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陳德敏的獲獎成果
1.專著:《節約型社會法律保障論》,2013年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2.研究報告:《「十二五」時期長江上游流域綜合開發治理研究》,2013年重慶市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3.專著:《環境法原理專論》,2011年度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4.課題:《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指標體系研究》,2010年重慶市第二屆發展研究獎二等獎
5.專著:《挑戰與策略:中國資源安全法律保障》,2009年重慶市首屆法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6.專著:《資源循環利用論———中國資源循環利用的技術經濟分析》,2008年重慶市第六次哲學社科三等獎
7.研究報告:《重慶市科技發展的總體戰略研究》,2008年重慶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8.課題:《區域經濟發展及生產力空間布局研究》,2006年重慶市(首屆)發展研究獎三等獎
9.課題:《重慶市三峽庫區可持續發展保障能力的機制研究》,2006年度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0.課題:《重慶市R&D資源整合開發與科技持續發展的綜合研究》,2003年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11.專著:《世紀展望:崛起的長江城市產業帶》,2002年國家計委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
12.研究報告:《長江沿岸地區產業發展規劃研究》,2002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13專著:《資源經濟法學》,2001年重慶市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14.研究報告:《我國再生資源核算的綜合研究》,1999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B. 丁賢勇的主要獲獎成果
浙江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浙江省人民政府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浙江省社聯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杭州市人民政府社科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
C. 趙存生的獲獎成果
1. 2004年5月15日,發表於《新長征》第2期的論文《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建設新的里程碑》,獲得2003年度北京市局級領導幹部優秀理論文章一等獎
2. 2004年6月18日,發表於《人民日報》2003年7月9日的論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獲得北京大學第九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3. 2006年3 月13 日,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鄧小平理論與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2001年立項),通過教育部社會科學司組織的鑒定,被評為優秀
4. 2006年12月14日,發表於《高校理論戰線》2004年第2期的論文《關於弘揚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幾個問題》,獲得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D. 魯桐的獲獎成果
《西方國家金融管制及其啟示》被評為1994年度安子介國際貿易優秀論文獎;
LuTong and Stephen You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Working Paper 97/12 StrathclydeInternational Business Unit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榮獲第三屆(2000年)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科研成果一等獎;
《中國企業海外經營:在英國的實證研究》(載《世界經濟》2000年第4期),榮獲2001年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頒發的「全國外經貿研究成果獎」學術論文二等獎。同時獲得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獎(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著作:《WTO與中國企業國際化》榮獲第四屆(200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同時獲得世界經濟與政治所2001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獎;
論文:《評<多邊投資協定>談判》(載《世界經濟》1999年第7期),獲得「新世紀改革發展與西部大開發戰略」優秀論文評選中獲得優秀論文一等獎,並收入《中國社會科學理論參考文庫》一書。(2001年12月);
論文:《獨立董事制度的發展及其在中國的實踐》(載《世界經濟》2002年第6期),榮獲得《社會科學與西部大開發》學術成果特等獎(2002年);
論文:《溫州民營企業國際化》魯桐、李朝明(載《世界經濟》2003年第5期),榮獲第十二屆(2004年)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三等獎。同時榮獲世界經濟與政治所2006年度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魯桐等著:《中國企業跨國經營戰略》獲世界經濟與政治所2006年度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同時獲得第六屆(200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E. 溫巧燕的獲獎成果
1. 指導的博士生論文《量子保密通信若干問題的研究》獲2008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
2. 指導的博士生論文《量子密碼協議的設計與分析》獲2009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
3. 指導的博士生論文《量子秘密共享協議的設計與分析》獲2010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
4. 一篇學術論文入選2007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5. 主持的《量子保密通信協議理論及其模擬技術》項目獲2009年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6. 專著《現代密碼學中的布爾函數》獲2004年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7. 發表SCI檢索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2部(《現代密碼學中的布爾函數》,《量子保密通信協議的設計與分析》),譯著一套(《密碼學基礎》,2部)
F. 周溯源的獲獎成果
1.《自由是什麼》(論文),獲1994年第一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專家提名獎,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共青團中央聯合主辦。
2.《第二次世界大戰通鑒》(參編),獲1995年第五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圖書二等獎。
3.《中國文化知識精華》(新型工具書),合寫,獲1990年「第四屆全國圖書金鑰匙二等獎」;獲「全國暢銷書獎」,「湖北省品牌獎」,中國出版家協會、中國編輯學會聯合頒發的「中國金鑰匙獎」。
4.《磨就昭昭鏡,功過是非明——喜讀易竹賢著<胡適傳>》,獲1987年光明日報全國圖書評論徵文獎。
5.《評述他的一生,透視他的靈魂——<汪精衛傳>評介》,獲1988年光明日報全國圖書評論徵文獎。
6.《信心足則精神振》,獲北京日報1990年「我談振奮民族精神」徵文優秀論文獎。
7.《這本書不僅僅論證了三峽工程——評介<論三峽工程的宏觀決策>》,獲1990年湖南省新聞出版局、湖南省出版工作協會主辦湘版圖書書評一等獎。
8.《洋務運動給近代中國提供了哪些新的東西》,獲1993年四川省期刊協會期刊好稿首次評比二等獎。
9.《怎樣看待「理論分歧現象」》,合寫,獲1997年河南省南陽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0.《學習鄧小平同志的務實精神——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獲1998年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徵文優秀論文獎。
11.《長治久安、振興中華的治國新方略——論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獲2002年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徵文優秀論文獎。
12.《千年憂思——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治亂興衰思想論綱》(專著),獲2013年首屆清華大學李學勤中國古史研究獎。
G. 賀聖達的獲獎成果
由其擔任副主編的《當代東南亞各國系列》叢書,獲1996年國家圖書獎;《東南亞文化發展史》獲1999年滇版優秀圖書;《走向21世紀的東南亞與中國》2000年獲雲南圖書二等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獲2004年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劍橋東南亞史》獲2004年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國家新聞署「版權貿易輸入圖書優秀獎」。
H. 成果、成績和成就有什麼區別
一、意思不同
「成果」意思是:指成全,成立。是收獲到的果實,常用於指工作或事專業方面的成就屬。也可指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成績」意思是:本意指麻和棉搓捻成線,後來指成功的業績,成效;也指工作或學習所取得的成就、收獲。
「成就」意思是:指成績;業績;成就非凡。
二、用法不同
1、成果:通常在句子中作主語、賓語。
例句:林先生在商場奮斗多年,現在終於有了一番成果。
2、成績:通常在句子中作賓語。
例句:小明的學業成績十分優異,每學期都是全班第一名。
3、成就:通常在句子中作謂語、賓語。
例句:由於李大嬸的熱心牽線,終於成就了一樁好姻緣。
(8)獲獎成果指什麼擴展閱讀
「成就」的近義詞:
1、造就
拼音:zào jiù
意思是:指培養使有成就。
例句:他創辦學校的目的,是希望能為國家社會造就更多人才。
2、功績
拼音:gōng jì
意思是:指功業與勞績。
例句:由於打了勝仗,他獲得了很大的功績.
I. 葉祥松的獲獎成果
(獨立或第一獲獎人)
[1] 當代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互動——基於國際產業轉移的視角(論文、獨立)獲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
[2] 當代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互動——基於國際產業轉移的視角(論文、獨立)獲廣東省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3] 《農村機構改革與農村經濟組織創新——「農聯模式」及其運行機制研究》(項目),被評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秀等級
[4] 《現代企業前沿問題研究》(著作、獨立)獲陝西省第八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5] 《發達農村地區社會保障問題》(論文、獨立)獲1988—1990年度中國民政與社會福利學會優秀論文獎。
[6] 《國有企業創新的八大難題》(論文、獨立)獲廣東省第六次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
[7] 《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組織形式新探——「農聯模式」及其運行機制》(論文),獲佛山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8] 《農村剩餘勞動轉移及其對策》獲廣東省勞動廳優秀論文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