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陳芳允成果

陳芳允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04 06:13:59

『壹』 陳芳允的主要論著

1《無線電電子學的新發展》科普出版社,1963(1979年內蒙古出版社再版)。
2《計量測試技術在空間測控系統中的重要作用》中國宇航學會計量測試年會上的報告,1981。
3《空間統一測控系統設計中的幾個問題》中國電子學報,1985。
4《全數字通信技術》中國通信學會特刊:新的技術革命與中國通信,1984.4~10。
5《太平洋地區國家衛星發射與測控技術發展與合作的前景》(英文),國際宇航聯學術會議上的報告,1986。
6《發展中國的星基定位通信系統》中國空間科學技術,1987。
7《中國航天技術發展與技術科學》中國科學院院刊,1986。
8《中國航天測控網及其在國際合作中的作用》(英文),國際宇航聯學術會議上的報告,1988。
9《關於建設中國災害測報監控系統的建議》中國科學院地學部災害防治討論會上的報告,1990。
10《衛星測控手冊》科學出版社。

『貳』 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1959年,地質學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陸相生油」理論,打破了西方學者的「中國貧油」內說
1960年,物理學家王淦昌容等人發現反西格瑪負超子
1964年,中國第一顆 原 子 彈 裝置爆炸成功
1965年,生物學家們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1966年,中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
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成功
1970年,「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70年代初期,數學家陳景潤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向著解決哥德巴赫猜想邁進了一大步。
建成了正負電子對撞機等重大科學工程
秦山核電站並網發電成功
銀河系列巨型計算機相繼研製成功
長征系列火箭在技術性能和可靠性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科學家完成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1%基因繪制圖
在世界上首次構建成功水稻基因組物理全圖
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許多指標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記錄
神州五、六、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並順利返回
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嫦娥一號成功發射

『叄』 陳芳允的人物故事

陳芳允5歲時開蒙,開始讀《論語》、《孟子》。1928年秋,12歲的陳芳允進到黃岩縣立中學,也就是現在的黃岩中學讀初中,他是一個尊師好學的學生,當時他的國語、數學、英語等主要課程成績優秀,從這時起,他打下了良好的學習基礎。
在初三快畢業時,陳芳允在畢業紀念冊上寫了一篇題為《送秋》的小文章。這篇文章坦誠地談出了他對人生的看法。他認為送秋不送秋無所謂,對一個人來說是秋還是春、夏、冬季都要努力,不能虛度。
1931年夏,15歲的陳芳允考進上海浦東中學高中部,進入高中沒幾天,就碰上了「九·一八」事變,陳芳允積極參加上海學生運動,抵制日貨遊行,上南京請願,後請願學生被蔣介石派兵押上火車送回上海。同樣是「863」計劃發起人之一王淦昌在1920年,也在上海浦東中學讀書。 1934年,18歲的陳芳允高中畢業,7月份大學考試即將開始,陳芳允報考了當時的上海交通大學與北京清華大學,由於兩所大學試卷不一樣(交大的試卷考題多,內容繁雜;清華試卷難度雖大,但題目少而且靈活,這樣的題風剛好對陳芳允的學習路子),所以上海交大落榜,清華榜上有名。
考入清華的機械繫,當時上的第一堂國文課就是由著名文學家朱自清講授。陳芳允在機械繫讀一年後,對機械不感興趣,卻對物理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物理課上,每周小考一次的物理成績他總是優秀,物理課的期終考試成績他得了最佳,分數為S+。那個時期,清華大學的考試成績採用5分制的計分辦法,S表示佳,S+當然就是最佳了。有了這優異的成績加上物理課對陳芳允的強大的吸引力,他下決心做出了轉換專業的選擇,後他轉換專業進入物理系,投在著名物理學家吳有訓門下。吳有訓在教學過程中,也已經注意到這個物理成績優異、又心靈手巧的學生陳芳允。他雖然不大愛說話,但做起實驗來有板有眼、井井有序。他發現這個學生的眼睛非常專注地觀察他的實驗,不放過任何一點細節,不僅一絲不苟地做記錄,而且善於動腦子提出問題。吳教授打心眼裡喜歡這樣的學生,所以當陳芳允提出想轉換專業的請求時,得到了吳有訓的大力支持。當時,物理系在清華是很難進的,因為陳芳允的普通物理課學的好,吳企孫等任課老師都很賞識他,因此在轉系時被物理系所接受。陳芳允把對恩師的感謝深深埋在了心底,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學習。 1939年,陳芳允結識了身材小巧玲瓏,漂亮活潑沈淑敏,他覺得愛情悄悄鑽進了他的心裡。可是他不太善於同姑娘打交道。他過於文靜,缺少其他男青年那種主動進攻的熱情勁。一天,大家到吳有訓教授家裡去玩,吳有訓說:今天在我家吃頓家常便飯,誰有拿手好菜就獻上來。陳芳允立刻接上吳教授的話:做飯誰不會呀!大家嘗嘗我的手藝。說著捲起袖子就開始干。這一舉動,使沈淑敏一下子注意到陳芳允。
印象之深,直到50年後的金婚,沈淑敏還清楚地記得那一幕。可惜,金婚時的沈淑敏猛然發現陳芳允做飯的本事已經退化得連煮麵條都不會了。 1948年5月,陳芳允從英國回國。在上海不願為國民黨打內戰出力,拒絕航空委員會調派去上海機場工作,同妻兒回黃岩老家,受到工廠記大過處分。10月,正值淮海戰役期間,航空委員會調陳芳允去南京工作,他不願幫國民黨政府打共產黨,跑回湖州找當醫生的岳父為他拔去一個腳趾甲,造成假傷,回到上海住進醫院里。
上海解放前夕,在地下黨的領導下,陳芳允參加維持秩序的革委會,勸阻中央研究院的科技人員不要跟國民黨去台灣。 有人說:要記住陳芳允,只需記住他的兩個特點就行:一是自己給自己理發,二是自己給自己縫補衣服。陳芳允的頭發長了,從來不去理發店。他說,去理發店太費時間,不是理發師傅等你,就是你等理發師傅,有時一等就是半個小時,結果還未必滿意。所以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練出了一手絕活兒——自己給自己理發。陳芳允的另一招是自己給自己縫補衣服。由於他的祖父是有名的裁縫,所以他從小便與針線打上了交道。就是在81歲高齡,一旦衣服爛了需要縫補,只憑一種感覺和經驗,他仍能將手中細細的線輕松地穿進那個小小的針眼。
陳芳允對工作是高標准,對生活卻是低標准。他病逝後,在他家裡,看不到一件像樣的傢具,連褪了色的布窗簾也捨不得換。但他為我們國家所須所做的貢獻卻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從863計劃的提出到2000年,十五年,「863」計劃15年中獲國內外專利2000多項,發表論文47000多篇,累計創造新增產值560多億元,產生間接經濟效益2000多億元。 作為黃岩中學畢業的校友,陳芳允對黃岩中學懷有特殊的感情,對黃岩中學的發展非常關心,1995年6月5日,陳芳允為黃岩中學題詞:願黃岩中學發展、提高,為家鄉及全國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材。
在1999年住院期間,陳芳允以《漫漫人生路拳拳報國心》為題,給他少年時黃岩中學的同學王克晟(黃岩中學的老師現已退休,也是王有器老師的父親)寫了一封信,信中講述了自己的人生經歷,自己思想觀念的發展歷程,以及自己工作的情況,並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對母校的學生起鼓舞作用。這封信後來在黃岩中學2000年1月的校報《清獻園》上全文登載出來。此時的陳芳允已經病的很重,但他還特意託人給他的母校黃岩中學隨信寄來2000元錢,表示支持母校建設的一點心意。這是陳芳允一生中寫的最後一封長信。
陳芳允對黃中的學子懷有殷切希望,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告誡我們的同學:人生道路的選擇,思想觀念的發展起著根本的作用。

『肆』 兩彈一星科學家的資料

1、兩彈一星的科學家是鄧稼先,鄧稼先是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2、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3、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鄧稼先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於方案」,最後終於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 8年零6個月 、美國用7年零3個月、蘇聯用6年零3個月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4、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5、鄧稼先 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

6、鄧稼先不僅注重科技實驗,還格外注重對科學理論的及時梳理和總結。鄧稼先和周光召合寫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研究總結》,是一部核武器理論設計開創性的基礎巨著,它總結了百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這部著作不僅對以後的理論設計起到指導作用,而且還是培養科研人員入門的教科書。

7、鄧稼先對高溫高壓狀態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培養年輕的科研人員,他還寫了電動力學、等離子體物理、球面聚心爆轟波理論等許多講義,即使在擔任院長重任以後,他還在工作之餘著手編寫「量子場論」和「群論」。

8、鄧稼先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員,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長、院長,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職。鄧稼先還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

(4)陳芳允成果擴展閱讀:

1、鄧稼先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為了他的祖國中國的強盛,為了中國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鬥了數十年。他常常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出現在最危險的崗位上,充分體現了他崇高無私的奉獻精神。

2、鄧稼先在中國核武器的研製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卻鮮為人知,直到他死後,人們才知道了他的事跡。 他是最具有農民朴實氣質的科學家。鄧稼先敏銳的眼光使中國的核武器發展繼續快步推進了十年,終於趕在全面禁止核試驗之前,達到了實驗室模擬水平。

3、1996年7月29日,是「兩彈元勛」鄧稼先逝世十周年的紀念日。這一天,中國政府進行了第45次也是最後一次核試驗,以使人們永遠銘記他對中國核武器研製事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並鄭重聲明:「自1996年7月30日起,中國開始暫停核試驗。」這標志著中國終於和其他核大國一樣,跨過了原子彈、氫彈、第二代核武器、核禁試等四個階段,進入了實驗室模擬的自由天空。

『伍』 陳芳允的人物榮譽

提出並於1980年參與完成微波統一測控系統,成為支持中國通信衛星上天的主要設備,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1988年因航天測量船上電磁兼容問題的解決,獲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曾榮獲國防科工委先進科技工作者標兵稱號。
1999年9月,與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王大珩等共23人一起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陳芳允兼任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並被聘任為中國科技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兼職教授。
陳芳允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和第五屆全國人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是中國電子學會、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和中國宇航學會的理事。

『陸』 陳芳允的愛國事例

要記住陳芳允,只需記住他的兩個特點就行:一是自己給自己理發,二是自己給自己縫補衣服。陳芳允的頭發長了,從來不去理發店。他說,去理發店太費時間,不是理發師傅等你,就是你等理發師傅,有時一等就是半個小時,結果還未必滿意。所以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練出了一手絕活兒——自己給自己理發。陳芳允的另一招是自己給自己縫補衣服。由於他的祖父是有名的裁縫,所以他從小便與針線打上了交道。就是在81歲高齡,一旦衣服爛了需要縫補,只憑一種感覺和經驗,他仍能將手中細細的線輕松地穿進那個小小的針眼。
陳芳允對工作是高標准,對生活卻是低標准。他病逝後,在他家裡,看不到一件像樣的傢具,連褪了色的布窗簾也捨不得換。但他為我們國家所須所做的貢獻卻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從863計劃的提出到2000年,十五年,「863」計劃15年中獲國內外專利2000多項,發表論文47000多篇,累計創造新增產值560多億元,產生間接經濟效益2000多億元。

陳芳允同志的一生,是追求科學、艱苦奮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是無私奉獻、鞠躬盡瘁的一生,是獻身國防科技事業並做出重要貢獻的一生。他崇高的革命理想,優秀的道德品質,強烈的創新精神,嚴謹的治學態度,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所展現的一位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的高尚風范,永遠鐫刻在我們心中。(曹剛川原國防部部長)
陳芳允同志為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准確測量、預報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院)

『柒』 陳芳允發明過什麼

陳芳允(1916.4.3-2000.4.29 ),浙江台州黃岩人,無線電電子學家,中國衛星測量、控制技術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教授。

閱讀全文

與陳芳允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