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中間成果檢查節點檢查

中間成果檢查節點檢查

發布時間:2021-08-03 07:16:25

❶ 測量成果如何檢查驗收

檢查驗收的內容有:一、室內外檢查。
(1)控制測量成果的檢查。①測量控製版網的布設和標志埋設權是否符合要求;②各種觀測記錄和計算是否准確;③各類控制點的測量方法、限差、成果精度是否符合要求;④提交資料是否完整。
(2)房產調查成果的檢查。①房產調查要素的內容填寫是否齊全正確;②房屋權屬示意圖上的房屋權屬界限、四牆歸屬和一些符號等是否與房產圖的一致。
(3)房產要素測量成果的檢查。①測量方法、計算、成果是否准確;②測量要素是否齊全,對地物的取捨是否合理。
(4)房產圖的檢查。①比例尺是否滿足要求;②房產要素的表達是否齊全准確;③圖面精度與圖邊處理是否符合要求。
(5)面積測算的檢查。①房產面積的計算是否准確,精度是否符合要求;②用地面積的測算是否正確,精度是否符合要求;③共有共用面積的測算和攤分是否准確和合理。
二、成果驗收:(1)產品成果最終的驗收工作由任務的委託單位組織實施。驗收工作結束後要寫出檢查報告和驗收書。
(2)各級檢查驗收中發現的問題,要做好記錄並突出處理意見。
(3)上交成果驗收內容。
(4)成果質量的評定。

❷ 分等成果分項檢查

(一)文本成果檢查

主要是檢查農用地分等成果報告的內容是否全面、論述是否清楚、處理是否得當,是否與圖件成果和數據成果一致。文字成果的邏輯性檢驗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表達邏輯性,文字成果表述是否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以及設置是否合理、是否前後一致;二是排版邏輯性,文字成果的排版是否合理、一目瞭然。

(二)圖件成果檢查

圖件成果以綜合、直觀的形式承載農用地的質量及其分布信息,直接為土地管理工作服務,為深入應用提供基礎信息平台。對圖件成果進行檢驗,可以確定成果的可靠程度,明確提高質量水平的方向,提高和擴大成果的應用面和適用面。

圖件成果的檢驗分為形式檢驗和內容檢驗。形式檢驗主要包括工作底圖的形式檢驗、中間成果圖的形式檢驗、最終成果圖的形式檢驗。內容檢驗以分層的思路進行檢驗,主要包括位置誤差檢驗、屬性誤差檢驗、數據的完整性檢驗、數據邏輯的一致性、拓撲關系的正確性。

省級圖件成果的自檢一是將各縣(市、區)的等別成果圖與匯總完成的省級圖件成果進行比較分析,確保兩者在耕地優劣程度方面的整體分布狀況一致;二是檢查工作底圖的內容完整性與准確性,中間成果圖件的基本制圖規定以及數據存儲組織上的合理性與高效性,最終成果圖件的數學基礎和數據存儲組織上的合理性;三是檢查圖件成果的各項屬性數據是否正確表達了成果要素的分類、分級等質量、數量特徵,要素屬性項的完備性、屬性項數據類型的正確性以及屬性值的准確性,檢查圖件成果數據是否按嚴格的拓撲結構組織,是否正確反映各要素的關聯、連接與包含關系。

(三)表格成果檢查

數據成果是分等成果在數據表格上的聚合,具有結構復雜、記錄數多、涵蓋面廣的特點。縣級數據成果有嚴格的數量特徵的要求,既是圖件成果承載的空間及描述特徵信息的基礎和補充,也是全省農用地分等省級匯總的數據保障。縣級數據成果檢驗主要涉及基本情況、指標體系及權重、分等相關參數、系數成果、分等指數成果、等面積和標准樣地;主要採用專家經驗法、實地校驗法、查閱文獻資料等方法。

省級表格成果的自檢主要是在匯總完成後,按照各縣(市、區)各等別、各地類進行匯總,檢查省級成果與縣級成果的一致性。省級匯總出現漏等現象時,先查看省級耕地圖斑對應的縣級耕地圖斑中是否有所缺等別的耕地圖斑,若有所缺等別的耕地圖斑,則檢查對應關系表的准確性,若沒有所缺等別的耕地圖斑,則通過更新地類,分割圖斑和增加圖斑等方法實現不漏等的目的。

❸ 橋梁常規定期檢測檢測什麼項目

參考《公路橋涵養護規范》JTG H11-2004進行。
檢查依據
1、《公路橋涵養護規范》(JTG H11-2004);
2、《公路橋梁技術狀況評定標准》(JTG/T H21-2011)
3、《公路橋梁承載能力檢測評定規程》(JTG/T J21-2011);
4、《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 D62-2004)
5、《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 D60-2004);
6、《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
7、《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93號)。
檢查內容
1、檢查方法和手段
定期檢查以目測觀察結合儀器觀測進行,必須接近各部件仔細檢查其缺損情況。定期檢查的主要工作有:
1) 現場校核橋梁基本數據(橋梁基本狀況卡片)。
2) 當場填寫「橋梁定期檢查記錄表」,記錄各部件缺損狀況並作出技術狀況評分。
3) 實地判斷缺損原因,確定維修范圍及方式。
4) 對難以判斷損壞原因和程度的部件,提出特殊檢查(專門檢查)的要求。
5) 對損壞嚴重、危及安全運行的危橋,提出限制交通或改建的建議。
6) 根據橋梁的技術狀況,確定下次檢查時間。
2、特大型、大型橋梁的控制檢測
按國家行業標准《公路橋涵養護規范》JTG H11-2004,對本區內擬檢橋梁的特大橋、大橋設立永久性觀測點,定期進行控制檢測。控制檢測的項目及永久性觀測點見表1。
表1 橋梁永久性觀測點和檢測項目
檢測項目
觀測點
1
墩、台身、索塔的高程
墩、台身底部(距地面或常水位0.5~2m)、橋台側牆尾部頂面的上、下游各1~2點
2
墩、台身、索塔傾斜度
墩、台身底部(距地面或常水位0.5~2m內)的上、下游兩側各1~2點
3
橋面高程
沿行車道兩邊(靠緣石處),按每孔跨中、L/4、支點等不少於五個位置(10個點)。測點應固定於橋面板上
4
拱橋橋台
拱座上下游兩側各1點
橋梁主體結構維修、加固或改建前後,必須進行控制測量,以保持觀測資料的連續性。若控制點有變動,應及時檢測,建立基準數據。
橋梁永久性觀測點的設置要牢固可靠,當永久控制測點與國家大地測量網聯絡有困難時,可建立相對獨立的基準測量系統。
大、中橋墩(台)旁,必要時可設置水尺或標志,以觀測水位和沖刷情況。
採用三等閉合測量對橋梁變形監測。必要時應同步觀測梁體和橋墩的溫度、水位和流速、風力和風向。
3、橋面系構造的檢查
橋面系構造主要檢查內容如下:
1) 橋面鋪裝層縱、縱橫坡是否順適,有無嚴重的裂縫(龜裂、縱橫裂縫)、坑槽、波浪、橋頭跳車、防水層漏水。
2) 伸縮縫是否有異常變形、破損、脫落、漏水,是否造成明顯的跳車。
3) 人行道構件、欄桿、護欄有無撞壞、斷裂、錯位、缺件、剝落、銹蝕等。
4) 橋面排水是否順暢,泄水管是否完好、暢通,橋頭排水溝功能是否完好,錐坡有無沖蝕、塌陷。
5) 橋上交通信號、標志、標線、照明設施是否損壞、老化、失效,是否需要更換。
6) 橋上避雷裝置是否完善,避雷系統性能是否良好。
7) 橋上航空燈、航道燈是否完好,能否保證正常照明。結構物內供養護檢修的照明系統是否完好。
8) 橋上的路用通信、供電線路及設備是否完好。
4、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梁橋的檢查
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梁橋主要檢查內容如下:
1) 梁端頭、底面是否損壞,箱形梁內是否有積水,通風是否良好。
2) 混凝土有無裂縫、滲水、表面風化、剝落、露筋和鋼筋銹蝕,有無鹼集料反應引起的整體龜裂現象。混凝土表面有無嚴重碳化。
3) 預應力鋼束錨固區段混凝土有無開裂,沿預應力筋的混凝土表面有無縱向裂縫。
4) 梁(板)式結構的跨中、支點及變截面處,懸臂端牛腿或中間鉸部位,剛構的固結處和桁架節點部位,混凝土是否開裂、缺損和出現鋼筋銹蝕。
5) 裝配式梁橋應注意檢查聯結部位的缺損狀況。
a、組合梁的橋面板與梁的結合部位及預制橋面板之間的接頭處混凝土有無開裂、滲水。
b、橫向聯結構件是否開裂,連接鋼板的焊縫有無銹蝕、斷裂,邊梁有無橫移或向外傾斜。
5、 通道、跨線橋與高架橋的檢查
通道、跨線橋與高架橋的結構檢查同其他一般公路橋梁。通道還應檢查通道內有無積水,機械排水的泵站是否完好,排水系統是否暢通。跨線橋、高架橋還應檢查防拋網、隔音牆是否完好。通道、跨線橋與高架橋下的道面是否完好,有無非法佔用情況等。
6、 拱橋的檢查
拱橋主要檢查以下內容:
1) 主拱圈的拱板或拱肋是否開裂。鋼筋混凝土拱有無露筋、鋼筋銹蝕。圬工拱橋砌塊有無壓碎、局部掉塊,砌縫有無脫離或脫落、滲水,表面有無苔蘚、草木滋生,拱腳工作是否正常。空腹拱的小拱有無較大的變形、開裂、錯位,立牆或立柱有無傾斜、開裂。
2) 拱上立柱(或立牆)上下端、蓋梁和橫系梁的混凝土有無開裂、剝落、露筋和銹蝕。中下承式拱橋的吊桿上下錨固區的混凝土有無開裂、滲水,吊桿錨頭附近有無銹蝕現象,外罩有無裂紋,錨頭夾片、楔塊是否發生滑移,吊桿鋼索有無斷絲。採用型鋼或鋼管混凝土芯的勁性骨架拱橋,混凝土是否沿骨架出現縱向或橫向裂縫。
3) 拱的側牆與主拱圈間有無脫落,側牆有無鼓突變形、開裂,實腹拱拱上填料有無沉陷。肋拱橋的肋間橫向聯結是否開裂、表面剝落、鋼筋外露、銹蝕等。
4) 雙曲拱橋拱肋間橫向聯結拉桿是否松動或斷裂,拱波與拱肋結合處是否開裂、脫開,拱波之間砂漿有無鬆散脫落,拱波頂是否開裂、滲水等。
5) 薄殼拱橋殼體縱、橫向是否出現裂縫及系桿是否開裂。
6) 系桿拱的系桿是否開裂,無混凝土包裹的系桿是否有銹蝕。
7) 鋼管混凝土拱橋裸露部分的鋼管及構件檢查參見鋼橋檢查有關內容,同時還應檢查管內混凝土是否填充密實。
7、 鋼橋的檢查
鋼橋主要檢查以下內容:
1) 構件(特別是受壓構件)是否扭曲變形、局部損傷。
2) 鉚釘和螺栓有無松動、脫落或斷裂,節點是否滑動、錯裂。
3) 鉚焊邊緣(熱影響區)有無裂紋或脫開。
4) 油漆層有無裂紋、起皮、脫落,構件有無銹蝕。
5) 鋼箱梁封閉環境中的濕度是否符合要求,除濕設施是否工作正常。
8、 懸索橋和斜拉橋的檢查
懸索橋和斜拉橋主要檢查以下內容:
1) 檢查索塔高程、塔柱傾斜度、橋面高程及梁體縱向位移,注意是否有異常變位。
2) 檢測索體振動頻率、索力有無異常變化,索體振動頻率觀測應在多種典型氣候下進行。
3) 主梁或加勁梁的檢查,按預應力混凝土及鋼結構的相應要求。
4) 懸索橋的錨碇及錨桿有無異常的拔動,錨頭、散索鞍有無銹蝕破損,錨室(錨洞)有無開裂、變形、積水,溫濕度是否符合要求。
5) 主纜、吊桿及斜拉索的表面封閉、防護是否完好,有無破損、老化。
6) 懸索橋的索鞍是否有異常的錯位、卡死、輥軸歪斜,構件是否有銹蝕、破損,主纜索跨過索鞍部分是否有擠扁現象。
7) 懸索橋吊桿上端與主纜索的索夾是否有松動、移位和破損,下端與梁連接的螺栓有無松動。
8) 逐束檢測索體是否開裂、鼓脹及變形,必要時可剝開護套檢查索內干濕情況和鋼索的銹蝕情況,檢查後應做好保護套剝開處的防護護理。
9) 逐個檢查錨具及周圍混凝土的情況,錨具是否滲水、銹蝕,是否有綉水流出的痕跡,周圍混凝土是否開裂。必要時可打開錨具後蓋抽查錨杯內是否積水、潮濕,防銹油是否結塊、乳化失效、錨杯是否銹蝕。
10) 逐個檢查索端出索處鋼護筒、鋼管與索套管連接處的外觀情況。檢查鋼護筒是否松動、脫落、銹蝕、滲水,抽查連接處鋼護筒內防水墊圈是否老化失效,筒內是否潮濕積水。
11) 索塔的爬梯、檢查門、工作電梯是否可靠安全,塔內的照明系統是否完好。
支座的檢查
9、支座主要檢查內容如下:
1) 支座組件是否完好、清潔,有無斷裂、錯位、脫空。
2) 活動支座是否靈活,實際位移量是否正常,固定支座的錨銷是否完好。
3) 支承墊石是否有裂縫。
4) 簡易支座的油氈是否老化、破裂或失效。
5) 橡膠支座是否老化、開裂,有無過大的剪切變形或壓縮變形,各夾層鋼板之間的橡膠層外凸是否均勻。
6) 四氟滑板支座是否臟污、老化,四氟乙烯板是否完好,橡膠塊是否滑出鋼板。
7) 盆式橡膠支座的固定螺栓是否剪斷,螺母是否松動,鋼盆外露部分是否銹蝕,防塵罩是否完好。
8) 組合式鋼支座是否干澀、銹蝕,固定支座的錨栓是否緊固,銷板或銷釘是否完好。
9) 擺柱支座各組件相對位置是否准確,受力是否均勻。
10) 輥軸支座的輥軸是否出現不允許的爬動、歪斜。
11) 搖軸支座是否傾斜。
12) 鋼筋混凝土擺柱支座的柱體有無混凝土脫皮、開裂、露筋,鋼筋及鋼板有無銹蝕。
10、墩台與基礎的檢查
墩台與基礎主要檢查內容如下:
1) 墩台及基礎有無滑動、傾斜、下沉或凍拔。
2) 台背填土有無沉降或擠壓隆起。
3) 混凝土墩台及帽梁有無凍脹、風化、開裂、剝落、露筋等。
4) 石砌墩台有無砌塊斷裂、通縫脫開、變形,砌體泄水孔是否堵塞,防水層是否損壞。
5) 墩台頂面是否清潔,伸縮縫處是否漏水。
6) 基礎下是否發生不許可的沖刷或淘空現象,擴大基礎的地基有無侵蝕。樁基頂段在水位漲落、干濕交替變化處有無沖刷磨損、頸縮、露筋,有無環狀凍裂,是否受到污水、鹹水或生物的腐蝕。必要時對大橋、特大橋的深水基礎應派潛水員潛水檢查。
11、其他檢查
調治構造物是否完好,功能是否適用,橋位段河床是否有明顯的沖淤或漂浮物堵塞現象。
12、現場工作要求
橋梁檢查中發現的各種缺損均應在現場用油漆等將其范圍及日期標清楚。發現三類以上橋梁及有嚴重缺損和難以判明損壞的原因和程度的橋梁,應作影像記錄,並附病害狀況說明。
工程資料的提供
現場檢查完成後,擬提交如下成果資料:
1、橋梁定期檢查數據表
當天檢查的橋梁現場記錄,應在次日內整理成每座橋梁定期檢查數據表(見表2)。
2、典型缺損和病害的照片及說明
缺損狀況的描述應採用專業標准術語,說明缺損的部位、類型、性質、范圍、數量和程度等。
3、兩張總體照片
一張橋面正面照片,一張橋樑上游側立面照片。橋梁改建後應重新拍照一次。如果橋梁拓寬改造後,上下游橋梁結構不一致,還要有下游側立面照片,並標注清楚。
4、橋梁清單
5、橋梁基本狀況卡片
定期檢查完成後,應將本次檢查的橋梁總體結構和各部件技術狀況評定結果登記在橋梁基本狀況卡片內(見表3)。
6、定期檢查報告
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1) 轄區內所有橋梁的保養小修情況;
2) 需要大中修或改建的橋梁計劃,說明修理的項目,擬用的修理方案,估計費用和實施時間;
3) 要求進行特殊檢查橋梁的報告,說明檢驗的項目及理由;
4) 需限制橋梁交通的建議報告。

❹ 圖件成果的檢驗

圖件成果以綜合、直觀的形式承載農用地的質量及其分布信息,直接為土地管理內工作服務容,為深入應用提供基礎信息平台。故對圖件成果進行檢驗,可以確定成果的可靠程度,明確提高質量水平方向,提高和擴大成果的應用面。

圖件成果的檢驗內容分為形式檢驗和內容檢驗。形式檢驗的主要內容有工作底圖的形式檢驗、中間成果圖的形式檢驗、最終成果圖的形式檢驗;內容檢驗以分層的思想檢驗,主要包括位置誤差檢驗、屬性誤差檢驗、數據的完整性檢驗、數據邏輯的一致性檢驗、拓撲關系的正確性檢驗。

❺ 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圖件的質量檢查

何淑芳 李 婷 周 梵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西地質調查大隊)

摘 要 成果地質資料匯交中,圖件的檢查工作極其重要。文章以地質圖為例,介紹了圖件檢查的一些工作步驟、工作方法。地質圖由地理要素和地質要素組成,圖件檢查首先是檢查圖件的完整性、正確性;其次是圖件製作的規范性檢查,最後是整飾性檢查。

關鍵詞 成果地質資料 匯交 圖件 質量檢查

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自 2002 年實行以來,匯交質量逐步得到提高。匯交過程中,電子圖件的檢查、處理尤其重要,往往佔用大部分時間,工作量大。現以礦區地質圖(MAPGIS 軟體製作)為例,就工作中積累的一些經驗大致作一總結。

地質圖是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圖為底圖,反映一個地區的地形、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地殼運動及地質發展歷史的基本圖件。在一張普通地質圖上,除了地質平面圖(主圖)外,一般還有一個或兩個地質剖面圖和綜合地層柱狀圖。普通地質圖是編制其他專門性地質圖的基本圖件,圖件的檢查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 圖件的完整性、正確性檢查

地質圖主要反映下列內容。

地理概況:圖區所在的地理位置(經緯度、坐標線)、主要居民點(城鎮、鄉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徵等。

一般地質現象:地層、岩性、產狀、斷層等。

特殊地質現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蝕變現象。

完整的地質圖一般由地理要素和地質要素等組成。地理要素包括等高線、境界線、道路、居民點、水系等,以及相應的注記點;地質要素包括地質界線、構造線、工程線等,以及相應的注記點。

地理要素的檢查相對簡單,地質要素則比較復雜。地質報告、圖件等雖經審查通過,但往往仍存在一些錯誤。

例如:圖 1 就存在明顯的錯誤,現將修改前(圖 1)與修改後的圖(圖 2)做一對比。

圖 1 修改前的地質圖

圖 2 修改後的地質圖

錯誤 1:圖 1 中 ZK1401、ZK1402 周圍礦體不連續、礦體繪制不合理。經查,是漏畫了若干條斷層線;

錯誤 2:注記①、⑤以及②、③、④的礦體是分別連續的,只是被第四系覆蓋了,因而①、②處的礦體界線不能封閉,應連續到第四系地質界線上。

要發現圖件中的錯誤,匯交人員需要有一定的業務水平、地質工作經驗,對於圖件中的錯誤要及時發現指出,並提請修改,以保證圖件的正確性。

2 圖件製作的規范性檢查

2.1 地理要素

地理要素的繪制順序依次為:經緯網或直角坐標網,控制點,高程點,水系及其附屬物,居民點,道路及其附屬物,地貌,境界等。

等高線計曲線線寬 0.2mm,首曲線線寬 0.1mm,線顏色一般為 70%黑色。

等高線上應適當標注高程值,注記可隨等高線彎曲排列,但字頭不宜朝下。高程注記一般注於點的右方。

地物注記要使所指示的地物能夠明確判讀。一般字頭朝北,道路河流名稱可隨線狀彎曲的方向排列,同時,注意避免遮擋主要地物、地形特徵部分和其他主要地物注記。主要地物注記(包括主要河流、地名)顏色與等高線相同。

水系是漸變線,有源頭的河段一般用從細到粗的線表示,由細到粗要勻滑且漸變。繪制順序是先繪主流河段,再繪支流河段。水系一般用天藍色表示,主要支流應根據實際寬度描繪,建議用區文件填充。

房屋建築中間應用斜線填充,斜線與水平方向成 45°角左右傾,顏色與等高線相同,線粗 0.1mm,原則上不得少於 2 條。

實際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各地理要素相互之間的關系處理。一般來說,關系處理的順序是水系讓公路、公路讓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讓鐵路。

2.2 地質要素

地質要素的繪制順序依次為:第四系地質界線,岩體界線,斷層構造線及產狀,擠壓破碎帶,岩脈及主要礦脈界線,圍岩蝕變及地層產狀,其他專業要素符號及界線,地質界線,剖面線,勘探線,圖廓整飾,地層綜合柱狀圖,地質剖面圖,其他附圖及附表說明等,圖例。

(1)各種地質代號和礦產符號等的規格,注記字體大小以及花紋的排列組合等,可參照 GB 958-89規定執行,特別要注意的是地質代號中的群、組的符號要用斜體。

(2)斷層應先繪主幹斷層,後繪次級斷層;同級斷層相交時,先繪新斷層,後繪老斷層;

(3)第四系地質界線與斷層線相交時,要先繪第四系地質界線,當斷層切割的地層產生位移時,斷層兩側的地質界線要斷開,即使錯動很小,也要清晰表示。

(4)新、老岩脈相互穿插時,新岩脈通過,老岩脈中斷。

(5)新、老地層相接觸時,由新地層到老地層依次清繪。

(6)當侵入體與地層呈侵入接觸時,先繪侵入體界線;呈沉積接觸時,先繪地層界線。

(7)當有角度不整合界線時,先繪不整合界線,再繪其他地質體界線;不整合界線的小點應加註在時代較新的地層一邊;第四系與其他老地層呈超覆不整合時,不加小點。

(8)地質體內的代號注記,一般不得注出體外,或壓蓋地質界線;如地質體內無法注記時,應用引線引出體外注記,引線長度一般不得超過0.7cm,同時要盡量避免穿越幾個地質體,代號注記宜用水平字列。

(9)構造注記要根據構造方向確定。東西向構造用水平字列注記,南北向的用垂直字列,其他方向的用雁行字列注記。注記應位於構造線的上面或右側,字頭一律朝北。

(10)地質圖中所有線類型應為「折線」繪制;所的點、線建議不要選擇「透明輸出」;除地物填充的區文件可選擇「透明輸出」外,其他區文件填充的顏色不用「透明輸出」。

3 圖件的整飾性檢查

完整的地質圖包括圖名、圖廓、圖面各要素、比例尺、圖例、圖簽等。

(1)圖名。用橫列注記在圖幅上方中間,長度為圖廓邊長的四分之三為宜,最長不得超過圖廓邊長,當圖內上方有較大空白時,也可將圖名放在上半部空白區內;圖名字的大小,視其圖的面積而定,圖幅大則圖名字亦大,圖幅小則圖名字亦小。

(2)圖廓。平面圖為雙圖廓,由內圖廓外推 10mm 繪外圖廓,內圖廓線寬 0.1mm,外圖廓線寬1mm;A3 或更小的圖件,可適當減少。

圖廓內外及經緯網或直角坐標網與圖廓間應標注相應的經緯坐標或直角坐標。

(3)圖面的地理要素、地質要素要求完整、正確,符合有關要求,綜合地層柱狀圖要放在圖的左側,代表性剖面圖放在下方。地層、岩體、岩脈等需要著色的,用色要嚴格按照《地質圖用色標准及用色原則(1∶5000)》(DZ/T 0179-1997)執行,不能隨意。

(4)比例尺。一般放在圖名下方的正中位置,注數字比例尺。

(5)圖例。是地質圖件的附屬部分,是讀圖的工具。圖例要完備,內容要齊全;圖例中的符號、顏色、花紋等要與圖內所代表的內容一致;地形底圖上某些慣用符號可以不列。按照沉積地層層序(由新至老)、岩漿岩(由新至老、自酸性至超基性)、岩相、地質界線、產狀、構造、礦物、蝕變、礦產、探礦工程、其他,最後為工作范圍的順序排列。圖例框大小不能隨意,標准國際分幅的,圖例框長 × 寬一般為 12mm×8mm;大於標准國際分幅的,圖例框長 × 寬一般為 15mm×10mm;小於標准國際分幅的,圖例框長 × 寬一般為 9mm×6mm。圖例框間隔距離要一致,要用「陣列復制」的方法繪制圖例框。

(6)圖簽。圖簽外框大小不能隨意。標准國際分幅的,圖簽外框長 × 寬一般為 9cm×6cm;大於國際分幅的,圖簽外框長 × 寬一般為 12cm×8cm;小於國際分幅的,視圖件的大小,圖簽外框長 × 寬可為 7.5cm×5cm、6cm×4cm。若圖例放在平面圖內,圖簽一般放在圖幅的右下角,圖內廓線內,圖簽的右、底框線與圖幅內廓線重合(無內框時與圖外廓右、底邊線保持 10mm 距離);當圖例位於右外圖廓時,圖簽繪在圖例的下方,圖簽的左框線與外圖廓線間距 10mm,圖簽底邊與圖內廓底邊水平;若圖由若干張分幅圖構成,則大圖簽繪在分幅圖的尾幅上,小圖簽除分幅圖尾幅外,其他分幅均要用小圖簽,小圖簽格式見圖 3。

圖 3 小圖簽格式

4 結語

成果地質資料匯交過程中的圖件質量檢查,是一項要求認真、細致的工作,這就需要地質報告匯交人員要有責任心,有工作熱情,並且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把好最後一道關,以保證將真實、可靠的地質成果提供社會使用。

❻ 縣級數據匯總和縣級成果檢查

(1)分批次完成縣級土地調查資料庫和基本農田圖層建設任務。第一批次:市內5區(含高新區)、正定縣、欒城縣、無極縣、藁城市、鹿泉市、新樂市、辛集市、晉州市,於2008年7月31日前完成;第二批次:元氏縣、深澤縣、高邑縣、趙縣、靈壽縣、井陘礦區,於2008年9月31日前完成;第三批次:平山縣、井陘縣、行唐縣、贊皇縣,於2008年11月30日前完成。

(2)分批次開展縣級農村土地調查成果的檢查,檢查合格的,及時按批次上報省土地調查辦驗收。

(3)適時開展專項調查成果調查,以縣為單位完成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匯總。

❼ 「在工程開工時應請質監站到現場進行交底,對工程各大節點進行檢查並隨時抽檢」我不知道有這回事耶。問主管

建設單位(開發單位)在辦理《施工許可證》的過程時會收到辦理「工程質量監督通知書」。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手續的時候就會知道了。
有關法律法規依據《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5號)參考網路文庫http://wenku..com/view/ba09eab9f121dd36a32d8236.html
施行一般都有省或市的實施辦法,如河北省的 河北省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實施辦法 冀建質〔2012〕175號 參考網路文庫http://wenku..com/view/b4ad921e6bd97f192279e9af.html

❽ 成果質量檢驗

農用地分等工作必須對所取得的中間成果和最終成果進行實地校驗,即按照農用地分等方法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各等別初步成果後,對由各縣(市、區)的分等指數劃分出的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檢驗,以確定是否符合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實際情況。

為了檢驗成果與實際的符合情況,項目課題組把農用地分等各等別圖以及農用地分等所採用的相關自然、經濟因素數據發放給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再由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組織農業、土壤、水利、氣象等相關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專家,根據各縣(市、區)的分等圖件和有關系數表,對已經取得的初步成果進行實地驗證,然後提供書面意見並加蓋公章,及時反饋到課題組。課題組收到各縣(市、區)的反饋意見後,對分等成果中存在的問題,從基礎資料和數據源頭、計算方法、參數選取、結果表達方式等方面逐一進行原因分析,並在技術方案方面進行適當的修改完善,有針對性地進行農用地等別調整。

(一)校驗的內容和方法

1.農用地分等校驗的內容

(1)劃分的分等單元及其邊界的合理性,即劃分的分等單元及其邊界是否符合實際情況。

(2)分等因素及其權重選取的准確性。

(3)「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的合理性。

(4)檢驗農用地自然質量分的准確性和合理性。

(5)自然質量等指數的計算結果是否符合實際情況。

(6)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的校驗。

(7)農用地各等別的校驗(計算得到的各等別是否符合實際情況)。

(8)農用地各等別統計面積的校驗。

在以上的調整內容中,第1項以及第5~8項由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實地校驗並提供反饋意見;第2~4項由項目課題組進行實地校驗。

2.農用地分等校驗的方法

以縣(市、區)為單位,從各縣(市、區)所有分等單元中隨機抽取不超過總數5%的單元進行野外實測,將實測結果與分等結果進行比較。如果差異小於5%,則認為初步分等成果總體上合格,對於發現的不合格的初步分等結果應進行調整;如果大於5%,則應對初步分等成果進行全面調整。

1)分等單元的校驗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單元的劃分方法採用「疊置法」。因農用地的分布錯綜復雜,地塊間的邊界參差不齊,地形特徵相同、土壤類型和性質相同、耕地類型相同的地塊有時存在多個,在劃分單元時,也可能存在誤劃現象。應隨機抽取5%的單元進行野外觀測,主要是觀測同一個單元在地形特徵、土壤類型和性質、耕地類型等方面是否相同,邊界是否合理。如果相同、符合實際、邊界合理,說明單元劃分正確。

2)分等因素及其權重選取的准確性的校驗

各因素指標區分等因素選取的准確性和分等指標體系確定的合理性對整個區域農用地分等起到關鍵作用,因此,對於分等因素及其權重(分等因素指標體系)選取的准確性必須驗證其合理性。驗證方法採用經驗法、互為印證法和統計分析法三者相結合。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工作中,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縣(市、區)作為檢驗縣(市、區),抽取不超過其單元總數的5%作為分等因素選取和其權重准確性的檢驗對象,將抽查對象與現有資料的具體數據進行對照。如果在這個指標區中,選取的因素對這個區域農用地的質量差異有明顯影響,則認為選取的因素合理;如果選定的分等因素對這個指標區農用地的質量差異的影響小或不明顯,則認為選取的因素不合理,必須重新進行調整。

在各指標區中,隨機抽取不超過其總數5%的單元,進行野外實測,根據經驗統計進行分析,互為印證分析結果,判斷這套分等指標體系(權重)是否切合當地的實際,如果與實際相符,則認為這套分等指標體系(權重)合理;否則,必須進行全面調整。

3)「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的校驗

在農用地分等過程中選取的分等因素對於不同植物的生長發育,其最佳值是不同的,它們各自都有對土壤特性及植物生長發育最佳值進行影響的最大值。因此,對於「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的檢驗主要採取「實地驗證法」。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各指標區中,隨機抽取不超過總數5%的評價單元,進行野外實地驗證,分析抽取的這些分等評價單元的土壤特性對其作物影響程度的大小,若最終評價符合實際,表示評分合理;否則,表示這些因素因子的指標不能正常地表現其作用,必須進行修正。

4)農用地自然質量分的校驗

主要採取試評法、經驗法、互為印證法和統計分析法進行校驗。

(1)試評法:主要在分等工作的初期,為校驗單元劃分及賦分的准確性和合理性,採取試評法確定分等方法的可行性。首先,選擇1~2個典型縣(市、區)進行單元劃分和賦分試點,然後對試點結果的准確性和合理性進行綜合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土壤分布圖與土地利用現狀圖的吻合程度及修正,各相關圖件行政界線與分等基準年行政區劃的吻合程度及修正,鄉、村一級劃分單元的數量及調整,賦分結果與農用地實際質量狀況的吻合程度及修正等。通過對試點縣(市、區)的試評,將一些具規律性、整體性的不當結果進行修正,為全自治區開展單元劃分和賦分工作提供基礎。

(2)經驗法:通過試評法確定單元劃分和賦分方法後,影響賦分准確性和合理性的關鍵是各指標區的選定因素和各因素指標的資料來源。鑒於各種資料的專業要求不同及形成資料時期的技術水平限制,在按資料賦分後,要對一些與農用地質量評價不符的分值根據專家經驗進行校正。

(3)互為印證法:將以現有資料為主劃分單元和賦分獲得的結果與標准樣地實地調查獲得的結果進行互相比較、校驗,對易於產生誤差的因素,例如岩石露頭度、灌溉條件、排水狀況等,通過比較發現問題後,請專家組對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出一些規律性的結論,作為對整個項目修正的依據。

(4)統計分析法:在劃分的全部單元和賦分結果中,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縣(市、區)作為校驗縣(市、區),對校驗縣(市、區)隨機抽取不超過單元總數的5%作為檢查單元劃分和各因素賦分准確性的檢驗對象,將抽查對象與現有資料的具體數據進行對照,如結果差異小於5%,則認為初步賦分結果合格,對發現有差異的部分進行調整即可;如果結果差異大於5%,則認為初步賦分的結果不合格,應對成果進行全面調整。通過統計分析法,項目課題組先後對賦分結果進行過2次以上的全面調整或重新賦分。

5)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的校驗

由自然質量等指數的計算方法可知,水田的質量比旱地的質量好,相同地類(水田或旱地)的等別受自然質量分的影響最大,不同的單元,自然質量分不同,自然質量等別就有差異。根據以上原理,隨機抽取該縣(市、區)5%的單元進行野外實測,包括自然質量等指數最高的單元、最低的單元和中等的單元。召集土壤、農業、水利、土地等方面的專家會議,論證自然質量等指數是否真實反映農用地的自然質量,再到實地觀測抽取的單元,檢驗自然質量等指數最高的單元是否是最好的耕地,自然質量等指數最低的單元是否是最差的耕地。如果是,說明自然質量等指數的計算結果計算正確;如果不是,找出原因並進行修正。

6)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的校驗

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的校驗,是以縣(市、區)為單位,隨機抽取各縣(市、區)5%的單元進行野外實測,查看各隨機抽取樣點的作物單產和物化成本數據是否合乎實際情況,如果不符合,應進行全面調整。通常作物單產較高的鄉(鎮)農用地等別也較高;物化成本較低,農用地等別也較高。

7)農用地各等別的校驗

由分等指數的計算方法可知,相同地類(水田或旱地)的等別受土地利用系數、土地經濟系數的影響最大,即受產量和成本的影響最大,且同一鄉(鎮)相同地類的等別接近(相同或相差1~2個等別)。在各縣(市、區)農用地各等別圖上,比較農用地各等別的分布是否基本符合實際情況,也就是說,在該縣(市、區)范圍內,農用地各等別較高的鄉(鎮),是否是耕地自然質量和產出水平較高的鄉(鎮);反之,農用地各等別較低的鄉(鎮),是否是耕地自然質量和產出水平較低的鄉(鎮)。需召集土壤、農業、水利、土地等方面的專家,論證各等別的劃分結果是否真實反映農用地的質量;再以各縣(市、區)為單位抽取該縣(市、區)5%的單元,到實地進行觀測,論證各等別最高的單元是否是自然質量好、產量高、投入低的耕地,各等別最低的單元是否是自然質量差、產量低的耕地,如果是,說明分等結果正確;如果不是,找出原因。

8)農用地各等別統計面積的校驗

按照《農用地分等規程》和《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項目技術簡報》的規定,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總面積的統計數據以200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利用現狀變更數據為准。校驗以各縣(市、區)2000年的土地現狀變更數據為准,檢驗分等成果中農用地各等別的面積是否准確,精度至少要達到鄉(鎮)一級。

(二)校驗的結果

經過認真、細致的校驗,得出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成果的校驗結果如下:

(1)各縣(市、區)一致認為本縣(市、區)農用地同一分等單元在地形特徵、土壤類型和性質、耕地類型等方面基本相同,邊界基本合理,分等單元的劃分基本正確。

(2)經過實地抽樣調查,採用經驗法、互為印證法和統計分析法進行校驗,得出的結果表明,各分等指標區選取的分等因素符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和農業生產實際,對農用地的質量差異有明顯的影響;各分等因素的權重能正確地反映各因素對土地質量的影響程度。因此,各分等指標區選取的分等因素及其權重具有較高的准確性和合理性。

(3)經過實地抽樣調查檢驗,「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的評分絕大部分合理,能充分反映分等因素對土壤特性及植物生長發育最佳值的最大影響。較少部分(未超過單元總數的5%)的分值顯得過高,需進一步調整。

(4)經過實地抽樣調查、檢驗,採取試評法、經驗法、互為印證法和統計分析法,對農用地自然質量分進行校驗,絕大部分合理,較少部分(未超過單元總數的5%)的分值顯得過高,需進一步調整。

(5)從各縣(市、區)的反饋意見和上報的資料來看,提交的自然質量等指數基本上符合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的等別分布規律。個別縣(市、區)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與實際稍有出入,但這些單元數均未超過本縣(市、區)單元總數的5%,只需局部調整。

(6)針對第(5)點出現的問題,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需進行局部調整。

(7)少數幾個縣(市、區)分等成果中部分農用地的等別與實際稍有出入(未超過單元總數的5%),需按照計算程序重新進行調整。

(8)極個別縣(市、區)在校驗時發現面積與實際面積不符,按2000年10月31日土地利用詳查變更數據進行校正平差。

(三)農用地各等別的調整

實地驗證後,項目課題組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中存在的問題,從基礎資料和數據源頭以及計算方法、參數選取、結果表達方法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分析,並在技術方案里提出改進方法和調整措施。

1.等別劃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針對校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認真分析、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查明原因,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和認真負責的態度,採取切實可行的科學方法對需要修正、修改的因素、參數、分值、系數、面積數等進行修正、修改。

在修改完善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6個方面:

(1)「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賦分的合理性。

(2)部分農用地自然質量分。

(3)個別縣(市、區)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

(4)個別農用地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需進行局部調整。

(5)少數幾個縣(市、區)分等成果中部分農用地的等別與實際稍有出入。

(6)部分面積需更正。

農用地的經濟等別是由自然質量等別和利用等別決定的,而自然質量等別和利用等別又由「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賦分、農用地自然質量分以及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決定;另外,農用地自然質量分是由「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的賦分決定的,面積更正只需按反饋資料來修改。因此,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賦分的合理性;二是個別農用地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的調整。

2.等別調整的技術手段

課題組積極組織技術力量對這兩個關鍵性技術問題進行攻關。經過實地調研、校驗,科學分析、積極探討、多方面論證,決定採取以下方案:

(1)調整「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個別分級分值。

①對「表層土壤質地」因素賦分結果的校正。第二次土壤普查中關於質地的資料主要是反映室內化驗結果,與外業的實際情況有一定的差異,例如,屬洪積母質發育的水田單元(土壤為A4、B4等),室內分析土壤細粒部分質地多為壤土或粘壤土,其賦分結果為100分,但實際上這類土壤含礫石較多,需要校正為60分;同理,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特有的硅質岩母質發育的耕地單元(土壤為A9、A10、B9、B10等),適耕性較差,需要校正為60~80分;屬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墾種的耕地單元(土壤多為紅壤性土或赤紅壤性土等),土壤含礫石較多,需要校正為60分。

②對「土壤有機質含量」因素賦分結果的校正。實踐經驗證明,並不是土壤有機質含量越高耕地質量越好,耕地質量與土壤有機質的活性也有關。由泥炭土、沼澤性土和冷浸田等發育的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雖然較高(≥4.0%),但其有機質活性較低,因此,不能完全按有機質含量結果給予賦分,一般需校正為50分。

③對「灌溉保證率」因素賦分結果的校正。因項目涉及的農用地面積比較廣,難以全面收集到農田灌溉保證率方面的資料,所以該因素賦分時按現有資料或區位狀況或農用地類型,最後結果也需進行校正。例如,淹育性水稻土(A型)的賦分,習慣按「一般滿足」賦分,校正時則要考慮到,處於低平地帶的新開田多有良好的灌溉系統,屬「基本滿足」;台地、低丘梯田屬「一般滿足」;高丘梯田和岩溶峰叢地帶的梯田,多為望天田,屬「無灌溉條件」等幾類進行適當修正。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旱地部分的指定作物是甘蔗,而甘蔗在自治區多數種植在高丘梯田和岩溶峰叢地帶的梯田,絕大部分為望天田,近幾年來降雨量又偏少,因而將旱地的「灌溉保證率」的因素賦分由原來的30分、50分統一校正為30分。

(2)個別農用地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的調整。

包括兩個方面:①對特殊值的調整。進一步剔除個別與實際明顯不符、不合乎邏輯的數據。將大於0.99和小於0.20的系數列為重點核查的對象,通過實地調查、對上報部門及填表人進一步核實等方法,獲得更接近實際的產量、工價、工時、成本數據,從而對原有系數進行修正。

②對特殊鄉(鎮)的處理。由於個別鄉(鎮)沒有種植其所在指標區的指定作物或因各種原因收集資料困難,造成這部分鄉(鎮)用於計算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的產量及成本等數據空缺或不全,不能計算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這些鄉(鎮)的相應系數應參考與其鄰近的鄉(鎮),原則上取相鄰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且自然狀況最近似的鄉(鎮)的相應系數值,或自然狀況近似的相鄰幾個鄉(鎮)的相應系數的平均值。

(3)重點檢查因分等過程簡化可能造成的錯誤。

(4)通過認真細致的檢查,消除工作中由於疏忽引起的計算、輸入等錯誤。

(5)對於部分需要調整等別的分等單元,重新按照《農用地分等規程》規定的分等程序進行計算,劃分等別。

(6)詳細記錄調整過程,形成材料,與第一次計算資料及結果一並整理,歸入檔案永久保存。

(7)將按照程序校驗合格的農用地等別確定為農用地分等成果,填入表格並保存。

(四)農用地各等別的確定

對農用地分等的初步成果,按以上步驟進行實地校核,對不合格的評價單元按照程序進行調整,重新以國土資源部《農用地分等規程》規定的分等程序進行計算,劃分各類等別。

1.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的確定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各等別的劃分結果顯示,全自治區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分為4~18等,無1~3等。各指標區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劃分結果如圖3-13所示。

圖3-13 廣西壯族自治區各指標區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單元數分布柱狀圖

2. 農用地利用等別的確定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利用等別分為 2 ~ 15 等,無 1 等地。各指標區農用地利用等劃分結果如圖 3-14 所示。

圖 3-14 廣西壯族自治區各指標區農用地利用等別單元數分布柱狀圖

3. 農用地經濟等別的確定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經濟等別分為 1 ~ 13 等。各指標區農用地經濟等劃分結果如圖 3-15 所示。

圖 3-15 廣西壯族自治區各指標區農用地經濟等別單元數分布柱狀圖

❾ 畢業答辯前還有什麼成果檢查,成果檢查嚴不嚴

不清楚你的來畢業答辯自是否公開,不過以下幾點是共同的: 1 自信、不要緊張。 2 衣著要得體,盡量穿正裝 3 答辯前反復研究你的論文,不要放過任何細小部分。對於自己也模稜兩可的問題,主動尋找答案。 4 不論是否是公開答辯,都會有一個較短的時間讓你介紹你的論文,因此好好准備,列出提綱,盡量在規定的時間里介紹完。如果是公開答辯,還需要准備幻燈片。 5 答辯當時,如果遇到被人問了不知如何不能回答的問題,千萬不要沉默,可以做一些技巧性的回答,如「你這個問題很好,但是關於這個問題,相信大家有不同的理解,這里我的個人想法是。。。」等。 6 無論是口頭語言還是肢體語言,要表現得體。 7 注意與聽者的眼神交流,即做介紹的時候,要抬頭看著在場的人,在回答別人提問時,一定要看著對方。祝你好運

閱讀全文

與中間成果檢查節點檢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