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目前國內外研究的區域性地面沉降問題,主要是由於什麼造成
據來自上海市水務局的一份材料透露,上海的地面沉降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的年均地面沉降量不足歷史上最高年均沉降量的10%。
據介紹,由於採取了地下水開採的控制措施,並用地表水回灌到地下水層,上海目前的年均地面沉降量已降至約10 毫米,而歷史上最高的年均沉降量是110毫米。從1965年起實施地下水人工回灌,累計回灌水量達到6億立方米,這期間上海積累地面沉降量僅為0.218米。據專家說,這個成績在國內沿海城市中「屬領先水平」。
上海從1921年起出現明顯的地面沉降現象,至1965年市區地面平均下沉了1.69米,這是上海歷史上地面沉降最快的時期。據記載,上海從1860年開始開采地下水,至上世紀60年代初年開采量達到2億立方米,為歷史最高峰。
上海是國內最早認識地面沉降危害的城市之一。1965年起對地下水開采實行控制,年開采量開始下降。雖然上世紀90年代由於經濟高速發展,地下水開采又有抬頭現象,但供水管理部門及時推行了計劃用水的措施,而且加快郊區的自來水制水和管網建設,在農村地區提高自來水對地下水的替代率,近年來地下水開采量逐年下降的勢頭較為穩定,目前年開采量已降至9635萬立方米,僅為歷史最高年份的46%。上海還採用了向地下水層回灌自來水的辦法,使地下水位抬高,達到恢復土層彈性,控制地面沉降的目的。
據專家說,影響地面沉降的因素包括:地下水開采,市政工程建設,大型建築物建設施工以及沿海城市特有的地質結構和地質變化。除了控制地下水開采,上海還在大力控制高樓的過度建設,這些措施都與控制地面沉降有關。
地面沉降是沿海城市的一種緩變的地質災害,具有累進和不可逆轉的特性,其影響將長期發生作用。上海瀕江臨海,易遭台風、暴雨、大潮以及長江和太湖流域洪水的侵襲,加之日漸明顯的海平面上升趨勢,控制地面沉降對上海的可持續發展而言「更是顯得至關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