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毛不拔是什麼意思
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 ( yī máo bù bá )
解 釋 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
出 處 《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 斤斤計較、錙銖必較、愛財如命
反義詞 一擲千金、揮金如土
歇後語 上等牙刷;涼水煺雞;鐵公雞
燈 謎 鐵公雞;最吝嗇的人
英 文 be very stingy and unwilling to give a hair
典 故
源於《孟子·盡心上》。戰國時期的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對殘酷的戰爭,主張「兼愛」和「非攻」。當時的楊朱卻與墨子作對,竭力反對「兼愛」,主張「為我」。有一天,墨子的學生禽滑厘遇到楊朱,毫不客氣地問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處,你願意不願意?」楊朱聽後搖搖頭說:「天下的問題,決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濟得了的。」禽滑厘反駁道:「這只是一種假設,如果拔你一根汗毛而能安定天下,你肯不肯?」楊朱聽後默然不語。孟子針對此事抨擊楊朱道:「楊朱主張'為我',假如拔他身上一汗毛而對天下有利,他是決不會乾的;墨子主張'兼愛',如果對天下有利,即使磨禿了頭頂,磨破了腳板,他也是願意乾的。」後來,人們用「一毛不拔」比喻非常自私慳吝的人。
造句 李四是個鐵公雞,吝嗇得一毛不拔。
2. 一毛不拔指什麼行業
天下最貴的就是免費的,這一毛不拔沒有,別上當
如果解決你的問題,請採納
3. 一毛不拔後面是什麼
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古文里是這樣寫的。
4. 一毛不拔源於哪個歷史人物
一毛不拔,成語,意思是:連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來。原指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後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
出自《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以及出自《列子·楊朱篇》:「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
以上這些註解只是後世儒家學派為了批判攻擊道家學派(或者是出於某些目的),斷章取義而已,楊朱的原意根本不是這樣的,因為還有下半句,原文引用於《列子·楊朱篇》:「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5. 一毛不拔
愛財如命(根據在線近義詞查詢)
又或者:
不拔一毛 ( bù bá yī máo )
解 釋 形容非常吝嗇
出 處 宋·秦觀《浩氣傳》:「為己者至於不拔一毛,兼愛者至於摩頂放踵。」
用 法 動賓式;作謂語、補語;形容過分看重錢財
示 例 明·李贄《孔明為後主寫申韓管子六韜》:「墨子之學術貴儉,雖天下以我為~不恤也。」
近義詞 一毛不拔
英 文 very grudging
參考資料:http://www.qinsky.com/cy13k/b/bbym5.htm
6. 一毛不拔 急!!!!!
【發 音】 yī máo bù bá
【釋 義】 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
【出 處】 《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 斤斤計較、錙銖必較、愛財如命
【反義詞】 一擲千金、揮金如土
【歇後語】 上等牙刷;涼水煺雞;鐵公雞
【燈 謎】 鐵公雞;最吝嗇的人
【示 例】 李四是個鐵公雞,吝嗇得一毛不拔。
【典 故】
1. 源於《孟子·盡心上》。戰國時期的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對殘酷的戰爭,主張「兼愛」和「非攻」。當時的楊朱卻與墨子作對,竭力反對「兼愛」,主張「為我」。有一天,墨子的學生禽滑厘遇到楊朱,毫不客氣地問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處,你願意不願意?」楊朱聽後搖搖頭說:「天下的問題,決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濟得了的。」禽滑厘反駁道:「這只是一種假設,如果拔你一根汗毛而能安定天下,你肯不肯?」楊朱聽後默然不語。孟子針對此事抨擊楊朱道:「楊朱主張'為我',假如拔他身上一汗毛而對天下有利,他是決不會乾的;墨子主張'兼愛',如果對天下有利,即使磨禿了頭頂,磨破了腳板,他也是願意乾的。」後來,人們用「一毛不拔」比喻非常自私慳吝的人。
7. 老公對老婆一毛不拔,房產證上也不願意寫老婆的名字,平常也很少關心老婆這樣的婚姻還有必要繼續嗎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其實兩口子在一起過日子,應該不分彼此,也不分你我的,所有的錢財都應該是共同共有的才對,為什麼老公還會不給老婆錢呢?這我就不明白了,這是分開過日子了嗎?我真是不太明白,這樣的日子過得會特別累的,心都沒有在一起,就像是陌生人,沒有了一家人的親情,如果感覺看不到未來和希望,那麼還是要早做打算,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望您能採納。
8. 什麼叫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的意思就是很吝嗇,一毛錢都不可以出。思代表一個人太吝嗇的意思。太小氣的意思
9. 什麼是「一毛不拔」
摘要:「鐵公雞——一毛不拔」,是句家喻戶曉的歇後語,是極端吝嗇的代名詞。「鐵公雞」出處難以考證,但明代袁枚《子不語》卷22的《鐵公雞》卻讓人過目難忘。
10. 「一毛不拔」是什麼意思
一毛不拔,成語,意思是:連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來。原指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後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
成語出處:《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成語辨析:一毛不拔和「愛財如命」都形容極其吝嗇;「愛財如命」含有「極其貪婪」的意思;一毛不拔沒有;一毛不拔含有「自私」的意思。「愛財如命」沒有。
成語用法: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典故:
原文:
孟子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子莫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孟子·盡心上》
譯文:
孟子說:「楊子奉行『為我』,拔根汗毛就對天下有利,他也不幹。墨子提倡『兼愛』,(哪怕)從頭到腳都受傷,只要對天下有利,也願干。子莫持中間態度,持中間態度就接近正確了。(但是,)持中間態度而沒有變通,也還是執著在一點上。執著於一點之所以不好,是因為它損害了道,抓住了一點而丟棄了其他一切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