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9年十大科技成果
1「嫦娥四號」 實現人類首次 月背軟著陸
等待了數十億年後,月球永遠背向地球那面的山地荒原,終於迎來第一個翩翩降臨的地球訪客。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2、5G商用牌照正式發放
5G是一場影響深遠的全方位變革,將推動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3、科創板鳴鑼開市
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歷史性時刻。7月22日,科創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開市。中國資本市場由此向科技創新企業開放大門。在未來國際科技實力競爭中,科創板將成為我國「硬科技」企業持續補充後續能量的「大糧倉」。
4、開發出全球首款類腦晶元
8月1日,清華大學開發出的全球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計算晶元登上了《自然》雜志的封面。該晶元結合了類腦計算和基於計算機科學的機器學習,這種融合技術有望提升各個系統的能力,促進人工通用智能的研究和發展。原則上,一個人工通用智能系統可以執行人類能夠完成的絕大多數任務。
5、首次驗證遠距離雙場量子密鑰分發
限於通信光纖的損耗和探測器的雜訊等原因,量子密鑰分發系統通常只能在100公里內獲得較高成碼率。目前最遠成碼距離是潘建偉團隊於2016年實驗實現的404公里。
Ⅱ 2019年中國取得的主要成就成果
你好,2019年中國取得重要的成就,成果就是新農村新建設。
Ⅲ 如何鞏固脫貧成果
國務院扶貧辦來主任劉永富在兩會期間自表示,脫貧不容易,防止返貧也不容易。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第一,要脫真貧,真脫貧,他有收入的渠道,通過自己的勞動,而不是別人替他干出來的,不是送錢送出來的,這個很重要。
第四,要有一些繼續關注貧困的措施。比如,培育貧困村的創業致富帶頭人、領路人繼續帶領已經脫貧的和沒有脫貧的群眾繼續發展生產,增加收入。
Ⅳ 2019年對深化農村改革有什麼回顧總結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成果有效鞏固。經過五年努力,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完成,年初向黨中央、國務院提交了總結報告。今年組織開展了「回頭看」,又解決了113萬戶承包農戶確權信息不準、585萬畝土地暫緩確權、197萬戶承包農戶證書未發放等問題。部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在全國選擇了13個較早到期的縣(市)開展試點,將先行探索解決各種突出問題的途徑。農村宅基地管理職能轉由農業農村部承擔後,農業農村部研究制定了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正在按程序報批,方案出台後,將對深化改革試點提供重要指引。
Ⅳ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這是哪些措施鞏固的成果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這是國家採取的一系列政策鞏固的成果:
一是健康中國行動啟動實施,共建共享水平逐漸提高。國務院部署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成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著眼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實施15個專項行動,關注健康、追求健康的社會氛圍初步形成。
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面啟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強化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明顯提升,從2015年的10.25%提高到2019年19.17%,到今年年底我們的健康素養平均水平在「十三五」期間翻了一番。
二是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攻堅克難,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強化醫療、醫保、醫葯「三醫聯動」改革,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消葯品和耗材加成。開展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全面推進以質量為核心、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考核。
完善醫務人員在基層工作的薪酬、職稱等激勵機制。推進醫聯體建設和縣域綜合醫改,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本醫保參保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基本葯物數量由520種增加到685種。
推進葯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葯品中選價格平均降幅52%以上,打通降價葯進醫院「最後一公里」,將政策紅利引導到臨床端。改革完善行業綜合監管制度。促進健康產業和社會辦醫規范發展,努力滿足群眾多樣化、差異化健康需求。
三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服務可及性不斷提高。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啟動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完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84%的縣級醫院達到二級及以上醫院水平。
從2015—2019年,每萬人全科醫生數從1.38人增長到2.61人,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從5.11張增長到6.3張,執業(助理)醫師數從2.22人增長到2.77人,注冊護士數從2.37人增長到3.18人。近90%的家庭15分鍾內能夠到達最近醫療點。
四是圍繞「基本醫療有保障」目標持續發力,健康扶貧成效顯著。確定縣醫院能力建設、「縣鄉一體、鄉村一體」機制建設、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標准化建設3個主攻方向,將符合條件的貧困縣縣醫院納入全民健康保障工程,組織三級醫院「組團式」幫扶貧困縣縣醫院,遠程醫療服務覆蓋所有國家級貧困縣和邊遠地區。
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擴大到30種,累計分類救治貧困患者1900多萬人,近1000萬因病致貧返貧戶成功脫貧。
五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整體實力再上新台階。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從2015年的40元提高到今年的74元,免費向全體城鄉居民提供14大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優化重大傳染病防控策略,實施職業病、地方病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擴大癌症早診早治覆蓋人群,2019年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8%。
六是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繼續加強,積極推進健康老齡化。有序調整完善生育政策,2019年二孩及以上孩次佔比為59.5%。同時完善相關配套政策,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全面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開展五類殘疾兒童篩查、診斷和康復試點工作。
加強老年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大力發展醫養結合,為居家老人提供醫療服務的機構達到4萬多家,每年免費為65歲以上老人進行健康體檢。
七是完善激發和釋放活力的政策機制,中醫葯守正創新邁出新步伐。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中醫葯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國務院召開全國中醫葯大會,中醫葯服務體系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質量提升等全面推進。
全國現有中醫機構6.5萬多個,年診療量約11.6億人次,中西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維護人民健康。
Ⅵ 要鞏固什麼成果推動更多產能過剩行業加快出清
三去一降一來補
2016年初,中國公布鋼源鐵、煤炭兩行業的化解過剩產能的指導意見,並在不久後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列入去產能的目標,2017年鋼鐵、煤電、煤炭三個行業的去產能目標也列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在於「破」、「立」、「降」三項措施。2018年中國將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的目標任務。
中國鋼鐵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遲京東近日表示,2016年以來,中國鋼鐵行業已化解鋼鐵產能接近1.5億噸,全面取締了1.4億噸的地條鋼,中國鋼鐵行業去產能任務基本完成。
2016年以來,中國累計退出煤炭產能超過5億噸,提前超額完成了年度各項目標任務,供給質量和效率大幅提升,行業運行狀況明顯好轉,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取得積極進展,市場競爭秩序得到有效規范,長效機制逐步建立完善。
Ⅶ 如何鞏固激勵成果
強化抄政府職能,加強政策導向。襲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同時也是一項風險性事業。沒有政府作後盾,沒有政府資助,單個個人或企業很難做到。高校的科技成果要迅速轉化,首先是政府要加強引導,制定相應的政策。目前,我國已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