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產學研合作的產學研合作模式
產學研合作按合作主體的關系可分為:校內產學研合作模式、雙向聯合體合作模式、多向聯合體合作模式、中介協調型合作模式。
1.校內產學研合作模式
高校為促進教學與科研結合,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籌措教育經費,利用校內自身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自己研究出的科技成果和人才優勢,創辦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並將經營實體與教學實習基地合二為一,以達到人才培養、科研發展與經營效益並舉的目的。
該模式的優勢在於,便於學校統一有效地管理和規劃;能更好更快地把學校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能促進學校主動進行市場定位,加強與社會的聯系;能快速地獲得收益,為學校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緩解人事體制改革帶來的人力資源閑置的壓力;能較好協調教學、科研與產業間的關系。但該模式由於學校既是企業的創辦者,又是企業的經營者,因而自己的優勢不在商品的生產與經營,而是人才、科研與技術,把精力花在合作的經營上,就勢必偏離教學與科研的中心。
2.雙向聯合體合作模式
高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人才,市場化的經營與生產不是高校的優勢,學校市場開發能力弱,校內企業資產薄弱。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的產學研有必要與校外企業結合。通過與高校合作,校外企業獲得了人才、成果與技術的有力支撐,提高了企業開發新產品的能力,促進了企業的不斷發展與市場份額的拓寬。
該模式的特點是迅速直接,合作多以單個項目或成果為主,優勢互補明顯,主要側重一次性操作,技術轉讓、項目轉讓、服務咨詢、人員培訓是其主要形式,轉讓或項目履行完成,合作終止,學校無須再投資,不承擔什麼風險。然而,這種合作模式由於是限於直接利益雙方,因行業差異導致各自不同的出發點,引發諸如觀念與認識上、權益與利益上、信息與溝通上、經費與政策上等的分歧難以調和,致使合作成功率不高。
3.多向聯合體合作模式
市場是有風險的,誰都想把風險化解到最低程度。有的成果、特別是大型項目,盡管有市場,因投資大,是雙方合作無法解決的,於是就出現以三主體為主要形式的多向合作模式。三向包括:技術成果方(高校)、出資方(金融機構或個體資本投資者)與生產經營企業。
其特點是:合作緊湊規范,風險低,合作期限長潛力大,收益明顯。由於投資需求大,出資方非常謹慎,合作前期的談判頗費周折,有的技術成果方涉及到多所高校,幾方同樣存在著權益與利益的問題,故成功率較低。該模式追求的是規模效益,大市場。
4.中介協調型合作模式
由於前幾種合作主體都是直接利益方,在合作的整個過程中,有的分歧難以消除,如技術成果的成熟度問題、資金投入是否到位、產品開發與市場進入是否有效、權益與利益的擁有與分配標准等。另外,經常因為信息交流渠道不暢導致校方成果價值與企業方的市場機會流失。於是,近年出現了以中介機構為紐帶的合作模式。中介機構有政府的生產力促進中心、高校產業推廣服務中心、社會科技推廣服務機構以及一些媒體附屬的科技成果傳播機構等。
其特點是:廣泛收集產學研合作的供需信息,多形式傳播信息,主動牽線搭橋,以中介人的身份協調各方分歧,並提供某種形式的擔保,負責信息真實性的調查與利益分割等,可潛意識地降低供需多方的風險程度,促進合作成功。
② 有關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有哪些聯合的方式的文章
2016年12月,山西安裝集團和南京戎光科技在BIM應用領域達成深度合作。本次的戰略合作是一次互惠共贏、有著深遠影響的合作,戎光將利用自身的優勢,將山西定製的BIM+體系解決方案融入到山西安裝公司項目設計、施工和運維管理的全過程中。戎光以專業的產品與服務,為山西安裝公司提升企業競爭力、加速企業轉型升級,實現山西安裝BIM技術應用的標桿型企業。
山西省工業設備安裝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山西安裝,始建於1952年,前身為建工部第八工程局第二安裝公司,自80年代國家和各省市開展工程質量創優評獎活動以來,山西安裝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是山西省綜合性建築安裝龍頭企業。
在建築行業中,山西安裝公司是一家低調而富有內涵的企業了,然而戎光是一家純研發的軟體公司。兩家企業文化截然不同的公司,到底達成什麼樣的合作呢?
戎光座落在南京一家知名科技園內,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工程兵學院893研究所。經過業內長期積淀,戎光匯聚了一大批長期從事軟體研發、軟體定製的專業人才,具有雄厚的技術開發實力。並且,戎光與全國各地的建築、人防設計院,企業集團公司,系統集成商等有著長期的合作關系。
近年來,隨著智慧城市的應用與發展,在BIM應用領域,公司從2014年初即投入大量技術專家和研發人員,依託於清華大學和解放軍理工大學BIM中心的科研力量,以基於BIM的建築運維管理系統為突破口,拓展了BIM雲服務平台;基於BIM的智慧施工管理平台,雲族管理系統等,制定了從BIM協同設計、BIM智慧施工到BIM智慧運維的BIM全生命周期整體解決方案。
建築業向來是信息化、互聯網化的窪地,而BIM技術作為建築業的數字化基礎,使建築業有了信息化、互聯網化的可能。
目前,建築安裝行業大多數單位都比較重視BIM技術在機電安裝工程中的應用,BIM技術未來也必將成為新型建築工業化、信息化、產業化、現代化的重要科技手段之一,也是建築安裝業信息化發展的趨勢。
戎光將不斷提升BIM技術在山西安裝的利用價值,也將繼續深耕建設工程領域,積極創新,開拓進取,為客戶提供最優秀的BIM體系與服務,為客戶創新BIM+體系解決方案。
http://www.njrgrj.com/news/show-393.html
③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的主要成果
促進會成立以來,在中央領導的關心下,在各有關部委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先後在北京、深圳、天津等地舉辦了每年一屆的中國產學研合作高峰論壇,對推進中國產學研合作產生較大影響;經科技部和國家獎勵辦公室批准,促進會組織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評選工作, 197個單位和個人榮獲了首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促進會在國內31個園區、聯盟、企業建立了全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試點),啟動建設了基於互聯網的產學研合作協同創新平台,大力支持地方產學研合作的項目對接活動。
④ 什麼是產學研合作創新
「產」指企業,「學」指高等院校,「研」指科研機構。技術創新的本質特徵回是技術與經濟的答結合,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的主要構成為:企業、高等院校、科研結構、政府部門、中介機構等。其中,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是該系統的核心部門,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在科研、成果、育人、信息等方面有著明顯優勢,所以,三者之間的相互結合的創新模式日益促進著科技與經濟的發展。
⑤ 什麼是產學研合作項目
產學研合作是指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之間的合作,通常指以企業為技術需求方與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學校為技術供給方之間的合作,其實質是促進技術創新所需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
產學研合作中的「產」是指產業界及各類產業中依託技術創新的現代企業和現代企業家;「學」泛指學術界;「研」主要指以進行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各類技術開發為中心的應用型科研院所以及高校中的科研機構。
(5)產學研合作成果擴展閱讀:
在我國,「產學研合作」一般是指高校、科研機構與產業界的合作。其涵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上的「產學研合作」是指教育與生產勞動有機結合以及科學研究在人才培養、科技開發和生產活動中的有機結合。
狹義的產學研合作僅指高等學校、企業和科研院所三方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所進行的合作與交流 。
國內外產學研合作的形式
國內外產學研合作的形式包括:高校和企業自主聯合科技攻關與人才培養;共建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實驗室;建立科技園區,實施科學研究與成果孵化;建立基金會,設立產學研合作專項基金;吸納企業公司和社會資金成立學校董事會,建立高校高科技企業;
高校與地區實行全方位合作等。其中,大學科技園作為教學、科研與產業相結合的重要基地,成為高校技術創新的基地、高新技術企業孵化的基地、創新創業人才培育的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輻射催化的基地。
⑥ 產學研合作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有什麼作用
【摘要】本文立足於如何加強產學研合作,發揮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優勢,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瓶頸,來促進技術創新所需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成為推動經濟和整個社會發展的一種最強勁的動力。【關鍵詞】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學研合作是指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之間的合作,通常指以企業為技術需求方,與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學校為技術供給方之間的合作,其實質是促進技術創新所需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剩餘3303字)
⑦ 產學研合作方式有哪幾種
產學研合作按合作主體的關系可分為:校內產學研合作模式、雙向聯合體合作模式、多向聯合體合作模式、中介協調型合作模式。
1.校內產學研合作模式
校內產學研合作模式是高校為促進教學與科研結合,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籌措教育經費,利用校內自身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自己研究出的科技成果和人才優勢,創辦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並將經營實體與教學實習基地合二為一,以達到人才培養、科研發展與經營效益並舉的目的。
2.雙向聯合體合作模式
雙向聯合體合作模式是高校與企業的合作。通過與高校合作,校外企業獲得了人才、成果與技術的有力支撐,提高了企業開發新產品的能力,促進了企業的不斷發展與市場份額的拓寬。
3.多向聯合體合作模式
有些成果、特別是大型項目,盡管有市場,但因投資大,而雙方合作無法解決,於是就出現以三主體為主要形式的多向合作模式。三向包括:技術成果方(高校)、出資方(金融機構或個體資本投資者)與生產經營企業。
4.中介協調型合作模式
中介協調型合作模式是以中介機構為紐帶的合作模式。中介機構有政府的生產力促進中心、高校產業推廣服務中心、社會科技推廣服務機構以及一些媒體附屬的科技成果傳播機構等。
【(7)產學研合作成果擴展閱讀】
產學研合作是指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之間的合作,通常指以企業為技術需求方與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學校為技術供給方之間的合作,其實質是促進技術創新所需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
隨著高校功能從人才培育、科學研究到社會服務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強。尤其是在知識經濟社會中,大學將被推向社會發展的中心,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⑧ 企業在攻克關鍵技術,產學研合作,成果轉化哪些需求
一、科技成果轉化不是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主要模式,不能用科技成果轉化率衡量產學研合作水平企業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之所以較少採用科技成果轉化模式,主要利用聯合開發模式,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一種新產品能進入市場並產生經濟效益,必須綜合考慮技術、質量、成本和價格、服務、進入市場時機等多種因素,需要在技術先進性、質量穩定性、價格低廉性、服務優質性等之間綜合平衡。高校和科研院所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主要關注技術先進性,但技術上很先進的產品不一定就能適應市場需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大量科技成果實際上不具備直接轉化的條件,科技成果轉化很難成為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的主要方式。
二是大量實際調查發現,目前80%以上的產業技術創新是市場需求拉動而不是技術推動的結果,即是市場需求觸發技術創新需求,高校和科研院所以技術先進性為主要驅動力形成的大量科技成果不一定切合市場需要,服務於企業技術創新需求的聯合開發、甚至委託開發和咨詢服務等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方式更符合目前企業技術創新的規律,更受到企業的歡迎,應該是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的主要方式。
三是高新技術的基本特徵是具有高風險性,這實際上意味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率不可能很高,如果絕大多數成果都能轉化,就說明高技術不具有高風險這一基本特徵。
因此,按照客觀規律,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也不可能很高,科技成果轉化很難成為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的主要方式。由於科技成果轉化不是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的主要模式,不能把產學研合作等同於科技成果轉化,不能把科技成果轉化率作為衡量產學研合作水平的主要指標。對產學研合作水平的評價,不能主要考慮供應方即高校和科研機構有多少成果並得到轉化,更應從需求方企業的角度考慮,分析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一方面分析創新型企業中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企業所佔的比例,即產學研合作的廣度;另一方面分析在開展產學研合作的企業中,有多少企業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企業把多少研發投入用於產學研合作,企業產學研合作形成的科技和經濟產出在其總產出中佔有的比重等,即產學研合作的深度。
⑨ 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獎金多少
目前比較流行的產學研合作方式有三種:
項目紐帶合作模式,它是比較鬆散的合專作模式,屬主要特點是企業、大學、科研院所以具體項目為紐帶,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合作關系,項目完成,合作即解散。這種合作模式主要由三種具體形式:技術轉讓模式、項目委託模式、聯合研發模式。
建設平台合作模式,這是一種關系比較緊密的合作模式,其特點是企業、大學、科研院所共同投入資源建立平台,以平台為主體進行科學研究。具體形式有共建科研基地模式和衍生企業模式。
產業技術聯盟合作模式,他由企業和科研機構圍繞創新技術創制、共性技術攻關組建相應的產業技術聯盟,集中優勢力量實現產業技術創新,共擔風險,共享利益。具體模式有契約產業技術聯盟方式和實體產業技術聯盟方式。
⑩ 產學研合作是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形式
大學、科研機構擁有科技開發人才、實驗設備、儀器等優勢,科技成果轉化經驗版卻不足;企業技術開權發能力相對薄弱,但資金優勢明顯。因此,企業依託大學可以實現優勢互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有產學研合作傳統的日本十分重視加強企業與大學、研究機構的合作,合作形式多種多樣:聯合研究;大學接受企業委託進行研究;高校教師到企業進行技術指導;高校接納企業研究人員在學校里進行項目研究;高校接受企業的捐贈等。英國的科技創新主要由大學來推動,一批相似、互補為特徵的中小高科技企業圍繞大學校園建成,使高科技企業蓬勃發展。可以說,產學研相結合是各個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形式。可是,我國的科研單位和企業往往自成體系,缺乏緊密聯系,使許多處於國際前沿的科技成果束之高閣,形成科研成果的極大浪費。為改變這一現狀,政府應該強化宏觀調控手段,制訂相關政策促進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