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it技術轉讓

it技術轉讓

發布時間:2021-08-02 14:17:14

① 哪個西方國家對中國會技術轉讓

在我看來西方國家只會對我國家表面上的轉讓,而不會把根本技術交給我們。

② 北京都有哪些比較專業的IT外包公司

北京都有哪些比較專業的IT外包公司

當今互聯網經濟的急速發展,一系列大小的軟體開發公司也在大環境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開發一款應用軟體成為當下極其流行,同樣也是競爭力極其大的一種商業模式。雖然國內軟體開發公司都發展壯大起來了,但是各地軟體開發公司的實力及資質仍然參差不齊。下面為大家介紹下近期國內軟體開發公司的排名匯總。


浪潮集團有限公司
前10名中,浪潮跟東軟的轉型路線最為相似。與東軟不同,浪潮強調自己憑借的3大優勢之一是低成本。目前100%業務都是ITO。作為以低成本取勝的浪潮,人力成本的提升將會對其形成挑戰。

浪潮集團2010屆校園招聘任職要求:軟體研發類,最好是「歐美軟體外包」專業畢業,掌據C /C++、VC、Java、.NET、資料庫、JSP,了解計算機構成及工作原理;熟悉軟體測試流程、理論和方法,能夠熟練應用多種測試工具;具備嵌入式操作系統、數據結構、軟體工程等軟體開發必備知識;具有Windows和linux下的程序開發案例,有一定軟體編程經驗。

文思創新軟體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2007年,國內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外包企業。獲得充足資本實力的文思將優勢項目擴展為研發外包、IT服務和企業及解決方案3大部分。近兩年來的成長速度驚人。文思是中國軟體外包行業的知名外企,是IBM,Microsoft,PeopleSoft,HP,Oracle, Fuji Xerox,Panasonic 等跨國公司在華的合作夥伴。在技術上的持續進步和服務上的不斷創新使文思在同業中保持領先:公司是IBM在華最大的IT服務提供商之一;擁有一個中等規模的微軟產品測試實驗室,測試包括MSN Messenger在內的多個微軟產品的核心功能和本地化版本。


廣州維朗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廣州維朗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多項軟體著作專權的高新企業;是一家以技術服務為核心業務,並在此基礎上提供行業應用軟體和服務、IT外包、管理咨詢調研、企業信息化管理軟體、電子商務、軟體定向開發、一系列信息服務。目前公司技術團隊超過200多人,本科學歷佔80%以上,團隊技術力量雄厚。
維朗科技自成立以來,已為數百個用戶提供了優秀的信息系統解決方案,涵蓋多種應用與技術平台,用戶遍布電信、電力、政府、交通、國防、醫療、金融、科研、石化、石油、及製造等行業,成功完成了中國移動通信公司、BP中國股份公司、南方國際航空公司、中山附屬醫院、七天連鎖酒店、格力集團、安婕妤集團、廣東羅浮宮國際家居集團、威萊日化集團、聯想中望等客戶的堪稱業界典範的應用軟體開發和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項目。

簡柏特(大連)有限公司
其80%業務都來自BPO。具備較好的外包服務和語言優勢;在財務會計、垂直行業經驗、業務流程優化上享有優勢;主要客戶為通用電氣和輝瑞制葯等。

北京九五太維資訊有限公司
這是一家很特殊的企業,以呼叫中心業務為主,盡管銷售額不算很大,但是80%的業務都來自BPO,而且80%的訂單都來自國內,因此獲得了比較高的得分。九五太維正以北京的總部為中心,並分別在上海、廣州設立了分支機構,業務范圍將逐漸遍布延伸至中國多個城市。
博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家低調而有實力的外包企業。中國用戶最早使用的許多微軟辦公軟體,其國內的漢化工作就是由博彥承擔的。創始人和主要創業合作夥伴皆為本土人士,擅長於應用軟體的測試、託管和采購。公司業務: ITO、數據中心、軟體外包(應用軟體、系統軟體、系統集成、其它)、硬體外包、BPO、金融(銀行、保險)、醫療業務外包。

③ 重慶吾信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重慶吾信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提供動互聯網技術研發、營銷解決方案的的綜合性IT高新技術企業。與行業內多家頂尖公司開展廣泛、深入的技術交流及合作,基於專業微信公眾平台的定製開發,深入開展移動營銷應用和推廣合作,致力為企業搭建自媒體。
法定代表人:朱維輝
成立時間:2014-05-23
注冊資本:2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10300087127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重慶市渝中區民族路99號7層10(K)號

④ 急求關於跨國公司技術轉移的案例!!!

「中國加入WTO後,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封鎖有了一些變化,那就是不再實行全面封鎖,而只是把相對落後的技術產品出口到中國。但發達國家從來沒有放鬆對華的高新技術出口管制。……美國自從2001年對高科技產品的出口許可證實行重新審查後,相當一部分原先批準的許

可證被凍結。對超級電腦、高科技電信設備、半導體設備,以及尖端的機械工具,幾乎完全對華停止了出口。」

考察現實,我們面臨著多種問題並存,一是跨國公司並沒將先進技術或者關鍵技術投入中國;二是跨國公司雖然將一些先進技術投入在華企業,但是關鍵技術仍然掌握在外方人員手裡;三是外方所投入的技術與產品只是其生產鏈中的一個環節,即使我方完全掌握,也無法生產出相應的產品;四我們引進的主要是先進的生產線,得到的是生產能力提升,但依然要依賴外方提升產品與技術水平。

從市場取向的角度,跨國公司在華企業有兩種,一是出口導向型的,即產品用於出口世界各地。對華投資的目的是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其他低廉的生產成本、優惠政策以降低其產品的生產成本,中國只是其全球的一個生產基地。這在高新技術產業表現比較明顯。實證分析表明這類企業往往採用其母公司的先進技術,生產其母公司最先進的產品。這實際上是跨國公司面向全球銷售的一個生產車間。另一種是市場佔領型的,以佔領中國市場為目的。這是絕大多數跨國公司來華投資的主要目的。許多在發達國家市場已飽和的產品在中國的成長性依然很好,被普遍認為是全球最大的潛在市場,可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通過直接投資規避貿易壁壘,謀求佔領中國的龐大市場。這類企業跨國公司投入的技術與母公司的最先進技術有一定差距。

根據對北京市科委認定的48家由跨國公司投資的高新技術企業技術水平的調查,與母公司相比,使用最先進技術的佔26.3%,使用比較先進技術的佔42.1%,比較先進技術與一般技術混用的佔31.6%。但是對外方投入的技術作進一步分析可知,其中主要是生產技術,對於提高技術水平有限。

事實上,技術轉移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2002年9月6日國家領導人宋健率團赴日,再次考察日本新干線技術,為中方是否引進日本技術的可行性進行論證。此事的起因是,9月2日向上海磁懸浮項目提供技術支持的蒂森克虜伯集團發言人表示,德國磁懸浮列車聯合財團沒有向中方提供全部德國磁懸浮技術的意向。開始因為日本不願轉讓技術我們才選擇德國的磁懸浮技術,我們與德國合作後日本又後悔,因為中國畢竟是一個大市場,還有不少線路要高速化,因而日本不斷示意願與我國就相關技術的轉讓舉行談判。但是與德方的合作過程並不順利,每前進一步都是雙方多次博弈的結果,其中關鍵點在我們必須要經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沒有技術實力就不可能有平等的談判地位,外方不會輕易將技術給我們。目前德國給了我們一部分技術,但都是在中方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部分相關研製成果的情形下德國才願意轉讓的。即便如此,德方仍然不願將全部技術轉讓。雖然該項目已在上海投入試運行,但是圍繞技術轉移的「鬥智斗勇」還有一段較長路要走,宋健此行也是向德方表示,如果他們在技術轉移問題上封鎖太緊或設置的門檻太高,我們會有新的選擇。

所以,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從企業層面上來看,跨國公司及其母國政府並沒有放鬆對華技術轉移的控制,特別在關鍵性技術引入方面還設置了很多障礙。我們正在西方跨國公司對華技術轉移的控制與反控制中艱難前行。

跨國公司對華的生產轉移與技術轉移

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企業的技術水平整體上高於國內企業,但基本上不是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作為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晶元廠商英特爾進入了中國,但並沒有把核心技術帶到中國,它在上海的工廠僅僅是晶元的封裝線,最核心的晶元設計和製造、測試還是在國外。而從產品結構和生產能力上看,日本索尼在中國國內工廠的產品仍是以零部件為主,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比較少見,如VAIO筆記本電腦、PS2游戲機都不是在我國生產,在我國工廠的產品線在索尼體系中還處於比較低端的位置。日本愛普生在深圳與蘇州都投資建廠,並且在中國的企業所產生的效益已佔到該公司全球效益的42%,但是愛普生的研發仍然放在日本,中國只是一個生產基地。

把研發的主要機構設在母國和其他的發達國家,將核心零部件和產品的核心生產過程與關鍵環節放在其母國進行,而將技術含量低的零部件、產品的最終成品組裝生產放在發展中國家進行,在跨國公司中絕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大多數國際大跨國公司

的戰略選擇。尤其是許多現代高科技產品的加工工序多,有些產品的生產工序逾百道,即使中國掌握了跨國公司設在中國的生產過程的工藝技術,也無法生產出該類產品,這種生產模式對我們掌握其完整的產品生產技術基本上沒有可能。

仔細考察我們所認為的跨國公司已將其先進技術投入到中國,大多數都是先進的生產線,事實上是生產能力的轉移,這與嚴格意義上的技術轉移是有本質區別的。產品的技術,主要體現在產品的設計開發和關鍵部件的設計與生產工藝方面。轎車行業比較明顯,這是中國最早引進外資的行業,國際上各主要大汽車公司都在中國設立了合資企業,投入了先進的生產線,中國汽車製造技術和製造工藝一躍而進入90年代,但是中國至今一直沒有掌握轎車的設計技術,幾乎沒有自主設計的車型,作為轎車心臟的發動機的技術也沒有掌握。沒有掌握關鍵技術與核心技術,我們的轎車行業只能嚴重依賴合資中的外方,進一步講,我們的命運實質上完全掌握在他們手裡。在通訊行業也是如此,成立於1984年的合資企業上海貝爾公司,是中國通訊行業的龍頭企業,其核心技術從未讓中國人掌握,電腦晶元一直從其母公司進口,通訊程序不讓中國人接觸,真正對我們轉讓的技術十分有限。從「以市場換技術」、通過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的角度來評價,上海貝爾公司這個項目並沒有實現我們的初衷。

即使是高度自動化的現代生產線所體現的生產技術,如果跨國公司不轉讓生產線的設計原理和工藝,那麼我們學會的只是這種生產線操作技術。通過工人和技術人員「干中學」無法掌握全面的生產技術,更難理解與掌握其設計原理,一旦跨國公司撤走,我們的生產技術又會回到以前的水平。再說,現代生產技術發展也非常迅速,每種產品的生產線每隔一段時間技術上就會過時。只有真正掌握該產品的生產技術,才有可能做到創新,從而跟上該產品生產技術的最新發展。否則就會陷入「引進—落後—再引進—再落後」怪圈。如果跨國公司再有意識地將不是最先進的生產技術投入中國,會使我們的追趕更為困難。如被稱為工業糧食的集成電路,產品升級換代很快,為了發展中國的集成電路,1995年中國上了908工程,從國外進口設備生產0.9微米的晶元,兩年後,世界集成電路已到0.35微米級的技術水平,中國又與NEC公司合資,生產0.5至0.35微米的晶元,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晶元技術已達到了0.15微米級。

江蘇省蘇州市決策層以全球化目光思考新一輪的產業布局、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時,已深刻地認識到,盡管目前IT產業是蘇州的一大優勢產業,眾多外商,包括摩托羅拉等著名公司早已進入,但是這種兩頭在外,即技術和市場都在海外的格局,隱藏著較大風險,因此在新一輪國際和我國上海的產業轉移中,蘇州在沿江地帶大力吸引「生根型」、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的重化企業。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跨國公司進中國決不是來給我們送技術的,他們根本不希望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在東道國出現。相反,從其逐利本性而言,總是想方設法削弱東道國企業的技術實力,以便它們通過技術壟斷實現對市場的壟斷。我們所贊賞的跨國公司投入中國的先進技術,始終嚴格的控制在其所投資企業中,嚴防擴散,關鍵技術與核心技術也一直主要掌握在外方人員手裡,一旦外方撤走,這些「技術」也會隨之而去。

綜上所述,出於成本因素的考慮,跨國公司將其生產線投入到中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工業技術水平。然而對工業技術水平起決定作用的產品和工藝設計技術卻沒有實現很好的轉移,中國企業更沒有機會據此而形成自己的技術知識體系。

對跨國公司設立研發機構的再認識

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機構並不能從根本上直接推動中國企業技術水平的提高。有幾個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關註:

——部分跨國公司在合資企業中取消原企業的研發機構,因為他們是技術提供方,不需要原企業進行研發,把合資企業改造成單純的生產基地,置中方於技術方面的附屬地位。而在企業內部對中方人員封鎖技術,阻止中方人員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削弱了我方技術人員的技術創新能力。國際經驗表明,只有很好的消化吸收才能真正掌握引進技術,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實現二次創新。這本是我們的初衷。這也是外商直接投資相對許可證形式引進技術的一個重要弊端。從中我們不難理解日本與韓國為何堅持

以許可證方式引進技術。

——絕大多數研發機構的功能定位是在服務於跨國公司在華企業佔領中國市場的需求,基本上從事的是一些適應性的工程化配套技術服務,很少從事創新研究,研發的高端,即基礎性研究與核心技術研發工作仍放在母國。

——實力薄弱。如微軟中國研究院是微軟公司的全球六大研究中心,但是只有一百多名技術人員,而微軟公司有數萬名研究人員。同樣,朗訊科技貝爾實驗室基礎科學研究院(中國)也只有一百多名技術人員,而朗訊公司有30000名研究人員。這與跨國公司研發經費投入結構也是一致的,如美國,資料顯示1992年美國跨國公司的研發費用87%投在本土研發機構,僅13%花在海外分支機構和研發中心。這種現象至今未發生根本性變化。

——建立研究機構是跨國公司整個策略的一部分,即爭奪中國最優秀的人才。如果跨國公司能夠在中國獲得最優秀的人才,會進一步增強其競爭實力,那麼它們在中國將不會遇到有競爭力的企業,中國的市場也就是它們的了。對中國而言,實際上成為「人才不出國門的流失」。把中方技術人員在其研發機構開發出的成果按照其全球戰略轉移出去,也是中國技術資源的一種流失。

近年來,這種形式的中國高素質人才流失非常嚴重。自從IBM、HP、Microsoft等國際IT行業的跨國公司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中關村的IT人才流失一半以上,絕大部分都去了這些跨國公司。人力資源已成為現代企業競爭力的主要決定因素。這對於剛剛起步、實力很弱的中國高技術產業是「雪上加霜」,人才流失成為制約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而在這場新形式人才爭奪戰中,許多在華跨國公司已非常超前地把目光投向了我國著名大學的在校生和研發人員。

即便如此,主流觀點認為無論如何跨國公司只要投入先進技術或者在我國設立研發機構,就會有技術溢出效應的產生,因此就能推進我國企業技術進步。不可否認確有溢出效應,但對此不能估計過高。無論是國外學者還是國內學者均有技術溢出效應不大的研究結論。

結論與思考

理論研究與經驗均表明,跨國公司以直接投資的方式向我國轉移技術,單純從引進技術的角度來講對我們不是最佳選擇。能否真正引進先進技術?能否真正掌握引進的先進技術?對我們技術創新能力培養及提高的推進作用及大小都是很值得深思的。「以市場換技術」的策略在入世後如何變通?也是當前我們亟待思考的問題。

現在大跨國公司大舉進入中國,主要是想在這個蓬勃成長的市場上搶占更多的份額,日本企業甚至把中國市場作為它們走出困境的逃亡「福地」。對我們而言,如果最稀缺資源「市場」喪失了,而技術又沒得到多少,那是違背我們「開放」的初衷的。另外,不能最終擺脫技術上的依附「地位」,依靠自己的實力把失去的市場奪回來,技術又有何用?「先進技術」是發展經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自發的接受技術溢出其效果更為有限。通過直接投資而引進技術對本國的研發有壓抑的一方面,這也是每當我們在某方面研發取得一些突破,外方就積極主動的要轉讓同類技術,目的在於讓我們放棄自己的研發全部用它們的技術,從而削弱我們的技術創新能力,對此,我們要高度警覺。中國企業技術水平的提高,最終要靠自己的努力,要在國際技術轉移中使我們的研發隊伍實力不斷增強。怎樣把「不出國門的人才外流」變成接受技術溢出的手段,是擺在我我們面前的新課題,在當前發達國家政府及跨國公司嚴格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的情況下,完全靠個人自發的行為,很可能結果是真正的「人才外流」。反觀運用引進技術提高本國技術創新水平最為成功的國家,如日本、韓國,都走的是另外一條路。對此我們要高度警覺。

我國應採取積極主動的形式,始終把技術轉移中的技術能力轉移作為我們的戰略定位;對於國外的技術封鎖,要思考與制定「反封鎖」策略,採取有效手段打破「封鎖」;應自覺主動與形式靈活地接受與擴大跨國公司的技術溢出效應;應該把引進先進技術與培育提高自己的技術創新能力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形成自己的技術體系;中國的技術問題最終要靠自己解決,這一點無論到什麼時候都不能忘記;為此,適度的產業與市場保護是必須的,主動權與控制權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應該也必須採用「官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圍繞提高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來設計安排我們的國際技術轉移對策。

參考資料:http://www.jssti.net/bianjishi/jinghua/2003year/2003-12/kuaguo.html

⑤ 有學it的嗎因身體原因無法繼續完成學業,便宜轉讓一個達內it學習機會,有就業

IT(information teachnology)中文意思就是信息技術,在市場上做培訓的主流主要有:網路技術(做網路布局,路由器,集線器等的配製),軟體編程(主要是用各種語言編寫程序),軟體測試(對製作出的軟體進行質檢的過程)等。你所說的「要學習什麼?」很寬泛,根據你選擇的不同方向,你會有不同的東西需要學習。就單純的計算機學習而言,對英語要求有點,但也不是很高,因為隨著中國在世界地位的不斷提高,很多技術都有了中文版本的解釋說明,不過指令什麼的還是要用英文來表示的,一般達到大學英語3級水平就可以搞定。至於數學知識,可以告訴你,我搞了這么久基本上不用什麼數學知識,但是對數學邏輯思考是很必要的。比如編程,如果你只想成為一個程序員,那你根本不需要什麼邏輯思維,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的初中才畢業的學生都可以投入到這個行業的原因,但是如果你要向高層發展,真正拿到高薪那你就必須具備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而數學就能給你帶來這種能力。

⑥ 任正非稱可以轉讓5G技術,為何卻絕不會出售終端手機業務

任正非所說的終端並不是手機終端業務,他所說的終端是一個大的范疇,是包括汽車無人駕駛的激光雷達,家用的煤氣表、水表、電視機等等技術,而這幾乎就是一個公司賴以生存的技術,所以華為公司是不可能出售終端的。

(2)高層特徵:描述用戶發送和接收的信息的類型以及執行的高層(4~7層)協議。在某些情況下,一項用戶終端業務可以有一些附加特徵,用以說明某一層特徵的具體參數(如解析度圖形方式等)。

(3)一般特徵:包括可以提供的附加業務、業務質量、互通的可能性、操作原則和費率結構等。

⑦ 技術轉移及成果轉化主要有哪些方式

現階段,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1、自行投資實施轉化;內
2、向他人轉讓科技容專成果;
3、許可他人使用科屬技成果;
4、以科技成果作為合作條件,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
5、以該科技成果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者出資比例。
其中,第一種方式屬於科技成果持有人自行轉化,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企業等主體將其研發的科技成果應用於本單位的生產活動,此方式的特點是沒有中間環節,降低了成果轉化的交易成本,但僅適合於研發生產鏈條較為完善的主體。
第二、第三種方式屬於轉移式轉化,即科技成果持有人通過許可、轉讓的方式將科技成果的使用權或所有權轉移給技術需求方,此方式是髙等院校、科研院所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方式。第四、第五種方式屬於合作轉化方式,此方式有利於產、學、研單位以技術為紐帶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
廣東文華氏致力於醫學領域的高端學術服務,提供醫學科研服務,包括課題咨詢、實驗培訓、科研寫作咨詢等,從基礎研究到數據搜集、臨床數據統計分析,服務全面,涵蓋整個項目。

閱讀全文

與it技術轉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