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古文運動的基本內容和成果

古文運動的基本內容和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03 06:09:37

① 古文運動內容

具體說:就是指唐宋八大家所倡導文化運動。內容:唐宋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葉及北宋時期以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因同時涉及文 學的思想內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 「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 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認為自己的散文繼承了先秦兩漢文章的傳統,所以稱「古文」。韓愈提倡古文,目的在於恢復古代的儒學道統,將改革文風與復興儒學變為相輔相成的運動。在提倡古文時,進一步強調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韓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② 唐宋古文運動的成就

在政治思想方面,排斥了佛老,加強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在文學方面,對文體,文風和文學語言進行了革新,確立了一種切合實際,便於表達的新散文,縮小了駢文的的應用范圍,產生了許多優秀的文學性散文,並由此促進了其他文學形式如傳奇,變文的發展;在影響方面,對宋代的詩文革新運動,明代前後七子的復古思潮,清代桐城派散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③ 什麼是"古文運動

唐宋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葉及北宋時期以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因同時涉及文 學的思想內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 「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 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認為自己的散文繼承了先秦兩漢文章的傳統,所以稱「古文」。韓愈提倡古文,目的在於恢復古代的儒學道統,將改革文風與復興儒學變為相輔相成的運動。在提倡古文時,進一步強調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韓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④ 簡答古文運動的主張和貢獻

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
因古文運動涉及文學的思想內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 "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 中唐古文運動,雖然在當時文壇上取得了勝利,但駢文並未就此匿跡,晚唐以後,它還在繼續流行。五代到宋初,浮靡華麗的文風再度泛濫,到了宋朝的古文復興由歐陽修倡導之後,才形成一場運動。又一次把古代文學、特別是散文以及文論的發展推進了一大步。此後,以"唐宋八大家"為代表的古文傳統,一直為元明清散文家奉為正宗,而明清散文更多取法於歐陽修、曾鞏、蘇軾等。詩歌方面,歐陽修、王安石、蘇軾也給予南宋金元詩以及明代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清代宋詩派以深刻的影響。

⑤ 唐代古文運動的內容

一、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對駢文[1] 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因涉及文學的思想內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 「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 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認為自己的散文繼承了兩漢文章的傳統,所以稱「古文」。韓愈提倡古文,目的在於恢復古代的儒學道統,將改革文風與復興儒學變為相輔相成的運動。在提倡古文時,進一步強調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韓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二、韓愈等人舉起「復古」的旗幟,提倡學古文,習古道,以此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儒家思想。這主張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社會上的廣泛反應,逐漸形成了群眾性的斗爭浪潮,壓倒了駢文,形成一次影響深遠的「運動」。這一運動有其發展過程。在駢文盛行時,已有人提出改革的要求,初唐陳子昂曾主張「復古」,是文體革新的先驅者。其後,蕭穎士、李華等繼起,提出取法三代兩漢的主張,為韓柳古文運動做了思想准備。中唐時期雖經安史之亂,唐朝國力衷弱,但貞元以後,社會暫時安定,經濟有所發展,出現了「中興」的希望。這樣韓愈等人倡導古文運動的時機也就成熟了。他們提出「載道」、「明道」的口號,這是古文運動的基本理論。他們重視作家的品德修養,重視寫真情實感,強調要有「務去陳言」(韓愈《答李翊書》)和「詞必己出」(韓愈《南陽樊紹述墓誌銘》)的獨創精神。他們一方面親自實踐,一方面又培養了許多青年作家,使古文運動的聲勢日漸壯大。

⑥ 中唐古文運動的成就是什麼

樓上的 從網上摘的掛上來干什麼
要靠自己學習到的
古文運動歷史上有很兩個大的高潮據我所知,從唐代刀宋代大致是這個時候 的
你說的應該就是說的唐代的 吧 唐代中期古文運動的基礎是唐代初期初唐四傑之一的陳子昂興起 的 主要的目的表面上是發對追求辭藻華麗的駢文追求思想的解放 實質的目的應該是發對當時中唐安史之亂後的混亂的政治 追求政治的安定 在文化上反映出來的罷了 唐代的主要代表任務就是韓愈柳宗元了 他們主張明道 載道 追求先秦的古體文筆 主張人們的文章應該反映人們現實的思想 而不是疑問的追求華麗的辭藻 中唐到了唐明皇時期古文運動就減弱了是因為 這時政治已經相對穩定了 他的成就就是差不多糾正了當時只重形式的文風 更見人性化注重人的思想 為後來的宋代的古文運動奠定了基礎
都是自己以前看書學到的 看著合適久給分吧

⑦ 簡述唐宋古文運動的主要內容

韓愈、柳宗元等人提倡的一場文學運動,主要是反對六朝以來講究排偶、辭藻艷麗的浮誇文風,大力提倡「言之有物」的古文,強調學習先秦兩漢的文章,主張「辭必己出」「惟陳言之務去」。
其實就是要求文章必須有實在的思想內容,文章必須為政治功用等服務。。

⑧ 古文運動簡介

古文運動
所謂「古文」,是韓愈等人針對「時文」即魏晉以來形成、至初盛唐仍舊流行的駢
體文而提出的一個概念,指先秦兩漢時單行散句、沒有規定形式的文體。
詩的格律化、文的駢儷化,同是六朝文學的結晶和主要特徵,而前者為唐人所繼承
發展,後者到中唐以後卻受到嚴厲的批判,這裡面有一個根本的原因:詩歌,盡管也有
人會強調它的政治和倫理作用,但它的藝術性、抒情性總是不可否認的,它具有某種特
殊形式、特殊要求,也似乎是無可非議;文章則不同,它作為一切文化的最基本的語言
載體,形式上的過分束縛會使它的多種功能受到很大妨害;而從政教需要的角度來看,
駢文更顯得不切實用。
從六朝文章的發展趨勢來看,是越來越顯示出以下幾方面的嚴重的弊病:第一,是
駢體文的過度膨脹。本來,六朝人提出「文」、「筆」之分,包含著區別藝術性與實用
性文章的意識,但士人好尚麗藻的風氣,不僅使抒情寫景一類文章完全駢偶化,而且把
駢文的寫作推進到奏議、論說、公文、信札等各種實用文的領域,使用散體文的幾乎只
剩下歷史、地理等不多的幾種著作類型。第二,是駢體文的束縛越來越嚴重。本來,駢
文的基本特徵只是使用對偶句式,而且也不妨散句和駢句雜用,到了後期,不僅對偶的
要求越來越嚴格,句式也定型為四字句和六字句交錯,還要講究用典、聲律,實際成了
一種「格律文」。第三,對文章形式的極度講究,原本和南朝文人迴避社會矛盾的心理
有很大關系;而形式的嚴重束縛,又推進了程式化和好用陳詞濫調的習氣。因此,文章
的抒情、敘事、說理等各種功能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削弱。能夠在層層束縛中自由揮灑
的駢體文不是沒有,但這畢竟太困難,大多數人只能靠套用陳舊的程式、典故、語匯來
寫作,造出大批不痛不癢、半死不活的文字。由於以上弊病的存在,文體的改革就不可
避免。不但實用之文要恢復其實用性,就是藝術之文,也需要有更自由地表達思想、抒
發情感的形式。何況,文章的所謂實用性和藝術性也不是截然分開的因素。
由上述情況就可以知道,所謂「古文運動」,其實並不是單純的文學運動。從基本
的特徵來看,古文運動是要改革文體;而改革文體,卻可以用於不同的目的。一方面,
古文家企圖以此來復興儒道,恢復散文宣揚正統思想的功能、以挽救唐王朝的衰亡;另
一方面,他們也需要以此來更好地表達個人在實際生活中的思想感情,而這一種需要同
前一個目的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古文運動」之所以有文學史上的價值,主要還是
因為後面這一點。
駢體文的出現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其重要的貢獻,但它是帶著偏頗和弊病發展起來的;
古文運動也是如此。而且,盡管古文運動以一種「矯枉過正」的面貌出現,也並沒有對
前者徹底「取而代之」。後代是駢體文與散體文兩者共存,並互相融匯。我們需要知道:
文學同其他文化現象一樣,從來不存在不偏不頗、十全十美的發展道路。

⑨ 古文運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唐宋古文運動
唐宋時期的文學革新運動,其內容主要是復興儒學,其形式就是反對駢文,提倡古文。

所謂「古文」,是對駢文而言的。先秦兩漢的散文,特點是質朴自由,以散行單句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於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思想。自南北朝以來,文壇上盛行駢文,流於對偶、聲律、典故、詞藻等形式,華而不實,不適於用。西魏蘇綽曾仿《尚書》作《大誥》,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體,未有成效。隋文帝時下詔禁止「文表華艷」,李諤上書請革文華,都沒有扭轉頹風。唐初文壇,駢文仍佔主要地位。唐太宗為文也尚浮華。史學家劉知幾曾在《史通》中提出「言必近真」、「不尚雕彩」的主張;王勃提議改革文弊,但他們自己的作品,仍用駢體;陳子昂也揭櫫復古的旗幟。唐玄宗天寶年間至中唐前期,蕭穎士、李華、元結、獨孤及、梁肅、柳冕,先後提出宗經明道的主張,並用散體作文,成為古文運動的先驅。韓愈、柳宗元則進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論,並寫出了相當數量的優秀古文作品,當時有一批學生或追隨者熱烈響應,終於在文壇上形成了頗有聲勢的古文運動,把散文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韓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他們倡導古文是為了推行古道,為了復興儒學。韓愈說,「學古道而欲兼通其辭;通其辭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題歐陽生哀辭後》)。所以,他們的古文理論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過韓特別強調儒家的仁義和道統,柳則主張「以輔時及物為道」(《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此外,兩家的古文理論體系還包括:①主張「養氣」,即提高作者的道德修養,強調「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韓愈《答李翊書》),作者的道德修養決定文章的表現形式,所以「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韓愈《答李翊書》)。②關於學習標准,主張「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同前),不僅重視經史,也重視屈原、司馬相如、揚雄等人的藝術成就,吸取他們的精英,豐富自己的寫作(韓愈《進學解》、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③自創新意新詞,不避「怪怪奇奇」(韓愈《送窮文》),反對模仿因襲,要求「惟陳言之務去」(韓愈《答李翊書》),認為「唯古於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韓愈《南陽樊紹述墓誌銘》)。所以對古聖賢人的著作,要「師其意,不師其辭」(韓愈《答劉正夫書》)。④在重視藝術形式的同時,特別反對有文采而內容荒謬的作品,認為「是猶用文錦覆陷□也。不明而出之,則顛者眾矣」(柳宗元《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⑤要求寫作必須有認真的態度,不敢出以輕心、怠心、昏氣、矜氣(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⑥反對盲目地厚古非今,認為「古人亦人耳,夫何遠哉」(柳宗元《與楊京兆憑書》)。對「榮古虐今者,比肩疊跡」(柳宗元《與友人論為文書》)的狀況表示憤慨,指出當代好作家不少,「若皆為之不已,則文章之大盛,古未有也」(柳宗元《與楊京兆憑書》)。顯而易見,韓、柳所倡導的古文運動,在文學上是利用復古的旗幟從事文學革新,推動文學前進。

韓、柳提倡古文,在當時是經過一番斗爭的。韓愈曾說:「仆為文久,每自測意中以為好,則人必以為惡矣。小稱意,人亦小怪之;大稱意,則人必大怪之也。」(《與馮宿論文書》)然而,面對時人的非難和嘲笑,韓愈毫不動搖。他「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不斷壯大了古文運動的隊伍。韓愈的學生有李翱、皇甫□、李漢等人,他們又轉相傳授,推動了古文運動的開展。韓、柳諸人注意汲取口語中的新鮮詞彙,提煉為一種接近口語的新的書面語言,寫下了許多優秀作品,擴大了書面語言的表達功能,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新的散文傳統。唐末皮日休、陸龜蒙、羅隱等人寫的一些諷刺現實的小品文,也都用古文體,可說是承襲了古文運動的余風。

中唐古文運動,雖然在當時文壇上取得了勝利,但駢文並未就此匿跡,晚唐以後,它還在繼續流行。五代到宋初,浮靡華麗的文風再度泛濫,前蜀牛希濟在他的《文章論》中曾提出:當時文章「忘於教化之道,以妖艷為勝」。宋初,王禹偁、柳開又開始提倡古文,都提出文道合一的主張,但二人孤軍作戰,沒有形成有力的運動。真宗朝和仁宗初年,以楊億、劉筠為代表的「西昆派」,追求聲律駢麗的形式主義思潮,席捲了當時文壇。到石介諸人出來,才給延續百年之久的淫靡文風以有力打擊。石介著《怪說》,猛烈抨擊「楊億之窮妍極態,綴風月,弄花草,淫巧侈麗,浮華纂組」,並在《上范思遠書》中呼籲「二三同志,極力排斥之,不使害於道」,矢志「學為文,必本仁義」,寧死不作淫靡文章。但石介的創作,成就並不大。宋代的古文復興,要到歐陽修倡導之後,才形成一場運動。

歐陽修憑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帶動了一支寫作隊伍。他的同輩蘇洵,學生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蘇軾門下又有黃庭堅、陳師道、張耒、秦觀、晁補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樹旗幟,擴大影響,從而使宋代古文運動達到波瀾壯闊的地步。宋代古文運動的主要特點,第一是主張明道。歐陽修說:「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答吳充秀才書》)蘇軾說「吾所為文必與道俱」(《朱子語類》引)。這一點繼承了唐代古文運動的傳統。第二是不高談學習先秦兩漢而直接取法韓愈。王禹□說「近世為古文之主者,韓史部而已」(《答張扶書》)。他們學韓的共同點,是學韓文「文從字順」,平易近人的作風,而不學他追求奇古奧僻的偏向。因此,宋代古文,進一步奠定了韓、柳開創的新的書面語言的基礎,更有利於表達思想,也更便於為人們接受,發揚了他們開創的新的散文傳統的精神。明人朱右把歐、曾、王、三蘇六家與韓、柳合稱為「八先生」,茅坤編選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古文,取得了分庭抗禮的地位。明代宋濂、唐順之、王慎中、歸有光等人以及清代桐城派、陽湖派古文之所以取得一定成就,追根溯源,無一不是受到唐宋古文運動的啟發或影響。唐宋古文運動,可說是中國散文發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⑩ 古文運動的成就是什麼啊

古文運動這種深刻的精神追求,是它有別於初盛唐散文創作的重要特徵。文體上的駢散之爭從駢文鼎盛的齊梁時期就已經開始,延及唐初,爭論不斷。唐初,魏徵在《隋書•文學傳序》中嚴厲批評駢文的弊病;李延壽在《北史•文藝傳序》中大聲疾呼南北文學合流;傅奕、呂才用散體文寫反佛文章;陳子昂提倡詩文革新,力斥齊梁,他創造了不少散體文,如《上蜀川安危事三條》、《上軍國利害事》等都深刻地抨擊時弊,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安史之亂前後,又涌現了一批古文作家,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和更高級的層次上推動了古文的發展。如蕭穎士、李華、元結、獨孤及、粱肅、柳冕等,這些人對韓柳有直接的影響。但是古文運動之前的散體文創作,其藝術成就都無法與韓柳等人的古文創作相比,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其一,韓柳之前的散體文作者,普遍缺少像韓柳那樣深刻而豐富的精神追求。他們在批評駢文,提倡散文時,也多強調文章與道德教化的關系,如獨孤及主張文章要「以五經為源泉」(獨弧及《趙郡李公中集序》);柳冕認為「淫麗形似之文,皆亡國哀思之音也」(《與滑州盧大夫論文書》);他強調文章的社會教化作用,強調文學與儒學合一:「文章者,本於教化,發於情性。本於教化,堯舜之道也;發於情性,聖人之言也。」「文章風俗,其弊一也。變之之術,在教其心……經術尊則教化美,教化美則文章盛,文章盛則王道興。」(柳冕《謝杜相公論房杜二相書》)元結等人又特別強調文學的諷時刺世功能,要 「救世勸俗」,「導達情性」。他認為文章應能「極帝王理亂之道,系古人規諫之流」(《二風詩論》)「盡勸怨之聲音,可以上感於上,下化於下」(《系樂府序》),但這些作者對儒道本身的理解沒有根據時代的要求而做出新的闡發,因此其文章不免有說教與僵化之弊,缺少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精神內涵。
韓柳之文,尤其突出的是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感激怨懟之情,韓愈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送孟東野序》),他所謂的「不平則鳴」在創作中主要指向由現實坎懍所激發的感激怨懟之情。在《荊潭唱和詩序》中,他提出:「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聲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也。」而柳宗元在被貶謫之後所寫的「嬉笑之怒,甚於裂眥;長歌之哀,過於痛哭」的作品,也正是他對社會現實的不平之鳴,這就極大豐富了古文的抒情內涵。
其二,韓柳對古文藝術有豐富的思考,這也是前此的散體文作者所普遍缺乏的,他們的思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道而不輕文:他們都主張文與道二者必須互相結合。韓愈在《答尉遲生書》中說「本深而末茂,形大而聲宏。」「體不備不可以成人,辭不足不可以成文」。柳宗元也一再強調文要「羽翼夫道」(《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並強調「文」的重要性:「然而輔時及物之道,不可陳於今,則宜垂於後。言而不文則泥,然則文者固不可少耶」(《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
2,韓、柳又十分強調作家本人的修養,即重視作家的思想、人格、氣質、品德等內在精神力量對文學創作的影響。韓愈在《答尉遲生書》中說:「夫所謂文者,必有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實。實之美惡,其發也不掩。」在《答李翊書》中,明確提出養氣說:「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柳宗元也強調作家「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 (《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文章,士之末也,然立旨在乎其中。」(《與楊京兆憑書》)並特別強調作家應有嚴肅的創作態度,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懼其剽而不留也;未嘗敢以怠心易之,懼其弛而不嚴也;未嘗敢以昏氣出之,懼其昧沒而雜也;未嘗敢以矜氣作之,懼其偃蹇而驕也。」韓柳強調作家道德行為和文藝修養,對古文運動順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能辨證處理文風的古今之辨。在文風方面,韓柳堅決反對六朝駢文的浮艷之風。韓愈批評駢文「其聲輕以浮,其節數以急,其辭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為言也雜亂而無章」(《送孟東野序》)。柳宗元也明確反對「貴辭而矜書,粉澤以為工,道密以為能」 (《報崔黯秀才論為文書》)的頹靡文風。但在創作中,他們並不一味排斥駢文,而是能吸取其長。韓柳之前的散體作者堅執駢散之壁壘,對駢文藝術採取了嚴厲的批評態度,在創作上也很少加以吸取,相反,韓柳則能廣泛吸取各類文體的藝術成就,韓愈「文起八代之衰」,但其文章實集「八代之長」;柳宗元早年工於駢文,後期轉為古文,對駢文藝術的精華也多有吸取。清人劉開說:「夫退之起八代之衰,非盡掃八代而去之也,但取其精而汰其粗,化其腐而出其奇。其實八代之美,退之未嘗不備有也。」(《孟塗文集》卷四《與阮芸台宮保論文書》)。另一方面,韓柳雖主張師古,但反對因襲剽竊,韓愈明確主張,即使對古人的經典之作,也只能「師其意不師其辭」(《答劉正夫書》);柳宗元也反對食古不化,他尖銳地批評「榮古虐今」(《與友人論文書》)的不良風氣,痛斥「漁獵前作,戕賊文史」的惡劣作風。總之,韓柳都能在創新中兼取古今之長,因而對古文藝術做出了重大貢獻。
正是有韓柳的傑出建樹,一大批作者參與到古文的創作中,一場轟轟烈烈的古文運動伴隨著社會改革應運而生。

閱讀全文

與古文運動的基本內容和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