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江蘇發展成果

江蘇發展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05 11:37:45

『壹』 江蘇發展的新成就二百字作文

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以前臟兮兮的土路 ,如今變成了乾乾凈凈的水泥馬路;一排排破爛不堪的磚瓦房,現在成了一幢幢華麗的小洋樓。
今年暑假,我回老家小住。第二天,我就參加了有趣的種毛豆的勞動。那天早上,天氣格外晴朗,我和堂哥、嬸嬸一起到田裡種毛豆。我們到達了目的地,開始分工。嬸嬸負責犁地和綁架,堂哥負責播種。而我呢?工作最簡單,就是把堂哥沒放好的種子重新安排個位置。嬸嬸利用她幾年來的經驗,很快就完成了的工作。於是,我和堂哥就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我跟在堂哥後面,一顆一顆地檢查。我左等右等,還是沒有等到。終於,第一個「獵物」送上門了。我高興地喊了一聲:「耶!」大家都對我投來詫異的目光。我急忙低下頭,紅著臉,不好意思地說:「我只是找到堂哥第一個放錯的種子。」別人都做了一個無奈的手勢。我把種子重新放好,又開始查找了……到了中午,我們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了田地。
暑假結束了,我又重新回到了校園。學校舉行了一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該怎麼做」的徵文活動,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從小生長在縣城,農村跟我有什麼關系呢?回到家裡,媽媽告訴我:「嬸嬸說,毛豆快要豐收了,我們周末再回去幫忙採收,好嗎?」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周末又到了,我回到老家幫著收割毛豆。現在,毛豆已經長得一瓣一瓣,肥肥胖胖的了。風兒一吹,搖晃著,就像許多扁舟在暴風雨里飄盪。看到大家都在收割,我也迫不及待地下了車,幫忙收割。大家看到我這個城裡的小小後生也來幫忙,都誇我真勤勞,我聽了,心裡美滋滋的。我彎下腰,拿起鐮刀,把莖割斷,捆成一捆,放在卡車上……聽大伯說,那次的毛豆賣了許許多多錢,大伯一高興,買了幾瓶啤酒回家慶祝,大家都喝得痛痛快快!聽他們說,毛豆還出口日本,為我們國家多創許多外匯呢!
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貢獻了我小小的力量。我相信,新農村的明天會更美好!
簡評:通過對比方式,展現了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體現了自己的欣喜自豪之情。

『貳』 齊心協力抓建設 快速發展顯成果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秘書處

服務企業

規范行業

發展產業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珠寶產業獲得了非常迅速的發展。其中,一些地區或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或憑借無可替代的地域優勢,或依託深厚的文化積淀,促使以企業為主體的各種產業資源的集中發展,逐漸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珠寶產業集聚區。

根據珠寶產業集聚區當地政府的建議,中寶協依據我國珠寶產業發展的現狀,於2005年發起並開展了「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的認定和培育工作。珠寶產業基地應該具備四個方面的條件:一是珠寶玉石首飾及其相關產業列入當地政府重點規劃之中,享有政策優惠;二是該地珠寶玉石首飾及其相關產業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知名度較高;三是珠寶玉石首飾及其相關產業成為當地支柱產業之一,經濟效益顯著;四是從業人員占當地勞動人口比例較大,提高就業率。依照這些條件,對上報的珠寶產業基地經過資料審核以及實地調研,先後授予了22個珠寶產業集聚區為「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

現在看來,這22個「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在基地建設上政府、協會、企業都付出了努力,做了大量務實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應該說,我們很好地貫徹落實了孫文盛會長「貴在推動、重在建設」的指示精神,促進了珠寶產業基地集聚效應的顯著提高。

一、政府真抓實干搞建設

六年來,當地政府對珠寶產業基地的建設都十分的重視,不僅把當地珠寶產業建設列入政府部門的發展規劃,有的還成立了產業管理職能部門。如河南鎮平縣的玉雕管理局,青田縣石雕產業保護與發展局,番禺經濟貿易局的珠寶產業發展中心,阜新市瑪瑙產業管理辦公室、梧州市寶石節組委會辦公室等。這些政府部門的建立,很好地促進了政府對珠寶產業的常態管理,進而使得產業基地在節會舉辦、園區建設、服務保障、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節會舉辦效果顯著

舉辦珠寶主題的節會是政府部門開展基地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定期舉辦的珠寶節會,客商雲集促進了企業之間貿易合作,專題會議擴大了業界資訊的交流,對當地珠寶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打造了城市名片的良好形象,促進了當地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比如,2012年11月的第九屆國際梧州寶石節,參會的海外客商就多達200餘人,集體簽約的16個合作項目達60多億元。

深圳珠寶節、諸暨珍珠文化節、岫岩玉雕文化節、昌樂寶石節、東海水晶節、內蒙古巴林石節、阜新瑪瑙節、青島飾品節、南陽玉雕節、青田石雕節、蘇州珍珠節、瑞麗珠寶文化節等,都業已成為全國聞名的盛會,並在基地宣傳、業界合作、招商引資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園區建設突飛猛進

珠寶產業園區的建設也是當地政府部門基地建設一項重大舉措。珠寶園區的規劃與建設,一方面是滿足當地企業擴大規模、轉型升級的一個客觀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當地政府招商引資、做大做強珠寶產業的一個重大舉措。因此,這些年來,各個產業基地在珠寶產業加工、貿易的基礎設施建設上都鉚足了勁、用足了力,一個個珠寶加工產業園,一座座珠寶貿易城,拔地而起。

深圳水貝珠寶基地,華東國際珠寶城,番禺沙灣珠寶產業園,昌樂中國寶石城,昌化國石文化城,莆田工藝美術城,相城中國珍珠寶石城,鎮平國際玉城,岫岩中國玉雕會展中心,東海國際水晶寶石城,青島國際工藝品城等,依託自身產業優勢興建珠寶項目,為當地珠寶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在近一二十年珠寶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進程中,加工產業園和商貿城在各個珠寶特色產業基地誕生了一大批。不可否認,由於部分珠寶園區或商貿城在全國產業發展布局中存在一定偏差,特別是一些以地產開發為基礎的項目,運行情況不太理想。但是,經過這一輪的基本建設,應該說為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支撐體系不斷完善

一個產業基地集群化發展,政策環境、配套服務等支撐體系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各產業基地為了扶持珠寶產業的發展,在土地使用、資金支持、稅收優惠、信息平台、人才培育等方面都出台了相應的政策,有效地提升了產業基地的凝聚力、影響力和活力。如,深圳及羅湖區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建立大型綜合性服務平台,涵蓋設計研發、質量檢測、人才培訓、文化創新、網路信息等功能,鼓勵科技創新、扶持品牌企業,同時面向全國以及世界打造「深圳珠寶」區域的品牌。

珠寶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企業流動資金相對匱乏。結合深圳羅湖珠寶企業特點,中國建設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光大銀行等創造性地組織成立了珠寶支行,為珠寶企業量身定做,推出「金財寶」、「聯保聯貸」和「借金還金」等創新性服務業務,提供融資金額300多億元。這些舉措,不僅解決了當地珠寶企業資金運轉的困難,也為其他產業基地企業融資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徐德明會長考察玉雕產業基地

各個產業基地政府在人才培養方面出錢出力出政策,通過自主辦學、聯合辦學、定向培養和短期培訓等多種形式,為珠寶企業培養了數千名的專業人才;廣州番禺、深圳羅湖、浙江諸暨、東海水晶等產業基地先後引進國家級專業珠寶質量檢測實驗室,為珠寶市場規范、有序、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廣東四會積極推動玉器產業公共服務平台的建設,建立鑒定中心、電子商務網、玉器雕刻工藝實訓基地、創新開發中心等產業創新服務體系,有力地支撐著產業的發展。

作為珠寶文化產業,文化既是珠寶產業的精神支柱,又是推動珠寶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各珠寶產業基地通過專家論壇、編印書刊、文藝創作,通過與地方及央視節目組合作宣傳、推廣當地的珠寶產業。比如,江蘇東海大力支持以水晶為題材的影視片及主題歌曲藝術創作,如《水晶心》、《水晶緣》、《水晶之戀》等;阜新將內涵豐富的阜新特色瑪瑙文化與戲曲聯姻,編排了現代京劇《水膽瑪瑙》等;巴林右旗編演了《巴林石贊歌》多首具有內蒙古特色的歌曲。這些珠寶文化的創作與宣傳,對擴大產業基地文化凝聚力和區域品牌影響力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協會積極聯動促發展

在我國珠寶產業基地誕生和發展的進程中,中寶協始終是一個積極的推動者,也是一個積極的建設者。六年多來,中寶協作為一個行業組織,不遺餘力地為珠寶產業發展出謀劃策,為產業基地建設進言盡力。

1.依託中寶協資源優勢,為產業發展塔台唱戲

例如,中寶協利用主辦的北京國際珠寶展這一平台,2005年11月組織了「中國珠寶特色產業基地成就展」,氣勢龐大,宣傳效果很好;2011年11月組織了「2011中國印金石獎」展評活動,集中展示了青田石、壽山石、昌化石和巴林石四大名石,並出版了《2011中國印金石獎》一書。2012年7月中寶協還利用主辦的沈陽珠寶展,為遼寧岫岩和阜新兩個產業基地免費提供100多個展位,宣傳岫玉和瑪瑙產業。

2.積極參與主辦節會活動,為節會活動增彩增效

中寶協先後與當地政府共同主辦60多個節會,積極出主意、想辦法、做實事。比如,南陽玉雕節、岫岩玉雕節、諸暨珍珠節期間,中寶協積極配合邀請相關會員單位觀摩采購、洽談合作,邀請政府領導、高校教授、業界大師進行演講交流,一舉多得,深受好評。

3.依據產業基地政府部門訴求,開展專項服務

受產業基地政府部門委託,2005年中寶協完成《中國珍珠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課題,2010年完成《都昌珠貝產業發展規劃》,2012年完成《莆田珠寶產業升級》研究報告。2010年、2011年、2012年連續三年完成「全國玉石作品玉星獎」在岫岩的展評活動,並正式出版三冊《全國玉石作品玉星獎金典》。

4.結合珠寶行業重大活動,組織論壇座談會議

中寶協牽頭主辦了2006年「第一屆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市長論壇」,並於2007年在深圳、2008年在岫岩、2012年在上海分別召開了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高峰論壇或座談會,促進了基地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了基地建設與發展。

三、產業集群發展顯成效

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在相關珠寶企業的大力支持下,在行業組織的大力推動下,各個珠寶產業基地不僅在規模發展上實現了跨越,在品牌建設上有了飛躍,在綜合競爭力上有了提高,在經濟社會上也有了成效。

1.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明顯

內蒙古赤峰、遼寧阜新、遼寧岫岩、河南鎮平、浙江青田、浙江臨安、福州晉安、山東昌樂、江蘇東海、浙江昌化等是以資源為依託的特色產業基地。當地政府部門主導本地資源合理開發,積極促進境外資源開發引進,既保障了產業發展所需要的資源,也提升了資源利用的范圍和價值。

2.珠寶製造向珠寶創造升級加快

深圳羅湖、廣州番禺、廣西梧州、青島城陽、廣東倫教、福建莆田以及浙江諸暨、蘇州相城等,首飾製作從款式設計到加工工藝都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深圳、諸暨、青島以及倫教等地結合節會開展的首飾設計製作賽事,很好地促進了珠寶製造向珠寶創造的轉變。

3.翡翠加工產品更加多元精緻

廣東四會、廣東平洲、雲南瑞麗、雲南騰沖是我國重要的翡翠加工貿易基地。這些年來,隨著翡翠原料價格的上漲,翡翠首飾以及雕件對設計與工藝的要求越來越高。翡翠飾品、把件、掛件,翡翠首飾和翡翠擺件,不同品質特點的翡翠都得以更好地利用。

4.通過產業轉型找到發展機遇

轉變產業基地經濟增長方式,是同質化產業基地未來重要的發展出路,也是實現產業基地科學發展的重要基礎。廣州花都作為一個珠寶加工製造產業基地建設,多年來困擾較多,裹足不前。近兩年,當地政府主導企業配合打造「花都珠寶小鎮」的珠寶旅遊文化區,石頭記礦物園、雲峰翡翠夢想館等重要項目的建設,為廣州花都珠寶產業基地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目前,全國上下都在開展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我國珠寶產業基地建設要結合自身的現狀與特點,也要堅持用科學發展戰略來規劃好,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產業的轉型與升級,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等提升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挑戰與機遇並存,生存與發展並進,在我國2020年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中,我們政府部門、行業組織、珠寶企業齊心協力,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將會更加夯實,我國珠寶產業將會更加美好。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之路

『叄』 江蘇省南通第一中學的辦學成果

高考成績 2015年高考,有747人參加高考,229人上本一線,628人上本二線,本科上線率超過84.00%。2015屆38名國際班畢業生均被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錄取,有兩名同學被倫敦大學學院錄取;兩名同學獲得牛津大學入學測試通知。
2014年高考,有714人參加高考,227人上本一線,本一上線率達32.00%;621人上本二線,本二上線率達87.00%。2014屆國際班畢業生均被世界百強學校錄取,一名同學被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錄取;兩名同學被倫敦大學錄取。
2013年高考,有723人參加高考,253人上本一線,上線率35.00%;623人上本二線,上線率86.00%。2013屆PGA國際班100%的同學被美國排名前100名的大學錄取。2013屆A-LVEVL國際班100%的同學被世界前百強學校錄取,其中80.00%的學生被世界50強大學錄取。
2012年高考,有268人上本一線,上線率40.00%,548人上本二線,本科上線率約80.00%。3位同學被南大、浙大等國內名校保送錄取。首屆PGA國際課程班24位畢業生100%被世界名牌大學錄取。 學科競賽 在第29屆高中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江蘇賽區)中,該校三位同學榮獲省一等獎,有38位同學獲得省二等獎,4位同學獲得省三等獎。
2015年4月25-26日,該校獲得,「2015年世界學者杯上海賽區」高中組寫作團隊第一名。
2015年4月17日,該校兩名同學獲得「歐幾里德數學競賽」卓越獎,8位同學獲得「伽羅瓦數學競賽」卓越獎。
2015年7月26日,該校一名同學獲得「2015中國機器人大賽醫療與服務項目類選拔賽」冠軍。 素質成績 2015年4月11日,該校田徑隊獲得「南通市第七十屆田徑運動會暨第二屆陽光體育運動會比賽」高中A組團體總分第二、高中B組團體總分第二。
2015年5月9日,該校兩名同學獲得南通市第二屆普通高中學生現場繪畫比賽一等獎。
2015年7月12日,該校乒乓球隊獲得「2015年南通市中小學生乒乓球比賽」高中女子組團體第一名和高中男子組團體第三名。
2015年7月17日,該校籃球隊獲得「2015年南通市中小學生三人制籃球比賽」高中男子組第二名。
2015年11月26日,該校獲得「2015年南通市中小學生排球比賽」高中男子組冠軍。
2014年11月30日,該校男排以三戰全勝的成績獲得南通市中學生排球賽高中男子組冠軍。 校訓:敬誠勤樸 內涵說明:校訓「敬誠勤樸」是崇英學校創辦之初被寫進學校章程融入學校教育的辦學理念和育人思想。1935年崇英女校五周年慶,學校當局請黃祖謙先生題寫了校訓,並刊入校慶紀念冊。
校訓銘文:21世紀初,為了對學校傳統有一個較全面的總結和詮釋,學校提出對校訓作出解釋,並以銘文的方式鐫刻在廣場雕塑基座上。
全文如下:
風雨磐石,崇英既誕,回溯百年,氣稟溫良。敬誠勤樸,誡子勉學;
持敬於業,自肅恆端;寓誠於心,修身晉德;勉勤於學,家國乃強。
抱朴於行,無欲而剛。淳厚養正,寧靜致遠。莘莘學子,灼灼桃李。
陰穠無疆,天涯四方。日昃星藏,惟師無忘。言彼世初,載錫以光。
其會如林,其喜成淵。知情意行,律之以周;戮力研修,彰己奉儔;
師如之何?儒雅坦盪。生如之何?時維倜儻。偉哉斯氣,千載浩然!
庶幾夙夜,以永終譽。緝熙光明,天昭之昌,萬世所望。 校徽 校徽組成:南通市第一中學校徽由兩個同心圓構成整體環形框架;同
心內圓是標識主體,是經過處理的學校代表性建築崇文樓圖案,主體圖
案之下的1919是學校創建時間;外圓上部是校名全稱「江蘇省南通第一
中學」,由著名書畫大師王個簃先生題寫,底部是學校全稱的英文形式。
整個標識飽滿、大方,表述直白,有歷史感和文化底蘊。
校徽含義:校徽以歐式建築崇文古樓為主體圖案,主要是為了強調學
校辦學底蘊的豐厚積淀,強調學校精神的歷史傳承;英文譯文的托底
設計,既表現了學校在當今面向世界的必然形勢,又有強調和提醒學
校創辦之初的國際化特色的意思。整個標識寄寓了尊重傳統正視現實
放眼世界的深刻含義。 校歌 曲名:南通一中校歌
編曲:Lois Anna Ely
改曲:黃忠
填詞:黃則李
改詞:薛海兵
嫣嫣桃李渠渠廈屋

弦歌雅誦群英課讀
接物待人城與敬
行身居業勤和朴
集中外古今眾所長成吾學
溫溫師表濟濟同窗
來自四方聚於一堂
時雨春風勤化育
新知舊學供磋商
對國家興亡節有責勿相忘
莘莘學子愛我一中
齊鼓帆齊鼓帆
事業榮昌桃李天涯名播四方 社團文化 截至2015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南通市第一中學共建有學生社團12個。 學生社團名單模擬聯合國社團機器人社團南通一中民樂團演講社團時政社團軍事社團愛心社團動漫社團文緣學社新聞學社電聲樂團舞蹈合唱團社團參考資料: 日常活動 江蘇省南通市第一中學學生課余活動豐富,學校每年均開展各項活動,例如5月聯合校會、12月校園藝術文化節、12月冬季「激情長跑」、12月「科技節」等。

『肆』 有很多成就,卻被「冷落」江蘇最無奈的城市是什麼

前段時間江蘇“十三太保”嚴重刷屏,江蘇作為一個經濟強省,在全國的實力還是比較強的,其境內有三個城市GDP超過一萬億元,所有地級市均成功進入全國百強城市,所以大家親切地稱江蘇省30個地級市為“江蘇十三太保”,為什麼要用“十三太保”這個詞來形容他們的關系?唐朝末年,有一個叫李克的人,他有十三個兒子,都是太保職位,個個都很有錢,所以被稱為“十三太保”!有了這個解釋,我們就可以理解“江蘇十三太保”的含義了。

『伍』 江蘇地區 新能源發展現狀

沿江蘇南通海岸線一路走去,從小洋口到東凌的上百千米路程中,隨處可見海面上緩緩運轉的巨大風機。風機高有80米,葉輪直徑亦有70餘米,雖遠但不顯渺小。

海上風電場成為江蘇沿海新風光,與亘古存在的灘塗、沙洲比鄰而居。該風電場始建於2006年年底,當年,龍源公司投資的15萬千瓦風電場正式建成,結束了江蘇無風電的歷史。

以此為顯著標志,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在江蘇迅速興起。新能源產業成為助推江蘇沿海地區發展的重要動力。

1

能耗大省欲增加能源供應

江蘇一直以來就戴著兩頂帽子:能源消耗大省、能源資源小省。江蘇省傳統能源資源匱乏,原煤、石油、天然氣的產量都不大。因此,歷史上隸屬山東的徐州,因生產原煤,在1953年被劃歸江蘇。

但是,一個徐州摘不掉江蘇頭上的帽子。江蘇省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7年,江蘇省能源消費總量為2.06億噸標准煤,一次能源生產量則只有2406萬噸標准煤,能源自給率只有11%。

江蘇省統計局專家王當齡表示,江蘇是典型的能源輸入型地區,能源供需問題解決得好不好,直接影響江蘇經濟的發展。但是,從近些年能源供需形勢看,江蘇省的能源供應與經濟發展、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趨突出。

解決能源供需難題,方法有二:一為節能降耗,二為增加供應。根據新華社在2008年年初所作調查,早在2005年,江蘇省每萬元GDP的能耗就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5%。再加上江蘇省支柱產業化纖、紡織、有色金屬等均為能耗大戶,江蘇進一步節能的空間並不大。

「經濟結構和產業基礎決定了江蘇節能降耗的難度很大。」江蘇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顧衛東表示。

增加供應因此成為必然之路。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為江蘇摘掉「能源資源小省」的帽子提供了可能。

2

新能源發展取得初步成果

2008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發改委主任毛偉明透露,未來3到5年內,江蘇核能、風電等新能源將形成1800萬千瓦以上的裝機容量,堪比三峽水電站。

給予毛偉明信心的,是江蘇全省廣泛開展的新能源項目建設。

從蘇西的南京到蘇北的徐州,一項項風電設備製造項目不斷誕生——南京江寧區20多家企業加大投入,全區風電產業產值達到60億元;徐州市引進維斯塔斯項目、羅特艾德—力士項目、凱迪環保節能項目,形成產值15億元。

從蘇南的無錫到蘇東的鹽城,一家家太陽能光伏企業拔地而起——無錫尚德躋身世界光伏行業前十強,其產能佔全國太陽能電池總產能的60%;南通強生光電引進世界最先進的2.5萬千瓦非晶硅太陽能薄膜電池生產線,並建成全國首座普及型光伏電站。

此外,蘇中宿遷的生物質能發電、如皋的跨區域垃圾發電,也展示了江蘇新能源發展項目的多樣性與廣泛性。

江蘇發展新能源產業,具備充足的物質基礎。資料顯示,江蘇每年有1500萬噸秸稈可作為能源利用,摺合標煤700萬噸;年均日照1800小時~2600 小時,年均輻射總量3.3億焦/平方米,太陽能利用條件良好;風能資源得天獨厚,954千米海岸線加上2000多千米沙洲,風能資源可開發量達238萬千瓦。

2008年江蘇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近900億元,其中,光伏產業規模和風電設備成套機組製造企業數量居全國首位。

3

發展新能源需政府進行科學引導

擺在江蘇面前的是一條前景光明的大路,但是路途仍然是曲折的。

就總量而言,雖然新能源發展快速,但新能源在全省能源結構中的佔比仍然微不足道。

具體到各個產業,也仍有諸多問題待解。江蘇省可再生能源協會的專家表示,江蘇發展新能源產業,主要面臨產能較低、缺乏核心技術、缺少科學規劃等問題。以光伏產業為例,光伏產業作為江蘇新能源陣營的「王牌」,其兩頭在外(原料供應在外、產品銷售在外)的產業特徵對本土能源供應只起到「畫餅充飢」的作用,且加劇了用電緊張和環境污染。

「新能源發展的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已有顯現,值得警惕。」江蘇省發改委的一位專家表示。

解決新能源發展中的問題,一方面需要企業自身在研發、布局方面進行調整,另一方面則需要政府部門科學引導。

今年出台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將江蘇沿海發展戰略升級為國家戰略。這份規劃提出要在江蘇沿海地區積極發展以風電和核電為主體的新能源產業。但與以往不同的是,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在以後推進海上風電示範項目時,將建立競爭機制,加快海上風電的標准化建設工作和技術進步。

江蘇省的政策同樣體現推動與引導的結合。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韓慶華說:「在產業政策上,對各類投資主體研發新能源產業項目實行鼓勵政策。此外,在金融、企業兼並重組、對外合作交流等方面,也將加大扶持力度。」

江蘇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如火如荼,雖然短期內不會對江蘇省能源供應現狀產生大的影響,但改變畢竟在發生。江蘇沿海的開發,將我國東部沿海區域最薄弱的環節帶動起來;江蘇新能源產業的建設,則使我國東部能源輸入典型地區邁向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正如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顥瀚所說:「之前的劣勢已經成為現在的優勢。」加快開發新能源,受益的將是整個江蘇,乃至長三角、淮河流域。

『陸』 江蘇省三步走戰略取得了哪些成就

1.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階段:積極提高蘇南與加快發展蘇北(1983~1993年)
2.區域非均衡協調發展階段:共同發展戰略(1993~2000年)
3.區域科學發展階段:統籌發展戰略(2000年~至今

『柒』 江蘇教育培養工程獲得了什麼成就

截至2017年底,「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自2009年實施以來,第一期、第二期共100名培養對象已順利結業,第三、四期的培養工作正在進行中,預計2022年完成。

「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是江蘇省基礎教育領域最高規格的人才工程,從2009年起,由省教育廳在全省范圍內分四批選拔200名特級教師(其中教師120名、校長80名)進行培養。工程旨在為一批教育理念新、科研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中小學教師和校長創造條件與提供平台,增強科研素養、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育實踐、提升管理能力等方面進行重點培養,幫助他們在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凸顯個人教育專長與形成鮮明風格,為他們將來有可能成為社會公認的人民教育家奠定基礎,並以此帶動和促進全省中小學師資隊伍水平的整體提升,為江蘇建設教育強省、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與滿足人民美好教育生活的願望提供人才支撐。

為對培養對象提供專業支持、環境支持和政策支持,省教科院組建了專家指導團隊,聘請國內一流專家進行指導;設立省教育科學規劃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專項課題,鼓勵培養對象申報教育科研項目;組織培養對象出國研修。

目前,第三期、第四期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培養工作正在按計劃推進,預計到2022年將全部完成該項工作。

『捌』 中國近幾年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中國近幾年科技發展迅速,在很多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可以說,在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雙向驅動已成為當今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

下面就是我國近幾年在科技突破上取得的傲人成績。

中國大飛機:2017年5月5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中國自主研製的C919大型民用客機試飛成功。

造島神器:2017年11月3日,亞洲最大絞吸挖沙船「天鯤號」在江蘇啟東下水,相比之前的絞吸挖沙船,「天鯤號」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將更多的泥沙送至更遠的目的地。以「天鯤號」為代表的新中國系列絞吸挖泥船現在是南海快速吹填造陸的主力軍,在永興島、美濟島、永暑島等8個島礁建設中得到應用,依靠其強大的挖掘能力,打通了堅硬環礁口門,在不到20個月內吹填造島近14平方公里、增加永陸面積17倍,創造了世人矚目的中國速度。

5G的到來:2019年2月18日,「全國首個5G火車站」在上海虹橋站啟動建設。2019年3月30日,全國首個行政區域5G網路在上海建成,隨著首個5G手機通話的撥通,上海也成為全國首個中國移動5G試用城市。

最後,我們要堅信科技強國的偉大目標,讓科技強國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讓科技強國的偉大力量更加充分展現,最終讓科技強國的宏偉藍圖早日實現。

『玖』 江蘇「放管服」改革取得什麼成效

在互動網路迅速發展之際,江蘇將審批簡化從政務中心進一步搬到了網上。在線政務服務事項超90%、「刷臉」申領工商執照、5天辦結不動產登記……隨著不見面審批在江蘇全面鋪開,如今「動動手指」「解放雙腿」,舍棄「馬路」轉走「網路」正在成為政務「新常態」。

今年5月,南京市第一張通過「江蘇省個體工商戶登記手機通」APP注冊成功的營業執照順利發放。從軟體下載、注冊、申請材料填報,不到半個小時,一份新的電子營業執照就在手機上下載完成。蘇省編辦副主任張學才表示,圍繞「網上辦、集中批、聯合審、區域評、代辦制、不見面」六個方面,目前江蘇13個設區市、96個縣(市、區)第一批「不見面」審批清單已全部公布。今後,這一范圍仍將不斷擴大。目前各地正在抓緊梳理第二批不見面審批事項清單。來源:中國新聞網

閱讀全文

與江蘇發展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