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古代西亞的文明成果

古代西亞的文明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06 06:11:24

Ⅰ 代表古代西亞兩河流域文明成就的是什麼

《漢謨拉比法典》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Ⅱ 上古西亞出現過那些文明古國請列舉它們的文明成就

古代西亞最早的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這廣大的地區,先後出現過許多大大小小的國家。古代兩河流域南部,是西亞最早進入奴隸制社會的地區。公元前3000年前後,在這里相繼出現十幾個城市國家(城邦)。

大約於公元前2340年建立的阿卡德王國是兩河流域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統一的集權制國家。

經烏爾第三王朝(約公元前2011~前2003年),到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時代(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已趨於完備,奴隸制社會進入鼎盛時期。

古巴比倫王國衰落後,小亞的赫梯、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各商業城邦以及巴勒斯坦的以色列和猶太王國,相繼進入自己的繁榮昌盛時期,在歷史上產生過相當的影響。

公元前八世紀,亞述帝國第一次將西亞的大部分置於自己的版圖之內。

繼起的新巴比倫王國統治時期(即迦勒底王朝,公元前626~前538年),兩河流域的奴隸制經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後來,波斯帝國(公元前538~前330年)興起,征服了整個西亞、埃及以及其他地區,建立了橫跨亞、非、歐的大帝國。這些國家都在這片土地上興起、繁盛、交流和滅亡。

(2)古代西亞的文明成果擴展閱讀:

帕提亞,古代西亞強國,因其王族出自阿薩西斯家族,故古代中國史籍譯稱安息。約公元前 3世紀早期,游牧民族達赫人的一支——帕爾尼部落從今錫爾河流域遷徙到塞琉古帝國的帕提亞行省。

公元前247年,該部落首領阿薩西斯一世乘當地總督自立之機建國,以尼薩(今土庫曼阿什哈巴德)為都城,建立帕提亞王國的阿薩西斯王朝。

阿薩西斯王朝立國後的近一個世紀里,帕提亞人偏居於帕提亞行省一隅之地。但此後,帕提亞人隨著塞琉古帝國的衰弱而借機四處擴張。到公元前 90年時,帕提亞王國西以幼發拉底河為界,與塞琉古/羅馬對峙;東北與康居和大月氏相接;

東南佔有坎大哈,遠抵印度邊境,成為西亞首屈一指的大國。由於帕提亞王國是橫貫亞洲大陸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經濟上因過境貿易而得到好處。為此,帕提亞王國與古代中國一直保持友好關系。

公元前115年,漢朝遣使至帕提亞王國東境,途中遇上該國國王米特拉達梯二世率東征塞人得勝歸來的2萬大軍,漢使遂誤以為是其國王親自前來迎接。但在西方,帕提亞王國則需先後應付塞琉古和不斷東擴的羅馬帝國。

由於帕提亞王國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國家,其行政制度和軍事組織帶有濃厚的游牧色彩。帕提亞國內組織鬆散,按羅馬地理學家老普林尼和伊西多爾的記載,帕提亞整個國家由18個附屬國及19個行省組成;

其中較大的附屬國有奧斯洛尼、阿狄亞貝尼、阿特洛帕特尼、米底、哈特里尼、查拉塞尼、埃勒邁斯、波西斯、卡爾馬尼亞、赫卡尼亞、馬爾吉亞納、阿里亞和印度-帕提亞。在阿薩西斯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域內,由於貴族和地方勢力的影響,國王並不能獨斷專行。

由於祖先出身落後的游牧民族,帕提亞人多接近希臘文化,其統治階層一度使用希臘文,欣賞希臘戲劇,崇尚希臘風俗。該國最終於公元 224年被波斯人的薩珊王朝攻滅。

Ⅲ 古西亞沿用至今的文明成就有哪些

一,楔形文字.據稱以色列的希伯來文就是楔形文字的一個變種,以色列復國後將其「復活」是世界上最難的文字;二,由公元7世紀生活在兩河流域的阿拉伯帝國推廣的「阿拉伯數字」(印度人發明)和十進制至今世界各地仍在沿用;

Ⅳ 古代西亞人創造的文明成就有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P28頁的辨識早期文明異同表格中的第二行古代西亞,文化是根據月亮圓缺變化規律,編制太陽歷;七天一星期的制度。 則答案選B 望採納 謝謝

Ⅳ 古代西亞人民除發明楔形文字之外,還有哪些歷史文明貢獻

有了文字,古代的歷史就容易了解了。

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經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了。在世界別的地方發現的古代文字,主要有3種:圖畫式的象形文字,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使用了。還有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使用的楔形文字,大約也是在公元前3500年產生的。這種文字的筆劃上粗下細,象木頭楔子,所以叫做楔形文字。再就是公元前1000多年腓尼基人發明的字母文字。

最初,埃及人寫的字像一些簡單的圖畫,後來大部分文字變成了符號。這些符號代表什麼意思呢?幾千年後的人們,很長時間也沒有弄明白。

1799年,侵略埃及的法國軍隊在尼羅河三角洲的羅塞達河口,發現了一塊黑色石碑。把泥土清洗掉後,清楚地看見上面刻著3種文字。這就是著名的「羅塞達石」,現在保存在英國倫敦博物館中。

當時,法國有一個青年學者叫商博良。他是專門研究古代埃及的語言文字、歷史和文化的。羅塞達石引起商博良濃厚的興趣,他想根據這塊石碑弄明白埃及象形文字的讀法。

石碑上,上面兩種是用不同字體刻寫的埃及象形文字,下面一種是希臘文。通曉希臘文的商博良從希臘文知道:這塊石碑是在公元前2世紀的時候建立的,上面寫著為埃及國王歌功頌德的言詞。但是,要問那些埃及象形文字怎麼讀法,他可一籌莫展了。

後來,商博良發現,古代埃及人寫國王名字的時候,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劃上粗線。羅塞達石上,也有一些用線條框起來的文字,這是不是國王的名字呢?又經過一番探索,商博良對照希臘文,從象形文字中認出了埃及國王托勒密和王後克婁巴特拉這兩個人名。這樣,他就知道了12個象形文字的讀音。

在這一發現的基礎上,商博良繼續努力,終於在1822年揭開了埃及象形文字之謎。原來,這種文字中,有的符號代表的是一個詞,有的表示一些字母的結合。還有24個符號,具有現代字母的意義。全部符號有700多個。

商博良讀懂了象形文字,使人們對古代埃及的歷史有了真正的了解。

楔形文字的故鄉在亞洲西部的兩河流域,就是今天伊拉克境內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一帶。這里是產生人類古代文化的搖籃之一。蘇美爾人用來寫字的不是紙張,而是泥版。那時候,他們還不懂得造紙。兩河流域又缺少石頭,不能像埃及人那樣把文字刻在石頭上。蘇美爾人就用粘土做成一塊塊長方形的泥版,用蘆葦或骨棒削成三角形尖頭在上面刻上字,然後把泥版晾乾或者用火烤乾。這就成了泥版文書。有的泥版還分為內外兩層,刻寫同樣的字,中間撒上干灰。如果外層的字跡損壞了或者被人篡改,可以用內層的文字來校正。100多年來,人們在兩河流域挖掘出了幾十萬塊這樣的泥版。

關於楔形文字的辨認,也有個類似「羅塞達石」的東西,歷史學家把它叫做「貝希斯頓岩」。

在伊朗西部貝希斯頓村廢墟附近的懸崖上,有一塊岩石,上面也刻著3種文字:蘇美爾人傳下來的巴比倫楔形文字、新埃蘭文和古波斯文。人們通過波斯文,讀懂了楔形文字。岩石上刻寫的,是公元前522年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鎮壓造反者的經過。

公元前1500年左右,楔形文字成了國際交往的通用文字。各國簽訂條約或者書信往來,都使用楔形文字,就像今天訂立外交條約,往往採用詞義比較嚴謹的法文一樣。因為那時候,楔形文字具有詞彙豐富、字形優美的特點。但是,這種文字的閱讀和書寫很復雜,不容易掌握,後來還是逐漸被字母文字代替了。

最早發明字母文字的是腓尼基人。他們住在今天的黎巴嫩一帶。腓尼基人主要從事商業,經常坐著船到各地去做買賣。他們在記賬的時候,覺得楔形文字很繁難,需要一種書寫簡便些的文字。這樣,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有人參照埃及的象形文字,創造出用22個輔音字母表示的文字。現代歐洲各國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來源於腓尼基字母。因此,腓尼基字母文字稱得上是歐洲拼音文字的始祖。

古希臘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母音字母,創造了希臘文。他們把發明字母的功勞也歸於腓尼基人。希臘人傳說:有個聰明的腓尼基木匠,叫卡德穆斯。有一次,他在別人家裡幹活,需要一件工具,恰好忘記帶來了。他就劈了一片木頭,在上面寫了點什麼,讓一個奴隸送給在家中的妻子。他妻子看了木片,一句話也沒說,就遞給了奴隸一件工具。奴隸驚呆了,認為木片是用一種神秘的方式說出了他主人需要的東西。據說那木片上面寫的就是腓尼基第一次出現的字母文字。

字母文字當然不是卡德穆斯一個人發明的,而是由許多腓尼基人在長期的實踐中集體創造、逐漸形成的。

古代文字產生的時候,人類已經進入歷史上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所以,人類用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奴隸社會開始的。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國都是奴隸主統治的國家。它們建立在古代東方,也就是今天的亞洲和非洲東北部的土地上。

這些國家中,除了我們中國,還有在東北非尼羅河流域的埃及,西亞兩河流域的巴比倫,南亞印度河流域的印度。另外,還有波斯、亞述、猶太等國。奴隸社會的歷史就要從這些國家講起。

Ⅵ 古代不同地區的優秀文明成果展現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1)古代西亞的《__________________》是現

(1)漢謨拉比法典(2)荷馬史詩(3)伊斯蘭教(4)巴黎聖母院

Ⅶ 猶太人的文明成就。古代西亞!

是最早的
古代文明
發祥地之一,它被
裏海
,黑海,地中海和
波斯灣
所包圍,這些海灣構成了它的天然屏障。

Ⅷ 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和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中,有哪些對今天仍有直接影響

古代西亞創造的字母文字、閏月、一周七天、圓分360°、16進制、60進制、宗教傳說、法典理念等對今天影響非常大。

古代印度的阿拉伯數字、邏輯學、宗教傳說等對今天影響非常大。

古埃及的金字塔。

Ⅸ 古西亞文明簡介

古代西亞是人類社會最早進入文明的地區。古代西亞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過相當重要的影響。

一、文字

古代西亞最大的文化成就之一是楔形文字的發明。早在烏魯克文化期(公元前3500—前3100),蘇美爾人就創造了圖畫式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建立在象形原則基礎上的,一符一義。如(頭),(太陽)(水)等。

蘇美爾人用粘土製成的半乾的泥板作為書寫材料,主要用削成三角形尖頭的蘆葦桿、骨棒或木棒當筆。書寫好後,任其自然風干,有的用火烘乾。由於落筆處印痕較為深寬,提筆處較為細狹,形狀很像木楔,故稱之為楔形文字。楔形的象形字大概形成於公元前3000年。

蘇美爾語里同音字很多,這種語言現象在文字中的反映就是同音異義(亦異形)字的大量存在,這可謂是楔形文字的一大特點。另一特點是一字多義多音,如犁字除表示「犁」外,還有「耕耘」、「耕作者」的意思,這後二者顯然是前者意義的引申。為了消除一字多義在文字使用上可能造成的混淆,人們發明了「限定符號」。這種符號本身不讀音,它的功能只在於為讀者(不是聽者)提示它限定的字的意義。
早期的蘇美爾文字都是表意字,或按西方人的說法是表詞字。到了講塞姆語的阿卡德人那裡,蘇美爾的表意字發生了質的變化:除一部分字兼作表意字外,所有的字都變成了音節符號。阿卡德人還給許多音節符號增添了新的音值。從此以後,楔形文字具備了可以准確或比較准確地表達語言的功能。

楔形文字後來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所接受,並作了一些增補,使之能夠記錄所有復雜的語言。以後埃蘭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米丹尼人、烏拉爾圖人都結合各自語言的需要,對這種文字略韙謀潿�

作為音節的楔形符號數目雖不到600個,但每個符號最少也有一兩個字義,平均代表四五個音節,加以塞姆語語法規則復雜,學習起來困難很大。公元前75年,楔形文字最終退出歷史舞台,逐漸被人遺忘了。19世紀初,德國學者格羅鐵芬開始解讀楔形文字,取得一定成就。19世紀中葉,楔形文字終被解讀,誕生了亞述學。亞述學是研究兩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區使用楔形文字各民族的語言、文字、歷史和文化的學科。亞述學的誕生,打開了西亞歷史上許多奧秘的大門。

二、文學 在西亞,兩河流域的文學作品產生較早,對後世的影響也比較大。
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學最早源於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早在蘇美爾時代便產生了神話傳說、史詩、寓言等作品,它對後來整個西亞地區文學藝術的發展都曾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吉爾伽美什史詩》共包括12首史詩,每首詩大約300行左右,分別刻寫在12塊泥板上。史詩主要描寫被神化了的烏魯克王吉爾伽美什(1/3是神,1/3是人)的事跡。史詩敘述吉爾伽美什要烏魯克居民修築城牆。人民不堪繁重的勞役,祈求天神安努對他加以節制。安努洞察了這一切,就創造了一個野人恩吉與吉爾伽美什進行較量。兩位英雄經過猛烈的決斗,不分勝負,最後言歸於好,結為密友,並開始為烏魯克人民消除禍害,建立了許多功勛。

留傳下來的蘇美爾文學作品中還有一些是寓言,以動物為題材,旨在諷刺剝削階級的惡劣品質,如以狗赴宴專找骨頭的寓言諷刺了貪婪,以狡狼捕殺羊群分贓多得的寓言諷刺了狡詐。這些作品情趣幽默,寓意深刻。

在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學作品中,也有一些反映了當時社會矛盾的優秀作品,如古巴比倫時期的《詠受難的誠實的人的詩》,敘述一個誠實正直的人,對視是和國王十分虔誠和敬畏,盡量做了神和國王所樂意的許多事情後,仍然不斷遭受痛苦的折磨。

古巴比倫時期的另一篇散文作品《主人與奴隸的對話》描寫主人與奴隸就12個問題進行了簡短的對話。真實奴隸對主人的一切貪婪慾望都表示附和,主人每說出要作某事,奴隸表示贊同並說出理由,後來主人說不作某事,奴隸表示贊同並說出不作的理由。

三、天文學和數學

為了適應農業生產的需要,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對天象進行觀察。歷法則是在觀察天文的基礎上編制起來的。早在蘇美爾阿卡德時代,兩河流域的人們就在觀察月亮運行規律的基礎上編制了太陰歷。他們把兩次新月出現的期間作為一個月,這樣每月就包括29或30天。他們又以12個月為1年(6個29天的月,6個30天的月),每年包括354天。這樣每年就比太陽年(365日5時48分46秒)短11天多的時間,必須置閏月加以調整。最初置閏是憑經驗進行的,有的年份加一個,有的年份加兩個,在烏爾第三王朝時期還有過一年加了三個閏月的現象。

天文學的發展必須有數學的基礎。興修水利、丈量土地、測量容積、修建城市和製造器皿等等也需要數學知識。因此,古巴比倫在數學方面得到很大的發展。巴比倫人曾採用十進位和六十進位的雙重記數法。他們用六十進位法計算時間和圓周,例如將圓周分為360度,這個方法至今還在世界各國通用。他們還開始推行數字位置的原則,同一數字在數的聯系中所佔位置不同,其值亦不同。位置值原則使他們能用較少的數碼來書寫巨大的數目,這在數學上是一個重要的貢獻。

巴比倫數學家不僅掌握了算術四則和分數的演算,而且是代數學的奠基者,他們能求出平方根與立方根,能解出有三個未知數的方程式。在巴比倫的碑石中曾發展過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在幾何學方面,他們已能運用商高定理(勾2+股2=弦2)。為了計算不規則形狀的田地面積,他們把它分成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等許多塊,分別計算,然後得出總和。巴比倫人還推算出圓周率為3(埃及數學家求出派為3.16),並且在立體幾何學上解決了像測量截頂角錐體體積等問題。

四、建築和雕刻

公元前400年代中期,在蘇美爾地區已出現了城市和神廟的建築。塔廟是蘇美爾建築的基本形制,蘇美爾各城邦都把塔廟作為城市建築的中心。塔廟是用土磚築成的供神殿堂,奠於層級的土台之上。到烏爾第三王朝時,代表當時建築技術成就的建築物是烏爾大塔廟,完成於公元前22世紀左右,遺址至今猶存地面。烏爾大塔廟由四級上塔組成,底層62.5米,寬43米。各層表面用燒磚,內層用生磚的土坯徹成,各級塔門都築成園屋頂拱門。這種建築技法日後成為兩河流域建築共有的特色,普遍用於神廟和宮殿建築。烏爾大塔高的正面設有宏偉的梯道,可直達最上層的神殿。四級土塔表面磚色不同,最下層呈黑色,代表陰間,第二層呈紅色,代表人間,第三層呈青色,代表天堂,最上層呈白色,代表太陽。各層地面都種有奇花異草。除了塔廟之外,還有王官、陵墓等建築,王宮也建於高大的台基上。

在雕刻藝術方面,蘇美爾阿卡德時期的雕刻作品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古樸風格。如著名的《鷲碑》(圖見前),是拉格什王戰勝溫瑪城的紀念碑,這塊石碑以浮雕表現拉格什王率領步兵前進,刻劃出拉格什士兵隊列整齊,士氣高昂的情景,古樸之中亦富於生氣。

古巴比倫王國時期的《漢謨拉比法典》石柱柱頭浮雕,表現漢謨拉比虔誠地站在端坐的太陽神沙馬什面前,接受王權標的場面(圖見前)。雕刻藝術手法熟練,線條剛勁、朴實,配以刻工精細的碑文,成為古巴比倫最重要的一件藝術文物。

屬於公元前8世紀的科爾薩巴德的亞述王宮,是薩爾貢二世時修建的。它是亞述諸王宮中得到比較充分發掘的一座,王宮建築在城中央的磚鋪的高大平台上,象是一座堡壘,高14米,佔地約130立方米。全部王宮建築擁有210間廳堂和30個院庭,磚徹為主。
新巴比倫時代,建築藝術發展到最高水平。以巴比倫城、神廟和王宮為代表,標志著這一時期建築的突出成就。巴比倫城和王宮建得更加壯麗。這一時期最有名的建築是王宮里的「空中花園」。
另外,新巴比倫時期的浮雕藝術以彩色琉璃磚鑲成的圖案最為壯觀。例如,巴比倫城的伊絲塔爾城門上和塔樓牆上,琉璃磚鑲嵌著白色野牛、金黃色的蛇首龍浮雕,共575處。牛在巴比倫宗教里是天神阿塔的形象:蛇首龍與中國龍的形象完全不同,它是蛇首獸身,前肢為獅足,後肢為鷹爪,是巴比倫主神馬爾都克的象徵。整個浮雕畫面黃白相間,充分表現了王宮的那種威嚴肅穆氣氛。
波斯帝國的建築在吸取兩河流域和埃及的後果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建築物一般都築在高大的石台基上。居魯士的墓就是建在六層石台基上的一座石屋。波斯王宮(圖見前)也都建在高大的石台基上。王宮的台基和牆壁上常用石浮雕作為裝飾,也有以琉璃磚鑲成的圖案作牆壁的裝飾的。波斯王宮中的殿堂往往有許多高大的石柱。從這些王宮的遺址還可以看出當時建築的宏偉和勞動人民的智慧。

Ⅹ 古西亞文明簡介

古代西亞是人類社會最早進入文明的地區。古代西亞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過相當重要的影響。

一、文字

古代西亞最大的文化成就之一是楔形文字的發明。早在烏魯克文化期(公元前3500—前3100),蘇美爾人就創造了圖畫式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建立在象形原則基礎上的,一符一義。如(頭),(太陽)(水)等。

蘇美爾人用粘土製成的半乾的泥板作為書寫材料,主要用削成三角形尖頭的蘆葦桿、骨棒或木棒當筆。書寫好後,任其自然風干,有的用火烘乾。由於落筆處印痕較為深寬,提筆處較為細狹,形狀很像木楔,故稱之為楔形文字。楔形的象形字大概形成於公元前3000年。

蘇美爾語里同音字很多,這種語言現象在文字中的反映就是同音異義(亦異形)字的大量存在,這可謂是楔形文字的一大特點。另一特點是一字多義多音,如犁字除表示「犁」外,還有「耕耘」、「耕作者」的意思,這後二者顯然是前者意義的引申。為了消除一字多義在文字使用上可能造成的混淆,人們發明了「限定符號」。這種符號本身不讀音,它的功能只在於為讀者(不是聽者)提示它限定的字的意義。
早期的蘇美爾文字都是表意字,或按西方人的說法是表詞字。到了講塞姆語的阿卡德人那裡,蘇美爾的表意字發生了質的變化:除一部分字兼作表意字外,所有的字都變成了音節符號。阿卡德人還給許多音節符號增添了新的音值。從此以後,楔形文字具備了可以准確或比較准確地表達語言的功能。

楔形文字後來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所接受,並作了一些增補,使之能夠記錄所有復雜的語言。以後埃蘭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米丹尼人、烏拉爾圖人都結合各自語言的需要,對這種文字略韙謀潿?

作為音節的楔形符號數目雖不到600個,但每個符號最少也有一兩個字義,平均代表四五個音節,加以塞姆語語法規則復雜,學習起來困難很大。公元前75年,楔形文字最終退出歷史舞台,逐漸被人遺忘了。19世紀初,德國學者格羅鐵芬開始解讀楔形文字,取得一定成就。19世紀中葉,楔形文字終被解讀,誕生了亞述學。亞述學是研究兩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區使用楔形文字各民族的語言、文字、歷史和文化的學科。亞述學的誕生,打開了西亞歷史上許多奧秘的大門。

二、文學 在西亞,兩河流域的文學作品產生較早,對後世的影響也比較大。
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學最早源於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早在蘇美爾時代便產生了神話傳說、史詩、寓言等作品,它對後來整個西亞地區文學藝術的發展都曾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吉爾伽美什史詩》共包括12首史詩,每首詩大約300行左右,分別刻寫在12塊泥板上。史詩主要描寫被神化了的烏魯克王吉爾伽美什(1/3是神,1/3是人)的事跡。史詩敘述吉爾伽美什要烏魯克居民修築城牆。人民不堪繁重的勞役,祈求天神安努對他加以節制。安努洞察了這一切,就創造了一個野人恩吉與吉爾伽美什進行較量。兩位英雄經過猛烈的決斗,不分勝負,最後言歸於好,結為密友,並開始為烏魯克人民消除禍害,建立了許多功勛。

留傳下來的蘇美爾文學作品中還有一些是寓言,以動物為題材,旨在諷刺剝削階級的惡劣品質,如以狗赴宴專找骨頭的寓言諷刺了貪婪,以狡狼捕殺羊群分贓多得的寓言諷刺了狡詐。這些作品情趣幽默,寓意深刻。

在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學作品中,也有一些反映了當時社會矛盾的優秀作品,如古巴比倫時期的《詠受難的誠實的人的詩》,敘述一個誠實正直的人,對視是和國王十分虔誠和敬畏,盡量做了神和國王所樂意的許多事情後,仍然不斷遭受痛苦的折磨。

古巴比倫時期的另一篇散文作品《主人與奴隸的對話》描寫主人與奴隸就12個問題進行了簡短的對話。真實奴隸對主人的一切貪婪慾望都表示附和,主人每說出要作某事,奴隸表示贊同並說出理由,後來主人說不作某事,奴隸表示贊同並說出不作的理由。

三、天文學和數學

為了適應農業生產的需要,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對天象進行觀察。歷法則是在觀察天文的基礎上編制起來的。早在蘇美爾阿卡德時代,兩河流域的人們就在觀察月亮運行規律的基礎上編制了太陰歷。他們把兩次新月出現的期間作為一個月,這樣每月就包括29或30天。他們又以12個月為1年(6個29天的月,6個30天的月),每年包括354天。這樣每年就比太陽年(365日5時48分46秒)短11天多的時間,必須置閏月加以調整。最初置閏是憑經驗進行的,有的年份加一個,有的年份加兩個,在烏爾第三王朝時期還有過一年加了三個閏月的現象。

天文學的發展必須有數學的基礎。興修水利、丈量土地、測量容積、修建城市和製造器皿等等也需要數學知識。因此,古巴比倫在數學方面得到很大的發展。巴比倫人曾採用十進位和六十進位的雙重記數法。他們用六十進位法計算時間和圓周,例如將圓周分為360度,這個方法至今還在世界各國通用。他們還開始推行數字位置的原則,同一數字在數的聯系中所佔位置不同,其值亦不同。位置值原則使他們能用較少的數碼來書寫巨大的數目,這在數學上是一個重要的貢獻。

巴比倫數學家不僅掌握了算術四則和分數的演算,而且是代數學的奠基者,他們能求出平方根與立方根,能解出有三個未知數的方程式。在巴比倫的碑石中曾發展過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在幾何學方面,他們已能運用商高定理(勾2+股2=弦2)。為了計算不規則形狀的田地面積,他們把它分成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等許多塊,分別計算,然後得出總和。巴比倫人還推算出圓周率為3(埃及數學家求出派為3.16),並且在立體幾何學上解決了像測量截頂角錐體體積等問題。

四、建築和雕刻

公元前400年代中期,在蘇美爾地區已出現了城市和神廟的建築。塔廟是蘇美爾建築的基本形制,蘇美爾各城邦都把塔廟作為城市建築的中心。塔廟是用土磚築成的供神殿堂,奠於層級的土台之上。到烏爾第三王朝時,代表當時建築技術成就的建築物是烏爾大塔廟,完成於公元前22世紀左右,遺址至今猶存地面。烏爾大塔廟由四級上塔組成,底層62.5米,寬43米。各層表面用燒磚,內層用生磚的土坯徹成,各級塔門都築成園屋頂拱門。這種建築技法日後成為兩河流域建築共有的特色,普遍用於神廟和宮殿建築。烏爾大塔高的正面設有宏偉的梯道,可直達最上層的神殿。四級土塔表面磚色不同,最下層呈黑色,代表陰間,第二層呈紅色,代表人間,第三層呈青色,代表天堂,最上層呈白色,代表太陽。各層地面都種有奇花異草。除了塔廟之外,還有王官、陵墓等建築,王宮也建於高大的台基上。

在雕刻藝術方面,蘇美爾阿卡德時期的雕刻作品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古樸風格。如著名的《鷲碑》(圖見前),是拉格什王戰勝溫瑪城的紀念碑,這塊石碑以浮雕表現拉格什王率領步兵前進,刻劃出拉格什士兵隊列整齊,士氣高昂的情景,古樸之中亦富於生氣。

古巴比倫王國時期的《漢謨拉比法典》石柱柱頭浮雕,表現漢謨拉比虔誠地站在端坐的太陽神沙馬什面前,接受王權標的場面(圖見前)。雕刻藝術手法熟練,線條剛勁、朴實,配以刻工精細的碑文,成為古巴比倫最重要的一件藝術文物。

屬於公元前8世紀的科爾薩巴德的亞述王宮,是薩爾貢二世時修建的。它是亞述諸王宮中得到比較充分發掘的一座,王宮建築在城中央的磚鋪的高大平台上,象是一座堡壘,高14米,佔地約130立方米。全部王宮建築擁有210間廳堂和30個院庭,磚徹為主。
新巴比倫時代,建築藝術發展到最高水平。以巴比倫城、神廟和王宮為代表,標志著這一時期建築的突出成就。巴比倫城和王宮建得更加壯麗。這一時期最有名的建築是王宮里的「空中花園」。
另外,新巴比倫時期的浮雕藝術以彩色琉璃磚鑲成的圖案最為壯觀。例如,巴比倫城的伊絲塔爾城門上和塔樓牆上,琉璃磚鑲嵌著白色野牛、金黃色的蛇首龍浮雕,共575處。牛在巴比倫宗教里是天神阿塔的形象:蛇首龍與中國龍的形象完全不同,它是蛇首獸身,前肢為獅足,後肢為鷹爪,是巴比倫主神馬爾都克的象徵。整個浮雕畫面黃白相間,充分表現了王宮的那種威嚴肅穆氣氛。
波斯帝國的建築在吸取兩河流域和埃及的後果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建築物一般都築在高大的石台基上。居魯士的墓就是建在六層石台基上的一座石屋。波斯王宮(圖見前)也都建在高大的石台基上。王宮的台基和牆壁上常用石浮雕作為裝飾,也有以琉璃磚鑲成的圖案作牆壁的裝飾的。波斯王宮中的殿堂往往有許多高大的石柱。從這些王宮的遺址還可以看出當時建築的宏偉和勞動人民的智慧。

與古代西亞的文明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