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上街廠房轉讓

上街廠房轉讓

發布時間:2021-08-04 02:43:27

A. 集體土地及廠房可以轉讓年限最多是多少年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6條又是明確規定,因依法轉讓地上建築物、構築物等附著物導致土地使用權轉移的,必領向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土地變更登記申請,由原土地登記機關依法進行土地所有權、使用權變更登記。毫無疑問,這里的土地使用權,應包括集體和國有在內,而且是特指有建築物和構築物的土地使用權。眾所周知,沒有建(構)築物的土地使用權,不要說是集體的,就是國有的一般也不允許轉讓。如果允許轉讓,就會觸犯《刑法》第228條關於「以牟利為目的,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等等」的規定。

B. 工業廠房轉讓需要交哪些稅是多少

一、工業廠房轉讓需要交的稅 :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細則》規定,房屋買賣契稅按成合同交額的3%繳納;
2、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關於房屋轉讓營業稅政策的通知》和財稅[2008]174號,單位房轉讓營業稅按差額的5.6%繳納(單位自建房無發票按全額繳納);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建築物及其附著物並取得收入的單位都要繳納土地增值稅,土地增值稅實行四級超額累進稅率。土地增值稅按增值的比例繳納(增值50%以內按30%,增值100%以內按40%,增值200%以內按50%,增值200%以上按60%);
4、依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新增企業所得稅征管范圍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8]120號)和《中的所得的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境內單位轉讓房產,由單位的所得稅主管國家稅務局或地方稅務局負責。企業所得稅按合同金額的2.5%預征(企業所得稅交國稅的企業在交易時可不交)。

二、工業廠房轉讓需要交的費:
1、根據《國家計委、財政部關於規范房屋所有權登記費計費方式和收費標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非住宅交易費每平方10元(交易雙方各半);
2、房產登記費550元/幢;
3、印花稅0.1%(雙方各半);
4、土地登記費0.08元/平米;
5、 土地交易費3元/平米(雙方各半)。

C. 集體土地上的個人廠房可以轉讓嗎

不可以直接轉讓。廠房是集體土地,一般來說原來應該是鄉鎮企業的劃撥用地,這種土地轉讓給其他人,不符合劃撥用地范圍,不得直接轉讓。

應該先去走招拍掛出讓或者協議出讓程序,轉變成國有建設用地,然後才可以進行合理轉讓。如果當事人私自簽訂協議,嚴格來講,不具有充分的法律效力。具體的情況建議詳細咨詢當地國土部門。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8條規定:「城市規劃區內的集體所有的土地,經依法徵用轉為國有土地後,該幅國有土地的使用權方可有償出讓。

(3)上街廠房轉讓擴展閱讀

《土地管理法》第63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才旦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轉移的除外。」

根據這一規定,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權,原則上不允許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只有一種情形可以例外,就是對於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原因使土地使用權發生轉移的情形。

這種情形是指鄉鎮企業破產、兼並,企業的資產(包括廠房等)發生轉移而導致土地使用權發生轉移,如果土地上沒有建築物等設施,集體土地的使用權將不允許轉讓,也不得轉讓用於非農業建設。

D. 轉讓廠房注意事項 轉讓廠房有哪

廠房資產買賣轉讓過戶的流程如下所述(土地性質:出讓):
廠房買賣過戶環節一:到財政契稅徵收部門提供所需的資料
1、廠房買賣雙方營業執照復印件、章程、股東會決議、法人、董事身份證復印件,賣方自建的相關原始資料(如建築安裝發票等)
2、廠房買賣雙方協議(有地稅部門開具的房產買賣發票的一起提供)
3、房產交易評估中價機構出具的該宗資產整體評估價格(不一定要求)
契稅徵收依據:
1、廠房買賣雙方協議價(或發票價)不低於契稅徵收部門內定的該地塊最低計稅價格時,直接根據協議價計征契稅,發給契稅證。
2、協議價低於契稅徵收部門內定的該地塊最低計稅價格時,要求提供房產交易評估中價機構出具的該宗資產整體評估價格,最後以不低於契稅徵收部門內定的該地塊最低計稅價格的該宗資產整體評估價格計征契稅,發給契稅證。
廠房買賣過戶環節二:到建設房屋交易部門提供所需的資料
1、廠房買賣雙方營業執照復印件、章程、股東會決議、法人、董事身份證復印件
2、廠房買賣雙方協議
3、契稅證
4、房屋交易部門提供要求填列的其他表格
該環節辦理房產證過戶手續,僅收取房產過戶手續費、工本費。
廠房買賣過戶環節三:到國土部門提供所需的資料
1、廠房買賣雙方營業執照復印件、章程、股東會決議、法人、董事身份證復印件
2、廠房買賣雙方協議
3、契稅證
4、已過戶到買方的房產證
5、國土部門提供要求填列的其他表格
該環節辦理土地證過戶手續,僅收取過戶手續費、工本費。以一百萬元的轉讓價格為例,僅收取1200元過戶手續費。
上述三環節中,除契稅徵收部門有可能要求提供房產評估報告外,後面的建設房屋交易和國土部門都不要求提供房產評估報告。

E. 別人把廠房轉讓給我了,裡面的東西屬於誰

別人把廠房轉讓給你裡面的東西屬於誰,這要看轉讓給你的合同都規定了什麼,如果合同中規定了這些東西屬於你的就是你的,否則就不是你的。

F. 企業轉讓廠房應如何繳納增值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人轉讓土地使用權或者銷售不動產同時一並銷售附著於土地或者不動產上的固定資產有關稅收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47號)規定,納稅人轉讓土地使用權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同時一並銷售的附著於土地或者不動產上的固定資產中,凡屬於增值稅應稅貨物的,應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部分貨物適用增值稅低稅率和簡易辦法徵收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9號)第二條有關規定,計算繳納增值稅;凡屬於不動產的,應按照《營業稅暫行條例》的「銷售不動產」稅目計算繳納營業稅。納稅人應分別核算增值稅應稅貨物和不動產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或核算不清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增值稅應稅貨物的銷售額和不動產的銷售額。

G. 你好,請問一下廠房轉讓要交稅嗎 ,交些什麼,稅率多少

轉讓廠房屬於銷售不動產
需要繳納下列稅種:
1、增值稅
一般納稅版人增值稅稅率權10%;小規模納稅人5%
2、城建稅:應交增值稅的7%
3、教育附加:應交增值稅的3%
4、地方附加:應交增值稅的2%
5、印花稅:總交易價的萬分之五
6、土地增值稅:按照國稅總局2016第70號公告執行:六、關於舊房轉讓時的扣除計算問題
營改增後,納稅人轉讓舊房及建築物,凡不能取得評估價格,但能提供購房發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六條第一、三項規定的扣除項目的金額按照下列方法計算:
(一)提供的購房憑據為營改增前取得的營業稅發票的,按照發票所載金額(不扣減營業稅)並從購買年度起至轉讓年度止每年加計5%計算。
(二)提供的購房憑據為營改增後取得的增值稅普通發票的,按照發票所載價稅合計金額從購買年度起至轉讓年度止每年加計5%計算。
(三)提供的購房發票為營改增後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按照發票所載不含增值稅金額加上不允許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之和,並從購買年度起至轉讓年度止每年加計5%計算。

H. 廠房轉讓如何交稅

廠房屬於自建的應當按照轉讓額計算繳納營業稅,稅率5%
廠房屬於外購的應納按照轉讓額減除原購買價的余額計算繳納營業稅,稅率5%
相應的要按照營業稅額依照7%、3%和2%的稅(費)率計算分別繳納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印花稅按照轉讓額依照萬分之五的稅率計算繳納。
土地增值稅,按照增值額計算繳納。
土地增值稅實行四級超率累進稅率計算繳納
(一)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
土地增值稅稅額=增值額×30%
(二)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未超過100%的
土地增值稅稅額=增值額×40%-扣除項目金額×5%
(三)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未超過200%的
土地增值稅稅額=增值額×50%-扣除項目金額×15%
(四)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
土地增值稅稅額=增值額×60%-扣除項目金額×35%

企業所得稅按照轉讓凈利得,並入利潤總額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年終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I. 公司廠房轉讓給另外一間公司,具體流程是怎樣需經過哪些部門批准

1,如果是國有企業,轉讓固定資產需要政府,國資局等有關部門批准。
2,如內果是有限責任公司,企業董容事會批准、報有關部門備案就可以了。
3,如果是股份有限公司,需要董事會批准,通告股東,報有關部門備案。
4,如果是獨資企業,自己做主就可以。

閱讀全文

與上街廠房轉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