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收藏品鑒賞論文、報告
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是以火炮和戰役戰術導彈為基本裝備的兵種。包括地面炮兵、高射炮兵和戰役戰術導彈部(分)隊。
1927年8月1日參加南昌起義的部隊中就有炮兵分隊。1928年5月,朱德、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在井岡山地區會師後,建立的工農革命軍第4軍(後改稱紅軍第4軍)中即編有1個迫擊炮連。1930~1932年,紅軍學校中有炮兵隊;紅軍各軍和一些主力師一般都編有炮兵連,人民幣收藏。至1934年10月,紅軍已有4個炮兵營、21個炮兵連。紅軍炮兵在粉碎國民黨軍多次"進剿"和"圍剿"中屢建戰功。1936年10月,紅軍長徵到陝北會師時還剩4個炮兵連。
抗日戰爭時期,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紅軍炮兵改編為1個山炮連(歸總部特務團建制)、5個迫擊炮連,分別配屬各旅、團作戰。1938年1月28日,八路軍總部炮兵團在山西省臨汾地區正式成立,武亭任團長,邱創成任政治委員。1940年以後,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抗日根據地也相繼建立了炮兵營(連)。炮兵在配合開展游擊戰,粉碎日偽軍"掃盪"中發揮了一定作用。1944年12月,以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為基礎成立延安炮兵學校,郭化若任校長(後朱瑞代理),邱創成任政治委員。僅半年時間就培訓了1000餘名幹部,為炮兵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炮兵日益發展壯大。1945年9月~1946年6月,各戰略區利用繳獲和收集到的火炮擴充炮兵,很快發展到14個團、17個營又38個連,並組建了炮兵旅、高射炮兵大隊。1946年7月~1947年6月,全軍有2所炮兵學校,炮兵部隊發展到21個團、47個營,其中預備炮兵有1個旅、11個團。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和華東野戰軍分別成立了炮兵司令部和以炮兵為主的特種兵縱隊,晉察冀軍區設立了炮兵室,晉冀魯豫軍區在軍政大學中設立了炮兵科,統一領導各炮兵部隊的作戰和建設。各戰略區還分別召開炮兵會議,總結交流炮兵作戰經驗。這標志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已經發展到一個新階段。1947年7月以後,縱隊(軍)編有炮兵團、營,師(旅)有炮兵營、連,團有迫擊炮連;預備炮兵先後組成6個師(旅)。1949年春全軍統一整編後,第二野戰軍成立了炮兵特種兵縱隊,第四野戰軍和華北軍區成立了特種兵司令部。人民解放軍炮兵在各個戰場上開始形成相對優勢,在各次較大規模作戰中,特別是城市攻堅戰中都發揮了火力骨幹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全軍炮兵有3所學校、4個師部、80個團,已成為具有相當規模的戰斗兵種。
1950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正式成立,直屬中共中央軍委領導。隨後,各大軍區也先後成立炮兵機關;陸軍軍、師設立炮兵辦公室(1954年改為軍、師炮兵司令部)。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遵照中共中央軍委關於"大量發展新的炮兵,同時加強老的炮兵"的總方針,炮兵學校、部隊得到迅速發展。炮兵學校增至15所(含幹部短訓基地1、文化學校6),先後抽調16個步兵師改編和擴建成炮兵師;突擊組訓獨立高炮營,配屬步兵執行作戰任務;將原有的和新建的26個高炮團和2個高炮師師部撥歸新成立的防空司令部;調整和加強步兵師炮兵,逐步使師有炮兵團、高炮營和防坦克炮營,團有炮兵營,營有炮兵連。1953年底,全軍炮兵共有18所學校、23個師部(含火箭炮師2、高炮師6)和197個團。炮兵在解放沿海島嶼和抗美援朝作戰中均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5年,根據在朝鮮作戰的經驗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對預備炮兵進行組織調整,調整後的炮兵有11個榴彈炮兵師、3個加農炮兵師、3個防坦克炮兵師、6個高射炮兵師。1956年,開始大量組建軍屬炮兵,並繼續加強師以下炮兵。1957年以後,逐步建立戰略導彈部隊、戰役戰術導彈部隊,成立炮兵學院、炮兵工程學院。1960年成立炮兵科學技術研究院。1965年以後,隨著裝備技術水平的提高,又新建了一批炮兵師。1967年,將戰略導彈部隊、院校和研究所調歸第二炮兵建制。至1970年,陸軍軍、師屬炮兵團、高炮營均按編制配備齊全,有的軍、師還恢復組建了高炮團,郵票收藏,使各級炮兵火力得到新的加強。
1975年,陸軍軍的高炮營改為高炮團,師屬炮兵團的迫擊炮營改為火箭炮營,增強了隊屬炮兵的防空和壓制火力。1976年,為減少指揮層次,預備炮兵將地面炮兵統一整編為加榴炮兵師,每師有加農炮、加榴炮和火箭炮,有利於戰時編組使用;高炮師所轄的團均按兩種口徑的高炮進行混編,增加了火力層次,實現了平戰結合。1979年,炮兵院校由"文化大革命"中減到的1所增至7所(含訓練基地)。
1982年9月,軍委炮兵領導機關改為總參謀部炮兵部,軍區炮兵機關縮編為軍區司令部炮兵部,部隊大部分下放由集團軍或省軍區領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炮兵裝備科研有了新的發展,多種新型火炮、導彈以及偵察、射擊指揮系統陸續裝備部隊,炮兵部隊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炮兵歷任司令員:陳錫聯、邱創成、吳克華、張達志、宋承志,收藏品;歷任政治委員:邱創成、陳仁麒、蘭文兆、王平、張池明、金如柏。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在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曾經開展過一次轟轟烈烈的爭當"五好戰士"的活動。這項活動長達12年之久,在軍隊建設和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產生過很大影響。
"五好戰士"運動的歷史背景
1958年4月,全國青年第三次代表大會在北京勝利召開。參加全國青代會的解放軍代表濟濟一堂,決定向全軍青年發出《開展五好評比的倡議書》。
隨後,《解放軍報》以《開展五好評比》為題,全文登載了這份倡議書。倡議書在全軍引起了極大反響,各部隊紛紛響應。許多部隊為了使戰士學有榜樣、比有目標,還評出了第一批"五好"個人和"五好"班、排、連,樹立了一批"五好"標兵。在各部隊特別是基層連隊中,挑戰書、應戰書、決心書貼滿了牆壁,很快便掀起了一個比干勁、比先進、創"五好"的熱潮,激發了全軍指戰員開展革命競賽的熱情。
為了使這一群眾性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當年5月12日,總政治部向全軍發出《在連隊中開展五好運動的指示》。要求把出席全國青年第三次代表大會的軍隊代表提出的"五好"作為目標,在士兵中開展持久的群眾運動。在各級黨委和政治機關的領導下,"五好"運動很快在全軍開展起來。1960年9月14日至10月20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了擴大會議。會議充分肯定了在全軍中開展的"五好"運動。決定在全軍青年中繼續開展這項運動,並吸收了林彪的主張,將原來的"五好"內容改為:政治思想好、軍事技術好、三八作風好、完成任務好、鍛煉身體好。此後,這五項內容便成為全軍評比五好戰士的標准。
1971年,林彪及其反革命集團被徹底粉碎。軍隊批判了林彪在軍內推行的極"左"路線,"五好戰士"運動在"文革"中被林彪所利用,塞進了不少"左"的東西,致使這項運動出現了嚴重偏差。因此,持續了12年之久的"五好戰士"運動從此而終。
"五好戰士"像章製作的歷史沿革
以"五好戰士"為題材、為創意製作的證章和毛澤東像章(以下簡稱像章)是部隊的"專利"。這部分證章、像章雖然在數量上不是很多,但它涉及到了陸海空三大軍種的各個部隊。"五好"證章、像章作為專題收藏實物見證了當年的那段歷史。
"五好戰士"證章、像章的出現前後分為兩個階段。1961年1月到1966年12月為第一階段,即"五好戰士"證章階段;1967年1月至1971年10月為第二階段,即"五好戰士"像章階段。讓我們看看這兩個歷史階段發展的軌跡。
"五好戰士"證章
"五好"運動是在1958年4月提出的,5月份在全軍各部隊推行。從1958年至1960年底3年當中還沒有發現"五好"證章實物。這個時期可能部隊以發放"五好"喜報、通報表彰為主。全軍正式開展爭當"五好戰士"運動應從1960年10月20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的擴大會議以後開始。1962年出現了第一批正式的"五好戰士"證章。 這個時期的"五好戰士"證章在設計和工藝水平上比以往有一定提高,絕大部分不帶毛澤東肖像。
部隊中的"五好戰士"證章是由各大軍區、各軍兵種以及兵團級單位中各司令部、政治部根據統一規格、統一製作、統一銘文在各自系統中統一頒發的。戰士佩戴起到證明"五好"身份的作用,增強榮譽感和責任感。這個時期製作的"五好戰士"證章小巧玲瓏、朴實大方、嚴謹規范。絕少有粗製濫造現象的發生。其多以五角星形、旗形為主,輔以少量的圓形、橢圓形,體現了軍隊徽章的特點。材質多以鋁為主,銅、塑料次之。
炮兵、裝甲兵、工程兵等單位製作的"五好戰士"證章,都將自己兵種的符號,如大炮、裝甲車、鍬鎬、防化器材、盾牌等設計在章的圖案中,讓人一目瞭然。炮兵"五好戰士"證章採用了少有的扇形外觀。毛澤東肖像較大,很特殊。中間有一條僅0.4厘米寬的長方形條框,內為白漆底,寫有黑色仿宋體字"五好戰士",背書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部、政治部制。 "五好戰士"毛澤東像章
1966年下半年全國已經進入"文化大革命"時期,第五套人民幣,隨之"五好戰士"證章也進入第二階段。1966年底評出的"五好戰士"是否延續了上一年度頒發的"五好戰士"證章,沒有材料記載。而1967年底頒發的"五好戰士"毛澤東像章已經有了時間上的實物記載。北京衛戌區在1967年頒發了"贈五好戰士"像章,中國人民解放軍7341部隊司令部、政治部頒發了"贈五好戰士"毛澤東像章。各大軍區、軍兵種製作的"五好戰士"像章的時間,除少部分單位標明是1968年和1969年製作的以外,很大一部分章都沒有標明時間。像章上查到標明時間最晚的一枚是空七軍於1969年5月20日為"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四好連隊、五好戰士代表大會"製作的毛澤東像章。
"五好戰士"像章進入第二個階段以後,在圖案、銘文、規格尺寸、製作單位上都有了較大的變化。第一個變化是在製作單位上。第一個階段中"五好戰士"證章在製作上完全由各大軍區、軍兵種(包括兵團級單位)按照"四統一"原則(統一規格、統一製作、統一落款、統一頒發)製作頒發。進入"文革"以後,除去上級領導機關外,許多軍、師一級單位也加入其製作和頒發的行列中來。至此,"五好戰士"證章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
"三手"活動是全軍開展評定神槍手、神炮手和技術能手活動的簡稱。1956年2月總政治部召開全軍青年工作會議提出:動員青年開展熟練手中武器,創造優等射手和技術能手活動。3月22日,《解放軍報》發表了859部隊王必和等9名青年班長的倡議,倡議全軍青年班長率先響應創造優等射手和技術能手活動和號召。許多部隊的青年班長、戰士起而響應。不久又開展了"一專多能"訓練。這一活動形成全軍性的群眾運動,涌現了大批神槍手、神炮手、技術能手和"一專多能"等優秀人材。到1957年,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出現了新中國成立之後的第一次高潮。這一年步兵的步騎槍、沖鋒槍、輕機槍、重機槍等四種裝備的實彈射擊成績,全軍總評優秀;裝甲兵實彈射擊成績全軍總評優秀;全面優秀團比1956年多一倍;海軍艦艇部隊魚雷攻擊命中率接近100%;空軍飛行部隊實彈轟炸完成率為92%。
1961年全軍有18.5萬多名戰士榮獲神槍手、神炮手和技術能手的光榮稱號。總參謀部和總政治部根據部隊的實踐經驗,於1962年4月3日聯合頒發了《神槍手、神炮手、技術能手基本標准》,對評為"三手"的戰士頒發證書和證章, 1960年1964年證章由各軍兵種、各大軍區自製,1965年1966年全軍統一式樣。這一活動成為總參謀部、總政治部和各級軍政首長、機關齊抓共管的全軍性工作,更加普遍深入地開展起來。
② 我父親是1960年入伍,1968年退役,8年軍齡。曾經獲得過上士軍銜、5年優等炮手、五好戰士,兩次嘉獎。在福
很優秀的老人家啊,就是不知道你想問什麼?
③ 五好戰士是哪五好 就是雷鋒在入黨宣言里說的那五好
存好心、做好事、當好人、得好報、揚好德
④ 關於「建軍節」的詩歌有哪些
1、八一建軍節的情思
作者/韓啟綱 現代
很小的時候,
經常做著一個夢:
穿著連體飛行服,
戴上綴有飛翼帽徽的空軍帽,
駕駛著戰斗機在天空中翱翔。
又多少次站在鏡子前細細端詳,
想像著我的兵模樣。
在童稚的想像中編織著理想,
憧憬在心靈里因崇高而發光!
終於有一天機遇降臨,
初中畢業之際,
保送我參軍當飛行員保衛祖國空疆。
遺憾啊!
因鼻中隔偏曲,
未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後來啊,
風雲變幻中,
大學畢業工作前夕,
派遣去了部隊農場。
雖然沒有穿軍服,
沒有帶帽徽領章,
卻和真正的戰士一樣:
從此,
當緊急集合號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
晨光熹微中有我們緊張操練的英姿颯爽。
投彈,
打靶射擊,
真刀真槍。
全副武裝拉練步行軍從白馬湖到連雲港。
冒嚴寒,
斗風雪,
挖水渠,戽泥塘。
插秧,割稻,
腳飛肩扛,
麥收大會戰中有我們伴著康拜因轟鳴的盡情歡唱;
黑土地上譜寫著我們的豪邁詩章!
慶功會上,
濃郁的高粱酒,
五好戰士證書閃閃發光!
2、寫在建軍節
作者/軍魂永駐 現代
從平原的小村莊健步走出
回頭告別那貧瘠的土地
心想著抱病的老娘
淚水沒有停止流淌
呼嘯的列車奔騰在顛簸的路上
都說山西好風光我卻無心欣賞
交織在一起的思緒
激動惆悵無語彷徨
披著高原悠悠的長風
穿過山地繞過太行
劃破原野的寂靜
疾速奔向軍號響起的地方
今晚沒有月亮
可是我那雙期盼的雙眼
顯露沉重的思念馱著漫長的歲月
總能把家鄉的世界照亮
熟悉的軍號在靜夜奏響
震斷了我如絲的思緒
因為你的靈魂
早已嵌進綠色的國防
每當想到爹娘的期盼
每當看到鮮艷的紅星領章
似一股火焰在心中升騰
生命的航程充滿希望
五年不見爹娘,望眼欲穿
娘等待著在村頭的樹旁
兩眼抬頭眺望頭上冒出了冷汗
思念兒子奏然一陣冰涼
往返的書信在途中慢慢游盪
此時我的心也已注滿淚水
仍肆意的流淌
滿腹的惆悵思念成殤
黑夜席捲孤獨的身影
思念填滿寂靜的心田
此時,夜靜如水
庭院鋪滿了一地清涼的月光
(4)五好戰士證書擴展閱讀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將8月1日作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每年8月1日就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當年8月1日,在瑞金葉坪紅軍廣場舉行了歷史上第一個「八一」紀念活動並且當日傍晚在瑞金城南竹馬崗舉行了紅軍閱兵式和分列式。
從此,8月1日正式成為人民軍隊的建軍節。因此,可以說南昌是軍旗升起的地方,而瑞金是八一建軍節誕生的地方。
⑤ 唐雙津的內容
唐雙津小時候隨父親唐天際、母親耿希賢在北京生活。他在少年時努力學習,總是成績優良,初三時全校作文競賽中得了第一名。17歲時雙津還被同學們選為代表出席北京市海淀區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在革命家庭的優良傳統熏陶下,雙津從小立志「永不背叛革命前輩,永不背叛黨的事業」,他時刻告誡自已不能貪圖安逸,而要嚴格要求。 他表示「我要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練自已,渴望長期的、無條件的在基層向群眾學習——」。
1968年10月,他離開學校參軍入伍,到昆明軍區陸軍第十四軍一個步兵連隊當了普通一兵,1969年2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提干後,調到司令部軍務處當參謀。他在部隊努力學習,節假日他總不空過,不是呆在宿舍看書,就是背上水壺,攀山登峰鍛煉身體,以適應亞熱帶氣候條件下的作戰需要,因而他的水壺背帶數次被磨壞。雙津對待工作總是極端認真負責,勤勤懇懇,踏實苦幹。他在軍司令部寫材料,每寫一篇都一絲不苟,反復修改。在軍司令部機關工作五年,他走遍了全軍45個連隊。雲南大地震時,他為了保護機關大院幹部戰士家屬的安全,廢寢忘食,盡職盡責。他自己在生活上非常簡朴,宿舍里牆上掛的是地圖,桌上堆的是書籍。床上夏天一張席子,冬天一個褥子。衣服破了自己補,小針線包走到哪裡帶到哪裡。
部隊野營拉練時,他主動要求到基層連隊去拉練,和戰士一起步行。白天他幫助體力不支的戰士們背背包和槍支,一人身背數個背包和幾桿槍還要在隊伍中跑前跑後地照顧他人。連隊出發前,他分別抽測了戰士們的體重,待拉練結束,再進行復測,以檢驗在亞熱帶氣候中作戰戰士體力消耗的數據。在拉練中,戰士們每日的口味、飯量的變化,伙食應作些什麼改變,他都要和炊事班的同志共同細心研究,記錄下來,以備將來戰時參考。晚上宿營時,他仍然點著煤油燈或打著手電筒看書。
經過幾年的艱苦磨練,雙津在思想、工作、生活各方面逐漸成熟。在部隊他多次被評為五好戰士、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先進工作者及軍司令部的優秀黨員,受到嘉獎表彰。
1975年,雲南某地出現了武裝叛亂,中央命令雙津的所在部隊堅決予以制止。他請求參加平叛並得到領導批准。在制止動亂中他總是置生死於度外,勇猛地沖在前頭,把比較隱蔽的位置讓給戰友,把危險的地方留給自已。8月12日下午他在沖到一幢房子的二樓時,不幸被叛亂分子的子彈射中,壯烈犧牲。
1975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十四軍司令部政治部批准他為革命烈士並追記三等功。1983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向其親屬頒發《革命烈士證明書》。
⑥ 問1969年參軍1973年轉業有兩次連級嘉獎連續五年都是五好戰士現無收入問國家有何補償或是否有安置政策
你好戰友!滿60歲的農村藉的兵齡補助可申請!你當兵4年可以到民政部門申請兵齡補助5年的撫恤補助!每年30元,4年兵可享受150元。
⑦ 五好戰士這個光榮稱號分幾個等級
在部隊里每年評定的午好,暫時優秀時間等榮譽稱號,榮譽稱號相當於基層部隊,通過軍人大會選舉保講的先進戰士,沒有分幾個等級。
⑧ 原五好戰士現能不能列入榮譽登記
可以,拿上原件到當地辦理
⑨ 五好戰士相當於幾等功
五好戰士是一種榮譽稱號,與軍功是不同的,不對等的。
在部隊里每年評定的「五好戰士」、「優秀士兵」等榮譽稱號,立各級軍功是不同的。榮譽稱號相當於基層部隊通過軍人大會選舉、褒獎的先進戰士,而立有各等級軍功的那是要依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試行)》(軍令[2018]59號)等規定才有的獎勵。
(9)五好戰士證書擴展閱讀:
五好戰士:
1958年4月17日,出席全國青年第三次代表大會的解放軍代表向全軍發出了開展「五好」評比活動的倡議。五好的內容是:
(1)努力學習好;
(2)愛護武器裝備和一切公物好;
(3)消滅事故好;
(4)生產節約好;
(5)鍛煉身體好。
1960年10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決議提出:在全軍青年中開展以政治思想好、軍事技術好、三八作風好、完成任務好、鍛煉身體好為內容的五好戰士運動。
1961年10月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對「四好連隊、五好戰士」作出了具體要求。五好戰士和四好連隊運動的開展,對於加強基層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部隊中的「五好戰士」證章是由各大軍區、各軍兵種以及兵團級單位中各司令部、政治部根據統一規格、統一製作、統一銘文在各自系統中統一頒發的。
戰士佩戴起到證明「五好」身份的作用,增強榮譽感和責任感。這個時期製作的「五好戰士」證章小巧玲瓏、朴實大方、嚴謹規范。
絕少有粗製濫造現象的發生。其多以五角星形、旗形為主,輔以少量的圓形、橢圓形,體現了軍隊徽章的特點。材質多以鋁為主,銅、塑料次之。
筆者收有一枚「五好戰士」樣品章,背面銘文:「北京證章廠制樣品」。由此推斷,各大軍區、各軍兵種都是經過了「試制樣品、鑒定效果、送審通過、成批生產、統一發放」這一套程序。
這個時期製作的「五好戰士」證章,多採用五星形和旗形兩種。這與我軍的軍徽是五星形、使用「八一」軍旗做外形給人以宏偉、壯觀、向上、大氣的感覺不無關系。
⑩ 1965年五好戰士軍功章多少錢
這個五好戰士軍功章應該能值2000元左右,屬於收藏價值比較高的一枚軍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