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中國光學重要成果獎

中國光學重要成果獎

發布時間:2021-08-02 14:44:14

Ⅰ 江南大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有哪些深造機會


江南大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在2001年首批經教育部批准成立,是學校的品牌、特色專業。2006年被批准建立光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2013年年底,經教育部統一修訂後,原「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統一更名為「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經過19年的建設,具有了較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比較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先進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學術氛圍營造和科學技術研究也日趨深入,形成了教學科研齊頭並進的良好格局。
近五年來,在學校的重視和支持下,通過專業教師的共同努力,先後建立江蘇省輕工光電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無錫尚德電力有限公司、江蘇新廣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2個省級科研平台;與江蘇彤明車燈有限公司、無錫實益達電子有限公司等合作建有6個省級企業工作站;累計發表論文526篇,其中SCI 328篇,出版專著1部,教材7部,授權發明專利18項;承擔國家級項目16項,省部級項目15項,國際合作項目4項,企事業單位合作項目35項,累積到賬科研經費超過1200萬元;獲教育部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國家和省科研進步二等獎各1項、國家級協會科研成果獎6項。首次將光譜技術應用於白酒檢測,填補了國內外空白;所研發的「單晶元白光LED」技術入選「2016年中國光學重要成果」;研製出了絕對效率提高近1.0%的單晶P型PERC電池,填補了國內空白等。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養、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具備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方面知識和能力的寬基礎、高素質、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工程科學人才。能在光信息與光通信、光電器件與系統、光電檢測技術、成像與顯示等領域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從事設計、開發、應用、管理等工作。
主幹課程:激光原理與技術、幾何光學與光學設計、波動與近代光學、電磁場理論、信息光學、光纖通信、光電成像與顯示
畢業生去向:本專業畢業生專業基礎扎實,知識面廣,技術能力強,一次就業率高。每年約40%的畢業生進入國內外名校攻讀碩士研究生,年平均就業率達到98%以上。本專業畢業生就業選擇餘地大,學生主要就業於長三角的光伏、光電類企業,從事產品的生產、研發、工藝等工作,其中在江蘇省的就業率接近50%。
近幾年與國外建立「2+2」中外聯合培養雙學位的高校有:英國紐卡斯大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
保研或考研繼續深造的高校主要有: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美國紐約大學、英國謝菲爾德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和江南大學等。
畢業生就業的企業主要有:中興通訊、尚德太陽能電力、京東方、實益達、菲尼薩、惠普、阿特斯太陽能光電、新廣聯等行業龍頭企業。
企業實習基地主要有: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蘇州京東方茶谷電子有限公司、無錫實益達電子有限公司、江蘇新廣聯有限公司等16家企業,每年都有學生到相關企業做短期實習或完成畢業論文。

Ⅱ 世界各國光學技術先進程度排行,中國在世界光學領域的地位

德國/日本/美國/瑞士/瑞典等國是光學技術比較發達的國家。

如果對價錢不在乎,當然買個德國的好了;中國的在高端領域是不行的,但是在民用低端領域還可,性價比高。

Ⅲ 我國取得了哪些重大科研成果

自建國後,20世紀至70年代,中國先後掌握了「兩彈一星」技術;1973年,水稻專家袁隆平培育出了「秈型雜交水稻」,該水稻畝產比普通水稻增產20%以上,被稱為「東方魔稻」。袁隆平因此獲得了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986年3月,在四位老科學家的建議下,時任中顧委主任鄧小平作出批示,要求「找些專家和有關負責同志討論,提出意見,以憑決策」。「863計劃」就因上述時間而得名。半年後,《863計劃綱要》形成,選擇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新材料和海洋高技術八個領域列為中國發展高技術的重點。1995年5月,中共中央,中國國務院作出《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正式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3)中國光學重要成果獎擴展閱讀:

中國政府為了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推動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設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其中規格最高的獎項當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每次選出不超過兩名科技成就卓著、社會貢獻巨大的公民,由國家主席親自簽署並頒發榮譽證書和高額獎金。每位獲獎者的獎金總額均為人民幣500萬元,其中50萬元直接授予個人,另外450萬元作為科學研究經費由獲獎人全權管理具體用途。

國家自然科學獎是授予在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等基礎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術等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中國公民的獎項,同時國家自然科學獎不授予組織。國家自然科學獎設一、二等兩個獎勵等級。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國家最高獎。

國家技術發明獎是授予在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大技術發明的中國公民,同時國家技術發明獎不授予組織。國家技術發明獎設一、二等兩個獎勵等級。國家技術發明獎表彰的是當年中國國民經濟中新的、先進的、效益好的新技術。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

Ⅳ 饒毓泰基礎光學獎和王大珩光學獎哪個更牛

王大珩光學獎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大珩教授出資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設立基金,以其一部分於1996年開始用於「中國光學學會科技獎」的頒發,並已執行了三屆。在2000年3月31日舉行的中國光學學會常務理事會會議上,決定將該獎的名稱改為「王大珩光學獎」,現已通過中國科技部的批准。

Ⅳ 劉海濤的科研項目、成果、獲獎、專利

研究方向
1.納米光子學:亞波長光學,金屬表面等離子體波器件,納米金屬孔陣列光學異常透射。
2.微納尺度光學感測: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生物化學感測,光學異常透射感測。
3.光學計算與建模:基於嚴格耦合波分析(RCWA)的光學計算,微納光子學器件的微觀動力學模型分析。
4.衍射及信息光學:衍射光學元件(超分辨衍射器件、光束整形器件),自由空間光波(標量/矢量光波、完全/部分相干光、連續/超短脈沖激光)傳輸及變換。
主持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亞波長金屬孔徑陣列透射增強的微觀模型與性能控制研究」。
2.教育部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工程重大項目培育資金項目「金屬亞波長陣列拉曼感測器電磁增強的理論分析與設計」。
3.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4.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微納米金屬結構實現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感測的機理研究」。
5.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用於雙光子熒光掃描顯微術的超分辨衍射器件的研究」。
發表論文
在Nature(影響因子34.480)、Physical Review Letters(影響因子7.328)、Surface Science Reports(影響因子13.462)、美國光學學會刊物、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學會刊物等發表SCI收錄論文20餘篇,單篇他人引用最高120餘次。
學術獎勵
2004 中國光學學會「王大珩光學獎」(高校學生獎);
2005 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2008 法中科學及應用基金會吉爾-卡恩獎;
2009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獎學金-金國藩青年學子獎學金;
2010 中國光學學會「王大珩光學獎」(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
學術任職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函審評議專家。
2.教育部科技成果評審專家。
3.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光機電技術與系統集成」分會理事。
4.期刊審稿人:美國光學學會期刊、Optics Communications、JEOS-RP、CPL、COL、光學學報、中國激光、光電子、激光。

Ⅵ 誰被譽為新中國光學事業的奠基人

我認為應該是: 王大珩

閱讀全文

與中國光學重要成果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