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扶貧的新聞
新聞六要素,5W+1H=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你要寫通訊還是消息還是專題報道?題材不同,針對敘事結構也不同。
去網上找範文看看吧。
⑵ 精準扶貧的案例有哪些
1、案例名稱:京東集團「跑步雞」電商扶貧項目
京東扶貧「跑步雞」項目是京東集團開展的創新型電商扶貧項目。京東金融京農貸為每個貧困戶提供4500元免息貸款,交由當地扶貧辦提供已建檔立卡、徵信記錄良好的貧困戶開展跑步雞散養。該項目通過科學記錄每隻雞的自然生長周期,做到散養160天以上、達到100萬步方可上市銷售。結合智能監控、批量屠宰、加工運輸等環節,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健康的跑步雞產品。
每隻跑步雞售價128—188元,貧困戶飼養每隻雞可獲利30元左右。扶貧跑步雞作為河北省武邑縣貧困戶參與度最高的項目之一,兩年來已幫扶貧困戶超千戶。京東扶貧跑步雞的養殖過程採用低功耗跑步雞端到端的物聯網解決方案,跑步雞運動步數實時可見,並在後台通過對步數、雞場溫度、環境等進行多維度科學分析,實現綠色、生態、智慧養殖並預防系統性風險,提供可信的養殖監控,也幫助貧困戶提升養殖水平,為扶貧事業增進造血能力。
2、案例名稱:商業銀行發揮優勢創新服務脫貧攻堅
中國農業銀行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和發展規劃,重點支持特色產業、主導產業及扶貧龍頭企業發展,通過建立「銀行讓利、企業帶動、貧困戶受益」的利益聯結機制,多種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針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業銀行逐片區制定特色產業金融服務方案,2017年又啟動了「百優特色產區專項行動」,在國家扶貧重點縣中精選33個特色農業優質產區予以重點支持。
農業銀行還注重金融創新,2016年以來,推出全行創新精準扶貧貸款產品31個,推出「鑽金銀銅」四卡信用貸款產品,並重點針對貧困農牧戶推出了「精準扶貧貸」產品。同時,農業銀行在貧困地區著力打造「物理網點+自助銀行+惠農通服務點+互聯網金融平台」的「四位一體」新型渠道服務體系,讓貧困農戶足不出村辦理扶貧小額貸款提款、還息等金融服務。
3、案例名稱:上葯國企擔當南派阿膠援疆助脫貧
上海上葯神象健康葯業有限公司緊抓產業扶貧,對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區。2016年,上海上葯積極援助當地特色優勢產業,與新疆金胡楊葯業有限公司開展的南派阿膠合作項目,結合受援地實際,發揮自身優勢,精準發力,激活當地脫貧造血功能。上海上葯把「淡皮、兩面光」的南膠工藝精粹帶到喀什,金胡楊葯業按照相關標准和技術要求生產阿膠,並依託「神象」品牌和銷售網路進入上海市場。在雙方合作之後,神象阿膠迅速得到了上海市民認可。
4、案例名稱:五糧液集團多措並舉助脫貧
四川省興文縣是省級烏蒙山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5年以來,五糧液集團公司對口幫扶興文縣,帶動群眾增收脫貧。截至2017年底,在五糧液幫扶下,興文縣26個貧困村「摘帽」,9914名貧困群眾脫貧。為真正實現產業扶貧「解決好家門口就業問題」,五糧液集團捐贈縫紉設備330台,直接在毛村開辦了扶貧車間。從最簡單的酒瓶外包裝做起,實現產銷對接,讓當地貧困人員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既照顧了家庭又實現了增收。
五糧液集團還創新建立「政府鼓勵+龍頭企業年度訂單+農科平台技術支撐+種植大戶積極參與」的「訂單農業」模式,引導農戶走上「有增益、可持續」的發展之路。2017年,以「基地訂單」覆蓋等模式,扶持5000餘戶貧困戶。2018年,經實地考察、調研,五糧液決定在興文縣等釀酒專用糧基地域內建立首期「脫貧奔康示範區」,探索村級扶貧新模式。
5、案例名稱:碧桂園結對幫扶助力鄉村振興
2018年,碧桂園在全國9省區的14個貧困縣進行結對幫扶,以產業發展和就業培訓等為主要措施,助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在廣西田東、江西興國等10個貧困縣,碧桂園開展苗木產業扶貧,並聯動碧桂園現代農業公司,幫助各縣挖掘特色優質農副產品,重點幫扶指導。
同時,碧桂園結合農村需要與市場需求,尊重貧困群眾意願,聯動物業公司等單位,採取「訂單式」就業培訓,並運用自身產業鏈為貧困群眾提供上萬個崗位和免費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特別是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
(2)2016年扶貧成果的新聞擴展閱讀:
精準扶貧的背面是粗放扶貧。長期來,由於貧困居民數據來自抽樣調查後的逐級往下分解,扶貧中的低質、低效問題普遍存在,如: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扶貧對象常由基層幹部「推估」(推測估算),扶貧資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貧年年貧」;
重點縣捨不得「脫貧摘帽」,數字弄虛作假,擠占浪費國家扶貧資源;人情扶貧、關系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社會不公,甚至滋生腐敗。表面上看,粗放扶貧是工作方法存在問題,實質反映的是幹部的群眾觀念和執政理念的大問題,不可小覷。
⑶ 我國扶貧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進展
。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專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屬。」
二、在第三章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第八點指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
黨的19大報告中明確闡述:我國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兩年時間過去了,脫貧工作更是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到2020年,我國將實現全面脫貧,步入小康社會。
⑷ 2016年脫貧攻堅的工作目標是什麼,脫貧攻堅戰最新熱點解讀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使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上的輝煌貧開發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開創了扶貧開發事業新局面。當然,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國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全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出發,把「扶貧攻堅」改成「脫貧攻堅」,明確到2020年實現「兩個確保」: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後,脫貧攻堅更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我們必須拿出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強調:「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這是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方法論,也是我們眾志成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遵循。「慮於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關鍵是要找准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一要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確保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二要解決好「誰來扶」的問題,加快形成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考核到位。三要解決好「怎麼扶」的問題,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做到對症下葯、精準滴灌、靶向治療。精準扶貧是為了精準脫貧,必須設定時間表,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據統計,2011年至2014年,每年農村脫貧人口分別為4329萬、2339萬、1650萬、1232萬。由此推算,如果通過採取過硬、管用的舉措,今後每年減貧1000萬人的任務是完全可以完成的在關於「十三五」規劃建議的說明中已經傳遞出堅定信心:「通過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目標是可以實現的。」與此同時,還必須充分調動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一是調動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積極性,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首創精神,引導他們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後面貌;二是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強化東西部扶貧協作,鼓勵支持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脫貧攻堅,加快形成全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把脫貧職責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抓在手上」。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這塊最大短板,對各級黨委和政府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堅定信心、勇於擔當,保持頑強的工作作風和拼勁,滿腔熱情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任務重的地區黨委和政府更要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要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要建立年度脫貧攻堅報告和督察制度,加強督察問責。要把脫貧攻堅實績作為選拔任用幹部的重要依據,在脫貧攻堅第一線考察識別幹部,激勵各級幹部到脫貧攻堅戰場上大顯身手。要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選好一把手、配強領導班子。廣東是全國經濟第一大省,但同全國一樣,也存在大量貧困人口。廣東省委、省政府明確,這是「十三五」期間必須補齊的三塊短板之一。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特別是貧困地區的黨委和政府,必須認真學習貫徹關於精準脫貧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採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堅決打贏精準脫貧這場攻堅戰,帶領全體人民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⑸ 貧困地區脫貧取得哪些成果
截至2017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末的9899萬人減少至3046萬人,累計減少6853萬人;貧困發專生率屬從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3.1%,累計下降7.1個百分點。脫貧攻堅成效顯著、舉世矚目,但這不是終點。
行百里者半九十。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到「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緊要關頭,從中央到地方,從領導幹部到被幫扶的困難群眾,更加需要堅定信念、明確方向、同力協契,為實現全面小康全力沖刺。來源:人民網
⑹ 如何看待中國的扶貧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能夠如此重視扶貧工作的,放眼全世界,好像還沒有。
⑺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取得哪些成就 .打贏脫貧攻堅戰有何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的成績是巨大的。2018年是脫貧攻堅三年行動的開局之年,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去年共減少貧困人口1386萬人,貧困發生率也比2017年下降了1.43個百分點,連續6年超額完成千萬以上減貧任務。
打贏脫貧攻堅戰,就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貧困地區人民群眾擺脫貧困,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快步前進,這也是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堅實基礎。
(7)2016年扶貧成果的新聞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處理好快速脫貧與持續發展的關系。脫貧攻堅戰開始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攻堅克難,針對貧困群眾的各項優惠政策接連出台,各級黨政一把手負總責,駐村工作隊親自上陣,財力物力人力全面傾斜,在這種態勢下貧困群眾脫貧指標很快完成。
要堅持大扶貧格局,處理好消除局部貧困與鄉村振興的關系,把脫貧攻堅當作一項系統工程來抓,納入鄉村振興的大局下通盤謀劃,不能搞單打一。各地區貧困群眾的基礎和條件不同,致貧原因千差萬別,各級黨委和政府在制定脫貧規劃時,必須因地制宜,既要著眼貧困群眾的脫貧實際,又要照顧到邊緣及其他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
⑻ 1)近年來,我國在扶貧事業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2012年到2017年,中國貧困人口減少近7000萬,相當於每分鍾至少有26人擺脫了貧困;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貧困縣數量實現了首次減少,減少了153個。創造了中國扶貧史上的最好成績。
2014年,中央對貧困人口全面摸底,建檔立卡,找准貧根兒。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7年,黨的十九大把脫貧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以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為重點,作出全面部署。
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已經全面展開,到2020年,中國現有的貧困人口,將和全國人民一道步入小康。
(8)2016年扶貧成果的新聞擴展閱讀:
扶貧工作四大措施:
一是加強宏觀調控,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入,進一步促進農民減貧增收。
二是推進農村扶貧開發,提高貧困農民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
三是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四是實施城鎮居民就業工程,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執行最低生活保障線政策,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生活標准,推進和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工作。
⑼ 精準扶貧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精準扶貧」重要理念五年來,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精神指引下,五年來,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
在剛剛閉幕的改革開放與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上,來自11個國際組織和50多個國家的代表,就此進行了交流並給予高度評價。
2012年到2017年,中國貧困人口減少近7000萬,相當於每分鍾至少有26人擺脫了貧困;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貧困縣數量實現了首次減少,減少了153個。創造了中國扶貧史上的最好成績。
(9)2016年扶貧成果的新聞擴展閱讀:
精準扶貧的背面是粗放扶貧。長期來,由於貧困居民數據來自抽樣調查後的逐級往下分解,扶貧中的低質、低效問題普遍存在,如: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扶貧對象常由基層幹部「推估」(推測估算),扶貧資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貧年年貧」;
重點縣捨不得「脫貧摘帽」,數字弄虛作假,擠占浪費國家扶貧資源;人情扶貧、關系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社會不公,甚至滋生腐敗。表面上看,粗放扶貧是工作方法存在問題,實質反映的是幹部的群眾觀念和執政理念的大問題,不可小覷。
現行的扶貧制度設計存在缺陷,不少扶貧項目粗放「漫灌」,針對性不強,更多的是在「扶農」而不是「扶貧」。以扶貧搬遷工程為例,居住在邊遠山區、地質災害隱患區等地的貧困戶,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是扶貧開發最難啃的「硬骨頭」,
移民搬遷是較好的出路,但是,因為補助資金少,所以,享受扶貧資金補助搬出來的多是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農戶,貧困的特別是最窮的農戶根本搬不起。
新村扶貧、產業扶貧、勞務扶貧等項目,受益多的主要還是貧困社區中的中高收入農戶,只有較少比例貧困農戶從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對較少。