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遼寧成果

遼寧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05 19:05:48

『壹』 如何能弄到遼寧省級科技成果

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成果的評估基本上可以看到,即使是普通的小發明,只要你的評估省級就行了!

但是,說實話這條道路是非常難走

『貳』 「遼寧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指什麼

優秀教學成果比賽最高獎

『叄』 遼寧有哪些資源

土地資源 按利用現狀劃分,耕地面積409.29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27.65%,人均佔有耕地約0.096公頃,其中有80%左右分布在遼寧中部平原區和遼西北低山丘陵的河谷地帶;園地面積59.85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4.04%;林地面積569.0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8.47%,是各類土地中面積最大的一類,東部山區是全省的林業基地,也是調節全省氣候等自然環境的生態屏障,其他地區則是以防風固沙等保護性的生態林為主;牧草地面積35.01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37%,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區;其它農用地面積49.96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3.38%;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面積113.47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7.67%;交通用地面積8.8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6%;水利設施用地14.8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未利用土地面積138.31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3%。 水資源 2006年,全省平均降水量和河道徑流量少於多年平均值。水庫蓄水量也比正常年偏少,地下水位略有下降,水資源質量沒有明顯變化。全年全省平均降水597.9毫米,總降水量為870.03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1.8%,比上年偏少19%,時空分布差異較大。全省水資源總量261.36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3.5%。其中,地表水資源量233.9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91.59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26.5%。地表水與地下水重復計算量64.17億立方米。全省總用水量為141.24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98億立方米。其中農田灌溉用水量87.33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61.8%;林牧漁畜用水量5.14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3.6%;工業用水量24.54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17.4%;城鎮公共用水量6.72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4.8%;城鄉居民生活用水量15.6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11.0%;生態環境用水1.91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1.4%。 動物資源 遼寧動物種類繁多,有兩棲、哺乳、爬行、鳥類動物7綱62目210科492屬827種。其中,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6種,二類保護動物68種,三類保護動物107種。具有科學價值和經濟意義的動物有白鸛、丹頂鶴、腹蛇、爪鯢、赤狐、海豹、海豚等。鳥類400多種,佔全國鳥類種類的31%。 水產資源 遼寧近海生物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有3大類520多種。第一類浮游生物107種;第二類底棲生物280多種,主要有蛤、蚶、鮑魚、海膽、牡蠣、海參、扇貝等;第三類游泳生物137種,包括頭足類和哺乳類動物。全省沿海捕撈業直接利用的底棲生物和游泳生物有魚類117種,其中有經濟價值的70多種,如小黃魚、大黃魚、帶魚、鮁魚、鱈魚、鯧魚等;蝦類20多種,主要是對蝦、毛蝦、青蝦等;蟹類10多種,主要是梭子蟹和中華絨螯蟹等;貝類20多種,主要有蚶、蛤、蟶等。全省開發近海漁業生產潛力相當可觀。近海水域二級生產力達320萬噸,其中灘塗養貝生產潛力100萬噸,沿岸動物生產潛力近150萬噸,深水動物生產潛力70萬噸。目前只利用水域生產能力三分之一。全省內陸水域有淡水類資源119種,其中典型淡水魚類97種,河口洄遊魚類15種,鹹淡水魚類7種。淡水魚類經濟價值較高的有鯉魚、鯽魚、羅非魚、鰱魚、鱅魚、青魚、虹鱒魚、泥鰍和池沼公魚等20多種;淡水蝦蟹類有日本沼蝦、中華絨螯蟹等5種;淡水貝類有無齒蚌和田園螺等7種。 植物資源 遼寧有各種植物161科2200餘種,其中具有經濟價值的1300種以上。葯用類830多種,如人參、細辛、五味子、黨參、天麻、龍膽等;野果、澱粉釀造類70餘種,如山葡萄、獼猴桃、山裡紅、山梨等;芳香油類89種,如月見草、薄菏、薔薇等;油脂類149種,如松子、蒼耳等,還有野菜類、雜料類、纖維類等。 森林資源 根據遼寧省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第四次復查成果(2000年)資料,全省現有林業用地面積634.4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464.1萬公頃(含經濟林面積141.5萬公頃),占林業用地的73.16%;疏林地面積5.69萬公頃,佔0.9%;灌木林面積22.75萬公頃,佔3.58%;未成林造林地面積17.37萬公頃,佔2.74%;無林地面積123.9萬公頃,佔19.52%;苗圃0.63萬公頃,佔0.1%。森林覆蓋率為31.84%。全省活立木總蓄積量1.85億立方米,林分面積322.6萬公頃,林分蓄積量1.75億立方米,其中,幼齡林面積162.4萬公頃,蓄積2903萬立方米,分別占林分面積、蓄積的50.34%和16.61%;中齡林面積105.5萬公頃,蓄積8067萬立方米,分別佔32.72%和46.15%;近熟林面積30.33萬公頃,蓄積量3710萬立方米,分別佔9.39%和21.23%;成過熟林面積24.33萬公頃,蓄積2797萬立方米,分別佔7.55%和16.01%。 全省人工林已成林面積267.6萬公頃,佔全省有林地面積的57.66%,其中林分面積150.7萬公頃;人工經濟林面積116.9萬公頃。全省天然林面積196.5萬公頃,佔有林地面積的42.34%,其中天然林分面積171.9萬公頃;天然經濟林面積24.64萬公頃。 礦產資源 遼寧處於環太平洋成礦北緣,地質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種類齊全配套,區位條件好。目前已發現各類礦產110種,其中已獲得探明儲量的有66種(不含石油、天然氣、煤層氣、放射性礦產、地下水和礦泉水),礦產地672處。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的45種主要礦產中,遼寧省有36種620處礦產地。遼寧的菱鎂礦是世界上具有優勢的礦種,質地優良、埋藏淺,保有資源量礦石量25.6億噸,分別佔全國和世界的85.6%和25%左右,在全國具有優勢的礦產還有硼、鐵、金剛石、滑石、玉石、石油等6種,保有資源量分別佔全國的56.4%(硼礦)、24.0%(鐵礦)、51.4%(金剛石)、20.1%(滑石)、7.9%(石油),其中,硼礦、鐵礦和金剛石居全國首位,滑石和玉石居全國第二位,石油居全國第四位。具有比較優勢的礦產主要有煤、煤層氣、天然氣、錳、鉬、金、銀、熔劑灰岩、冶金用白雲岩、冶金用石英岩、硅灰石、玻璃用石英石、珍珠岩、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沸石等16種。 4

『肆』 遼寧自貿區建設首年取得哪些成果

遼寧省自貿來辦專職副主源任王恩濱表示,一年來,遼寧自貿區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試點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加快推進貿易便利化措施、推進金融領域開放創新,並積極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各項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此外,大連海關、沈陽海關等監管部門積極推進「三互」大通關建設,優化貨物國內流轉及加工貿易審批。如英特爾公司通關時效提高了20%,二期項目從宣布啟動到合格產品認證僅用時8個月,創下該企業全球范圍內投產新項目的最快紀錄。來源:中國經濟網

『伍』 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是省政府獎嗎

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是由該省科技協會組織的「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評審委員會」評審得出的。這個級別的成果類同於省部級論文得獎,在評審(中級)職稱時可以作為資料提交。

『陸』 遼寧省自然科學成果獎 什麼級別

降檔,變為廳級

『柒』 遼寧的豐富的物產

土地資源

按利用現狀劃分,耕地面積409.29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27.65%,人均佔有耕地約0.096公頃,其中有80%左右分布在遼寧中部平原區和遼西北低山丘陵的河谷地帶;園地面積59.85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4.04%;林地面積569.0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8.47%,是各類土地中面積最大的一類,東部山區是全省的林業基地,也是調節全省氣候等自然環境的生態屏障,其他地區則是以防風固沙等保護性的生態林為主;牧草地面積35.01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37%,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區;其它農用地面積49.96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3.38%;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面積113.47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7.67%;交通用地面積8.8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6%;水利設施用地14.8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未利用土地面積138.31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3%。

水資源

2006年,全省平均降水量和河道徑流量少於多年平均值。水庫蓄水量也比正常年偏少,地下水位略有下降,水資源質量沒有明顯變化。全年全省平均降水597.9毫米,總降水量為870.03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1.8%,比上年偏少19%,時空分布差異較大。全省水資源總量261.36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3.5%。其中,地表水資源量233.9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91.59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26.5%。地表水與地下水重復計算量64.17億立方米。全省總用水量為141.24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98億立方米。其中農田灌溉用水量87.33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61.8%;林牧漁畜用水量5.14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3.6%;工業用水量24.54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17.4%;城鎮公共用水量6.72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4.8%;城鄉居民生活用水量15.6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11.0%;生態環境用水1.91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1.4%。

動物資源

遼寧動物種類繁多,有兩棲、哺乳、爬行、鳥類動物7綱62目210科492屬827種。其中,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6種,二類保護動物68種,三類保護動物107種。具有科學價值和經濟意義的動物有白鸛、丹頂鶴、腹蛇、爪鯢、赤狐、海豹、海豚等。鳥類400多種,佔全國鳥類種類的31%。

水產資源

遼寧近海生物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有3大類520多種。第一類浮游生物107種;第二類底棲生物280多種,主要有蛤、蚶、鮑魚、海膽、牡蠣、海參、扇貝等;第三類游泳生物137種,包括頭足類和哺乳類動物。全省沿海捕撈業直接利用的底棲生物和游泳生物有魚類117種,其中有經濟價值的70多種,如小黃魚、大黃魚、帶魚、鮁魚、鱈魚、鯧魚等;蝦類20多種,主要是對蝦、毛蝦、青蝦等;蟹類10多種,主要是梭子蟹和中華絨螯蟹等;貝類20多種,主要有蚶、蛤、蟶等。全省開發近海漁業生產潛力相當可觀。近海水域二級生產力達320萬噸,其中灘塗養貝生產潛力100萬噸,沿岸動物生產潛力近150萬噸,深水動物生產潛力70萬噸。目前只利用水域生產能力三分之一。全省內陸水域有淡水類資源119種,其中典型淡水魚類97種,河口洄遊魚類15種,鹹淡水魚類7種。淡水魚類經濟價值較高的有鯉魚、鯽魚、羅非魚、鰱魚、鱅魚、青魚、虹鱒魚、泥鰍和池沼公魚等20多種;淡水蝦蟹類有日本沼蝦、中華絨螯蟹等5種;淡水貝類有無齒蚌和田園螺等7種。

植物資源

遼寧有各種植物161科2200餘種,其中具有經濟價值的1300種以上。葯用類830多種,如人參、細辛、五味子、黨參、天麻、龍膽等;野果、澱粉釀造類70餘種,如山葡萄、獼猴桃、山裡紅、山梨等;芳香油類89種,如月見草、薄菏、薔薇等;油脂類149種,如松子、蒼耳等,還有野菜類、雜料類、纖維類等。

森林資源

根據遼寧省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第四次復查成果(2000年)資料,全省現有林業用地面積634.4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464.1萬公頃(含經濟林面積141.5萬公頃),占林業用地的73.16%;疏林地面積5.69萬公頃,佔0.9%;灌木林面積22.75萬公頃,佔3.58%;未成林造林地面積17.37萬公頃,佔2.74%;無林地面積123.9萬公頃,佔19.52%;苗圃0.63萬公頃,佔0.1%。森林覆蓋率為31.84%。全省活立木總蓄積量1.85億立方米,林分面積322.6萬公頃,林分蓄積量1.75億立方米,其中,幼齡林面積162.4萬公頃,蓄積2903萬立方米,分別占林分面積、蓄積的50.34%和16.61%;中齡林面積105.5萬公頃,蓄積8067萬立方米,分別佔32.72%和46.15%;近熟林面積30.33萬公頃,蓄積量3710萬立方米,分別佔9.39%和21.23%;成過熟林面積24.33萬公頃,蓄積2797萬立方米,分別佔7.55%和16.01%。

全省人工林已成林面積267.6萬公頃,佔全省有林地面積的57.66%,其中林分面積150.7萬公頃;人工經濟林面積116.9萬公頃。全省天然林面積196.5萬公頃,佔有林地面積的42.34%,其中天然林分面積171.9萬公頃;天然經濟林面積24.64萬公頃。

礦產資源

遼寧處於環太平洋成礦北緣,地質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種類齊全配套,區位條件好。目前已發現各類礦產110種,其中已獲得探明儲量的有66種(不含石油、天然氣、煤層氣、放射性礦產、地下水和礦泉水),礦產地672處。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的45種主要礦產中,遼寧省有36種620處礦產地。遼寧的菱鎂礦是世界上具有優勢的礦種,質地優良、埋藏淺,保有資源量礦石量25.6億噸,分別佔全國和世界的85.6%和25%左右,在全國具有優勢的礦產還有硼、鐵、金剛石、滑石、玉石、石油等6種,保有資源量分別佔全國的56.4%(硼礦)、24.0%(鐵礦)、51.4%(金剛石)、20.1%(滑石)、7.9%(石油),其中,硼礦、鐵礦和金剛石居全國首位,滑石和玉石居全國第二位,石油居全國第四位。具有比較優勢的礦產主要有煤、煤層氣、天然氣、錳、鉬、金、銀、熔劑灰岩、冶金用白雲岩、冶金用石英岩、硅灰石、玻璃用石英石、珍珠岩、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沸石等16種

『捌』 60年間遼寧的變化

1)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譯牛胰島素基因後,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該胰島素。諾貝爾獎金委員會主席蒂斯利尤斯對此評價說:「比核能力更有說服力的是胰島素。因為,人們可以從書本中學到製造原子彈,但不能從書本上學習製造胰島素……」

(2)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運用基因方法重組人胰素。

(3)1984年3月9日,我國青年學者旭日干與日本學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試管山羊」,1989年,「試管綿羊」被成功培育。

(4)被世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於1973年在世界上首稱育成秈型雜交水稻。直到90年代,雜交水稻的影響還在繼續。

(5)從1980年開始,由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與復旦大學遺傳研究所合作進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轉基因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使我國的轉基因羊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6)一種生長耗料低、肉質好、抗病力強的轉基因豬,已由湖北省農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導入總效率2.1%,比國外高出一倍多,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7)在基因葯物方面,1988年,我國研製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製成功治療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療效的合成人工干擾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葯物,其中一些葯物已進入市場。

國慶60周年資料:農業技術

(8)早在1956年,廣東省的農民育種專家就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矮稈秈良種。此後,隨著一系列矮稈品種的育成和推廣,1965年,我國南方稻區基本上實現秈稻矮稈化,每畝產量由200—2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90年代,我國農業科技人員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分離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進一步研製出只採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大面積的試種中,表現出高產、優質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11250公斤。

(10)1995年11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山東大學生物系聯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麥矮病毒的轉基因小麥品種。

(11)1997年7月,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黃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經過多年攻關,成功地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入水稻,並應用於雜交水稻。

(12)1997年10月,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郭三堆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雙價抗蟲棉。

(13)1998年9月,浙江農業大學核農所教授高明尉等帶領課題組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轉基因抗螟蟲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國在激光育種、輻射誘變育種、太空育種等先進技術領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績。

國慶60周年資料:通信技術

(14)1983年12月,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研製出被命名為「銀河」的大型計算機系統。從此,我國踏進了世界研製巨型機的行列。

(15)1993年10月,「曙光一號」大型並行計算機研製成功。

(16)自1965年研究開發成功第一塊單片集成電路以來,建立了幾個集成電路重點科研和生產基地。現在每年可生產2.5億塊電路,增長幅度達45%。「九五」末期集成電路批量生產的水平為1—1.5微米,研究水平為0.8微米,並在0.5—0.6微米工藝技術預研取得成果。

(17)目前,我國已研製成功的智能機器人主要有:核工業移動作業機器人;壁面爬行機器人;室外惡劣環境下工作的移動機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無纜機器人……

(18)經過10餘年的研究,我國在X光、氧碘化學激光、自由電子激光、高功率固體鈦玻璃激光和準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19)80年代,我國陸續建設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輻射裝置。

(20)繼美國、德國等少數國家後,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了微合金鋼。

(21)我國現已能夠拉制出直徑為300毫米、重量達81公斤的大直徑硅單晶。實際信息寫入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22)能源、陶瓷、超導等材料方面的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國慶60周年資料:兩彈一星及航天技術

(23)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全世界為之震驚;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我國著名的「兩彈」。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著《東方紅》飛出地球,進入了太空。自此,「兩彈一星」被寫入新中國科技史冊。

(24)1960年,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對地導彈研製成功。

(25)6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了研製大型運載火箭技術。1980年5月,向太平洋海域發射大型運載火箭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26)根據航天運載的需要,我國研製成功了「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等4種「長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國的長征火箭家族已發展為有9種型號的火箭系列,使國外認識到中國航天的運載能力和水平,標志著中國航天技術具有堅實的基礎。

(27)1970年4月24日,我國進行了首次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地將第一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1972年3月3日,我國又發射了第二顆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975年11月1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成功。

(28)1999年11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無人試驗飛船飛行獲得了圓滿成功。2001至2002年又相繼研製並發射成功了神舟2~4號無人試驗飛船,獲得了寶貴的試驗數據。神舟5號飛船是在無人飛船基礎上研製的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國慶60周年資料:能源技術

(29)1966年10月,中國首次發射導彈核武器實驗成功。

(30)1971年8月,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31)1958年6月,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我國建成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位於浙江省的秦山核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它採用世界上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壓水堆型,並採用經過實踐檢驗的安全設計標准。1984年動工,1991年12月建成並首次並網發電。迄今,我國已擁有秦山和廣東大亞灣兩座核電站,國家擬在近期再建設4個核電項目。

(32)此外,我國還在研製的其他幾種核反應堆:1、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已研製成功5兆瓦核供熱反應堆;2、60萬千瓦的先進壓水堆核電站AC600,目前正在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製;3、10兆瓦高溫氣冷堆實驗堆開發研製,目前正在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進行;4、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預計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業運行;5、聚變反應堆核電站的廠家自1958年起,現已列入「863計劃」。

(33)磁流體發電自60年代開始研究,80年代已經建立了3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項目已列入「863計劃」,計劃在本世紀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體發電一蒸汽聯合循環實驗裝置。

(34)太陽能發電的研製始於1958年,目前全國約有38個單位和大學從事光伏的研究和與發展工作。自1976年開始地面用太陽電池商品化生產以來,現在已共有12條地面用太陽電池的生產線或工廠。

(35)風力發電在三北北部地區和東南沿海及島嶼發展迅速,1986年山東榮成市引進3台發電機組,組成我國第一個風力電站,1991年與德國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風力發電站的建設,並網發電均運行良好。

(36)生物質能源是近年來我國政府採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補,合理利用,講求效益」的政策,大力發展的農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顯的效果。

(37)地熱能方面,我國西藏地區已建成利用地熱發電的羊八井地熱電站,發電容量為2.7萬千瓦。

(38)我國在東南沿海地區建有數座實驗性潮汐能電站,裝機容量為40—640千瓦。

國慶60周年資料:科學考察

(39)從60年代開始,我國對青藏高原地區的科學考察活動一直沒有間斷。60—70年代珠穆朗瑪峰地區的兩次科學考察與70年代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西藏自治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冊著作。

自1973年以來,幾代中國科學家先後8次赴大峽谷進行科學考察,對大峽谷形成歷史、資源環境及其與人類和自然資源之相互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國慶60周年資料:遠洋和極地科學考察

(40)1970年,「向陽紅5號」船首次進行太平洋特定洋區的綜合調查,獲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質、水文等多學科珍貴資料。1980年5月,「向陽紅5號」船再赴太平洋執行任務,為探索「厄爾尼諾」現象,為我國海洋事業、國防建設和國際海洋合作做出了貢獻。

(41)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極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國第一支南極考察隊登上喬治島,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1985年2月20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國南極中山站在南極大陸落成。

(42)1999年6月,我國首次赴北極考察。

國慶60周年資料:古生物化石考察

(43)1984—1995年,我國科學家在雲南澄江發現大批動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進化的突發性,向傳統的「漸進論」為代表的達爾文進化理論提出了挑戰,被國際科學界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

(44)1997年,我國科學家在貴州甕安考察前寒武紀含磷地層,發現大量微型多細胞動物及礤胚胎化石,將動物起源時間向前推進5000萬年,再次取得早期動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國慶60周年資料:夏商周斷代工程

(45)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項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相結合解決三代紀年問題的大型項目。工程設置9個課題、40個專題、170名學者經過聯合考察,在文獻學、天文學、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成就將成為邁向21世紀的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點。

國慶60周年資料:農業發展

在農業類科技成果中,一些重大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和領先水平;超級稻、雜交玉米、轉基因抗蟲棉、雜交油菜、地膜覆蓋技術等一大批突破性科技成果的研發和推廣應用,使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大大提高了糧棉油等大宗農作物的生產能力,糧食總產量從6000億斤躍上了1萬億斤的台階;畜禽品種改良和規模化養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名特優新水產品養殖技術的進步,使我國畜牧、水產養殖業的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0%以上,肉類、禽蛋和水產品總產量躍居世界首位;農業機械化技術進步和應用,工廠化農業和設施農業的興起,大幅度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38%。農業科技30年來的巨大進步使我國農業科技整體水平躍升發展中國家前列,為解決我國農產品供應短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國慶60周年資料:經濟發展

建國以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長期處於緩慢發展的落後狀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出口額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總的來說,仍處於低水平徘徊狀態。1985年,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高瞻遠矚,從振興機電工業、推動對外貿易發展的戰略高度,從體制改革、建立出口生產體系、推進市場開拓等方面採取有力措施持續推動,從而結束了機電產品出口長期低水平徘徊的狀態,形成了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新局面。1999年,國家開始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經過共同努力,中國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績巨大,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力量。

一、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在外貿中佔比不斷提高。我國機電產品出口自1995年以來,連續13年保持我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地位。2007年,機電產品出口由1978年6.59億美元增加到了7011.7億美元,增長了1063倍,年均增長27.2%;佔全國外貿出口的比重從1978年的6.8%提高到57.6%。機電產品進口由1980年的56.5億美元增加到4990億美元,增長了87倍,年均增長18.0%;佔全國外貿進口的比重從1980年的28.2%提高到52.2%。

二、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在進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出口商品結構向資本勞動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轉化的進程加快,出口產品的加工深度、附加值和技術含量進一步提高,進出口商品結構得到優化。機器設備、運輸機械以及儀器儀表等產品的出口始終高於機電產品出口年平均增長速度,機電儀產品及設備出口佔比超過93%。能源、材料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相對減緩,低於全國機電產品出口平均增長速度。三十年來,我國向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出口了大量成套設備和大型設備,包括:船舶、飛機、鐵路、冶煉設備、通訊設備、發電設備和輸變電設備等。

三、重點產業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多年來,通過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有力地促進了企業技術進步,推動了一批重點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我國30萬千瓦、60萬千瓦大型燃煤發電機組製造技術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目前30萬千瓦以上發電機組在國外已安裝和正在執行項目總計容量超過1700萬千瓦。

——2004年我國自主研發、製造的新舟60飛機成功銷往辛巴威,至今已累計獲得訂單137架,其中海外87架,15家已經交付並投入運營。

——2007年我國造船業新接訂單、手持訂單、造船完工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位。

——汽車是我國增長潛力最大的自主品牌出口商品之一。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潛在市場、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三大生產國,2007年我國生產汽車888.3萬輛,出口61萬輛。

——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電信設備為全球100多個國家的500多家電信運營商提供設備和服務。華為公司的程式控制交換機已佔全球程式控制交換機市場份額的32%,連續三年銷量世界第一。

——我國已成為國際家電最佳生產基地和輸出大國。2007年中國家電行業出口金額達到314億美元,我國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器、彩電、激光視盤機、微波爐等多類產品已居世界產量和出口第一。

四、貫徹全方位、多元化和重點市場、重點突破的方針取得明顯進展,遠洋市場開拓能力明顯增強。在鞏固發展傳統市場的同時,向北美、西歐等重點市場的出口增長較快。市場結構向多元化深入拓展。200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已覆蓋224個國家和地區,進口國家和地區194個。前10位貿易夥伴進出口總計10141.3億美元,占機電產品貿易總額的84.5%。除主要出口市場保持高速增長外,對非洲和拉丁美洲、中東、對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均取得可喜成績。從進口市場看,自主要貿易夥伴進口占據主導,自日本、歐盟、台灣、美國等主要貿易夥伴占據主導,來自其他貿易夥伴的進口也有不同程度增長。

五、出口企業組織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出口迅速成長,經營主體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機電生產企業成為擴大出口的骨幹力量。截至2007年外商投資企業機電產品進出口持續保持穩定增長,佔比接近3/4。民營企業經過近10年來的快速發展,出口產品涉及電子、家電、電工、汽車、摩托車、工程機械、通信等多個行業,在機電產品進出口中的地位不斷上升,佔比達到12%,進出口增速比外商投資企業高出20個百分點,顯示出較強的發展後勁。據統計,1985年全國出口額超過500萬美元的生產企業不足10家。2007年出口額1億美元以上的企業達849家,其中,年出口10億美元以上企業75家,100億美元3家。生產企業成為開拓國際市場的主力軍,並逐步形成了一批出口企業集團,顯示出技術、管理的優勢和出口的後勁。

六、機電產品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成為對外經濟貿易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2002年起,機電產品進出口總額佔全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突破50%,2003年機電產品出口佔全國外貿出口的比重也突破50%,機電產品出口增量佔全國外貿出口增量的比重累計達到68%,2007年機電產品出口佔全國外貿出口的比重達到了57.6%。擴大機電產品進出口,對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提升產業技術水平,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提高國際競爭能力,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對增加就業,保持社會穩定也做出了積極貢獻。

國慶60周年資料:人民生活

第一、每月1500元扣除標准,可以基本保證城鎮居民基本生活

閱讀全文

與遼寧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