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牧區承包草原地里山羊養殖需要辦里什麼證件
辦理山羊養殖場,應該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進行環評後向鄉級人民政府申請,由鄉級人民政府審核通過後,報縣級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和農村農業管理部門備案。
B. 要銷售種羊,那麼還需要辦理什麼證件
辦畜牧養殖公司和養殖場含義是一樣的,需要辦理營業執照和種畜禽養殖證,出售時還需要當地畜牧局的檢疫合格證。養羊多年,可以交流一下。
C. 引進國外種羊過關需要什麼手續
根據《種畜禽管理條例》和《種畜禽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進口種羊需獲得農業部畜牧獸醫局許可,並可免收進口稅。一般商品牛的進口則不能享受免稅待遇,進口關稅稅率為10%
二) 進口檢疫許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第二條的規定,在簽訂貿易合同之前,進口商或接收單位應向質檢總局提出申請,辦理進口奶牛檢疫審批手續。通過審批並獲得相關的進境檢疫許可證後才能進行奶牛貿易。
(三) 入境檢疫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進口奶牛時必須按規定履行入境檢疫手續。有關步驟如下:
1、 報檢在羊抵達口岸前,貨主或其代理人須按規定向口岸檢驗檢疫機關報檢。
2、 現場檢疫進口羊抵達入境口岸時,由檢疫人員進入運輸工具現場檢疫。對現場檢疫合格的,口岸檢驗檢疫機關出具相關單證,將入境羊調離到口岸檢驗檢疫機關指定的場所做進一步全面的隔離檢疫。
3、 隔離檢疫進境羊須在質檢總局設立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的進境動物隔離場進行隔離檢疫。由於近年奶牛進口激增,國家還在天津、大連、青島、北海等口岸建立了適應於隔離海運種牛的大型臨時動物檢疫場。在隔離檢疫期間,口岸檢驗檢疫機關負責對入境奶牛監督管理,貨主或其代理人必須遵照檢驗檢疫機關的規定派出專人負責飼養管理的全部工作。隔離期為45天。
4、 檢疫放行和處理檢疫工作完畢後,口岸檢驗檢疫機關對檢疫合格的奶牛出具《動物檢疫證書》和相關單證,准許入境。對檢出患傳染病、寄生蟲病的奶牛,則按規定實施檢疫處理。
D. 如何鑒定種羊,有哪幾種方式
種羊的選擇除了依靠生產性能的表現外,種羊的個體鑒定也是重要的依據。基礎母羊一般每年進行一次鑒定,種公羊一般在1.5~2歲進行一次。鑒定種羊包括年齡鑒定和體型外貌鑒定。
(1)年齡鑒定是其他鑒定的基礎。不同年齡的肉羊,其生產性能、體型體態、鑒定標准都有所不同。現在比較可靠的年齡鑒定法仍然是牙齒鑒定。因為牙齒的生長發育、形狀、脫換、磨損、松動有一定的規律,因此人們就可以利用這些規律,比較准確地進行年齡鑒定。成年羊共有32枚牙齒,上頜有12枚,每邊各6枚,上頜無門齒,下頜有20枚牙齒,其中12枚是臼齒,每邊6枚,8枚是門齒,也叫切齒。利用牙齒鑒定年齡主要是根據下頜門齒的發生、更換、磨損、脫落情況來判斷。羔羊一出生就長有6枚乳齒;約在1月齡8枚乳齒長齊;1.5歲左右乳齒齒冠有一定程度的磨損,鉗齒脫落,隨之在原脫落部位長出第1對永久齒;2歲時內中間齒更換,長出第2對永久齒;約在3歲時,第4對乳齒更換為永久齒;4歲時,8枚門齒的咀嚼面磨得較為平直,俗稱齊口;5歲時可以見到個別牙齒有明顯的齒星,說明齒冠部已基本磨完,暴露了齒髓;6歲時已磨到齒頸部,門齒間出現了明顯的縫隙;7歲時縫隙更大,出現露孔現象。為便於記憶,總結三句順口溜:一歲半,中齒換;到兩歲,換兩對;兩歲半,三對全;滿三歲,牙換齊;四磨平;五齒星;六現縫;七露孔;八松動;九掉牙;十磨盡。
(2)體型外貌鑒定目的是確定肉羊的品種特徵、種用價值和生產力水平。
①體型評定往往要通過體尺測定,並計算體尺指數加以評定。測量部位有:體高,肩部最高點到地面的距離。體長,取兩耳連線的中點到尾根的水平距離。胸圍,肩胛骨後緣經胸一周的周經。管圍,取前肢管部最細處的周經,在管部的上1/3處。腿臀圍,由左側後膝前緣突起,繞經兩股後面,至右側後膝前緣突起的水平半周。為了衡量肉羊的體態結構,比較各部位的相對發育程度,評價產肉性能,一般要計算體尺指數:體長指數=體長/體高;體軀指數=胸圍/體長;胸圍指數=胸圍/體高;骨指數=管圍/體高;產肉指數=腿臀圍/體高;肥度指數=體重/體高。
②肉羊的外貌評定通過對各部位打分,最後求出總評分。將肉羊外貌分成四大部分,公羊分為整體結構、育肥狀態、體軀和四肢,各部位的給分標准分別為25、25、30、20分;母羊分為整體結構、體軀、母性特徵和四肢,各部位的給分標准分別為25、25、30、20分,合計100分。
E. 優秀種羊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在用於生產肉羊的群體中優秀種羊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祖代品質優秀
因為在一般情況下也只有當其祖代,尤其父、母都是優秀個體時,它們優良性狀傳給後代的可能性才會更大,或者說才有可能繁殖出較多優秀或高產的後代。
(2)本身表現好
如像幼齡生長發育快,經濟成熟(達到出欄屠宰要求規格)早;體質結實,體大且健壯,皮薄疏鬆;側視其整體呈長方形,軀長、深、寬且呈圓桶形;頭寬不大,頸及四肢粗短,肢蹄端正,前後襠寬;結構勻稱而豐滿,肉用外貌典型。如果群中有角、無角個體均有,則以無角為優。若為經產母羊,在不加或稍加照顧的同樣條件下以繁殖間隔更短,平均每胎能夠繁殖成活羔羊更多者為優。
(3)同胞或半同胞優秀
也就是說,當選擇對象還很小或尚無後代,並且它們祖代的個體鑒定成績等資料缺乏或不全,不便通過譜系判斷其遺傳性能是否穩定時,可根據其同胞或半同胞(家系內成員)各主要經濟性狀的平均表型值做出初步判斷。就一般而言,只有那些出生於優秀家系,並且經濟性狀又超過了家系相應性狀平均值越多的個體,它們的品質和遺傳性才有可能越好。
(4)後代優秀
當所選對象已有後代,並且其後代已經顯現經濟性狀和繁殖性能時,只有根據其後代品質評定選擇對象的品質或確定留種與否才是最可靠和最有把握的。
F. 如何鑒定種羊
種羊的選擇除了依靠生產性能的表現外,種羊的個體鑒定也是重要的依據。基礎母羊一般每年進行一次鑒定,種公羊一般在1.5-2歲進行一次。鑒定種羊包括年齡鑒定和體型外貌鑒定。
(1)年齡鑒定 :年齡鑒定是其他鑒定的基礎。肉羊不同年齡生產性能、體型體態、鑒定標准都有所不同。現在比較可靠的年齡鑒定法仍然是牙齒鑒定。因為牙齒的生長發育、形狀、脫換、磨損、松動有一定的規律,因此人們就可以利用這些規律,比較准確的進行年齡鑒定。成年羊共有32枚牙齒,上頜有12枚,每邊各6枚,上頜無門齒,下頜有20枚牙齒,其中12枚是臼齒,每邊6枚,8枚是門齒,也叫切齒。利用牙齒鑒定年齡主要是根據下頜門齒的發生、更換、磨損、脫落情況來判斷。羔羊一出生就長有6枚乳齒,約在一月齡8枚乳齒長齊,1.5歲左右乳齒齒冠有一定程度的磨損,鉗齒脫落,隨之在原脫落部位長出第一對永久齒,2歲時內中間齒更換,長出第二對永久齒,約在3歲時,第四對乳齒更換為永久齒。4歲時,8枚門齒的咀嚼面磨得較為平直,俗稱齊口。5歲時可以見到個別牙齒有明顯的齒星,說明齒冠部已基本磨完,暴露了齒髓。6歲時已磨到齒頸部,門齒間出現了明顯的縫隙。7歲時縫隙更大,出現露孔現象。為便於記憶,總結三句順口溜:一歲半,中齒換;到兩歲,換兩對;兩歲半,三對全;滿三歲,牙換齊;四磨平;五齒星;六現縫,七露孔,八松動,九掉牙,十磨盡。
(2)體型外貌鑒定:體型外貌鑒定的目的是確定肉羊的品種特徵、種用價值和生產力水平。①體型評定往往要通過體尺測定,並計算體尺指數加以評定。測量部位有:體高:肩部最高點到地面的距離。體長:取兩耳連線的中點到尾根的水平距離。胸圍:肩胛骨後緣經胸一周的周經。管圍:取管部最細處的周經,在管部的上1/3處。腿臀圍:由左側後膝前緣突起,繞經兩股後面,至右側後膝前緣突起的水平半周。為了衡量肉羊的體態結構,比較各部位的相對發育程度,評價產肉性能,一般要計算體尺指數:體長指數=體長/體高;體軀指數=胸圍/體長;胸圍指數=胸圍/體高;骨指數=管圍/體高;產肉指數=腿臀圍/體高;肥度指數=體重/體高。②肉羊的外貌評定通過對各部位打分,最後求出總評分。將肉羊外貌分成四大部分,公羊分為:整體結構、育肥狀態、體軀和四肢各部位的給分標准分別為:25、25、30、20分,母羊分為:整體結構、體軀、母性特徵和四肢,各部位的給分標准分別為:25、25、30、20分,合計100份。
G. 養殖山羊需要辦理什麼手續呢
如果是100隻以下的小型規模,利用自家荒廢的山地或者田地養羊,是不需要辦理手續的,如果養羊的場地需要承包或租賃,以農村合作社的方式大規模養殖,方便合法取得政府的一些扶持資金,就需要辦理一些手續,如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營業執照等。
一、養殖戶建養殖設施,須辦理臨時用地手續,否則,土地管理部門就按違法佔地處理。
二、租賃的林地,最好辦理林權證,最長有效期70年的。
三、必須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申請《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條件如下:
1、選址、布局符合動物防疫要求,生產區與生活區分開;
2、畜(禽)舍的設計、建築符合動物防疫要求,採光、通風和污物、污水排放設施齊全,生產區清潔道和污染道分設;
3、有患病動物隔離圈舍和病死動物、污水、污物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
4、有專職防治人員;
5、出入口設有隔離和消毒設施、設備;
6、飼養、防疫、診療等人員無人畜共患病;
7、防疫制度健全。
四、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之後,再申請《營業執照》。
五、如果是種羊場,需要辦理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