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創新激情泉涌成果

創新激情泉涌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03 15:44:41

1. 創新的成果有哪些

創新的成果有 產品創新 商業模式創新 管理創新 新技術創新 服務創新 等等。

2. 十八大以來我國科學技術創新取得哪些成果

1、我國TD-LTE產業鏈日趨成熟,2015年末4G用戶數超過3.8億;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速鐵路技術世界領先,高鐵運營總里程達1.9萬公里,佔世界的60%以上,並進軍海外市場;

2、ARJ支線飛機成功實現商業銷售和交付運營;油氣開發專項再造一個西部大慶;半導體照明技術加快應用推廣,2015年半導體照明產業整體規模達4245億元,比上年增長21%;

3、第四期「超級稻」創造百畝連片平均畝產1026.7公斤的新紀錄;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以及阿帕替尼、西達本胺等抗腫瘤新葯成功上市。

(2)創新激情泉涌成果擴展閱讀:

十八大以來,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轉型升級明顯加快,北京、上海積極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創新型省份、創新型城市建設試點初見成效,區域創新改革試驗全面啟動。

2015年江蘇、廣東、山東和北京等地區研發經費超過1000億元,北京、上海、天津、江蘇、廣東、浙江、山東和陝西等地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2013-2014年,我國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創新活動企業佔比分別為44%、39.8%、37.9%和26.3%,天津、江蘇、浙江、廣東、陝西等地區位居前列。你追我趕、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3. 我國近幾年在 創新 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我說一個沒有技術的創新,是理念或者說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創新——昂首斜面護脊床墊,如下,這其實也是很大的創新,請參考!

昂首床墊

4.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創新點

(一)建立了吉林寶力格銀-金礦床的成因模式

認為吉林寶力格銀-金礦床的成礦物質主要來源深部岩漿,圍岩中的礦質組分也參與了成礦。來源於岩漿的成礦熱液經由礦區F5斷裂向上運移,在平面上分別向SW、NE擴散,同圍岩中被活化的礦質組分一起在合適的空間富集,隨後經歷了次生富集的重要階段。

(二)對查干敖包鐵-鋅礦床成因認識有了新進展

綜合認為查干敖包鐵-鋅礦與石英閃長岩有密切的成因聯系,成因類型屬矽卡岩型礦床。礦床形成於板塊碰撞後的拉張環境下,含礦的古老殘留洋殼部分熔融,受到富鉀基性地幔的交代後侵入到淺部,岩漿交代大理岩、自身發生鈉長石化析出成礦物質。

(三)阿爾哈達鉛-鋅-銀礦床研究取得新進展

認為阿爾哈達鉛-鋅-銀礦床具有多期次熱液活動特徵,早期以高溫熱液活動為主,晚期則以中-低溫熱液活動為主。礦床成礦物質來源於岩漿和圍岩、是一與印支期中酸性岩漿活動有關的熱液礦床。

(四)劃分了研究區的礦床類型

將研究區內的礦床(點)劃分為3種類型,即矽卡岩型金屬礦床(點)、與花崗岩類侵入岩有關的金屬礦床(點)和中低溫熱液礦床(點)。

(五)總結了東烏旗北部一帶金屬礦床空間分布規律

認為以東烏旗-伊和沙巴爾深大斷裂(F2)為界,西側主要為與花崗岩類侵入岩有關的銅、鎢礦床;東側主要為鐵、鉛、鋅、銀、金等矽卡岩型或中低溫熱液型礦床;銅礦點主要分布於額仁高畢復式向斜的核部;在白雲呼布爾-滿都寶力格大斷裂(F3)和朝不楞西-烏拉蓋斷裂(F5)的交匯部位,礦床(點)分布密集。

(六)總結了找礦標志和提出了找礦方向

找礦標志包括:① 晚古生代的火山-沉積岩地層;② NW向張性斷裂和NE向張扭性斷裂;③ 正的航磁異常、低電阻率和高極化率;④ 面型分布的綜合化探異常;⑤ 硅化、褐鐵礦化、錳礦化、螢石化以及鈉長石化等。有利找礦部位包括:① 白雲呼布爾-滿都寶力格大斷裂(F3)和朝不楞西-烏拉蓋斷裂(F5)交匯的銳角部位;② 沿阿爾哈達-查干敖包呈NE向分布的印支期富鹼花崗岩類的外接觸帶;③ 航磁正負異常交替部位,即航磁0等值線附近;④ 阿爾哈達西北部、吉林寶力格西北部以及查干敖包礦區外圍已發現的化探異常位置;⑤ 已知礦區的外圍和深部。

(七)花崗岩類研究獲得了重要成果

認為吉林寶力格、阿欽楚魯早期和晚期二長花崗岩屬島弧花崗岩,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具有埃達克質岩特徵,而阿爾哈達岩體則屬A型花崗岩,後兩者形成於碰撞後拉張環境。

(八)首次獲得了研究區內5個花崗岩類岩體的年齡

通過對岩體中的鋯石進行SHRIMP U-Pb法年齡測試,獲得吉林寶力格二長花崗岩的年齡為314±8.8 Ma,阿欽楚魯早期二長花崗岩的年齡為299±5 Ma,阿欽楚魯晚期二長花崗岩的年齡為284.3±9.7 Ma,查干敖包石英閃長岩的年齡為234±6 Ma,阿爾哈達黑雲母花崗岩的形成年齡為218±5 Ma。

5.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創新點

本次工作主要依託於近年在小興安嶺東南一帶開展的國家基礎地質大調查、黑龍江省礦產調查和多金屬礦普查等項目的成果研究為基礎,對研究區內的早中生代花崗岩進行了詳細的岩相學、岩石化學、地球化學、同位素和LA-ICPMS鋯石U-Pb定年,以及早中生代花崗岩的成因、時空演化、形成的構造背景等研究基礎上,對其成岩成礦作用特徵、早中生代花崗岩有關礦床成礦系列劃分和成礦規律、找礦標志等進行了研究,建立了與殼幔岩漿混合成因有關的多金屬成礦模式,並對研究區內進行了區域成礦條件分析、圈定了多金屬、金等成礦遠景區等,進行了找礦潛力分析等,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新的認識如下:

(1)提出小興安嶺東南地區早中生代花崗岩類由碰撞-碰撞後構造轉變期似斑狀二長花崗岩組合和二長花崗斑岩-正長花崗斑岩、碰撞後崩塌期正長花崗岩-鹼長花崗岩、鹼性花崗岩等組成,並新取得似斑狀二長花崗岩LA-ICPMS鋯石U-Pb定年年齡為191.4~231.0Ma、同深成作用岩牆——(輝石)閃長岩年齡186.3~207.0Ma(全岩Rb-Sr等時線/全岩K-Ar法)和二長花崗斑岩的U-Pb鋯石LA-ICPMS年齡為190.8~202.08Ma年齡等成果;以上同位素年齡特徵說明寄主花崗岩和閃長質包體、同深成作用岩牆——(輝石)閃長岩的形成年齡在誤差范圍內諧調一致、相近為特徵;正長-鹼長-鹼性花崗岩U-Pb鋯石LA-ICPMS年齡為175.1~222.0Ma;以上說明岩體形成時代均為晚三疊世—早侏羅世。

(2)提出似斑狀二長花崗岩、二長花崗斑岩具有顯著的殼幔岩漿混合成因特徵的新認識,岩石中普遍發育殼幔岩漿混合成因的MME型微細粒閃長質包體,寄主岩石與包體等具有殼幔岩漿混合成因的礦物不平衡結構的宏、微觀特徵和殼幔岩漿混合成因的主量、微量元素、同位素等特徵。

似斑狀二長花崗岩、二長花崗斑岩岩體中的形態多樣的(輝石)閃長岩、閃長玢岩等中基性脈岩(群),根據其出露規模、與圍岩界面特徵、產出形態、與閃長質包體共存特徵,以及與圍岩同位素年齡相近等特徵,將其重新認識為與早中生代殼幔岩漿混合成因有關的同深成作用岩牆;並提出大安河矽卡岩型-低溫熱液蝕變岩型岩金礦床成因與早中生代殼幔岩漿混合成因的同深成作用岩牆——閃長岩密切相關的新認識。

(3)在小興安嶺東南地區首次釐定出晚三疊世—早侏羅世鋁質A:型正長-鹼長花崗岩,其岩石成因可能與基性岩漿底侵作用下的地殼古老變質基底物質的部分熔融作用和一定程度的殼幔岩漿混合、分異作用參與,共同控制有關,岩石形成於大陸碰撞後垮塌、伸展體制的構造環境。

(4)小興安嶺東南地區早中生代花崗岩類形成的構造背景表現出復雜多樣性,暗示其形成環境由碰撞加厚-碰撞後崩塌、拆沉減薄至正常地殼-減薄地殼的大陸動力學構造背景有序演化的特徵,但總體上反映出大陸碰撞向碰撞結束崩塌鬆弛初始階段的開始環境,並提出研究區碰撞後的大規模伸展體制是多金屬礦集區、(超)大型礦床形成有利構造環境的新認識。

小興安嶺東南地區早中生代花崗岩類成岩、成礦年齡范圍為175.1~231.0Ma,均值為192.12Ma,恰好與古亞洲構造域、濱太平洋構造域的轉換時間(峰值190 Ma)相互耦合,說明了小興安嶺地區的早中生代成岩成礦作用的峰期為兩大構造域的轉換期,即晚三疊世—早侏羅世期間。

(5)依據早中生代花崗岩類時空演化、成因及其大陸碰撞不同階段的構造背景、成岩成礦作用特徵,在小興安嶺東南地區劃分出兩個礦床成礦亞系列:一是:碰撞-碰撞後構造轉變期似斑狀二長花崗岩-二長花崗斑岩有關矽卡岩型-斑岩型Mo-Au-Pb-Zn-Fe成礦亞系列,二是:碰撞後崩塌期正長-鹼長-鹼性花崗岩有關岩漿熱液型-矽卡岩型Fe-Pb-Zn-Mo成礦亞系列。上述兩個礦床成礦亞系列中,存在著成礦元素、成礦特徵、礦床類型、礦化強度等一些差異,前者以鉬、鉛成礦作用強烈、伴隨鐵、金、鋅成礦作用,後者以鐵成礦作用為主,伴隨鉬、鉛、鋅成礦作用,且成礦作用較弱和分散,這可能與成礦構造背景、岩漿源區性質、岩體成因與殼幔岩漿物質混合比例、混合作用強度、岩漿侵位深度、圍岩性質等有關,並建立了底侵作用下的早中生代花崗岩類有關成岩與多金屬成礦模式。

(6)似斑狀二長花崗岩、二長花崗斑岩與斑岩型-熱液充填交代型Mo、Pb、Zb、Au、Fe等礦床關系密切,且其成礦作用強烈,形成了大型斑岩型鹿鳴鉬礦床、小西林熱液充填交代型鉛鋅礦床,以及中小型翠嶺鉬金礦等眾多多金屬、金礦床、礦(化)點;岩體成因、大規模多金屬成礦作用與古亞洲洋構造域碰撞後伸展動力學機制下的構造鬆弛和拉張環境的基性岩漿底侵作用有關,並建立了底侵作用下的區域成岩與多金屬成礦模式。

底侵作用的識別,從殼幔深部演化角度審視成岩成礦作用,解釋了研究區內與早中生代花崗岩密切相關的鐵、鉬、鉛、鋅、金等多金屬礦床成礦機理,是由富含揮發分和成礦元素的幔源岩漿底侵作用為區域岩漿-熱液礦床的成礦系統提供了成礦物質與熱能,這些為該地區早中生代花崗岩有關多金屬及金礦床成礦系列、找礦方向拓寬了思路。

(7)對小興安嶺東南的鹿鳴—興安—前進地區最近幾年發現的斑岩型鉬金礦、矽卡岩-岩漿期後熱液型鉛鋅礦床和典型小西林鉛鋅礦田等為重點進行了礦床的礦化蝕變特徵,以及岩石化學、地球化學、同位素和LA-ICPMS鋯石U-Pb定年等研究工作。在小西林熱液充填交代型鉛鋅鐵礦田中,新取得與成礦關系密切的細中粒似斑狀二長花崗岩鋯石LA-ICPMS年齡分別為:200±1Ma、197±1Ma、197±1Ma、207±2Ma;由此得出,小西林鉛鋅礦田中存在晚三疊世—早侏羅世時期鉛鋅鐵成礦作用疊加的新認識,說明礦田經歷了早期火山噴流成礦作用,以及後期加里東晚期、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等多期岩漿熱液-交代充填、改造等復雜多樣的成礦作用。

在鹿鳴—興安—前進地區的斑岩型鉬金礦、矽卡岩-岩漿期後熱液型鉛鋅礦床中,含礦花崗岩岩體U-Pb鋯石年齡為195.3~225.0Ma,說明與多金屬成礦有關花崗岩形成時代為晚三疊世—早侏羅世。

(8)據成礦微量元素分析認為,區域上的下寒武統西林群鉛山組(

)、下二疊統土門嶺組(P1tm)等地層,與早中生代花崗岩有關矽卡岩型礦床的控礦作用明顯,為Pb、Zn、Mo、Au等金屬元素主要礦源層之一;晚三疊世—早侏羅世似斑狀二長花崗岩中Mo、Cu、W最為富集,Cu值高達144.3 ×10-6,Mo達2.6 ×10-6,在二長花崗斑岩中Cu、Pb、Zn、Mo、W、Sn等元素高度富集,其值分別達Pb: 78.0 ×10-6, Zn: 104.0 ×10-6, W: 159.0 ×10-6, Mo: 2.69~24.1 ×10-6, Sn:3.88~11.0 ×10-6,高出正常岩石十幾至幾十倍,為研究區內重要的多金屬礦源岩(成礦母岩)之一。

(9)在研究區內新圈定出與早中生代花崗岩有關的鐵多金屬、金等Ⅰ級成礦遠景區3個,Ⅱ級成礦遠景區2個,Ⅲ級成礦遠景區1個,分別為:五星-小西林鐵鉛鋅I級成礦遠景區、鹿鳴-興安-前進林場鉬鉛鋅金Ⅰ級成礦遠景區、二股-徐老九溝-神樹鐵鉛鋅金Ⅰ級成礦遠景區、守虎山-北影林場金銅多金屬Ⅱ級成礦遠景區、豐茂-東風-格金河鐵金多金屬Ⅱ級成礦遠景區、紅星-清水鉛鋅銅鐵鈮鉭Ⅲ級成礦遠景區等,並對成礦遠景區進行了多金屬成礦規律、找礦標志和找礦潛力分析。

6. 我國近來的創新方面取得的成果

具體如下:
1、航天上的太行發動機,我國起步晚,經驗少,歷史積淀少,取得航天發動機技術的進步,證明國家科學技術的進步。
2、神舟系列飛船以及天空一號,北斗系列。
3、高鐵技術,雖然不久前出現事故,但是技術還是領先的。
科技創新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環境。如果人們自覺而明智地去塑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環境,就能激發科技創新的社會潛能,就能縮減從科技創新到產業運用的時間進程。學習各國在科技創新上的經驗,無疑是提高上述自覺性的很好方式。

從各國的經驗看,科技創新能力的形成有賴於如下因素:

一種良好的文化環境。例如,有一種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有熱愛科學的社會風氣,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的學術教養和規范,等等。沒有一個良好的軟環境,就很難形成科技創新能力生長的土壤。當前,世界各國都出現了一些科技詐騙、學術腐敗的案例,盡管這類事在急功近利的風氣下難以避免,但必須加以有效地扼制。

一個較強的基礎條件。在科技創新的基礎條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教育體系。中國的傳統教育體系偏重於知識傳授,厚重有餘,活力不足,在某種意義上不利於創造能力的形成。中國的教育在課程設置、教授方式、考評方式等方面均有諸多待興待革之處。

一種有效的制度支持。國家對自主科技創新的制度支持應是全面而有效的。例如,有有效的項目評估和資金支持體系,有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政府采購制度,有明智的產業政策,有合理的知識產權制度,有有利於科技創業的社會融資系統,等等。

在人類社會中,做成一件事的條件無非是人、財、物。在三個條件中,人是主體、是最活躍的因素。在科技創新中,人的因素第一,人才第一,體現得更為突出。當然,人的因素並不僅僅指個人的才智,也包括人的社會組織水平。另一方面,有人而無財、物,便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也是做不成事。因此,所謂科技創新的環境創造,就是讓人、財、物能自然地結合、有效地結合,實現一種「人能盡其才,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和諧狀態。

7. 十八大以來的軍事創新成果,求解答

十八大以來,提振軍威的25項創新成績單

1,東方棋兵。

2,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閃耀蒼穹。

3,「悟版空」火眼金睛探權尋暗物質。

4,「天河二號」獲全球超算六連冠。

5,「長征六號」首飛成功 「一箭多星」創新紀錄。

6,打造信息化戰爭「最強大腦」。

7,閃耀海天的創新之光。

8,李恆年:與星共舞。

9,新式武警作訓鞋列裝 ,「解放膠鞋」「退役」。

10,復雜電磁環境變得不再「復雜」。

11,探索衛勤保障理論,研發第三代衛勤裝備。

12,空軍英雄試飛員群體。

13,中國陸軍信息化征程上的先鋒團長——滿廣志。

14,我軍平原型無人機中繼平台在高原首飛成功。

15,無人駕駛車。

16,馴服「飛鯊」。

17,磨礪「深藍利劍」。

18,我軍防空兵對高速空中目標進行導彈攔截3發全中。

19,執掌長纓舞九天。

20,高原機場,戰鷹的溫暖港灣。

21,「手語」兵王。

22,「鶻鷹」展翅長空。

23,海軍某新型殲擊機空中加油。

24,海軍首次成功獵掃某新型智能化水雷。

25,神舟探空,十全十美。

8. 主要成果和創新點

(一)對深部找礦鑽探技術理論有了新的提升

(1)運用技術經濟學原理,創造性地提出了鑽機優選指數e概念。深部找礦鑽探首先面臨的問題是鑽探設備的選擇,其中最關鍵的是鑽機的選擇。運用技術經濟學原理,對具有不同技術性能特點的動力頭鑽機和立軸鑽機進行計算分析,首次提出了鑽機優 選指數e概念,並在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得出不同可鑽性地層條件下選擇鑽機的優選指 數e=1.0297;e=1.0303;e=1.0402,成為優選鑽機的重要依據。當動力頭鑽機與立軸鑽 機的台月效率比Ed/El/E1>e時,選擇動力頭鑽機才能取得更好的綜合技術經濟效果。

對這兩種鑽機來講,不能簡單地說哪種鑽機適用於深孔鑽探。當前的動力頭鑽機,雖 然技術性能先進,施工效率一般比立軸鑽機高,且事故率低,安全性好,但是,由於其過 高的購置成本和提下鑽速度慢的缺點,嚴重製約著其優良性能在深孔鑽探中的發揮。目前 市場條件下,動力頭鑽機適用的孔深應根據地層的可鑽性確定,一般情況下,中等可鑽性 地層,適用於1500m以淺的深孔;高可鑽性地層,適用於1200m以淺的深孔;可鑽性較低 的地層,可用於3000m以淺的深孔。只有將動力頭鑽機與鑽塔組合使用,才能在深孔鑽探 中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2)確立了深孔鑽探方法體系。深孔鑽探方法是事關深孔鑽探的成敗和鑽探效率、鑽探質量的關鍵。鑽探技術首先是一項生產實用技術,要求鑽探方法必須具有可靠性和良好 的實用性。在現實中,不能幻想有一種神奇的鑽探方法來完全解決深孔鑽探問題,而實際 上,無論哪種鑽探方法都有其一定的實用條件和優勢。對當前技術較成熟的取心鑽探方法 進行研究,通過計算對比證明,WL鑽探方法仍然是目前深孔鑽探中完善可靠、適用高效、綜合地質效果最佳的鑽探方法。當前,先進實用的深孔鑽探技術就是以WL鑽探為首選方 法,根據不同情況優化組合其他方法而形成的鑽探技術優化組合。將液動錘與WL鑽探技 術組合形成液動錘WL鑽探技術,可進一步發揮二者優勢,成為目前深孔取心鑽探效率最 高、技術先進的鑽探方法,應進一步完善並推廣應用。在特殊環境和地層條件下,結合實 際組合應用定向鑽探、氣動錘RC或泡沫鑽進技術等,可有效解決深部找礦鑽探諸多施工 難題,取得更好的綜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對深孔鑽探防斜有了新的認識。對一般各向異性和傾角小的非造斜地層,採取常規WL鑽探技術、工藝即可控制孔斜,滿足地質要求;對各向異性和傾角大的較強致斜地 層而言,鑽孔發生彎曲是必然的,應研究掌握並利用礦區鑽孔彎曲規律,採用滿眼鑽具、防斜鑽頭和液動錘沖擊回轉鑽探(或組合採用)等防斜技術加以預防控制,以減輕孔斜,達到地質目的;但對嚴重強造斜地層,應研究採用人工受控定向鑽探技術,方能從根本上 有效控制鑽孔彎曲。

(4)優選了深孔鑽探沖洗液體系。深孔鑽探用沖洗液雖與淺孔用沖洗液沒有本質的區別,但深孔鑽探用沖洗液應具有更優的性能,即具有良好的潤滑性、護壁性、流變性和 低固相或無固相,最終要根據地層特性來確定。LBM泥漿具有低密度、低黏度、低切力、低失水和高分散性等「四低一高」特性,是一種深孔鑽探性能優良的新型泥漿,尤其在破 碎、漏失等復雜地層中應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創建了深部找礦鑽探技術組合方案,並形成典型鑽探技術組合體系

根據深部找礦鑽探的特點,針對影響深孔鑽探的7種主要客觀因素:鑽孔深度和地層硬度、破碎程度、造斜強度、水敏性、漏失程度、研磨性,運用試驗優化技術原理,採取 正交試驗法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因素組合共18種,運用技術經濟學原理和大量生產試驗對比 對每種組合各因素不同水平進行具體分析、研究,從鑽機、鑽探方法和工藝措施等方面創 建了18種鑽探技術優化組合方案。

深孔鑽探,應根據實際施工條件採用相應的鑽探技術優化組合。譬如,堅硬、破碎地 層深孔鑽探,岩心堵塞和鑽頭壽命短,使WL鑽探技術不提鑽取心的技術優勢大打折扣。將WL鑽探技術與液動錘組合,形成液動錘WL沖擊回轉鑽探技術,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岩 心堵塞並延長了鑽頭壽命,這樣就能充分發揮二者的技術優勢,大大提高深孔鑽探效率。如2000m深孔鑽探,在中等可鑽性較完整地層和高可鑽性破碎地層分別可節約鑽探總時間 26.36%和38.81%以上。

當受地表特殊條件限制或因地層、礦體復雜,採用常規鑽探技術難以達到地質目的,或者基於節省鑽探成本、縮短勘探周期考慮,應在WL鑽探技術基礎上,組合應用受控定 向鑽探技術,一可避開地表特殊條件限制;二可有目的地控制鑽孔彎曲,從根本上解決因 自然彎曲而無法鑽穿礦體的難題;三可有效解決孔內復雜事故,從而提高地質找礦成果質 量,節約鑽探工作量和成本,縮短勘探周期。如一個設計孔深1500m、施工10個分支孔的礦 區,採用受控定向+WL鑽探技術優化組合,可節約工作量11800m,節約直接成本381萬元。

當礦區上覆岩層堅硬且其岩性、構成已較清楚而無需取心的情況下,可採用氣動錘 RC與WL鑽探技術組合,分別用於同一深孔的淺孔段和深孔段。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兩種技 術的優勢,尤其是發揮氣動錘RC鑽進速度快、成本低的優勢,以提高鑽探效率、縮短工 期、降低成本。如本溪鐵礦區,24個深孔,共35940m鑽探工作量,若每個孔上部600m采 用氣動錘反循環施工,可節約成本324萬元,節約時間22512h,合938d。

(三)指導生產實際,解決技術難題,取得新的突破

(1)利用和控制強造斜地層鑽孔彎曲取得突破。在濟寧鐵礦典型強造斜復雜地層,研究掌握了礦區鑽孔彎曲原因及其規律,並利用礦區鑽孔彎曲規律,採用滿眼鑽具、防斜鑽 頭、液動錘WL沖擊回轉等鑽探防斜技術組合,有效減輕鑽孔彎曲,取得明顯效果,鑽孔 頂角彎曲強度分別比前期施工降低53.46%,61.66%,42.24%。保證了該礦區深孔鑽探的 正常進行,共完成深孔41個,2000m以深的4個,最深達到2100.18m,曾創造國產機具固 體礦產鑽探孔深全國紀錄。

(2)液動錘WL沖擊回轉深孔鑽探取得新的進展。在濟寧強造斜鐵礦區,應用液動錘 WL沖擊回轉鑽探防斜、降斜效果明顯,有效減輕孔斜,平均鑽孔彎曲強度下降42.24,並成功應用至1870.12m。在玲瓏東風金礦區硬脆碎酥地層,採用液動錘WL鑽探技術,在 克服硬脆碎復雜地層鑽進方面取得明顯效果,完成深孔6個,工作量6910.88m,平均時 效2.10m、台效508.52m、回次進尺1.91m、鑽頭壽命39.27m,分別比同礦區常規WL提高 43.84%、12.88%、13.93%和20.89%。在本溪鐵礦區堅硬打滑地層,克服堅硬打滑地層 鑽探,試驗完成進尺477m,平均時效1.03m、鑽頭壽命17.7m,分別比常規WL平均提高 41.9%和88.8%。

(3)動力頭鑽機合理選擇應用效果明顯。在玲瓏金礦東風礦區及周邊礦區硬脆碎漏復雜地層,應用動力頭鑽機完成深孔15個,鑽探工作量18043.16m,平均機械鑽速1.55m/h,台 月效率462.65m,分別比該礦區立軸鑽機施工同類深孔提高6.2%和2.7%。

9. 到底什麼是創新性成果具體寫些什麼

創新性成果,就是現在還沒有在本行業有應用,可自己有所突破或改變的成果,也可作為創新性成果。這個方面的材料挺多,至於新的發明與創造就更是了。
具體的寫法,標准,現狀,差距,改進的措施,具體的效果,來寫。

10. 主要進展和創新成果

(1)利用現代冷泉和冷泉碳酸鹽的研究思路,研究了黔東地區新元古界南華系下統鐵絲坳組冰磧層(相當於Sturtian冰期)之上,大塘坡組底部一套黑色岩系當中的含錳的碳酸鹽岩(菱錳礦、含錳白雲岩)沉積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冷泉碳酸鹽岩:一是通過野外的詳細調查和研究,在貴州松桃大塘坡地區南華紀早期冷泉碳酸鹽岩中發現了大量的、罕見的含瀝青的孔洞構造、氣孔構造、底辟構造、帳篷構造、上拱的紋層狀構造、滲漏管構造、泥火山等典型的古天然氣滲漏構造。其特徵與現代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滲漏構造十分相似。另外,在相當於Sturtian冰期沉積的兩界河組(南華系最底部)-鐵絲坳組含礫碎屑岩中又發現多個層紋狀含礫白雲岩丘或透鏡體,構成了從南華紀兩界河早期至大塘坡早期的一個較完整的天然氣滲漏沉積系統。二是通過對黔東地區南華系大塘坡組底部黑色含錳岩系中的菱錳礦體、白雲岩透鏡體進行了碳、氧、硫穩定同位素特徵的研究,發現碳穩定同位素表現出強烈的負偏移,一般δ13C同位素負偏達-8‰~-11‰,充填在氣孔狀菱錳礦石中的瀝青碳同位素δ13C值則達-30.98‰。硫同位素表現出明顯的正偏移,一般δ34S高達36.9‰~57.8‰,其特徵與現代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滲漏,釋放與環境突變所形成的冷泉碳酸鹽岩的特徵十分相似。

(2)建立了新元古代南華紀「大塘坡式」錳礦的天然氣滲漏沉積成礦模式,解決了過去錳礦成因解釋上生物生成環境與礦床的形成環境之間的矛盾。實現了「大塘坡式」錳礦成礦理論的創新,從而開拓了該地區乃至整個華南地區「大塘坡式」錳礦找礦視野並指導錳礦成礦預測,取得了重要突破。

(3)對導致Sturtian冰期結束的原因進行了探討,認為是保存於冰磧層中的天然氣水合物突然氣化、逸出,引發甲烷等氣體大規模釋放導致的環境災害所致。

(4)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拓展了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領域和時空范圍,對其所導致的成岩成礦作用、環境評價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閱讀全文

與創新激情泉涌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