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學科分類哪個是准確的
我國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准》簡稱《學科分類與代碼》,進行學科分類的,這也是我國關於學科分類的國家推薦標准,最新版本是GB/T 13745-2009。
本標准規定了學科分類原則、學科分類依據、編碼方法,以及學科的分類體系和代碼。本標准適用於基於學科的信息分類、共享與交換,亦適用於國家宏觀管理和部門應用。本標準的分類對象是學科,不同於專業和行業。本標準的分類不能代替文獻、情報、圖書分類及學術上的各種觀點。
本標准由國家技術監督局於1992年11月1日正式在北京發布該標准第一版本。1993年7月1日正式實施此標准第一版本GB/T 13745-1992。2006年國家開始對第一版國家標准進行修訂。並於2009年6月26日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批准發布公告 2009年第6號(總第146號)》發布第二版即限行最新版GB/T 13745-2009。
共設5個門類、62個一級學科、748個二級學科、近6000個三級學科。
學科分類代碼是基於一定原則對現實科學體系按其內在聯系加以歸類並以符合邏輯的排列形式表述出來且賦予代碼的一種學科。《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准,是科學發展、教育、科技統計、學科建設等方面工作的一個重要依據。鑒於學科分類在科學發展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聯合國、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國際組織與世界發達國家都很重視學科分類體系標准化工作,紛紛制定相應的學科分類與代碼標准。
分類原則:
1、 科學性原則:根據學科研究對象的客觀的、本質的屬性和主要特徵及其之間的相關聯系,劃分不同的從屬關系和並列次序,組成一個有序的學科分類體系。
2、實用性原則:對學科進行分類和編碼,直接為科技政策和科技發展規劃,以及科研經費、科技人才、科研項目、科技成果統計和管理服務。
3、 簡明性原則:對學科層次的劃分和組合,力求簡單明了。
4、兼容性原則:考慮國內傳統分類體系的繼承性和實際使用的延續性,並注意提高國際可比性。
5、擴延性原則:根據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具有高度動態性特徵,應為萌芽中的新興學科留有餘地,以便在分類體系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得到擴充和延續。
6、唯一性原則:在標准體系中,一個學科只能用一個名稱、一個代碼。
分類依據:
本標准依據學科研究對象,研究特徵、研究方法,學科的派生來源,研究目的、目標等五方面進行劃分。
B. 自然科學包括那些學科
自然科學各領域
力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以及生命科學力學分包括:理論力學、實驗力學、固體力學、彈性力學、塑性力學、流體力學、振動力學、聲學等;
物理學包括:理論物理學、實驗物理學、計算物理學、數學物理學、粒子物理學、核物理學、原子分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結晶學、表面物理學、熱學、光學、
電磁學等;
化學包括;理論化學、計算化學、實驗化學、元素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分析化學、合成化學等;
天文學包括:觀測天文學、理論天文學、光學天文學、射電天文學、X射線天文學、紅外天文學、紫外天文學、γ射線天文學、粒子天文學、結構天文學、宇宙天文
學、天體演化論等;
地球科學包括:外層空間科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地質學、自然地理學等;
生命科學包括: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個體生物學、形態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前生物學、微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人類學、遺傳學、胚
胎學、進化論、時間生物學、古生物學、生態學、生物地理學、病理學、葯理學、免疫學等
中國地質科學十八羅漢
資訊理論
力學
化學
地質學
天文學
控制論
數學
物理學
物質
環境科學
理學
理續
理想狀態
電學
科學技術史
系統科學
自然哲學
計算機科學
自然科學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機或無機的事物和現象的科學。自然科學包括物理學、化學、地質學、生物學等等。關於數學是否是自然科學存在著爭議。有人認為數學是一門人文科學,也有人認為數學是哲學的分支,是邏輯學的一部分。但數學與自然科學之間息息相關的關系是無可爭辯的。
18世紀以前自然科學與哲學幾乎不可分開。古希臘的哲學家也同時是自然科學家。勒奈·笛卡爾、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約翰·洛克等等著名的自然科學也同時是哲學家。一些人認為亞里士多德是自然科學的創始人,伽利略·伽利萊被認可為將實驗引入自然科學的第一人。
自然科學的根本目的在於尋找自然現象的來因。自然科學認為超自然的、隨意的和自相矛盾的實驗是不存在的。自然科學的最重要的兩個支柱是觀察和邏輯推理。由對自然的觀察和邏輯推理自然科學可以引導出大自然中的規律。假如觀察的現象與規律的預言不同,那麼要麼是因為觀察中有錯誤,要麼是因為至此為止被認為是正確的規律是錯誤的。一個超自然因素是不存在的。
此外,與自然科學不同的還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工程科學等。
C. 科技成果報告的分類
按照研究學科的來不同自,科技成果報告分為三類:
基礎科學學科的創造性研究成果;
應用技術學科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研究成果;
重大科研項目的階段性成果。對於重大科研項目的階段性成果報告,又可分為定期總結報告和進度總結報告兩類,定期總結報告包括月報、季報、年報;進度總結報告包括階段性小結報告、終止報告。
D. 科學技術領域有哪些 技術領域有哪些
1:科學技術來領域有:
數學,物源理,化學,生物,醫學,氣象,天文,地理,經濟學/管理學,工業,統計學,計算機技術,移動通信技術。
2:技術領域有:
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新材料,海洋技術。
(4)成果學科分類擴展閱讀:
(1)科學解決理論問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科學要解決的問題,是發現自然界中確鑿的事實與現象之間的關系,並建立理論把事實與現象聯系起來。
(2)技術的任務則是把科學的成果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科學主要是和未知的領域打交道,其進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難以預料的;技術是在相對成熟的領域內工作,可以做比較准確的規劃。
E. 什麼是學科類型
學科類別就是指學科的劃分。
(一)我國的高校現行的13個學科門類:
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
(二)學科門下設一級學科,共有110個一級學科(不含軍事學) 。
(三)一級學科下設二級學科,共有375個二級學科。
(四)中國大學學科專業,每個專業都有十幾門專業課程。
(5)成果學科分類擴展閱讀
學科類型的社會背景: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2013年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當年畢業的理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7.78%,理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8.43%,理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17.99%。
另據各大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8468名博士生導師中,有8716名是理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18.30%,僅次於工學而居第二位。開設理學專業的大學共643所。
理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理科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科學、心理學、統計學等12個專業類,共有36個本科專業。
F. 教師科研成果包括哪些內容
第一、科研意識
科研意識是指人積極從事科學研究的心向,潛心捕捉和發現科研課題的求知慾。它是科研活動的內在動力,主要包括自身角色意識、問題意識、信息意識、合作意識。
所謂自身角色意識,即教師對教師職業應進行科研的認識狀態,對科研型教師的認同狀態以及對自己科研能力、科研優勢的認識狀態等。意識越清醒,則行動越堅定。在這里我認為其中對科研型教師的認同狀態是最為重要的。
所謂問題意識,即教師對教育現象的認識狀態,對教育成績與事物的准確判定水平,具體又體現在教師對科研課題的選定上。對教育現象越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其選題的准確度就越高,對新情況、新問題就越敏感。
所謂信息意識,即捕捉科研問題與解決問題資料的能力,思路清晰、准備充分,則能盡快找到解決問題的證據與鑰匙。
所謂合作意識,即教師藉助他人能力或協助他人共同攻關的心理狀態。合作意識越強的人,越能集思廣益,豐富提高自己。
第二、科研意識
即進行教育科研所必備的理論知識與方法。由於教育科研對象的特殊性,所需要的知識與方法非常廣泛,也非常深入。據介紹,李吉林在情境教育理論的創立過程中,進行了廣泛的閱讀和學習,涉及教育學、中小學教育史、心理學、大腦科學、美學、語言學、社會學以及文藝作品、少年讀物、時事新聞科技信息等,其中屬於方法論的書就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系統科學》、《最優化原理》等。
一般教師進行教育科研,除了具備必要的學科知識外,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識不可缺少。1、教育科研的基礎理論
主要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學校管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統計學、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教育文化學等。他對教育科研具有普遍指導價值。2、教育科研的專門理論
教育科研作為一項具體的科學實踐,有其特定的研究對象、研究過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因而必然有其特定的研究規范和要求,形成為一門較為獨立的學科,包括教育科研原理與教育科研方法。它是保證教育科研規范性有效性和科學性的前提和基礎。
第三、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知識運用於教育科研情境解決相應問題的實際操作能力,主要包括發現問題能力、預測設計能力、信息篩選能力、實施操作能力與書面表述能力能。1、發現問題的能力
科學研究都是從問題開始的,能否在教育教學及管理實踐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並把它設計為研究課題,這是整個研究過程開始的關鍵一步。2、預測設計能力
根據自己已經掌握的信息,預測未來變化,設計整個課題的工作思路與目標。3、信息篩選能力
即對相關信息的獲取、識別、分類、編碼、評估、使用等。現代社會信息來源多,信息量大,此種能力的價值也越來越重要。4、實施操作能力
即落實、調整課題各工作環節的能力。5、文字表述能力
即把經過潛心研究得出的結論訴諸於文字,通過科研報告、科研論文、著作等表述出來的能力。這是科研工作的最後一環,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我國著名化學家盧嘉錫說過,「一個只會創造不會表述的人,不算一個真正的科研工作者」。
第四、科研精神
科研精神講求堅持真理,用於探索、事實求是,發揚民主,全力合作,用於創新。
G. 弄不清學科門類,專業類和專業的區別,談什麼填
很多同學可能知道,我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專業設置是按「學科門類」「專業類」「專業」三個層次來設置的,即一個學科門類下面設置若干專業類,一個專業類下面設置若干專業。要想選擇好專業,搞清楚「學科門類」「專業類」「專業」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是很有必要的。
學科有若干種含義。第一種含義是:學術分類。指一定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如自然科學中的化學、生物學、物理學;社會科學中的法學、社會學等。 學科是與知識相聯系的一個學術概念,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兩大知識系統(也有自然、社會、人文之三分說)內知識子系統的集合概念,學科是分化的科學領域,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概念的下位概念。
新專業目錄中把學科劃分為12大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不同的學科就是不同的科學知識體系。如經濟學學科門類包含經濟、財政、金融、貿易等領域的知識,工學學科門類包含機械、儀器、材料、電子、土建、地礦、化工、輕工紡織、航空航天、環境安全、食品科學等領域的知識。
專業類是在同一學科知識體系下,根據知識面側重的不同而分解出來的不同專業類別。如管理學包括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農業經濟管理類、公共管理類、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類、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工業工程類、服務業管理類等8個學科類。這些專業門類具有相同的理學特性,但相互之間又側重不同的知識范疇。
專業比專業類更加具體,是在一個專業門類里派生出來的具體方向。一個學科內,可以組成若干專業。如土木類就包含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築電氣與智能化四個專業。在不同學科之間也可以組成跨學科專業。如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橫跨機械工程和化學工程兩個學科。
專業和學科是不同的,但也密切相關,相輔相成。專業以學科為依託、為後盾;學科的發展又以專業為基礎。學科為專業建設提供發展的最新成果、可用於教學的新知識、師資培訓、研究基地;而專業主要為學科承擔人才培養的任務和發展的基礎,更主要的是為社會的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勞動者。另一方面,從面向社會培養人才的角度來看,學科的作用是間接的。在專業定位及培養目標、專業口徑、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研究與使用、教材、實驗設計與開設、教學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問題,學科建設是無法替代的。因此,將專業與學科混淆,
H. 學科基本結構包括什麼
在課程的理論流派中,較常見的主要是以下的三大流派:
1.社會改造主義
該理論的課程核心是社會問題。認為課程不應該幫助學生去適應社會,而是要通過解決社會問題,建立一種新的社會秩序和社會文化。該理論的考察頻率較低,可能會出現在一些判斷題中,讓大家對其核心進行判斷分辨。
以上就是三大典型的課程理論流派觀點的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把知識點梳理清楚,有針對性的備考。
2.學習者中心課程理論
該流派關注的課程中心是學生,認為教學的核心應落實在學生身上。其中,以杜威的經驗中心主義最有代表性。杜威認為以學科為中心的理論過分強調傳授系統的知識,這是不可取的,應取而代之的是以兒童活動為中心的課程,強調讓兒童積累直接經驗,課程的組織還應心理學化。這種觀點的優點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生活。但我們會發現,其過分關注學生,過度的以學生為中心,課程的設置缺乏系統性,進而忽略了學生知識體系的建立,學生的收獲較為散亂,難以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3.學科中心主義
該流派的核心觀點是系統強調知識的傳授,也被稱為知識中心課程理論。這個理論流派中又分為了幾個小類,其中最具有代表性,考頻最高的是以布魯納為代表的結構主義課程理論。布魯納強調以學科結構為課程中心,學科基本結構的學習對學習者的認知結構發展最有價值。所謂的學科基本結構就是指該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態度和方法。在學習每門學科的時候,我們都會學習相關的概念,它們的本質特徵,性質、規律或原則等,能夠形成學科的基本架構。通過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促進學生知識框架的構建。但我們會發現,學科中心主義過度關注學科知識,每門學科知識間易斷裂,加重學生的負擔。另外,忽視學生的興趣,理論和實踐相脫離。
I. 現代科學可以分為哪些學科
這個問題太大了!
首先是哲學,它是對世界的看法,所以它是影響所有科學的。
科學有兩大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自然科學包括六個學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學。
J. 如何進行「學科分類」
我國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准》簡稱《學科分類與代碼》,進行學科分類的,這也是我國關於學科分類的國家推薦標准,最新版本是GB/T 13745-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