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的智商正常有多高
80~130
『貳』 人的智商最多有多少
智商最高的三個人
也許你我都不是天才,可這世上究竟有沒有生來就比別人多一些智慧的天才呢?他們又是誰呢?—如果你真的想認識這些人,請隨我來。
羅納德.K.霍弗林
(RonaldK.Hoeflin)____生性羞澀的他長著一頭灰發,55歲的年紀已經幾乎完全失明了。羅納德住在世界上最貴的地方之一——曼哈頓,卻過著一種極端簡朴的生活:他住的房子月租金只有106美元,裡面除了幾件撿來的舊傢具和他養的三隻貓以外,能給孤獨中的他以慰籍的就是牆上的幾幅聖壇畫像了。
羅納德主動承認自己沒有朋友。公眾場合總使他感到緊張不安。他常常一整天不和人交談一句。可是即使他開口,別人也未必能聽得懂,因為他的發音既快又含糊不清,像是在講一門外語。只有在每兩、三個月才有一次的約會上,羅納德才會跟他住在長島的女友講講笑話。他說自己很想找一個性格開朗些的愛人,因為這樣才能生出活潑的孩子。可他不知道世界上有沒有這樣的女人,不嫌棄他的失明、貧窮和羞澀。
羅的爸爸曾是舞場里的樂手,媽媽是個歌劇演員。他童年的時候像個野孩子一樣成天在外面瘋跑。由於視力極差,他幾乎不能閱讀,也根本看不清黑板上寫些什麼,可他竟然每次考試時都能進入全區的前五名,老師們都十分驚喜,連他自己也不明白,那些漂亮的詞和復雜的理論是怎麼進到他的頭腦中去的。
盡管羅在三所學校里都沒有把書讀完,可現在他已經拿到了兩個學士、兩個碩士和一個哲學博士的學位了。在一項智商測驗中,他被證明是一個自學專家。現在,他為Mega和Titan兩個高智商組織設計試題。羅對人類的潛力和各項生理極限有著異常的興趣。他之所以創立了四個高智商社團,很大程度上就是想探究人的智力用測驗來評估的可能性。他的收入一部分就來自於其中兩傢俱樂部,另一部分靠他賣自己設計的智力測試題獲得,每份的價錢是25美元。所以,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最昂貴的城市裡用7000美元的年收入把自己養活,也許才是對他天賦的最大考驗。
每天下午三點整,羅都會去一家固定的餐館,坐在窗戶邊固定的位子上,吃一份固定不變的食物。瀏覽完報紙後,他會讀上不多也不少恰好十頁的哲學書,為的是給他那本已寫了七年的哲學論著尋找例證。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曾在他的一篇論文中作過闡釋,而這篇文章於十年前曾獲得過美國哲學家協會頒發的大獎。書的名字很長,簡稱"哲學的歸類",它給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所有哲學理論帶來了一場嶄新的分類革命。羅家裡的兩個書架被他塞滿了抄寫整齊、精心剪貼的手稿。盡管他被告知,這本兩百萬字的厚書不太容易找到出版商,他還是希望能在今年內把它徹底寫完。
羅的行為方式屬於高智商者的另一種典型。許多年前他就放棄了工作,因為他認為這種工作只會消耗時間,卻學不到什麼真正的知識。他知道,有些聰慧的人喜歡不斷地嘗試新事物、研究它們的結構,然後很快地掌握它。可他卻盡量守著自己的舊習慣不肯改變。比如說,他的電腦到現在也沒上網,盡管這樣使他與外世更加隔絕。他的理由是:"我寫了50年的信了,為什麼非要現在停止?"他總是在相同的時間去相同的幾個地方,見固定的幾個人,說幾句千篇一律的話。他過簡單的生活絕對不是因為他賺不到錢:"我有吃、有穿、有住,這就夠了。並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弄明白這個基本問題。我的生活無所謂好壞,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而存在。"對他來說,省下的腦筋可以用來專心思考更重要的大問題。
羅給我們講了他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六年級時,班裡有位女孩子過生日,請了全班同學去她家開派對。可是當羅趕到時,那女孩卻對他說:"羅!我可沒想到你會來。"這句話對他的刺痛很深。從此他明白了:即使你收到了邀請,對方也未必會真心歡迎你——因為他們對你的天賦耿耿於懷。為什麼你輕輕鬆鬆地就能得A,別人卻拚命學習也只能得B+?普通人總是對聰明人懷有些敵意的。羅還講了一部有關一個天才數學家的電影,片中的主人公也是因為小時候遭到親人拋棄,長大後就再也沒有從這種孤獨的情感中恢復過來,以至於一生中連一個朋友也沒有結交過。
"我們只能靠工作的成果來說明一切。盡管有時我們並不喜歡自己,可生命總是有它的道理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們的補償方式就是:利用自己最大的特長,把天賦發揮到極限。""我不知道弱智的人是怎麼生存的。"羅說,"有時候我都感覺到生活的艱辛,那麼那些能力不足的人又能怎麼應付呢?他們能找到活下來的辦法,這真是個奇跡。"
斯蒂夫.舒斯勒
(SteveSchuessler)____現在在一個環保組織內擔任通訊研究員的斯蒂夫以前曾學過幾年啞劇表演。在他的個人網頁上,還註明了自己是個風帆沖浪運動員。盡管他的聲音比較尖細,又有愛打手勢、點頭和咯咯笑的習慣,可他說,自己是個徹底的異性戀者,尤其喜歡舞蹈和瑜珈學校的女孩子。他還想去參加一個晚會,讓自己成為那裡呆到最後、舞得最瘋的人。業余時間里,斯蒂夫經管著兩家高智商組織的網頁。他還非常渴望能跟一位心理學家聯繫上,讓他幫助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著像愛因斯坦一樣的的超常腦容量。不管結果如何,他都希望能盡早把它登在他的個人網頁上
斯蒂夫不願意公布自己的年齡,自有他的一套理由:據他稱,從六歲起他就能預測未來了。檢查證明,他的智力發育已達到了十二歲的水平,而情感發育還停留在四歲的水平上。所以他非常反對用生理年齡來界定一個人。另外,他還有一些孩子氣的喜好,比如偏愛一種蜥蜴,還觀察它接觸麻醉劑後的反應等等。他說:"我是有孩子氣,但我不喜歡用'幼稚'這個詞,因為我只是保留著兒童好奇、天真的天性罷了,而這些東西大多數人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
有些泛泛的問題如果被直接問到,如父母的名字、出生地、就讀的大學等,斯蒂夫都不願意回答。要想得到答案,只能曲線前進,從他最愛看的四部電影談起。其中有一部講的是一位天才少年在人群中的孤獨感受。
斯蒂夫住在離大學不遠的一套學生公寓里,他的家看上去更像一間微機房:兩台聯網的大容量電腦是他最得力的武器。由於沒有自己的車,他進城都是搭朋友的車去。盡管斯蒂夫學習過許多門課程,他卻沒有獲得一所大學的畢業證書。因為"高智商的人就像配備了高倍望遠鏡和顯微鏡,而一般人戴的是一副普通的眼鏡。雖然我們可以做成很多事,可現實卻提供不了那麼多機會。"而且他認為,如果興趣廣泛的話,聰明人會從一件事情上跳到與之相關的另一件有趣的事物上去。這樣幾個月後,他就會發現自己已經偏離原來的方向很遠了。斯蒂夫認為,這雖然不有利於學習專業知識,可這才是有創造力的學習,才能保持對新鮮知識的敏銳的感覺。
"高智商者不是理想的團隊工作者:他們總是自有主張,難以相處。有些人上了年紀後就變得灰心、孤獨了。所以我們要引以為誡,努力學會與別人溝通。我自己就學習戲劇表演,還讀大量的書。如果你不配合身邊的環境,那就等於把自己關進了可怕的牢籠里。"
克里斯托弗.邁克爾.蘭根
(ChristopherMichaelLangan)____這位身高六英尺、體重275磅、胸圍五十二英寸、頭顱比常人大三倍的彪形大漢也許就是美國天賦最高的人了。我們一般人的智商分數在100左右,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可達到120,但像克里斯托弗這樣的高分,一億人中才能找出一例。也就是說,這位世界上最聰明的夜總會保安有著跟畫家達芬奇、邏輯學家維特根斯坦和哲學家笛卡爾一樣的、人類歷史上最發達的頭腦。
克里斯托弗的媽媽年輕時就是一個喜歡思考的姑娘,經常光顧舊金山市的"城市之光"書店。而他的爸爸在他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因心臟病去世了。所以克里斯托弗一直無法驗證媽媽告訴他的是否都是實情。克里斯托弗六個月時開始說話,三歲開始閱讀,小學直接從三年級上起。雖然從沒參加過什麼智商測試,但他很容易就會被看出是天分極高的孩子。"同學們都叫我老師的寵兒。"在他五歲的時候,媽媽嫁給了一個好萊塢的動作片演員,又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沒想到,繼父既嗜酒如命又愛打人,年幼的克里斯托弗像是被關進了拳擊手的訓練場里,被迫接受了十年的拳腳管束。每天,繼父對待他們都像對待新兵一樣苛刻,動不動就是一頓暴打。他的身上長年帶著傷痕,新鮮的印記總是粉色或紅色的,較老的是黑色或藍色的,再老的就變成綠色和黃色了。
十二歲的時候,克里斯托弗的體力迅猛增強起來。"作為同學中最弱小又是最聰明的,每天披著破布、腫著嘴唇去上學,身上還帶著那些傷,我被人當成了學校里的渣滓。有一天,我感覺受夠了,於是開始拚命鍛煉自己的力量和速度,還學會了怎麼對付個頭比我大一倍的傢伙,最後,我終於成了遠近聞名的壞小子。也就是從這時候起,我開始了完全自主的學習,因為沒人知道應該教我些什麼。我每天自己到閱覽室看書,自學高數、物理、哲學、拉丁文和希臘文。可是,家長們見到我就會把自己的孩子領走,因為害怕我會揍他們。"
十四歲時的一天清早,睡夢中的克里斯托弗感到了一陣巨痛,原來是酗了一夜酒的繼父趁他熟睡時把金屬的腰帶扣狠狠地抽在了他的眼上。從四歲起,克里斯托弗就沒能再跟他說過一句成句的話,他只有回答"是,先生""不是,先生"的份兒。現在,他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帶著半瞎的眼睛從床上跳下來,撲向了凶蠻的繼父,把他狠揍一頓後,又把他撞在牆上,然後扔出了門外。"我跟他說永遠也別再回來了,他果然這么做了。"
後來,克里斯托弗靠獎學金讀了一所大學,但反反復復、進進出出了好幾次,生活上也吃了許多苦頭後,他終於放棄了正式的求學生涯。"我花著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卻讓這些差我許多的人來教我,真像是給長角的駝鹿花錢買帽架,我決定再也不幹這種傻事了。"
現年42歲的克里斯托弗有著大提琴般的低沉嗓音,他從事著夜總會保安和酒吧侍者的職業,以前還當過消防員。他除了工作、擔任名人健身俱樂部的教練和在酒吧間里找年輕姑娘閑聊外,還過著一種小說中經常描繪的第二重生活——對宇宙認識論的研究。這種由他用了十年時間獨自創立的理論被稱做CTMU,據他說"可以用來闡釋宇宙間一切事物的原理,是介於JohnArchibaldWheeler的'參與宇宙理論'和StephenHawking的'假想時間論'之間的一種宇宙觀。"然而,盡管克里斯托弗援引了大量依據來從各個角度證明了他的理論,他還是聽到了對他的研究結論和計算數據的一片反對聲。至今還沒有哪個出版商同意發表他的著作。"這個社會很現實,許多有才智的人都受制於由普通人制定的法則,不得不停下腳步等待別人跟上。我也是遭遇到這種情況的人之一。這不是抱怨,我只是說出這個事實。有時候我也想,自己是個普通人會是什麼樣。當然我並不想真的變成那樣,只是偶爾會想一想。 我不知道是誰,但我堅信,智商最高的人,他(她)一定是付出勤奮最多的人1,愛因斯坦,德國猶太人,傳說有兩個大腦,他一般的休息時間只要1到3個小時就行了,那個時候還沒有說他智商是多少,估計在200以上,看他做的貢獻,提出的問題,我們也許要很多人在很多年經過很多次的努力才能搞懂他說的話, 2,柯林頓,智商是180,這個你可以在資料中查到的, 3,周總理,會說7個國家的語言,俄語是在一個月中學會的這是些知名的人士,有很多更高的
『叄』 人的智商一般是多高
用美蘋標準的話,正常人應該是100,比正常人高10%的人智商是110。200相當於正常人的2倍,不過智商說的只是(心理年齡x100/實際年齡)所得的商,而不是實際智力,即便是200智商的10歲小孩,理論上智力比不上年齡超過30歲的比爾蓋茨。
正常未經過特殊訓練的人7-9歲應該識字上千了,這么說3歲搞定就應該有200以上,但實際上,這些人明顯經過特殊訓練,所以並不能因此體現出他們的智商。
愛因斯坦據說是200+,是用愛因斯坦的腦袋的解剖圖來推測而已。
因為美蘋無法測試出200以上的傢伙到底有多高,凡是寫220以上的測試都是騙人的。寫著玩而已,別當真,目前還沒有哪家權威測試機構敢這么說。
140
是天才,他們比正常人擁有更大的優勢,但在學術領域,還不是精英。
180
長大了後一般就是那些什麼什麼學家,美國頂尖程序員和數學家就是這些人。
200+
據說每1億人之中就幾個的怪物。
至於神童,小孩時代就被挖出來的天才就叫神童,這些傢伙長大了以後不一定對社會有貢獻,而長大了才被挖出來的天才,也就是拿到成果的時候,多半也老了,所以沒有人會叫他們神童。順帶說,天才的年齡不夠大,他們的智力終究比不上其他學者的,因為所有學者的智商都在普通人之上。最後,天才的數量還是比較多的,所以只有足夠勤奮的天才才可以幹掉別的天才成就那些只屬於天才的事業。
『肆』 一個人的智商有多高
英國《泰晤士報》日前發表文章稱,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世界上智商最高的國民分布在中國、新加坡、韓國和日本。此外,國家經濟發展的好壞與該國國民的智商高低有很大關系。
這項研究是由英國北愛爾蘭阿爾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理查德·林恩和芬蘭坦佩爾大學政治學教授塔圖·范漢耐恩聯合做出的。他們通過對全球60個經濟體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智商對比後得出了這項成果。
此項研究所稱的智商,起源於1904年的法國。這個數值不是用來測試知識的多少,而是來判斷大腦工作的能力。一般人的智商在85—115之間,人類的智商平均值是100。
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圍內智商最高的人群是中國、新加坡、韓國和日本的國民,他們的平均智商高達105。
此項研究還認為,其次聰明的人群分布在歐洲、北美、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他們的平均智商是100。南亞、西亞、北非和大部分拉美國家的國民平均智商是85。而平均智商最低的地區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和加勒比地區,該地區國民的平均智商為70。
在比較各地的經濟狀況和智商的關系之後,研究者認為國民智商的高低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至少佔58%。智商高於70的國民,智商每提高1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就能提高500英鎊。因為智商高的人能掌握更復雜的製造工藝和服務技巧,並能向全球推廣。同時,智商高的人群能開發出更有效的交通、電信等公共服務設施。而且,從智商高的群體中產生的領導人往往更加能幹。
盡管決定智商的主要因素是遺傳,但客觀環境也能極大地影響智商的發展。在發達國家中,人均智商可以在一代人的時期內提高25點。林恩認為,營養狀況的好壞對智商的高低有明顯的作用。即使在發達國家,也有不良營養影響智商的情況。此外,教育對人的智商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伍』 智商多少算是天才
常人智商水平是120分,天才智商水平是145分
智商是200分制,90~110分者屬正常智力范圍,120~145分者為聰明人,145分以上者稱天才。
分數越低表示智力越差,70分以下者為智智商是一種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數量指標。它是德國心理學家施特恩在1912年提出的。智商是智力商數的簡稱,智商用英文IQ表示。
影響智商的因素:
1、遺傳:一般說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會低。這種遺傳因素還表現在血緣關繫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為102;而隔省結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達109;父母是表親,低智商的孩子明顯增加。
2、母乳:母乳中含有多種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活性物質,特別是對智力發育有重要影響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據調查,吃母乳長大的兒童比吃代乳品長大的兒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
3、飲食:吃肉過多或貪吃的孩子智力會減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會受到影響,這是因為早餐攝入的蛋白質、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健腦的重要成份。
4、體重:體重超過正常兒童20%的孩子,其視覺、聽力、接受知識的能力都會處於較低的水平。這是因為肥胖兒過多的脂肪進入腦內,會妨礙神經細胞的發育和神經纖維增生。
5、環境:生活在枯燥環境里的兒童,如棄嬰,得不到母愛及良好的教育,智商會較低。據研究調查表明,這類孩子3歲時平均智商僅為60.5,反之,處於良好環境的3歲兒童智商平均為91.8。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智商、人民網-少年成績倒數被誤認弱智 測智商發現接近天才
『陸』 人的智商標準是多少
人的智商標准90~110分者屬正常智力范圍
理查德·林恩教授是智商領域的資深研究者,1977年開始從事人種智商研究。2005年,林恩教 授公布了一項「大膽」的研究成果,稱「男性比女性的智商高5點」。隨後,林恩還對世界各國大學生的平均智商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美國大學生智商為110,居全球之首,而英國大學生緊隨其後,平均智商109。
2006年,理查德·林恩教授出版了名為《種族智力的差異:一種進化分析》的新書,總結出不同地區人種智商的差異排位以及原因,並據此繪制了IQ世界地圖。
在林恩教授繪制的IQ世界地圖上,猶太人智商最高,平均達125以上,之後為德國109,荷蘭107,波蘭106,歐洲人、東亞人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平均智商,平均值為105。而之後排位是愛斯基摩人(91),東南亞人(87),美洲本土印第安人(87),太平洋諸島土著居民(85),南亞及北非人(84),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人(67),澳大利亞原住民(62)。人種智商最低地區是南非沙漠高原的叢林人和剛果(布)雨林地區俾格米人,平均智商為54。
客觀地說,科學測試孩子的智力能幫助家長盡早找到開啟孩子智力的金鑰匙,正確了解孩子的優勢和弱勢。對於智力低弱的孩子,則能夠較早發現,較早治療。如果方法不當,過早而又輕率地給孩子盲目定性,則可能直接影響到孩子今後的健康成長。
如果孩子表現出超常的智力或能力,建議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也可以做智商測試。對超常兒童的測試方法比較復雜,專家會採取多種多樣的評估方法來鑒定他們的潛能和能力,比如提名法、觀察法、動力評估法、表演和歸檔等非傳統方法。
智商(英語:IQ),即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系個人智力測驗成績和同年齡被試成績相比的指數,是衡量個人智力高低的標准。智商概念是美國斯丹福大學心理學家特曼教授提出的。
20世紀初,法國心理學家比奈(Alfred Binet,1857年-1911年)和他的學生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量表,根據這套智力量表將一般人的平均智商定為100,而正常人的智商,根據這套測驗,大多在85到115之間。智力是遺傳基因控制的,人為無法改變。由於先天多種因素,人的智力發育會有所不同。通過一系列標准測試測量人在其年齡段的智力發展水平,它必須與靈商(SQ)配合運用才行。它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智力表現多個方面,如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推理能力等,其包括文商(CQ)。目前認為智力由三種能力組成:短期記憶力、推理能力和語言能力。
後來,特曼教授把這套量表介紹到美國修訂為斯丹福-比奈智力量表,並用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之比作為評定兒童智力水平的指數,這個比被稱為智商,用公式表示即是:IQ=MA(心理年齡)/CA(生理年齡)×100。人們稱這種智商為比率智商。
『柒』 正常IQ值是多少怎麼劃分IQ標准與等級
20世紀初,法國心理學家比奈(Alfred Binet,1857年-1911年)和他的學生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量表,根據這套智力量表將一般人的平均智商定為100,而正常人的智商,根據這套測驗,大多在85到115之間。
計算:IQ=MA(心理年齡)/CA(生理年齡)×100。
智力是遺傳基因控制的,人為無法改變。由於先天多種因素,人的智力發育會有所不同。它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影響因素
一、遺傳:一般說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會低。這種遺傳因素還表現於血緣關繫上, 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為102;而隔省結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達109;父母是表親,低智商的孩子明顯增加。[2]
二、母乳:母乳中含有多種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活性物質,特別是對智力發育有重要影響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據調查,吃母乳長大的兒童比吃代乳品長大的兒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
三、飲食:飲食單調導致某些微量元素不足,或者飲食量過少,蛋白質等營養嚴重缺乏的情況下會導致智商發育受阻。攝入過多重金屬元素如鉛,銅等也會影響智商。
四、體重:體重超過正常兒童20%的孩子,其視覺、聽力、接受知識的能力都會處於較低的水平。這是因為肥胖兒過多的脂肪進入腦內,會妨礙神經細胞的發育和神經纖維增生。
『捌』 智商多少算是天才呢
心理學用「智力商數」即「IQ」來表示一個人的智力水準。
智商通常的演演算法為「心理年齡÷實際年齡×100」。
經過研究劃分,智力水 平可分為7個等級~
1、IQ值大於140的是天才
2、在120-140之間的智力非常優秀
3、在110-120之間的智力優秀
4、在90-110之間的智力平常(大多數人)
5、80-90之間的智力偏低
6、而70-80之間的智力有些缺陷
7、最後小於70的屬於低能(這不是罵人的話,是學術上的用語)。
要140以上~才算是天才。
智商如果在120~130之間稱為「優秀智力」
在西方,測定兒童智力的傳統方法是使用智力測驗。智力水平的高低用智商(IQ)表示。傳統的智力測驗計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心理年齡/實足年齡×100。例如,一個10歲的兒童能順利地通過測表中10歲年齡組的試題(但不能通過11歲年齡組的題目),那麽他的心理年齡就等於10歲,運用以上公式(IQ=10/10×100),便可求得他的智商為100。另一名10歲兒童能成功地通過13歲年齡組的試題,則他的心理年齡為13歲,所求得的智商就是130。通常,把智商在90~110之間(平均數為100)的人稱為「中等智力」的正常人,這一類人約占總人口的50%左右;智商在110~120之間的人稱為「一般聰明」,約佔16.1%;智商在120~130之間稱為「優秀智力」,約佔6.7%;智商在130以上者為「超優智力」,約佔2.2%;智商在140以上的被稱為「天才」,據統計,這類兒童約占兒童總數的0.5%。
此外,有人還對一些歷史名人進行追溯性的評定,試圖估價他們在現代智力測量中可能得到的智商分數。國外曾公布過這樣的研究成果:
佛蘭克林智商160分,伽俐略185分,牛頓190分,笛卡爾210分,康得190分,華盛頓140分,林肯150分,拿破倫145分,倫孛朗155分,達·芬奇180分,莫札特165分,歌德310分,伏爾泰190分……智商的測定,有許多不科學的成分,但由於它多少反映了智力情況的一個側面,所以在許多有關教育、心理和智力開發等研究工作中,仍常常使用。智力水平以智商(1Q)來表示,群體的智商曲線是呈正態分布,即人群中極高智商或極低智商都是極少數,中間狀態占絕大多數。智商均值為100。智商低於70表示智力發育延緩,0—79為邊緣狀態,80—89屬中下,90—109為中等,110一119為中上,120—129為優秀,>130為極優秀,智商高於130的兒童,以往常稱為神童,現一般稱為超常兒童。
IQ是指心智年齡除與實際年齡所的之商數再乘上100
如果一個小學四年級生(10)歲
具有能夠演算微積分的能力(18歲的心智)
則IQ便是180
人類的平均是100,但是正負10的差距內都屬正常
不過智商不是人類學習成就的唯一指標
決定學習成就的關鍵是學習態度,控制情緒的能力(所謂的EQ)
跟所投入的時間跟付出的努力
至於何為天才?
智商120=十歲會做小六的理科題目
智商140=十歲會做國二的理科題目
智商160=十歲會做高一的理科題目
智商180=十歲會做高三的理科題目
智商200=十歲會做大二的理科題目
天才沒有一固定的判定準則
自己決定吧!
還有不用人教聽一遍就會彈鋼琴算不算?
會將見過的人清楚畫出來算不算?
所以智商只是參考用的
『玖』 愛因斯坦智商多少
愛因斯坦的智商是165。智商140以上者稱為天才,智商120-140為最優秀,100、110、120為優秀,90-100為常才,80-90為次正常,70-80為臨界正常,60-70為輕度智力落後,50-60為愚魯,20-25為痴魯,25以下為白痴。
愛因斯坦常常被稱為一個孤獨的人。數學想像的領域有助於把精神從紛繁的俗物中解脫出來,就這個意義而言,他確實是一個孤獨的人。
愛因斯坦的哲學可以叫做一種超驗的唯物論,這種哲學達到了形而上學的前沿,那裡可以完全割斷對自我世界的糾纏。科學和藝術都是我們天性的表現,它們高出我們的生物學需要之上而具有終極價值。
(9)成果智商多少擴展閱讀:
在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有一天德皇軍隊通過慕尼黑的市街。好奇的人們都湧向窗前喝彩助興,小孩子們則為士兵發亮的頭盔和整齊的腳步而嚮往。但愛因斯坦卻恐懼得躲了起來,他既瞧不起又害怕這些「打仗的妖怪」,並要求他的母親把他帶到自己永遠也不會變成這種妖怪的國土去。
中學時愛因斯坦放棄了德國國籍,可他並不申請加入義大利國籍。他要做一個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戰過後,愛因斯坦試圖在現實的基礎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夢想,並且在「敵國」里作了一連串「和平」演說。
德國右翼刺客們的黑名單上也出現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懸賞兩萬馬克要他的人頭。為了使自己與這個世界保持「和諧」,愛因斯坦不得不從義大利遷到荷蘭。又從荷蘭遷居美國,而且加入了美國國籍。他認為,在美國這個國度里,各階級的人們都能在勉強過得去的友誼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