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動物園」這幾個字是誰題的詞、動物園的歷史可以說說嗎謝謝!
北京動物園位於北京西郊,是中國最大的動物園。明代為皇家莊園,清初改為皇親、勛臣傅恆三子福康安貝子的私人園邸,俗稱三貝子花園。東部叫樂善園,西部叫可園。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可園和樂善園合並,收集了一些動物,稱萬牲園。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經全面整修擴充,辟為西郊公園。1955年改今名。全園佔地面積50公頃,建築面積約5 萬平方米,動物活動場地6萬平方米。各種動物都有專門的館舍,如犀牛館、河馬館、獅虎山、熊山、猴山、鹿苑、象房、羚羊館、長頸鹿館 、熊貓館、海獸館 、猩猩館、兩棲爬蟲館、鳴禽館、小動物園等。在此安家落戶的有中國特產的珍貴動物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白唇鹿、麋鹿(四不像)、矮種馬、丹頂鶴,還有來自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動物如非洲的黑猩猩、澳洲的袋鼠、美洲豹、墨西哥海牛、無毛狗、歐洲野牛、獅虎獸(即父為獅、母為虎的雜交後代)等,共有動物570多種,7000 余只。兩棲爬蟲館分上下兩層樓,內有大小展箱90個,展出世界各地的爬行動物100 多種,其中有一種世界上最大的鱷魚——灣鱷。館中部建立的跨兩層樓的大蟒廳內展出了巨大的網蟒。北京動物園還成功地進行過動物的產卵育雛、傳種接代工作。園內有小溪湖沼、假山曲徑、綠林繁花以及兒童游樂園、動物活動場。園內還配有餐廳、商亭等服務設施。
【歷史沿革】
〖清末建園〗
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在原樂善園、繼園(又稱「三貝子花園」)和廣善寺、惠安寺舊址上,由清農工商部領銜建立農事試驗場。農事試驗場佔地面積約71公頃,對各類農作物分為五大宗進行實驗,即谷麥實驗、蠶桑實驗、蔬菜實驗、果木實驗和花卉實驗。農事實驗場附設的動物園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近代公共動物園,1908年首次售票開放。
北京動物園最初的展品是南洋大臣兼兩江總督端方自德國購回的部分動物及全國各地撫督送獻清朝政府的動物,約數十種百餘只。農時試驗場位於西直門外,交通便捷,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集動物、植物科學普及為一體的,帶有公園性質的農事試驗場,因此,從開業以來,人氣極旺。
〖民國時期的發展〗
辛亥革命後清政府倒台,農事試驗場幾易其名,從「中央農事試驗場」到「國立北平天然博物院」再到「實業總署園藝試驗場」直至「北平市園藝試驗場」。
由於連年戰亂,民生凋敝,農事試驗場大部分動物都因為種種原因而夭折,抗日戰爭時期,僅有的一頭亞洲象餓死,園中猛獸如獅、虎、豹等在抗日戰爭末期的1943年以防空的理由被日軍下令毒殺。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時,農事試驗場被日軍占據作為守備倉庫,國民政府接收後又被作為防空部隊作為臨時營房長期佔用,1946年重新開放時僅有猴十隻、鵝、兔子、鴿子兩只、火雞、鴕鳥、孔雀、鷹、葵花鸚鵡、白鸚鵡、桃紅鸚鵡各一隻。1949年北京解放時園內只剩下13隻獼猴和一隻鴯鶓。
農事試驗場曾經採取種種措施吸引遊客,其中尤以「巨人售票」最為引人矚目,當時的農時試驗場管理部門專門招募了兩名身高在220厘米以上的巨人擔任檢票工作。
〖解放初期的西郊公園〗
1949年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了當時名為「北平市農林實驗所」的北京動物園後,將其更名為「北平市農林實驗場」。考慮到農時試驗場的條件已經不適應進行農桑實驗,經過整修、改造和綠化,於同年9月1日定名為「西郊公園」。
1950年3月1日,西郊公園正式開放。為准備開放西郊公園,西郊公園管理處將園內的圍牆、牡丹亭、豳風堂、動物園獸舍等加以修繕。並整修了鳥籠、鹿棚、猴山和甬路,增添一些小型動物,購入了黃雀、交嘴雀、金翅、太平鳥、燕雀、火雞、鷹、灰鶴、大雁等鳥類及鹿、狼、鼠、豹等獸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還將贈送的亞洲象、猞猁、長臂猿、黑熊、大耳羊、麋鹿、印度犀牛等珍貴動物轉送給西郊公園飼養展出。此外,西郊公園管理處還從國外采購和交換動物,這些工作擴充了西郊公園的動物種類極數量。
〖北京動物園的發展〗
1955年4月1日,西郊公園正式改名為「北京動物園」,由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著名學者郭沫若題寫園名,文革期間,由於郭沫若受到沖擊,由他題寫的園名匾額被摘除,從毛澤東詩詞書法《沁園春·雪》中選擇「北京動物園」五個字,拼湊成了現在使用的園名牌匾。動物園的西洋式門樓上方雕花龍紋也被砸掉,
在1955年至1975年的20年間,北京動物園獲得了一定的發展,先後興建了象房、獅虎山、獼猴館、猩猩館、海獸館、兩棲爬行動物館等場館,其中獅虎山、猩猩館、兩棲爬行館等場館使用至今,並成為北京動物園的標志建築。
北京動物園曾先後飼養展出過毛冠鹿、秘魯企鵝、西里伯斯水牛、華南虎、北美麝牛、亞洲象(米杜拉)、日本鬣羚、智利火烈鳥、美洲河狸、白犀、鼷鹿、暹羅鱷、中美貘、加勒比海牛、白唇鹿、阿拉伯狒狒、山魈、黑犀、象龜、綠狒、大羚羊、土豚等各國領導人贈送中國的禮品動物,以及北京動物園從國外徵集采購和交換來的珍稀動物。
除了接受和飼養外交禮品動物,北京動物園還向國外提供了很多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作為國際交流的禮品贈送出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70年代打開外交局面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19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北京動物園迅速發展,興建了非洲象館、雉雞苑、中型猛獸館、鹿苑、豺狐獸舍、袋鼠獸舍、箭豬豚鼠獸舍、鶴類繁殖島、火烈鳥館、朱䴉館、夜行動物館、熱帶魚館、熱帶小型猴類館、大猩猩館、大熊貓館、金絲猴館、黑頸鶴繁殖獸舍、狼山獸舍、長頸鹿館擴建獸舍、大熊貓繁殖獸舍、小熊貓繁殖獸舍、鶴類繁殖獸舍、大熊貓館等新獸舍場館,其中為1990年亞運會配套工程的新大熊貓館還獲評當年度的北京新十大建築,成為北京動物園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在這個階段,北京動物園的動物繁育飼養研究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其中大熊貓、朱䴉等珍稀動物的人工繁育技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1990年代,北京動物園向北擴建,同時將西部及南部的土地作為商業用地高價轉讓。這一時期修建了新象館、犀牛河馬館、北京海洋館、科普館、鳥館、非洲動物放養區等新館舍,同時採取較科學的動物喂養方法,擬造其原生環境,並將部分動物散養或混養。
Ⅱ 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 檔口租金是多少/月 轉讓費大概多少呢
每個商場價位不一樣.東鼎,天樂,眾和,三個地方位置大小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所以您的問題很難回答.
Ⅲ 轉讓動物給動物園會有收入嗎
不可以,這會觸及到法律,非法買賣野生動物。
Ⅳ 北京動物園和海洋館是一起嗎
北京動物園和海洋館是一起的。
由於北京動物園向北擴建,同時將西部及南部的土地作為商業用地高價轉讓。這一時期修建了新象館、犀牛河馬館、北京海洋館、科普館、鳥館、非洲動物放養區等新館舍,同時採取較科學的動物喂養方法,擬造其原生環境,並將部分動物散養或混養。
北京動物園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東鄰北京展覽館和莫斯科餐廳,佔地面積約86公頃,水面8.6公頃。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是中國開放最早、飼養展出動物種類最多的動物園。飼養展覽動物500餘種5000多隻。
海洋魚類及海洋生物500餘種10000多尾。每年接待中外遊客600多萬人次。是中國最大的動物園之一,也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動物園。
(4)動物園轉讓擴展閱讀:
從北京動物園的歷史上來看,其建成早在清朝光緒年間,當時的用途是慈禧太後乘船從長河前往頤和園途中的一個行宮。在民國時期北京動物園又更名為西郊公園,直到新中國之後,才更名為北京動物園。
在1958年,北京動物園徵用長河北土地 21公頃,這就是現在北京動物園包括了海淀區土地的原因。事實上,雖然北京動物園很早就包括了海淀區的土地,但是這些土地一直沒有利用,北京動物園直到上世紀90年代,還是只有西區和東區,並沒有北區。
北京動物園也是統一管理的,北區的幾個館也在北京動物園的統一的管理當中,與行政區劃的關系不大,但是北京海洋館是單獨管理的,只是位於北京動物園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動物園
Ⅳ 深圳野生動物園門票團購
N多團 上去看看。點擊深圳,他是分類非常細的。如果今天沒有,明天再看看,總有一天會團到的
Ⅵ 為什麼不提倡參觀動物園
Jill Robinson女士所創立的亞洲動物基金是一家動物福利Animal Welfare的基金會。而全球的動物福利組織(以及更加激進的動物權利組織)與動物園的斗爭由來已久。
其原因主要是動物園本身對動物福利的影響的巨大爭議。這里並不僅僅是把動物關起來不自然這么簡單。
從下面這篇報告的節選中你便可以理解這種爭議。
動物園的真相
(節選)
並不是我對動物比對人感興趣
我只是關心生命而已
~ Bill Travers (1922~1994)
原著:《The Zoo Inquiry》5th September 1994
英國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WSPA),生而自由基金會 (BFF)
中文版發行: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翻譯:李耀芳、馬於茹、悟泓
校訂:悟泓
編輯:陳玉敏
前言
人們在態度上,對於將動物關在動物園里這件事情的看法已經有了改變。無庸置疑,這種態度上
的轉變,已使人們得以重新評估傳統展覽式的動物園--它們早已過時,卻仍可在世界各國經常
見到。
已經有相當多的文章討論和反對動物的人工圈養,動物福利團體試圖改善傳統動物園的狀況,有
些動物園的經營者亦做如此嘗試--至少表面上是如此。為了要替動物園的存在做包裝,動物園
經營者企圖說服大眾,宣稱「動物園真的是一個保育中心,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拯救瀕臨絕種動
物」。
英國世界動物保護協會(The World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imals;WSPA)和生而自
由基金會(The Born Free Foundation;BFF)決定檢驗動物園經營者此種說法的可信度究竟有多
高。我們將檢視現代動物園的所有議題,他們可以被接受的情況是如何?並且我們要問,難道動
物園宣稱自己具有「娛樂、教育、和保育」功能,就足以認定讓數目多達500萬,被囚養的野生動
物忍受巨大痛苦是應該的嗎?
這份報告揭示許多令人不安的現象,說明即使全世界各地的主要動物園,都能夠百分之九百的改
善它們在保育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的表現(這當然很不切實際),也只能對我們已知瀕臨絕種動物
數量的三分之一有所幫助而已。
我們的結論是:
即使「真的」是為了「物種的保護與復育」這個值得做的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的人工圈養,最
多也不過是扮演一個稍微捱上邊的角色而已。絕大部份的動物園在教育大眾如何幫助保護和復育
野生動物這件事上所做的,可說是微乎其微,但卻造成圈養動物生理與心理上極大的痛苦。
我們相信每一個關心動物福利與保育的人,對於動物園議題的相關論辯,都能有所貢獻。希望這
份報告能對這樣的論辯有所幫助,並且有助於我們為未來尋求一套可行,可持續,以及充滿同情
與慈悲的保育策略。
Andrew Dickson(1994) Will Travers(1994)
英國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SPA)總裁 生而自由基金會(BFF)總裁
2.0 BFF與WSPA的建議摘要
2.1 有關動物福利的建議
立法改善動物園,以便:
1.設定實際可行的最低動物福利標准。
2.設立證照制度,包括營業執照,繁殖執照,及具強制性且可受公眾信賴的員工訓練計
畫。
3.設置「動物護照」制度,讓動物園內每一個體野生動物的轉讓、交易、交換或淘汰都
能「有稽可征」。
4.訂立「善後基金」條款--每一個動物園都必須繳納,以便在動物園關閉後的一定期
限內,確保善後工作與動物照護能持續運作,避免動物園的關閉造成園內動物不必要的痛苦。
5.成立全國性的顧問咨詢委員會--由野生動物專家、動物福利或人道團體代表、動物
園管理專家、動物行為及心理學家組成--針對緊急狀況,擬定動物倫理綱領、管理程序與運作
准則(Code of Conct)等,以保護被囚養的野生動物。
2.2有關動物保育的建議
1.擬定一套計劃,採取預防性措施,以支持及「培力」在地住民,共同投入保育工作和重視當地
野生動物資源,作為全球保育策略的主要動力。
2.世界各國和國際間應將--重視的對象與與資源的投入--轉向野生動物棲地的保育工作上,
如果適當的話,應包括「棲地域內(in-situ,以下例此)」的人工繁殖與復育工作。
2.3 有關教育的建議
1.動物園的教育,不應建立在野生動物的囚禁上,而應著重於生態體系的保護。
2.動物園的教育,應發展成為與野生動物保育及保護動物棲地環境有實際的連結。
3.動物園的教育,必須對未來能夠「未雨綢繆」,鼓勵民眾實際參與「問題的解決」,
而不是教他們「袖手旁觀」。
3.0 BFF與WSPA的理念與挑戰
3.1 理念
最適合野生動物保育之處為動物原來的自然棲地,BFF與WSPA倡導將囚養動物的資源移轉至「棲地
域內」的保育工作上。
絕大部份動物園內的動物只是提供人類娛樂而已,BFF與WSPA反對將動物囚禁以提供人類娛樂。
大部份動物園內被囚養的動物幾乎沒有動物福利可言,BFF與WSPA完全反對此種不必要的動物凌
虐。
以動物園為保育動物的手段,就算傾全力而為,對於動物物種保育的成效也是微乎其微。
現行動物園的教育價值,只是更強化人們對於野生動物加以囚禁、支配與控制、玩弄與戲耍的態
度,以及貶抑野生動物生來具有的價值。BFF與WSPA支持發展「無動物教育」(non-animal
ecation),且應專注於野外保育和對生態系的全面了解。
3.2 對動物園園長的侃σ膳c挑戰
將動物關在動物園里,真的有助於保護生態體系,以及棲息其中的動物嗎?
1.你用了多少資源在「棲息地內」野生動物的復育和保育工作上?
2.你有什麼令人信服的理由,可以支持你將動物囚禁在動物園內?
3.動物沒有適當的生理、社交與環境條件,還應該被囚禁嗎?你提供給那些被囚禁動物
應有的條件了嗎?
4.如果你的動物園圈養了許多並未瀕臨絕種的動物,或是不屬於「人工繁殖以及復育」
計劃內的動物。請說明你的動物園內有多少這類動物?
5.展示這些「被活生生囚禁」的動物,對於你的動物園而言,比去保育物種和生態環境
還要重要?
6.對於每一動物個體的生命和福利,你的動物園有加以重視和推嗎如果你不能充份、具
體地回答這些問題,那麼你的動物園完成了什麼樣的工作?
4.0 概述
這份由WSPA與BFF所作的報告,是為了檢驗那些支持囚養野生動物的理由,衡量那些動物被圈養的
環境狀況,與囚養動物福利相關的保育與教育議題;並將動物園、狩獵公園、野生動物園、和動
物庇護所自己所宣稱的角色功能作一比較。
WSPA與BFF所關切的是:
‧每一個體動物的生命品侃Α?
‧野生動物及其棲地的保育。
‧灌輸尊重所有生命的觀念。
WSPA與BFF堅信,動物園是:
‧每一個體動物的生命品侃Γ�馴粻奚�階屓薯o法接受的程度。
‧對動物物種的保育成效微乎其微。
‧就實際來說,只是個提供娛樂的場所。
而動物園:
‧圈養動物的環境連最基本的動物福利或自由都無法提供,例如動物得以尋求隱密性的
機會,或是表現正常行為的能力。
‧對於保育瀕臨絕種的動物與保護野外自然環境,沒有任何重要的貢獻。
‧以誤導社會大眾的方式持續展示各種動物,導致人們對於每一個體生命需求的敏感度
降低。
WSPA與BFF反對為了娛樂目的囚養野生動物。
只有在下列因素成立時,才能接受動物被圈養,當:
‧動物的生理與心理健康被當作是最優先,最重要的事。
‧純粹是為了保持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的數量;
‧或當動物喪失了在野外求生的能力,圈養在動物庇護所內是人們所能提供的唯一選
擇。
5.0 幫助有問題之動物園內的動物
英國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SPA)和生而自由基金會(BFF)已經直接投入了救助動物園內動物與使
其恢復身心健康的工作,對於這些困難重重的工作,我們都有第一手的經驗。
1991年,波灣戰爭(the Gulf War)結束之後,科威特(Kuwait)動物園內的動物又病又餓,由
John Walsh 帶領的WSPA小組,提供食物、醫療、和技術上的支持,並發現許多動物被伊拉克
(Iraqi)軍隊吃掉或當靶練習射擊,Azizor是一隻唯一倖存的大象,它的肩膀受到槍傷,在獸醫
的照料下已完全康復。
1993年,WSPA在地人員揭發扎伊爾共和國(Zaire)Kinshasa動物園已完全荒廢的消息,相當多的動
物包括熊、猩猩、和獅子全身布滿發炎的傷口,且睡在自己的糞尿上。WSPA設立了一個獸醫診
所,提供動物園醫療需求、動物照護、及清潔所有動物籠舍。
同年,WSPA接獲有關喬治亞共和國(Georgia)Tbilisi動物園內老虎命運的報告。當WSPA的救援
小組到達動物園時,這只名為Masiya的老虎身體僅有六英吋寬,就像動物園內其他大多數的動物
一樣,她正因為飢餓而慢慢地步向死亡。Masiya和園內其他動物都因及時得到救援食物,而漸漸
恢復健康。WSPA的代表後來與喬治亞總統Eard Shevardnadze會晤,以確保動物園腐敗、貪污的
職員已因挪用公款而被解僱。
1993年嚴冬,在亞美尼亞共和國(Armenia)的Yerevan動物園內,有不少動物被凍死,而大象的
屍體被拿去喂給其他動物,在亞美尼亞內戰與經濟蕭條之時,WSPA提供燃料給動物園,使園內一
息尚存的動物能保持溫暖。
Gaya是羅馬尼亞(Romania)的最後一隻大象,被鏈子鎖住好多年,孤單的在磚造的房舍內度過長
達數月的嚴冬。BFF顧問勸服了政府和動物園管理當局,解開鎖著它的鐵鏈,改善它的食物,裝置
溫水沖洗設備,最後打開房舍的門,讓它在圍欄里自由自在地在房舍內外走動。
1988年BFF出版歐洲最完整的動物園索引,包含了歐洲所有的動物園,同時另有一系列的研究案例
與建議,都被用於擬訂歐盟動物園法草案(the Draft EC Zoo Directive)。此一法規若能落實
執行,將會為動物園內動物的福利帶來極大的影響。
BFF與WSPA都是在為減少全球動物園內的動物受苦而努力,不過很顯然的,許多動物生命品侃Φ母?
善是極有限的,我們相信這對絕大多數動物園內的野生動物而言,也是如此。
WSPA與BFF積極保護動物園內動物的這個事實,並不表示我們支持或包庇動物園,剛好相反,我們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動物園內動物的苦難。
6.0 透視歷史
6.1 動物園的發展
野生動物的展示,最早可以追溯到埃及法老王時代。而動物園(Zoo)的概念則是十九世紀初期才
真正開始出現,當時僅有少數歐洲城市設立動物園。巴黎、維也納、都柏林、和倫敦,被普遍認
為是最早開始有「現代」動物園的城市。倫敦動物園協會成立於1826年,其「宗旨」(mission
statement)將設立動物園的目的簡化為:「動物學和動物生理學的進展,以及引介動物王國中新
而令人好奇的課題(Subjects)」。
此後動物園斷續設立,但以1950和1960年代的數量最多。當各地市政當局要求「政績」,或是商
人想要追求利潤時,動物園就成了大量金錢投入的對象。
曾經是國家、城市和少數有錢人禁臠的動物園,現在成了全球已開發和許多開發中國家不可或缺
的一部份。
在數量不斷增加的那幾年間,動物園基本上只是休閑設施--展示動物以滿足大眾的好奇心;即
使是那些歷史悠久、號稱以科學為基礎所建立的動物園,亦極少關心較為嚴肅的議題。例如光是
研究如何在人工圈養環境中,更為成功的繁殖或是維持野生動物物種;卻幾乎沒有一個動物園,
能將眼光放到他們的小圈圈之外,而注意到他們對野外自然環境的責任。
在1970-80年代間,有三個因素與人們對抗和挑戰動物園的省思態度有關:
(a) 拍攝精緻的自然史電視紀錄片,傳達了對自然較為正確的詮釋。
(b) 旅遊延伸至全球,使得許多人較過去有更多的機會,能夠觀察、了解與欣賞生活在自然棲地
中的野生動物。
(c) 研究造成動物園內動物刻板行為的資料越多,對圈養動物福利的認知越增加。
這些與動物福利、保育與教育相關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侃σ蓜游飯@是否可以被接受(見表
一)。
【表一】
* 1994年英國民意調查(Grossbow Research)
Grossbow 研究公司於1993年進行一項獨立的民意調查,以下為抽樣訪查1,009位民眾的結果。
88%的人同意:去動物園的主要目的是娛樂。
82%的人同意:現在比十年前有更多的人關心動物被囚養在動物園里。
62%的人同意:動物園內動物在生理與心理上皆承受痛苦。
51%的人同意:如果他們知道動物園對於野生動物保育只有微乎其微的作用,他們將不再去動物
園。
並且:
去國家公園(National Trust properties)的人數為去動物園人數的三倍。
去主題公園(Theme Parks)的人數為去動物園人數的兩倍。
在過去十年裡,有許多團體以倫理和實際的考慮來批判動物園。表現卓越的團體包括Zoo Check
(動物園檢查組織,當時隸屬BFF)和WSPA。在眾多指責之下,動物園業的策略家和一些動物園,
曾試圖重新評價動物園的角色,以及重新界定它們的目標。這些新的評估結果都已收錄在1993年9
月出版的《世界動物園保育策略(the World Zoo Conservation Strategy)》中。
6.2 動物保育和全球環境
1992年被當作是保育分水嶺--全世界在政治上認同動物保育和需要可持續性的經營自然資源。
1992年6月在里約召開的地球高峰會議(Earth Summit),第一次將此議題放入國際政治的議程
上。此議程的關鍵在於,有超過150個國家在生物多樣性公約(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BD)上,承諾將率先從事動物保育、保護、和維護世界生物物種歧異度的工作
(見表二)。
【表二】
生物多樣性公約
簽定:1992年6月
主要目的:阻止全世界動植物物種,和基因資源的喪失
有超過150個國家簽署協議
簽署義務:拯救和加強各簽署國在其轄區內的生物物種歧異度,並擬定全國性的相關計劃和程
序,與分享資源,以協助計劃的實施
開放簽署時間為1992年6月5~14日;簽署國有157國
(世界動物保育監測中心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 , 1994)
動物園的保育目標
「跟一向被虛構的說法相反的是,大多數在動物園內工作的人,都認為那些野生動物應該生活在
野外,除非將它們囚禁在人工圈養環境的作法,可以合理顯現出動物滅亡與存續的不同。在這個
專業圈子裡的人已能認知到,在動物自然生態體系外的繁殖計劃,最多也只不過是『花錢買時
間』」而已。」(Lindburg , 1993)
世界動物園組織--國際動物園園長聯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Directors of
Zoological Gardens--IUDZG)和國際自然保育聯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的圈養繁殖專家小組(the Captive Breeding Specialist
Group--CBSG),於1993年9月出版《世界動物園保育策略》。這份文件被當作是一個基礎,替
未來的動物園設立了一套議程與架構。它嘗試從量和侃Φ慕嵌齲瑸楝F行全球動物園的狀況下定
義。它所呈現的數據顯示動物園為世界的潮流,它強調以動物園現行和潛在的保育角色為中心主
題,以作為未來工作的策略。這份《世界動物園保育策略》可以說是動物園產業的公開宣言。
然而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確定動物園業者們所展現的有意義、很重要、且適當的方式,確實符
合全球生物物種歧異度的保育工作。(見表三、四、五)
【表三】
《世界動物園保育策略》的保育目標
(i)積極透過各種協調合作方案,支持瀕臨絕種動物的保育工作,透過棲息地域外(ex-
situ,以下例此)與域內保育方式,保育自然棲地、生態平衡(biotopes)及生態系。
(ii)提供支持和設備,以求增加有助於動物保育的科學知識,並提供相關知識與經驗給保
育小區。
(iii)促進政治與社會大眾對於保育的需求、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性,以及創造人與自然間的
平衡有所認知。
【表四】
《世界動物園保育策略》的相關資料
估計全球有10,000個動物園。
估計有1,200個「core」動物園。
估計有3,000種脊椎動物圈養在「core」動物園中。
估計有619,000,000人次去過「core」動物園。
註:「core」動物園被定義為--受到認可的動物園聯盟或協會會員,或是有潛力加入聯盟的動
物園。
如果我們根據《世界動物園保育策略》的表面價值,就輕易的接受了它和它所宣稱的目標,將會
是一個錯誤。本報告的部份目的就在於評估其所提出的說法和願望,以了解其可行性和務實性,
並藉以確定它真的能夠「呈現」未來動物園的藍圖。以下就是我們評估與分析《世界動物園保育
策略》的立論基礎:
‧生物物種因為人類的活動而加速消逝。
‧有一項全球性的承諾--原則上--維護地球上的生物物種歧異度。
‧動物園宣稱可以拯救數千種生物物種。
‧以這樣的「宣稱」為基礎,動物園將需要,而且將消耗大量的資源。
社會大眾和他們所選出的民意代表,必須決定是否應該繼續支持動物園「產業」,或必須發展和
實施其他替代方案。在國際動物園新聞(International Zoo News)的社論中John Aspinall說:
「唯一在倫理上可為今日動物園辯護的理由是,以復育的觀點來繁殖瀕臨絕種動物物種。」
(Aspinall , 1991 , Director/Owner Howletts & Port Lympne 動物園園主兼園長)
6.0 動物園內動物福利的考慮
7.1 動物園適合被囚養的動物嗎?
在里茲的橡樹路上(Oakwood Road,Leeds)仍舊保留的熊坑(bear-pit),是一個令人傷痛的記
憶,象徵過去所有動物園用來囚養動物的極度簡陋的設施。當動物園的動物增加時,即依種類分
類囚養,諸如猴園(the monkey house)、鳥園(the bird house)、爬蟲類動物房(the
reptile house )等,都是我們所熟悉且仍為全世界動物園通用的圈養方式。
民眾到了動物園不喜歡透過籠子觀看動物,園方就將柵欄改為玻璃幕或是壕溝,而為了滿足建築
師的野心或降低管理成本,動物的需求就被放在其次。這種發展趨勢所引發的問題,通常也意味
著動物園對於圈養動物缺乏足夠相關知識。
前倫敦動物園總建築師約翰‧圖維(John Toovey,1994)即曾建議:
「動物園的管理品侃Γ�捎善涮峁┙o動物的設施標准來衡量,而這類設施對動物來說,最好也只
不過是個展示台,但最壞則是個煉獄。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任何一時期的動物園,對於動物的需
求取決與否,皆以人類的觀點作標准,此點由其矯飾的建築設計便可得知。例如,一度在西方國
家動物園內流行的印地安式,或古埃及式的」神殿」,或者是今日的」非洲」印象,則被用來代
表外來種動物。甚且更為不幸的是,動物園建築常被市政府或國家當作炫耀的工具,其原來真正
應有的功能卻被忽視。」
動物園造成圈養動物刻板且不正常行為的原因逐漸被認知後,在不同的程度上,促使了圈養環境
的豐富化:例如放置可讓動物攀爬的物體,可讓動物游泳戲耍的水池,或是可供動物把玩嬉戲的
玩具。
環境和行為上的豐富化,意謂動物對於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夠有較多的掌握。這可不是動物園的
選擇之一,而是動物園必備的條件。這既不是一個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答案,也不表示動物園因
此就有足夠理由可以圈養動物。
經過完善設計的豐富化環境,可以降低動物無聊的感覺,減少動物不正常的行為,但若缺乏妥善
完整的計劃,這種效果也只是暫時的。
大自然本身自是豐富多變,但籠子、圍籬、和欄舍等設施,無論如何「天然化」,都很快就會出
現生態「停滯」現象(ecologically stagnant)。因此大部份環境的豐富化必須持續進行,也需
要引進具有想像力的技術--蟻丘、樹脂枝幹、可采蜜的樹、葉子、樹枝、以及將食物藏起來讓
動物自行覓食等等。然而這些措施或方法是否有效,端賴負責執行的工作人員的動機及其投入程
度。有時候,「豐富化」也需要重新考慮、重新安排、重新設計,以免失去作用。行為和環境的
豐富,只能被視為一項減低囚養環境人工化程度的嘗試,其或可能改善動物的生活品侃Γ�歡�@
些技術的功能仍然有限。
Toovey(1994)即曾表示:「在已開發國家中,大部份遊客可以在電視上--甚或一些人可以在
野生動物保護區--見識真正的『野外』,而現在則期待和想要一個『自然的』動物園。但是動
物園卻是一個全然人工化的地方,就算創造了一些『野外』的效果,也只是表面裝飾而已,它完
全不可能顧及那些被圈養動物的需求,更別說提供一個『自然』棲地和生態環境了。」
即使在歐洲動物園里,屬於社群性動物卻被單獨圈養的情況已降低,大多數動物仍與自然隔絕,
被限制於大部分是人工化的環境里,排除了不同物種動物之間的互動。
部分動物園動物圈養空間的改善,有助於減輕動物的痛苦,但是大部份的欄舍依然忽略了基本的
動物福利原則,以致造成動物的不舒服、緊迫和生病。原因是:
‧遊客對動物的各種侵犯和騷擾。
‧欄舍的型式和大小顯示不尊重動物也需要有隱密性、不尊重動物的社群性行為,以及
安全防衛距離與空間。
‧欄舍是了無生趣的設施,導致動物不自然的刻板行為;並且
‧動物被迫與同類動物、或他種動物、或自然環境隔離;甚至無法接螢π邁r的空氣。
空間的品侃��稇魞然驊敉獾膭游鎿故徑際潛匾獥l件,能夠防止日曬雨淋,有足夠休息的地方是
最基本的需求。對於樹棲和飛行動物而言,則必須有足夠的空間,不論是在地面上或離開地面,
它們都要能夠充份垂直和平行地移動;對有蹄動物而言,它們則需要較多平坦樹少的空地;鳥類
則需要較多的枯樹,以滿足它們適度的自然行為和生活品侃Α?
任何宣稱以「棲地域外(ex-situ)」圈養繁殖方式支持瀕臨絕種動物保育工作的動物園,都必須
對每一種動物在野外環境的自然生態、棲地、與社群性作全盤考慮。只有如此,動物園才能了解
如何滿足被圈養動物的基本需求,遊客的需要則在其次,並要求設計師和建築師依此原則規劃或
施工。
這些原則並非新創,但大部份動物園都只是嘴巴說說而已。動物園根本無法滿足動物對於足夠的
空間和其品侃Φ男枰�?
雖然有足夠空間的動物可能足以發展社會行為,或建立屬於自己的領地;但是單從「量」的角度
來看圈養動物的生活空間絕對是不夠的;圈養空間的「品侃Α掛庵^提供多樣的地域型態、組成特
性、有趣且多樣性的活動選擇等,以鼓勵動物與環境的互動,使其能表現出較為自然的社會行
為。
近年來動物園表面上的「綠化」工作,其動機主要是粉飾形象以增加民眾的接受度,同時增加
「收入」,而不是因為對動物的關懷。
在動物園內,有太多所謂的「自然」景觀,都是為了取悅大眾,而不是為了要滿足動物所需要的
自然環境。
這可由所謂「自然主義」的圈養設施看出,其囚禁動物的方式和十九世紀馬戲團的獸籠沒有兩
樣,典型的柵欄和光禿無趣的水泥磚塊,除了用來圍堵動物外,沒有其他任何意義。至於工作人
員餵食用的走道,則只有沉重的鐵鏈與枷鎖相互撞擊時的聲音回響其間而已。
對於大多數的動物而言,動物園里毫無生趣且疏離的環境不會有何改變,「動物展示」這個字眼
已指明動物在動物園里令人侃σ傻慕巧�?
除非動物園能得到更多的土地,不然他們只能以減少園內動物,或減少遊客服務區域的方式來增
加圈養動物的空間。動物園必須決定那些動物可以正當地保留,而以依照動物對福利的需求,來
分配空間資源的先後順序,作為最重要的工作目標。
7.2 動物福利,不正常行為和人工圈養的影響
「為使被圈養的任何動物獲得妥善的照顧,我們必須承認這些生物不僅僅只是血肉和骨頭而已-
-它們一樣有自然慾望與感覺。」(Jordan and Ormrod , 1978)
有些人辯駁道:動物園提供動物營養均衡的飲食、溫暖的籠舍、和獸醫的照顧,比它們在野外的
生活要好的多。他們也舉例指出,長時間生活在動物園內的動物比它們在野外的同類長壽,以支
持上述說法。但是,大自然最強大的「選擇」力量,卻能減少顯現異常行為、具有不正常顯性基
因,甚至有缺陷或生病動物繁殖的可能性,以確保自然物種的適應性。
不論是來自人工繁殖或是野外捕捉,從野生動物進入動物園牢籠的那一刻起,行動限制就已加諸
在動物的本能行為上,也許最大的剝削就在於它們喪失了最重要的自由--可以做「有意義的選
擇」之自由。而動物園內的動物也常會陷入一種「學習而來的絕望狀態」中。
科學提供了充分的證據顯示,動物有很強的支配慾望。舊金山州立大學生物學教授Hal
Markowitz,曾擔任奧勒岡動物學研究中心主任,以及波特蘭動物園副主任,他指出:
「當食物完全相同,而且垂手可得時,動物仍然會做出某些不必要的動作,以『努力』獲得食物
的這項發現,說明我們對於動物行為的有些詮釋多麼膚淺。當一名學生進入實驗室,因觀察一隻
老鼠推壓一枝杠桿,或是一隻鴿子叼起一把鑰匙,他可能輕易地就會認為,動物是因為口渴和飢
餓才做這些努力以得到食物和水。但是如果這些動物身邊就有一大堆食物,卻仍然會去做相同的
動作,那麼這個解釋就行不通了。」
「相反地,我們必須正視另一種看法,那就是除了我們人類自
Ⅶ 求助論文:動物園是否應該被關閉的論文或資料
相關資料:
城市動物園不應消失
中國林業科學院環保所動物學家儲教授說,目前,全國不少大城市都掀起動物園搬遷風,這是很有待商榷的,如果是出於商業的考慮,老百姓就更不會答應。
儲教授說,城市裡兒童、學生多,作為城市動物園,其宣教功能遠大於野生動物的傳承繁殖功能。若動物園遷到遠郊,路途遙遠和交通成本的增加,將不利於觀
賞、教育;同時,公園的門票肯定也會漲,這是不利於普通百姓消費的。在國外,動物園一般定義為福利性公園,不售票或者收費極少。
儲教授說,偌大一座動物園,搬遷一下也很不容易。即使搬到郊外,如果不加強建設,不注意和當地生態的和諧發展,效果不一定就理想,頂多是把(關動物的)籠子稍微放大些。
儲教授指出,動物在城市園林集中飼養便於觀察,展覽方式肯定比郊區好,「放到郊區,小孩怎麼找得到?」。他補充,根本上說,城市動物園是不應該消失的,注意動物園自身改造和與周圍交通、城市建設的協調發展,老百姓肯定會歡迎的。
http://..com/question/20837081.html
為什麼不提倡參觀動物園?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Ⅷ 現在北京動物園金開利德攤位租賃費用大概多少
看位置一般在10-15萬
Ⅸ 武漢動物園的動物館舍
武漢動物園是融野生動物移地飼養與繁殖、保護與研究、收容與救護、科普教育、演展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園林動物園。建有百鳥樂園、鶴島、天鵝湖、中型猛獸館、大熊貓館、斑馬館、長頸鹿館、兩棲爬行 館、象館、金絲猴館、猩猩館、獅虎山、熊山、孔雀園、鹿苑、兒童游樂動物園、馴獸表演場、自然放養區等30餘座動物館舍展區。還建有獸醫院、繁殖場、飼料房、供熱中心等後勤設施。拓有「郢趣園」、「湖光軒」、「九孔橋」、「白鰭豚綠化廣場」、犀牛群雕、大熊貓群雕、兒童游樂城堡等30餘處園林景點及20餘個游樂、餐飲服務設施。
園內以觀賞動物為基礎,以發展靈長類尤其是以神龍架亞種金絲猴種群為特色。現有大熊貓、金絲猴、神農白熊和丹頂鶴等珍禽異獸200餘種2000餘頭(只)。植物以常綠樹為骨幹,以樟樹、池杉、水杉、竹為特色,現有樹木花卉180餘種近8萬余株,另有大面積的純草坪及自然植被。綠化覆蓋率達81.3%。1987年7月,經國家建委考察,武漢動物園被納入全國八大動物園之列。
現有大熊貓、金絲猴、棕熊、丹頂鶴、黑鸛、黑天鵝、斑馬、長頸鹿、河馬、大象、獅、虎、豹等珍禽異獸300餘種3000餘頭(只)。武漢動物園是世界上唯一擁有神農架白化熊展出的動物園。987年7月,經國家建設部考察,武漢動物園被納入全國八大動物園之列。
1999年武漢市政府以一級政府目標的決心,動物園出資800萬元,將漢陽漁場原作養殖用的馬滄湖(面積26.7公頃)水面使用權轉讓給了動物園,納入城市公共綠地的范疇。為水生野生動物展出和水面游樂的統一和諧創造了條件。該園在珍稀動物繁殖上頻結碩果,每年繁殖動物10多種200頭(只)以上,為拯救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作出了貢獻。 武漢動物園濕地鳥區位於公園東南角,面積12萬余平方米,展示珍稀鳥類約60種1400隻(不含野外飛來安家的)。這里是鳥類的天堂,碧水環繞,林木蔥蘢,山石亭舍,布局精妙,是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匠心打造的獨具濱湖特色的濕地鳥類展區。濕地鳥區主要以涉禽、游禽、攀禽、鳴禽為主。
企鵝館:企鵝無論在哪裡都是明星動物,其受大家喜愛及重視程度不低於大熊貓。企鵝生活地南極,動物園怎麼為企鵝的生存環境提供保障呢?其實,世界上總共18種企鵝,它們全分布在南半球——南極與亞南極地區約有8種,其中在南極大陸海岸繁殖的有2種。比較有名的生活在南極的帝企鵝,也就是大家聽到企鵝後,腦海中第一反應的原型。但是在炎熱的非洲大陸也有企鵝——斑嘴環企鵝,武漢動物園裡面的企鵝正是它。 武漢動物園大門氣勢輝宏,宛延150米。精美的動物科普櫥窗,不銹鋼通透式電動東門,國內最先進的全電腦售、驗票贈精美紀念卡一體化系統,深紅色6根高低錯落或方或扁形門柱。門前廣場東部建有武漢市百花園工程之一的精美花壇,其中一組4隻大小不同,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大熊貓雕塑,實乃動物園的點睛之筆。
進門左邊是大幅高品位的導游圖,中英文對照,各類有代表性的動物圖片,給人以粗略的規模概念;正上方是動植物底圖上醒目的「保護野生動物,維持生態平衡」的口號,代表了廣大遊客的心聲。導游圖東側是兒童游樂動物園:童話城堡;7個小矮人;能餵食的鴿子廣場;羊拉車;喂兔;餵羊;喂豚鼠;接下來是游樂場的碰碰車、飛毯、飛機、摩天輪、瘋狂老鼠、豪華轉馬、寶寶樂等。
園內以觀賞動物為基礎,以發展靈長類尤其是以神農架亞種金絲猴種群為特色。現有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白熊、丹頂鶴、黑鸛、斑馬、河馬、大象、獅、虎、海豹等珍禽異獸110多種764隻。植物以湖北常綠樹為骨幹,以樟樹、茶花、竹為特色,現有樹木花卉167種約8萬株,另有大面積的草坪,綠化覆蓋率達百分之七十三。 售票時間 8:00 - 17:00
清園時間 20:00 成人票每張20元;
1.2米以下兒童在監護人的陪同下,免費入園;
70歲以上老人持老年證免票入園;
65歲(含)以上老年人憑老年證或身份證,現役軍人、殘疾人憑有效證件,在售票窗口換免費票入園;
60—65周歲老人持證購半票;
大中小學校團體享受團體優惠。 市內乘坐公交42、273、413、553、580、622、646、711路等公交車,在動物園路的「武漢動物園」站下可到。
動物園路公交停車場(711路)
墨水湖北路五紅里社區(273路; 413路; 553路; 580路; 622路; 646路)
動物園路武漢動物園(42路; 273路; 413路; 553路; 580路; 622路; 646路; 711路;電車7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