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在古冶一家火鍋店打工工作時間摔倒,左手腕軟骨挫傷,請問老闆應負什麼責任
gōng shāng]
工傷
編輯
本詞條缺少概述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工傷亦稱「公傷」、「因工負傷」。職工在生產勞動或工作中負傷。根據國家規定,執行日常工作及企業行政方面臨時指定或同意的工作,從事緊急情況下雖未經企業行政指定但與企業有利的工作,以及從事發明或技術改進工作而負傷者,均為工傷。1953年1月2日政務院修正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規定,工人與職員因工負傷,其全部診療費、葯費、住院費、住院時的膳食費與就醫路費均由企業行政負擔;醫療期間工資照發;確定為殘廢時,視其殘疾程度,由勞動保險費中按月付給因工殘疾撫恤費或因工殘疾補助費。[1]
中文名
工傷
外文名
occupational injuries
別稱
產業傷害、職業傷害
法律
《勞動法》
目錄
1產生背景
2認定范圍
3主要種類
4鑒別方法
5工傷認定
▪責任認定
▪申請流程
6工傷保險
7賠償種類
▪醫療費
▪誤工費
▪護理費
▪致殘後
▪因工死亡
▪非法用工
▪交通事故
▪其他情形
8賠償標准
9監督管理
10法律法規
11注意事項
12維權建議
產生背景
編輯
工傷是工作傷害的簡稱,亦稱職業傷害(occupational injuries),是指生產勞動過程中,由於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機體組織的突發性意外損傷,如因職業性事故導致的傷亡及其急性化學物中毒。
1921年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的公約中對「工傷」的定義是:由於工作直接或間接引起的事故為工傷。
1964年第48屆國際勞工大會也規定了工傷補償應將職業病和上下班交通事故包括在內。因此,當前國際上比較規范的「工傷」定義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由工作引起並在工作過程中發生的事故傷害和職業病傷害。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認定范圍
編輯
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
我國原勞動部1996年發布的《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對工傷的范圍作了明確規定。職工由於下列情形之一引起負傷、致殘、死亡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其范圍為:
1.從事本單位日常生產、工作或本單位負責人臨時指定的工作的,在緊急情況下,雖未經本單位負責人指定但從事直接關繫到本單位重大利益的。
2.經本單位負責人安排或者同意,從事於本單位有關的科學實驗、發明創造和技術改進工作的。
3.在生產工作環境中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造成職業病的。
4.在生產工作時間和區域內,由於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傷害的,或者由於工作緊張突發疾病造成死亡或經第一次搶救治療後全部喪失勞動力的。
5.因履行職責遭致人身傷害的。
6.從事搶救、救災、救人等維護國家、社會和公眾利益的活動的。
7.因公、因戰致殘軍人復原專業到企業工作後舊傷復發的。
8.因公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傷害或者失蹤的,或因突發性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經第一次搶救治療後全部喪失勞動力的。
9.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發生意外屬工傷。
(一)在合理時間內往返於工作地與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單位宿舍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二)在合理時間內往返於工作地與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三)從事屬於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且在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四)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2](上下班途中受傷指的應當是在合理時間、路線上發生的,且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
10.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工傷保險條例
關於工傷分類的相關規定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十六條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3]
主要種類
編輯
1.按受傷程度分類:一般分為輕傷和重傷。也可分為
⑴輕傷;
⑵中度傷;
⑶無生命危險的重傷;
⑷有生命危險的重傷;
⑸危重、存活和不明。
2.按致傷因素分類:
⑴機械性損傷:如銳器造成的切割傷和刺傷,鈍器造成的挫傷,建築物倒塌造成的擠壓傷,高處墜落引起的骨折;
⑵物理性損傷:如燙傷、燒傷、凍傷、電損傷、電離輻射損傷;
⑶化學性損傷:如強酸、強鹼、磷和氫氟酸等造成的灼傷。
3.按受傷部位分類:可分為顱腦傷、面部傷、胸部傷、腹部傷和肢體傷。
4.按皮膚或粘膜表面有無傷口分為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
5.按受傷組織和器官多寡分為單個傷和多發傷。
老工傷
至2012年,老工傷缺乏准確的概念定義,在工傷保險實務中,一般理解是將發生在1996年10月1日《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實行以前的工傷統稱為「老工傷」.事實上,這理解也存在偏差。筆者認為,恰恰是這個用詞導致了人們對於「新」「老」工傷的劃分,進而導致了對於工傷政策適用的爭議.「老工傷」的規范定義應該是「未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的工傷人員」,這意味著不僅1996年10月1日以前,就是2004年1月1日《工傷保險條例》生效後,因用人單位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發生工傷後無法從工傷保險基金獲得相關待遇的人員,都可以稱為「老工傷」。
鑒別方法
編輯
工傷,
工傷圖片
⑵勞動合同文本復印件或其他建立勞動關系的有效證明
⑶醫療機構出具的受傷後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當場或者在15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一次性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
5.受理或不予受理
⑴受理條件:
①申請材料完整
②屬於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管轄
③受理時效尚未經過
④申請主體適格。
上述四個條件須同時滿足,否則,申請將不會被受理。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⑵不予受理: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6.證據的調查核實
⑴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根據需要可以對提供的證據進行調查核實
⑵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調查核實,應由兩名以上人員共同進行,並出示執行公務的證件
⑶調查核實時,依法行使職權並履行法定保密義務
⑷根據工作需要,委託其他統籌地區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或相關部門進行調查核實。
⑸.舉證責任:
①原則上,適用誰主張,誰舉證。否則,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後果
②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情況下,由該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用人單位拒不舉證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受傷害職工提供的證據依法作出工傷認定結論。
7..工傷認定決定
工傷規定
⑴認定決定包括工傷或視同工傷的認定決定和不屬於工傷或不視同工傷的認定決定
⑵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但是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的,15天內應作出決定。[4]
⑶工傷認定決定應當依法載明必記事項
⑷工傷認定決定應加蓋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工傷認定專用印章。
8.送達與抄送
⑴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工傷認定決定作出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將工傷認定決定送達工傷認定申請人以及受傷害職工(或其直系親屬)和用人單位,並抄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⑵工傷認定法律文書的送達按照《民事訴訟法》有關送達的規定執行。
9.復議或訴訟
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用人單位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或者對工傷認定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10.資料存檔
工傷認定結束後,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將工傷認定的有關資料至少保存50[4]年。
工傷保險
編輯
工傷保險(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是社會保險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國家和社會為勞動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遭受意外傷害、患職業病,以及因這兩種情況造成的死亡、勞動者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時,給予勞動者及其親屬必要的醫療救治、生活保障、經濟補償、醫療康復、社會康復和職業康復等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
職工在發生工傷後,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依法進行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及勞動能力鑒定。其中勞動功能障礙分為十個傷殘等級,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生活自理障礙分為三個等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工傷職工應依照勞動能力鑒定部門出具的傷殘鑒定,享受不同等級的工傷待遇。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工傷保險條例》中針對工傷保險費繳納規定,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數額應為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乘以單位繳費費率之積,職工個人不繳納。以北京市工傷保險繳費比例為例:企業每月按照其繳費總基數的0.2%-2%繳納,職工個人不繳納。
賠償種類
編輯
工傷賠償須經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勞動仲裁三個必經階段。很多農民工沒有勞動合同、工作證等證明,還往往需要勞動關系的認定。
醫療費
1.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
2.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3.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
4.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3]
誤工費
(停工留薪期待遇)
1.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原單位按月支付。
2.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
3.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護理費
1.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2.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准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3]
致殘後
一、一至四級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1.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3]
2.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3.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二、五至六級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1.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2.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准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並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3]
三、七至十級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1.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3]
2.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3]
因工死亡
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1.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2.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3.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3]
非法用工
1.一次性賠償包括受到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職工或童工在治療期間的費用和一次性賠償金,一次性賠償金數額應當在受到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職工或童工死亡或者經勞動能力鑒定後確定。
2.勞動能力鑒定按屬地原則由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辦理。勞動能力鑒定費用由傷亡職工或者童工所在單位支付。
3.職工或童工受到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在勞動能力鑒定之前進行治療期間的生活費、醫療費、護理費、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及所需的交通費等費用,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標准和范圍,全部由傷殘職工或童工所在單位支付。
4.傷殘的一次性賠償金按以下標准支付:一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6倍,二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4倍,三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2倍,四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0倍,五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8倍,六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6倍,七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4倍,八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3倍,九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2倍,十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倍。
5.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造成死亡的,按照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支付一次性賠償金,並按照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一次性支付喪葬補助等其他賠償金。
6.賠償基數,是指單位所在地工傷保險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
交通事故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規定,職工下列情形應當認定為工傷:
1.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交通事故傷害的
非本人主要責任,是指同等責任、次要責任和無責任的情形;因本人主要責任和全部責任的交通事故受到傷害的,即不屬於工傷。
2003年出台的《工傷保險條例》關於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構成工傷,沒有責任的限定;2010年修訂後的《工傷保險條例》增加了責任的限定,即非本人主要責任(同等、次要)才構成工傷。
2.在工作時間因工作原因受到交通事故傷害的
在工作時間因工作受到交通事故傷害的職工,既包括作為機動車駕駛員的職工受傷,也包括非駕駛員的職工受傷。
其他情形
1.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由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適時調整。調整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2.職工因工外出期間發生事故或者在搶險救災中下落不明的,從事故發生當月起3個月內照發工資,從第4個月起停發工資,由工傷保險基金向其供養親屬按月支付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有困難的,可以預支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50%。職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職工因工死亡的規定處理。
3.工傷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⑴喪失享受待遇條件的;
⑵拒不接受勞動能力鑒定的;
⑶拒絕治療的;
⑷被判刑正在收監執行的。
4.用人單位分立、合並、轉讓的,承繼單位應當承擔原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責任;原用人單位已經參加工傷保險的,承繼單位應當到當地經辦機構辦理工傷保險變更登記。
5.用人單位實行承包經營的,工傷保險責任由職工勞動關系所在單位承擔。
6.職工被借調期間受到工傷事故傷害的,由原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但原用人單位與借調單位可以約定補償辦法。
7.企業破產的,在破產清算時優先撥付依法應由單位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費用。
8.職工被派遣出境工作,依據前往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應當參加當地工傷保險的,參加當地工傷保險,其國內工傷保險關系中止;不能參加當地工傷保險的,其國內工傷保險關系不中止。
9.職工再次發生工傷,根據規定應當享受傷殘津貼的,按照新認定的傷殘等級享受傷殘津貼待遇。
10.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
❷ 自己想開個小吃店做什麼好
准備的東西:
1、帶上經營主身份證,到當地工商局/所領取個體戶設立登記表,一般三天左右就可以拿到執照。
2、你的店必須取一個名字,如果沒有重名,就會發一張「名稱核准通知書」。你憑這張核名通知書,到工商局登記科辦理工商登記。
3、領到工商執照後,還要辦理一個組織機構代碼證,辦理的地方是當地的區/縣級技術監督局。
4、之後憑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到稅務局/所辦理稅務登記證,需要分別辦理國稅證和地稅證。
5、對飲食行業,還需要辦理衛生證可證,到當地區或者縣級衛生局辦理。
6、還要辦理從事人員的健康證,然後到指定醫院做個體檢就可以了。
❸ 接手轉讓的蛋糕房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要看該蛋糕房是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還是企業營業執照。 如果是個體工商戶營業回執照,則該蛋答糕房原老闆的證照都不能轉讓,你只能受讓該蛋糕房的設備、存貨等財產,你必須重新申辦自己的蛋糕加工許可和營業執照;蛋糕房店面場地租賃合同也不能當然承繼,你必須與房東談妥承租或轉租店面場地事宜;蛋糕房原聘請員工的勞動合同,也不能當然承繼,應當重新簽訂或者與員工協商按原老闆的條件繼續執行,如果不再聘請原員工,最好由原老闆與原員工協商解決好再接手。 如果該蛋糕房是企業營業執照,你接手就簡便多了,只需按企業類別,與原投資人簽訂《公司股權轉讓協議》或者《合夥企業財產份額轉讓協議》或者《個人獨資企業轉讓協議》,依法向原登記的工商局申辦公司股權變更登記、合夥企業合夥人變更登記、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變更登記,再向質檢部門申辦蛋糕加工許可變更手續。企業承租店面協議、員工勞動合同,一般不因投資人變更而受影響;相應地,公司對外債務、欠稅也仍由公司承擔,不因股東變更而受影響;合夥企業債務欠稅、個人獨資企業債務欠稅,則要與出讓方談好債務承擔問題。
❹ 一個店鋪可以辦兩張營業執照嗎
是可以的。
營業執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發給工商企業、個體經營者的准許從事某項生產經營活動的憑證。其格式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統一規定。
其登記事項為:名稱、地址、負責人、資金數額、經濟成分、經營范圍、經營方式、從業人數、經營期限等。營業執照分正本和副本,二者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正本應當置於公司住所或營業場所的醒目位置,營業執照不得偽造、塗改、出租、出借、轉讓。
沒有營業執照的工商企業或個體經營者一律不許開業,不得刻制公章、簽訂合同、注冊商標、刊登廣告,銀行不予開立賬戶。
個體工商應具備的條件
1、有經營能力的城鎮待業人員、農村村民以及國家政策允許的其他人員,可以申請從事個 體工商業經營;
2、申請人必須具備與經營項目相應的資金、經營場地、經營能力及業務技術。
應提交的材料
(一)申請人提交書面申請報告;
(二)申請人身份證明:
1、城鎮待業青年和其他無業人員,應持有勞動部門核發的待業證明;
2、退、離休人員應持退、離休證,提前退休憑單位退休證明;
3、辭退職(包括留職停薪)人員,應持有原單位批準的證明;
4、下崗職工,應持有勞動部門的下崗證;
5、農村村民,應持有當地鄉(村)證明。上述人員登記時須持身份證,外地人員還須持有本市公安部門出具的暫住證,證生部門出具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證明(18周歲以上,50周 歲以下)。
(三)個體工商戶開業登記申請表;
(四)經營場地證明:
1、利用自有私房(非住宅)應遞交房產產權證明,產權人把此房作為經營用房的證明;
2、利用自用公房應遞交房管部門的住改非證明;
3、經營場地租用的,應遞交房屋租憑協議和房屋產權證明;
4、經營場地在路邊弄口,應遞交交通、市容或城建部門的佔用道路許可證或批准件;
(五)申請從事國家有關專項規定的行業或品種的生產經營,應提交許可證或有關部門的審批文件;
(六)聘用從業人員的,應提交與從業人員簽訂的勞動合同及從業人員的身份證明;
(七)登記機關認為應提交的其他證明文件。
如何辦理個體工商營業執照
⒈本人身份證及復印件(外來人員另需要暫住證及復印件)。
2、經營場所的房屋租賃合同或者房產證及復印件。
3、本人一寸免冠彩色照片兩張。
4、如果是國有和集體企業下崗事業人員,特困戶。還需要帶上失業證、失業人員優惠證、特困證等及復印件,這樣可以依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減免管理費的政策優惠。
5、從事飲食、化妝品等特殊行業的還要准備健康證件等及復印件(涉及前置審批行業需提供審批意見)。
攜帶上述文件到當地所屬的工商所,向工作人員說明要辦理哪一類的營業執照。檢驗過有關件後,工作人員會給表格要填寫。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七條 營業執照
依法設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記機關發給公司營業執照。公司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公司成立日期。 公司營業執照應當載明公司的名稱、住所、注冊資本、經營范圍、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項。 公司營業執照記載的事項發生變更的,公司應當依法辦理變更登記,由公司登記機關換發營業執照。
❺ 我想租個門面做生意,合同這樣寫可以嗎對我又什麼不利的地方嗎謝謝大家幫我指出!
您好:
瀏覽了您的合同,我認為還存在幾個漏洞:
第一:五、經濟糾紛
在合同簽定以前,甲方與第三者發生的一切經濟、民事等糾紛,乙方概不負責。
在合同履行期間,乙方與第三者發生的一切經濟、民事等糾紛,甲方概不負責。
---------------------------------------------------
這一條您的簽訂我能理解,但尚不嚴謹。因為這樣的話,比如合同履行期間,甲方與第三者發生的一切經濟糾紛,乙方是否要負責呢?相信您的本意是不負責,實際上也不應當負責。建議您再考慮這一條款的具體措辭。
第二:六、在合同履行期間,如有政策變化,市裡統一規劃等其它原因需要拆除房屋,或道路施工等原因導致營業嚴重受影響的,其租賃費按實際使用時間計算,本合同即終止,甲,乙方要積極配合對方。
-----------------------------------
建議您再加上「不可抗力」一條因素。
第三:您的合同中缺少違約責任,如乙方拖延租金甲方可採取何等措施,甲方違約則乙方如何等。
希望答案對您有幫助。
❻ 商鋪轉讓問題,一年後接手者來找麻煩,我怎麼做來保護我的權益
一、轉手者是房東還是租賃者?
如果是房東出租場地,那麼,要請房東拿出有效的產權證,根據產權證,對房屋的建築面積、結構等情況進行檢查,避免張冠李戴,以假亂真。如果是租賃者轉讓餐飲,必須請房東出面共同商議,分清楚哪些東西是房東的,哪些東西是租賃者的,三方當面清點,出具文字憑據,簽字畫押,方可深談。
二、這個場地能開辦餐飲嗎?
不要單方面只信聽轉讓者的話,有條件的話,應該到房產、消防、公安、環保、街道等部門了解一番。比如:這個場地開辦餐飲是否擾民,附近居民同意嗎?是否符合消防部門的相關規定,有消防手續嗎?千萬不要被轉讓者的大話所感動。尤其是這個房屋近期有否動遷計劃?如果有,就不要再浪費精力談下去了,除了你自己,沒有人願意為你的幾十萬元裝修費買單。餐飲周邊的老百姓對餐飲經營是什麼態度至關重要。一方面,周邊百姓是未來的消費准顧客,忽視不得;另一方面,百姓現在的環保意識、維權意識非常強。百姓不滿意,上訪、訴訟、上門爭辯、媒體曝光,都有可能出現。
三、「轉讓店」在行政部門有歷史遺留問題嗎?
要親自到自來水公司、電業局、環保局、煤氣公司、供熱公司等單位了解水費、電費、環保費、煤氣費、供熱費的繳納情況,如果未交清,請轉手者將剩餘部分繳納完畢,並將交費發票出示,看清確認後復印留存,妥善保管。停水停電停氣,無論停哪一樣,都無法營業。
四、「轉讓店」有違法違紀記錄嗎?
親自到工商管理部門、稅務部門了解工商管理費、應繳納稅款是否繳納完畢,有否罰款,如果有的話,請轉讓方到相關部門繳納完畢,並將相關票據復印留存,妥善保管。工商管理費、應繳稅款屬國家強制徵收的項目,如未交齊,有可能面臨營業執照作廢、停辦營業執照、罰款等相應處罰。
五、與前員工有經濟糾紛嗎?
要將以往與餐飲有關的單位、人員聯繫到,通報餐飲租售情況,盡可能查清餐飲的工資、貸款、擔保、抵押、應付賬款和經濟糾紛情況,分清責任,避免在以後的經營中發生糾紛。因為在轉讓酒店時,很多員工跟著一起「轉讓」。所以一定要分清賬。不要僅僅憑房主或轉讓人的一面之詞作結論,如果他們之間相互配合打馬虎眼,糊弄門外漢綽綽有餘。
六、確定合同的法律主體及合同類別。
即:合同是和房東簽約還是和轉讓人簽約;合同類別是承包合同還是租賃合同。這是非常重要的兩個選擇,選擇不同,後果截然不同。從分清責任的角度說,我主張合同的法律主體應選擇房東,合同的類別是租賃合同。有些餐飲經理往往嫌辦理開業手續麻煩,浪費時間,增大開業經費,在簽訂轉讓合同的時候,能湊合就湊合,延續使用原來的營業執照,以承包形式接手餐飲。孰不知,一念之差,可能帶來後患無窮。
七、簽訂合同,務必請權利人到場,與權利人簽訂相關合同,其他任何人代簽均屬無效。
餐飲經營火爆之後,因房東反悔發生經濟糾紛的事情數不勝數,最為常見的是從合同里尋找破綻。如果權利人老謀深算,在簽訂合同時即留下伏筆,那以後的經營就危機重重了。餐飲的房東最見不得別人借用他的房子賺錢,看見別人的生意好,就認為是自己的房子的功勞,與別人的經營無關,恨不得把所有的利潤裝進自己的腰包。等到挖空心思把餐飲收歸自己經營後,才發現餐飲經營這件事遠不如當土財主那樣愜意。美國的麥當勞,在事業發展之初,也經歷了一番與房主無休止的較量,傷了不少元氣,後來,痛定思痛,成立了專門的房產經營部門,只買不租,減少了許多是非,逐漸發展到今日的漢堡巨無霸。
八、要確保所簽訂的合同完整有效。
簽合同時可以咨詢專業律師,或找幾本關於《合同法》內容的書籍了解清楚。在這些地方多花一點錢,以後的經營就少了許多麻煩。
九、支付轉讓費,應在合同簽訂完畢、所有鑰匙交接清楚之後進行。
轉讓費支付宜晚不宜早,給自己多留一點時間,以免後悔。錢在自己手裡,主動權就在自己這里,這間房子不滿意,還可以到別處看看。千萬不要被個別房主的花言巧語所迷惑,畢竟,他是出租餐飲的直接受益人。
十、接手當日,馬上換鎖。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餐飲的鑰匙,經手的人很多。餐飲鑰匙是餐飲的第一道門崗,為保險起見,換鎖是第一要務。要不然,一夜之後,店內空空如也。這樣的事情,在餐飲頂兌時並不少見。
以上十條,接手轉讓店鋪的商家一定要謹記了,開店找店址是第一步,千萬不要讓自家的心血錢被人掏走啊!
❼ 淘寶店鋪轉讓費用一般是多少
200元。復
店鋪過戶申請公示制通過,申請人繳納技術服務費,費用主要用於淘寶審核申請人提供的申請信息並進行信息維護。如果店鋪最終未過戶成功,已經收取的費用不予退回。過戶的處理時間為:初審時間一般為3個工作日,初審通過後有7天的公示期,公示期過後繳費即可。
(7)粉店轉讓協議擴展閱讀:
如果店鋪過戶中提示接收人支付寶賬戶的身份信息不夠完善,需要接收人支付寶認證滿足5個認證渠道,建議你點擊提示信息的 「立即認證」 按照頁面提示完善支付寶賬戶的身份信息即可或者點擊支付寶認證對應鏈接,登陸接收人支付寶賬號,認證滿足5個渠道即可。
如點擊立即認證之後提示已認證,則建議退出之前登入的支付寶賬號,重新登入接收人支付寶嘗試認證,登入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