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3年3月18日13:30左右男寶貝,起什麼名字好,姓閆,成字輩。閆成璽可以嗎
姓名:閆成璽
五行分別是:木金火
筆畫分別是:11 7 19
總評數理得分:57 分
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數分別:12(木) 18(金) 26(土) 37(金) 20(水)
閆成仲 閆成皓 閆成樂 閆成廣 閆成瑾 閆成睿 閆成晰 閆成冰 閆成果 閆成冀 閆成強 閆成雲 閆成磊 閆成眾 閆成崴 閆成栩 閆成清 閆成灝 閆成傑 閆成延 閆成暉 閆成強 閆成聰 閆成樂 閆成然 閆成箐 閆成楓 閆成恆 閆成劍 閆成潤 閆成興 閆成玥 閆成洲 閆成起 閆成越 閆成洋 閆成鵬 閆成粲 閆成龍 閆成秋 閆成傑 閆成濤 閆成銳 閆成博
B.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閆德明博士
閆德明博士說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首先要有理想追求,要有崇高的理想,不甘平庸。然後還要進行幾項修煉,一是「三讀」,讀書,讀人,讀事。二是「三有」,有想法,有做法,有說法。讓我們能教出風格,享受課堂。 教學風格的修煉「三讀」: 2、要讀人。優秀的人跟優秀的人在一起學習會更加優秀。閆教授還講到每個人要找到自己人生中的導師,不能只是「被學習」。多跟班學習,多交友掛職學習。 3、要讀事。要善於從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的困惑中尋找興奮點,以改進工作為目的,開展「小課題」研究,把問題寫成案例。做「真實的」研究,做「自己」的研究,做「有感情」的研究。對於一線教師而言,要時時保持興奮點並不容易,做研究、做屬於自己真實的研究就更不容易了很多時候,老師是在教書,但不研究教書。 教學風格的修煉「三有」:1、有想法有想法,指的是校長和老師對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有比較理性的思考,有自己的獨立的見解。「有想法」的校長和老師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不僅知道做什麼,而且知道為什麼做,不唯上,不唯眾,不照本宣科,「不跪著教書」,不隨波逐流,不以考試分數論英雄。「有想法」的校長和老師會教書,更會育人,是一個「實踐著的思考者」和「思考著的實踐者」。 2、有做法有做法,指的是校長和老師不僅是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而且能夠把思想變成行動,把行動變成成果!「有做法」的校長和老師是「行動派」,他們往往不怨天尤人,不歸罪於外,不僅想做事,而且能做成事。「有做法」的校長和老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班級管理、教育科研以及主管工作等領域,往往能夠拿出有說服力的實踐成果和理論成果,他們喜歡用「實績」證明自己。我們往往是思想的巨人,但卻是行動的矮子。老師們參加經過培訓與學習的機會並不少,但是往往是我們帶著滿懷的激情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實踐不了多久又會將我們當時的信誓旦旦拋之腦後,最後不了了之。所以,有想法還要有做法,有做法還要能堅持。 3、有說法有說法,指的是做出成績,告訴大家。名校名師要提煉出自己的關鍵詞,要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個性形象,要在有影響的書刊報網上發表有質量的論文,要善於運用博客、播客、著作、論文、課題、會議、活動等媒介和途徑,傳播推廣學校形象,優化和拓展生存和發展的社會性空間。在做的同時,我們要有勇氣說出來,既是一種交流促進,更是一種宣傳。 我想對同行們說,事業誠可貴,健康價更高。不要因為忙,就放棄了鍛煉身體。健康是你自己的事,你不負責,別人幫不了你。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也是對事業負責,對家人負責。身體是1,其他的都是0,沒有1,再多的0也還是0。「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C. 浙江科技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的師資力量
截止到2011年12月,學院有教職工78人,其中專任教師62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教授職稱9人,副教授職稱24人,博士38人(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具備美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等海外留學背景並取得博士或碩士學位的教師6名。學院還聘請了50餘位國內外相關專業或行業的知名學者、企業家、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等作為學院的兼職或客座教授。 曹旭華: 現任經管學院教授、院長,兼任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和碩士生導師,浙江大學不動產投資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經濟學會理事,浙江循環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高校經濟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曲昭仲:經管學院教授。1969年參加工作,國家三線企業工人;1978年考入山西財經學院計劃統計專業學習,學業優良,1982年畢業留校任教。1999年評聘為教授,2002年任浙江科技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宏觀經濟管理、公共產品公共財政方向。自1982年至今,在核心期刊、二級期刊發表論文40多篇,在中央級和地方級出版社出版教材11部、著作3部;承擔省級課題4項,廳級課題3項。同時完成橫向課題3項。
馮軍:研究員,現任浙江科技學院副校長。浙江省優秀教育工作者。2001年調入我校工作。兼任中國教育學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浙江省高等教育學會、浙江省高校實驗教學指導委員會等多個學術組織的理事或常務理事,同時受聘其他一些高校的學術組織或相關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委員。多次作為專家組成員參與省教育廳組織的各類教學檢查和評估。
曹敏:經管學院教授、副院長,浙江科技學院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987至2000年在浙江科技學院機電系任教。期間,1994年至1995年赴聯邦德國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Fachhochschule Hannover)、貝斯多夫機械製造公司(Berstoff Gmbh)進修學習,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製造(CAD/CAM)和機械製造系統。2003年至2004年在德國富朗霍夫研究院物流所(Fraunhofer ATL)和愛爾蘭根大學(University Erlangen-Nuernberg)在企業供應鏈管理、標桿管理、中外物流比較等領域進行了合作研究和講學。
任志宇:經管學院教授、現任浙江科技學院圖書館館長,浙江大學機電工程兼職碩士生導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工業工程會員),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師職業資格認證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會展研究會籌備會員。
王克春:經管學院教授。浙江省經濟學會會員,浙江省社會學會會員,浙江省衛生經濟學會會員。目前,主要講授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單證和外貿實驗等課程。科研的領域集中在醫療衛生改革、健康保障理論與實踐。在醫療改革的研究中,提出復合型健康保障概念和基本框架,並將該理論應用於浙江省的改革實踐。
董敏:經管學院副教授,現任體育休閑產業研究所所長。199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獲MBA學位。先後在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省省直房改辦、住房基金管理中心、紹興市建設委員會、市城建投資公司、浙江省機關後勤經濟發展中心行政管理和研究工作。主持、承擔浙江省科技廳重大科研項目多項,發表論文若干。主要研究方向為房地產經濟學、體育休閑產業。
惠豐廷:經管學院副教授。1990年7月-1997年7月,在武漢工業大學(現武漢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任教;1995年11月-2002年7月,在企業工作;2002年7月-2003年1月,任武漢理工大學客座教授。出版《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國際金融》教材二部;發表學術論文、翻譯作品若干;主持浙江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一個,主持和參與橫向項目以及教學研究和改革項目若干。還承擔主要著全英語授課專業的教學工作。
李長安:經管學院副教授,工商管理系系主任。1986年畢業於大連輕工學院,制漿造紙專業本科。1996年杭州電子工學院會計專業研究生班結業。從事教學工作二十多年,主講過財務管理和財務會計等多門課程。長期從事環境經濟方面和教學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或參與省部級課題三項,發表論文十餘篇。曾主要參與兩家造紙廠建設。
李於洪,博士、經管學院副教授、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產業、信息資源建設。1985年畢業於新疆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同年分至新疆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技術室工作,任室主任。2004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獲管理學博士學位。2004年12月至今,任浙江科技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高級工程師。
毛禹忠:經管學院副教授,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終生研究員、全國職業培訓與資格認證專家委員會浙江省專家團專家 、北京《發現》雜志副理事長、企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管理信息及決策支持系統、管理現代化。 先後在鐵道部石家莊鐵道學院、雲南省經濟貿易委員會、冶金部昆明理工大學、雲南工業大學、中外合資深圳鴻華紡織印染實業公司,中外合資深圳克瑞特製衣有限公司,香港美加設計(深圳)有限公司、中加合資頂尖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等工作過,有多年工作經歷。
邵雷:經管學院副教授。曾在德國Dresden應用技術大學和德國公司進修、工作。 1990年來一直在浙江科技學院擔任教學工作,曾講授管理信息系統、C語言程序設計、資料庫原理、數據結構和物流技術學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產品信息建模、生產計劃與控制、企業信息系統開發和CAD/CAM及集成技術。
陳偉民:經管學院副教授、系主任。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1988年-1993年在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工作,任訓練部參謀,正營職,少校軍銜;1993年從部隊轉業後在長興縣稅務局工作,任信息中心主任;1996年調浙江教育學院任教,先後擔任過教研室副主任,系主任,社科部副主任等職。2005年調入浙江科技學院任教,目前任國際經濟系主任。研究方向是制度經濟學,科研成果主要有:主持省級課題一項,廳級及以下課題三項,在《中國經濟問題》、《財經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在教學上,先後為研究生、本科生講授財政學、貨幣銀行學、運籌學和統計學等課程,講課形成自己的風格,深受學生的歡迎。
閆換新:博士,經管學院副教授。2004年以來主持浙江省教育廳、杭州市哲學規劃等科研項目,參加浙江省科技攻關等項目工作,主編《電子商務》教材一部,發表論文若干篇。
杭雷鳴:管理學博士、副教授。1988年9月進入東南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習,於1992年7月畢業並進入中國一汽集團柴油機廠從事機械設計工作。後於2002年9月進入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攻讀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研究生,獲碩士學位,2005年被評為上海交通大學優秀碩士畢業生;2004年7月提前攻讀交大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於2007年1月畢業並獲博士學位。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如Energy policy,《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經濟問題》、《情報科學》、《企業管理》等。所參與課題的課題有:1、上海「十一五」時期若乾重要資源供需趨勢預測研究(上海社科基金項目系列課題),撰寫了總報告,該課題獲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三等獎;2、中國城市水資源安全問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王富忠:博士、副教授。2000年7月獲湘潭大學管理學學士學位。2003年6月獲昆明理工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2007年6月獲浙江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同月,進入浙江科技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為敏捷物流、敏捷供應鏈。已在《中國機械工程》、《電力系統自動化》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其中ISTP國際會議兩篇、EI國際會議一篇。曾講授過《現代物流采購管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課程。
袁雲峰:博士、經管學院副教授、副院長。,2006年獲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管理學博士學位及「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優秀畢業生」榮譽稱號。近幾年來,在《統計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以及《國際金融研究》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參與或主持省部級課題多項,獲2007年度浙江省高校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目前正在主持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效率的關系研究(07CGLJ014YBX)」,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區域經濟與金融,統計理論方法及應用,以及體育休閑產業。
張純:博士、副教授。1999年7月畢業於浙江大學貿易經濟專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2002年7月獲浙江大學碩士學位,同年10月獲日本文部省國費留學生獎學金赴日留學,2006年3月獲日本東京農工大學博士學位。2006年9月開始任教於浙江科技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主要從事國際貿易和農業經濟管理方面的研究,已在《開発學研究》、《農業市場研究》、《Bee World》、《國際貿易問題》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並出版專著一部。 葛曉巍:男,1974年生,漢族,河北灤縣人,講師。畢業於浙江大學管理學院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獲管理學博士。參加科研項目: 1、2006.6-,市場化進程中的農民階層分化及其市民化態勢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項目(05JJD810004); 2、2005.7-2006.1,浙江高效生態農業發展與農作制度創新模式研究,省政府委託項目。發表論文: 1、非農化進程中從事非農職業農民的從業時間淺析.《農業技術經濟》2007.2,第二作者。 2、我國農民的職業流動及擇業期望.《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2,第二作者。 3、我國青年農民的非農職業選擇——初職、現職及期望.《青年研究》2006.10,第一作者。 4、「入世」後西部特色農業面臨的風險及應對策略.《農村經濟》.2003.6,第二作者。 5、非洲農村的養雞業.《世界農業》.2000.8,獨著。研究方向:農村勞動力流動及社會分層。
郭俊輝:男,黑龍江省人氏。1997年至2006年就讀與日本大阪府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先後獲得該校學士和碩士學位,並獲該校博士畢業學歷,主要研究方向為市場科學和消費者行為學。先後為公共關系學和管理心理學以及組織行為學的任課教師。公開發表論文若干篇。
D.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主要成果
河北正定隆興寺轉輪藏殿修繕工程
實施時間:1953年至1955年
項目主持人:余鳴謙;參加人員:李良姣、李全慶、梁超、何鳳蘭、姜懷英、汪德慶、李竹君、賈瑞廣。
山西永樂宮建築群搬遷保護工程
實施時間:1958年至1964年
項目主持人:祁英濤;參加人員:杜仙洲、金榮、王仲傑、劉世厚、陳長林、李惠岩、呂俊嶺、張中義、陳繼宗、王真、梁超、趙仲華、賈瑞廣、張智、崔淑貞、秦秀雲、王德慶、律鴻年、姜懷英、何雲祥、黎輝、張思信等。
北京十三陵昭陵保護維修、復建工程
實施時間:1985年至1992年
項目主持人:祁英濤;參加人員:孔祥珍、梁超、崔兆忠、張之平、楊新、賈克儉、袁毓傑、閆明、何流以及北京市文物局的同志。
山西雲岡石窟保護工程
實施時間:1974至1998年
項目主持人:余鳴謙;參加人員:姜懷英、賈瑞廣、蔡潤、李哲元及雲岡石窟解廷藩等。
北京大學紅樓維修加固工程
實施時間:1977年至1979年
項目主持人:羅哲文;結構設計人:崔兆忠;設備設計人:白麗娟;參加人員:傅連興、陶宗震、楊玉柱、李建勛、張思信等。
天津薊縣獨樂寺修繕工程
實施時間:1997年至1998年
項目主持人:余鳴謙、楊新;參加人員:崔兆忠、孔祥珍、袁毓傑、顧軍。
河北正定隆興寺摩尼殿大修工程
實施時間:1977年至1980年
項目主持人:祁英濤;參加人員:孔祥珍、梁超、李全慶、孔德垿、李良姣、李竹君、楊玉柱等。
河北承德普寧寺大乘閣落架大修工程
實施時間:1963年至1999年
項目主持人:祁英濤;參加人員:李全慶、李方嵐、孔祥珍等。
河北正定開元寺鍾樓維修工程
實施時間:1988年至1990年
項目主持人:孔祥珍。參加人員:袁毓傑。
河北定州開元寺料敵塔維修加固工程
實施時間:1995年至2001年
項目主持人:崔兆忠;審核人:羅哲文;參加人員:賈克儉、張立方、孫剛、甄文宜、鮑雷、程俊峰等。
吉林集安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地保護規劃與工程
實施時間:2002年至2003年
項目主持人:付清遠;參加人員:李宏松、顧軍、陳超平、葛川、王金華、劉忠平等。
內蒙古呼和浩特金剛座舍利寶塔維修工程
實施時間:1992年
項目主持人:崔兆忠;審核人:羅哲文;參加人員:賈克儉。
山西善化寺大殿、山門維修工程
實施時間:1993年至1998年。
項目主持人:李竹君。
福建泉州洛陽橋修復工程
實施時間:1993年至1996年。
項目主持人:楊玉柱;參加人員:許言。
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大殿修繕工程勘測、設計
實施時間:1981年至1982年
項目主持人:梁超;參加人員:楊新、孫致雲等。
寧夏拜寺口雙塔維修工程
實施時間:1986年
項目主持人:崔兆忠,參加人員:賈克儉、袁毓傑、閆明、孫燕英等。
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勘測維修工程
實施時間:1978年至1981年
項目主持人:姜懷英;參加人員:楊玉柱、賈瑞廣、李竹君、梁超、孔祥珍等。
青海塔爾寺建築群一期維修工程
實施時間:1992年至1996年
項目負責人:姜懷英;參加人員:楊招君、劉江、顧軍、李宏松、王金華。
廣州西漢南越王墓維修加固工程
實施時間:1988年至1990年
項目負責人:蔡潤、王志良。
柬埔寨吳哥古跡周薩神廟保護維修工程
實施時間:1998年至2006年
項目主持人:姜懷英;參加人員:顧軍、劉江、王磊、李宏松、胡源、喬梁。
三峽工程庫區文物保護項目
實施時間:1994年至2003年
項目主持人:李宏松;參加人員:王金華、陳超平、胡源、魯民、何流等。
香港志蓮凈苑仿唐木構寺廟建築群復建設計
實施時間:1994 年至1996年
項目主持人:張之平、張同生;參加人員:楊新、袁毓傑、莫濤、閆明、顏華、孔祥珍、李竹君、宋森才、梁超、楊烈、崔兆忠。
北京恭王府府邸保護維修工程設計
實施時間:2004年至2005年
項目主持人:楊新;子項負責人:丁燕、袁毓傑、閆明;參加人員:張秋艷、永昕群、查群、楊招君等。
湖南嶽陽樓基礎滑坡治理
實施時間:1992年至1995年
項目負責人:李竹君;基礎抗滑工程設計:馮麗娟。
青海塔爾寺大金瓦殿維修保護工程設計
實施時間:2001年至2002年
項目主持人:楊新;參加人員:章忠民。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設計研究院負責地質及基礎勘察。
西藏布達拉宮維修保護工程
第一期保護維修工程
實施時間:1989年至1994年
工程主持人:姜懷英;參加人員:賈瑞廣、袁毓傑、陳超平、許言、莫濤。
第二期保護維修工程
實施時間:2002年至2007年
工程主持人:張之平;參加人員:顏華、袁毓傑、莫濤、閆明、楊招君、楊新、劉忠平等。
新疆伊犁昭蘇聖佑廟維修工程勘測、設計
實施時間:2003年至2005年
項目主持人:丁燕;參加人員:永昕群、閆明、顏華、陳超平。
福建泉州德濟門遺址保護工程
實施時間:2003年至2004年
項目主持人:查群;參加人員:付清遠、王志良。
天安門城樓、城台保護維修工程
實施時間:1997年至2003
項目負責人:張之平
故宮中和殿區古建築群保護維修工程
實施時間:2003年
項目主持人:張之平;參加人員:丁燕、肖東、閆明、顏華、袁毓傑。
甘肅天水伏羲廟文物保護工程設計
實施時間:2002年8月
項目主持人:沈陽;參加人員:肖東等。 寧夏西夏陵保護規劃
實施時間:1999年至2000年
項目負責人及文本編寫人:付清遠;審定人:王景慧、黃克忠;參加人:高洪莉、趙中樞、張文奇。
新疆吐魯番地區文物保護與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實施時間:2001年至2002年
項目主持人:付清遠;參加人員:黃克忠、高洪莉。
湖南里耶古城遺址文物保護規劃
實施時間:2004年至2006年
項目負責人:沈陽;參加人員:王金華。
內蒙古阿爾寨石窟遺址保護規劃
實施時間:2003年至2007年
項目負責人:王金華;參加人員:付清遠。
內蒙古大窯遺址文物保護規劃
實施時間:2003年至2004年
項目負責及編寫人:馮麗娟;顧問:張森水;審定人:付清遠,參加人員:葛川、汪英華。
黑龍江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保護規劃
實施時間:2001年至2002年
規劃編制主持人:付清遠;參加人:陶剛、高洪莉。 1.國家科技支撐課題
鐵質文物綜合保護技術研究
實施時間:2006年至2009年
課題負責人:馬清林
空間信息技術在大遺址保護中的應用研究(以京杭大運河為例)
實施時間:2007年至2008年
課題負責人:孟憲民
2.國家級其他項目
清代建築世家樣式雷族譜校釋
實施時間:2007年至2009年
課題負責人:崔勇
瀕危館藏壁畫搶救工程-館藏壁畫保護綜合研究
實施時間:2007年至2009年
課題負責人:馬清林、郭宏
南方地區貼金彩繪石刻保護修復關鍵技術研究—以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保護為例
實施時間:2008年至2010年
課題負責人:詹長法、王金華
木結構文物建築變形現狀信息採集系統建設—以應縣木塔現狀信息採集為例
實施時間:2008年至2010年
課題負責人:侯衛東
文化遺產災害風險評估及防災體系建設—不可移動文物地震風險評估初步研究
實施時間:2009年
課題負責人:侯衛東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藏珍貴古籍及文物資料搶救保護
實施時間:2009年
課題負責人:赫俊紅
新疆出土文獻的保護與研究
實施時間:2009年至2010年
課題負責人:劉紹剛
援助柬埔寨吳哥古跡保護項目二期(茶膠寺)
實施時間:2005年至2014年
課題負責人:侯衛東
3.國家文物局課題
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編制第一階段要求研究
實施時間:2008年
課題負責人:侯衛東
碳酸鹽石質文物劣化定量分析與評價系統研究
實施時間:2006年至2008年
課題負責人:李宏松
文化遺產資源特性研究
實施時間:2008年至2009年
課題負責人:於 冰
新疆且末古國出土玻璃的科學分析與綜合研究
實施時間:2008年至2010年
課題負責人:成倩
文化遺產保護公眾參與機制研究
實施時間:2009年至2011年
課題負責人:劉愛河
可移動文物標准體系研究
實施時間:2008年至2009年
課題負責人:高峰
4.國家文物局委託課題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代碼編制規則
實施時間:2008年至2009年
課題負責人:李戰崎
成立國際標准組織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的可行性研究
實施時間:2008年至2009年
課題負責人:范佳翎
館藏鐵質文物保護技術手冊
實施時間:2009年
課題負責人:馬清林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體系建設預研究
實施時間:2009年至2010年
課題負責人:張謹
文化遺產保護傳統技術與工藝科學化問題研究
實施時間:2009年至2010年
課題負責人:梁宏剛
古建築木構穩定性分析與安全性評定預研究
實施時間:2007年至2008年
課題負責人:王林安
重慶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保存狀況研究
實施時間:2007年至2008年
課題負責人:王金華
古代發明創造數字展示項目可行性研究
實施時間:2007年至2008年
課題負責人:張謹
5.基本科研業務費課題:(按主要研究領域分類)
5.1岩石類(含石窟類)課題
(1)重慶大足千手觀音金箔的破壞狀況研究
實施時間:2008年至2010年
課題負責人:田興玲
(2)安岳石窟圓覺洞地質條件及病害研究
實施時間:2007.12-2008.12
課題負責人:王金華
(3)河南龍門石窟潛溪寺石窟岩體構造特徵及滲水機理研究
實施時間:2008.8-2010.6
課題負責人:張兵峰
5.2廣西花山岩畫保護工程相關課題
(1)岩畫滲水病害熱紅外成像探測及機理研究
實施時間:2007.9-2009.9
課題負責人:吳育華
(2)三維激光掃描和GIS技術在野外大型岩畫保護中的應用研究
實施時間:2008.5-2009.11
課題負責人:黃玉琴
(3)石灰岩質文物裂縫注漿材料及工藝研究
實施時間:2008.8-2010.8
課題負責人:周 霄
(4)廣西花山岩畫顏料脫落及褪色病害保護修復技術研究
實施時間:2008.8-2010.8
課題負責人:孫延忠
(5)花山岩畫環境監測方法與指標研究
實施時間:2009.7-2011.7
課題負責人:劉意鷗
(6)天然水硬石灰在岩土文物與遺址加固修復中的應用研究實施時間:2010.2-2010.12
課題負責人:李 黎
5.3木構建築類課題
(1) 應縣木塔斗栱靜動力荷載下力學性能研究
實施時間:2008.8-2009.8
課題負責人:王林安
(2)木結構文物建築變形現狀信息採集系統建設——以應縣木塔現狀信息採集為例(二期工程)
實施時間:2009.7-2011.7
課題負責人:顏 華
(3)應縣木塔二層明層傾斜變形及其對整體結構安全影響研究
實施時間:2010.6-2011.12
課題負責人:王林安
(4)古建築木材橫紋承壓增強加固技術研究
實施時間:2007.7-2008.7
課題負責人:王林安
(5)遼代木構建築大木結構研究
實施時間:2008.3-2010.3
課題負責人:溫玉清
(6)木結構建築不完全落架維修方法研究—以奉國寺大雄殿為例
實施時間:2009.7-2011.7
課題負責人:王雪瑩
5.4大運河相關課題
(1)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編制導則及實施方案研究
實施時間:2007.7-2008.7
課題負責人:李宏松
(2)大運河淮安段遺產本體調查方法研究
實施時間:2008.8-2009.8
課題負責人:於 冰
(3)大運河揚州段水利遺產真實性研究
實施時間:2010.6-2011.12
課題負責人:崔 明
(4)大運河遺產可持續發展利用研究—以淮揚區段和南運河為例
實施時間:2010.6-2011.12
課題負責人:趙 夏
5.5土遺址類課題
(1)南越王宮署土遺址保護材料研究
實施時間:2009.7-2011.7
課題負責人:王雲峰
(2)北方地區非露天條件下既有土遺址加固材料保護效果評估研究
實施時間:2010.6-2011.12
5.6高句麗壁畫保護工程相關課題
(1)高句麗墓葬壁畫製作材料分析與病害原因研究-以麻線安子溝等四座墓為例
實施時間:2009.8-2010.12
課題負責人:成 倩
(2)高句麗墓葬壁畫微生物的檢測研究-以麻線安子溝等四座墓為例
實施時間:2009.8-2010.12
課題負責人:葛琴雅
(3)高句麗墓葬岩土結構前期調查與評價研究
實施時間:2009.9-2010.12
課題負責人:葛 川
5.7金屬類課題
(1)室外鐵質文物保護材料長期有效性評價研究
實施時間:2008.8-2011.8
課題負責人:沈大媧
(2)滄州鐵獅子加固方案支撐節點部位應力狀況研究
實施時間:2009.7-2010.7
課題負責人:永昕群
(3)高度礦化青銅器腐蝕特徵與成因初步研究
實施時間:2007.7-2008.7
課題負責人:張治國
(4)浙江甌海出土西周時期青銅器腐蝕與土壤環境關系研究實施時間:2009.7-2011.7
課題負責人:馬菁毓
5.8其他研究領域課題
(1)柬埔寨吳哥古跡茶膠寺建築保護修復史研究
實施時間:2010.6-2011.12
課題負責人:溫玉清
(2)海洋出水陶瓷、金屬和木質文物保護前期研究
實施時間:2009.7-2011.12
課題負責人:李乃勝
(3)南海諸島文物考古相關資料收集整理及初步研究
實施時間:2010.6-2011.12
課題負責人:范伊然
(4)天津近現代工業遺產評價與保護體系研究
實施時間:2008年至2009年
課題負責人:王晶
(5)國保單位申報標准研究
實施時間:2008年至2009年
課題負責人:劉文艷
(6)義大利文化遺產登錄制度與我國國保單位評審制度對比研究
實施時間:2009年至2010年
課題負責人:王樂樂 科研期刊:
《出土文獻研究》
《文物科技研究》
《中國文物科學研究》
工程與科技保護專著:
《西藏布達拉宮修繕工程報告》
《周薩神廟(世界遺產柬埔寨吳哥古跡)》
《大足石刻保護》
《中國古代建築——薊縣獨樂寺》
《文物保護與修復的問題(卷1-4)》
《天衣有縫-紡織品保護修復論文集》
《中國文物保護修復技術》
基礎工作類專著: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藏地方誌書目》
《新中國出土墓誌》
《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竹簡》
譯著:
《藝術品中的銅和青銅腐蝕產物、顏料、保護》
《國外文物保護科技編譯參考》
《國外文物保護機構介紹》
《中國文物保護與修復技術》
《藝術品中的銅和青銅:腐蝕產物,顏料,保護》
文物保護研究論著:
《內庭圓明園內工諸作現行則例》
《壬寅消夏錄》
《文物保護科技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文物科技研究》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藏地方誌書目》
《中國文物保護與修復技術》
《中國文物科學研究》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藏孤本、善本出版:
《新中國出土墓誌》
《銀雀山漢墓竹簡》
《睡虎地秦墓竹簡》
《張家山漢墓竹簡》
《吐魯番出土文書》
《敦煌懸泉月令詔條》
《尹灣漢墓簡牘》
《敦煌吐魯番天文歷法研究》
《敦煌天文歷法文獻輯校》
教育培訓主要出版物:
全國文物古建研究所所長培訓班講義;
「文物保護與修復的問題」卷一、卷二;
中意合作文化遺產保護的實踐;
東亞紙質文物保護——第一屆東亞紙張保護學會研討會論文集;
文物修復理論——中文版;
「文物保護與修復的問題」卷三、卷四;
天衣有縫——中國古代紡織品保護修復論文集。 出版物:
2010年4月,首屆「紫禁城杯」(2009年度)全國文化遺產十佳圖書評選結果揭曉,我院《中國文物保護與修復技術》、《藝術品中的銅和青銅:腐蝕產物,顏料,保護》兩部圖書從全國164種入圍圖書中脫穎而出,分別評為「2009年度全國文化遺產優秀圖書」獎和「2009年度全國文化遺產最佳譯著」獎。
《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嘉禾吏民田家莂》——獲2002年國家古籍整理圖書二等獎
《睡虎地秦墓竹簡》——獲首屆全國古籍圖書一等獎
《吐魯番出土文書》——1999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頒發的全國第二屆古籍整理圖書評獎一等獎
同年獲得中國共產黨中央宣傳部頒發的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金圖書評獎一等獎
同年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頒發的首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三等獎
1997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頒發的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1992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頒發的全國首屆古籍整理圖書評獎一等獎
《敦煌天文歷法文獻輯校》——獲得江蘇古籍圖書二等獎
工程項目:
北京大學紅樓維修加固工程——獲得1981—1982年度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獎。
天津薊縣獨樂寺修繕工程——獲得國家文物局2004年文物保護科技進步二等獎。
風化石質文物的滲透加固——1992年4月獲國家文物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香港志蓮凈苑仿唐木構寺廟建築群復建設計——獲得2002年優質工程獎第一名
獲得2000年香港十大優秀建築獎
獲得美國建築學會亞洲惟一大獎(1998年)
敦煌莫高窟起甲壁畫修復技術——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7獲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獎。
山東臨沂金雀山帛畫揭裱技術——獲得文化部1985—1986年科技成果三等獎
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竹、木、漆器脫水修復技術——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集體獎。
吉林集安長川一號高句麗墓壁畫保護——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集體獎
出土彩繪陶俑的保護處理方法—北周李賢墓彩繪陶俑保護方法的研究——獲1985—1986年度文化部科技進步獎四等獎
北周李賢墓壁畫的揭取和修復新技術——獲1985—1986年度文化部科技進步獎四等獎
AC—I型防紫外線膠片的研製與應用——獲1985—1986年度文化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E. 閆曉明的個人履歷
一、研究方向:農產品質量與安全,農業環境技術。
二、主要研究成果:
1、淮北砂姜黑土中低產田治理改良與區域農業持續發展研究
主持國家和安徽省科技攻關項目,開展淮北砂姜黑土中低產土壤改良和綜合治理研究於示範工作,在土壤「粘僵」劣性改良、農牧結合技術、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研究取得特破,建立的蒙城小馬店實驗區,已成為皖北地區高效農業示範樣板。
所參加的國家「黃淮海平原綜合治理與高效農業持續發展技術研究」項目,獲2005年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排名第8),同時獲1996年、2001年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分別排名第1、第3)。
2、綠色和有機等安全農產品生產技術
以農葯等化學類生產資料技術和產品替代、環境保護技術、質量可追溯技術、管理技術等為重點,開展綠色、有機等安全農產品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工作,率領課題組先後實現安徽省首個 JAS有機農產品生產、安徽省首個有機黑毛豬生產、合肥地區首個有機農產品生產等。在皖南地區規劃、建設「蜀馬有機庄園」,集有機產品生產、加工、倉儲、物流、休閑觀光等功能,並建立「豬—沼氣—水稻(綠肥)」、「吊瓜籽(山核桃)—雞」生產模式。
主持的「皖西山區野生薇菜有機食品開發技術研究」項目,獲2006年安徽省科學技術二等獎(排名第1),制定水稻有機生產技術規程等安徽省地方標准3項、合肥市地方標准1項。
F. 劉新泳的獲得成果
近幾年在JMC; Bioorg. Med. Chem. Lett; Bioorg. Med. Chem.; ChemMedChem; Curr. Med.Chem; Curr.Pharm.Des.; Mini Rev Med. Chem.; Arch. Pharm; Arch Pharm Res; Curr HIV Res; Chem Biodive.; Antiviral Res.;Heterocycles; Molecules;Chemical Biology & Drug Design;Drug Futur; Chin Chem. Letter、中國化學、有機化學、葯學學報、中國葯學雜志、中國葯物化學雜志、中國醫葯工業雜志等發表文章20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80餘篇(論文見附錄);主編《抗艾滋病葯物研究》專著(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2006年12月)、主編《有機化合物制備與分離技術》專著(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2011年2月)、主編《無機化學》、 副主編《無機化學教程》教材;參編《分子核醫學》、《現代生物醫學示蹤技術》(王世真院士主編) 等專著6部。曾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第二,2012);山東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第一,2010、2005);申報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其中已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7項;曾獲2001山東省青年科技獎、2004山東省優秀中青年重點科技人才、2004年濟南市青年科技明星獎、2002年山東大學優秀青年知識分子、2007年山東大學十大優秀教師、2009和2012年度山東大學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2009山東大學十大新聞人物提名獎、2010 山東省醫學領軍人才、2011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等榮譽稱號。在葯物開發與產業化方面:曾經與企業合作,成功開發了頭孢地嗪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葯物尼非卡蘭、抗菌葯物奧硝唑分散片、抗病毒葯物泰諾福韋酯原料及片劑、質子泵抑制劑埃索美拉唑鎂、鈉等仿製葯物,為企業創造了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附件一:獲得授權專利1.劉新泳, 徐文方 等,川芎醇酯類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和含有川芎醇酯類衍生物的葯物組合物與應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發明專利, ZL02135989.X , 2005-1-122.劉新泳,徐文方, 程先超 等 川芎嗪烴基哌嗪類衍生物、制備方法和葯物組合物與應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中國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510045307.4,(2007-7-18)3.劉新泳,徐文方, 閆任章 等. 2,4-二取代雜環並[4,5-e][1,2,4]噻二嗪衍生物制備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號:ZL2006 1 0043834.6 2008-6-114. 劉新泳,徐文方, 閆任章 等. N4-取代吡唑[4,5-e]]1,2,4]噻二嗪類衍生物、制備方法及其葯物組合物與應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號:ZL200510044297.2 2009-5-65. 劉新泳,徐文方, 林永強 等. N1,N3-二取代噻吩並[3,2-e][2,1,3]噻二嗪-2,2,4-三酮類衍生物與應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號:ZL 200610043833.1, 2009年6月17日6. 劉新泳,李錦 等. N1,N3-二取代吡唑並[4,5-e][2,1,3]噻二嗪-2,2,4-三酮類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專利號:ZL200710015052.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2009年7月297. 劉新泳, 常昱 等. 聚乙二醇修飾齊夫多定綴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號: ZL200710015587.3, 授權日:2010-1-21 。8.劉新泳,鄧利娟 等, 川芎嗪茋類衍生物、制備方法和葯物組合物與應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號: ZL200710014906.9, 授權日:2010-2-039. 劉新泳,於芳 等, 川芎嗪胍類衍生物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號: ZL200810157518.0, 授權日:2010-0610. 劉新泳,於芳等. 川芎嗪醯胺類衍生物、制備方法和葯物組合物與應用。專利號:ZL200810157251.5, 授權日:2011-3-1611. 劉新泳, 展鵬等. 1,2,3-噻二唑巰乙醯胺類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專利號:ZL200910016414.2,授權日:2011-2-1612. 劉新泳, 於明艷等. 2-[(取代苯氨基)羰基甲硫基]-6-(2,6-二氯苄基)-3H-嘧啶-4-酮類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ZL200910017725.0,授權日:2011.4.2713. 劉新泳, 展鵬等. N-取代苯基-2-(1-芳基-1H-咪唑-2-巰基)乙醯胺類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專利號:ZL200810157250.0 授權日: 2011-4-2714.劉新泳, 展鵬, 方增軍. 1,2,3-硒二唑巰乙醯胺類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910016413.8,授權日: 2011-6-1515. 劉新泳, 展鵬, 方增軍,李震宇. 取代噻唑巰乙醯胺類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010223400.0,授權日: 2012-7-2516. 劉新泳, 展鵬, 方增軍。2-(2-取代芳基-2H-1,2,4-三唑-3-巰基)乙醯胺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010223401.5,授權日: 2012-7-2517. 劉新泳,李震宇,展鵬。5-取代-2-(4-取代苯基)苯並惡唑類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110021056.1, 授權日:2012-10- 3
G. 常亞平的代表性成果
1、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Negative Publicity Effect of the Business Founder's Unethical Behavior on Corporate Image: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3, 117(1):111-121 (通訊作者,SSCI 收錄,FT45期刊)
2、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Luo, Jian Jun.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C2C communication on purchase decision in online communities from a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adoption model.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2016, 33(1): 8-16. (通訊作者,SSCI收錄)
3、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Chang, An. Effects of free gifts with purchase on online purchase satisfac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uncertainty, Internet Research. 2015, 25(5), 1-18. (通訊作者,SSCI收錄)
4、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Effects of interactions and proct information on initial purchase intention in proct placement in social game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roct familiarity.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2015, 16(1): 22-33. (通訊作者,SSCI收錄)
5、Chang, Ya Ping; Gao, Yin; *Zhu, Dong Hong. The impact of proct regret on repurchase intention,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15, 43(8), 1347-1360. (SSCI收錄)
6、Wu, Jin Feng; *Chang, Ya Ping. Multichannel integration quality, online perceived value and online purchase intention: A perspective of land-based retailers, Internet Research, Accepted.(通訊作者,SSCI收錄)
7、Chang, Ya Ping; Dong, Xuebin.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onsumer interaction behaviour on purchase intention in an SNS environment: evidence from China. Information Development,Accepted. doi:10.1177/0266666914556821(SSCI收錄)
8、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Luo, Jian Jun; Li, Xin. Understanding the adoption of location-based recommendation agents among active users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2014,50(5): 675-682.(通訊作者,SSCI收錄)
9、Chang, Ya Ping; Xuebing Dong; Wei Sun.Influence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 on consumer purchase intention.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14,42(2): 321-330. (SSCI收錄)
10、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Investigating consumer attitude and intention toward free trials of technology-based servic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4, 30(1): 328–334(通訊作者,SSCI收錄)
11、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Understanding motivations for continuance intention of online communities in China: A comparison of active users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nd virtual communities.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2014, 30(2): 172-180(通訊作者,SSCI收錄)
12、Chang, Ya Ping, *Zhu, Dong Hong, The role of perceived social capital and flow experience in building users' continuance intention to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in China,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2, 28(3), 995-1001 (SSCI收錄)
13、Chang, Ya Ping; *Zhu, Dong Hong. Understanding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doption in china: a comparison of pre-adoption and post-adop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1, 27(5), 1840-1848(SSCI收錄)
14、Chang, Ya Ping; *Zhu, Dong Hong; Wang, Simon Hao.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game service quality on loyalty: an empirical study of MMORPG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11, 39(10), 1297-1302(SSCI收錄)
15、*Chang, Ya Ping; Yan, Jun; Luo, Jin; Zhang, Jin Long. Online in-game advertising effect: 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match between games and advertising, Journal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11(1), 63-73, 2010(ABI、EBSCO收錄)
16、Chang, Ya-Ping; Yan, Jun. Benz Car Destroyed in China---A Case of Cross-Cultural Marketing,Journal of Euromarketing,2002,Vol. 12,No. 2,71-86.(ABI、EBSCO收錄)
17、常亞平,陸志願,朱東紅. 在線社會支持對顧客公民行為的影響研究------基於品牌社區的實證分析,管理學報,第10期,2015年(CSSCI收錄)
18、常亞平,董學兵,虛擬社區信息內容特徵對信息分享行為的影響研究,情報雜志,第1期,2014年(CSSCI收錄)
19、吳錦峰,常亞平,潘慧明,多渠道整合質量對線上購買意願的作用機理研究,管理科學,第1期,2014年(CSSCI收錄)
20、常亞平,孫威,張金隆,研究生團隊創新氛圍的影響因素研究,科研管理,第7期,2013(CSSCI收錄)
21、閆幸、常亞平,社交網站虛擬禮品購物價值對購買意願的影響研究,管理學報,第2期,2013年(CSSCI收錄)
22、常亞平、夏保國,網路營銷:管好第三方評論,北大商業評論,第10期,2013年
23、閆幸、常亞平,企業微博互動策略對消費者品牌關系的影響——基於新浪微博的紮根分析,營銷科學學報,第1期,2013(CSSCI收錄)
24、常亞平,肖萬福,覃伍,閻俊,網路環境下第三方評論對沖動購買意願的影響機制:以產品類別和評論員級別為調節變數,心理學報,第44卷,第9期,2012(CSSCI收錄)
25、常亞平,羅勁,閻俊,服務補救悖論形成機理研究,管理評論,第24卷,第3期,2012(CSSCI收錄)
26、常亞平,朱東紅,李榮華,感知產品創新對沖動購買的作用機制研究,科研管理,第33卷,第3期,2012(CSSCI收錄)
27、吳錦峰,常亞平,候德林,網路商店形象對情感反應和在線沖動性購買意願的影響,商業經濟與管理,第8期,2012年(CSSCI收錄)
28、閆幸,常亞平,微博研究綜述,情報雜志,第9期,2011年(CSSCI收錄)
29、塗曉春,常亞平,員工非工作上網行為研究:基於組織因素的實證,管理學報,第12期,2011年(CSSCI收錄)
30、常亞平,劉興菊,閻俊,張金隆,虛擬社區知識共享之於消費者購買意向的研究——基於共享主體的視角,管理科學學報,第14卷,第4期,2011(CSSCI收錄)
31、常亞平,邱媛媛,閻俊,張金隆,虛擬社區知識共享主體對首購意願的作用機理研究,管理科學,第24卷,第2期,2011(CSSCI收錄)
32、常亞平,韓丹,姚慧平,張金隆,在線店鋪設計對購買意願的影響機制研究,管理學報,第8卷,第6期,2011(CSSCI收錄)
33、常亞平,朱東紅,社交網站用戶參與動機的測量,圖書情報工作,第55卷,第14期,2011(CSSCI收錄)
34、常亞平,覃伍,閻俊,研究生團隊隱性知識共享機制研究,科研管理,第31卷,第2期,2010(CSSCI收錄)
35、常亞平,朱東紅,基於應答者視角的網路調查參與行為影響因素研究,圖書情報工作,第54卷,第2期,2010(CSSCI收錄)
36、常亞平,鄭宇,朱東紅,閻俊,企業員工文化匹配、組織承諾和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管理學報,第3期,2010年(CSSCI收錄)
37、閆幸,常亞平,SNS研究綜述,情報雜志,第11期,2010年(CSSCI收錄)
38、塗曉春,常亞平,張金隆,員工非工作上網行為個人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工業工程與管理,第5期,2010年(CSSCI收錄)
39、王珍義,常亞平等,中國會計不道德行為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於組織和社會環境的視角,管理學報,第6期,2010年(CSSCI收錄)
40、常亞平,陳亮,閻俊,高校學生評教誤差形成機制研究——基於學生態度的視角,高教探索,第1期,2010年(CSSCI收錄)
41、常亞平,宗樹闊,中國高校學生貧困度測評體系和評價模型構建研究,高教探索,第1期,2009年(CSSCI收錄)
42、常亞平,姚慧平,韓丹,張金隆,電子商務環境下服務補救對顧客忠誠的影響機制研究,管理評論,第21卷,第11期,2009年(CSSCI收錄)
43、常亞平,朱東紅,張金隆,影響消費者重復網上購物行為因素的實證研究,管理評論,第21卷,第4期,2009年(CSSCI收錄)
44、常亞平,劉艷陽,閻俊,張金隆. B2C環境下網路服務質量對顧客忠誠的影響機理,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第29卷,第6期,2009年(CSSCI收錄)
45、常亞平,朱東紅,張金隆,虛擬社區知識共享與消費者品牌轉換的關系研究,管理學報,第11期,2009年(CSSCI收錄)
46、常亞平,蔣音波,閻俊,基於組織因素的高校學術不端行為影響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管理學報,第2期,2009年(CSSCI收錄)
47、常亞平,鄭宇等,中國企業文化測量體系的構建研究,預測,第4期,2009年(CSSCI收錄)
48、常亞平,閻俊,方琪,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產品價格對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影響研究,管理學報,第1期,2008年(CSSCI收錄)
49、常亞平,蔣音波,高校學者學術道德不端行為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於個人因素的數據分析,科學學研究,第6期,2008年(CSSCI收錄)
50、常亞平,呂彪,基於B2C環境的物流配送模型改進,工業工程與管理,第4期,2008年(CSSCI收錄)
51、常亞平,侯曉麗,閻俊,基於RSR法的高校圖書館滿意評價體系及模型構建研究,情報科學,第11期,2008年(CSSCI收錄)
52、常亞平,侯曉麗,劉艷陽,中國高校大學生求學滿意度測評體系和評價模型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第9期,2007年(CSSCI收錄)
53、常亞平,朱東紅,基於消費者創新性視角的網上購物意向影響因素研究,管理學報,第6期,2007年(CSSCI收錄)
54、常亞平,姚慧平,劉艷陽,獨立學院學生求學滿意度影響因子的敏感性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第6期,2007年(CSSCI收錄)
常亞平,中國紡織業的產業分析和發展戰略研究,中國紡織出版社
常亞平,閻俊,企業道德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
常亞平,反傾銷案例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
常亞平,資源富集地區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
常亞平,服裝廠管理模式,中國紡織出版社
常亞平等,人力資源管理,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常亞平,呂彪,服裝市場營銷,湖北美術出版社
常亞平,朱東紅. Adoption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In Z. Yan (Ed.) Encyclopedia of Cyber BehaviorAlbany, NY: IGI Global, 2012
H. 蓋笑松的主要科研成果
2010
漢語閱讀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朗讀錯誤研究,張嬋 蓋笑松,中國特殊教育,2010
兒童入學准備的評估與促進,於濤 邰宇 蓋笑松,心理科學進展,2010
基於入學准備理論的家庭教育指導,蓋笑松 王文 於濤 邰宇 ,學前教育 ,2010
免費與非免費師范生學習動機強度的發展趨勢,王丹丹 蓋笑松,心理研究,2010
2009
兒童語言樣本的分析技術,蓋笑松 楊薇 邰宇,心理科學進展,2009
遲說話兒童的入學准備狀況,蓋笑松 楊薇 宋愛芬,中國特殊教育,2009
走向雙性化的性別角色教育,蓋笑松 王曉寧 張嬋,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
農村留守兒童是否有心理健康問題?,張若男 張麗錦 蓋笑松,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
中國兒童的家庭教育環境:問題與對策,劉秀麗 蓋笑松 王海英,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
寄宿制與非寄宿制學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張麗錦 沈傑 李志強 蓋笑松,中國特殊教育,2009
2008
美國青少年休閑性身體活動教育研究及其啟示,於海峰 楊兆山 蓋笑松,外國教育研究,2008
中國兒童的入學准備:問題分析與促進途徑,蓋笑松 楊世君 孫蕾,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
國內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干預效果的元分析,蓋笑松 蘭公瑞 劉希平,心理學報,2008
城鄉小學生欺負行為及其與孤獨感的關系,趙明旭 張麗錦 蓋笑松,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
出生低體重兒童的入學准備狀況,楊芳 閆裕 蓋笑松,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
起點上的差距:城鄉幼兒入學准備水平的對比研究,蓋笑松,學前教育研究,2008
社會經濟地位不利兒童的入學准備,蓋笑松 劉堅,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
2007
國外社會經濟地位不利兒童的發展促進項目,蓋笑松 閆裕,外國教育研究,2007
父母離異對子心理發展的影響:計票式文獻分析途徑的研究,蓋笑松 趙曉傑 張向葵,心理科學,2007
最受學生喜愛的中小學教師特點研究,王保軍 楊芳 蓋笑松,教育導刊,2007
兒童注意力檢測單片機的研製及動態分析指標的試用,劉成剛 蘭公瑞 劉希平 蓋笑松,心理科學,2007
和諧社會中的弱勢兒童補償教育問題,蓋笑松 楊兆山,光明日報,2007-12-30,第7版
2006
當前農村教師培訓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蓋笑松,光明日報,2006-12-02
漢語閱讀障礙兒童識字狀況測驗的編制,蓋笑松 楊芳,中國特殊教育,2006
我國親職教育的發展狀況與推進策略,蓋笑松 王海英,東北師大學報,2006
未來中國兒童研究的戰略構想,張向葵 蓋笑松,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教師對兒童入學准備狀況的團體評定,孫蕾 張向葵 蓋笑松,學前教育研究,2006
教師和家長關於兒童入學准備觀念的研究,心理與行為研究,張向葵 孫蕾 蓋笑松,2006(作者信息有誤,請參照第3期的更正說明)
2005
教師關於兒童入學准備的觀念,張向葵 孫蕾 李大維 蓋笑松,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
皮亞傑認知發展量表(IPDT)中國城市常模的制訂,方富熹 蓋笑松 張麗錦,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
兒童入學准備狀態的理論模型與干預途徑,蓋笑松 張向葵心理科學進展,2005
走向生態化的兒童研究:聚焦中國兒童成長環境,蓋笑松 張嬋東北師大學報,2005(<新華文摘>全文轉載,總第346期2005.22 ,<中國學術年鑒>2005全文轉載)
多層線性模型在縱向研究中的運用,蓋笑松 張向葵心理科學,2005
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過程中的農村教育問題,楊兆山 蓋笑松,理論觀察,2005
關於建設和諧教育的三點思考,楊兆山 蓋笑松,光明日報,2005年11月16日
2004
小學兒童認知發展的個體差異研究,龔少英 蓋笑松 劉國雄 方富熹,心理科學,2004
新課程標准下小學美術教學目標定位的把握——對30節省級美術公開課的思考和總結,蓋笑松 楊兆山,中小學教師培訓,2004
我國智力超常兒童教育的現狀與對策,蓋笑松 楊兆山,光明日報,2004年6月24日,B3版
認知發展水平診斷工具IPDT北京市常模的制訂,方富熹 蓋笑松 張麗錦 劉國雄 龔少英,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
對兒童認知發展水平診斷工具IPDT的信度效度檢驗,方富熹 蓋笑松 龔少英 劉國雄,心理學報,2004
2003
兒童認知發展動態測驗,張麗錦 蓋笑松 方富熹 方格,心理科學進展,2003
兒童反語理解的心理機制,蓋笑松 方富熹 黎兵,心理科學進展,2003
我國校園欺侮問題的現狀與對策,蓋笑松 方富熹,東北師大學報,2003
兒童語用技能發展研究的進展,蓋笑松 張麗錦 方富熹,心理科學,2003
1996-2002
在抑制分心物干擾效應上學困生和學優生的比較,金志成 張禹 蓋笑松,心理學報,2002
我國高校知識女性心理素質現狀的研究,張向葵 張林 蓋笑松 張樹東 郭娟,東北師大學報,2001
知識女性工作壓力歸因特點及相關研究,蓋笑松 張向葵 韓非 田淑梅,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
國外校園的反欺侮措施, 蓋笑松,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
小學生對不同類型情感的移情水平發展的研究,王景英 蓋笑松,心理發展與教育1998
根據初中生利他行為的發生和發展特點開展中學的品德教育,李紅霞 彭陽 蓋笑松,中小學教師培訓1996
當前社會形勢下兒童──老年助人行為發展的實驗研究,張向葵 蓋笑松 陳彩琦 宋小冬,心理發展與教育
I. 王安建的代表性成果、著作
王安建,王高尚等著.2008.能源與國家經濟發展.地質出版社, 北京.
王安建,王高尚等著.2002.礦產資源與國家經濟發展.地震出版社, 北京.
王安建, 李樹勛, 曲亞軍等.1996.脈狀金礦地質與成因.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長春.
王安建等.1996.五台山太古宙地質與金礦床.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長春.
張秋生等著.1991.冀東金廠峪地區高級變質區地質與金礦床(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第九章).地質出版社, 北京.
張秋生等著.1988.遼東半島早期地殼與礦床(第十一章).地質出版社, 北京.
傅志寰主編.1988.破解瓶頸制約推進科學發展.經濟管理出版社, 北京.
王安建.1998.匯聚型板塊構造邊緣流體活動與成礦研究回顧.《當代礦產資源勘查評價的理論與方法》陳毓川主編, 83~89.地震出版社, 北京.
Wang Anjian, Peng Qiming and Martin R Palmer.1998.Salt Dome-Controlled sulphide precipitation of paleoproterozoic Fe-Cu sulphide Deposits, Eastern Liaoning, Northeastern China.Economic Geology, 93(1):1~14.
Wang Anjian and Peng Qiming.1994.The origin of the foliations and tectonic style in the charnockitic gneisses, eastern Hebei, China.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Earth Sciences, 10(3/4):205~215.
Wang Anjian, Ma Zhihong and Peng Qiming.1993.The 「Φ」shaped structure:--A new exploration model for veined gold (silver) deposits.Resources Geology, special issue, (16):183~194.
Wang Anjian.1992.Geochemistry and Genesis of the Sodium-charnockitic Gneisses, Eastern Hebei Province, China.Acta Geologica Sinica, 5(3):239~258.
Gunter Strubel, Anjian Wang und Shibing Dai.1997.Zerfall Und konservierung der Yungang Grotten.Spiegel der Forschung 13, Jahrgang, (1):2~6.
王安建.1982.鞍山東南部早元古代變質塊狀硫鐵礦床的形成條件及成礦模式.長春地質學院學報(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47~64.
王安建.1986.金礦源岩研究與判定.地質找礦論叢, 1(3):29~38.
王安建.1988.古老地殼內部脈狀金礦床的形成模式——以冀東地區金礦為例.礦床地質, 7(4):16~26.
王安建.1990.熱液型金礦伴生脈岩系研究及其意義.黃金, 11(10):1~9.
王安建.1991.冀東太古宙結晶基底區構造單元劃分.中國區域地質(地質通報), (4):323~334, 365.
王安建.1991.論冀東地區太古宙遷西群的解體.中國區域地質(地質通報), (1):60~67.
王安建.1992.冀東鈉質紫蘇花崗片麻岩系地球化學特徵及其成因.地質學報, 66(1):15~34.
王安建, 王微.1992.冀東上營地區長河沿岸角閃斜長片麻岩與紫蘇花崗閃長岩的關系及其成因.岩石學報, 8(1):50~60.
王安建, 馬志紅.1993.φ形構造——脈狀金(銀)礦床的一種新勘查模式.地質與勘探, 29(10):5~12.
王安建, 馬志紅, 周永嫻, 李明澤.1993.晉東北地區義興寨金礦綜合找礦模型.地質找礦論叢, 8(2):1~15.
王安建, 許虹.1995.脈狀金礦成因模式研究:回顧與展望.地質地球化學(地球與環境), (3):10~13.
王安建, 許虹.1995.脈狀金礦床成礦作用的研究進展.礦產與地質, 9(6):493~498.
王安建, 許虹.1996.脈狀金礦成礦流體研究:現狀與進展.礦物岩石, 16(3):98~103.
王安建, 金巍, 孫豐月, 銀劍釗.1997.流體研究與找礦預測.礦床地質, 16(3):278~288.
王安建, 高蘭, 閆升好, 胡傳久.1998.大水式金礦床成因及分布規律探討-一種成因與古風化殼有關的金礦床系列.礦床地質(sup.), 17:267~270.
王安建, 肖克炎, 王全明.1999.國土資源評價若干構想——以礦產資源評價為例.中國地質, (6):4~6, 29.
王安建, 侯增謙, 李曉波, 施俊法, 王學求.2000.成礦理論與勘查技術方法現狀與發展趨勢.中國地質, (1):30~33.
王安建, 王高尚.2001.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礦業城市的持續發展——對礦業城市調查研究方法的思考.資源·產業, (11):23~25.
王安建, 高蘭, 劉俊來, 曹殿華, 修群業, 范世家.2007.論蘭坪金頂超大型鉛鋅礦容礦角礫岩的成因.地質學報, 81(7):891~897.
王安建, 曹殿華, 高蘭, 王高尚, 管燁, 修群業, 劉俊來.2009.論雲南蘭坪金頂超大型鉛鋅礦床的成因.地質學報, 83(1):43~54.
王安建, 曹殿華, 高蘭等.2009.西南三江成礦帶中南段金屬礦床成礦規律與若干問題探討.地質學報, 83(10):1365-1375.
J. 山東青年幹部管理學院的辦學成果
學院是山東省首批經原國家教委批準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英語四、六級考試考點,是國家勞動保障部批準的計算機高新技術考試站、山東省高層次經濟管理人才培訓中心和省直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經省勞動廳批准設立了職業技能鑒定所,面向學生和社會各界積極開展汽車駕駛、微機、外語等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同時承擔著會計、旅遊、酒店管理、物業管理、秘書、推銷員等20多個工種高中級職業技能資格考試和鑒定工作。近年來已為社會培養了3萬多名合格的職業技術人才。 培養青年幹部是學校的重要職能。多年來,學院不斷加強共青團幹部培訓工作,積極拓寬培訓渠道、探索新的培訓模式,為全省各級團組織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青年幹部。截止到2004年6月底,已舉辦團幹部培訓班217期,培訓學員近3萬人次,其中已有4000多人走上了縣處級以上領導崗位。先後成立了山東省青少年研究所和山東省青少年心理咨詢服務中心,在青少年工作理論研究和青少年心理咨詢服務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全省共青團事業的發展和廣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發揮了良好的指導、參謀和服務作用。學院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常年聘請10名左右的外國專家駐校任教,先後與法國、德國、美國、加拿大、日本等11個國家的40多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建立了中美工商管理學院、國際交流中心和山東青年出國留學咨詢服務中心,面向社會開展外語和工商管理培訓,向國外派送留學生,促進了國際學術交流和相關專業的建設與發展。2002年學院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工商管理培訓先進單位和教育外事工作先進單位。
學院高度重視科研工作,積極開展科研和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近年來共承擔和完成省部級重點科研課題27項,出版專著、教材36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1600多篇,有40多項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學報《青年工作論壇》獲得「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優秀社科學報」、「華東地區優秀期刊」、「山東省優秀期刊」等多項榮譽;《青少年研究》雜志被評為「全國社科學報青年類重點期刊」、「山東省優秀期刊」。多年來,學院黨委努力加強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加強領導班子的思想作風建設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黨務工作多次受到上級黨組織的表彰。強化以民主管理委員會為主要渠道的民主管理制度和以崗位目標責任制為代表的管理體系建設,努力營造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教育環境,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獻身」的良好校風。學院充分發揮青年幹部院校的政治優勢,加強德育工作和「兩課」建設,充實和加強專職學生工作隊伍,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和校園文化建設。通過組織各種學生社團、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外社會實踐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綜合能力,形成了德育首位,注重綜合素質培養的辦學特色。近年來,本院學生在全國和全省組織的各類專業比賽和重大文化體育活動中獲得各種獎勵120多項,成為全省同類院校中的佼佼者。
學院在多年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得到了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關心、鼓勵和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吳官正同志為學院成立50周年發來賀信,2003年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兆國同志、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周強同志,山東省省長韓寓群同志,省委副書記王修智同志、姜大明同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林廷生同志、省委常委閆啟俊同志、副省長王軍民同志等,先後蒞臨學院檢查、指導工作,對全校師生員工給予了極大的鞭策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