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大小

成果大小

發布時間:2021-08-02 12:17:10

成果分析

4.4.3.1 應力與變形特徵

圖4-6 1×105N/m2荷載下的垂向應力分布(單位:Pa)

按實際靜荷載(1×105N/m2)施加在洞頂上,得到的垂向應力分布如圖4-6所示。從圖中可見,應力集中主要分布在小洞的兩側,應力集中值在-2.8×105~2.6×105Pa之間。而拉應力主要分布在建築物基礎周圍。其大小在(0~6.0)×104Pa范圍內,這顯然已經超過了土層的抗張強度,說明有拉張破壞發生,這與實際破壞分布是相吻合的。在位於斜坡後緣的地表也表現出拉應力較大的特徵,這是地形效應的結果。1×105N/m2荷載下的位移分布如圖4-7所示,圖中用矢量表示了局部位移的方向及大小。從等值線上可以看出,土洞上部土層中的位移較大,約1cm左右。而其他地方的位移大多在毫米級的范圍內。

圖4-7 1×105N/m2荷載下的垂向位移分布(單位:m)

計算結果表明,天然情況下大洞、小洞均處於穩定狀態,沒有發生小洞塌陷現象;張裂的分布范圍也很窄。這說明小洞的塌陷並非正常情況下的重力致塌。

4.4.3.2 穩定敏感性分析及致塌機理討論

通過改變荷載的大小、地形條件、材料性質,可以觀察影響土洞穩定的敏感因素,並通過這些模擬試驗驗證其塌陷機制及影響土洞穩定的因素。

4.4.3.2.1 靜荷載的敏感性研究

首先試驗了靜荷載的大小。試驗荷載最大加到了5×105N/m2(實際荷載為1×105N/m2左右)。在材料不變的情況下,即使是5×105N/m2的荷載,大小洞仍處於穩定狀態。應力集中主要分布在小洞的兩側,應力集中值在–4.5×105~3.5×105Pa之間(圖4-8)。與1×105N/m2載荷下的應力集中相比,較為接近。所以在小洞周圍的應力集中破壞並不嚴重。拉應力主要分布在建築物基礎周圍,其大小在(0~4.0)×105Pa范圍內,說明有拉裂破壞發生。與1×105N/m2荷載時相比,5×105N/m2荷載下的拉應力分布更寬,且比1×105N/m2荷載下的拉應力大得多。5×105N/m2荷載下的位移見圖4-9,圖中反映出,此時的位移極值主要分布在建築物周圍。

圖4-8 5×105N/m2下的垂向應力分布圖(單位:Pa)

圖4-9 5×105N/m2靜荷載下的位移分布圖(單位:m)

對於兩種條件下的破壞分布可通過圖4-10、圖4-11比較得出結論。圖中shear-n、tension-n分別表示剪切破壞(現在)及拉張破壞(現在),p表示計算過程中的狀態。兩者相比的結果表現出:①兩種情況下大小土洞都沒有因為「破穿」而發生塌陷;②5×105N/m2荷載下表現出了較大面積的張裂破壞,主要分布在建築物基礎周圍;③1×105N/m2荷載下張裂破壞分布很有限。

圖4-10 5×105N/m2靜荷載下的破壞分布

圖4-11 1×105N/m2靜荷載下的破壞分布圖

應力及破壞分布圖分析的結果表明:靜荷載對於土洞的力學穩定性是不敏感的,此種情況下盡管荷載增加了4倍,但土洞仍處於穩定狀態。因此塌陷不可能是由於靜荷載的加壓而形成的;但靜力荷載因素對土層中拉裂的產生較為敏感。

其次,我們對地形也作了類似分析(圖略)。塌陷點位於一斜坡的後緣,對拉裂的形成有利。因此,我們對圖中左側的斜坡進行了試驗,通過改變斜坡的傾角,試驗土內應力變化及土洞的破壞情況。結果表明,斜坡的傾角效應與靜荷載類似,只與張裂的產生有關,但不會造成土洞塌陷。

4.4.3.2.2 地表水下滲的土洞穩定敏感因素及致塌機理討論

如前所述,塌陷區土層中有裂隙存在及地表水沿表層土的灌入無疑對塌陷的產生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模擬地表水入滲的影響,研究中主要考慮水對土層材料性質的改變,從而在相應的位置對土層的變形模量、泊松比、內聚力、內摩擦角、抗拉強度進行逐級的降低,以達到對地表水下滲的效應的模擬。考慮到土層厚度不大,所以沒有考慮水下滲過程中的滲透力因素。

對地表水下滲的效應模擬分兩步進行。首先,針對硬塑粘土層(0~3.5m)進行模擬試驗,其結果如圖4-12、圖4-13所示。試驗僅限於地表以下的部位(在模型中相當於土洞上部的一定范圍),建築物下不受水的直接作用,因而不在試驗范圍。上層的試驗材料中土層的力學參數見表4-3。

表4-3 數值模擬試驗參數表

圖4-12 上層材料試驗時的位移等值線分布圖(單位:m)

圖4-13 上層材料試驗時的破壞分布圖

模擬結果表明:在上層材料模擬中,土洞上的位移較大,達到了4.5cm,比靜力下的位移大近4倍,但破壞僅分布在上部土層(圖4-13),沒有「破穿」現象,土洞仍處於穩定狀態。對於第二種情況,即地表水通過裂隙繼續下滲到下層。對上、下層進行材料模擬時,通過上、下層材料的同時降低來實現對地表水繼續下滲的模擬,下滲深度加到6m。試驗結果如圖4-14、圖4-15所示。從圖4-14中可以看出,位移明顯加大,達數十厘米,主要分布在土洞頂部。由於已經發生破壞,較大的位移已沒有實際意義。圖4-15所示為破壞分布圖,圖中反映出明顯的剪切破壞及拉伸破壞,破壞區分布在土洞上的整個土層中。小洞上分布的破壞力主要以剪切破壞為主,在靠近建築物的地表處有拉伸破壞區,這與實際情況接近。

圖4-14 上、下層材料試驗時土層中位移分布圖(單位:m)

圖4-15 上、下層材料試驗破壞分布圖

從以上的模擬可以看出,靜荷載加大了4倍也沒有出現小洞上的失穩,地形因素對土層穩定的影響並不大,而地表水的下滲造成的材料強度降低則對失穩有很大影響。因此,地表水的下滲造成的材料強度降低是影響失穩的最敏感因素。研究區的失穩現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分析為:由於土洞所處的特殊位置(位於斜坡的邊緣)形成地表淺處的拉應力區,使得硬塑粘土層中發育了張性裂隙。地表水沿著裂隙的下滲造成土層中材料強度降低(軟化),當地表水下滲到小洞上的土層下部時,導致岩溶塌陷現象。這個實例中反映出,地表水的下滲在特定條件下也是不可忽視的致塌因素。

4.4.3.3 臨界破壞條件的數值試驗研究

為了研究土洞破壞時土層力學性質的臨界值,對以上的上、下層(0~6m)材料進行了多次試驗,簡稱臨界試驗。試驗的條件如表4-4所示。

表4-4 臨界試驗參數取值表

臨界試驗結果反映出,第一次試驗結果(圖4-16、圖4-17)中土洞上的未破壞部分面積較小,與實際情況不相符,說明第一次材料力學參數取值偏小,破壞面過大;第二次試驗結果(圖4-18、圖4-19)中土洞上完整的部分仍較小,與實際情況也不相符,說明第二次材料力學參數取值仍偏小;第三次試驗結果(圖4-20、圖4-21)中土洞上未破壞的部分與實際情況接近,說明第三次土層力學性質為土洞破壞時的臨界條件。因此,第三次試驗的材料力學性質即為實例中土洞發生破壞時臨界材料的力學性質。比較圖4-20 與圖4-1 可知土洞上的破壞與實際很接近。將第三次臨界試驗材料的土層力學性質(表4-4)與表4-2 相比較可以看出,地表水的下滲只要使材料力學參數降低不多就可使土洞致塌。試驗證明此類塌陷對地表水的下滲具敏感性。

圖4-16 第一次臨界試驗土層中破壞分布圖

圖4-17 第一次臨界試驗土層中垂向位移分布圖(單位:m)

圖4-18 第二次臨界試驗土層中破壞分布圖

圖4-19 第二次臨界試驗土層中垂向位移分布圖(單位:m)

圖4-20 第三次臨界試驗土層中破壞分布圖

圖4-21 第三次臨界試驗土層中垂向位移分布圖(單位:m)

⑵ 我們老師說功是表示力的作用成果的大小的物理量,我覺得一個物體用較小的力拉和用較大的力拉同樣的距離按

老師說得對,用不同大小的力拉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效果是不一樣的,用大的力拉物體運動的快,用小的力拉運動慢,雖然運動距離一樣但是速度不一樣,作用的效果就不一樣,希望你能理解!

⑶ 短時間で多大なる成果が得られました的多大なる是什麼語法

なる接在一些詞後面能夠表示「……的」的意思,比如:
偉大なる(偉大的)
親愛なる(親愛的)
聖なる(神聖的)
多大なる就是「又多又大的」

⑷ 什麼是成果

成果:

【拼音】chénɡ ɡuǒ

【解釋】

  1. 成全,成立。

  2. 收獲到的果實。常用於指工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

  3. 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示例】:

他通過多年研究,在這一科學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⑸ 一個人成就的大小由什麼決定~

眼光的大小.看得遠你就走的遠.

⑹ 霍金在科學上的成果有多大

霍金最重要的科研成果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就必不可免要講一些科學術語了。正如霍金在《時間簡史》里提到的,每一個公式都會嚇跑一半的讀者。不過,如果你真的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希望你耐心地看下面的解釋,我相信你肯定可以從中了解一個基本的圖景。
霍金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宇宙學,這是一門科學,而不是哲學。是的,研究宇宙現在不是哲學家的事,而是科學家的事。人們不再是通過像「兩小兒辯日」這樣的哲學辯論去思考「宇宙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這種問題了,而是通過觀測和理論,去實證地、定量地研究宇宙。
宇宙學里用到的理論,首先是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霍金應用廣義相對論做出了許多貢獻。後來人們發現,跟廣義相對論並列的另外一個基礎物理學理論「量子力學」也需要用到,在這方面霍金也有很多貢獻,而且更加重要。
霍金的科學成果很多,如果一定要在其中挑一個最突出的,那應該就是「霍金輻射」了。霍金輻射說的是個什麼事呢?
我們知道,廣義相對論預言了一種天體,叫做「黑洞」。黑洞的質量是如此之大,在它周圍的引力是如此之強,以至於連光都跑不出去,其他比光慢的物質自然就更跑不出去了。黑洞外部的物質,倒是有可能被黑洞吸進去。由此可見,黑洞就像傳說中的貔貅一樣只進不出,可以說是「絕對的黑」。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用生態黑洞、財務黑洞這樣的說法,可見黑洞這個概念是多麼深入人心了。作為一個現代科學術語,黑洞真是創造了一個傳播學上的奇跡。
但是,霍金卻提出:黑洞並不是只進不出的,黑洞不是絕對的黑!
他的道理是這樣的:傳統上對黑洞的研究,都只考慮了廣義相對論。但當你加上量子力學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在空間的任何地方,都有許多的粒子和反粒子的對在瞬間產生,又瞬間湮滅。看似真空的東西,其實是暗流洶涌,無數粒子反粒子方生方滅,流動不息。在黑洞的邊界上,也是如此。
好,也許現在黑洞把邊界上一個瞬間產生的粒子吸進去了。與此同時,原本應該跟那個粒子湮滅的反粒子現在就不會湮滅了,它作為一個持續存在的真實的粒子出現在了世界上。從外界觀察者的視角看來,就相當於黑洞發射出了一個反粒子!
按照這個理論,黑洞確實會發出物質。這種效應,就叫做霍金輻射。黑洞並不是必然會長大的,也可能越變越小,最後消失。這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確實是個很大的震撼!

⑺ 科學界成就大小排名

人類自古就喜歡搞排行榜,什麼「水泊梁山108將」、「金陵十二釵」之類的,至於「封神榜」、「詩壇點將錄」說到底也是排行榜。如今,科學界也來湊這個熱鬧了。近日,美國的一位科學作家搞出來一個「200年來科學家大排行」。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的是,人氣超高的達爾文在榜上居然僅居次席。
方法 文獻檢索呈現影響力
給科學家「排座次」的是當紅網路專欄作家約翰·伯漢農(John Bohannon),他的專欄「崗佐科學家」(Gonzo Scientist)受到眾多科學人士的追捧。「崗佐」是製作《青之六號》等經典動畫片的日本動畫工作室。這個伯漢農也是一個兼具科學控和藝術控的極客,專門研究當科學家搞藝術,或者藝術家搞科學會生出什麼「孽種」來。他搞的上一個項目是發動博士們用舞蹈的形式講述自己的理論,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最近他又搞了一個雄心勃勃的項目:在一個「科學家名人堂」里給200年來的科學人物排座次。相關榜單最終發布在《科學》(Science)雜志網站上。
伯漢農說,和一般的「名人堂」不同,這個排名並不是以一小群專家的主觀評價為依據的。他使用了「文獻計數」(literal measure)的「客觀」標准,具體方法是統計某位科學家的名字在200年以來的所有書籍中出現的次數。伯漢農在解釋這種方法的時候頗理直氣壯:衡量科學家的科學影響力需要看同行引用他們名字的多少,而從更大的范圍看,科學家的社會影響力就是他們的名字在各種書籍中出現的次數。這些書籍大多不是純科學的,而名字在其他領域書籍出現的次數不正說明科學家的「文化影響力」嗎?
伯漢農使用的軟體是米切爾(Jean-Baptiste)等人開發的,這個成果剛剛在去年12月在《科學》雜志上發布。米切爾等人把谷歌英文圖書的1500萬本書的數十億個字做成了一個資料庫以供檢索研究。1500萬本書占所有已出版英文圖書的12%,米切爾等人又把這1500萬本書做成的資料庫精選1/3放到網上,供所有人使用,這個資料庫的名字叫「Google文集」(Books corpus)。伯漢農正是使用了這個資料庫做了「科學家名人堂」。
單位 「毫達爾文」
那麼,誰是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呢?一般人第一個想起的是牛頓。不過,這里編訂的是近200年來科學家的排名,牛頓在近300年前就死了,顯然上不了這個排行榜。第二個被想到的應該就是達爾文了。確實,達爾文在「名人堂」里占據了一個顯赫的位置,在谷歌文集里從1839年(達爾文30歲時)到2000年的圖書文本中搜索達爾文的名字,可以在69048本書中看到128429個結果,也就是說,有2%的英文圖書里提到了達爾文。
再考慮到達爾文在科學領域中的成就與重要性,伯漢農決定把「達爾文」當一個單位使用來衡量科學家的影響力。他把達爾文的名字從1839年到2000年平均每年出現的次數設為一個「達爾文」。但是對於很多其他科學家來說,一年真的被引用不了幾次,「達爾文」這個單位對他們來說太大,於是他重新選擇「達爾文」這個單位的千分之一作為單位,這個單位叫「毫達爾文」,簡稱(mD)。
這里就出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達爾文自己的影響力有多少mD呢?答案是1000mD,也就是「1達爾文」———你答對了嗎?
那麼,達爾文的社會影響力一定是科學界第一嗎?答案讓人大跌眼鏡,他只能排第二。排名第一的是伯特蘭·羅素,他的影響力高達1500mD。
雖然出乎意料,但仔細想想羅素老師確實有這個實力。羅素是20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他同懷特海合寫的《數學原理》用數學的方法來定義邏輯,在邏輯學和數學的發展史上都是劃時代的。他提出的最有名的理論是所謂「羅素悖論」。
羅素還是一個傑出的哲學家,可以說是古典認識論的集大成之人物,他對「人的認識」和「自然實體」關系的辯證看法對20世紀以來的科學研究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羅素還是20世紀最著名的公共知識分子。他反對殖民主義,反對一戰,反對納粹,同情共產主義,同時對斯大林持批判態度。他還曾經訪問過中國……總之,羅素是一個特別能折騰的人物。相比起來,達爾文是個很低調的人,敗給羅素也並不冤枉。
排名 跌眼鏡和生面孔
排在第三的又是大熟臉———愛因思坦,影響力達到878mD。排在第四的又讓人跌了一次眼鏡———劉易斯·卡羅爾。卡羅爾曾長期在享有盛名的牛津大學任基督堂學院數學講師,發表了好幾本數學著作,專業領域主要是幾何學、線性代數和數學邏輯。卡羅爾死抱古典數學,反對「四元數」(Quaternions)、「連續性原理」等新的數學理論,可以說是數學上的反動分子,對科學本身沒有什麼貢獻,但憑借《愛麗絲漫遊奇境記》贏得了驚人的文化影響力,他的影響力達到479mD。
排在第五的是一個很生的面孔———克勞德·伯爾納(Claude Bernard)。伯爾納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生理學家和哲人。伯爾納曾自學寫劇本,後經一位批評家建議,放棄文藝而進入巴黎醫學校習醫,養成了勤於動手,勤於思考的作風。後世生理學家公認,在胰腺的消化功能、肝臟的糖原生成功能、血管運動機制、箭毒和一氧化碳等毒物的作用機制等方面的研究是與伯爾納的名字分不開的。他在晚年提出了「身體內所有的活命機制的目的是保持內環境恆定」的理論。伯爾納於1878年逝世,法國為他舉行了國葬。伯爾納的影響力達到429mD。
排在第六位的更是生面孔:奧利弗·洛奇(Oliver Lodge)。他是英國物理學家,對發明無線電話起到了關鍵作用,影響力達到394mD。排在第七至第十位的分別是:生物學家赫胥黎(Julian Huxley);統計學之父卡爾·皮爾生(Karl Pearson)、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玻爾(Niels Bohr)、電話的發明人貝爾。
排在後面的科學人物都是無名之輩嗎?非也!諾貝爾和霍金分別排在第57和58位,可見這個排行榜競爭之激烈。
在現在還活著的科學人物中,排名最高的是美國生物學家,環保鬥士康芒納(Barry Commoner)。1917年出生的康芒納排名第39位,影響力109mD。華人方面,物理學家楊振寧排名第486,影響力11mD,另一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排名第583,影響力9mD;中國台灣生物學家吳成文排名第610,影響力9mD(四捨五入結果9mD,但原始數字不同,所以排名有先後);中國物理學家周光召排名第1969,影響力2mD;中國物理學家錢三強排名2287,影響力2mD;中國物理學家謝希德排名第2412,影響力2mD。

⑻ 按服務成果大小收取審計費用為什麼影響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的內容
(一)一般原則
包括獨立、客觀、公正原則。
1.獨立原則
(1)這一原則要求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或其他簽證業務,應當保持形式上和實質上的獨立。
所謂實質上的獨立,是要求注冊會計師與委託單位之間必須實實在在地毫無利害關系。
所謂形式上的獨立,是對第三者而言的,即注冊會計師必須在第三者面前呈現一種獨立於委託單位的身份,即在他人看來是獨立的。
獨立是注冊會計師的靈魂。獨立性原則是客觀、公正原則的基礎。
(2)迴避制度。為了保持應有的獨立,會計師事務所如與客戶存在可能損害獨立性的利害關系,不得承接其委託的審計或其他簽證業務;執行審計或其他簽證業務的注冊會計師如與客戶存在可能損害獨立性的利害關系,應當向所在會計師事務所聲明,並實行迴避。
2.客觀原則。注冊會計師執行業務時,應當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實事求是,不為他人所左右,也不得因個人好惡影響分析、判斷的客觀性。
3.公正原則。從心態上講。注冊會計師執行業務時,應當正直、誠實,不偏不倚地對待有關利益。
(二)專業勝任能力要求
1.不得從事不能勝任的業務。
2.對助理人員和其他專業人員的責任。
3.接受後續教育。
(三)技術規范
1.不得對未來事項的可實現程度做出保證。
2.不得代行委託單位管理決策的職能。
(四)對客戶的責任
1.按時按質完成委託業務。
2.保密責任。
3.不能按服務成果大小決定收費標準的高低。
(五)對同行的責任
1.不得搞地區封鎖、行業壟斷。
2.應當與同行保持良好的工作關系,配合同行工作。
3.對同行的其他責任。如不得詆毀同行,不得損害同行利益;不得僱用正在其他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的注冊會計師;不得以個人名義同時在兩家或兩家以上的會計師事務所執業;不得以不正當手段與同行爭攬業務,等等。
(六)其他責任
1.注冊會計師應當維護職業形象,不得有可能損害職業形象的行為。
2.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會計師事務所不得採用強迫、欺詐、利誘等方式招攬業務。
3.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會計師事務所不得對其能力進行廣告宣傳以招攬業務。
4.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會計師事務所不得以向他人支付傭金不正當方式招攬業務,也不得向客戶或通過客戶獲取服務費之外的任何利益。
5.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不得允許他人以本所或本人的名義承辦業務。

⑼ 成果的形式是什麼意思

成果的形式是指通過對某一領域課題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探討而獲得的成果,形式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產品、形式類別不拘一格。課題成果是來自於團隊實踐思考的結果,具一定的研究價值和實踐價值,能對某一領域的發展起到指導性和推動性的作用。

成果形式可以分為書面式和產品式兩大類。書面形式例如著作、論文、研究報告;產品形式例如可供參觀的產品、已具規模的生產經營活動。

(9)成果大小擴展閱讀:

產品特色,是指產品基本功能之外的附加功能。它是與競爭者產品區別的有效方法,也是市場競爭的有利武器。企業可根據目標用戶的需要來設計產品的特色。如豐田公司總是通過增加一些功能,以此提高價格,並獲得經營上的成功。

企業的營銷者一定要了解用戶對各種特色的感受,然後研究各種特色的成本,這樣企業就可以對各種特色的利潤大小作到心中有數,並在營銷管理活動中,優先增加那些利潤多的特色,從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產品質量是產品的生命,是競爭力的源泉。優良的質量對企業贏得信譽、樹立形象、滿足需要、佔領市場和增加收益,都具有決定性意義。對質量的理解不僅包括產品本身質量,還包括產品質量形成全過程各個環節的質量,是一個全面質量的概念。

書面形式,是指以文字表現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訂立合同的合同形式。合同書以及任何記載當事人要約、承諾和權利義務內容的文件,都是合同的書面形式的具體表現。

⑽ 多大なる成果が得られました。為什麼是多大なる呢 是什麼用法呢

有一些形容動詞延續了從前日語的一些用法,有些可以在後面加なる有些加たる,用於連體修飾

閱讀全文

與成果大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