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防疫成果論文

防疫成果論文

發布時間:2021-08-06 12:51:56

A. 急求一篇關於傳染病預防的論文,一千五百字左右的。

根據我國《傳染病防治法》(1989年發布)的規定,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是各級醫務人員的神聖職責。因此臨床醫師在搞好臨床診斷與治療工作的同時,也應努力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工作。

傳染病預防措施可分為:①疫情未出現時的預防措施;②疫情出現後的防疫措施;③治療性預防措施。

(一)預防性措施

在疫情未出現以前首要任務是做好經常性預防工作,主要內容如下:

1.對外環境中可能存在病原體的實體應進行的措施 改善飲用水條件,實行飲水消毒;結合城鄉建設,搞好糞便無害化、污水排放和垃圾處理工作;建立健全醫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實驗室的規章制度,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擴散和院內感染;在醫療保健機構也應大大貫徹《食品衛生法》以及進行消毒、殺蟲、滅鼠工作。雖然上述工作主要由衛生防疫及環境監測部門牽頭執行,但臨床醫師也應積極配合。

2.預防接種(vaccination)又稱人工免疫,是將生物製品接種到人體內,使機體產生對傳染病的特異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預防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

(1)預防接種的種類

1)人工自動免疫:是指以免疫原物質接種人體,使人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免疫原物質包括處理過的病原體或提煉成分及類毒素。其制劑可分為:

活菌(疫)苗:由免疫原性強而毒力弱的活菌(病毒或立克次體)株製成。如結核、鼠疫、布魯菌活菌苗,脊髓灰質炎、流感、麻疹活疫苗。其優點是能在體內繁殖,刺激機體時間長,接種量小,接種次數少。但由於不加防腐劑,當被污染時雜菌易生長。一般必須冷凍保存。

死菌(疫)苗:將免疫性強的活細菌(病毒等)滅活製成。優點是勿需減毒,生產過程較簡單,含防腐劑,不易有雜菌生長,易於保存;缺點是免疫效果差,接種量大。也有將菌體成分提出製成的多糖體菌苗,如流行性腦膜炎球菌多糖體菌苗,其免疫效果較一般菌苗為好。

類毒素:是將細菌毒素加甲醛去毒,成為無毒而又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劑,如白喉、破傷風類毒素等。

2)人工被動免疫:以含抗體的血清或制劑接種人體,使人體獲得現成的抗體而受到保護。由於抗體半衰期短,有超過25天,因而難保持持久而有效的免疫水平。主要在有疫情時使用。

免疫血清:用毒素免疫動物取得的含特異抗體的血清稱抗毒素。提出其丙種球蛋白有效免疫成分稱精製抗毒素,含異種蛋白少,可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免疫血清主要用於治療,也可作預防使用。

免疫球蛋白(丙種球蛋白及胎盤球蛋白):由人血液或胎盤提取的丙種球蛋白製成。可作為麻疹、甲型肝炎易感接觸者預防接種使用,但不能預防所有傳染病,更不能作為萬能治療制劑濫用。

被動自動免疫:只是在有疫情時用於保護嬰幼兒及體弱接觸者的一種免疫方法。兼有被動及自動免疫的長處,但只能用於少數傳染病,如白喉,可肌注白喉抗毒素1000~3000單位,同時接種精製吸附白喉類毒素。

(2)計劃免疫:計劃免疫是根據傳染病疫情監測結果和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有計劃地使用疫苗對特定人群進行預防接種,最終達到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我國自70年代中期開始普及兒童計劃免疫工作以來,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各地已自上而下建立起計劃免疫組織管理、技術指導和冷鏈系統,疫苗接種率不斷提高,相應傳染病的發病率逐年穩步下降。1988年和1990年,我國分別實現了以省和以縣為單位兒童免疫接種率達到85%的目標,並通過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和衛生部聯合組的審評。目前,以消滅脊髓灰質炎為重點,我國的計劃免疫工作又進入了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的新階段。

1)計劃免疫的免疫製品及病種:我國常年計劃免疫接種主要內容為對7周歲以下兒童進行卡介苗、脊髓灰質炎三價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劑和麻疹疫苗的基礎免疫和以後適時的加強免疫,使兒童獲得對白喉、麻疹、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結核和破傷風的免疫。目前我國已將乙肝疫苗的接種納入計劃免疫管理,但未納入計劃免疫程序。有些地區也將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膜炎的免疫接種納入計劃免疫范疇。隨著計劃免疫工作的開展,可以預計,其他一些危害兒童健康、用疫苗可以預防的傳染病也將列入計劃免疫工作范圍。

2)計劃免疫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根據有關傳染病的流行病學特徵、免疫因素、衛生設施等條件,由國家對不同年(月)齡兒童接種何種疫苗作統一規定。只有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並嚴格實施,才能充分發揮疫苗效果,避免浪費。免疫程序的內容包括:初種(初服)起始月齡、接種生物製品的間隔時間、加強免疫時間和年齡范圍。

兒童基礎免疫:卡介苗1針,脊髓灰質炎三價混合疫苗3次,百白破混合制劑3針,兩針(兩次)間最短間隔時間為一個月;麻疹活疫苗1針。要求城市和已經裝備冷鏈設備的地區,在12月齡內完成兒童基礎免疫;尚未裝備冷鏈和邊遠地區兒童可在18月齡內完成:牧區(含半牧區)及人口稀少的邊境地區在36月齡內完成。同時還要求,不論城市還是農村,基礎免疫的起始月齡不準比規定的免疫月齡提前(但可以推後);兩針次間隔時間最短不應短於28天(但可長於28)。只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的基礎免疫才算合格接種。城市12歲兒童是否作卡介苗加強,根據當地結核病流行情況決定。
3)計劃免疫的實施:

①組織措施:接種方式有定點和分散接種,凡有條件和可能的地區都應實行定點接種,以保證接種質量和降低疫苗損耗。接種人員城鎮由基層保健構成預防保健科(組)、鄉鎮衛生院防保組(股、站)負責實施接種;農村由鄉鎮衛生院防保組或鄉村醫生負責實施接種,在無鄉村醫生和衛生員的地區、鄉村醫生和衛生員工作態度不可信的地區、鄉村醫生和衛生員技術不適應的地區可組織接種小組(分隊)實施接種。

②接種劑量和部位:使用有效疫苗,正確的接種劑量和接種途徑是保證免疫成功的關鍵。如接種劑量與途徑不當,可造成接種事故,如個別基層衛生組織誤將用卡介苗作皮下接種而發生成批的深部膿腫患者出現。

③接種實施步驟:實施接種步驟及其工作要求如下:

④計劃免疫疫苗的禁忌證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計劃免疫接種所用的疫苗幾乎沒有禁忌證。

發熱、腹瀉和營養不良的兒童均可進行接種,兒童腹瀉時,仍可口服脊灰疫苗,但不計入基礎免疫次數,應在下次補服;

家長或臨床醫生對正在患病的兒童接種疫苗有顧慮時,應鼓勵和動員他們進行接種;若經勸告仍不願接受,可暫緩接種,等愈後及時補種;

對接種第一針百白破疫苗發生強烈反應(抽搐、高熱、驚厥)的兒童,不可再接種第二針。

根據我國計劃免疫工作實際情況,處理疫苗禁忌證的原則為:受麻疹、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及結核病六種兒童傳染病的預防接種,以減少其發病率與死亡率。1990年9月世界兒童問題首腦會議,通過了《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和《執行90年代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行動計劃》。1991年3月,我國政府總理已正式簽署了上述兩個世界性文件,為實現文件規定的各項目標作出了庄嚴承諾。這兩個文件涉及到預防接種目標者,如下:到2000年,全球消滅脊髓灰質炎;到1995年,消除新生兒破傷風;到1995年,與實行計劃免疫前相比,使麻疹死亡率降低95%,發病率降低90%,以此作為長期在全球消滅麻疹的重要步驟;保持高水平的免疫覆蓋率(到2000年以後)。

既往診斷有明確過敏史的兒童,一般不予接種(口服脊灰疫苗除外);

免疫功能缺陷的兒童,可暫緩接種,等愈後補種;

具體如何掌握各種疫苗的禁忌證,應以疫苗使用說明書為准
4)冷鏈:實施計劃免疫,冷鏈是保證疫苗接種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所謂「冷鏈」(cold chain)是指疫苗從生產單位到使用單位,為保證疫苗在貯存、運輸和接種過程中,都能保持在規定的溫度條件下而裝備的一系列設備的總稱。

5)擴大免疫計劃: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擴大免疫計劃(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EPI),要求1990年全世界所有的兒童接種率至少達到90%,以預防白喉、百日咳、破傷風、麻疹、脊髓灰質炎和肺結核。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洋地區通過了在1995年消滅脊髓灰質炎的目標決議,我國地處西太洋地區,因此這個庄嚴的任務也是我國的奮斗目標。為此,我國《八五計劃綱要》規定,到1995年鄉鎮計劃免疫接種率達到85%。

(3)預防接種反應

1)一般反應:接種24小時內接種部位有局部紅、腫、痛、熱等炎症反應,有時附近淋巴結腫痛。

一般反應是正常免疫反應,不需作任何處理,1~2天內即可消失。倘若反應強烈也僅需對症治療。如果接種人群中的強度反應超過5%,則該批疫苗不宜繼續使用,應上報上級衛生機關檢驗處理。

2)異常反應:少數人在接種後出現並發症,如暈厥、過敏性休克、變態反應性腦脊髓膜炎、過敏性皮炎、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雖然異常反應出現機率很低,但其後果常較嚴重。若遇到異常反應時應及時搶救,注意收集材料,進行分析,並向上級衛生機構報告。

3)偶合疾病:偶合疾病與預防接種無關,只是因為時間上的巧合而被誤認為由接種疫苗所引起。冬季常偶合流腦,夏季常偶合腸道傳染病,可經診斷加以鑒別。在接種時,應嚴格按照說明書規定進行接種,注意當時一些傳染病的早期症狀,盡量避免偶合疾病發生,同時應向病人家屬作好解釋。

4)預防接種事故:製品質量不合格或消毒及無菌操作不嚴密或接種技術(部位、劑量、途徑)錯誤而引起,常誤認為接種反應。

5)計劃免疫所用疫苗的反應及處理。

(4)預防接種效果考核:預防接種效果的考核多由生物製品研究所或衛生防疫站進行。具體內容包括免疫學效果評價和流行病學效果評價。流行病學效果評價包括不良反應觀察和試驗組與對照組的發病率對比分析。免疫學效果評價系觀察接種者免疫指標的變化狀況。

3.防護措施 在某些疾病流行季節,對易感者可採取一定防護措施,以防止受感染,如應用蚊帳或驅避劑防止蚊蟲叮咬,以預防瘧疾、絲蟲病、乙型腦炎等感染;在進入血吸蟲病污染的「疫水」中時,可在皮膚裸露部位塗擦防護劑(如含2%氯硝柳胺的脂肪酸塗劑),或者穿用氯硝柳胺浸漬過的布料縫制的防蚴褲、襪,以避免尾蚴感染。

4.攜帶者的檢查措施 有很多傳染病均有病原攜帶者,其危害程度不同,平坦應按病種在該地有目的地檢查攜帶者。也可在新兵入伍、新生入學及招工的健康檢查中發現。瘧疾、絲蟲病等寄生蟲必要時可經普查發現。也可以從恢復期病人、病人密切接觸者中追蹤發現到病原攜帶者。特殊職業,如兒童機構、飲食行業、牛奶廠及水廠工作人員、炊事人員的定期檢查發現攜帶者是必要的,因為很多爆發是由這些職業工作人員引起的。

要建立登記卡,對上述特殊職業人員管理要嚴格,發現攜帶者時應將其暫時調離工作進行治療,治療無效時,則需調換職業。乙型腦炎表面抗原攜帶者現在尚無滿意的治療方法,對攜帶者及其密切接觸者要加強衛生教育,正確認識攜帶狀態對周圍人群的可能危害性,自覺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並接受必要的措施。

⒌健康教育 平時的健康教育對預防傳染病非常重要。飯前、便後洗手,不隨地吐痰等衛生習慣的養成是文明生活的具體內容之一。可以針對不同病種按照季節性有計劃、有目的地宣傳傳染病的症狀及防治方法,達到普及衛生常識、預防疾病的目的。

(二)防疫措施

是指疫情出現後,採取的防止擴散、盡快平息的措施。

1.對病人的措施 關鍵在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

(1)早發現、早診斷:健全初級保健工作,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責任感,普及群眾的衛生常識是早期發現病人的關鍵。診斷可包括三個方面:臨床、實驗室檢查及流行病學資料。臨床上發現具有特徵性的症狀及體征可早期診斷,如麻疹的科氏斑、白喉的偽膜等。但有時應有實驗室診斷,方才較為客觀、正確,如偽膜塗片查出白喉桿菌。在傳染病診斷中,流行病學資歷料往往有助於早期診斷,如病人接觸史、既往病史和預防接種史等。此外,年齡、職業和季節特徵往往對早期診斷也有重要參考價值。

(2)傳染病報告:疫情報告是疫情管理的基礎,也是國家的法定製度。因此,迅速、全面、准確地做好傳染病報告是每個臨床醫師的重要的法定職責。

1)報告的種類:根據1989年國家頒布的《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法定報告的病種分甲類、乙類和丙類,共計35種。

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病毒性肝炎、細菌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布魯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瘧疾、登革熱。

丙類傳染病:肺結核、血吸蟲病、絲蟲病、包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新生兒破傷風、流行性出血性結膜,除霍亂、痢疾、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國務院可以根據情況,增加或者減少甲類傳染病病種,並予公布;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可以根據情況,增加或者減少乙類、丙類傳染病病種,並予公布。

2)報告人及報告方式:凡從事醫療、保健、衛生防疫工作人員均為法定報告人。法定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或疑似病人應以最快方式逐級報告給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及上級衛生防疫專業機構。

法定報告人發現乙類傳染病人或疑似病人,以電話或傳染病卡報告疫情。發現爆發流行,應以最快方式向縣級衛生防疫站報告。

法定報告人確診或疑診丙類傳染病中的肺結核、血吸蟲病、絲蟲病、包蟲病、麻風病病人,按規定向有關衛生防疫站報告疫情。

丙類傳染病中流行性感冒,除霍亂、痢疾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新生兒破傷風為僅在監測點上進行監測的傳染病。監測點上的法定報告人,對確診、疑診的上述五種傳染病,按乙類傳染病報告方法報告疫情。

對疑似病人應盡快確診或排除,發出訂正報告。病人死亡、治療、形成帶菌者或有後遺症時要作轉歸報告。

填寫傳染病報告卡要逐項填寫,字跡清楚,防止漏項,14歲以下兒童必須填寫家長姓名,以便於作流行病學調查。

3)報告時限:發現甲類傳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城鎮於6小時內,在農村應於12小時內報至縣級衛生防疫專業機構;發現乙類傳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應在12小時內報出疫情。發現爆發、流行,應以最快方式向縣級衛生防疫專業機構報告。

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隱瞞、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慌報疫情。

(3)早隔離:將病人隔離是防止擴散的有效方法。隔離期限依各種傳染病的最長傳染期,並參考檢查結果而定(參見附錄一)。隔離要求因病種而異。

1)鼠疫、霍亂病人及病原攜帶者、艾滋病、肺炭疽,必須住院或隔離,由醫生負責治療。如拒絕或不治療、隔離期未滿擅自離院或脫離隔離,診治單位可提請公安部門責令患者強制住院或重新隔離繼續治療。

2)乙類傳染病患者,住院或隔離由醫生指導治療。

3)淋病、梅毒患者必須根治。醫務人員不得擴散患者的病史。

4)病人出院或解除隔離後,如病情需要,醫療、保健機構或衛生防疫專業機構可以繼續隨訪、管理。

除上述必須住院隔離的病種以外,一些傳染病可採取在機關單位、居民點、學校建立臨時隔離室或家庭隔離的方式進行隔離,由醫護人員診治、護理,並指導有關人員消毒與照顧。

有些傳染病病人傳染源作用不大,勿需隔離。一些隱性感染較多的傳染病,隔離病人的措施,並不能達到控制疾病擴散的目的。

2.對接觸者的措施 接觸者是指曾接觸傳染源或可能受到傳染並處於潛伏期的人。對接觸者進行下列措施可以防止其發病而成為傳染源。

(1)應急預防接種:潛伏期較長的傳染病,可對其接觸者進行自動或被動免疫預防接種,如麻疹爆發時對兒童接觸者可注射麻疹疫苗,對體弱小兒可注射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

(2)葯物預防:對某些有特效葯物防治的傳染病,必要時可用葯物預防。如以抗瘧葯乙胺嘧啶、氯喹或伯喹預防瘧疾;服用喹哌、增效磺胺甲氧吡嗪或青蒿素等預防耐葯性瘧疾;用強力黴素預防霍亂;用青黴素或磺胺葯物預防猩紅熱等。要防止濫用葯物預防,以免造成葯品浪費和增加病原體的耐葯性。葯物預防最好只用於密切接觸者,而不要普遍投葯。

(3)醫學觀察:對某些較嚴重的傳染病接觸者每日視診、測量體溫、注意早期症狀的出現。

(4)隔離或留驗:對甲類傳染病的接觸者必須嚴加隔離(霍亂老疫區的接觸者是否隔離,需根據當地情況而定),在醫學觀察同時還需限制行動自由,在指定地點進行留驗。

對接觸者實施隔離或留驗的時間應自最後接觸之日算起,相當於該傳染病的最長潛伏期。

⒊對動物傳染源的措施 有經濟價值的動物如家畜若患有烈性傳染病時,可以由獸醫部門進行隔離、治療。對家畜的輸出應建立必要檢疫制度,防止瘟疫蔓延。疫區的家畜、畜產品或動物原料必須經過檢疫才准允外運。

對絕大部分染病的野生動物而無經濟價值時,採取殺滅措施,如鼠類可以殺滅(滅鼠方法參見附錄四)。有些傳染病的動物屍體應焚燒、深埋,如患炭疽的動物屍體。

4.對疫源地污染環境的措施 疫源地環境污染因傳染傳播途徑不同而採取的措施也不相同。地段醫師或基層單位的醫務人員尤應注意。腸道傳染病由於糞便污染環境,故措施的重點在污染物品及環境的消毒。呼吸道傳染病由於通過空氣污染環境,其重點在於空氣消毒、個人防護(戴口罩)、通風。蟲媒傳染病措施重點在殺蟲(殺蟲方法參見附錄三)。經水傳播傳染病的措施重點在改善飲水衛生及個人防護。

消毒(disinfection)是指消除和殺滅傳播途徑上的病原體,並非要求殺滅一切微生物(稱滅菌,sterilization)。消毒可分為預防性消毒及疫源地消毒。預防性消毒即前述預防性措施中飲水消毒、空氣消毒、乳品消毒等。疫源地消毒指對現有或曾有傳染源的疫源地進行的消毒,目的是殺滅由傳染源排出的病原體。

疫源地消毒又可分為隨時消毒及終末消毒。

(1)隨時消毒(current disinfection):指在現有傳染源的疫源地對其排泄物、分泌物及所污染的物品及時進行消毒,以迅速將病原體殺滅,例如,對疾病病人的糞便進行隨時消毒。因為隨時消毒要經常進行,所以一般要指導病人家屬進行,或由病房護理人員完成。

(2)終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傳染源痊癒、死亡或離開後,對疫源地進行一次徹底的消毒。應明確哪些病應進行終末消毒。一般是指病原體在外界環境中能存活較長時間的疾病,才進行終末消毒。而病原體存活時間較短的病,如麻疹、水痘、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病的病原體,一般勿需消毒。進行終末消毒前應明確消毒范圍與物品。因此,消毒之前應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以考慮消毒的范圍、物品及方法。

需要進行終末消毒的主要疾病為:

腸道傳染病:霍亂、傷寒、副傷寒、疾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等。

呼吸道傳染病:肺鼠疫、肺結核、白喉、猩紅熱等。

動物傳染病:炭疽、鼠疫等。

消毒方法參見附錄二。

(三)治療性預防

正確並及時地治療病人,可以盡早中止傳染過程,縮小傳染源作用,有時也可防止傳染病病人(如傷寒、瘧疾等)形成病原攜帶者。孕婦在妊娠初4個月患風疹所產出的嬰兒患有出生缺陷的機會很大,可考慮人工流產,以防止缺陷胎兒出生。

(四)集體機構(作業)的預防措施

集體機構(作業)的群體結構特點及生活狀況特異,故其預防措施也很有差別。本節僅闡述托幼機構、集體野外作業的預防措施。醫院的預防措施在第十章《醫院內感染的發生及控制》中介紹。

1.托幼機構 托兒所及幼兒園是傳染病易感集中的群體,很容易發生傳染病爆發,尤以病毒性肝炎、菌痢、病毒性腹瀉、水痘、腮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為多見。

(1)預防性措施:重點在於加強衛生監督,避免傳染源進入。收容兒童及招聘老師和保育員均須經過體格檢查,並有定期體檢制度。應建立合理的兒童接送制度,接收兒童時要問清是否曾與有病兒童接觸,晨檢時應仔細檢查有無早期症狀及體征以便早發生疾病。對兒童及家長要做好衛生宣傳工作,以取得合作。認真執行計劃免疫工作。要做好飲食衛生、飲水衛生及環境衛生工作,教育兒童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2)防疫措施:發現疫情後,要立即報告衛生防疫站,以便取得指導。在單位領導下制定防疫措施方案,重點是盡量控制疫情,使之不在機構內擴散。立即隔離、治療病人。密切接觸者(一般指同活動的班組)應檢疫,即本班組與其他班組隔離、醫學觀察、施行適合的應急預防接種、給預防葯物及消毒。疫情撲滅之前暫停接受新兒童。將有關情況通告所有家長,取得諒解及配合,共同合作撲滅疫情,避免進一步擴散。

2.集體野外工作 野外作業如水利建設、築路、勘探、農墾、部隊野營等常集中較多人員協同工作或行動。由於人員流動性大,生活條件簡陋,故極易發生傳染病爆發、流行,如菌痢、傷寒、病毒性肝炎、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膜炎等。因此,在作業開始之前,就應做好預防措施。

(1)預防性措施:在作業開工之前,應組織醫務人員深入作業所在地區,進行流行病學偵察。了解該地區的環境、飲水來源、當地既往及現在有哪些疾病,並向該地區衛生防疫部門了解有關傳染病及地方病的情況。進入現場前要組織好醫務與衛生人員的隊伍,並結合當地存在的特殊疾病及衛生問題作好進崗前培訓工作。選擇好生活場地、蓋好工棚、廚房,選擇好水源,興建廁所,搞好殺蟲、滅鼠和消毒工作,制訂必要的衛生制度,要求派來工作人員的單位事先做好健康檢查,以免傳染源進入,並預先做好必要的預防接種,如流腦多糖體菌苗、破傷風類毒素類等接種。進入現場後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做好衛生宣傳,建立疫情報告制度。

(2)防疫措施:重點在使疫情不擴散,保證作業順利進行。病人應隔離、治療。接觸者慶給以適合的應急接種、葯物預防及消毒,力求不發病。報告衛生防疫部門,取得指導幫助。

(五)自然災害的防疫措施

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自然災害頻繁。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地震、洪澇、旱災、風災、雹災、滑坡等。1976年河北省唐山大地震,正處午夜,居民熟睡,死亡24萬人,重傷16萬人。1991年夏天,安徽、江蘇等省遭受特大洪澇災害。

自古以來即有「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的諺語。表明傳染病的發生往往伴隨著「大災」。自然災害之能導致傳染病發生或流行是由於:①居民生活秩序失常;②自然環境遭受破壞;③醫療衛生機構遭受破壞三方面的原因。自然災害雖已發生,若控制災情的決策得當,措施及時,亦能控制或減少疾病發生,達到「災後無大疫」的目標。我國1976年唐山大地震及1991年安徽、江蘇等省特大洪澇災害由於中央決策英明,各級政府措施得力,災區群眾不懈斗爭,使災區疫病發生減少,基本上達到「災後無大災」的要求。

自然災害的防疫措施:

1.災前在災害的多發地區應建立應急突發事件的管理機制,做到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做好組織、技術及物質准備工作。

B. 關於疫情防空所取得的成果,論述當代大學生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

集中力量辦大事,在國家的調度下整合資源,分配人和物資,為打贏疫情,嚴加防控!只有我國才能做到,而且才可能做到!

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新時代大學生們挺身而出,肩負起疫情防控斗爭中的社會責任,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擔當,展現了新時代青年人在疫情防控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當代青年崛起的樣子。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應該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每個人、每個單位、每個部門各司其職,國家才能有效運轉,尤其是在面對疫情之時,更應該為國家防控力量做貢獻,發揮作為新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傳遞青春正能量。

(2)防疫成果論文擴展閱讀

我們該研究如何做好疫情下的自我防護工作,引導學生正確、理性地看待疫情,增強自我預防意識和防護能力。

這種流行病傳播的主要原因是野生動物,它們有很強的毒素。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可能導致人類通過某些渠道與野生動物接觸過程中的病毒感染,在人體內造成致病性、急性病毒性肺炎和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這也是疾病危害的最關鍵因素。

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會導致疫情的蔓延,也是疫情蔓延的主要原因,當前國際防控形勢相對嚴峻。除了了解防疫知識,大學生還應該有責任和義務。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響應國家的號召。雖然我們不能整天閉門造車,但我們仍然會想到那些在前線作戰並想和他們戰斗的「士兵」。我們可以在家裡幫助他們,作為志願者捐贈、。雖然我們不能並肩作戰,但我們的心彼此溫暖。

C. 疫情防控論文題目有哪些

疫情防控論文的題目,這個根據你自己要表達的思想可以取一些。比如說堅強的意志築成了鋼鐵長城。你要寫一些抗議期間那些英雄的事跡就可以。

D. 談一談疫情常態化下大學生如何做好自身的疫情防控論文2000字

談一談疫情常態化的大學生如何做好自身的疫情防控論文,可有幾點第一先闡述一下,國家在這個疫情環境下的作為,然後環境是如何的,那在這個環境下,大學生有以下幾點,第一先管好自己,第二盡可能以自己最大的這個能力去影響他人,比如說嗯視頻呀,抖音呀,一些自媒體的一個宣傳,自己有什麼好的妙招,嗯,都可以以自己的這個作用來影響更多的人,嗯,第三的話就是嗯周邊的同學老師如果有不利的這個動作的話,也可以及時的制止,盡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E. 幼兒園老師如何做好疫情防控論文

隨著天氣的轉暖,各種傳染病性疾病進入了高峰期,為了幼兒的健康,幼兒園加強防範春季傳染病的意識,提高了傳染病的疫情的能力,有效的防止幼兒園傳染病疫情的發生和蔓延。本園提前召開了防控春季傳染病的會議,制定了傳染病防控教育宣傳方案,開展了一系列傳染病防控工作,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幼兒園組織了全園教職工春季傳染病防控知識培訓,進一步增強了教職工防範春季傳染病的意識。

二、幼兒園面向全園幼兒開展防控教育活動,讓幼兒了解了傳染病基本的防控知識,結合日常生活活動,讓幼兒養成了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三、幼兒園全面的徹底大掃除。

四、幼兒園對幼兒及家長開展了傳染病防控為主題的宣傳,提高了防護意識和防範能力。

五、幼兒園向家長發放了"致家長的一封信",讓家長知道了傳染病的防控知識,以積極地態度贏得家長對幼兒園防控工作的理解、支持與配合。

通過本次傳染病防控教育宣傳活動,幼兒、家長以及全體教職工得到了深刻的教育,進一步提高了傳染病防護意識和防範能力。尤其是幼兒都知道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的好處。我們幼兒園會繼續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爭取讓傳染病不再園內發生、蔓延,讓每一位幼兒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長。 幼兒園疫情防控心得體會

在新冠肺炎肆虐時期,為抗擊疫情,金屯鎮中心幼兒園老師們站好教育崗,為孩子們開啟了生動有趣的網路教學課。

一部手機,自家梳妝台前、一節醞釀好的課程,按下自拍鍵,近日金屯鎮中心幼兒園的老師們格外忙碌,各自在家,錄制教學視頻。內容有智能運動篇、親子手工游戲篇、繪本閱讀篇、口才練習篇等等。每日早晨9點,老師們便准時將視頻上傳到幼兒園三年前創建的"愛上學"平台上。孩子可自由根據自己的時間進入平台。又可以看著老師們熟悉而又親切的面容在家學習,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互動,孩子們臉上綻放出開心的笑容。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延期開學公告一出,該園園長鄧文芳、副園長余心和及教研主任余蕾立即通過微信群開會,既要減輕疫情危害保障師生和家長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又要讓幼兒教育一並跟上,探討出疫情期間教學方案。充分利用創園時為利用老師和家長之間溝通而創辦的"愛上學"平台,由老師們自錄或是上傳些網上好的視頻到平台,進行視頻教學。很快便於6日正式開啟了"停課不停教"的網路視頻教學打卡模式。

正在家錄視頻的余蕾老師說,為了讓孩子感受到家園一致,保證視頻質量,常常為了拍一段視頻花上一兩個小時,不好就堅決重拍。目前已開通了4期網路教學打卡,很快就調動起園內各班級近100位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心,還有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孩子前段時間總是在問我,媽媽,我什麼時候開學?我回答他因為特殊時期,假期要延長,不能出門,只能在家裡。他說很想老師,想小朋友們,現在園里在疫情期間進行網路教學,孩子很高興,不無聊了。大人與孩子之間也有更多互動,親子之間關系更好了。"符奇立學生家長高興地說。

金屯鎮中心幼兒園的小朋友們雖然不能出去玩,但每天能收到老師的教學視頻、小朋友間的互動消息,都非常開心。停課不停學,金屯鎮中心幼兒園積極面對,相信孩子們的春天很快就會到來。也相信多年以後,回想這個特殊的假期,孩子們的記憶里不僅有肆虐的病毒,還會有無私奉獻的英雄、溫暖呵護的父母,更會有心懷大愛,一直默默陪伴他們的幼兒園老師! 幼兒園疫情防控心得體會

今年的寒假假期真的是"非比尋常",就在滿心歡喜,准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學期時,卻收到了幼兒園假期延後的通知。隨著網路平台每天更新的新冠狀病毒確診病例的持續增加,我意識到了這次病毒的嚴重性。

剛開始的那幾日,每天的生活都被有關新冠狀病毒的新聞或傳聞圍繞著。擔心、焦慮之餘盼望著這樣的"假期"早日結束,回到每天開心、充實的工作崗位,恢復原來規律有序的生活。

就在我滿心慌亂之際,園領導、保育主任組織我們全園老師進行學習有關新冠狀病毒的預防防控知識,有規律的安排自己及家人的一日生活,從而使我焦慮的心情受到了安撫。

此外,教研主任組織我們一起針對《疫情期間,如何開展教研工作》,探討疫情期間如何有效的開展《停課不停學》的家園共育活動。對此,我們制定出方案、計劃,在我們每天詳細的活動指導下,"居家式"的親子活動得到了有效開展。

另外,園領導還組織我們學習了有關幼兒園開學前、後的衛生保健管理。通過學習心得如下:

1.首先從自身出發,在開學之前,做好防護,減少出門,做好家裡的消毒工作,每天按時上報健康狀況。

2.每天按時發布"掌通家園"上的活動指導,有效引導幼兒在家的親子活動;按時提醒家長按照要求打卡,並要求家長打卡內容具體到每位家庭成員。

3.開學前,①要嚴格排查幼兒身體健康狀況及其家屬有無到過或經停疫情高發地區旅行史或居住史或者有密切接觸者(包括所有外出的幼兒開學時返回),需居家隔離滿14天無症狀才可以入園。②聽從領導指示,認真、徹底做好班級和園所的衛生清潔和預防性消毒工作③積極參與、認真完成幼兒園組織的相關培訓、演練。

4.開學後,①做好室內通風工作,一天不少於3次的通風,即早上幼兒入園前、早操、戶外活動時、午餐後、下午戶外活動時,每次至少保證半小時,盡量採取持續通風的方式。②做好衛生清潔、預防性消毒,門把手、水龍頭、樓梯扶手、牆面、教玩具等這些經常觸摸到的地方要用84擦拭消毒;地面可以用84噴灑消毒;並且做集中消毒時要在幼兒全部離園後。③嚴格做好晨午檢,密切觀察幼兒活動情況,發現體溫異常幼兒,及時聯系幼兒家長,記錄、匯報。④做好幼兒個人衛生工作,戶外活動後、如廁後、餐前、咳嗽打噴嚏用手捂嘴後等等都要讓幼兒及時用流動水洗手。⑤繼續做好幼兒毛巾、水杯專人專用,水杯每天清洗後高溫消毒;飲水機也要做好清潔消毒;毛巾清洗、84消毒、陽光下暴曬;圖書、紙質玩具在太陽下暴曬消毒。⑥嚴格執行家長接送幼兒不入園制度,並開展好班級開學第一課。

面對這樣空前絕後的"假期",開學前,我會做好自身工作,安排好自己及家人的一日活動,盡量減少出門,做好防護、消毒措施,認真積極參與園所組織的每項培訓學習,保持健康愉悅的心情迎接新學期的到來。待到春暖花開,保證在幼兒園里與同事、孩子們如約而至!

F. 中國防疫取得階段性成果,成為「世所罕見」源自哪些因素

中國防疫取得階段性成果,成為世所罕見,源自於哪些因素?首先呢是中國的社會制度大回,社會答大政府,他統一了防疫的步伐,20有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領導,全國人民進行體育集體抗議,30廣大人民群眾服從領導,聽從指揮,極其地參加到抗疫斗爭中來,眾志成城,取得了偉大的成果

G. 關於我們為什麼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防疫攻堅戰論文

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防疫攻堅戰的論文。主題應該放在「在以中國共產黨為中心的領導下,萬眾一心,完全有能力打贏防疫攻堅戰「。可以用美國與中國的抗疫進行對比。我們偉大的中國的感人的抗擊疫情的事例太多太多。可以舉例。

H. 中國戰略防疫取得重大成果的根本原因

中國防疫取得成果的重要原因:一是萬眾一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二是國家的布控做的好。三是防疫宣傳和監督做的好,人們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最重要的是人民對國家有信心。

I. 抗疫大考彰顯的中國制度優勢論文800字怎麼寫

一、思路

1、第一段寫疫情是一次大考。

2、第二段寫疫情控制是關鍵。

3、第三段寫中國疫情的防控重要性。

4、第四段寫疫情防控成果。

二、論文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於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人來說,這是一次危機,其程度之嚴重、其局面之嚴峻無論怎麼估計都不過分;這也是一次大考,無論如何都要交出一份成績滿分的答卷。

目前,疫情擴散蔓延勢頭得到進一步遏制,防疫抗疫階段性成果進一步鞏固,勝利在望,人心大振。在這樣的時刻,打一場這樣的人民戰爭、阻擊戰、攻堅戰,國家制度的顯著優勢愈益引起世人矚目並得到高度首肯和稱贊,同時國家治理精細化的重要性和艱巨性也愈益凸顯,而且不可有絲毫輕視。

中國共產黨有大擔當。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黨中央是坐鎮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黨中央高度重視,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強對疫情防控的集中統一領導。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果斷決策、果斷出擊,發出了打贏抗擊疫情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強大號令,採取了人類社會疫情防控史上最嚴厲、最堅決、最有效的非常之舉。

(9)防疫成果論文擴展閱讀:

從疫情學到的東西:

1、人類在災難面前是脆弱的,同時也是堅強的。

新冠疫情是殘暴的,在武漢爆發期間,我國有四千多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國民經濟也受到了巨大沖擊。而在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十九萬多人由於感染新冠而死去。我國在黨的領導下,群策群力,全民抗疫,已經取得了偉大的勝利,進入了尾聲。

2、珍愛生命,注重健康。

國內疫情過後,大家都非常深刻地認識到了生命的可貴和健康的重要。只有健康地生活下去,我們人類才會有希望,才會不斷地戰勝各種各樣的災難,而且生活得更加幸福。

3、在重大災難和災害面前,所有人應當統一思想,共同面對。

我們偉大英明的黨在疫情之初,就高瞻遠矚,對被疫情感染者實行隔離,國人宅家,封城武漢,最大限度地阻止了疫情的蔓延,全國人民一切行動聽指揮,共同抗疫,終於取得了偉大的抗擊新冠肺炎的勝利。

J. 如何看待中國疫情防控成果重要分論點

如何看待中國疫情防控成果重要分論點。疫情防控的成果重要分論點。我們國家要堅持疫情防控工作。

閱讀全文

與防疫成果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