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孟德爾成果

孟德爾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05 02:12:09

⑴ 孟德爾的成功

孟德爾之所以能發現遺傳因子的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其成功的原因有:

(1)選擇了適合的實驗材料——豌豆。豌豆的一些品種具有好些易於區分的相對性狀,如種子的圓形與皺縮、植株的高莖與矮莖等等。以豌豆作為雜交實驗材料,還有一個顯著的優點:豌豆是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閉花授粉(花在尚未開放時已完成了授粉),能避免外來花粉混雜。因此,用豌豆作為雜交實驗材料,結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豌豆能產生較多的種子,便於收集數據進行分析。豌豆易於栽培,生長期短,也是豌豆作為實驗材料的優點。

(2)首先只研究一對性狀,盡可能使問題簡化,得到結果和結論後,再從簡單到復雜,研究兩對性狀到多對性狀。

(3)孟德爾把數學統計方法應用到遺傳分析中。觀察群體,將數學統計方法用於遺傳分析是孟德爾的首創。這也是數學在生物學領域里的第一次突破。數學統計方法的應用,使實驗結果能定量而准確地揭示本質。所以說,孟德爾對人類的貢獻,不僅僅局限於遺傳學領域,還表現在科學思想的方法論上。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領域里的開創性人物,都必然是一位超越該領域的思想家,因為只有在方法論上出現突破,才能在舊領域上開拓新領域。孟德爾之後,遺傳學領域里的重大成就中,有好幾個都是與數學方法的成功應用有關。摩爾根發現遺傳的連鎖規律,幾乎是直接繼承了孟德爾的方法。

孟德爾揭示遺傳規律的過程表明,在科學研究中取得成功,不僅需要有堅強的意志和持之以恆的探索精神,還需要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正確的研究方法。

⑵ 孟德爾的研究成果時隔多少年後被再度發現

在觀察與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後,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說,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孟德爾探索遺傳規律時,運用了「假說-演繹」法,該方法的基本內涵是

⑶ 孟德爾是哪國有什麼傑出的貢獻

  1. 孟德爾是奧匈帝國人。他發現了遺傳規律、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

  2. 孟德爾,1822年7月20日出生於奧地利布隆(Brunn)(現在是捷克的布爾諾 )的神父,是遺傳學的奠基人,被譽為現代遺傳學之父。他通過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規律、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

  3. 孟德爾遺傳規律在實踐中的一個重要應用就是在植物的雜交育種上。在雜交育種的實踐中,可以有目的地將兩個或多個品種的優良性狀結合在一起,再經過自交,不斷進行純化和選擇,從而得到一種符合理想要求的新品種。比方說,有這樣兩個品種的番茄:一個是抗病、黃果肉品種,另一個是易感病、紅果肉品種,需要培育出一個既能穩定遺傳,又能抗病,而且還是紅果肉的新品種。你就可以讓這兩個品種的番茄進行雜交,在F2中就會出現既抗病又是紅果肉的新型品種。用它作種子繁殖下去,經過選擇和培育,就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能穩定遺傳的番茄新品種。

⑷ 孟德爾的故事

1843年,孟德爾來到了布爾諾老城區山腳下的聖托馬斯修道院。

這個修道院屬於奧古斯丁派。奧古斯丁派將科學也視為一種聖約,同樣維護著世界的神聖秩序。因此,這個修道院的近萬本藏書里,除了神學,還有自然史、地理學以及天文學。

孟德爾就是一個對「科學聖約」頗有興趣的人。1848年,孟德爾開始做神父,不過,他天性羞怯,佈道用的捷克語也說得磕磕巴巴。總之,他的佈道基本是一場災難,根本無法吸引教區居民。

為了擺脫失業危機,孟德爾決定申請去高中當老師,不過,校方要求他得通過自然科學方面的教師資格考試。

孟德爾沒考過。他的地質學很差,生物學也很爛,考官要他對哺乳動物進行分類,他自己杜撰一通,還把袋鼠和大象歸到了一起。考官在評語里寫,「申請人似乎對專業術語一竅不通,他毫不顧忌系統命名法的規則,只會用德語口語稱呼那些動物的名字。」

孟德爾沒辦法,只好去繼續惡補科學知識。在修道院的推薦下,他被維也納大學錄取了。

當年的維也納大學里聚集著許多一流科學家。舉個例子,當時給約翰上物理課的,是克里斯蒂安·多普勒教授。在維也納大學的經歷,讓孟德爾形成了系統的知識框架,也讓他有了心中的偶像——就是多普勒。在維也納大學進修幾年後,孟德爾回到布爾諾,第二次試圖考取教師資格。

又沒考過。由於焦慮,孟德爾在考試前病倒了,此外,第一場考試他就和植物學考官吵了起來,原因不明,可能與學術意見分歧有關。孟德爾終沒考完3天的考試,他這輩子再也沒去考正式教師資格,一直當著代課教師。

他的空閑時間在種豌豆。是的,孟德爾幾乎所有時間都在種豌豆。在修道院院長的寬宏允許下,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過著播種、授粉、採摘、剝殼、計數、分析的生活。

(4)孟德爾成果擴展閱讀:

在1868年,孟德爾被選為修道院院長,從此他把精力逐漸轉移到修道院工作上,最終完全放棄了科學研究。這一年他才四十六歲,當修道院院長顯得還太年輕了。在當時,修道院院長死後,政府就會派人來查賬並課以重稅。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修道院傾向於選舉較年輕的修道士當院長。1874年,奧地利政府頒布了一項嚴苛的稅法。孟德爾認為新稅法不公平,拒絕交稅,花了大筆的錢與政府打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

其它修道院的院長紛紛被政府收買,屈服了,只有孟德爾堅拒政府的威脅利誘,決心抵抗到底。結果可想而知。法庭判決孟德爾敗訴,修道院的資金被沒收了。修道院的修道士們也背棄了孟德爾,向政府妥協。孟德爾的身心完全垮了,得了嚴重的心臟病。

1884年1月6日這天,他精神看起來「似乎不錯」,護士問候了他一句:「你的氣色真好。」五分鍾後,前去看望孟德爾的修女發現,他靠在沙發上已經停止了呼吸。

⑸ 格雷戈爾·孟德爾的孟德爾的研究成果

只是被遺忘一時,而一當慧眼識珠,則迅即為人所周知。而且德·弗里斯、考倫斯和車爾麥克雖然都獨自地重新發現了他的原理,但卻最終都讀到了他的論文,並且引證了他的結果。最後,沒有人會理直氣壯地說如果沒有德·弗里斯、考倫斯和車爾麥克,孟德爾做的工作就不會產生影響。孟德爾的文章已被W·O·福克列入一個發行廣泛的遺傳著作的目錄中。這個目錄可以確保該學科中遲早要有某個認真的學生會意外地讀到孟德爾的文章。

⑹ 孟德爾是哪國有什麼傑出的貢獻

孟德爾
孟德爾 (1822-1884)

孟德爾是現代遺傳學之父,是這一門重要生物學科的奠基人。1865年發現遺傳定律。

1822年7月22日,孟德爾出生在奧地利的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里,父親和母親都是園藝家。孟德爾受到父母的熏陶,從小很喜愛植物。

當時,在歐洲,學校都是教會辦的。學校需要教師,當地的教會看到孟德爾勤奮好學,就派他到首都維也納大學去念書。

大學畢業以後,孟德爾就在當地教會辦的一所中學教書,教的是自然科學。他能專心備課,認真教課,所以很受學生的歡迎。1843年,年方21歲的孟德爾進了修道院以後,曾在附近的高級中學任自然課教師,後來又到維也納大學深造,受到相當系統和嚴格的科學教育和訓練,為後來的科學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孟德爾經過長期思索認識到,理解那些使遺傳性狀代代恆定的機制更為重要。

從維也納大學回到布魯恩不久,孟德爾就開始了長達8年的豌豆實驗。孟德爾首先從許多種子商那裡,弄來了34個品種的豌豆,從中挑選出22個品種用於實驗。它們都具有某種可以相互區分的穩定性狀,例如高莖或矮莖、圓料或皺科、灰色種皮或白色種皮等。

孟德爾通過人工培植這些豌豆,對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狀和數目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計數和分析。運用這樣的實驗方法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嚴謹的態度。他酷愛自己的研究工作,經常向前來參觀的客人指著豌豆十分自豪地說:「這些都是我的兒女!」

8個寒暑的辛勤勞作,孟德爾發現了生物遺傳的基本規律,並得到了相應的數學關系式。人們分別稱他的發現為「孟德爾第一定律」和「孟德爾第二定律」,它們揭示了生物遺傳奧秘的基本規律。

孟德爾開始進行豌豆實驗時,達爾文進化論剛剛問世。他仔細研讀了達爾文的著作,從中吸收豐富的營養。保存至今的孟德爾遺物之中,就有好幾本達爾文的著作,上面還留著孟德爾的手批,足見他對達爾文及其著作的關注。

起初,孟德爾豌豆實驗並不是有意為探索遺傳規律而進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獲得優良品種,只是在試驗的過程中,逐步把重點轉向了探索遺傳規律。除了豌豆以外,孟德爾還對其他植物作了大量的類似研究,其中包括玉米、紫羅蘭和紫茉莉等,以期證明他發現的遺傳規律對人多數植物都是適用的。

從生物的整體形式和行為中很難觀察並發現遺傳規律,而從個別性狀中卻容易觀察,這也是科學界長期困惑的原因。孟德爾不僅考察生物的整體,更著眼於生物的個別性狀,這是他與前輩生物學家的重要區別之一。孟德爾選擇的實驗材料也是非常科學的。因為豌豆屬於具有穩定品種的自花授粉植物,容易栽種,容易逐一分離計數,這對於他發現遺傳規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孟德爾清楚自己的發現所具有的劃時代意義,但他還是慎重地重復實驗了多年,以期更加臻於完善、1865年,孟德爾在布魯恩科學協會的會議廳,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分兩次宣讀。第一次,與會者禮貌而興致勃勃地聽完報告,孟德爾只簡單地介紹了試驗的目的、方法和過程,為時一小時的報告就使聽眾如墜入雲霧中。

第二次,孟德爾著重根據實驗數據進行了深入的理論證明。可是,偉大的孟德爾思維和實驗太超前了。盡管與會者絕大多數是布魯恩自然科學協會的會員,中既有化學家、地質學家和生物學家,也有生物學專業的植物學家、藻類學家。然而,聽眾對連篇累續的數字和繁復枯燥的淪證毫無興趣。他們實在跟不上孟德爾的思維。孟德爾用心血澆灌的豌豆所告訴他的秘密,時人不能與之共識,一直被埋沒了35年之久!

孟德爾晚年曾經充滿信心地對他的好友,布魯恩高等技術學院大地測量學教授尼耶塞爾說:「看吧,我的時代來到了。」這句話成為偉大的預言。直到孟德爾逝世16年後,豌豆實驗論文正式出版後34年,他從事豌豆試驗後43年,預言才變成現實。

隨著20世紀雄雞的第一聲啼鳴,來自三個國家的三位學者同時獨立地「重新發現」孟德爾遺傳定律。1900年,成為遺傳學史乃至生物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一年。從此,遺傳學進入了孟德爾時代。

今天,通過摩爾根、艾弗里、赫爾希和沃森等數代科學家的研究,已經使生物遺傳機制——這個使孟德爾魂牽夢繞的問題建立在遺傳物質DNA的基礎之上。

隨著科學家破譯了遺傳密碼,人們對遺傳機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現在,人們已經開始向控制遺傳機制、防治遺傳疾病、合成生命等更大的造福於人類的工作方向前進。然而,所有這一切都與聖托馬斯修道院那個獻身於科學的修道士的名字相連。

孟德爾生平

孟德爾(Gregor Mendel,1822-1884),1822年7月22日出生於奧地利西里西亞附近的農民家庭。他從小愛好園藝,由於家境困難,沒有讀完大學,到布龍一所修道院當院士。1847年獲得牧師職位。在朋友的資助下,於1850年到維也納大學理學院深造。1853年夏天,他回到布龍修道院,擔任時代學校的動植物學教師。他結合教學,從事植物的雜交實驗工作,終於發現了遺傳規律,並在1865年的布爾諾自然科學協會上,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但卻被埋沒,直到20世紀初才重新被發現,從而確定了孟德爾在遺傳學上的地位。

名稱: 孟德爾小傳
主題詞或關鍵詞: 生命科學
內容

現代遺傳學的創始人孟德爾於1822年7月22日出生在奧地利的一個農民家庭。他自幼就對大自然有濃厚的興趣,經常跟著父親種田,跟著母親在花園里勞動、栽培各種花草。孟德爾看到很多植物由兩片小葉子逐漸長大,然後開花、結果,他就想:為什麼麥子的種子種在地里,長出來的一定是麥子,蔥的種子一定生蔥�由於從小就受到大自然的熏陶,他掌握了不少植物栽培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

上小學和中學時,因為家境貧寒,他常常衣衫襤褸,忍飢挨餓。但他仍然以堅強的毅力克服困難,勤奮努力地學習。

上大學是孟德爾妹妹特洛西亞把自己的嫁妝費拿出來,才使孟德爾交了學費。就這樣,1840年,孟德爾終於進入了奧爾米茨大學神學院。

在大學里,孟德爾博覽群書,學習了數學和物理學等自然科學知識,他的視野和知識面更寬廣了,為他以後從事遺傳學研究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1歲那年,孟德爾從神學院畢業了。歷經生活磨難的孟德爾,必須找一個飯碗,他進了布隆修道院,當上了一名修士。

孟德爾一邊從事神職工作,一邊在後花園里進行生物遺傳實驗,他試圖找到生物性狀遺傳的秘密。8年以後,他用豌豆進行的雜交試驗,終於揭開了生物一代與一代之間又像又不像這一大自然的奧秘,這就是著名的孟德爾遺傳學定律。

⑺ 孟德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被稱為遺傳學的奠基人,主要成就是通過豌豆雜交試驗提出了遺傳學三大定律中的兩個: 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

⑻ 孟德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孟德爾,奧地利生物學家。出生於奧地利帝國西里西亞海因策道夫村,在布隆(Brunn)(今捷克的布爾諾 )的修道院擔任神父,是遺傳學的奠基人,被譽為現代遺傳學之父。他通過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學三大基本規律中的兩個,分別為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

⑼ 孟德爾對遺傳學做了怎樣的貢獻具體點!

孟德爾做了豌豆實驗!他通過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規律、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
貢獻如下:經過整整8年(1856-1864)的不懈努力,終於在1865年發表了《植物雜交試驗》的論文,提出了遺傳單位是遺傳因子(現代遺傳學稱為基因)的論點,並揭示出遺傳學的兩個基本規律——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這兩個重要規律的發現和提出,為遺傳學的誕生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也正是孟德爾名垂後世的重大科研成果。 孟德爾的這篇不朽論文雖然問世了,但令人遺憾的是,由於他那不同於前人的創造性見解,對於他所處的時代顯得太超前了,竟然使得他的科學論文在長達35年的時間里,沒有引起生物界同行們的注意。直到1900年,他的發現被歐洲三位不同國籍的植物學家在各自的豌豆雜交試驗中分別予以證實後,才受到重視和公認,遺傳學的研究從此也就很快地發展起來!

閱讀全文

與孟德爾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