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龔勝生的龔勝生教授研究成果獲獎情況
編號 時間 成果名稱 授獎部門及等級 完成順序 21 2007.07 關於加快武漢城市圈
建設的對策建議 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
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詢獎三等獎 獨立完成 20 2004.04 省組織部、宣傳部、團省委、
省財政廳、省人事廳、省青年聯合會:湖北省十佳傑出青年提名獎 獨立完成 19 2004.08 中國疫災的時空分布變遷規律 譚其驤禹貢基金會頒:譚其驤
禹貢基金第三屆優秀青年歷史地理論著一等獎 獨立完成 18 2004.09 中國教科文維體工會全國委員會頒:全國師德先進個人 17 2001.06 清代兩湖農業地理 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獨立完成 16, 2000.08 清代兩湖農業地理 譚其驤禹貢基金會頒:譚其驤禹貢基金第二屆優秀青年歷史地理著作二等獎 獨立完成 15 1999.11 論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人地關系協調 中國人口學會國家人口培訓中心頒發:第二屆全國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獨立完成 14 1999.5 華中師范大學優秀青年 13 1998.10 武漢市團委、組織部、科委、人事局、青年聯合會頒:第二屆武漢優秀科技青年創業獎 獨立完成 12 1998.09 湖北省教委、人事廳、教育工會、教育獎勵基金會頒:湖北省優秀教師 獨立完成 11 1998.03 霍英東高等教育基金會頒:霍英東青年教師(研究類)三等獎 獨立完成 10 1997.12 中國地理學會頒:第四屆全國青年地理科技獎 獨立完成 9 1997.12 跨世紀的舉措—湖北大城市研究 中國發展研究獎評審委員會頒:中國發展研究獎二等獎 主要參加 8 1997.10 湖北省科協、人事廳、組織部頒:第三屆湖北青年科技獎 獨立完成 7 1997.03 典型城鄉區域發展過程中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歷史地理考察(系列論文成果) 國家教委頒: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獨立完成 6 1996.02 2000年來中國瘴病分布變遷的初步研究 譚其驤禹貢基金會頒:譚其驤禹貢基金首屆優秀青年學術論文二等獎 獨立完成 5 1996.05 長江中游沿岸地區生產力布局研究 湖北省人民, 政府頒: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2完成 4 1995.09 論「湖廣熟,天下足」諺語的流傳過程、實質表現及其所反映的人地關系的嬗變 中國農業歷史學會頒:一九九四年度中青年農史論文徵文優秀獎 獨立完成 3 1995.10 兩湖平原城鎮發展空間過程研究 中國地理學會頒:第五屆全國青年地理工作者優秀學術論一等獎 獨立完成 2 1994.06 清代兩湖農業地理 李四光學術思想研究會頒:李四光學術思想研究會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 獨立完成 1 1994.10 2000年來中國瘴病分布變遷的初步研究 湖北省科委、科協、人事廳頒:湖北省第五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
㈡ 劉惠好的獲獎及榮譽
2009年:中共湖北省委「2008年度湖北省優秀調研成果三等獎」
2008年:湖北省政協「2008年度全省政協信息工作先進工作者」
2006年:獲「優秀女職工」榮譽稱號
2004年:獲「中青年科研骨幹」 基金資助
2003年:湖北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2年:中國人民銀行武漢管理部課題二等獎
2000年:獲「華為獎教金」
2000年:中國人民銀行武漢管理部課題二等獎
1997年:獲中南財經大學跨世紀學科(學術)帶頭人基金資助
㈢ 鄭傳寅的獲獎勵及榮譽稱號
1.1989年獲美國王安漢學研究院頒發的「漢學研究獎助金」;2.1989年獲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頒發的「湖北省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3.1992年起領取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1995年獲國家教委頒發的「全國高校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一等獎」;5.1995年獲湖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湖北省首屆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6.1998年獲武漢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武漢市第六次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7.1999年獲湖北省文聯頒發的「文藝理論明星獎」;8.2001年獲湖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湖北省第二屆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9.2002年獲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0.2003年獲武漢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武漢市第八次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11.2005年獲中國文聯第五屆文藝評論獎(理論文章類)二等獎;12.2009年獲教育部頒發的第五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著作類三等獎;13.2011年獲武漢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武漢市第十二次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與黃蓓合作完成,第一作者)。
㈣ 如何查詢湖北省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獎
上湖北省科學技術廳官網。
㈤ 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的優秀調研成果獎算什麼級別
為什麼鬥地主
㈥ 楊柳的獲獎情況
1.「武漢市城市圈民間融資情況調查報告」獲2011年湖北省優秀調研成果獎三等獎2..國際經濟因子對我國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的影響,獲人民銀行總行2012年青年課題二等獎
㈦ 塗正革的獲獎情況
1. 2011年2月論文《環境、資源與中國工業增長的協調性》(獨撰)獲得武漢市第12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 2011年3月論文《環境、資源與中國工業增長的協調性》(獨撰)獲得湖北省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3. 2009年9月4日論文《中國的工業生產力革命——用隨機前沿生產模型對中國大中型工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分解及分析》(第一作者)獲高等學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教社科政字(2009)第155號);
4. 2009年5月5日《中國工業增長模式研究(系列論文)》(第一作者獲湖北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鄂政發(2009)26號);
5. 2005年博士論文《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生產率與技術效率的隨機前沿模型分析》獲華中科技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
6. 2006年博士論文《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生產率與技術效率的隨機前沿模型分析》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獎;
7. 2007年博士論文《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生產率與技術效率的隨機前沿模型分析》張培剛優秀博士論文獎;
㈧ 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什麼級別
省部級獎啦。和民政部、國家民委獎等一個等級。
㈨ 李海鵬的榮譽
(1)《關於民族地區農村脆弱性貧困治理的調研報告—基於貴州省兩個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的農戶調查》獲得2010年度國家民委社科研究成果一等獎(序一)(2)《關於設立多民族走廊區域治理實驗區的調研報告》獲得2009年度國家民委社科研究成果一等獎(序二)(3)《關於加快推進武陵山省際區域統籌發展的建議》獲得2010年湖北省優秀調研成果二等獎(序二)。(4)《貴州民族地區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獲得2011年度國家民委社科研究成果一等獎(序五)。
㈩ 張俊飈的獲獎情況
獲得各種獎勵成果10餘項,其中省部級獎勵成果8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獲得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1項)。
1.教學、管理工作獎勵
(1)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優秀教材獎(2011)
(2)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李平)指導獎(2013)
(3)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李波)指導獎(2012)
(4)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解冰)指導獎(2010)
(5)湖北省優秀碩士論文(劉渝)指導獎(2007)
(6)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第1完成人)(2012)
(7)華中農業大學首屆學科建設及管理工作先進個人(2012)
(8)華中農業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管理工作先進個人(2012)
(9)華中農業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2011)
(10)華中農業大學「十一五」國家社科基金申報組織工作先進個人(2011)
(11)課題組獲首屆研究生獅子山俊秀學子「團體獎」(2011)
(12)華中農業大學優秀博士論文(黃文清)指導獎(2008)
(13)華中農業大學優秀博士論文(解冰)指導獎(2009)
(14)華中農業大學優秀博士論文(李波)指導獎(2011)
(15)華中農業大學優秀博士論文(李平)指導獎(2012)
(15)華中農業大學優秀碩士論文(劉渝)指導獎(2006)
(16)華中農業大學優秀碩士論文(嚴文高 )指導獎(2013)
(16)華中農業大學優秀碩士論文(王偉)指導獎(2008)
(17)華中農業大學本科生創新論文(設計)指導獎(2011)
2.科研獎勵
(1)系列論文「湖北『三農』發展問題對策研究」,2013年獲得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第1完成人;
(2)專著《生態與農業雙重安全目標下的農業資源永續利用問題研》,2013年獲得中華農業科技三等獎,第1完成人;
(3)專著《生態產業鏈與生態價值鏈整合中的循環農業發展研究》,2012年獲武漢市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第1完成人;
(4)報告「關於做大做強湖北食用菌產業的思考與建議」,2012年獲湖北省發展研究三等獎,第1完成人;
(5)報告「湖北省農科教結合運行機制研究」,2012年獲湖北省優秀調研成果一等獎,第4完成人;
(6)報告「發揮農業科技優勢,推動湖北農業跨越式發展研究」,2012獲湖北省優秀調研成果二等獎,第2完成人;
(7)論文「湖北品牌農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2009年獲得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第1完成人;
(8)專著《中西部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2003年獲得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第1完成人;
(9)報告「黃土高原生態環境退化機理與開發治理模式研究」,2003年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第5完成人;
(10)博士論文《中西部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2003年獲得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
(11)專著《中國糧食問題觀察》,2001年獲陝西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第3完成人;
(12)報告「湖北農業產業化問題研究」,2001年獲教育部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第5完成人;
(13)報告「湖北農業產業化問題研究」,2001年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5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