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江蘇法學優秀成果獎

江蘇法學優秀成果獎

發布時間:2021-08-03 07:22:19

Ⅰ 胡敏潔的獲獎活動

1.南京大學第七屆社會科學成果獎二等獎【《轉型時期的福利權實現路徑——源於憲法規范與實踐的考察》,《中國法學》2008年第6期。】
2.中國法學會憲法學年會第七屆中青年優秀成果獎。【《轉型時期的福利權實現路徑——源於憲法規范與實踐的考察》,《中國法學》2008年第6期。】
3.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9年論文二等獎【《授益行政行為中的申請》】
另獲2011年南京大學中國銀行獎教金,參與《江蘇省企業技術進步條例》《南京市市容管理條例》、《浙江省行政程序規定》法律法規和地方立法的修改、資訊,曾任《法學家》、《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等刊物審稿人,應邀於山東大學、鄭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進行學術講座。

Ⅱ 周佑勇的人物經歷

1988年考入中南政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後入讀武漢大學法學院,先後獲法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並自1997年留校任教。期間於2002年晉升為教授,次年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自2006年9月,調入東南大學法學院。
主持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司法部、教育部等省部級重要研究項目10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項。 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其中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法學文摘》、《高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復印資料》轉載50餘篇。出版《行政法原論》、《行政不作為判解》、《行政法基本原則研究》、《行政裁量治理研究:一種功能主義的立場》等著作和教材共20餘部。有關教學與科研成果獲國家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九屆高校青年教師獎(教學類)、首屆「錢端升法學成果獎」、教育部第五屆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司法部第三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二等獎、江蘇省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等重要獎勵。入選教育部首批新世紀優秀人才(2004)、「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9)、第六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2010)、以及江蘇省「333工程」領軍人才、省十大優秀青年法學家、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省「五個一批」人才等。

Ⅲ 江蘇警官學院法律系怎麼樣,法學專業如何

江蘇警官學院法律系好在:

1、師資力量深厚:教師與國內外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著交流與合作關系,在多個學術團體任職包括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和中國科技法學會等學術和專業團體的理事。

2、科研成果優秀:隨著法學專業師資隊伍的逐步充實,法律系與全國著名高校建立了合作聯系,民法學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科研成果也取得較好成績,近十年來出版專著2部,各類法學教材14本,學術論文45篇。

3、院系級別高:該系是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重點二級學科為民商法學和經濟法學。其中民商法學以知識產權法和科技法為重點研究方向,經濟法學以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為重點研究方向。

法學專業好在:

1、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每學期該系都定期安排學生到實踐基地實習,每學年與共建單位開展現場庭審活動,真實地再現法庭規范審判的全過程,使學生較好地熟悉法庭審判的相關規定和流程,很好地將「學」和「用」結合起來。

2、教學建設齊全:有法學綜合實踐中心和福建省法律援助中心福建工程學院法律援助站。已建成「模擬法庭」、「法律診所」、「物證鑒定實驗室」三個實驗室實驗中心。

3、就業率高:許多畢業生立足所學專業,取得突出成績,得到社會各界好評。學生考取研究生、公務員、事業編比率年均達25%,「中華第一考」——國家司法考試報名通過率超過40%,在全省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

(3)江蘇法學優秀成果獎擴展閱讀:

江蘇警官學院法律系有教職工32人。其中行政人員5人,專任教師27人,分屬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兩個教研室。在專任教師中,20人獲得碩、博士學位,占總數的74%;11人具有高級職稱,占總數的40.7%;年齡40歲以下的20人,占總數的74%。

學緣上最後學歷(位)屬重點大學的19人,占總數的70%。教師隊伍結構基本合理,並具有較大發展潛力。同時,還聘請中國政法大學、國家行政學院、廈門大學等知名大學相關專業的教授、博導為法律系客座教授。

Ⅳ 陳峰的獲獎情況

省級以上獎項:
2011年 「法治江蘇」徵文三等獎
2010年 獲江蘇省行政法學會論文一等獎
2010年 第一屆江蘇省行政與經濟法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
2009年 獲江蘇省行政法年會論文二等獎
2008年 獲第三屆「全國公法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2008年 獲江蘇省行政法年會論文三等獎
2007年 獲第二屆「全國公法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2004年 獲江蘇省大中專學生暑期實踐先進個人、優秀成果獎
校級以上獎項:
2010年 獲蘇州大學「朱敬文特別獎學金」(全校三人之一,文科唯一一人)
2010年 獲蘇州大學「朱敬文獎學金」
2009年 獲蘇州大學2008~2009年度校學術標兵稱號(全校六人之一)
2009年 獲蘇州大學「王健獎學金」
2008年 獲校「學習十七大、學習新黨章」主體徵文活動中獲一等獎
2007年獲蘇州大學王健獎學金
2006年 榮獲蘇州大學2006年度王健獎學金
2005年 獲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第二次論文發布會二等獎
2004年 獲蘇州大學 2003~2004年度人民獎學金二等獎學金
2004年 獲蘇州大學 2003~2004年度校優秀學生幹部
2003年 獲蘇州大學 2002~2003年度人民獎學金三等獎學金
2003年 獲蘇州大學 2002~2003年度校學生會優秀學生幹部
2002年 獲蘇州大學2001~2002年度校三好學生
2002年 獲蘇州大學2001~2002年度校優秀學生幹部、學生幹部先進個人獎學金
2002年 獲蘇州大學2001~2002年度專項獎學金
2001年 獲蘇州大學2000~2001年度人民獎學金一等獎學金
2001年 獲2000~2001年度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優秀學生幹部
2001年 獲蘇州大學2000~2001年度校暑期實踐先進個人
最近5年曾發表過的主要著作、論文(包括發表時間、刊物名稱、合作者及本人在合作者中排名次序):
1) 2010年參編(副主編)學術論著《中國行政法學專題研究述評(2000-2010)》(蘇州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 2009年合著(第二作者)學術專著《行政協助過程規制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3) 《建議制定我國憲法性法律「尊重和保障人權法「——完善我國公民基本權利體系的另一種思路》,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評論》(第四卷),第二作者,2010年3月版;
4) 《協力行政的興起及其行為型態探析》,載《求是學刊》(全國核心期刊),第一作者,2010年第1期;
5) 《協商民主:提供「審議」傳統憲政理念的新視角》,載於《中共中央黨校學報》(全國核心期刊),第一作者2008年第4期;
6) 《互聯網管制背景下的網路人權保障體系探析》,載於《法治論叢》,第二作者,2008/02,並於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2008年第8期轉載;
7) 《審議民主:一種「審議」傳統憲政理念的憲政觀》,載於《甘肅政法學院學報》(核心期刊),(CSSCI來源集刊,全國核心期刊),第一作者2008年第4期;
8) 《試論實現給付行政任務的公私協力行為》,載於《南京大學法律評論》(CSSCI來源集刊,全國核心期刊),第二作者,2008年春秋號;
9) 《論實現給付行政任務的公私協力行為》,載於2008年10月「第三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獨立作者(該文獲2008年第三屆全國公法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10) 《試論行政法任務變遷對我國行政法學研究的啟示》,載於《社會公正與法治國家》,獨立作者,2008年11月版(該文獲2007年第二屆全國公法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11) 《協力行政及其行為型態研究意義考略——」公民有序參與」法治化路徑研究》,載《法政研究》(武漢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學科集刊),2009年創刊號。
12) 《行政協力行為初論》,載《東方法學》,獨立作者,2009年第4期,並於「人大復印報刊資料」2009年第12期轉載;
13) 《農村群體性事件法治化的制度邏輯——基於城鎮化背景的分析》,第二作者,2010年全國行政法年會論文。
14) 《行政協力范疇探略——行政協力的概念與若干相關問題》,載《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一作者,2009年第4期;
15) 《論行政程序中當事人協力義務的相對性》,載《江蘇省法學會行政法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獨立作者,2009年;
16) 《論實現給付行政任務的公私協力行為》,載於2008年10月《「第三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獨立作者(該文獲2008年第三屆全國公法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17) 《域外行政公益訴訟制度之特徵》,載於《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第一作者2008/04。
18) 《行政證據收集中的若干問題及對策——由「釣魚執法「事件引發的思考》,載於《」江蘇省行政與經濟法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第二作者(該文獲第一屆江蘇省行政與經濟法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
19) 《基於過程理念的行政程序法研究——評《中國行政程序法的理念與實踐》》,載於《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獨立作者2008年第4期;
20) 《試論行政法任務變遷對我國行政法學研究的啟示》,載於《社會公正與法治國家》,獨立作者,2008年11月版(該文獲2007年第二屆全國公法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21) 《協力行政及其行為型態研究意義考略——「公民有序參與」法治化路徑研究》,載《法政研究》(武漢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學科集刊),2009年創刊號;
22)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的法治路徑探析》,載於《江蘇農村經濟》,第二作者,2008年第5期;
23) 《論行政法律關系「不平等下的對等」之性質》,載於《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第一作者,2009年第2期;
24) 《論行政程序中當事人協力義務的相對性——以行政調查程序為例》,載於《學習論壇》,獨立作者,2010年第1期;
25) 《論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司法審查》,載於《鄂州大學學報》,第二作者,2009年第4期;
26) 《評翁岳生主編之<行政法>》,《湖南農機》,第一作者,2008年第11期;
27) 《試論行政法任務變遷》,《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第一作者,2007年第11期;
28) 《透視我國缺席判決制度的程序缺陷及其完善》,《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第4期(第二作者)
29) 《行政指導價值基礎初探》,《西南法學》2005年第四卷,吉林文史出版社(獨立作者)
30) 《試論行政指導在行政法意義上的理論基礎》,《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 (獨立作者)
31) 《台灣地區行政法學研究集大成之巨著——評翁岳生主編之<行政法>》,《美中法律評論》,2007年第1期(獨立作者)
32) 《試論電子政務對傳統行政行為理論的影響》,《社科研究》,2006年第3期(香港雜志)(獨立作者)
33) 《試論我國公共人事服務事業民營化的行政法學思考》,《研究生法學雜志》,2006年第五卷第2期(獨立作者)
34) 《行政權:行政法邏輯起點的科學界定》,《社會科學論壇》2006年7月(第一作者)
35) 《淺論研究行政法理論基礎的憲政意義》,《河南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
36) 《司法賠償委員會若干問題分析和改革建議》,《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報》,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
37) 《公共人事服務事業民營化的行政法學思考》,《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第一作者)
38) 《論行政法律關系雙方權利義務的對等性》,《學術論壇》2004年第一輯「法學研究」,內蒙古大學出版社第28頁~29頁(獨立作者)
39) 《農民權利保障問題探析》,《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第一作者)
40) 《芻議我國行政訴訟收費制度》,《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第一作者)
41) 《確立行政權為行政法邏輯起點的可行性分析》,《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
42) 《試論我國建立行政法人制度的可行性》,《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
43) 《試論行政法邏輯起點》,《檢察研究》(2006年第三卷),中國檢察出版社。(第一作者)
44) 《工商行政管理文化的精髓是政府法治文化》,《工商管理科學》,2006年第8期(第二作者)
45) 《偵查權性質之定性探討》,《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7期(第二作者)
46) 《刑事被害人保護制度之構想》,《法學教育》,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
47) 《論西部大開發與法治現代化》,《理論新探索》,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
48) 《和諧工商 法治先行》,《工商管理科學》,2006年第12期(第二作者)
49) 《行政緊急程序初論》,《大連幹部學刊》,2006年第6期(第二作者)
50) 《淺談政府采購合同的法律適用》,《中國律師和法學家》,2006年3月號(第二作者)

Ⅳ 劉艷紅的學歷和工作經歷

1992年、1997年先後畢業於中南政法學院,分獲法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0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2002—2004年,於武漢大學法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2年德國薩爾大學(UdS)法學院做訪問學者。自1992年7月,先後任教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法學院和東南大學法學院,其間於2003年破格晉升為教授,並遴選為博士生導師。
主持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項目、司法部度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法學會部級科研項目、最高人民檢察院課題等各類科研項目、江蘇省人民政府「六大人才高峰」資助項目、江蘇省第四期「333工程」培養資金資助項目、江蘇省法學會研究課題、江蘇省教育廳「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教材立項建設項目等各類項目10餘項;專著《實質刑法觀》獲得2013年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獲第十二屆「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江蘇省第二屆「法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第十三屆「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首屆「錢端升法學優秀成果獎」、國家司法部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各類獎勵10餘項;在國內外法學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CSSCI來源文獻70餘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等轉載轉載50餘篇次;出版專著《實質刑法觀》、《走向實質的刑法解釋》、《開放的犯罪構成要件理論研究》、《罪名研究》、《行政刑法的一般理論》、《人格刑法導論》等,主編《刑法學總論》和《刑法學各論》(獲「2007年江蘇省高等學校評優精品教材」),主編《刑法學》(上)、《刑法學》(下)及參編著作10餘部。
研究領域與特長為犯罪成立理論以及刑法解釋論。長期以來,一直潛心致力於實質刑法學派確立與展開的體系化研究,從微觀的個罪解釋到中觀的犯罪構成理論,及至宏觀的實質刑法觀,產生了一系列以實質刑法為個人學術特色與學術標簽的理論成果,取得了良好的學術聲譽與社會效果。圍繞實質刑法的核心命題,相繼展開了「開放的犯罪構成要件」、「實質刑法觀」、「實質的刑法解釋」、「實質的犯罪論」等實質刑法立場相關問題的研究,在同領域中居於領先地位。通過致力於對刑法中開放的犯罪構成要件理論研究,認為刑法中存在大量的開放的犯罪構成要件,為此應允許裁判者對之進行實質的解釋,因而提倡實質的犯罪論與實質的刑法解釋論;此外,在行政刑法、刑法方法論、刑事立法、交通犯罪等領域,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
經2014年1月27日第七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評選委員會評選,2014年2月21日中國法學會會長會議審議、決定產生第七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稱號獲得者,劉艷紅教授赫然在列。2010年,劉艷紅教授的先生、東南大學法學院前任院長周佑勇教授(現東南大學社科處處長)曾獲得第六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稱號。夫妻雙獲此獎,堪稱法學界的一段佳話。

Ⅵ 東南大學的法碩實力如何呢

  1. 東南大學法學學科源於1928年中央大學法學院,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學界、政界著名人物韓忠謨、錢端升、楊兆龍、梅仲協、史尚寬、范馨香、韓德培等,或曾任職或曾就學於中央大學法學院,締造了東南法學數十年的輝煌。東南大學1995年恢復法學專業、成立法律系,並於2006年恢復設立法學院,周佑勇教授為首任院長,現任院長為劉艷紅教授。

  2. 經過近20年的快速發展,法學院辦學規模不斷壯大,辦學質量與學術地位持續上升,已成為學校重點發展學科與「985工程」重點建設的人文社科創新基地,並形成鮮明的學科優勢與特色:

  3. 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實力雄厚。法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5人,其中教授12人、博導7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達70%,45歲以下青年教師比例達78%,教師博士比例近100%,海外經歷教師約43%。擁有「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才1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4人、全國優秀教師及省級教學名師2人、江蘇省「333工程」高層次人才、「五個一批」人才、突出貢獻專家、優秀青年法學家、「六大高峰人才」等8人、美國福布賴特學者及德國洪堡基金學者2人、校特聘教授2人、二級教授2人。

  4. 科研成果顯著,核心競爭力持續上升。近年來獲教育部第五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成果獎、司法部、江蘇省人民政府等重要標志性成果獎10餘項,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省部級重要項目60餘項,發表CSSCI論文300餘篇、出版著作和教材50餘部。據中國法學創新網對2014年各科研單位CLSCI他發數及三大刊物數統計排名,我院進入全國第13名。2011年周佑勇教授作為首席專家,獲國家社科基金首批跨學科重大項目,2013年劉艷紅教授榮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法學著作類一等獎,成為我院近年來取得的標志性重大突破。

  5. 學科交叉集成,特色發展。學院現有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事法學、法理學與人權法和民商法學等4個國內領先、優勢明顯的傳統學科方向。以法學與理工醫優勢學科的交叉融合與集成創新建立的「醫事法學」、「工程法學」等特色交叉學科方向,被列入學校「985」重點支持。「現代城市交通發展的制度平台與法律保障機制研究」作為國家社科基金跨學科研究重大項目,涉及法學、交通工程、城市規劃、土木工程、管理學等多學科的深度整合,開創建立了「跨學科研究、交叉學科建設與復合型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創新平台。

  6. 人才培養體系完整,呈「交叉性、團隊式、實務型」鮮明特色。法學院現已形成法學本科、法學碩士、法律碩士和法學博士四位一體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法學院首創在法學碩士點中獨立設置「醫事法、工程法」兩個專業方向,同時在法律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上實施法學與工學(醫學)雙專業交叉性的「4+3」模式,以培養符合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層次復合型法律人才。基於復合性人才培養的需要,法學院除了建有法學學科的教學科研團隊外,還建立了有理工科教師參與下的「工程法」、「醫事法」等交叉特色創新團隊;構建了包括模擬法庭、法律診所、7個特色研究機構、11個教學實習基地及2個「產學研用」校外聯合基地(江蘇省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東大—東南司法鑒定聯合研究中心)在內的多環節、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從而開拓形成了一條「交叉性、團隊式、實務型」的特色人才培養之路。



Ⅶ 江蘇哪個大學法學院最好

確切地說,南師大的法學院最好,南京大學和蘇州大學的法學院次之。但南大整體的名氣響,畢竟它是985的。

Ⅷ 安徽工業大學文法學院的科研項目

獲獎成果名稱 獲獎者 獎項及等級 獲獎時間 國有經濟中的委託人問題 徐德信 2001—2004年安徽省社會科學
文學藝術獎論文二等獎 2006年 集團委託與主動代理 徐德信 2005—2006年安徽省社會科學
文學藝術獎論文三等獎 2009年 大學生邊緣化道德人格的文化詮釋 張洪根 全國思想教育研究會
優秀論文獎 2004年 論新型商標的法律保護 陳志勇
曹世華 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
優秀論文獎 2004年 論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地方國有資產
管理制度的改革與創新 曹世華 十三省市區法學會
論文二等獎 2005年 我國地方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的剛性約束與公共監督 曹世華 十三省市區法學會
論文三等獎 2006年 基於「平等原則」的國有資產監管問題 ——以構建和諧社會為視角 曹世華 十三省市區法學會
論文一等獎 2007年 競爭法視野中的「超著作權」及其限制 曹世華 十三省市區法學會
論文一等獎 2008年 版權理論中的創作概念 曹世華 安徽省法學會一等獎 2004年 論「物權時代」國有資產的保護與管理 曹世華 安徽省法學會三等獎 2007年 圍繞「三性」下功夫,切實提高「形勢與政策」教育實效性 高敏 全國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
優秀論文獎 2008年 安徽省征地補償機制研究——基於就業補償視角分析 楊哲 安徽省社會科學界第四屆
學術年會二等獎 2009年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進化博弈
分析 徐濟益 安徽省社會科學界第四屆
學術年會三等獎 2009年 基於自主創新戰略的知識產權執法協作機制研究 曹世華 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
法學會三等獎 2006年 數字化社區 許克祥 馬鞍山人文社科研究優秀
成果獎一等獎 2007年 論數字時代的版權補償金制度及其導入 曹世華 馬鞍山市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7年 從「志願失靈」到危機:薩拉蒙非贏利組織研究疏議 虞維華 馬鞍山人文社科研究優秀
成果三等獎 2007年 大學生道德社會化的主體能力及建設的實踐探索 葛賢平 馬鞍山人文社科研究優秀
成果三等獎 2007

Ⅸ 李建明的主要研究

主要研究領域為刑事訴訟法學,1995年以來任中國訴訟法學研究會理事、江蘇省刑法學、刑訟法學研究會副總幹事。但對其他法學研究領域也有濃厚的興趣,在刑法學研究、司法制度研究、經濟法學研究、依法治國研究等領域也取得了一些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成果。先後主持國家級、部省級項目三項,在國內外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法學論文120餘篇;公開出版著作(包括主編、獨著、合著、合作編著)法學類專著、工具書、教科書、科普讀物等共21部。上述研究成果中有14項分別獲江蘇省人民政府、中國法學會、江蘇省社科院、江蘇省法學會以及全國性專題學術研討會優秀成果獎。在學術界產生較大影響的代表性著作有《冤假錯案》和《刑事司法改革研究》,代表性論文有《錯案追究中的形而上學錯誤》、《死刑案件錯誤裁判問題研究》等。刑事司法錯誤問題和刑事訴訟法中的人權保障是其目前研究的主要內容。
在從事法學科研教學工作的同時,李建明教授還積極參與地方法制建設,1995年以來一直被聘為江蘇省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委員會委員,曾任南京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江蘇省高級幹部理論教育講師團兼職教授等職。

Ⅹ 公丕祥的榮譽

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5年被中國法學會評為首屆十名「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之一
1995年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7年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
1998年江蘇省「333工程」第一層次培養對象,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
1999年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國家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
江蘇省人民政府優秀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獎、
江蘇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等獎項;
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
江蘇省首屆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江蘇省普通高校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培養人選、

閱讀全文

與江蘇法學優秀成果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