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課題研究報告的預期成果,和成果表達形式怎麼寫
論文的預期結果一般在開題報告裡面,也就是論文的研究對象預期中期望回能帶來的理論答意義(比如開創性的理論研究方法,對某個理論或者計算方法的優化等)、經濟效益等。
舉個例子,假設發現了城市停車難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要做一個智能停車系統,這個系統有什麼,就是預期成果形式,比如這個系統包括一個車載接收器,包括停車場停車樁,以及停車場控制系統軟體,這些就是預期成果形式。
(1)成果知本券擴展閱讀:
科研立項申請立論依據注意事項:
一般指重要科學意義或國民經濟重要科技問題。選題決定其科學意義。學科的基本理論與應用問題,重大地質事件的形成機制,新理論與新方法。
這是此部分的關鍵點,也是整個立項申請書的特色與靈魂。問題重要是前提,研究創新是基礎。要有明顯創新。了解過去與現在,提出問題的關鍵,通過研究策略與角度,方法與手段的革新在可行性基礎上進行風險性研究。
⑵ 尚德電力杯第三屆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知識產權知識競賽網上試卷
尚德電力杯第三屆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
知識產權知識競賽網上試卷
(一次擁有知識產權的過程)
答案由學校指定輔導教師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索取
姓名 學校
學校地址
家長電話1 家長電話2
本人同意組委會將此答卷用於出版和統計。簽名
第一部分:「中國青少年知識產權意識」調查問卷
1.你所在的學校處於( )
A、 農村 B、城市
2.你所在的年級是( )
A、小學低年級 B、小學中年級 C、小學高年級 D、初中 F、高中(包括職業高中)
3.著作權是否登記後才能獲得?
A、需要 B、不需要,完成作品立即擁有著作權 C、不了解,拿不準
4.商標權是否注冊後才能獲得?
A、需要注冊 B、不需要注冊,完成商標設計就立即擁有商標權 C、不了解,拿不準
5.你曾經獲得過哪些知識產權成果?
A、沒有 B、獲得了專利受理書______份 C、獲得了專利證書______份
D、出版了個人著作____部 E、發表了個人文章____篇 F、設計並注冊了商標_____個
6.您是否買過盜版DVD、軟體或者圖書?
A、經常買 B、偶爾買一點 C、從來不買 D、分不清哪些是盜版,哪些是正版
7.2008年6月5日,國務院出台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要求全社會必須創新,第64條要求「制定並實施全國中小學知識產權普及教育計劃,將知識產權內容納入中小學教育課程體系。」你認為:
A、課程的開設十分有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B、有必要,但不可行
C、根本沒有必要 D、無所謂是否開設
第二部分:知識產權知識競賽試題
(小學組、初中組、高中組通用卷)
1.專利法規定,授予專利的條件和判斷發明的標準是 性、 性、 性。
2.經 核准注冊的商標為 ,包括商品商標、服務商標和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商標注冊人享有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
3.任何能夠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商品與他人的商品區別開的可視性標志,包括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和顏色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均可以作為商標 。
4.自身組合創造法是把 和 東西組合在一起,原來的基本功能可能發生變化,並產生新的功能和新的作用。
5.音樂利用創造法分為兩大類,一類是 ,另一類是 。
6.2007年3月36日上午,在 舉行了首屆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暨知識產權宣傳教育活動啟動儀式。
7. 發明創新教育體系包括一個國家級科研 、一種全國首創輕松發明 的 、一項國家級國際性創新 。
8. 太陽能來自太陽中的核反應,其本質是一種( )。
A.熱能 B.核能 C.光能 D.電磁能
9. 經科學家多年的努力,目前最好的太陽電池在一定條件下,光電轉換率已高達( )。A. 10% B. 15% C. 25% D. 35%
10. 2001年9月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成立,是一家專業從事( )的研究、製造和銷售的高科技國際化企業。
A.晶體硅太陽電池 B.光伏組件 C.光伏發電系統 D.晶體硅太陽電池、組件以及光伏發電系統
11. 我們在室內做光伏電池小製作實驗時往往用燈光代替太陽光。同樣功率情況下,( )效果最好,因為它的光譜與太陽光比較接近。
A. 紅外線燈 B. 射燈 C. 日光燈 D. 白熾燈
12.2009年中國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 。
13.凡是能使空氣質量變壞的物質都是大氣污染物,大氣污染的造成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災、火山爆發等)和人為因素(如 、 、 、 等)。通常意義上的氣體狀態污染物主要有以 為主的硫氧化合物,以 為主的氮氧化合物,以 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氫結合的 。
14.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種取之不竭的能源,嚴格來說,是人類歷史時期內都不會耗盡的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種類包括: 、 、 、 、 、 。
15.溫室氣體是指大氣中自然或人為產生的的氣體成分,它們能夠吸收和釋放地球表面、大氣和雲發出的熱紅外輻射光譜內特定波長的輻射導致溫室效應,包括: 、 、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其中對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
是 ,,它的增溫效應占所有溫室氣體總增溫效應的63%,在大氣中存留期最長可達200年。
16.以下問答題請選擇一個回答:
(1)知識是資源嗎?常見的資源有幾種?
(2)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暨知識產權宣傳教育活動與知識產權普及教育計劃有何聯系?
第三部分:創意競賽試題
一、創意方案設計競賽(滿分100分)
請你在生活中選擇一個對象進行研究,並設計一種新型的創意方案,請用示意圖表示,並加以文字說明。通過改變研究對象的結構、性能可以達到產生新功能,新作用的目的,並提出具體的新的技術方案,請正確表達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研究對象名稱: 發明項目名稱:
附圖(必須標明各組成部分的名稱和作用):
本發明的創新部分是:
本發明的與同類事物相比不同處和優點是:
二、商標設計競賽試題(滿分100分)
請你自由選擇一類商品為研究對象,設計一個符合商標法意義的商標,不可抄襲已有商標、不可修改已有商標、不可使用國徽、國旗等圖案,請用示意圖表示,並加以文字說明寓意,黑白或彩色繪圖均可。
商品類別名稱: 商標名稱:
商標圖案:
寓意說明:
風格特點:
說明:出題來源《輕松發明1、2》和《中國青少年知識產權讀本1、2、3》
⑶ 主要成果及本書編著情況
本書是「河南省重點城市淺層地熱能評價與開發利用研究」成果的總結,又補充了鶴壁、濟源、三門峽、商丘、平頂山、駐馬店、信陽7個城市及地埋管熱泵系統應用適宜性評價與區劃研究內容,使得成果的應用性更加規范和全面。
本書共分10章。第一章緒言介紹了國內外熱泵技術尤其是地源熱泵技術和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方面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河南省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的目標任務、研究內容和方法;本項目的研究進展及取得的成果等。第二章概述了河南省18個省轄市城市淺層地熱能形成的區域地質背景,包括自然地理特徵、區域地層與地質構造、區域水文地質特徵及淺層地下水資源;第三章闡述了城市淺層地熱能特徵,包括淺層地熱能概念模型的建立,淺層地溫場特徵,淺層地熱能埋藏、分布與循環特徵,淺層地熱能生產能力和淺層地熱流體化學特徵;第四章闡述了淺層地熱能試驗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結果,包括水土的室內試驗,現場抽、回灌試驗、鑽探方法試驗等。第五章從地下水滲流和熱運移基礎理論入手,對對井抽、灌模式下地下水溫度場的變化進行模擬研究,著重探討了含水層水文地質條件、生產井結構與布局、地下水抽、灌量以及不同抽、灌模式等因素對地下水溫度場的影響。並結合實際工程進行了模擬研究;第六章重點研究了地下水源熱泵系統應用適宜性評價與區劃和地埋管熱泵系統應用適宜性評價與區劃評價,在此基礎上對河南省18個省轄市淺層地熱能適宜性進行綜合評價與區劃。第七章系統計算和評價了城市淺層地熱能資源,包括儲存量和可采資源量;第八章對典型工程進行了簡要介紹;第九章對河南省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進行了展望;第十章為結語。本書的具體分工如下:第一章由趙雲章、趙靜編寫;第二章由閆震鵬編寫;第三章、第四章由劉新號編寫;第五章由崔亞莉、邵景力、趙靜編寫;第六章由焦紅軍、崔亞莉、趙靜編寫;第七章、第八章由田良河編寫;第九章由閆震鵬編寫;第十章由趙雲章編寫;最後由趙雲章、閆震鵬定稿。
河南省國土廳科技處對本項目研究給予了大力支持;在項目研究過程中,得到了河南省國土資源廳調研員魏丹斌、河南省地質礦產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建平等專家的熱情幫助和指導;中國工程勘察大師、國務院參事王秉忱研究員、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張克偉、高級工程師梁世雲及國土資源部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王貴玲研究員等對成果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在此一並致以衷心感謝。
我國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時間較短,大家都在不斷地探索。本項目研究過程中,《淺層地熱能勘查評價規范》(DZ/T0225-2009)還未公布,給我們的研究帶來一定的難度。我們力求從淺層地熱能形成條件和開發利用角度,研究河南省城市淺層地熱能的地質條件和地源熱泵系統應用與發展的適宜性,只是拋磚引玉,將筆者的思路和初步研究成果推介給大家。但因所涉及的學科較多,且作者水平有限,誠請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推動河南省淺層地熱能勘查評價和開發利用工作不斷發展。
⑷ 本課題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怎麼寫
先要去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研究資料,主要關注(就是前任主要研究成果):
1.相關研究已專經研究到什麼地步。屬
2.相關研究進幾年來不同流派的主要觀點,進行簡要的敘述。
3.前人已經得出的結論有什麼值得借鑒的和不足的。這部分要立足於你自己的課題研究,這是根本切入點,因為課題研究新穎性就在這里,需要你在前人的基礎上有創新和提高。比如前人研究的不足可以分觀點的局限性和研究手段(方法)的局限性等,這樣你可以針對前人理論中不足或者沒有涉及的方面進行研究。
4.最重要的這部分既要有事實依據,也要簡明扼要。就是說要對前人觀點進行整合,分析比同流派觀點背後的價值取向,可以適當地引用重要觀點。當然不要引用太多,關鍵還是在於你的概括,你分析得越清晰,你之後課題研究的思路就越清楚,畢竟這部分只是鋪墊部分不能顯得太復雜,這樣很容易頭重腳輕。
⑸ 本書推導的解析關系式與已有研究成果的對比
通過上述推導,可以得到本書中關於應力固結度與應變固結度之間的解析計算公式(7.21)。下面將本書推導的公式(7.21)與魏汝龍(1993)推導的公式(7.4)、折學森(1998)推導的公式(7.5)進行對比分析。
將本書推導的應力固結度與應變固結度之間的解析公式(7.21)與魏汝龍(1993)推導的公式(7.4)進行對比,可以看到,兩個公式推導的理論基礎一致,因而得出的公式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但是,本書的公式(7.21)考慮了土體的先期固結狀態和應力歷史,而魏汝龍(1993)的公式(7.4)沒有考慮。對於正常固結土的情況,當 OCR=1 時,有σsz=σpz、Es=Ep,本書的公式(7.21)化簡為式(7.22),則式(7.22)與式(7.4)一致,即公式(7.4)僅為本書推導的公式(7.21)的特例。
將本書推導的應力固結度與應變固結度之間的解析公式(7.21)與折學森(1998)推導的公式(7.5)進行對比,可以看到,雖然兩者在推導過程中均考慮了土體的先期固結狀態和應力歷史,但由於兩個公式的推導所利用的土體壓縮試驗曲線形式的不同:本書藉助土體側限壓縮ε—σ'、Ese—σ'曲線和土體的割線模量Ese進行推導;而折學森(1998)利用e—lgσ'曲線和土體的壓縮指數Cc進行推導;因此,兩種情況下得出的應力固結度與應變固結度之間的轉換公式形式也不相同。本書的公式(7.21)中包含的變數有先期固結壓力、自重應力、附加應力、土體割線模量等參數,而折學森(1998)的公式(7.5)僅與土體先期固結壓力、自重應力、附加應力有關,與土體的壓縮性指標無關。比較而言,公式(7.5)比公式(7.21)更簡單,但是公式(7.5)的適用性較公式(7.21)差,這是因為,公式(7.5)僅適用於e-lgσ'曲線的直線段部分,而只有當σ'達到相當大的數值後才呈現直線型,當σ'較小時,e—lgσ'曲線的前端有很長一段為曲線段,這將給利用公式(7.5)計算時帶來誤差。
綜上所述,本書推導的應力固結度與應變固結度之間的解析公式(7.21)具有較為廣泛的適用性。
⑹ 校本研修成果類型有哪些
答:1
、「為了學校和教師的發展」;
2
、「基於學校和教師的發展」;
3
、「通過學校和教師的發展」。校本研修與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區別是,1、強調教師主體。2強調教師專業發展。聯系學校是責任主體。
⑺ 人工智慧領域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果
人工智慧是近年來引起人們很大興趣的一個領域:它的研究目標是用機器,通常為電子儀器、電腦等,盡可能地模擬人的精神活動,並且爭取在這些方面最終改善並超出人的能力;其研究領域及應用范圍十分廣泛、例如,自動定理證明、推理、模式識別、專家知識系統、智能機器人、學習、博彩、自然語言理解等等。
模式識別可能是人工智慧這門學科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簡單來說,模式識別就是讓電腦能夠認識它周圍的事物,使我們與電腦的交流更加自然與方便。它包括文字識別(讀)、語音識別(聽)、語音合成(說)、自然語言理解與電腦圖形識別。現在的電腦可以說是又聳又啞,而且還是個瞎子,如果模式識別技術能夠得到充分發展並應用於電腦,那我們就能夠很自然地與電腦進行交流,開也不需要記那些英文的命令就可以立接向電腦下命令。這也為智能機器人的研究提供了必要條件,它能使機器人能夠像人一樣與外面的世界進行交流。
在人工智慧的應用當中最有趣的應該就是機器人了其實機器人的范圍很廣,不僅包括各種外型的智能機器人,還包括一些用於工業生產的、用於代替人類勞動的機器人、現在的機器人技術在製造只有某一種功能的機器人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要研製一種多功能、人性化的智能機器人,還需要不少時間。到了那時,我們在科幻片中看到的人類與機器人的矛盾不知會不會成為現實。專家系統具有一定的商業特性、它先把某一種行業(譬如醫學、法律等等)的主要知識都輸入到電腦的系統知識庫里,再由設計者根據這些知識之間的特有關系和職業人員的經驗,設計出一個系統,這個系統不僅能夠為使用者提供這個行業知識的查詢、建議等服務,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人工智慧系統、必須具有自動推理、學習的能力。專家系統經常應用於各種商業用途,例如企業內部的客戶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以及我們在世面上可以看見的醫學顧問、法津顧問等軟體。
除此之外,在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地方都能找到人工智慧的影子。
⑻ 什麼是校本研修成果
是指以學校為單位抄,面向教師的學習方式的成果展示。
校本培訓是指以學校為單位,面向教師的學習方式,內容以學校的需求和教學方針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此外,校本課程是一種新的課程領域,基於學生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驗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它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學習。
(8)成果知本券擴展閱讀:
一、教學特徵
1、 立足於工作崗位是教師校本培訓的顯著特徵。
2、 針對性是校本培訓的生命。
3、 校本培訓是教師發展與學校發展的統一。
二、發展情況
我國「校本培訓」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教育部《關於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的意見》中提出的,「中小學是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學都要制定本校教師培訓計劃,建立教師培訓檔案,組織多種形式的校本培訓」。
校本培訓作為一種未來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較符合我國地域分布廣,培訓任務重,經費短缺,保持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等實際情況,成為一種與離職培訓優勢互補的運作方式,一經提出就受到廣泛重視。
⑼ 本項目的主要進展和成果
鑽石產地來源的確定不僅是國際寶石學的技術難題,也是地質學界的科學難題。2002年11月,各國政府、國際鑽石行業組織以及非政府組織達成創立金伯利進程證書制度(Kimberley Process Certificate Scheme)的協議,對國際科技界解決這個難題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開始參與鑽石產地來源的科學研究。鑽石產地來源的研究從普通的科學問題上升為涉及國際政治、外交關系及人權問題的重要社會科學議題。
本項目通過全面收集和分析近50年來我國三個鑽石產地的地質背景、鑽石產量及各種寶石學特徵的資料,根據最近開采情況,盡可能收集、觀察和統計分析了三個鑽石產地產出的數萬克拉的鑽石,並分析測試了三個產地1077顆鑽石樣品(遠遠超過原來設計樣品數量),直接到國外參觀考察了國外鑽石開采和分選情況,通過多種渠道比對和直接測試國外部分礦區的鑽石樣品/資料,圓滿地完成了項目設計的科研工作,取得如下的一些重要進展和成果:
(1)通過對中國三個主要鑽石產地開展野外地質野外調研和采樣,了解我國最新鑽石地質探采和研究進展。在前人工作基礎上,通過對金伯利岩及鉀鎂煌斑岩重砂礦物的研究,首次在遼寧瓦房店金伯利岩脈中淘選出斜鋯石樣品,對金伯利岩、鉀鎂煌斑岩及重砂礦物樣品進行了大量岩石地球化學及微量元素(LA–ICP–MS)、Rb-Sr、U–Pb、Lu–Hf 同位素方面的測試分析工作;並首次獲得了遼寧金伯利岩斜鋯石的精確Pb/Pb 年齡479.6±4.9Ma及176Hf/177Hf初始比值數據(0.282283~0.282389,Hf(t) –2.98~–6.75),證實了至少部分遼寧瓦房店金伯利岩和山東蒙陰金伯利岩是近於同時侵位的;發現遼寧和山東金伯利岩記錄了華北新太古宙古大陸拼合(2.4~2.6Ga)和1.3Ga地幔交代事件的鋯石年齡,初步證實兩岩區鑽石結晶時岩石圈地幔狀態存在差異,兩地在鑽石形成時可能並不是統一的克拉通陸塊。這對於進一步認識華北克拉通的組成及演化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2)在前人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利用常規放大設備及高倍顯微鏡系統,對中國三個產地鑽石大小、質量(重量)進行了比較。特別是對項目執行期間仍在開採的山東蒙陰701鑽石礦金剛石/鑽石的品質進行了動態統計分析,獲得了山東新開采礦段鑽石的質量品質數據。通過對大量樣品的實際觀察比較,得出以下結論:遼寧鑽石晶形完整度比例最高,寶石級鑽石含量最高;山東鑽石粒度最大,質量(重量)變化也最大;湖南地區砂礦金剛石以帶有磨圓特徵的完整晶體居多,鑽石相對較小,質量(重量)變化小,完整性好。
(3)利用常規的放大設備、微分干涉顯微鏡、掃描電鏡和陰極發光光譜儀(CL)等儀器,對我國三個產地鑽石毛坯的實際晶形、結晶度、微形貌及內部生長特徵進行了細致全面的觀察比較,發現前人所描述的部分表面特徵並不是獨立的特徵,如毛面特徵其實是楔形特徵的顯微表現;利用新的測試手段——鑽石觀測儀DiamondView(DV)分析統計了超強短波紫外光波在鑽石表面激發的熒光影像及生長結構,探討了該儀器在鑽石產地來源方面的應用。在山東個別淺褐色八面體金剛石{111}面上觀察到特殊的平行於[100]晶帶方向的長條狀蝕象,提出了這種蝕像是出露到表面的氮片晶遭受優先選擇性腐蝕所致;CL和DV圖像顯示的生長結構表明,我國三個產地的鑽石都出現了均勻的無環帶和規則層狀環帶模式。但湖南樣品和山東、遼寧樣品相比,無環帶比例明顯偏高,從中心到邊緣兩期和多期生長結構樣品比例則明顯偏低,且湖南鑽石CL圖像出現獨特的「皮殼」狀發光樣式;證實了山東鑽石中也存在遼寧鑽石中見到的多期多階段的復雜生長環帶形成的「似瑪瑙狀」生長結構。
特別是通過對鑽石進行拉曼光譜的系統分析,發現了遼寧金剛石的拉曼特徵峰半高寬變化最小,為5.4737~6.1024cm-1(集中分布在5.4~5.8cm-1),平均值為5.6396cm-1;山東金剛石的拉曼特徵峰半高寬變化范圍最大,為5.6069cm-1~6.8527cm-1(主要變化范圍為6.2~6.8cm-1),平均值為6.4112cm-1;湖南金剛石拉曼特徵峰半高寬變化范圍介於山東和遼寧之間,集中分布在5.4~5.8cm-1,平均值為5.7027cm–1。研究結果為中國三產地鑽石的品質特徵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解釋,顯示鑽石的結晶度可能對鑽石的產地來源有指示作用,是潛在的產地指紋性特徵。
(4)首次在辛巴威馬朗金剛石/鑽石大規模開發以來,對聯合國金伯利進程非常關注的辛巴威馬朗金剛石/鑽石的品質、晶體形態和表面微細特徵和生長特徵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指出辛巴威馬朗金剛石/鑽石表面常見的紅色斑點的形成與我國湖南等產地砂礦鑽石表面常見的褐色斑點和綠色斑點有本質差異,與地質輻照作用無關,是次生氧化鐵類礦物沉積氧化致色;根據該地金剛石/鑽石陰極發光、DV圖像特徵以及「十字架」是大量溶蝕坑沿[100]方向折重疊排列的事實,推斷這類特定的缺陷可能與晶體生長過程中產生的線狀和面狀缺陷,如位錯線、位錯束、氮雜質集合體等有關。上述成果對分析馬朗金剛石砂礦成礦及其賦存環境提供了有力依據,並首次提出「十字架」形熔蝕圖像和紅色斑點、斑塊為世界金剛石砂礦罕見特徵,可作為該產地的「指紋」特徵。
(5)對中國三個產地314顆鑽石進行了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分類比較研究,確認我國所產鑽石紅外光譜類型主要為IaAB型,其次為IaB型和IaA型。山東鑽石的類型相對豐富,IaA、IaB和IIa型鑽石的比例均高於遼寧和湖南兩地。而湖南IaA型鑽石比例偏低,證實了三個產地的鑽石中普遍存在H雜質。而被測樣品中,除IIa型鑽石外,所有樣品均顯示出與{111}滑移面有關的吸收峰,表明三個產地金剛石/鑽石中普遍存在塑性變形。同時,首次對鑽石進行了系統的面掃描分析,根據顯微紅外光譜譜圖定量計算出鑽石中的氮含量並進行填圖示蹤,證實鑽石生長過程中鑽石類型的轉變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鑽石生長過程中氮的含量和聚集度是不斷變化的,且成核階段氮含量可高於或低於其他生長階段,不同生長階段氮雜質含量變化不具有單向變化規律,顯示鑽石生長過程中地幔流體碳和氮存在復雜的交換,不同產地鑽石中氮含量頻率分布及NB(% )/ N(T)特徵存在一定區域性差異;鑽石中碳和氮含量並不存在嚴格的相關性。
(6)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礎上,通過對中國三個產地192顆鑽石原石的包裹體進行常規顯微鏡、掃描電鏡、拉曼光譜、電子探針成分及激光燒蝕等離子發射光譜與質譜的系統研究,確認了山東和遼寧金剛石/鑽石以P型包裹體為主,而湖南沅水流域金剛石/鑽石P型和E型包裹體比例接近;首次同時在三個產地均發現了共生於同一金剛石/鑽石中的橄欖岩型和榴輝岩型包裹體組合(P+E型);在湖南砂礦鑽石中發現確認了原生藍晶石礦物包裹體及金紅石、柯石英包裹體組合,顯示湖南鑽石形成過程中岩石圈地幔可能存在古老的地殼物質。這一認識對於進一步研究揚子克拉通的組成及演化具有重要啟示。
根據橄欖石拉曼壓力計、石榴子石-橄欖石共生礦物對的Ni溫度計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獲得的湖南金剛石/鑽石形成時地幔溫度范圍為1109~1327℃,壓力為4~6GPa,形成深度133~192km,確認華北克拉通和揚子克拉通在金剛石/鑽石形成時存在難熔的岩石圈地幔,金剛石/鑽石形成時地幔具有明顯的不均一性;湖南金剛石/鑽石中包裹體與山東、遼寧金剛石/鑽石包裹體的類型組合及其地球化學特徵不同,顯示出揚子克拉通和華北克拉通岩石圈組成及演化過程存在的差異;湖南砂礦金剛石/鑽石與西澳和非洲榴輝岩型金剛石/鑽石中包裹體類型組合類似,除了顯示湖南砂礦金剛石/鑽石的原生礦來源可能和鉀鎂煌斑岩相關(榴輝岩型金剛石/鑽石具有更大的重要性),還可能暗示了湖南金剛石/鑽石形成時岩石圈地幔可能存在古老地殼物質或者陸殼物質參與了地幔對流和再循環過程。上述成果對認識湖南金剛石/鑽石來源的多樣性、確定今後找礦方向具有明顯的意義,為我國鑽石找礦提供了新的重要認識。
(7)利用加拿大同位素研究所(CCIM)的SIMS(Cameca IMS-1280離子探針)對我國三個產地鑽石進行了精細的碳同位素分層原位測試(123個點)。結果顯示,遼寧瓦房店鑽石的41個點δ13C的變化范圍為-6.0‰~-2.6‰;平均值為-3.9‰;山東蒙陰鑽石56個點δ13C值的變化范圍在-5.6‰~-2.0‰之間,平均值為-3.6‰,湖南樣品碳同位素δ13C的變化范圍為-8.6‰~-3.0‰,平均-6.1‰。遼寧金剛石的碳同位素組成范圍最窄,湖南最寬。碳同位素原位測試結果顯示,遼寧和山東的鑽石生長具有更多的期次,變化復雜,在鑽石結晶晚期碳同位素大部分呈現變輕趨勢;而湖南沅水鑽石則變化較為簡單、平緩,大部分晚期出現變重的趨勢。上述結果顯示出鑽石結晶時華北克拉通和揚子地台岩石圈地幔流體或熔體碳同位素組成或來源上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但有關的變化規律仍然需要更多測試結果的證實。
(8)首次系統地對世界25個地區金剛石/鑽石及我國三個產地金剛石/鑽石的寶石礦物學特徵進行了綜合比較。通過對9個產地金剛石/鑽石中E型石榴子石包裹體的元素含量分組統計分析,發現不同產地來源的金剛石/鑽石E型石榴子石包裹體的FeO、MgO、CaO三種組分的含量分組聚類後有一定的差異性,建立了判別方程,證實E型石榴子石的成分是一種潛在的指紋性特徵,可以為產地來源的判斷提供量化參數。通過比較,確認鑽石(礦)形成時間、礦物學特徵(特別是晶形及其組合)、氮雜質、包裹體特徵和碳同位素特徵等要素組合,對於金剛石/鑽石產地來源的確定具有明顯的重要性。理論上,如果可以確認某個礦區金剛石/鑽石的上述特徵,在存在國際金剛石/鑽石產地完整資料庫前提下,可以通過這些要素組合進行單一礦區典型鑽石包裝樣品(指具有代表性的混合樣品)的產地來源進行判別。
綜上所述,本項目通過對中國三個主要鑽石產地形成地質背景,結晶礦物學特徵及包裹體地球化學,原位碳同位素分析,創新性地將寶石學和地質地球化學的研究結合起來,在綜述世界重要克拉通不同產地鑽石特徵的基礎上,首次系統提出了我國三個產地來源組合特徵及其與國際其他產地來源鑽石的區別,研究成果對支撐我國參與聯合國金伯利進程的工作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⑽ 本科畢業論文 完成成果形式有哪些
有的是以實物的形式,還有的就是你根據課題給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