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普京通過頻頻出訪和會談有哪些收獲
普京通過出訪和會談,解決了同德國存在多年的轉賬盧布的計算問題,使俄羅斯欠德國的債務從90億美元減少到5億歐元,而且其中的3.5億歐元已經償還。債務反正早晚要還,而普京卻選擇在德國遭受水災後立即將錢匯過去,使古板的德國人對俄羅斯頓生好感。普京出訪期間敲定的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計劃,簡直就是對未來投資,為後代掙錢。
B. 陳晉:普京是怎樣對待蘇聯歷史的
在公開的政治活動中,普京也時常有意傳達和宣傳他對俄羅斯歷史傳統的重視。2000年3月,剛剛當選俄羅斯總統的普京為來訪的英國首相布萊爾精心設計了一天的行程:讓布萊爾夫婦從英國直達聖彼得堡,在沙皇時期建立的豪華酒店和自己舉行會談,然後一起到馬林斯基劇院觀看蘇聯時期的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1944年創作的歌劇《戰爭與和平》。這個安排,讓初次相識的布萊爾體會到「他是一個有政治遠見,深知自己應該做什麼的人」。1991年以前,普京像其他政府官員一樣,在辦公室里掛列寧的肖像。蘇聯解體後,大多數人選擇掛葉利欽的肖像,而普京的選擇卻是掛彼得大帝的肖像,並且至今不變。在總統辦公室懸掛彼得大帝肖像,這對俄羅斯人可以視為一種示範。普京還根據一個小女孩的建議,讓有關部門建立了一個「學齡公民俄羅斯總統網站」,讓兒童文學作家專門為這個網站撰寫稿件,並開辟了一個網上游戲:讓游戲玩家作出某一個重大歷史決定,游戲中會同時出現俄羅斯歷史上一些著名的政治家一起參與的情景。
在俄羅斯遭受挫折時成為總統的普京,如此熱衷於「往後看」,顯然是在表達他的一種強烈理念:再塑一個強大的俄羅斯。普京曾說:「我有一個夢想,希望能有這么一天,俄羅斯人能夠說:『我為生在俄羅斯而感到自豪。』」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厚重的歷史積淀,前人創造的文明和體現出來的智慧,使普京相信俄羅斯會重新變得強大起來。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推動蘇聯解體的那股勢力,是從否定蘇聯歷史開始他們的行動的。蘇聯解體後,面對俄羅斯國力和影響力急劇下降的局面,怎樣看待蘇聯的歷史,就成為整個社會無法迴避的課題。毫無疑問,在這個問題上,普京擁有濃厚而敏銳的歷史感,有的傳記作家甚至把他的這種歷史感稱為「蘇聯情結」。
普京的「蘇聯情結」或許同他個人的經歷有關。他青年時代先後在蘇聯克格勃工作了16年。1998年他出任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局長後,曾調閱自己的檔案,結果發現,當年上司對他的唯一消極評價是:「缺乏恐懼感。」蘇聯解體前後,普通民眾對克格勃的印象不好,普京執政後採取各種措施,試圖恢復克格勃的名譽。2001年12月,他特意在俄國家機關工作者日舉行記者招待會,鼓勵安全機關工作人員不必為自己的身份害羞,要「抬起頭來做人」,並以過來人的身份發表講話說:「提到歷史,我們不必難為情,我們應當為英雄們和他們的業績感到驕傲。」2004年9月,坐落在莫斯科中心盧比揚卡廣場的「克格勃」鼻祖捷爾任斯基的雕像,在撤除13年後,經普京批准重新恢復,還舉行了隆重的安放儀式。2006年12月,普京又在克里姆林宮舉行盛大宴會,慶祝俄安全機關成立89周年,並在講話中自豪地宣稱:「在俄羅斯國家安全機構的歷史上,有許許多多光輝的時刻,展現了真正的英雄主義和勇氣。」
作為俄羅斯總統,普京如此重視蘇聯的歷史,是源於愛國主義和深遠的政治戰略。從這個角度講,其「蘇聯情結」本質上是一種愛國主義情結。2000年12月,他建議國家杜馬通過有關法律,規定用蘇聯國歌作為俄羅斯的國歌,並用紅旗作為俄軍軍旗。當有人反對時,普京反駁說:否定蘇聯時期的一切象徵性標志從原則上講是錯誤的,否定歷史會使整個民族「數典忘祖」。這年12月14日,他在《關於國家標志問題的聲明》中明確說道:「在蘇聯時期我國擁有的一切就不值得我們回憶了嗎?我們把杜納耶夫斯基、肖洛霍夫、肖斯塔科維奇、科羅廖夫(蘇聯火箭製造和宇航科學家和設計師)和航空航天領域的成就置於何地?我們把宇航員尤里·加加林的飛行置於何地?把魯緬采夫、蘇沃洛夫、庫圖佐夫時期以來俄國軍隊所取得的輝煌勝利置於何地?1945年春天的偉大勝利又該怎麼解釋?……紅旗是我國人民在偉大衛國戰爭中取得勝利的旗幟。」為此,普京還堅持恢復了已經改名的斯大林格勒的城市名稱。當有人提出把列寧的遺體從紅場遷回故鄉安葬時,普京明確表示:「我反對這樣做。許多人把自己的生活與列寧聯系在一起,安葬列寧意味著他們虛度了生命。」在普京的心目中,蘇聯時期的歷史和文化科技成果已經是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象徵。經過多年思考,他對蘇聯解體也有了一個整體上的看法,在2004年4月25日的《國情咨文》中說:「蘇聯解體是20世紀地緣政治上的最大災難,對俄羅斯人民來說這是一個悲劇。」他還對外國記者比喻說,蘇聯解體是「在潑水的時候,連同孩子一起倒掉了」。
普京的這個比喻借用的是馬克思的名言,用在蘇聯解體這件事情上確實恰當。強調歷史感並不意味著對歷史上的各種經驗不加區分地全盤承襲,而是要根據今天的條件和實踐的發展來運用和發揮。但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反思歷史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的時候,連同寶貴的「孩子」也一同丟棄,那就算不上一種歷史感了,或者說是在失去歷史感的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主體意識和核心價值觀,削弱了自己獨立而成熟的思維能力。其結果,很可能就是習慣於用別人的腦袋想問題,用別人的語言來說話,按別人的要求來走路。而這樣的民族和國家,是很難挺起脊樑的。
作為具有濃厚歷史感的政治家,普京的上述舉措,顯然是要改變一些人對待蘇聯歷史和文化的虛無主義態度,希望民眾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歷史和創造力量,由此增強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強精神,引導民眾看到和堅信國家的前途。說到底,普京的所作所為是在煞費苦心地為實現俄羅斯的民族復興凝聚必備的精神動力。
一般說來,忽視過去的人,在未來行程里只是一個缺乏思想准備的匆匆過客;忽視過去的國家,面對世界變局將不會有成熟的選擇,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風險。前進的道路上經常重復著一個道理――許多事情,歷史告訴著未來!
C. 俄羅斯在普京執政的時候國力如何他又有那些成就呢
普京執政期間,從接手爛攤子到今天,俄羅斯發展迅速,人均GDP也有了大幅提升,普京的形象遍及俄羅斯街巷。
1999年,普京被葉利欽總統委任為俄羅斯總理。同年12月31日晚,葉利欽突然宣布辭職,普京根據俄羅斯憲法規定出任代總統。因為此事,原定於2000年6月舉行的俄羅斯總統大選提前到3月26日。大選的提前使反對黨派無法充分做好准備,而普京實際掌權也削弱了反對黨派的力量,因此在隨後的大選上,普京獲勝並出任總統。
2000年10月,普京通過了俄羅斯國歌修改法案,將國歌曲調修改為1991年前蘇聯國歌的曲調,但配上了不同的歌詞。
2001年2月12日,普京簽署了一項法案,規定國家保護前總統與他們的家庭。這主要是因為1999年俄前總統葉利欽與他的家人被懷疑參與洗錢等腐敗行為。
2004年3月14日,普京成功連任總統,並得到71%的絕對多數票。在他的第二屆總統任期中,西方人士廣泛抨擊他對新聞自由的打壓。與此同時,2005年一項調查顯示,82%的俄羅斯人同意新聞審查。對這一調查,社會學家們認為俄羅斯人所同意的是對倫理方面有爭議的內容進行限制,而非對
普京
政治內容的限制。
2004年9月13日,在別斯蘭人質事件後,普京建議成立一個公開立法機構,且用這一形式取代了原本俄羅斯直接指定地方官員的制度。普京亦加大了對恐怖主義的打擊力度,尤其是加重了對政府官員包庇恐怖分子的懲罰。普京說,俄羅斯有權力「從恐怖分子的藏身所中逮捕並消滅他們,且若有必要,可以在國外逮捕。」
主要由普京支持的統一俄羅斯黨在普京任期內亦多次表達對普京及其思想的認同。2006年12月,統一俄羅斯黨第七次代表大會通過綱領我們選擇的俄羅斯,歸納並聲明了普京思想為該黨的指導思想。這一聲明中的主要戰略均與普京的政策一致,且與普京的「國情咨文」內容基本思想相同。
由於目前俄羅斯憲法對總統任期的限制,普京無法繼續參與2008年的總統大選。2007年,普京在接受八國集團記者采訪時認為,「5到7年的總統任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暗示其可能通過修改憲法延長總統任期。前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一直反對普京修憲,在2007年國家杜馬選舉上大勝的統一俄羅斯黨主席也發表意見說,普京不會修改憲法。
然而,憲法並沒有限制一人當選總統的次數,因此普京可能會在2012年繼續角逐俄總統位置。普京亦可在大選前宣布辭職,然後參與競選。一些媒體還認為,普京可能選擇指定接班人後離開,並在幕後操縱俄政治局勢[20],然而,2007年2月1日,普京公開否認這一可能。他說:「我不會指定繼承人。俄羅斯聯邦的總統將會通過大選公正生成。」此外還有人認為,普京可能選擇加入統一俄羅斯黨並出任黨魁,這樣他就會在國家杜馬中占據高位,進而掌握實權。
2007年12月,統一俄羅斯黨等黨派推舉迪米特里·梅德維傑夫為下任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同意。
http://www.hudong.com/wiki/%E6%99%AE%E4%BA%AC#9
D. 普京執政這么多年,他的成就有哪些
加強中央集權,讓俄羅斯再度團結統一;
打擊寡頭,恢復經濟;
鐵腕,恢復了大國該有的尊嚴。
E. 如果普京訪美,紅地毯上會發生什麼結果
普京一旦訪問美國,實際上顯示俄羅斯的戰略意圖的大轉變,特朗普必然會喜出望外,給予普京以超規格待遇,兩人甚至可以擦出激情的火花。
F. 普京此人有什麼功績
功績有1、他化解了國家所面臨的系統性危機。2、提升了大多數國民的生活水平。3、在社會生活的主要方面實現了穩定。
普京簡介: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俄羅斯第2、4任總統。曾擔任俄羅斯總理、統一俄羅斯黨主席、俄白聯盟部長會議主席。
執政以來,普京致力於復興俄羅斯超級大國地位,對內加強聯邦政府的權力,整頓經濟秩序,打擊金融寡頭,加強軍隊建設;對外努力改善國際環境,拓展外交空間,維護本國利益,在國際舞台上恢復了世界性強國地位。
普京任總統期間,整體提升了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在對內外政策方面偏強硬,在民主方面遭到很多爭議,被認為是一位「鐵腕總統」,被美國《時代》、《福布斯》雜志評選為世界最有影響力人物。
G. 普京為俄羅斯的發展做出了什麼貢獻
當弗拉基米爾?普京於1999年12月31日作為俄羅斯的最高領導人出現在國際舞台上時,世界各國對他知之甚少。人們最初看到的普京是個冷峻嚴肅、沉默寡言的人。西方傳媒因其有多年在克格勃工作的經歷,又將他描述成「神秘莫測」的「冷麵殺手」。
然而,普京作為俄羅斯總統,一開始就強調,他的外交戰略為經濟服務,其目標是確保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和促進經濟發展,重振俄羅斯的大國地位。普京在積極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發展關系的同時,主張建立多極化世界。他明確提出,在21世紀的頭10年裡,「俄羅斯將致力於以所有國家間真正平等的夥伴關系為基礎,促進新型國際關系的形成」。2002年,普京從國際形勢和俄羅斯的國力出發,對外交政策進行了戰略性調整,提出了對國際事務進行「有選擇地參與」的構想。
普京上台後奉行親西方政策,但在俄羅斯切身利益上從不輕易讓步。普京外交戰略的中心是,以發展同美國的關系為主導,帶動和改善俄羅斯與北約和歐盟的關系,確保俄羅斯的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利益,逐步實現與歐洲的統一,讓俄羅斯融人世界經濟,最終使俄羅斯重新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普京首先將俄羅斯定位為歐洲國家,積極同歐洲國家建立「更密切的協作關系」。普京上台伊始就強調注意同歐洲國家發展關系。後來又多次重申他的這一戰略思想。2002年,普京在國情咨文中強調,歐洲是俄羅斯外交的重點,俄羅斯的一貫立場是採取具體步驟實現與歐洲一體化,與歐盟建立統一的經濟區。2002年5月28日,普京同北約19個成員國的首腦簽署了關於建立俄—北約理事會的《羅馬宣言》,宣布俄羅斯與北約成了「平等夥伴」關系。次日,普京又與歐盟領導人簽署了俄歐關系5項原則聲明。歐盟則承認俄羅斯是市場經濟國家,表示支持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普京在奉行親西方政策的同時,主張維持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的關系,以增強俄羅斯的國力。普京特別重視亞洲,把它看做未來經濟競爭的重點。
強調同中國建立牢固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是普京的重要外交戰略之一。普京一上台就高度評價了俄中關系。他說中國是俄羅斯最重要的盟友之一,兩國之間的相互信任已達到了很高的程度,兩國領導人的高層互訪和接觸對兩國各領域合作的進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兩國無論在經濟、文化領域,還是在軍事技術領域的合作「都達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層次」。普京同中國領導人進行定期互訪,在朝鮮半島局勢、美國出兵伊拉克等重大國際問題上協調立場。普京「特別關注」兩國在經濟領域的合作,希望兩國在能源、高科技、太空等領域拓展合作,同時加強在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他全家對漢語、中國文學和歷史的興趣都很濃厚。他的兩個女兒都在學習中國武術,其中一個女兒已經開始學漢語。
加強同印度和日本及其他亞洲國家的往來。目前,印度軍隊80%的裝備來自俄羅斯。普京還對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組織」持積極態度。通過採取這些舉措,普京將俄羅斯的利益與蘇聯過去的利益連在了一起。
普京加強了同日本的往來,2003年1月,普京同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簽署了「日俄行動計劃」,在此基礎上他還說:「包括兩國首腦在內,一致認為應該加速領土問題談判。兩國將竭盡全力消除過去留下來的兩國發展的障礙。」
敢於同「邪惡軸心」國發展關系。盡管美國總統布希將伊拉克、朝鮮和伊朗列為「邪惡軸心」國家,普京為了俄羅斯的經濟利益,仍然與這些國家發展關系。
此外,普京訪問了美國的另一個「死對頭」——古巴,結束了兩國關系長達10年的「停滯時代」。
普京上台後,就緊緊圍繞俄羅斯的經濟利益和恢復俄羅斯在世界上的影響,展開了積極的外交活動。他以神秘的微笑,矯健自信的步伐征服了世界。
普京頻繁外訪,以同世界各國建立普遍聯系。普京的第一件事是遍訪周邊國家,目的是保證周邊地區的和平、安全和穩定。普京說過,鄰居無法選擇,同他們只能和睦相處,盡管他們各不相同。普京還到過蒙古,這不僅是由於它跟俄羅斯有共同邊界,還因為對聰明的政治家來說,國家沒有大小或強弱之分。據稱,他在執政的頭19個月中出訪了60餘次,有77天在國外度過。有人形容,普京出國訪問有如「緊急空降」。比如他在加拿大出席「八國會晤」,在那兒只待了46小時,來回要在飛機上度過30小時,而且時間正好黑白顛倒。然而普京深夜回到莫斯科後,第二天早上又飛到斯塔夫羅波爾去視察那裡的水災情況,連記者們也往往跟不上普京這種工作節奏。普京出國訪問講究實效,一般不安排參觀游覽活動。有人說他哪兒都去過,可是哪兒都沒有玩過,不是他不想玩,而是他感到沒有時間。但他的收獲卻遠遠大於欣賞美景。普京通過出訪和會談,解決了同德國存在多年的轉賬盧布的計算問題,使俄羅斯欠德國的債務從90億美元減少到5億歐元,而且其中的3.5億歐元已經償還。債務反正早晚要還,而普京卻選擇在德國遭受水災後立即將錢匯過去,使古板的德國人對俄羅斯頓生好感。普京出訪期間敲定的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計劃,簡直就是對未來投資,為後代掙錢。
普京自2000年在斯洛維尼亞首次會晤布希以來,就與這位美國總統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系。布希喜歡看別人的眼睛,以此斷定是否應該信任他們。普京是第一位被布希邀請到他的私人牧場做客的國家元首,兩人以親密的私人會晤取代了以往的繁復禮儀。普京贊揚「布希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是能力很強的政治家」。「他是我的好朋友,希望仍將是好朋友,盡管在伊拉克問題上存在分歧。」
普京為學英語,同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成了好朋友。普京喜歡用英語同布萊爾交談,他們還一起看過歌劇,一起在酒吧喝啤酒開玩笑,還互相親密地叫對方托尼和沃洛佳。
在2000年8月沖繩首腦會晤時,法國總統希拉克還未跟普京握手,但兩人在聖彼得堡垂釣之後,關系一下子拉近了許多。隨著兩人在美國出兵伊拉克問題上立場的接近,兩人關系更加熱乎了起來。2003年2月10日,普京赴法國就伊拉克問題協調立場,希拉克親臨機場歡迎,顯示出了異乎尋常的熱情。如今,人們難以評判究竟是布萊爾,希拉克,還是八國集團的其他領導人誰跟普京更「鐵」。普京同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的關系也很密切,他親臨金正日61歲生日慶典,並為他送去了生日賀禮。日本新首相小泉暫時還未闖入普京的朋友圈,因其一登上首相寶座就迫不及待地針對領土問題發表了強硬的聲明:要麼全部歸還,要麼一點不給。普京為此而不急於跟小泉套近乎。普京讓世界相信,俄羅斯願意成為各國的夥伴。
H. 求 普京訪談錄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鏈接:
作品相關簡介:《普京訪談錄》是由美國導演奧利弗·斯通拍攝的4集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拍攝耗時2年,由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獨家系列采訪整理而成。
該片於2017年6月12日到15日在美國時間頻道播出。
搶首贊
I. 普京訪談錄完整版,四集全
鏈接:
《普京訪談錄》是由美國導演奧利弗·斯通拍攝的4集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拍攝耗時2年,由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獨家系列采訪整理而成。
該片於2017年6月12日到15日在美國時間頻道播出。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J. 普京有什麼成就
1975年夏,剛過21歲的普京以優異成績在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畢業,遂被分配到克格勃第401保密學校。
普京在401學校只學習了一年。因成績卓著,他被分配到克格勃某部偵察分隊,每天在其特工科上班。特工科擔負著特種任務:對外國人和外國使館外交官進行跟蹤。眾所周知,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世界所有國家都毫無例外地對外國使館實施嚴密監控。
當時一般特工人員沒有獨用的辦公室和電話。因此,他們好幾個人不得不擠在一個房子里,每個房間只有一部電話,這給他們帶來諸多不便。大家常常因為打電話而發生爭執。年輕的普京當時已是中尉軍銜。由於爭強好勝,他常常處於爭執的中心。普京總是毫不客氣地搶過這惟一的一部電話和「局外」的朋友聊起來沒完。為此,同事們戲稱他是「煲電話粥能手」。
「普京盡可以這么做,因為領導很器重他,常常對他另眼看待。」普京當年的同事維克托·弗羅利科夫說,「他還有分隊刑偵科工作證。這可是一種特殊待遇。在我們偵察分隊,持有這種證件的人充其量也就那麼幾個。誰也不知道普京在執行什麼任務。我們也不便過問。當時我們有明確規定:不該知道的不問,對同事的工作不準隨意打聽。」
不久,普京進了特工科開辦的德語進修班。誰能獲此機會,完全由科領導決定。據弗羅利科夫說,只有最有發展前途的人才能被送到該進修班學習。進修班每周上三次課,每次兩個小時。最初每班為8至10個人,每屆四年,進修班嚴格實行優勝劣汰原則。所以,結業時即便只剩下一半也就算是很不錯了。該德語班不發畢業證,只發結業證書,外語成績存入個人檔案。
「沃洛佳(普京的小名)是我們的一位上級領導向我推薦的。」時任特工科科長的謝爾蓋·彼得羅夫上校深情地回憶道,「第一次和普京談話,我就立刻感到他頭腦機敏、氣度不凡,有出色的分析能力。情報工作最需要智商高、視野寬的人。我眼前的這位青年軍官正是這樣的人。因此,我們沒談幾句,我就深深地喜歡上普京了。
不久,普京被保送到了紅旗學院。對克格勃許多青年軍官來說,這可是夢寐以求的事。
「既然普京在你們這里表現如此出眾,那您為何要放他走呢?」記者大惑不解地問彼得羅夫。
「的確是我親自把普京保薦到紅旗學院的。」彼得羅夫沉思片刻,滿懷深情地說,「說句老實話,像普京這樣出類拔萃、風華正茂的軍官,我確實不願意輕易放走。但我知道普京在業務上須進一步提高,雖然那時他已經升任少校。沃洛佳前途無量,日後必成大器、擔大任。俗話說,庭院跑不出千里馬。我不願把普京窩在我們這兒,眼睜睜地耽誤他的錦綉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