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案

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案

發布時間:2021-08-05 00:32:14

A. 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換法是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專,規范科技成屬果轉化活動,加速科學技術進步,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於1996年5月15日通過,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現行版本為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修改。

B. 國家對科技成果轉化有些什麼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另外,各地區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都不一樣。具體可參照各地區科技局網站。江蘇省有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平台,上面介紹內容也比較全面。

C.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做了哪些修改

1、強化政府職能,來加強政策導源向。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同時也是一項風險性事業。沒有政府作後盾,沒有政府資助,單個個人或企業很難做到。高校的科技成果要迅速轉化,首先是政府要加強引導,制定相應的政策。目前,我國已出台

D. 如何落實修訂後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打死也不說逼毛有幾根

E.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該怎麼辦

一篇來自於《中國青年報》的文章供你參考!
「國家制定政策,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市場導向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討論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案(草案)》(下稱《修正案》)強調。《修正案》完善了科技成果信息發布、處置收益分配等制度,突出了企業在科研方向選擇、項目實施等方面的主體作用,強化了知識產權保護。
引人注意的是,大學教授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工作將更加自由。《修正案》規定,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科技人員可以在完成本職工作的情況下兼職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或者在一定期限內離崗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科研機構、高等學校應當建立制度規定或者與科技人員約定兼職、離崗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期間和期滿後的權利和義務。
《修正案》的推出無疑是我國經濟從坐享人口紅利到釋放改革紅利的踏實一步。遙遙相對應的是李約瑟之問,這位對中國社會深有研究的英國學者提出:「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
對這個問題的諸多答案之中,「轉化應用」是個頻頻出現的關鍵詞。魯迅先生恨鐵不成鋼地寫道:「外國用火葯製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外國用鴉片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
創造,卻無創新;有創業,卻無產業。這不得不令人惋惜。拋開中西國民性的爭議,如何從聰明的創造走向智慧的應用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方面,無論圍觀網友如何痛惜某大學已經不是當年的某大學,就發表的科研成果而言,外國的月亮真的不那麼圓了,實打實的數據證明中國有大樓亦有大師的的高校、尤其是頂尖高校在世界PK中並不含糊。
另一方面,在這個全民創業的時代。根據國家科技部提供的資料,目前全國5100家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每年完成的科研成果3萬項,但其中能夠轉化並批量生產的僅有20%左右,形成產業規模的僅有5%。根據教育部門公布的統計數字表明,我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還不到20%、專利實施率不到15%,而發達國家高達70%~80%。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影響因子高學術影響力大的核心刊物上發表的好文章、在試驗和實踐中漫漫求索獲得的專利該怎麼應用?誰來應用?
《修正案》提供了一種可能:高校教授兼職或者離崗創業。
理想的情況下,創造者最熟悉自己的成果,他們投身市場,在市場中發揮自己智慧的價值,並通過實踐的檢驗打磨產品。兼職及離崗期限的設置,也可以為教授保留學者的身份,降低失敗的成本。
科研與創業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很多成果誕生時根本看不出未來會給世界帶來怎樣的變化。畢達哥拉斯講解勾股定理,有人問他:有什麼用處呢?他嘲笑地給了那人幾個錢,說:這就是你要的用處。必然有許多有志於投身科研的人如嚴耕望所說「工作隨時努力生活隨遇而安」,對象牙塔外的市場並不感興趣。保護他們工作的純粹也是大學的責任之一。
同時,對於相當一部分科研工作者而言,格物致知後的經世致用也是人生的追求之一。高校嚴格的財務和人事制度多少是一種束縛。老老實實地做學校的項目,項目結束時還需要絞盡腦汁地湊發票,何況進入市場每天真金白銀的進出呢?既做老師又做老闆,算不算不務正業?評估怎麼算?會不會影響以後升副教授、教授?
《修正案》為這類人打開了一扇窗戶。但是,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學校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的細則尤為重要。不僅要杜絕一邊抓錢一邊抓身份的投機,也要防止政策傳達不靈創業老師兩頭受氣的情況。更關鍵的是在財務、人事評估機制上有所變化,規則明白清晰。
此外,畢竟會搞科研不等同於懂經營,直接把創業學者丟到市場上,對於個人的成長而言或許是好事,但對於提高整個國家的科技轉換效率來說有點危險。在市場和高校之間的創業服務銜接,或許是需要抓緊的關鍵一步。

F. 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法律全文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組織實施
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四章 技術權益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規范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加速科學技術進步,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第三條
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應當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保護環境與資源,有利於促進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
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應當遵循自願、互利、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或者依照合同的約定,享受利益,承擔風險。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
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應當遵守法律,維護國家利益,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第四條
國務院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計劃部門、經濟綜合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部門依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范圍,管理、指導和協調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管理、指導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第二章 組織實施
第五條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科技成果的轉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組織協調實施有關科技成果的轉化。
第六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定期發布科技成果目錄和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指南,優先安排和支持下列項目的實施:
(一)明顯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的;
(二)形成產業規模,具有國際經濟競爭能力的;
(三)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節約能源、降低消耗以及防治環境污染的;
(四)促進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
(五)加速少數民族地區、邊遠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
第七條
國家通過制定政策措施,提倡和鼓勵採用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不斷改進、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落後技術、工藝和裝備。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的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可以由有關部門組織採用公開招標的方式實施轉化。有關部門應當對中標單位提供招標時確定的資助或者其他條件。
第九條
科技成果持有者可以採用下列方式進行科技成果轉化:
(一)自行投資實施轉化;
(二)向他人轉讓該科技成果;
(三)許可他人使用該科技成果;
(四)以該科技成果作為合作條件,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
(五)以該科技成果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者出資比例。
第十條
企業為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生產新產品,可以自行發布信息或者委託技術交易中介機構徵集其所需的科技成果,或者征尋科技成果轉化的合作者。
第十一條
企業依法有權獨立或者與境內外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合作者聯合實施科技成果轉化。
企業可以通過公平競爭,獨立或者與其他單位聯合承擔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研究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第十二條
國家鼓勵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等事業單位與生產企業相結合,聯合實施科技成果轉化。
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等事業單位,可以參與政府有關部門或者企業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的招標投標活動。
第十三條
國家鼓勵農業科研機構、農業試驗示範單位獨立或者與其他單位合作實施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農業科研機構為推進其科技成果轉化,可以依法經營其獨立研究開發或者與其他單位合作研究開發並經過審定的優良品種。
第十四條
國家設立的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所取得的具有實用價值的職務科技成果,本單位未能適時地實施轉化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和參加人在不變更職務科技成果權屬的前提下,可以根據與本單位的協議進行該項科技成果的轉化,並享有協議規定的權益。該單位對上述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應當予以支持。
科技成果完成人或者課題負責人,不得阻礙職務科技成果的轉化,不得將職務科技成果及其技術資料和數據占為己有,侵犯單位的合法權益。
第十五條
科技成果完成單位、科技成果轉化實施單位和科技成果轉化投資單位,就科技成果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和生產經營進行合作,應當簽訂合同,約定各方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風險。
第十六條
科技成果轉化活動中對科技成果進行檢測和價值評估,必須遵循公正、客觀的原則,不得提供虛假的檢測結果或者評估證明。
國家設立的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和國有企業與中國境外的企業、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合作進行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科技成果的價值進行評估。
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對外合作,涉及國家秘密事項的,依法按照規定的程序事先經過批准。
第十七條
依法設立的從事技術交易的場所或者機構,可以進行下列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活動:
(一)介紹和推薦先進、成熟、實用的科技成果;
(二)提供科技成果轉化需要的經濟信息、技術信息、環境信息和其他有關信息;
(三)進行技術貿易活動;
(四)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其他咨詢服務。
第十八條
在技術交易中從事代理或者居間等有償服務的中介機構,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領取營業執照;在該機構中從事經紀業務的人員,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資格證書
第十九條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農村科技經濟合作組織進行中間試驗、工業性試驗、農業試驗示範和其他技術創新和技術服務活動。
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中間試驗基地、工業性試驗基地、農業試驗示範基地以及其他技術創新和技術服務機構可以進行下列活動:
(一)對新產品、新工藝進行中間試驗和工業性試驗;
(二)面向社會進行地區或者行業科技成果系統化、工程化的配套開發和技術創新;
(三)為中小企業、鄉鎮企業、農村科技經濟合作組織提供技術和技術服務;
(四)為轉化高技術成果、創辦相關企業提供綜合配套服務。
前款所列基地和機構的基本建設經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納入國家或者地方有關規劃。
第二十條
科技成果轉化的試驗產品,按照國家有關試銷產品的規定,經有關部門批准,可以在核定的試銷期內試銷。試產、試銷上述產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技術、質量、安全、衛生等標准。
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一條
國家財政用於科學技術、固定資產投資和技術改造的經費,應當有一定比例用於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成果轉化的國家財政經費,主要用於科技成果轉化的引導資金、貸款貼息、補助資金和風險投資以及其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用途。
第二十二條
國家對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三條
國家金融機構應當在信貸方面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逐步增加用於科技成果轉化的貸款。
第二十四條
國家鼓勵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或者風險基金,其資金來源由國家、地方、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或者個人提供,用於支持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的科技成果的轉化,加速重大科技成果的產業化。
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和風險基金的設立及其資金使用,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
國家推進科學技術信息網路的建設和發展,建立科技成果信息資料庫,面向全國,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服務。
第四章 技術權益
第二十六條
科技成果完成單位與其他單位合作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應當依法由合同約定該科技成果有關權益的歸屬。合同未作約定的,按照下列原則辦理:
(一)在合作轉化中無新的發明創造的,該科技成果的權益,歸該科技成果完成單位;
(二)在合作轉化中產生新的發明創造的,該新發明創造的權益歸合作各方共有;
(三)對合作轉化中產生的科技成果,各方都有實施該項科技成果的權利,轉讓該科技成果應經合作各方同意。
第二十七條
科技成果完成單位與其他單位合作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合作各方應當就保守技術秘密達成協議;當事人不得違反協議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技術秘密的要求,披露、允許他人使用該技術。
技術交易場所或者中介機構對其在從事代理或者居間服務中知悉的有關當事人的技術秘密,負有保密義務。
第二十八條
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技術秘密保護制度,保護本單位的技術秘密。職工應當遵守本單位的技術秘密保護制度。
企業、事業單位可以與參加科技成果轉化的有關人員簽訂在職期間或者離職、離休、退休後一定期限內保守本單位技術秘密的協議;有關人員不得違反協議約定,泄露本單位的技術秘密和從事與原單位相同的科技成果轉化活動。
職工不得將職務科技成果擅自轉讓或者變相轉讓。
第二十九條
科技成果完成單位將其職務科技成果轉讓給他人的,單位應當從轉讓該項職務科技成果所取得的凈收入中,提取不低於百分之二十的比例,對完成該項科技成果及其轉化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
第三十條
企業、事業單位獨立研究開發或者與其他單位合作研究開發的科技成果實施轉化成功投產後,單位應當連續三至五年從實施該科技成果新增留利中提取不低於百分之五的比例,對完成該項科技成果及其轉化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
採用股份形式的企業,可以對在科技成果的研究開發、實施轉化中做出重要貢獻的有關人員的報酬或者獎勵,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其折算為股份或者出資比例。該持股人依據其所持股份或者出資比例分享收益。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法規定,在科技成果轉化活動中弄虛作假,採取欺騙手段,騙取獎勵和榮譽稱號、詐騙錢財、非法牟利的,責令改正,取消該獎勵和榮譽稱號,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罰款。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對科技成果進行檢測或者價值評估,故意提供虛假檢測結果或者評估證明的,責令改正,予以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並對該檢測組織者、評估機構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依法吊銷營業執照和資格證書。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三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科學技術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以唆使竊取、利誘脅迫等手段侵佔他人的科技成果,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可以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職工未經單位允許,泄露本單位的技術秘密,或者擅自轉讓、變相轉讓職務科技成果的,參加科技成果轉化的有關人員違反與本單位的協議,在離職、離休、退休後約定的期限內從事與原單位相同的科技成果轉化活動的,依照有關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第三十六條
在技術交易中從事代理或者居間服務的中介機構和從事經紀業務的人員,欺騙委託人的,或者與當事人一方串通欺騙另一方當事人的,責令改正,予以警告,除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外,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依法吊銷營業執照和資格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七條
本法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G. 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什麼時間正式發布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換法》是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版實生產力,規范科技權成果轉化活動,加速科學技術進步,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於1996年5月15日修訂通過,1996年5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八號公布,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該法 第六章 附 則,第三十七條規定,本法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H. 為什麼國家要修改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2018年3月21日,世界來知識產權組織源(WIPO)公布消息稱,2017年中國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高達48882件,僅次於美國的56624件
。這其中,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其專利申請數量也在不斷攀升,目前國內有四所高校的專利申請數量位列全球教育機構前二十名。然而國內高校現有科技專利中,真正實現產業化的卻不足5%,存在嚴重的科學資源浪費!
高校科研工作者往往只專注於科研工作本身,實際轉移轉化的積極性不高,且對於轉化的途徑不擅長。
因此,政府應搭建專利轉移轉化服務平台,將高校專利、尤其是有價值的專利輸送到平台上,幫助科研成果買賣雙方獲得有效信息,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通過技術平台交易,能夠實現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同時保障科技成果研發與轉化人員能夠獲得實際的經濟收益
,激勵和促進科研人員持續不斷地將創新成果向生產力轉化,最終形成良性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循環機制。

I. 說明我國為什麼要修訂和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 (2002年12月28日修訂)3.《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20.《關於加強科技人員...

J. 國家關於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法規都有哪些

主席令里的專利法是最高權力的法,下邊有國務院和各部委的相關專利和科技成果的條例和規章

閱讀全文

與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