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我們這的電腦打不開地價動態監測網,打開的頁面顯示運行錯誤
把殺毒軟體關了就可以了,因為有些殺毒軟體把你那個網站默認為風險網站了
B. ●城鄉土地價格監測
該項目是土地資源調查評價項目,其目標是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開展全國城市地價動態監測,建立國家級城市地價動態系統,發布國家級地價數據和相關指標,為宏觀調控提供服務,同時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及公眾信息需求。
項目開展了北京等105個國家級城市的地價動態年度、季度監測,北京等18個重點城市的地價月度監測,遼寧等6個省的省級地價監測以及北京等35個重點城市商品房地價及相關成本監測,以及國家級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系統建設與運行等工作。
項目採集、整理、匯總出北京等105個國家級城市地價動態監測季度和年度數據,編制了2011年全國及重點區域、主要城市季度、年度地價指數,撰寫了包括2011年珠江三角洲地區、長江沿線經濟帶、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環渤海地區城市地價動態分析報告,以及2011年全國城市地價指數、地價與房價關系專題分析、全國城市房地產租價比專題分析等在內的季度(年度)全國城市地價動態分析報告和專題分析報告;編制了北京等18個重點城市地價月度快速調查指標,撰寫9期地價調查分析報告;制定遼寧等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省級城市地價動態監測指標,撰寫了省域年度地價動態分析報告;在完成北京等35個城市商品房地價及相關成本監測基礎上,形成全國及各城市房地價及相關經濟指標,撰寫了2011年全國及重點城市商品房地價及相關成本構成分析報告。
項目創新成果提交方式,全部應用地價監測系統完成季度數據試上交,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成果為實現「十二五」目標奠定堅實基礎,為土地參與宏觀調控提供公開、及時、真實、准確、連續的全國和區域性多用途地價信息,進一步推進了土地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C. 土地市場動態監測系統需要分析哪些要點
(1)土地供應情況分析。圍繞政府供地實際狀況及其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包括不同時期的供地總量、供地結構、不同時期及不同地區的供地量比較,不同供地方式的比較及變化分析,年度供地計劃及其執行情況等。
(2)土地開發利用情況分析。通過比較不同土地用途、不同供地來源、不同行政區域、不同周期土地供應計劃量和實際供應量、閑置土地情況、園區土地利用情況等指標項,分析土地開發利用情況,為政府制定、調整土地開發利用政策提供依據。
(3)集體建設用地情況分析。通過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開發情況,與城市國有土地供地總量與結構分析,說明土地供應來源對市場運行的影響因素與程度。
(4)房地產市場分析。對不同類型經營性用地、不同地區同類經營性用地的價格走勢、供地總量與供地結構等進行比較,分析房地產市場運行現狀和存在問題,預測房地產市場發展趨勢,為國家調控房地產市場提供依據。
(5)土地價格變化趨勢分析。利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地價信息,分析土地價格變化規律,為政府制定土地供應政策,調控房地產市場提供參考依據。
(6)土地市場運行宏觀經濟分析。分析土地供應管理對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國民經濟發展、地區投資結構、城市建設、耕地保護、集體土地徵收等的影響,為國家制定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政策,促進經濟良性運行提供決策依據。
(7)土地市場運行總體情況、主要問題與對策。通過土地供應、土地收購儲備、土地市場交易、集體建設用地、土地價格、各類園區用地等信息的綜合比較,總結判斷土地市場運行總體情況,分析土地市場運行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管理對策與實施建議。
D. 建立和運行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系統的目標與任務是什麼
建立和運行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系統(以下簡稱監測系統)的目標與任務是,對全國重點地區地區和主要城市的地價實施動態監測,及時了解城市地價動態變化狀態和趨勢,發揮地價的市場「晴雨表」作用,及時准確反映城市地價水平及其變化趨勢信息;通過對地價信息的深層次分析,掌握土地市場運行狀態,判斷地價變化與土地市場供需、房地產市場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的協調狀況,為政府幹預、調控土地供應,加強對土地市場的宏觀調控、穩定土地市場、促進社會經濟良性運行提供決策依據;為社會公眾提供地價信息服務,引導投資方向,通過地價杠桿調節土地資源配置。
E. 中國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系統為什麼進不去
他們有時候網站維修,所以進不去。
還有可能你電腦網路比較卡,換個電腦就好了。
還有有的時候換個瀏覽器也就進去了。
F. 成果數據統計
(一)統計原則
專題因子分布現狀統計數據:以1975年MSS基準數據、多監測周期衛星數據1∶25萬專題因子分布現狀遙感解譯圖為基礎。
專題因子動態變遷統計數據:以1975年MSS基準數據與第一監測周期,第一監測周期與第二監測周期,1975年MSS基準數據與末次監測周期等多監測時段1∶25萬動態變遷遙感監測成果圖件為基礎。
統計單元:全國、省域(國家最新發布)和流域。
單位:km2。
(二)統計因子
現代冰川雪線、海岸線、沙質荒漠化土地、鹽鹼質荒漠化土地、水蝕荒漠化土地、石漠化、河流湖泊、濕地及城市擴展等專題因子。
(三)面積統計明細表
1.現代冰川雪線
中國現代冰川變化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1、表2。
中國雪線高度統計,附錄B表3。
2.海岸線
中國海岸線變化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4、表5、表6。
中國海岸線變化類型面積匯總統計,附錄B表7。
3.中國荒漠化
中國荒漠化土地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8、表9、表10。
中國石漠化土地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11、表12、表13。
中國荒漠化土地變化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14、表15。
中國石漠化土地變化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16、表17。
4.中國河流湖泊、濕地
中國濕地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18、表19、表20。
中國濕地類型變化面積統計,附錄B表21、表22。
5.中國城市擴展
中國城市擴展變化面積統計,附錄B表23。
G. 基於MapX的城市地價監測與更新系統研究
董金瑋 鄭新奇 閆弘文
(山東師范大學,濟南,250014)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土地價格對社會經濟的調控作用重要性凸現,城市地價的動態監測與更新是准確把握地價規律的重要手段。在分析已有城市地價動態監測領域相關成果的基礎上,設計和實現基於MapX的城市地價動態監測與更新信息系統,通過在濟南市地價監測工作中的實證,結果表明:該系統提高了地價信息建庫的效率、實現了多種地價測算模型的集成以及地價的快速更新,能夠方便地進行查詢及成果報表輸出等,從而提高了成果的科學性、准確性、現勢性。
關鍵詞:城市地價;動態監測;MapX
在1999年的國土資源大調查中首先提出「地價動態監測」概念[1],2002年又頒布了《城市地價動態監測體系技術規范》。該文本作為一個技術規程,在地價監測和地價更新的實施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同時,許多學者在監測體系建立的關鍵環節如地價區段的劃分地價監測點的選取等方面的工作流程進行了優化研究[2],並在數字地價模型[3,4]、地價的時空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於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的意義、概念、工作路線、應用領域有了漸漸明確的認識。地價動態監測的目的在於土地市場的監測和預警,服務政府決策、調控市場經濟,而目前國內針對於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的系統開發研究較少。鑒於此,基於技術流程的城市地價動態監測與更新信息系統的構建已經成為必須,本文旨在構建一個這樣的平台,以提高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的可操作性、科學性、准確性、現勢性,更好地為國土資源部門工作開展和政府經濟宏觀調控決策提供依據。
1 需求分析
國家對於各城市建立動態監測體系具有明確的要求。城市地價動態監測體系是以城市內具體宗地為監測對象,形成從地價監測點的設立,資料採集、匯總、整理到地價分析、監測資料應用以及體系維護與更新的地價動態監測系統[5]。地價動態監測與土地定級和基準地價評估是互為參照、相互補充的[6]。
城市地價動態監測體系的兩個工作重點在於地價動態監測與基準地價快速更新,本系統主要是面向這兩個方面進行相關技術改進,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確性,更科學地為政府宏觀決策提供依據,提高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宏觀調控能力。
動態監測第一手資料是監測點的相關資料,主要來自於選定的宗地監測點實時調查資料和交易樣點數據。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數據的准確性是至關重要的,在本環節中,對系統的設計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要求系統能夠實現監測點調查表格的報表輸出功能,同時實現監測點數據的快速錄入,其中讓系統自動獲取監測點的部分欄位信息是重要的技術措施;二是對已有的交易樣點資料實現直接轉入,實現信息快速入庫。基於GIS的系統構建可以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對於圖元的屬性檢驗、地價的結果測算等具有強大的支持功能。
從動態監測環節的技術流程上看,地價區段的劃分、地價監測點的選取也是一個重要環節,在此方面的研究較多,規范中亦有明確說明,根據規則可以在GIS軟體中方便實現,在本系統中暫不做考慮。針對本環節的設計重點在於實現監測點數據的及時更新。
基準地價更新指在土地定級或劃分均質區域的基礎上,用土地收益、市場地價或地價指數等來全面或局部調整基準地價的過程[7]。基準地價更新方法有三種[8],本系統的設計就是採用基於工作流的方式進行的,可以自動完成監測點、區段和級別地價的更新,由於地價動態監測和地價更新工作要求連續性和銜接性,建立在監測點地價更新——區段地價更新——級別地價更新基礎上由下而上的基準地價更新方法,周期短、效率高、節約成本,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鑒於以上分析,系統擬採用面向組件的開發技術,即將GIS組件嵌入通用開發環境中。既可以充分發揮GIS的查詢和空間分析功能,又能通過編程語言將各類地價測算模型和方法加以實現,進而實現各類報表功能,達到高效無縫的系統集成目的。本文決定以MapInfo公司的組件產品MapX進行二次開發[9,10],開發平台選擇面向對象的VB平台,語言簡便,便於系統維護。
2 基於 MapX 的城市地價動態監測與更新信息系統設計
系統的主要功能模塊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功能模塊圖
2.1 GIS 資料庫編輯模塊
本模塊用於實現GIS資料庫基本的空間與屬性信息的錄入、修改、保存、添加、刪除、數據備份等功能[11],是進行後續工作的前提。
系統的資料庫主要由級別信息資料庫、區段信息資料庫、監測點信息資料庫三個層次的子資料庫構成,由於數據量不大,採用文件格式進行存儲。同時,支持對 Access 資料庫的綁定,以滿足屬性數據計算分析的需要。系統可以方便地進行監測點圖元的繪制和屬性信息的錄入,數據錄入可以在卡片式和記錄式兩種操作方式下進行。實現屬性信息和空間信息的交互查詢,監測點根據錄入時間進行自動編號,監測點的預設信息如所處土地級別等由計算機自動完成錄入。信息編輯也有卡片和記錄兩種方式,系統自動記錄修改時間,並將原來的記錄進行備份,在地價指數計算等環節需使用。
2.2 地價信息檢索查詢及專題分析模塊
空間查詢和分析作為 GIS 的基本功能,是進行地價查詢和分析的重要手段。可以對監測點、區段等信息進行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的互查[12]、SQL查詢等,進而可以挖掘重要規則信息。對監測點進行專題圖分析,生成柱狀圖等立體效果專題圖可以將地價分布規律進行可視化,對符合條件的監測點進行空間分布規律研究,給決策提供直觀依據。
2.3 地價更新模塊
2.3.1 監測點地價評估和更新
在該子模塊中涉及到監測點資料的標准化處理,以及不同方法的地價評估兩個環節。
(1)由於監測點土地利用條件的不一致,需對土地使用年限、土地開發程度、容積率、基準日等進行修正,即進行數據的標准化處理,將地價內涵統一到標准地價。這是在錄入信息後,系統通過修正系數表進行實現的。
(2)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如收益還原法、市場比較法、成本逼近法等方法進行宗地價格的評估。
2.3.2 區段地價測算及更新
在監測點地價評估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區段地價的更新。對區段內的監測點按種類採用區域內樣點地價平均法測算區段地價。首先選取要更新的區段,由MapX組件的查詢功能選出位於該區段內的監測點,對監測點的地價欄位數值(在監測點地價計運算元模塊中求得)進行平均值計算,採用區域平均地價法更新區段地價。
其中,在要更新的地價區段的選擇時,有屬性查詢選擇以及直接點擊圖元選擇兩種方式。在監測點選擇的處理上,採用 Layer.SearchWithinFeature 方法進行,選取參數採用miSearchTypeCentroidWithin,以監測點宗地的中心點決定監測點歸屬,避免了不同區段監測點的重復。
2.3.3 級別地價測算及更新
城鎮土地定級與基準地價評估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每次的地價更新若都使用因素定級法,不僅效率低下,且難以反映地價變化的規律,該系統的構建可以使這一問題解決成為可能,本系統的工作思路是由點及面進行的,傳統的定級方法是由上而下進行因素定級,本系統所採用的由下而上的思路,能夠反映地價變化的熱點地區,能夠更為全面地實現地價的更新工作,且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2.4 地價預警模塊
當監測點地價及區段地價超過正常變化幅度時,進行地價的預警提示。採用顏色標識的方法進行,將預警級別分為五級:正常、偏高、過高、偏低、過低,分別用綠色、淺紅、深紅、淺黃、深黃表示。將預警作為一個欄位[Warning]進行標識。
2.5 報表設計模塊
地價監測體系中涉及大量的表格,如地價監測點登記表(初始/變更)、地價監測點(年度/季度)調查表等,該系統的應用可以方便地實現表格的列印、匯總報表等。對於圖件的輸出,MapX也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功能,可以滿足成圖的需要。在地價更新完成後,需對地價規律進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地圖信息的可視化是至關重要的,有學者曾做過立體地價圖的繪制研究[13]。本系統利用MapX自帶的專題圖繪制功能,用以實現直方圖、餅狀圖、密度圖等多種專題圖,可以直觀清晰地提示地價規律,為決策提供服務。
3 系統的實現
系統採用的是界面驅動的開發方式進行的,系統的前兩個模塊是任何GIS系統都具有的基本功能模塊,主要通過MapX的數據綁定來實現屬性空間信息的互查和專題圖分析功能來實現,在此不再贅述。
以下主要說明地價更新的編碼實現過程,三個子模塊的實現機理是相似的,由於篇幅所限,具體各子模塊的編碼在此不做詳細介紹,僅以區段地價更新為例進行說明:
(1)選擇要更新的區段:有兩種方式進行,可以直接在 ComboBox 控制項中選擇要更新的區段號,也可以從圖2 中進行點選。實現點選的代碼如下:
圖2 區段地價更新實現窗體
在區段地價更新對話框中加入以下代碼:
Private Sub Commandselectqd_Click ()
Form2.Map1.CurrentTool=miSelect-Tool
End Sub
在有 MapX 控制項的主窗體 Map1_Selec-tionChanged ()事件中加入以下代碼:
Private Sub Map1_SelectionChanged ()
Dim ftrsA s MapXLib.Features
Dim sel As MapXLib.Selection
Set sel =Map1.Layers (lyrname).Selection
Set ftrs=sel
Ftrid=ftrs.Item (1).FeatureID
qddjupdate.Combo1.Text=Ftrid
End Sub
(2)要更新的區段定義好之後,再設定選用的監測點的種類,如出讓、轉讓、出租等。從下拉選框中進行選擇,點擊確定按鈕後,將所選區段內的指定監測點類型的編號顯示在ListBox中,實現代碼如下:
Dim keypoints,ftrsA s Features
Dim regionselin As FindFeature
Dim custLayer As Layer
Dim i As Integer
Set regionselin=Form2.Map1.Layers (lyrname).Find.Search (Combo1.Text)
If regionselin.FindRC Mod 10 < > 1 Then
MsgBox ″找不到你需要的圖層!″
End If
Set custLayer=Form2.Map1.Layers (Combo2.Text)
Set keypoints=custLayer.SearchWithinFeature (regionselin,miSearchTypeCentroidWithin)
Set qdnpoints=keypoints
For i=1 To keypoints.Count
List1.AddItem keypoints.Item (i).Name
Next
(3)在選擇了區段內的符合條件的監測點後便可以採用樣點地價平均法計算區段內地價。該過程容易實現,在此不再贅述代碼。
總體來講,系統可以從縱向上實現GIS基本的資料庫管理及空間查詢分析,地價計算數學方法的模型實現,報表三個方面的功能。按工作流的方式由監測點、區段、級別依次進行地價更新的操作。系統層次鮮明,結構合理,能夠為廣大土地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個友好便捷的操作平台。系統通過在濟南市城市地價動態監測中的試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實現數據的共享和互操作,系統在後期可考慮向WebGIS過渡。基於網路GIS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電子政務綜合一體化平台的開發是電子政務發展的重要趨勢,具有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許丹奇,陳雄.基於MAPGIS的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管理系統的實現[J].現代計算機,2006 (1):71~73
[2]洪增林,薛惠鋒.城市地價動態監測中有關問題探討[J].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5 (1):73~77
[3]鄭新奇,王家耀,閆弘文等.數字地價模型在城市地價時空分析中的應用[J].資源科學,2004,26 (1):14~21
[4]鄭新奇.城市土地優化配置與集約利用評價——理論、方法、技術、實證[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235~243
[5]國土資源部.城市地價動態監測技術規范[M].北京:中國標准出版社,2002
[6]閆弘文,鄭新奇.城鎮基準地價更新與平衡[M].濟南:山東省地圖出版社,2002
[7]GB/T 18508-2001.城鎮土地估價規程[S]
[8]田崇新,黃克龍,張麗,張小燕,鄭光輝.基於地價動態監測體系的基準地價更新研究[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5,22 (2):94~99
[9]范新南,陳鵬,謝迎娟.組件式GIS軟體MapX的應用技術研究[J].微計算機信息,2003 (8):92~93
[10]劉迎春,周志宇.基於組件GIS的應用系統開發技術[J].微計算機信息,2004 (2):123~124
[11]薛豐昌,張紹良,張世榮.基於GIS的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系統[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7 (2):18~20
[12]史劍珺,李軍,陳犖,吳秋雲.基於MapX的空間查詢應用[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04,26 (9):75~78
[13]鄭光輝,黃克龍,田崇新,張小燕.GIS在立體基準地價圖中的應用[J].農機化研究,2005,(1):211~213
H. 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系統具有哪些功能
(1)地價數據採集功能。是指監測系統按照既定的標准,採集、整理,並傳遞地價數據的功能。採集的地價數據包括地價監測點數據、土地交易數據、土地級別數據、基準地價數據、土地供需數據、房屋供需數據,以及其他相關的社會經濟指標等,其中地價監測點數據是主要採集對象。
(2)地價動態分析功能。是指通過對採集到的原始地價數據進行分析,形成反映地價狀況的各種地價指標和信息,並進行地價狀態描述的功能。地價分析包括對城市地價水平、地價變化動態進行分析和對城市地價與其他社會經濟發展相關指標協調程度進行判斷等。
(3)地價信息發布功能。是指按照土地市場運行和管理的需要,通過國際互聯網等方式向社會公布地價信息的功能。地價信息發布的主要內容有,城市土地級別、城市基準地價、城市監測點地價、城市地價指數、城市交易樣點地價、城市地價與社會經濟相關指標比較情況、城市地價與土地供應比較情況、城市地價與房屋供應比較情況,以及相關分析報告等。
(4)地價預警功能。是指在地價動態分析的基礎上,對城市地價的變化趨勢進行預測,並對地價變化中潛在的惡性風險進行預告和提醒的功能。地價預警主要包括對地價水平、地價變化趨勢以及地價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協調程度進行預測,對土地市場的良性或惡性運行情況進行綜合判斷。
I. 什麼是土地動態遙感監測
土地動態遙感監測,是指採用遙感技術,對土地利用變化情況進行動態監測調查。
為什麼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需要經過檢查驗收和確認?
基於如下 三個理由,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必須經過檢查驗收和確認:
(1)在技術上確保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精度及調查成果的准確性;
(2)保證土地調查成果的客觀性,真正做到「實地、圖件、數據」三者相一致;
(3)為了依法進行土地統計,保證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具有法定數據的地位。
J. 國土資源大調查土地調查項目實施情況
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
自1999年啟動以來,共應用陸地衛星30米多光譜TM/ETM數據530景,10米多光譜及2.5米全色SPOT數據2500景,以及部分資源2號數據、SAR(星載合成孔徑雷達)數據和航空相片,通過連續對50萬人口以上城市和其他重點城市的年度新增建設用地及其佔用耕地情況的監測,基本實現了利用成熟的遙感技術進行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的產業化應用。
監測范圍涉及264個(次)城市的2010個(次)市區及近郊區(縣、市),累計監測面積達180萬平方千米。各年度監測任務側重點均有不同,技術方法、規范、體系建設和應用領域不斷深入與擴展。
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形成了一批真實、客觀和現勢性強的數據、報告、圖件等土地資源基礎信息資料,在社會經濟和日常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產生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到目前為止,已完成各類成果報告近百部,編繪圖件2萬余幅,發現土地利用變化圖斑近10萬個。通過連續5年對50萬人口以上城市和其他重點城市的土地利用遙感動態監測,基本掌握了經濟發達地區年度新增建設用地及其佔用耕地的數量、類型和分布狀況。
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
分年度完成了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坡耕地調查評價工作和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查清了中、西部地區坡耕地數量、質量、分布、權屬狀況及生態環境、經濟等情況;查清了全國能夠形成國家級開發復墾基地的耕地後備資源情況,並進行了科學評價,為生態建設和退耕還林還草等工程的實施提供了決策依據。
通過調查,中西部18省(區、市)15度以上坡耕地有24028萬畝❶,其中15~25度坡耕地16476萬畝,25度以上坡耕地7552萬畝;坡地19418萬畝;梯田4610萬畝。全國國家級耕地後備資源11015萬畝,西部地區8213萬畝、中部地區981萬畝、東部地區1821萬畝。其中可開墾耕地後備資源10524萬畝,可復墾耕地後備資源491萬畝。同時制定了《西部大開發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定》、《東部地區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定》、《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程》等一批規定、規程,編輯出版了《西部大開發土地資源調查評價》、《西部大開發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數據集》、《中國坡耕地》、《中國耕地後備資源》、《全國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數據集》等一系列成果。
❶ 1畝=0.0667公頃=667平方米。
土地資源基礎圖件與數據更新
土地利用基礎圖件與數據更新包括土地權屬和土地利用現狀的調查與更新。通過系統的調查,全面更新土地權屬數據和土地利用現狀數據,並落實到圖上,達到實地、圖件、數據三者一致,在此基礎上建立土地利用資料庫,實現土地利用數據的信息化管理,為今後日常變更調查奠定堅實的基礎。
已部署了7個試點,取得了一系列示範成果,樹立了一批土地利用基礎圖件與數據更新的典型,制定了一批規程規范,為進一步全國范圍的工作開展打下了基礎。
城市土地價格調查與集約利用潛力評價
通過對全國大中型城市土地價格的更新調查,建立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系統以及基準地價及市場交易地價的自動發布和查詢系統,為政府部門、社會公眾提供客觀、系統的地價動態變化信息。在全國68個城市(面積2萬多平方千米)開展了土地級別調整、基準地價更新,建立了城市基準地價更新系統,設立地價監測點6775個。初步完成了全國城市地價監測體系的構建和全國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系統的設計與建設,開通了基於互聯網的「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網」;對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和部分重點城市的地價年度變化情況進行了監測分析;完成了福建、山東兩省的基準地價平衡工作;開展了一系列基礎調查研究和成果推廣應用工作。形成了我國第一套土地管理的國家標准、第一部城市地價圖集、第一個地價內涵統一的基準地價體系、第一個全國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系統以及一本城市土地價格調查與動態監測成果報告。首次採用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將各大城市地價的空間信息(土地級別、基準地價、地價監測點等)和地價的時間變化信息放在同一個平台上,實現了地價的點面結合和時空結合。並將各大城市的地價信息通過互聯網進行整體發布,建立了最有效、最全面的全國地價信息資源共享體系,提高了地價信息資源的社會共享程度。
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
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工作是在充分利用土地詳查、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等成果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補充調查,社會、經濟調查,開展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工作。制定了三個國家行業標准:《農用地分等規程》(TD/T 1004-2003)、《農用地定級規程》(TD/T 1005-2003)、《農用地估價規程》(TD/T 1006-2003)。形成了一批相關研究成果。
全國1∶1萬主比例尺土地利用資料庫建設
全國1∶1萬主比例尺土地利用資料庫是國土資源基礎資料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統一的資料庫標准和建庫規范,採用新技術、新方法進行數據更新,實現信息共享,為各級土地管理部門的土地利用更新、綜合統計、耕地保護、建設項目用地管理等日常土地管理業務提供基礎數據支持和技術服務。已在全國范圍內初步建立600餘個縣(市)級資料庫系統,初步實現了數據的綜合查詢、檢索、更新、統計製表和信息共享。5年來已形成建庫技術標准、技術規范、培訓教材和資料庫管理系統等系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