整理國故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06 21:58:03

⑴ 整理國故運動的意義

在胡適的倡導下,從二十年代初起,「整理國故」開始流行起來。胡適身體力行,不遺餘力。他投入巨大精力進行國學研究,寫下一篇篇扎實深入的研究論文、書評、序、跋;創辦《國學季刊》,並發「宣言」;推動古史討論,擬出「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向廣大青年大力推薦……整理國故無疑取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
胡適二十年代初起對《水滸傳》和《紅樓夢》的研究考證,就以其方法的的新穎和論證的嚴密確當,豎立了一種新的學術典範。在《水滸傳》研究中,他採取對某一歷史「故事」的演變作歷史追蹤的方法,對有關民間傳說、野史、話本等等在不同時期的歷史變化形態追本溯源,指出該書是經過幾百年民間傳說後,由託名施耐庵的人整理加工而總其成的。《〈紅樓夢〉考證》可說是胡適這方面的代表作,影響之大直到如今。他以書的內容為對象,廣泛搜羅有關著者的時代背景和各種版本,經過細致研究,推倒了近百年來關於這本「奇書」的各種「索引」與「附會」,指出《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這部書只是作者的自敘傳。此論一出即引起轟動,為學界接受,並開創「紅學」研究的新方向,被稱為「新紅學」。此一學派至今仍常盛不衰,為「紅學」中的主要學派。胡適的《白話文學史》是較早地系統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著作,這部著作首先將白話或近於白話的文學置於中國文學的中心地位,強調民間而不是士大夫是文學的最深、最基本的根源,並且認為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所以可將此作為社會生活的史料。這些在當時都是劃時代的。

⑵ 整理國故、再造文明是文化人()所提。 A 胡適 B 李大釗 C 梁啟超 D 陳獨秀

答案是A,胡適。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是胡適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

⑶ 整理國故運動的背景。

1.中西文化論證後,中國人對於自身傳統文化的再次拯救。
2.中國政治混亂,軍閥割據,中國文人從本體文化出發結合西方研究方法發起的傳統文化整理。
3.民族經濟的發展,急需文化上思想的支持。
4.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導致中國改良主義對西方文化的失望,於是在傳統文化上尋找出路。

⑷ 民國時期對中華文明的看法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胡適等人的大力推動下,「整理國故」運動迅速升溫並蔓延全國。由胡適提出的「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成為這一運動的宗旨。以科學精神、西方觀念作為整理國故的利器,開辟了國學研究的新生面;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卻容易犯以西衡中的毛病,缺乏對傳統文化的「同情之了解」,也缺乏對西方文明的必要反省。同時,大力提倡整理國故,還有消解新文化建設成果,走向崇古、迷古老路的危險。因此,整理國故運動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尖銳質疑,集中體現了當時學界不同文化理念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本來,這些不同的見解均有著各自獨特的價值,完全可以相互溝通,並在更高的層面上得到整合;但亡國滅種的巨大陰影帶來的心理焦慮,對學術活動現實效應的過度追求,加上極度的自信乃至自負,各派學者大多難以與對手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學術對話,沉潛深入的學理探討幾乎成為奢望。這一情形使得「整理國故」運動的積極意義被部分內耗,其對「再造文明」所起的作用也被削減。

⑸ 什麼是整理國故運動啊

「整理國故」是民國八年(1919年)五月《新潮》雜志針對國故、國粹研究提出的主張。其後經胡適提到「新思潮的意義的高度」作為對待處理傳統學術思想的態度方針。由此在學術界引起了一場規模較大的「整理國故運動」。
胡適發起整理國故運動的初衷本是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找到可以有機地聯系現代歐美思想體系的合適的基礎」(《先秦名學史·導論》),進而在此基礎上融合中西文化,「再造文明」。
整理國故運動作為20世紀20年代遍及大江南北的文化思潮,不是歷史的退步而是民族文化傳統頑強生命力的要求。不管在史料保存與挖掘上,還是它體現的學術氛圍上,都是對我國史學發展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胡適還提出了整理國故的具體方法:
一是「用歷史的眼光來擴大國學研究的范圍」,突破傳統朴學僅把義理之辨的儒學經典作為研究對像的狹窄范圍,將一直被視為不入流的古代各類稗官野史、街談巷議、「三教九流」與這些經典一樣作為歷史研究的對象,這就使研究對象極大地豐富,並且必然填補許多研究的空白。
二是「用系統的整理來部勒國學研究的資料」,具體提出「索引式整理」、「結賬式整理」和「專史式的整理」。這種專史研究又細分為民族史、語言文字史、經濟史、政治史、國際交通史、思想學術史、宗教史、文藝史、風俗史和制度史這十個方面。也只有分專史研究,國學研究才能深入。
三是「用比較的研究來幫助國學的材料的整理與解釋」,即要借鑒域外的研究方法和材料,否則,許多問題就無法解決。

⑹ 「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是誰提出的

胡適曾經反思和評論新文化運動是「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
」,認為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意義在與文化轉型

⑺ 胡適當年提出整理國故主張的原因何在

1,胡適認為,國故就是「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所謂整理國故「就是從亂七八糟裡面尋找出一個條理脈絡來;從無頭無腦裡面尋找出一個前因後果來;從胡說謬解裡面尋找出一個真意義來;從武斷迷信裡面尋出一個真價值來。」整理國故比作「捉妖」、「打鬼」。,2,我國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但其中精華與糟粕並存。長期以來,封建統治者和儒家衛道者流,大肆宣傳那些有利於鞏固專制統治的東西,並極力加以誇張、膨脹甚至神化,用以麻痹群眾。這樣,往往使某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被淹沒了。胡適是用資產階級近代科學與方法對其進行整理的。,3,他是為五四新文化運動而提倡的。
大概不全,希望會有幫助

⑻ 如何評價胡適在五四文學革命時期提出的"整理國故"等言論

先是遭到了魯迅的反對,描述了青年拿他的話當借口玩復古的可怕狀態,後來胡適自己承認,他的原意是推陳出新,不是鑽進故紙堆里就不要鑽出來了,但這話的反效果大得出乎意料。

⑼ 「整理國故」的具體內容以及目的

整理國故運動對中國現代學術轉型的推動作用

具體而言,整理國故運動對中國現代學術轉型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從學科體系的重建來看,整理國故運動基本上打破了中國傳統學術的「四部」分類,主張按照西方現代學術門類,對「國學」加以分科研究,由是最終將「國學」一詞逐漸淡化出現代學術舞台;與此同時,它還通過對封建經學獨尊地位的嚴厲批判以及「六經皆史」觀念的大力闡揚,完全剝除了經學的神聖華袞,宣告了傳統經學的解體和終結,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史學的獨立。

其次,從研究眼光的轉換來看,整理國故運動也沖破了傳統學術觀念的多種束縛,普及了「經子平等」、「今古文平等」、「雅俗平等」等治學觀念,在中國學術界成功地建立了一種「平等的眼光」,緣是大大拓展了國學研究的視野與范圍,將國學研究的領域延伸到一個更加廣闊的天地。在此期間,作為整理國故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顧頡剛為首的「古史辨運動」也經過對「懷疑的態度」的普遍提倡,極大地促進了現代疑古思潮的發展,使之在運機、深度、規模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階段。

再次,從研究方法與方式的更新來看,整理國故運動更是以開放的胸襟迎接西方現代學術思潮,將自然科學的方法廣泛地運用於國學研究領域,尤其是以現代考古學方法取代傳統金石學,由此在殷墟發掘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同時在西方學術體制的啟發下,中國現代學術界也開始萌發了「集團化研究」的意識,並逐步建立起一系列現代學術研究機構和團體,以集眾的方式開展研究,其中尤以史語所為佼佼者。

總之,整理國故運動是一場具有「學術範式」意義的學術革命。1929年,顧頡剛說:「這是把中國昔日的學術范圍和治學方法根本打破,根本換過的;這是智識上思想上的一種徹底的改革。」(《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年報第6集.序》)。

閱讀全文

與整理國故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