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山西金成果

山西金成果

發布時間:2021-08-02 17:06:20

㈠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部隊的主要成就

從大隊部出發,走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路側都是懸崖絕壁,車開著開著就無法前行了。「要是天氣好的話,車可以開上去,今天下雨,路滑不敢開。我們得爬上去了。」王曉軍解釋。手機信號在此前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一個地勢平緩的山崖上聳立著一個綠色圓錐體,佔地約10平方米大小,這就是黃金戰士勘探黃金的最前沿陣地。
鑽礦地點分為戈壁灘、沙漠、林區、山區,條件無一例外都很艱苦。黃金五支隊二大隊常年駐守在秦嶺山區,負責當地的找礦、鑽礦任務。
每個大隊下屬地質中隊和勘探中隊,兩隊互相配合完成任務。地質中隊負責找礦,確定開鑽地點後,鑽礦任務由勘探中隊負責完成。
記者探訪的勘探中隊借住在當地老百姓的房子里。從這些房子出發到鑽探機台還有好幾公里陡峭的山路,上晚班的戰士也要走將近一個小時。采訪當天,正趕上下雨,記者用了40多分鍾才「爬」上鑽探機台。機檯面積約10平方米,高13米,掛了綠色的油布維護設備,遠遠看去像一個綠色的圓錐體。
噪音是勘探中隊戰士們常年面臨的困難之一。醫學證明,人類聽力所能承受外界的噪音是80分貝。機台前的噪音高達110分貝。
被譽為「拚命三郎」的武警黃金五支隊支隊長張寶河在機台前幹了16年。16年,他累計鑽進達4萬余米,相當於鑽透了五座喜馬拉雅山,為國家探明黃金儲量80餘噸,潛在經濟價值80多億元。
機台常年的噪音導致他常年頭暈,耳鳴。醫院診斷結論為植物神經損傷而致神經性耳聾,基本沒有治癒的可能。他需要依靠高倍助聽器來和外界進行溝通。 鑽探機在確定好的方位內打鑽,延伸到地下幾百米的深處采樣。「鑽機一旦開始就不能停止,必須一天24小時旋轉。」勘探中隊技術負責人翟開慧向記者介紹。「因為一旦停下來,已經開鑽的山崖隨時可能出現垮塌現象,發生堵塞。」
為了維持鑽探機全天候不間斷運行,戰士們4人一班,3班倒輪流值班。「所以來我們中隊的客人一天24小時都可以吃飯,深夜12點都有飯吃。」翟開慧開著玩笑。
4個年輕的戰士各管一攤。班長是有經驗的老戰士,能處理一些突發情況,另外3個戰士有負責泥漿攪拌的,有負責取芯的。他們的任務就是打到相應深度,把鑽機提取上來的岩芯按號存放。根據他們的取樣,後方的實驗人員判斷出岩石層里金礦石的含量。
對於王彥明和戰友而言,這些年的最大變化就是他們的工作發生了很大變化,比以前輕,也更快捷。「以前工具是『老三件』,錘子、羅盤、放大鏡,全憑人力。」王彥明說。掌上電腦。
戰士們會將採集到的礦石樣本送到各支隊的研究所。所有的化驗結果匯總起來,就是黃金部隊的找金成果。這些成果,連同勘探圖紙,最終都要上報,再由國家統一協調開采。而戰士們接下來要做的,是收拾行裝,開赴另一個目的地。
在二大隊的隊部所在地有個金礦選廠,是部隊勘探出來金礦轉讓給地方開採的,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而戰士們卻無緣見到提煉出來的金子。 2010年11月2日,武警黃金部隊一總隊二支隊在內蒙古包頭市哈達門探獲的金礦經過驗證,資源量突破100噸,達到超大型金礦床規模,是黃金部隊支援西部開發的重大突破。專家預測,該礦床可累計向國家提交黃金經濟資源量130噸,潛在經濟價值350多億元人民幣。自此,該支隊在內蒙高原先後為國家奉上22個「金娃娃」,累計提交金儲量274噸,成為拉動內蒙古經濟的「金引擎」。
據二支隊總工程師黃志全介紹,哈達門溝礦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九原區阿嘎如泰蘇木和烏拉特前旗沙德蓋蘇木境內,大地構造處於華地台北緣,岩漿活動頻繁,構造復雜,地質成礦條件優越。在通過預查發現了哈達門金礦點,根據黃金指揮部指示,二支隊調集精兵強將在烏拉山地區展開大規模黃金地質普查勘查,運用空中遙感偵察、衛星定位儀勘察、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探掃描等新技術,圈定了哈達門溝大面積金異常區。先後投資600多萬元購置引進新型鑽機、裝載機、RTK測量儀、陀螺測斜儀等一批先進裝備,建成GIS技術室和綜合化驗分析實驗室,為一線官兵配齊GPS接收機、全站儀等全套數字化裝備。通過對復雜地層鑽進工藝的改進,由三中隊上士機長王江陵負責的201機台16313號單孔達到1200.16米,刷新黃金一總隊深孔鑽進記錄。截止目前,共發現7個脈群計53條金礦脈,累計探獲金資源量100.5噸,成為內蒙古高原最大金礦床。
該支隊支隊長王飛、政委劉新波介紹說,部隊在內蒙古探礦以來,部隊發揚光榮傳統,跋涉在內蒙古東起赤峰市、西至阿拉善盟、南起山西原平市、北到中蒙邊境的廣大地區,完成鑽探15萬米,相當於打穿17座喜馬拉雅山,提交的黃金資源儲量占內蒙古自治區同期新增黃金儲量的1/3。
加快與自治區政府聯合勘查步伐,建成5座大中型黃金礦山,安排就業10000餘人,年產黃金2噸,年利稅5000萬元,其中內蒙古包頭市鑫達黃金礦業有限公司成為自治區最大黃金礦山企業,礦山生產日處理礦石1000噸,年產黃金近1噸。包頭西郊的烏蘭計鄉曾經是一個連白面都買不到的貧困小鎮,如今成了內蒙有名的富裕鎮,不少家庭買了汽車,圓了農民的「小康」夢。支隊被國家和自治區授予「七五」、「八五」期間為黃金工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找礦有功單位」,2007、2008、2009年被指揮部、總隊評為「找礦先進單位」。

閱讀全文

與山西金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