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上有幾個田文
1、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嘗君。媯姓,田氏,名文,「戰國四公子」之一,戰國時期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齊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襲其父爵於薛國(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又稱薛公,號孟嘗君。
2、田文,一作商文,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魏國國相。田文早年事跡不詳,魏武侯在位時,魏國設置國相職務,以田文出任該職。
B. 在歷史中「戰國四公子」中的孟嘗君田文是什麼樣的
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相信我們對以上這句選自《過秦論》中的片段,都十分熟悉。西漢的賈誼在這篇討論秦朝與六國興亡得失的文章中,將“戰國四公子”誇獎了一番。但是,當我們結合關於戰國時期的史料時,便能發現“戰國四公子”中的孟嘗君田文,實際上並沒有賈誼稱贊的這般美好,而且孟嘗君田文,要比我們想像的惡劣。
歷史上的孟嘗君田文,實際上並沒有賈誼記述的那樣美好。相對於信陵君魏無忌來說,孟嘗君田文同其有著很大的差距。而這中間,尤其是滅趙國無辜百姓的事情,更將孟嘗君田文內心的陰暗面展露無遺。由此可見,孟嘗君田文雖然能位列“戰國四公子”,可實際上,孟嘗君顯然有些名過其實,沽名釣譽。
C. 田文小說是什麼意思
早期的種田文是指在架空、玄幻、異世等類型的小說中,主角建立自己的根據地和人脈,在此基礎上一步步發展農業、經濟、軍事、政治制度的過程,並以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內政經營為主,以經濟優勢、科技優勢推倒對手。在此期間,主角不會與其他勢力發生明顯沖突和戰爭,等強大之後再征服天下。
後期的種田文則更偏向字面意思,又稱家長里短文,一般指以古代封建社會為背景的,或近現代科技不發達時期,描寫小人物的家長里短,平淡生活瑣事,更注重突出細節及人物心理描寫。
特點:1.指穿越文、架空文不開「金手指」,不論是寫平凡生活,還是政治、軍事、歷史,要能自圓其說,符合邏輯,硬傷少。
2.指穿越文、架空文作者行文的態度,文章內容、細節符合史實,無論衣飾、物品、氣候、武器、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要麼符合史實、有出處,要麼改變歷史能自圓其說。
總之,無論第一點還是第二點,都要結合歷史背景,對當時的商業、農業、手工業等有一定的認識,寫作起來相當麻煩,經常要去翻史書,可以說寫這類種田文很累人。
求採納,謝謝!
D. 田忌 田文 田單是同時期人嗎
田忌:媯姓,田氏(亦作陳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於徐州(今山東滕州南),故又稱徐州子期。戰國初期齊國名將。 齊威王時孫臏的著名的田忌賽馬,講的就是他。
田文,戰國時人。齊國貴族,繼承父親田嬰的爵號,受封於薛(今山東滕州東南),稱「滕公」。曾兩任齊愍王相國。自幼喜好賓客,凡來投靠無不收留,養士多達數千人,以是名重天下。以養士之多,人稱「孟嘗君」。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並稱「四君子」。
田單:媯姓,田氏,名單,臨淄人,漢族,戰國時田齊宗室遠房的親屬,任齊都臨淄的市掾(秘書)。生卒年不詳,後來到趙國作將相。前284年,燕國大將樂毅出兵攻佔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接連攻下齊國七十餘城。最後只剩了莒城(今山東莒縣)和即墨(今山東平度市東南),田單率族人以鐵皮護車軸逃至即墨。田單生活在齊愍王末期與齊襄王時期,齊國為樂毅所禍,舉國止剩即墨一城,田單受命於危,打敗燕國,保全了齊國。
按時期來算,田忌在齊威王年間最早,孟嘗君田文位處齊愍王年間次之,僅比田單略早。
田氏齊國
齊太公 田和(前386—前385)2年
齊前廢王 田剡 (前384年--前375年) 10年
齊桓王 田午 (前374年--前357年) 18年
齊威王 田因齊 (前356年--前320年) 37年
齊宣王 田辟疆 (前319年--前301年) 19年
齊愍王 田地 (前300年--前284年) 17年
齊襄王 田法章 (前283年--前265年) 19年
齊後廢王 田建 (前264年--前221年) 44年
E. 孟嘗君田文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田文(別稱:薛公)媯姓,戰國時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戰國四君子之一。 田文承襲父蔭,資產豐厚,遂在封地薛邑廣招各路人才,致門下有食客數千。逢秦昭王聽說田文的名氣,便將他招攬到秦國封為丞相,但不久田文逃歸。之後他出任齊湣王相國,曾聯合韓、魏擊敗楚、秦。因他聲望過大,齊湣王藉由貴族田甲叛亂之事嫁禍田文。田文謝病歸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國。曾西合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襄王即位後,田文保持中立。其死後,謚號孟嘗君。
嘗君雖有才能,但是勇氣不足,經常因為害怕擔心而出逃,而他多次在坎坷和困難中能脫逃還要多虧他廣施恩德,收留的那些門客。很多次,田文深陷險境都是他曾幫助過的賢士出手相助,田文才得以倖免於難。
古代的賢士歸納起來無非就是三種,有勇有謀,有勇無謀,有謀無勇,而孟嘗君便就是第三種,有謀無勇,他才智過人,懂得招攬賢士為己所用,但是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卻表現出懦弱,缺少了一些膽識和英勇。
孟嘗君之所以留名於世主要是因為他廣招天下賢士,求賢如渴,是個賢明之人,但是在政治上,他卻缺少了一些英勇,因此也沒有什麼巨大作為,也沒有卓越功勛,與春秋時期的蘇秦張儀相比就遙遙不及了。
F. 孟嘗君(田文)是怎麼死的
齊襄王立,而孟嘗君中立於諸侯,無所屬.齊襄王新立,畏孟嘗君,與連和,復親薛公.文卒,謚為孟嘗君.諸子爭立,而齊魏共滅薛.孟嘗絕嗣無後也.
譯文:齊襄王即位,當時孟嘗君在諸侯國之間持中立地位,不從屬於哪個君王.齊襄王由於剛剛即位,畏懼孟嘗君,便與孟嘗君和好,與他親近起來.田文去世,謚號稱孟嘗君.田文的幾個兒子爭著繼承爵位,隨即齊、魏兩國聯合共同滅掉了薛邑.孟嘗君絕嗣沒有後代.
應該是自然死的 不是意外
謝謝作者
G. 田文鏡一生的成就有哪些
田文鏡 (1662年—1732年),清朝康熙、雍正時大臣。字抑光,原隸籍漢軍正藍旗,雍正五年因功抬入正黃旗。監生出身。在他二十二歲那年,出仕縣丞,升知縣、知州,歷二十餘年。後改官六部員外郎、郎中,康熙五十六年,官內閣侍讀學士。世宗即位後,深受寵待。雍正元年,署山西布政使,次年調任河南布政使,擢升巡撫。田文鏡憑借多年擔任地方官的經驗,大力推行雍正帝的改革方針,以整飭弊政。主要是參劾營私舞弊官員;清查積欠,實行耗羨提解;限制紳衿特權,嚴限交納錢糧;嚴行保甲制度等。田文鏡的做法,引起朝廷內外一些官員的不滿,先後受直隸總督李紱、監察御史謝濟世參劾。然而世宗以其實心任事,稱之為「模範疆吏」,任用如故。雍正五年(1727年),任為河南總督,加兵部尚書銜。雍正六年,任河南山東總督。雍正七年,加太子太保。雍正八年,兼北河總督。本年,河南水災,田文鏡隱匿不報,朝野竊議,雍正帝仍予包容。雍正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病死,享年七十二歲,謚端肅,葬於清西陵泰陵附近。著作有《撫豫宣化錄》、《欽頒聖諭條例事宜》(與李衛之作合為《欽頒州縣事宜》),曾主持編修《河南通志》。他的部分奏摺收在《硃批諭旨》中。
整頓吏治
康熙末年,黃河幾次泛濫,大量農田被毀,加之不法官紳為害,盜賊猖獗,因而河南民不潦生,怨聲載道,官府檔案管理混亂,各種案件堆積如山。在這種情況下,他於雍正二年(1724年)調任河南布政使,很快升河南巡撫、總督。任內,以凡事「悉秉至公,無人不可以共事」為准則,大刀闊斧,「清理積牘,剔除宿弊,吏治為之一新。」所說積牘,即常年積壓,得不到處理的文件、檔案;所說宿弊,即官員多年的陋規、科派虧空、州縣的逃稅、隱匿土地等。由於這兩項工作幹得出色,所以才出現了「吏治為之一新」的局面。
清查虧空:雍正查虧
雍正初年,雍正帝就派田文鏡清查虧空,在河南清理積欠時,他採取在山西實行過的"審追之法",把已經查出虧欠錢糧的各官員匯集到開封,逐一嚴審,查明其在任所和原籍的財產,然後委員前往清查核實,令其變賣賠補。對於已經離任人員的虧空,也要追查到底。田文鏡在河南雷厲風行的整頓立見成效,雍正二年(1724年)即補足了布政司庫的虧空,使河南財政根本好轉。
H. 田文的主要成就
中國旅遊形象片的開創人之一,他是中國第一部旅遊形象片《美在廣西》的總導演,這部作品在2008年美國里肯國際電影節上,一舉獲得電影節最高獎「最佳短片獎」和「觀眾最喜愛影片獎」,該片也是唯一一部獲獎的亞洲影片。此外,他的影片還獲得過中國電視文藝最高獎星光獎一等獎、中國少數民族題材國家最高獎駿馬獎一等獎,英國國際自然電影節主席大獎「帕薩沙獎」等獎項。他還是建國60周年大慶安徽彩車總導演;2010年上海世博會安徽館總導演。 《美在宜賓》和《美在廣西》在2012年舉行的中國十大旅遊宣傳片評選中,同時獲得中國十大旅遊宣傳片大獎。田文導演也成為中國唯一一位有兩部作品同時榮獲十大中國旅遊宣傳片稱號的導演。2013年獲得第11屆波士頓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大獎。 2015年1月《美在宣城》入選安徽省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電視紀錄片優秀作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第一時間報道了《美在正藍旗》入圍波士頓國際電影節的消息 。田文也是中國形象片、紀錄片領域唯一一位登上美國紐約時報的導演 。
2015年12月由田文執導的安徽形象片《美在宣城》,近日獲得2015美國亞特蘭大短片節「聚光燈」短片大獎,這也成為安徽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國際大獎的影視作品。
I. 田文鏡的主要成就
主詞條:雍正查虧
雍正初年,雍正帝就派田文鏡清查虧空,在河南清理積欠時,他採取在山西實行過的審追之法,把已經查出虧欠錢糧的各官員匯集到開封,逐一嚴審,查明其在任所和原籍的財產,然後委員前往清查核實,令其變賣賠補。對於已經離任人員的虧空,也要追查到底。田文鏡在河南雷厲風行的整頓立見成效,雍正二年(1724年)即補足了布政司庫的虧空,使河南財政根本好轉。 主詞條:耗羨歸公、養廉銀
田文鏡任河南布政使之後,協同巡撫石文焯按照比例將河南各地的火耗降低。耗羨的數額根據各州縣的田賦銀確定。為防止地方官吏私加火耗,雍正三年(1725年)正月,田文鏡嚴飭司道府州官員,在徵收錢糧過程中,將收糧銀櫃加固封條,委派專員「公同面拆,立刻發匠傾熔,正、耗兩項分數解司,不得存留絲毫。 」
關於耗羨的使用,田文鏡規定各州縣所需養廉銀必須報布政司批准後方可動用,其餘一律上繳布政司庫,雍正三年(1725年)具體公布各級養廉銀數目。耗羨歸公實施養廉銀制度之後,官員和百姓之間上下各足,彼此相安。 規禮被全部廢除,實施普遍,范圍極廣,官員直接受惠,百姓得免加派,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雍正五年(1727年),河南全省推行攤丁入地。田文鏡制訂,河南的「攤丁入地」是以州縣為單位,分別進行勻攤。具體的科則是:「每地賦銀一兩,合攤丁銀一分一厘七毫六絲至二錢七厘二絲零不等。」 由於河南省的新墾田地是實行隨年升科的辦法,所以新墾田地的丁銀也隨年勻攤。關於閏銀的徵收,也各照舊定慣例,凡原來派征閏銀的,「攤丁入地」後仍保留閏銀,否則不另行加派。比如安陽縣,按丁征銀時規定徵收閏銀,「攤丁入地」後,除「按每折色糧銀一兩,該攤派丁銀五分三厘七毫四絲(零),」又「遇閏每兩該攤派丁銀五分二厘八毫(零)」 。從河南各州縣的地方誌記載中,不征閏銀的佔多數,徵收閏銀的相對要少得多了。
田文鏡在河南推行攤丁入地,減少了無地少地下層人民的負擔,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河南賦稅不均的狀況,同時保證了賦稅的徵收。
J. 田文身為有聲望的孟嘗君,為何因他人嘲笑而屠殺了一個縣
田文是齊宣王的侄子,所以他在齊國有一定的權利,而且也有名望,但是因為有一個邊境的縣城裡面有人嘲笑了他,所以他就和他手底下的門客一起殺了全城的百姓。
所以說一個人不僅要有養門客為自己出謀劃策的經濟能力,同時也要有容人的大度之心,才能真正的在戰亂時期生存下去。否則的話,最終都沒有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